舒伯特和舒曼艺术歌曲的异同

合集下载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创作特点浅析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创作特点浅析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创作特点浅析作者:王艳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7期摘要: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根据诗人沙米索的组诗《妇人之恋》谱曲而成的,是舒曼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中,舒曼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入木三分的刻画,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位女性“恋爱—结婚—生子—亡夫”的情感经历。

本文对舒曼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期望能够给后来研究和演唱这部作品的学者们有所参考。

关键词: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创作特点罗伯特.舒曼,19世纪德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

舒曼的艺术歌曲不仅是德国“Lider”的代表,还是19世纪欧洲艺术歌曲的典范,同时也可以视为舒曼音乐的精华。

而他在1840年根据德国语言学家、诗人沙米索的组诗《妇人之恋》谱曲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无论从情节、艺术阐释的连续性、完整性,还是从人物刻画的深度与多面性来看,都可以算得上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部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创作于舒曼和克拉拉结婚前的几个礼拜,1840年9月12日,舒曼与克拉拉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套曲的创作灵感则来自于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情。

舒曼和克拉拉相差十岁,而诗歌的作者夏米索的妻子也比作者本人小二十几岁,诗歌里描绘了一个少女从相识、爱慕、恋爱、结婚、生子到丈夫先离开人世等这一生的悲欢离合的爱情生活故事,共九篇。

舒曼则去掉其中他认为拖沓的一篇,为这八篇进行了创作。

舒曼觉得他应该用音乐刻画一个年轻女性的生活和爱情,而对他来说这位女性正是克拉拉。

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以纯朴、真挚的抒情笔调,通过音乐的手段,第一次完整地表现了一个女性平凡的一生。

在舒曼以前,还没有人能像他这样细腻、完整地传达出女性心里的感受和变化。

整个套曲由八首短小而精致的歌曲组成。

从内容的安排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描写了主人公一生的四个不同阶段:1.恋爱(《自从和他相见》、《他,比任何人都高贵》、《我不明白,也不相信》);2.结婚(《戒指在我手指上》、《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3.生子(《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慌》、《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4.痛失爱人(《比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

舒伯特艺术歌曲简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简析

艺术歌曲的发展经历了一漫长的孕育时间。
1797 舒伯特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家庭,父亲 它的发展是从世俗歌曲到牧歌再到歌剧等一系列发
在一所小学里做校长。舒伯特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 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中世纪时期法国、
琴,十一岁住进神学院,在唱诗班唱歌。如果把他 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世俗歌曲就有很大发展。文艺
浪漫主义的潮流在奥地利应运而生。这也对舒伯特 乐形式。写作手法比较复杂,注重人内心的细腻情
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他的音乐创作在题材内容上、 感。歌词大都是采用著名的诗歌、诗词。钢琴伴奏
形式结构上以及艺术风格上都会以浪漫主义潮流为 作为作品中的演出角色出现,所以不像普通歌曲的
标尺。
钢琴伴奏。
2、舒伯特的生平简介
曲,属于创作的发展期,尽管相对来说这时期的作 得志的一生中,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他把他的生活、
品还不太成熟,但也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作品。如 理想完美的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在他 600 多首艺术
1814 年 10 月 19 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 歌曲中时刻流露着他所崇拜的浪漫主义的气息和对
谱曲。在学校工作的日子,他每天兼任教学和创作 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迷茫。他受到
舒伯特艺术歌曲简析
文 _ 王胜英

学术探讨
天 下
INSIGHT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 从事自己的创作。工作和自己的理想发生了冲突,
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 他多么向往能成为一个自由的创作者。所以他毅然
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 31 年的生命 决然的不顾父亲的反对辞去教师的职务。1818 年
能一直持续下去。社会一片混乱。像舒伯特一样的 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

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

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6年增刊HuANGzHONG(JoumaIofwuhRncoI雠rv毗oryofM璐lc,chI呻)赵茜文章编号:1003-772l(2006)增刊一0128_03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摘要:舒曼是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艺术歌曲。

以选词严格、词曲完美结合、钢琴伴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声色彩丰富且有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

