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图设计实验报告

版图设计实验报告
版图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册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程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教师:

2016 年5 月15 日

实验一:OP电路搭建

一、实验目的:

1.搭建实体电路。

2.为画版图提供参考。

3.方便导入网表。

4.熟悉使用cadence。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根据所用到的mn管分析各部分的使用方法,简化为几个小模块,其中有两个差分对管。合理运用匹配规则,不同的MOS管可以通过打孔O来实现相互的连接。

三、实验步骤:

1.新建设计库。在file→new→library;在name输入自己的学号;右边选择:attch to……;选择sto2→OK。然后在tools→library manager下就可看到自己建的库。

2.新建CellView。在file→new→CellView;cell栏输入OP,type →选择layout。

3.加器件。进入自己建好的电路图,选择快捷键I进行调用器件。MOS

管,在browse下查找sto2,然后调用出自己需要的器件。

4.连线。注意:若线的终点没有别的电极或者连线,则要双击左键才能终止画线。一个节点只能引出3根线。无论线的起点或是终点,光标都应进入红色电极接电。

5.加电源,和地符号。电源Vdd和地Vss的符号在analoglib库中选择和调用,然后再进行连线。

(可以通过Q键来编辑器件属性,把实验规定的MOS管的width 和length数据输入,这样就可以在电路图的器件符号中显示出来)6.检查和保存。命令是check and save。(检查主要针对电路的连接关系:连线或管脚浮空,总线与单线连接错误等)如果有错和警告,在‘schematic check’中会显示出错的原因,可以点击查看纠正。(画完后查看完整电路按快捷键F,连线一定要尽量节约空间,简化电路)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

导出电路网表的方法:新建文件OP,file→Export→OP(library

browser 选NAND2),NAND.cdl,Analog √

由于电路图老师已经给了我们,所以直接调用即可:调用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接着进入下一步:

直接进入导入网表步骤:

五、实验总结:

1.在老师讲解后,基本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画法,知道如何建立一个库,并调用库里面的器件,然后进行连接。

2.通过老师的讲解,深刻体会到了本课程在集成电路设计制作中的重要性,画版图是最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3.画版图时,由于模块很多,经常容易画错,这就要求我们对实验电路本身有足够的理解,以及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极大的耐心,在本课程学习之后这些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在学习画版图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疑问以及错误,自己也很难找出来,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依然能够完成,因此在之后的生活工作中一定要继续保持这种多思考、多提问、团结协作的精神劲头。

实验二:OP的版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版图设计的整体流程。

2.掌握版图设计相关工具的使用。

3.掌握版图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4.熟悉DRC进行检验和改错。

5.学会运用LVS来检查和纠正错误。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相同的MOS管可以通过找公用端(节省面积),并且将其合并,孔要完全重合。实验中要合理运用电流镜和差分对管,先画单个模块,然后再运用匹配将可以结合的单个的MOS管相匹配。

三、实验步骤:

模块一:在图中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学过的MOS管,他们名为电流镜:

电流镜作用是:用于分压的电阻,用于电流比例设定的电阻;

调出相对应的各个器件,然后按照布局规则画出来的版图对应如下:

模块二:为一组差对分管

完全匹配的一对同种MOS晶体管,他们具有相同的电学参数和几何参数,电路上构成共源结构:电路图如下

参照老师所讲的相关匹配规则合理连接,然后画出来的版图如下:

模块三:下图为一些电容和电阻构成整个电路,合理的分工很重要,下图就是OP所需要的一些器件;

画出来对应的版图如下:

电阻:

接着是电容的版图:

模块四:一些其他的电路部位,

汇总下后画完剩下的部位:

对画好的各个部件进行连接、排版,最终得出来的总版图如下:

四、实验据和结果:

DRC步骤及报错结果:

(1)选择calibre里的第一个run DRC,如图所示。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

(2)在弹出的界面里,运行DRC步骤应该按照如下进行:

