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

合集下载

浅谈马克·吐温的美式幽默文学及对美国现实的批判

浅谈马克·吐温的美式幽默文学及对美国现实的批判

浅谈马克·吐温的美式幽默文学及对美国现实的批判作者:闫静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8期摘要: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文坛中的灵魂人物:他继承了美国早期幽默作家的写作特色与技巧;并把幽默与社会讽刺有机结合起来,为后来的幽默作家树立了幽默文学创作的新典范。

纵观他众多的幽默作品,马克·吐温的幽默有三个特点:夸张、对照和讽刺。

马克·吐温的小说批判美国现实的内容极为广泛,忠实地再现了他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

关键词:幽默;继承;开拓;讽刺马克·吐温是举世公认的幽默大师。

能获此殊荣的作者和艺术家,为数寥寥。

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文坛中的灵魂人物:他继承了美国早期幽默作家的写作特色与技巧;并把幽默与社会讽刺有机结合起来,为后来的幽默作家树立了幽默文学创作的新典范。

马克·吐温从他熟悉的那片土地和人们身上汲取了宝贵的创作灵感与素材。

人生的风风雨雨也使他对幽默的理解更加深刻。

马克·吐温幽默风趣的母亲洁恩·克莱门斯,温柔善良的妻子莉薇,壮丽的密西西比河与粗犷的西部都成为他一生中值得信赖的心灵导师和创作源泉。

马克·吐温的小说是幽默的,他的演讲更是幽默的。

他的言谈话语,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充满着幽默。

幽默已经融化于他的血液之中,形成了他的独特气质,以至于我们无法把幽默同马克·吐温或者是赛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分开。

作为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是随着他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日趋成熟与深刻而成长起来的。

这一过程在他众多幽默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马克·吐温的幽默经历了从稚气到成熟又到悲愤的三个阶段。

马克·吐温开始创作的年代,正是美国西部幽默创作的繁荣时期。

这种文学根源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其特点是诙谐、滑稽、夸张,意在逗乐。

马克·吐温深受奥古斯都·朗特劳斯、章生·胡柏、阿蒂默斯·沃德等几位西部幽默文学前辈和同行的影响。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历史故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历史故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历史故事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他以幽默和讽刺的风格,通过他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而在他的作品中,他也不乏以历史为背景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他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还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经验。

本文将介绍马克·吐温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一、《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历史元素《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19世纪美国南方的德克萨斯州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与奴隶制度相关的故事。

通过哈克贝里·费恩的历险经历,作者展现了当时南方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的黑暗面。

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马克·吐温自己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童年生活,其中融入了许多历史元素,如南北战争的前夜、南方社会的种种做法等。

二、《湖上的乌龟岛》中的太平洋探险《湖上的乌龟岛》是马克·吐温的另一部历史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群太平洋探险家在19世纪初的航海历险故事。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南太平洋的一座神秘岛屿上,探险家们经历了美丽而危险的环境,以及与原住民的相互作用。

马克·吐温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当时探险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三、《国王历险记》中的欧洲历史描写《国王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幽默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世纪的欧洲国家的故事。

故事中的国王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境和幽默的冒险,通过他的遭遇,作者描绘了欧洲中世纪的社会风貌和统治者的生活。

尽管是虚构的情节,但作者通过讽刺手法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幽默的揭示,使读者对欧洲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美国南方历史《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19世纪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座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孩子的冒险故事。

从《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

从《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

从《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摘要:马克·吐温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被誉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擅长写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反映美国现实。

《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简称《卡县名蛙》)是其成名作,于1865年11月18日发表于《星期六新闻》上,曾让“整个美国发笑”。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幽默,分析马克·吐温如何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来讽刺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关键词:马克·吐温美国文学巨匠《卡县名蛙》幽默讽刺一、马克·吐温及其作品简介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1.30-1910.4.21),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美誉为美国文学界的林肯。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他的许多文章至今仍为世人乐道,他用极具特色的讽刺手法写出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描述了十九世纪美国政治社会的黑暗和对美国人民的关怀。

《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作为其成名作,讲述了吉姆·斯迈雷好赌成性,不论你跟他赌什么,他都乐意,而且十有八九都会赢。