本文着重对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演唱方面的处理。

关键词:舒曼;艺术歌曲;演唱中田分类号:J652.5“艺术歌曲”是德文LiedKunstlied或英文artsong的中译,是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国兴起的一种新的声乐体裁,其特点是:采用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诗歌作为歌词;多用钢琴伴奏;演唱风格含蓄i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使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达到了全盛时期。

继他之后,德奥艺术歌曲发展领域中的又一杰出人物是舒曼(Robertschumann1踟旧一1856)。

舒曼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19世纪30一50年代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一生共创作有259首歌曲。

舒曼艺术歌曲以选词严格、钢琴伴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声色彩丰富且有引人人胜的表现力而著称。

著名的广为流传的有:《你好象一朵鲜花》、《核桃树》、《莲花》、《月夜》、《奉献》、《两个近卫兵》等。

他选用海涅的诗集《抒情插曲》中的十六首诗所谱写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以及根据夏米索的八首诗所谱写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都是德奥艺术歌曲园地里重要而丰硕的成果。

完美结合的词曲作为德国浪漫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舒曼被誉为是“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发挥到极致”的音乐诗人。

他的音乐创作活动深受19世纪文学诗歌的文献标识码:A影响,尤其崇拜作家霍夫曼(E.T.Hoffmann)与保罗(Paulus),两人均为19世纪前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赋予幻想的文学诗歌作品,对舒曼一生的艺术气质影响最大。

浅论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浅论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了 巅 峰 阶 段 为 后 人 留 下 了 许 多 优 秀 的 艺 术 歌 曲 。 其 中 最 有 代 表性 的作 曲 家应 属舒 伯特 舒曼 和 勃拉 姆斯 三位 他 们 超 越 了 法 国 作 曲 家 对 诗 词 不 加 筛 选 就 进 行 创 作 的 方 式
将 伟 大 的 民 族 诗 人 海 涅 席 勒 歌 德 的 作 品 作 为 题 材 加 以 挑 选 赋 音 乐 化 的 阐 释 开 创 了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的 新 时 代
个 多 世 纪 这 一 时 期 出 现 的 优 秀 作 曲 家 们 以 不 同 的 创
做 斗 争 并 正 确 地 向 读 者 介 绍 古 典 音 乐 创 办 了 《新 音 乐 杂 志 》 舒 曼 是 19 世 纪 上 半 叶 德 国 音 乐 史 上 最 突 出 的 人 物 在他 的 艺术 创作 中深 刻 地反 映 出德 国 自漫 主 义 的 优 点 和 弱
却 因 急 于 求 成 使 手 指 受 伤 失 去 了 成 为 钢 琴 演 奏 家 的 可 能 。 他 便 转 而 致 力 于 音 乐 创 作 与 音 乐 评 论 。 在 舒 曼 随 维 克 学习钢琴期间 与 维 克 的 女 儿 克 拉 拉 建 立 了 深 厚 感 情 1 0年秋 4 8 他 冲 破 家 庭 阻 力 幸 福 地 与 钢 琴 家 克 拉 拉 结 台
学 名 家 的 作 品 因 而 充 分 感 受 到 漫 主 义 的 历 史 脉 动 湘 保 罗的 小说 《 自尊 大 时期 》 是对 舒曼 影口 妄 自最 深 的 文 学 作
品 该 书 借 着 瓦 特 和 伍 特 对 双 胞 兄 弟 的 不 同 个
性 塑 造 了 现 实 与 幻 想 的 不 同 的 人 性 理 念 这 对 舒 曼 的人 格 发 展 具 有 较 大 的 影 响 。 从 183 1年 开 始 舒 曼 经

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三巨匠

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三巨匠

容多 与宗 教和 信仰 有关 L・ d 的 形式 并未 确定 直 到 1 e 7
这 些 早 期 的 艺 术 歌 曲 曲 调 大 多 来 自 于 民 歌 及 民 间 音 乐 伴 奏 形 式 不 明 确 艺 术 性 不强 。 1 8世 纪 中 叶