第一步:在DRC Run Directory 对应的右边选择DRC,然后选择OK 第二步: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RUN DRC,等一会儿就会出现结果

运行DRC得到如下截图:

通过DRC运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版图布局较好,各部分器件连接较为准确。运行结果无错。

LVS报错结果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总结:

1. 通过这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学习,我已经初步的掌握了Cadence软件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够独立的运用该软件设计版图,灵活的根据要求绘制版图,我想这对我今后学习或者工作大有裨益,今后,我要更多的运用该软件,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在我们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学到更多的有关专业知识。

2.这次版图设计我做的是OP电路的搭建。在我做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过程中的困难之一是分不清楚集成器件的工艺层次结构。第一次使用Cadence软件设计版图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我来说工艺部分的尺寸调节以及各个部分的排版搭建这个环节是我遇到的最大困难。不过在后来的摸索中我熟悉使用了它的一些调节规则。让我在之后的画图中更加游刃有余。

3.在做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过程中,我觉得先熟悉整个电路的连接以及提前设计好画图的过程步骤可以提高版图制作效率。在设计出电路的前提下,熟悉设计规则后,在编辑界面上先依据设计规则大概绘制出版图结构,进行DRC仿真后再依次改正错误。我觉得这个调节对于整个版图的最终完成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整个版图的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常用的基础知识需要我们掌握,如一些特定的参数符号等,让我认识到在整个大制作的环境下,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显得更加重要,打好基础才能好将最后的版图完

成的更加精致。

5.尽管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通过这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让我再次认识到英语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雷代明 2017年3月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以便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2、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基本构造及制造原理。 3、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二、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应用场合。 三、实验简介 机械零件陈列观摩,共包括: (1)螺纹联接与应用 (2)键、花键、销、铆、焊、铰接 (3)带传动 (4)链传动 (5)齿轮传动 (6)蜗杆传动 (7)滑动轴承与润滑密封 (8)滚动轴承与装置设计 (9)轴的分析与设计 (10)联轴器与离合器。 共10个陈列柜,罗列了机械设计内容中大多数常用的基本零件与标准件,并对相应的零件进行了结构和基本受力分析,联接和安装的基本方法的说明,有些常用的零件还给出了简单的应用举例。 通过本实验的观摩,学生可以对照书本所学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机械设计的一些常用零部件的基本设计与应用原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对其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实验要求 1、学生必须带上课本,以便于与书本内容进行对照观察。 2、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不得私自打开陈列柜,不得用手触摸各种机械零件模型。 4、服从实验人员的安排,认真领会机械零件的构造原理。 五、思考题 1、常用螺纹联接的方法有哪些? 2、说明无键联结的优缺点. 3、在带传动中,带张紧的方法有哪些?