最后他训练了一只蛤蟆,可以跳得很高。

在与一个外乡人的比试中,外乡人给斯迈雷的蛤蟆灌了一肚子火枪的铁砂子,导致斯迈雷输了比赛。

二、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一)形象鲜明的人物刻画在《卡县名蛙》中,共有三个主要人物:被朋友骗去找人的“我”,给我讲故事的西蒙·威勒,和故事的主人翁吉姆·斯迈雷。

在小说中,我受朋友之托,去打听列昂尼达斯·w·斯迈雷的下落。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风格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风格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风格《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幽默风格为特色,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风格,并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首先,小说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充满了幽默元素。

作者以讽刺的态度嘲笑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做派和权威。

例如,在小说中,汤姆·索亚和好友哈克·费恩都是顽劣调皮的孩子,他们经常逃学、玩弄恶作剧,懒散而叛逆。

汤姆甚至还组织了一个假葬礼,将自己冒充死者,使整个社区为之震惊。

这些荒唐离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喜剧效果。

其次,小说中的语言运用也是其幽默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吐温以生动活泼、夸张激昂的文字描述,直接表现出人物的性情和情感,使整个故事充满了生命力。

例如,当汤姆·索亚被束缚在墙上时,他用稚嫩却又乖巧的语言来哀求:“哥哥们,你们给我一个机会吧,让我去拿根绳子拴住那只老麻雀,我愿意洗一千个星期的痕迹。

请你们珍惜一个人死了。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让人忍俊不禁,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欢笑。

另外,小说中的对话也是幽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作者通过对话,描绘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汤姆·索亚和吉姆之间的互动是整个故事的亮点之一。

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对家庭、友情和自由的向往,既有深情厚意又有机智幽默的回应。

这种对话不仅展现出了故事的进展,还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了欢笑和思考。

此外,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还体现在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上。

作者通过夸张、荒诞的情节,揭示了社会的人性弱点和腐败现象,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在小说中,汤姆·索亚与一群流氓打斗,并设法获救。

这些情节既让人发笑,又透露出对现实社会中权利、贪婪和虚伪的批判。

这种嘲讽和讽刺的手法,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幽默感,同时也让人们思考和反思社会的现状。

汤姆·索亚历险记幽默的句子感受

汤姆·索亚历险记幽默的句子感受

汤姆·索亚历险记幽默的句子感受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由马克·吐温创作的经典小说,无疑是幽默与讽刺的完美结合。

在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以独特的幽默笔触,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追求自由的少年形象,同时也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讽刺。

汤姆,这个活泼、机智的小男孩,充满了淘气的机灵鬼的特质。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让人忍俊不禁。

当汤姆躺在沙发上,描述他的历险过程时,那种夸张的神态和语气,无不透露出他的淘气和历险后的满足。

这样的描述让人不禁想到,汤姆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却是极为饱满,那份自信和得意溢于言表。

而汤姆与他的好朋友哈克的“臭味相投”,更是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这种“臭味相投”并不是真正的贬义,而是作者巧妙地运用词语,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而汤姆和伙伴们的“海盗生活”,更是充满了乐趣和自由。

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这种顺应天性、以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向往。

这部作品中的幽默不仅仅体现在汤姆这个角色上,整部小说都充满了幽默感。

作者以幽默的语言风格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和可读性,让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感受到幽默语言艺术背后所隐藏的讽刺和批判。

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作品既有娱乐性,又不失深度,使得《汤姆·索亚历险记》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总的来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小说。

它不仅仅是一个冒险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自由、正义和勇气的故事。

通过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情节,马克·吐温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少年形象,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那个美国小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马克·吐温_百度百科

马克·吐温_百度百科

马克·吐温mark twain中文名:马克·吐温外文名:Mark Twain别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出生日期:1835年11月30日逝世日期:1910年4月21日职业:作家代表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简介虽然他的财富很多,却有损他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称英国最不知名人士之一,擅长写讽刺小说。

其交友不广阔,迪士尼、魏伟德、近二款,八八年、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其于1910年四月二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写作风格融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说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作品笔名“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术语,马克·吐温的意思是:水深12英尺,萨缪尔(即“马克·吐温”)曾当过领航员,与其伙伴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1浔约1.8米),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船长塞勒斯,曾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笔名“马克·吐温”。