勒 海涅 的 佳作 其 中 他最 喜 欢歌 德的 请 曾说过 是 歌
的另 外一 位重 要 的艺 术歌 曲作 曲 家 他在 德 奥艺 术歌 曲 发

量珂 之声 Y L O RV RO H O Q2l年1期 E L W I FT E S N O1 1 E
黄之 河 中国 魅力 音乐 杂 最具 的 艺术 志
展史 上 有 着 非 常重 要 的地 位 和 舒伯 特 相 比 舒 曼 的 文 学 素 养 显然 更 胜一 筹 。舒 曼 的父 亲 就是 一位 痴迷 于 文学 的 出版 商 这 让 舒曼 打下

沉 默 寡言 、 孤 僻冷 漠 很 少 参加
性格 内 向而
社 交 活动 。他 终 生 未娶 重 要 的领 域
张表 现 。但 同 时 间 的对 比 的。
六 .小 结
古 怪 。艺 术歌 曲 是 其音 乐 创作 的 一个
他 的 一 生 共 创 作 了 200 多 首艺 术 歌 曲。 勃 拉姆 斯 虽身 处 在浪 漫 主 义 时 期 却 严 格 恪 守 古 典 音 乐 的 结 构 和创 作精 神 他非 常重 视 思 维的 逻 辑 性和 结构 的 均 衡稳 定 性 他认 为 由 冲动 的 激情 所 产 生 的音 乐都 是低 级 的 真 正 的 音 乐 是 和 理 性 相 结 合 的 产
艺 术 歌 曲 发 展 的 条 崭 新 的 道 路 勃 拉 姆斯 生 性 沉着 严肃 不修 边

艺术歌曲赏析

艺术歌曲赏析

舒伯特《魔王》1、作者:舒伯特国籍:奥地利时期(风格流派):早期浪漫主义2、三部作品:《菩提树》、《鳟鱼》、《摇篮曲》、《小夜曲》、《野玫瑰》3、该作曲家对艺术歌曲的贡献舒伯特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其歌曲词曲结合紧密,旋律简单优美,极具抒情性,调性变化丰富多样。

他把艺术歌曲改编成器乐曲一种新的演奏形式,并建立了声乐套曲的体载。

虽然创作生涯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600多首的艺术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在音乐史上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4、该歌曲的艺术特征这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

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

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菩提树》(流浪者)1、作者:舒伯特选自套曲《冬之旅》2、三部作品3、贡献(同上)4、该歌曲的艺术特征歌曲内容是:流浪汉故乡的门前,有一棵菩提树,他曾在树下度过了幸福的时光。

如今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流浪,仍仿佛听见菩提树在向他轻轻呼唤。

这首歌旋律朴素、简练,感情亲切,具有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于宁静中给人以流浪人悲哀的感受。

第一段是对童年亲切的回忆,旋律基本上是从属到主的上下级进,四个乐句节奏保持一致,而且采用叠句手法,使忧伤的回忆中蕴涵着甜蜜的情调,用明朗亲切的音调叙述流浪者对菩提树的深厚感情和树给予他的安慰。

第二段的前半段侧重于叙述现实凄苦流浪的生活,由E大调转为e小调,在感情色彩上显得较前段暗淡凄凉,与前段形成调式上的对比。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和艺术特点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和艺术特点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和艺术特点19 世纪初期,随着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许多著名的抒情诗人随之涌现。

其中,被誉为“艺术歌曲大师”的舒伯特克服了过去艺术歌曲的弊端,结合钢琴伴奏,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发挥出音乐对于诗歌的作用,推动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中期,作曲家舒曼继承了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在其基础上给予独特的深入与完善,创造出更为成熟的艺术歌曲。

在钢琴伴奏上大胆创新,舒曼将作品中的感情利用钢琴伴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大大提升了钢琴伴奏的发展空间。

舒曼作品中,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采用了多种创作技法,将海涅诗歌用歌曲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技巧一直以来是备受讨论的艺术歌曲话题。

1.舒曼及《诗人之恋》简介1.1舒曼简介1810 年,罗伯特·舒曼出生在了萨克森邦的次维考小镇里,由于书商父亲的影响,舒曼从小就阅览群书,且感情丰富、生性冲动、蔑视传统。