4、轴上零件轴向常用的定位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二章滑动轴承实验 实验二滑动轴承基本性能实验 一、概述 滑动轴承用于支承转动零件,是一种在机械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零部件。根据轴承的工作原理,滑动轴承属于滑动摩擦类型。滑动轴承中的润滑油若能形成一定的油膜厚度而将作相对转动的轴承与轴颈表面分开,则运动副表面就不发生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根据流体润滑形成原理的不同,润滑油膜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外部供压式)及流体动压润滑(内部自生式),本章讨论流体动压轴承实验。 流体动压润滑轴承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轴颈旋转,借助流体粘性将润滑油带入轴颈与轴瓦配合表面的收敛楔形间隙内,由于润滑油由大端入口至小端出口的流动过程中必须满足流体流动连续性条件,从而润滑油在间隙内就自然形成周向油膜压力(见图2-1),在油膜压力作用下,轴颈由图2-1(a)所示的位置被推向图2-1(b)所示的位置。 当动压油膜的压力p在载荷F方向分力的合力与载荷F平衡时,轴颈中心处于某一相应稳定的平衡位置O1,O1位置的坐标为O1(e,φ)。其中e=OO1,称为偏心距;φ为偏位角(轴承中心0与轴颈中心0l连线与外载荷F作用线间的夹角)。 随着轴承载荷、转速、润滑油种类等参数的变化以及轴承几何参数(如宽径比、相对间隙)的不同,轴颈中心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处于工况参数随时间变化下工作的非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老师: ******* 院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 ******** 姓名: ******** 学号: ******** 实验日期: 2011.7.11 实验地点:一机房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践性教 学,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信息系 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初步掌握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法等 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加强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 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2.本课程设计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上机操作及实验。 3.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任务内容: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主页,在“网络资源”区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输入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学号及密码),进入本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充分熟悉本系统 的前提下,完成下列任务要求。 2.任务要求: ①按照课程讲解的系统分析步骤和理论对本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②绘制不少于 3 个的主要业务流程图。 ③描述上述主要业务流程图的逻辑处理功能。 ④分析本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并描述改进的逻辑处理功能,绘制业务流 程图。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本课程 1 学分,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 任务要求②占30 分,任务要求③占30 分,任务要求④占30 分,考勤及实践表现占10 分。五.本课程设计自2011 年 6 月 27 日至 2011 年 7 月 1 日。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SA实验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和概 要设计S A实验实验报 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软件工程范型; 2. 能运用常用的工具建立简单系统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二.实验内容 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完成借书、还书、图书预定、图书查阅和图书管理等功能。要求建立系统的需求模型:DFD(data flow diagram)。 功能需求描述: 1. 借阅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书籍信息和预定书籍。 2. 借阅者能够借阅书籍和还书。 3. 图书管理员能够处理借阅者的借阅和还书请求,以及处理预定图书。三.实验结果 1.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第一层 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第二层 2.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第一层 3.图书管理员处理预定图书第一层 图书管理员处理预定图书第二层 四.实验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主要画出了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还书以及预定图书的数据流程图。这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环境,因此我们分析起来相对的会容易些,思路也会更加的清晰,在这个系统中,通过稍加细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1. 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的时候,其主要过程是,先扫描读者信息,确认读者的合法性。接着,处理读者欲借阅的书。再接着,处理借书过程,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2. 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的时候,其过程相对的简单一些,只需直接处理读者欲还的书。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3. 图书管理员处理图书预定的时候,其主要过程是,先扫描读者信息,确认读者的合法性。接着,处理读者欲预定的书。再接着,处理预定图书过程,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在对这样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后,再画数据流程图也就显得容易很多了。 通过本次的实验,我对数据流程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数据流程图在我们设计系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试想,如果一个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使用图的方式,而是将其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景。图的作用就是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非常的形象,易懂。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若是通过图形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0日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目录软件需求说明书························1 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 程序系统的结构························ 3 程序设计说明·························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远程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的设计提供: a.系统的结构、设计说明; b.程序设计说明; c. 程序(标识符)设计说明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的大学及社会上其它的培训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就目前来说,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构建一个远程在线考试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本项目组承接该系统的开发工作 a.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福州大学软件学院 c.用户:各类大专院校学校、中小学校。 1.3定义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用Browser/Web模式下的,可以实现考试题库管理、多用户在线考试、自动阅卷功能的系统。

1.4参考资料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软件设计标准 ?《ASP与SQL-Server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计划文档》 ? 2程序系统的结构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编号:()字号 《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班姓学级:名:号: 指导老师: 职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〇〇八年月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 课程设计日期: 课程设计题目:面向过程 一.需求分析 设计任务:软件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七: 1.将输入的罗马数据化为10进制数。假设罗马数据中只使用如下7 个“基值”字母:M、D、C、L、X、V、I,分别用来表示 1000、500、100、50、10、5、1。如,罗马数据LXXXVII 表示10 进 制的87。 2.将输入的10进制正整数转换为罗马数据。假设罗马数据中只使用 “基值”字母:M、D、C、L、X、V、I,分别用来表示 1000、500、100、50、10、5、1。 主要界面为:

输入1或2可以选择功能。 输出的形式 如上所示:当输入大写或小写的阿拉伯字母时。 程序能计算出十进制。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测试的数据:当输入mvii罗马数字时输出十进制 1007 当输入十进制数4535 时相应输出MMMMDXXXV。 二.概要设计 程序中主要在开头用了一个死循环来实现功能的不断循环。通过exit函数退出程序。 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

Convert1() Break; >switch(n) Default; 三.详细设计 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数据类型和操作。以增加程序的可读性,关键算法部分 画出程序流程图。 主函数的流程图如右图示: Switch() Cin>>n Convert1() Break; Case1: Case2:; Convert2(); Break; Default; Exit(1); While(1) Main() Return 0; Main->jiemina->while(1)- Convert2() Break; Exit()

微机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微机接口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综合设计实验

带分频的AD转换 实现功能: 利用8254实现分频功能,再利用AD0809实现数模转换功能。 设计思路: 首先利用8254芯片的计时功能,将CLK0端输入的1MHz的脉冲信号分频为0.1MHz的脉冲,并且从OUT0端输出,然后将输出的脉冲信号作为AD0809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8254的分频功能和AD0809的数模转换功能。 设计接线图: 实验代码: (加粗为分频部分代码,未加粗为AD转换部分代码) IO8254_MODE EQU 283H ;8254控制寄存器端口地址 IO8254_COUNT0 EQU 280H ;8254计数器0端口地址 IO0809 EQU 298H ;AD0809DE STACK1 SEGMENT STACK DW 256 DUP(?) STACK1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DX, IO8254_MODE ;初始化8254工作方式 MOV AL,37H ;计数器0,方式3 00110111 OUT DX,AL MOV DX,IO8254_COUNT0 ;装入计数初值 MOV AX,000AH ;10D=0AH(可以自己设计分频倍数或者利用多个计数器实现更大倍数的分频) MOV AL,03H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MOV DX, IO0809 ;启动A/D转换器 OUT DX, AL MOV CX, 0FFH ;延时 DELAY: LOOP DELAY IN AL, DX ;从A/D转换器输入数据 MOV BL,AL ;将AL保存到BL MOV CL, 4 SHR AL, CL ;将AL右移四位 CALL DISP ;调显示子程序显示其高四位 MOV AL, BL AND AL, 0FH CALL DISP ;调显示子程序显示其低四位 MOV AH, 02 MOV DL, 20H ;加回车符 INT 21H MOV DL, 20H INT 21H PUSH DX MOV DL, 0FFH ;判断是否有键按下 MOV AH, 06H INT 21H POP DX JE START ;若没有转START MOV AH, 4CH ;退出 INT 21H DISP PROC NEAR ;显示子程序 MOV DL, AL CMP DL, 9 ;比较DL是否>9 JLE DDD ;若不大于则为'0'-'9',加30h为其ASCII码 ADD DL, 7 ;否则为'A'-'F',再加7 DDD: ADD DL,30H ;显示 MOV AH, 02 INT 21H RET DISP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典型机构认知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典型机构认知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一典型机构认识与分析实验 实验九凸轮机构运动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对现代虚拟设计和现代测试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力; 3、通过实测和软件仿真了解不同运动规律的盘形凸轮的运动,了解圆柱凸轮的运动; 4、掌握凸轮廓线的测试方法; 5、通过实测曲线和仿真曲线的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 二、JTJs-Ⅲ实验台简介: 1、结构组成 1-安装底座2-凸轮支座3-同步带轮4-同步带5-电机支座6-步进电机 7-齿轮齿条支座8-尖顶从动件9-导轨10-被测凸轮