与舒伯特一样,舒曼有着极高的创作天赋,而且因为他的性格,使得他的浪漫主义情感愈发深刻。

浪漫的舒曼特有的天赋和深厚的文化底子使得他对艺术创作有了新的突破,通过将诗意与想象完美结合,创造出具有情感、心理表现的艺术歌曲,充分反映了其内心世界与情感生活。

他将浪漫主义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多选用德奥诗人的诗歌为词,结合诗歌的艺术性挖掘出诗歌本身的内在意境,创造出动人心魄的诗意歌曲。

1.2《诗人之恋》简介19 世纪初期,由于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运动的影响,资产阶级思想中萌发了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

在浪漫主义中期,音乐家利用艺术歌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激情和对社会的不满。

忧郁、焦虑等情绪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展时期尤为明显,它反映了一批批中产阶级市民的社会内心情感,渴求精神自由的获得。

音乐创作家们因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恶使得他们转变视线,寄情于自然,通过音乐创作弥补现实生活的缺憾。

在提取素材的同时,将其与艺术结合,声乐艺术随之而来。

音乐诗人舒曼将海涅的诗歌曲化,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完成了声乐套曲《诗人之恋》。

舒曼艺术歌曲的特色

舒曼艺术歌曲的特色

在 浪 漫主 义历 史 长河 中 ,舒 曼作 为其 杰 出 的代表 人 物 ,是 一 个成 功的 继承者 与 开拓 者 。舒曼 在世 界上 享 有极 高 的地位 , 其音 乐思 想是 1世 纪 德 国浪漫 主义 时 期审 美意 识 的产 物 ,他对 音 乐 艺 9 术本 质 的理解 ,对 音 乐 的高度 思 想性 和 艺术 性 的要 求 ,对音 乐 生 活音 乐创 作 中的庸 俗 倾 向的批 判 ,在 西方 音 乐史 中 占有 不可 忽视 的地 位 ,凡 学 习西 洋 唱 法 的歌 唱 者 , 要将 舒 曼 的 艺术 歌 曲作 为 都 必备 曲 目。他 所创 作 的艺 术歌 曲是人 类艺 术宝 库 中弥 足珍 贵 的文 化 资源 ,具有 持久 的 生命 力和 强 烈 的艺术 感染 力 。他 的艺术 歌 曲 中常采 用 的主题 诗 是描 写 爱情 、 大 自然 、和人 生 中短 暂 易逝 的幸 福 和一 些叙 述 故事 情节 的 的诗 作在 舒 曼身 上 ,浪 漫主 义 的想象 力 和 音乐 家 的敏感 反 映 能力 结合 在一 起 ,所 以舒 曼 享有 “ 人音 乐 诗 家 ” 的美 誉 。 ’ 舒 曼 对 当 时音 乐 生 活和 音 乐 创 作 中庸 俗 的倾 向 的进 行 着 历 史性 的批 判 和评 论 。他 的音 乐语 言 来 自于 自己的 民族 文化 传统 , 在用 这种 音 乐语 言对 自己 的民族 情感 加 以表 现 时 ,对 民族 就起 了 支持 作用 。舒曼 喜欢 从 民 间音乐 一 一 民俗 性 的舞 曲、分 节 歌 、叙 事歌 等 民间体 裁 中汲取 它们 的音 调特 点, 再进 行 必要 的 “ 修剪 ” 和 “ 嫁接 ”,使 之成 长 为 自己 的浪漫 主义 之 树 。他 两部 最 出色 的 声乐 套 曲 《 妇女 的 爱情 与生 活 》 以及 《 诗人 之恋 》 , 中的 一些 歌 曲,可视 为 这方 面 的 出色 范 例 ,充分 的表 现 了舒 曼 的歌 曲中遵 循 了德 国 民歌 简洁 ,朴 实 , 自然 的特 点 。他 以 自己独特 的方 式支 持 参考 文献 着 自己的 民族 。 [ 1 ]张洪岛. 欧洲音乐史f . M1 北京: 人民音乐 出版 , 8 1 3 9 舒 曼 艺术 歌 曲 的创 作 中 ,钢 琴 伴 奏 占有 极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 [ 李应华 . 2 ] 西方音 乐史略 ] . 人 民音乐 出 北京: 版社 ,2 0 :5. 