(盘形)11-圆柱凸轮 12-轴承座13-齿条14-小齿轮15-齿轮支架16-角位移传感器 图1JTJs-Ⅲ实验台结构组成 2、主要技术参数 1)凸轮原始参数: 盘形凸轮机构 1#凸轮:等速运动规律 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 推杆升程h=15mm; 推程转角Ф=150o、远休止角Фs=60o、回程转角Ф,=1620; 凸轮质量m1=0.765㎏。 2#凸轮: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 推杆升程h=15mm; 推程转角Ф=180o、回程转角Ф,=180o; 凸轮质量m1=0.765㎏。 3#凸轮:3-4-5多项式运动规律 凸轮基圆半径ro=40mm;从动件滚子半径rt=7.5mm; 推杆升程h=15mm; 推程转角Ф=180o、回程转角Ф,=180o;

凸轮质量m1=0.852㎏。 4#凸轮: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 推杆升程h=15mm; 推程转角Ф=180o、回程转角Ф,=180o;凸轮质量m1=0.768㎏。 5#凸轮: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 推杆升程h=15mm; 推程转角Ф=150o、远休止角Фs=30o、 回程转角Ф,=150o、近休止角Ф,s=30o;凸轮质量m1=0.768㎏。 6#凸轮:改进等速运动规律 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 推杆升程h=15mm; 推程转角Ф=150o、远休止角Фs=30o、 回程转角Ф,=150o、近休止角Ф,s=30o;凸轮质量m1=0.768㎏。 7#凸轮:改进正弦运动规律 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 推杆升程h=15mm; 推程转角Ф=150o、

实验报告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指导书 实验1:需求分析------大学生选课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说明: ?教务处的管理人员录入全校的课程基本信息和本学期的课程授课教师、地点、时间; ?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学院的管理人员录入学生基本信息; ?学生每学期自己上网登录系统选课,选课成功后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学生自己可以查询选课的情况; ?学生选课不成功的情况有: ?所选课程的先修课还没有记录,系统提示“缺先修课,选课失败”; ?本学期所选课程的上课时间有冲突,系统提示“上课时间有冲突,选课失败”; ?学生一学期所选课程的学分最多不能超18学分 ?学生可以注销所选课程。 ?学院管理员可以查询学生前几学期的选课信息、可以查询课程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 ?当学生退学时,由教务处的管理人注销学生基本信息; ?如果开课之后,学生要求退课,则由教务处的工作人员为学生注销所选课程; ?允许学生休学,教务处为休学的退学做学籍冻结处理;复学后为其办理解冻处理; ?每学期教务处为学生办理学期注册手续;没有办理学期注册的学生不能选课; ?学期末,学院工作人员负责录入学生的成绩。 2.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结构化需求分析的方法、过程和相应的文档内容与格式。特别是熟悉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IPO图三个核心技术的应用。 3.实验学时: 4学时 4.实验步骤 1)结合实验内容说明,对现有的学生选课系统进行必要的调研,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软件功能、数据需求和界面风格。 2)分析实验内容说明和调研结果,画出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3)编写系统的数据字典。 4)用IPO图描述系统的处理过程。 5)画出系统ER图。 5.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包括: 一份需求分析说明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 实验一 实验名称:进程创建模拟实现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环境: win7 vc++6.0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实验地点:东六E507 实验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进程创建相关理论; 2)掌握进程创建方法; 3)掌握进程相关数据结构。 二、实验内容 windows 7 Visual C++ 6.0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1)输入给定代码;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2、实验步骤 1)输入代码 A、打开 Visual C++ 6.0 ; B、新建 c++ 文件,创建basic.h 头文件,并且创建 main.cpp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A 、编译、运行main.cpp B、输入测试数据 创建10个进程;创建进程树中4层以上的数型结构 结构如图所示:。

createpc 创建进程命令。 参数: 1 pid(进程id)、 2 ppid(父进程id)、3 prio(优先级)。 示例:createpc(2,1,2) 。创建一个进程,其进程号为2,父进程号为1,优先级为2 3)输入创建进程代码及运行截图 4)显示创建的进程

3、画出createpc函数程序流程图 分析createpc函数的代码,画出如下流程图:

四、实验总结 1、实验思考 (1)进程创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1)申请空白PCB 2)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4)将新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 (2)该设计和实际的操作系统进程创建相比,缺少了哪些步骤? 答:只是模拟的创建,并没有分配资源 2、个人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了解了操作系统中进程创建的过程,对进程创建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高 级语言进行模拟演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课程设计让 我受益匪浅。虽然自己所做的很少也不够完善,但毕竟也是努 力的结果。另外,使我体会最深的是:任何一门知识的掌握, 仅靠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才能 达到功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学部信息学部 学科门类电气信息 专业计算机 学号2011482370 姓名耿雪涛 指导教师朱亮 2013 年6月19日

主要内容 一、设计目的 通过模拟操作系统的实现,加深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理解,进一步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可练习合作完成系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二、设计思想 实现一个模拟操作系统,使用VB、VC、CB等windows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借助这些语言环境来模拟硬件的一些并行工作。模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单用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四部分。 设计模板如下图: 注:本人主要涉及设备管理模块

三、设计要求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 ⑴模拟系统中有A、B、C三种独占型设备,A设备1个,B设备2个,C设备2个。 ⑵采用死锁的预防方法来处理申请独占设备可能造成的死锁。 ⑶屏幕显示 注:屏幕显示要求包括:每个设备是否被使用,哪个进程在使用该设备,哪些进程在等待使用该设备。 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 I/O设备是按照用户的请求,控制设备的各种操作,用于完成I/O 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设备的分配与回收,设备的驱动管理等),最终完成用户的I/O请求,并且I/O设备为用户提供了使用外部设备的接口,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设备管理函数的详细描述 1、检查设备是否可用(主要代码) public bool JudgeDevice(DeviceType type) { bool str = false; switch (type) { case DeviceType.a: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一 单位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 一、题目要求 为某个单位建立一个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查询每一个员工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号、及电子邮箱。其功能包括通讯录链表的建立、员工通讯信息的查询、修改、插入与删除、以及整个通讯录表的输出。 二、概要设计 本程序通过建立通讯录链表,对员工信息进行记录,并建立一个系统的联系。 三、主要代码及分析 这里面关于链表的主要的操作有插入,查询,删除。则这里只列出这几项的主代码。 1、通过建立通讯录结构体,对信息进行存储,建立链表,建立信息之间 的联系。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结构体来存储通讯录中的基本信息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LinkList; 2、信息插入操作,将信息查到链表的后面。 void ListInsert(LinkList list){ //信息插入 ListNode *w; w=list->next; while(w->next!=NULL) { w=w->next; } ListNode *u=new ListNode; u->next=NULL; cout<<"员工编号:";cin>>u->data.num; cout<<"员工姓名:";cin>>u->https://www.360docs.net/doc/b714886405.html,; cout<<"手机号码:";cin>>u->data.call; cout<<"员工邮箱:";cin>>u->data.email; cout<<"办公室电话号码:";cin>>u->data.phone; w->next=u;w=w->next; }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 班序号:

一. 实验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 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1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101401010124 学生姓名:舒展 2012年6月28日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际机构的应用设计和搭接加深对不同机构运动特性的 理解; 2.通过对典型机构的组装,掌握活动连接、固定连接的结构和特 点;了解实际机构与机构简图的不同处,避免设计时出现运动 的干涉。 3.通过现场操作,培养实际动手和现场应变能力。 4.通过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 ZSB-C机构创新设计方案试验台。 三、实验原理 此机构由电动机输出动能,再由皮带动齿轮转动,然后由一个小齿轮和一个大齿轮组合,降低输出速度。 构造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实现将电机转动转变化摇杆传动的功能。 利用曲柄摇杆机构特性设计一个能实现刚体给定位置的机构。 最终实现机构运用原理设计要求。 四、备选方案分析和最终选型方案。 设计好曲柄摇杆机构,可选择设计起重机构、铸造造型机沙箱翻转机构、读数机构、轨迹生成机构及缝纫机踏板机构等。 最终先择实现起重功能的起重机构。 最终选择此方案有2个原因。 五、最终选型方案的分析及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一)实验室设备条件及设备精度限制,不能设计出比较精准的机构,此机构相比读数机构、轨迹生成机构等设计难度低,精度要求低。(二)此机构功能容易得到实现,构造比较简单,利用实验室现有机构实验设备、实验构件,在实验室中能独立完成。 六、实际拼装的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七、实际拼装机构的杆组拆分简图

八、此机构功能 (一)实现起重 可以将重物提升到一个平台上,如:装卸载货物、掉重、起重小轿车等 (二)拔起铸造模型 (三)运送物资 (四)升降台 九、问题及建议 1.此机构的由于组成比较简单,有一些地方的设计不够完美,还需 改善。 2.实验的设备太少了,有时候大家都在做实验的时候实验零件不够 用,这使得我们设计的机构不能完全的成功。 3.设备都生锈了,我建议多对设备进行维护。 4.我们实践动手能力还需要提高,希望学院多安排此类课题设计。 十、实验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开始的传动方案的拟定的总体设计中,让我清楚的了解了自己接下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SASD实验实验报告总结归纳

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软件工程范型; 2. 能运用常用的工具建立简单系统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二.实验内容 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完成借书、还书、图书预定、图书查阅和图书管理等功能。要求建立系统的需求模型:DFD(data flow diagram)。 功能需求描述: 1. 借阅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书籍信息和预定书籍。 2. 借阅者能够借阅书籍和还书。 3. 图书管理员能够处理借阅者的借阅和还书请求,以及处理预定图书。三.实验结果 1.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第一层 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第二层 2.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第一层 3.图书管理员处理预定图书第一层 图书管理员处理预定图书第二层 四.实验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主要画出了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还书以及预定图书的数据流程图。这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环境,因此我们分析起来相对的会容易些,思路也会更加的清晰,在这个系统中,通过稍加细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1. 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的时候,其主要过程是,先扫描读者信息,确认读者的合法性。接着,处理读者欲借阅的书。再接着,处理借书过程,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2. 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的时候,其过程相对的简单一些,只需直接处理读者欲还的书。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3. 图书管理员处理图书预定的时候,其主要过程是,先扫描读者信息,确认读者的合法性。接着,处理读者欲预定的书。再接着,处理预定图书过程,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在对这样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后,再画数据流程图也就显得容易很多了。 通过本次的实验,我对数据流程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数据流程图在我们设计系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试想,如果一个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使用图的方式,而是将其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景。图的作用就是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非常的形象,易懂。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若是通过图形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研究生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全

化学综合和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李玲云 学号:2014332036 专业:无机化学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操作及用途 2、掌握样品的制备方法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从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直径20cm~30cm的电子束,受到阴阳极之间加速电压的作用,射向镜筒,经过聚光镜及物镜的会聚作用,缩小成直径约几毫微米的电子探针。在物镜上部的扫描线圈的作用下,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作光栅状扫描并且激发出多种电子信号。这些电子信号被相应的检测器检测,经过放大、转换,变成电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上并且调制显像管的亮度。显像管中的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也作光栅状扫描,并且这种扫描运动与样品表面的电子束的扫描运动严格同步,这样即获得衬度与所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应的扫描电子像,这种图象反映了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第二节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大多数生物样品都含有水分,而且比较柔软,因此,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前,要对样品作相应的处理。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使样品的表面结构保存好,没有变形和污染,样品干燥并且有良好导电性能。 在高压(2~20kV)的作用下,利用聚焦得到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使其在试样上扫描(电子束与试样表层物质相互作用),激发出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等信息,通过对上述信息的接收、放大和显示