01 2 他开 创 了浪 漫主 义钢 琴表 现 技巧 的新 天地 。众所 周之 舒 曼 艺术歌 f 3 ]吴源. 曼【 . 舒 M】 南京: 江苏人 民出版社 , 9 1 9 9 4 】 2 4¥ ) 5 0 曲的创作 极大 程度 上 继承 了舒 伯特 ,但是 他 没有 像舒 伯特 那 样将 [ 袁冬梅. 漫谈 艺术歌 曲 东方艺术, 0 (1 :18 钢 琴伴 奏作 为某 种景 物 或场 景 的描写 , 而发 扬 了舒伯 特 艺术 歌 曲 [ 5 ]巴琴斯卡娅 . 曼传. 舒 中央音 乐学 院华 东分院编译 室翻 译, 乐出版 音 钢 琴伴 奏抒 情 的一面 , 并 将钢 琴伴 奏作 为一 种情 感 的载 体, 直接 社 6[ 舒 6 古 扬 M】 表 现 主 体 内心 情感 ,把 艺术 歌 曲旋 律 与 钢 琴 伴 奏 结合 的完 美 无 f]德 】 曼 . ・ 森 , 陈登 颐 译 . 舒 曼论 音 乐与 音 乐 家[ 缺 ,天 衣无 缝 。他 给予 钢琴 伴 奏更 多 的独 立性 ,并巧 妙 的发 挥前 [] 慧、论 艺术歌 曲钢琴伴奏 的审 美功 能卟 艺术教 育 , 0 65: 7 高 2 0 () 奏 、 间奏和 尾 声 的表现 力 ,尤 其是 在歌 曲前后 都 增添 钢琴 序 曲和 63. 终 曲,使钢 琴伴 奏 展现 了无 穷 的可 能性 。他 的转 调手 法使 音 乐从 [] 8 王个松 . 艺术歌 曲的特点及创 作 惠州 学院学报( 谈 社会科 学版) 00 古 典和 声和 转调 法 中解 放 出来 ,从 而丰 富 了和 声 的色 彩和 表现 手 2 8 法 。此 外他 还 吸收 了复 调音 乐织 体 的 写作风 格 ,加 强 了钢 琴伴 奏 [ 方之文著 舒 曼 :诗的音 乐。音 乐的诗 【 . 北京 :人 民音 乐出版 9 ] M] 社 . 19 9 8. 1 0 内声部 旋律 的活跃 性 ,更丰 富 了钢琴 的表现 力 及范 围 。 他 的 声 乐 套 曲 《 人 之 恋 》 的音 乐 继 承 了舒 伯 特 声 乐 创 作 [ ] 诗 1 霍立 舒 曼的声乐套曲妇女 的爱情与生活的钢琴伴奏 艺术 Ⅱl O 】 乐府 的传统 ,注 重对 诗 歌情 感 的深刻 体 现 。不 过在 舒伯 特 的艺 术 歌 曲 新声 ,2 0 06 中,歌 唱和 钢琴 伴奏 两 部分 的地 位 是对 等 的 ,而舒 曼 则把 钢琴 和 [ ] 1 常桦 舒 曼和他的钢琴作品田钢琴艺术 ,20 O ) 1 03( 1 歌 声更 紧密 的 结合 ,甚 至有 时钢 琴 部分 超越 了歌 唱部 分 。从钢 琴 [ 2 1 ]王 健 健 . 曼声 乐套 曲 诗 之 恋人 的 艺 术 特 色及 其 演唱 研 究 舒 伴奏 上 看 ,此作 品 已打 破 了过去 那种 钢 琴伴 奏 的概 念 ,它 为钢 琴 【 . o (1 D] o 8o ) 2 伴奏 的独立 性开 辟 了先 河 。舒曼 把钢 琴 伴奏 与歌 曲旋律 的 完美 结 合 ,使 歌 曲表现 手段 更 加细 致灵 活 ,对 人 的情感 、心理 状态 、大 作 者简 介 肖虹,宝鸡文理 学院音乐系声乐讲 师 ,获 文学学士。 自然 的优 美 景色 的展 现 ,都 使音 乐形 象 更加 鲜 明 、具体 、 生动 。 还有履 行 自己的职责 求得 生存 。 由此 可见 ,安 部 公房 的这 篇 小说 ,从 一个 独 特 的角 度提 出了 深刻 的社会 问题 ,他从 现 实社 会和 人 们 的存在 认 可俩 个 方面 阐述 了 自己对普 通人 命 运 的看 法 ,并表 达 了一 种无 奈 的哀 叹 。他 让我 们 认识 到 ,现 实世 界是 势 力 的、潮 湿 的 、冷漠 的 ,普 通人 只 能作 为一种 衬托 ,游 离 在人 群 中 ,四 处飘 荡 ,寻 找着 自己的方 向 。努 力的 结果 完全 取 决于 不确 定 的因 ,可 能永远 被 忽略 ,永远 都没 有 收获 。这 不正 体现 了普通 人 的一种 悲哀 的命 运么 。 文 艺评 论 来自舒曼艺术歌 曲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伯特和舒曼艺术歌曲的异同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有其独具的审美特征、形式结构特点和重视表现的音乐风格。