成像,对试样表面进行分析。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物质中存在着隧道现象,电子可以通过隧道穿过一个能级高度大于其总能量的势垒而出现在势垒的另一侧。因此,物质的表面电子可以借助隧道作用散逸出来,在物质表面附近形成电子云。在导体表面电子云中某位置的电子几率密度,会随着此位置与表面距离的增大而以指数形式迅速衰减。 扫描电子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信息产业、地质、石油化工和其它相关学科领域。是在微观尺度范围内,对样品的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的工具。现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配备相应附件后,可以获得试样表面的化学成分,晶体缺陷、电势、磁场及晶体取向等信息,是对固体物质表层进行综合分析的仪器。 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该显微镜通过接收二次电子信息来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显微镜的扫描倍数从25到650000倍,最大分辨率可达到1nm。显微镜有Oxford的能谱附件,可以进行样品的能谱测试。该显微镜不能对具有较强磁性的物质进行分析。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 1、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电子枪、三个电磁透镜、扫描线圈、试样室 电子枪中的灯丝产生高能电子束,电子枪的引出电压直接反映了灯丝状态的好坏(5kV~8kV不等)。每次实验都必须注意并记录电子枪引出电压。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new1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者:同组者: 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援助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 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选择依据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选择依据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选择依据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选择依据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 选择依据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 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 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 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2、轴上各零件(如齿轮、轴承)能否装到指定位置。 3、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可靠。 4、轴承能否拆下。

实验报告引言

实验报告引言 篇一:汇编实验报告引言 引言 介绍课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容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不轨行为的攻击,威胁网络信息的安全,所以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 要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有效防范网络入侵和攻击,就必须熟悉网络入侵和攻击的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行之有效地防范策略,确保网络安全。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常见攻击者的原理进行研究,如aRP,Sniffer,doS,ddoS的原理进行分析,以及了解之后如何对其进行防御。 我在项目中承担的是,分析网络攻击的种类,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及防御方法,并设计aRP攻击实验利用wireshark和虚拟机。 课题意义 我们分别运用了c语言,wireshark编写了aRP病毒,了解了其原理,对如何进行防御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们也可以简单的把aRP病毒的

攻击进行防御。 要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有效防范网络入侵和攻击,就必须熟悉网络入侵和攻击的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行之有效地防范策略,确保网络安全。 篇二:软件工程概论实验报告引言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前一阶段(概要设计说明书)中,已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详细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详细设计进行说明。 在本阶段中,确定应该如何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具体的程序语言书写的程序。主要的工作有:根据在《需求分析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数据、功能、运行、性能需求,并依照《概要设计说明书》所确定的处理流程、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设计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逐个模块的程序描述(包括各模块的功能、性能、输入、输出、算法、程序逻辑、接口等等),解决如何 1.接受:旅客信息及取票通知和帐单; 2.输出:取票通知和帐单及机票; 3.网络输出和加密,输入和解密;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 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姓名:陈宇翔 系:软件工程系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2007 学号:070481024 指导教师:王李进 职称:讲师 2009年12月16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系年级:2007 姓名:陈宇翔 学号:070481024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时间:2009-10-28 实验室田实验室312、313计算机号024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1:ACME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体系结构描述的概念 2)掌握应用ACMESTUDIO工具描述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方法 由老师提供软件体系结构图形样板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样板的指导下修改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四、实验环境 计算机及ACMESTUDIO。 五、实验内容 利用ACME语言定义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修改ACME代码,并进行风格测试。 六、实验操作步骤 一、导入Zip文档 建立的一个Acme Project,并且命名为AcmeLab2。如下图:

接着导入ZIP文档,导入完ZIP文档后显示的如下图: 二、修改风格 在AcmeLab2项目中,打开families下的TieredFam.acme.如下图: 修改组件外观 1. 在组件类型中,双击DataNodeT; 在其右边的编辑器中,将产生预览;选择Modify 按钮,将打开外观编辑器对话框。 2. 首先改变图形:找到Basic shape section,在Stock image dropdown menu中选 择Repository类型. 3. 在Color/Line Properties section修改填充颜色为深蓝色。 4. 在颜色对话框中选择深蓝色,并单击 [OK]. 5. 修改图形的边框颜色为绿色 7. 单击Label tab,在Font Settings section, 设置字体颜色为白色,单击[OK] 产生的图形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