它源于19世纪初在德奥兴起的浪漫主义利德歌曲(Lied),这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抒情音乐形式,是以抒情诗为基础带有伴奏的独唱歌曲。

它多取材于著名诗人的抒情诗篇;歌曲形式适应诗歌的结构特点,力求词曲融合,突出诗意的表现;用钢琴伴奏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抒发情感,描绘意境;演唱要求细致内在,近似吟诗的方式,表现诗情画意。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国作曲家舒曼是艺术歌曲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

舒伯特·弗朗茨·彼得(1797—1828),1797年1月31日诞生于维也纳近郊里赫田塔尔的一个市民阶层的家庭里,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属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也是音乐艺术领域第一个浪漫派伟大的代表人物,爱因斯坦称之为“浪漫古典主义者”。

他短暂的一生,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创作范围也较为广泛,包括艺术、歌曲、清唱剧、康塔塔、歌剧、交响曲、钢琴音乐等,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艺术歌曲的创作,因而他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

舒曼·罗波特·阿历克山德尔(1810—1856),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文学作家,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文化史上最突出的人物,集“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评论家”等称号于一身。

他的生活和艺术创造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与弱点。

他的创作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有抒情歌曲、清唱剧、交响乐等,而其最优秀的一面是他属于19世纪具有特色的音乐评论家之列,是当时的音乐领袖,“音乐的导航人”“乐坛上的斗士”。

一、作品的选材舒伯特曾说:“是歌德的音乐与诗的天才,帮助了我的成功。

”可以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植根于浪漫主义优秀文学诗歌的丰饶土壤里。

他不仅重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还在不断地发掘诗词的内涵。

在创作技法上,无论是外境的烘托还是内心的刻画,都着重追求和深化诗词的意蕴和潜在内心感受,而成为一种在诗歌基础上再创造的艺术。

舒伯特共写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包括两部根据席勒的诗作而创作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和后人为他编成的《天鹅之死》曲集。

他的歌曲中最新颖的创造是使音乐与诗歌比过去结合得更为紧密,其中的音乐逐渐变得与歌词文采同等重要,甚至成为更起作用的组成部分,比如在他的歌曲中,独唱旋律适合诗的朗诵,往往包含朗诵音调因素,同时旋律本身既完整又简练。

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常产生一种意境美感,因为他能将诗人的诗词与旋律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多层次、准确而又细致地把握诗词中提供的意境与情感,如《魔王》就是通过旋律来表现歌曲的情景的,这独特的创作全凭借他的艺术直觉与敏感。

无独有偶,不同国籍而同属于浪漫派的舒曼发展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优秀传统。

在细致处理的独唱声部表现出感情的细腻、诗的诗意和生动语言的音调感。

在选词方面,他的眼界更为宽阔,但要求也很严格,海涅、歌德、拜伦、席勒、莎士比亚、夏米索、爱申多尔夫、朋斯等人的诗歌均成为他选词的对象,而这些歌词也都是他认为最有价值、最富有诗意的作品。

比舒伯特更为深刻的是,他为了确切而又细致地传达歌词中所写的心理状态,常在音乐中直接体现诗句的语调,从而创造出一种朗诵性的旋律或在旋律中间加入朗诵的因素,比如歌曲《我曾在梦中哭泣》(《诗人之恋》第13曲),《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第18曲)、《两个禁卫兵》的对话部分。

作为伟大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在选词方面他们俩还有同样的一个嗜好,就是偏爱海涅。

舒伯特选用了海涅的诗词创作了36首刻画心理的小品,其中有十分戏剧性和内容高度浓缩的杰作《阿特拉斯》《城市》《孪生子》,也有明净而闲适的船歌《渔家女》。

而舒曼最优秀的声乐套曲之一《诗人之恋》同样也是取自海涅的诗作《抒情间奏曲》(1840年),这首套曲的16首歌曲中表现的情绪色彩无限多样化:极度抑郁(《如果花朵猜到》),回忆的酸甜、恬静的心情(《我是否听到了歌声》),沉痛时刻(《我不恼怒》)以及与舒伯特相近的,纯海涅式的嘲讽(《你,恶毒的歌声》)。

有一点,舒伯特比舒曼更能深刻地表现出艺术歌曲的意境,舒伯特能够为每位诗人“量身裁衣”,其声乐作品充当了近一百名诗人诗作的代言人——诗篇语言有德、奥、英(译成德文)和意大利等语之分,并为每位诗人都找到了适合表现其诗作风格的方法。

二、创作的题材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题材都不是单一的,他们从身边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去搜寻创作题材,同样,他们的歌曲也体现了不同的韵味。

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把“爱情”作为创作的主要题材。

舒伯特的音乐完全扎根于民间艺术之中,但在其艺术歌曲中,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民间主题,可以说他的每一首艺术歌曲都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艺术家,从不用自己的艺术为统治者粉饰太平,去写那些供贵族们享受、娱乐的作品。

他同情弱小者、流浪汉、老艺人……为他们呐喊,为他们歌唱,始终站在人民大众一方,如大自然主题便成为舒伯特常用的主题,而也往往与那些可确定为哲理性的歌曲有着一定的联系,如《克鲁纳士的马车夫》和《人类的界限》;英雄精神也是他某些歌曲想要表现的主题,如《荡舟者》;由于生活的原因,作曲家还有以理想未遂苦恼因而四处漫游为题的,如《漂泊者》。

虽然舒伯特一生中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恋情,但其盖过一切的还是爱情主题,抒情色彩在其中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如《恋人相亲》《你是我的安慰》《爱情说了谎言》等等。

与舒伯特不尽相同的是,舒曼的艺术歌曲的风格与德国民间日常生活艺术及经典音乐作品的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林中相会》就是德国浪漫派的典型之作。

与舒伯特不同的是,舒曼在艺术歌曲中还很少直接去描写现实社会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抒情性经常和自然的诗意以及幻想联系在一起,如《歌集》中的《月夜》《春夜》《黎明》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舒曼在声乐叙事曲和场景歌曲中触及到很广泛的主题:激情和命运结局的主题,如《兄弟一家人》(作品第49号海涅词);虚假的幸福,如《母亲的梦》(作品第53号,海涅词);具有公民性抒情范作的叙事曲,如《两个禁卫兵》。

舒曼最具特点的艺术歌曲的题材是爱情题材,这取决于他自身丰富的爱情经历,如《林中相会》(表现的是迷路的猎手和莱茵河女神夜间相遇的场面)、《音乐家》(描绘短暂的爱情)等等。

三、钢琴伴奏的处理钢琴伴奏在他们二人的艺术歌曲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舒伯特首创了钢琴伴奏的多彩性,舒曼紧接着又大大地发展了它。

舒伯特成就最高与最受重视的作品就是艺术歌曲。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部分具有“主导”作用,体现着由和声功能向色彩性方向发展。

钢琴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伴奏,不只是用和声来衬托旋律,而是直接参与音乐形象的塑造,是歌词内容富有创意的延伸。

在他的作品中钢琴往往发挥着声音造型的功能,同时又具有传情作用,例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塑造的是一位纯洁少女沉湎在初恋中的形象,她边歌唱边摇纺车,抒发着内心炽热爱恋的情怀。

钢琴伴奏部分的延绵不断流畅的六连音音型不仅刻画了纺车转动不止的形态,也刻画了少女思念心上人时的不安心情;在《魔王》中,钢琴就以马蹄疾奔的节奏伴奏着,低声部一再出现风声,呈现出林风飒飒、放马飞奔的生动场面;同样,在歌曲《菩提树》中一段描写性的引子里,作者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描写风吹树动的声音,把人们带到了菩提树随风摇摆、树叶沙沙作响的这样一意境之中。

不仅如此,甚至有时琴声与歌声彼此交融形成完美独立音乐形象的真正的二重唱,如《小夜曲》里,歌曲中声乐的高潮部分“歌声也会使你感动,来吧,亲爱的!愿你倾听我的歌声。

”这里人声与钢琴伴奏构成了二重唱,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对应关系。

与舒伯特相比,舒曼的钢琴伴奏开创了浪漫主义钢琴表现技巧的新天地。

他的转调手法,使音乐从古典和声和转调法中解放了出来,从而丰富了和声的色彩和表现手法。

此外,他还吸收了复调音乐织体的写作风格,加强了钢琴伴奏内声部旋律的活跃性,更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及表现范围。

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歌声与伴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无法舍弃伴奏而用歌声单独演唱。

如《奉献》的结束部分,舒曼借用了舒伯特《圣母颂》的旋律,把克拉拉比作圣母,来倾诉他对克拉拉的赞美和敬仰。

舒曼很多歌曲的主要内容都是用伴奏来表达的,因此,要深刻理解舒曼的艺术歌曲,就必须认真理解其伴奏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在《诗人之恋》中16首歌曲之所以能表现出色彩无限多样化的特点,正是因为其中的钢琴伴奏非常具有特色,它的位置甚至比在舒伯特作品中的位置更为显著,钢琴伴奏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其中在第十首歌曲的结尾处,单纯的歌唱似乎已无法表达诗人失恋后的内心痛苦,而只有钢琴伴奏才能担当其任。

由此,整首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不仅贴切地传达了词意,更将诗词中的情感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重视钢琴伴奏,但这二人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舒伯特无疑比舒曼更适合“长相左右”,他其实是以钢琴来“唱”,体现了“歌曲之王”的本色,而舒曼体现的则是一种“钢琴诗人”的姿态。

四、作品中情感与心理状态的表现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情感与心理状态的表现深刻是这两位作曲家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把对现实的看法融入到音乐中去,用歌曲唱出内心的感受。

可以说,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和舒曼的生活再现。

舒伯特生活在艺术辉煌发展而政治却相对黑暗的19世纪欧洲,这也是古典主义结束和浪漫主义诞生的交替时期,艺术歌曲被浪漫主义潮流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它不是那种内容简单、形式单调的传统意义上的歌曲,而是一种心理意境刻画极其细致、具有抒情因素的、诗歌与音乐达到了一种完美结合的新型艺术体裁。

由于生活时代的特性,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表现了明显的时代性和人民性,他非常重视诗歌意境的烘托与营造,并善于刻画自然的、纯真的人的本质性情,从而创造出一连串的“人民心灵之歌”。

舒伯特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曲中,其艺术歌曲的抒情内容和题材范围从“自我感受”出发,所涉及的方面是很多的。

而正是时代的原因,这些“自我感受”却成了作者追求幸福生活和失望的记录,这一切在他的艺术歌曲中都有深刻的体现,如表达孤独无助情感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真切表达由于苦闷、压抑、孤寂和悲哀的生活氛围而产生悲哀伤痛情感的《死神与少女》等。

虽说屡遭不幸,但舒伯特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例如《信鸽》色彩鲜明,就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绪。

舒伯特正是利用“抒情诗人”的才能,像大多数人感觉到希望倾诉的那样表达出生活的欢乐和悲痛……(阿萨菲耶夫语)所以,他的音乐纯朴而恳切,并且有直爽、“完全坦白”的特点。

比舒伯特幸运的是,舒曼的作曲才能在上世纪30年代就得到了充分显示,而且他并没有为生活而四处奔波,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有爱情支柱在支撑着他,舒曼生平创作的高峰期就是1840年他与克拉拉正式结婚之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