1859年,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预测新奥尔良市将被水淹没的文章。

调皮的萨缪尔决定拿他开个玩笑,就模仿他的笔调写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讽刺小品。

谁知这篇游戏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长的心,老船长从此弃笔不写,“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从此在报纸上销声匿迹了。

马克吐温的故事

马克吐温的故事

马克吐温的故事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以幽默、讽刺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伟大作家的故事。

马克·吐温的真实姓名是塞缪尔·克莱门斯(Samuel Clemens),他出生在密苏里州的一座小镇上。

他的童年并不幸福,父母早亡,他在姐姐的照料下长大。

年轻的克莱门斯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热爱阅读,喜欢思考,对生活充满好奇。

他在报社工作过,当过水手,甚至还参加过淘金热,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直到他开始以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后,他的生活才发生了转变。

他的作品以幽默风趣、直白率真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讲述了一个叛逆少年的冒险故事,揭露了当时美国南部社会的黑暗面,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而《汤姆·索亚历险记》也以其幽默和深刻的讽刺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

除了小说创作,马克·吐温还是一位成功的演讲家和商人。

他的幽默和智慧使他成为了社交界的名人,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尽管他在文学和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生活并不幸福。

他先后失去了妻子和几个孩子,这些打击使他的晚年生活备受煎熬。

马克·吐温的作品和人生都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他的幽默和讽刺背后隐藏着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用自己的文字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荒谬,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

马克·吐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他的出身和经历,而在于他的才华和勇气。

他用自己的文字改变了世界,他的故事也将永远被人们传颂。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作家,也让我们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追寻自己的梦想。

鲁迅和马克·吐温幽默作品幽默艺术探讨

鲁迅和马克·吐温幽默作品幽默艺术探讨

鲁迅和马克·吐温幽默作品幽默艺术探讨概要:幽默讽刺艺术是鲁迅和马克·吐温的作品都以幽默讽刺作为工具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地再现生活,以幽默却不失严肃的口吻,批判腐败的政府和抨击愚昧的民众,令人深思。

同时,两位作家的幽默讽刺艺术又有自己的独创之处。

鲁迅的幽默作品是以实写实,直接讽刺,以悲结局,可以称之为“黑色”幽默或“冷”幽默;而马克·吐温则是以虚写实,间接讽刺,以喜结局,有着“灰色”幽默的特点。

比较两位作家幽默艺术方面的异同,对于我们了解中美文化有极大的作用。

鲁迅和马克·吐温幽默作品中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就是:鲁迅运用直接讽刺的手法,以严肃的口吻批判黑暗吃人的社会,简练而辛辣的语言揭露民众的愚昧,以期达到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政治目的。

而马克·吐温则倾向于采用间接讽刺的手法,正如鲁迅评价他的幽默是“婉而多讽”,马克·吐温的作品是为了揭露人性的丑恶、宗教的虚伪和政府的腐败,相对而言,少了一份政治色彩,批判力度较轻,更多的是为重建民族性作出尝试,表达一种希望,也给读者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

鲁迅作品中的讽刺直接而犀利,在《孔乙己》中,鲁迅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简单几个字就道出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他迂腐麻木,是封建社会中没落书生的典型形象。

站着喝酒,就知道他穷困潦倒,并不富有,地位低下,否侧就不会站着了;而他又穿着长衫(长衫是财富、地位的象征),这显示出他极强的虚荣心,假装自己富有,高人一等。

还有一句就是他说的“读书人窃书,能算偷么?”对于每个读者来说,看到这样的话时会忍不住哑然失笑,但笑过之后,我们又会赞赏作者的这种直接讽刺,语言犀利而深刻,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偷书本就是小偷行为,孔乙己这个读书人必然也知道,但他不承认,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孔乙己在封建制度的毒害下变得迂腐麻木。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当时社会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具有的特征,也是民众所有的,通过典型人物,深刻而彻底的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站在民主主

义的立场上,用幽默、讽刺和诙谐滑稽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19世
纪末美国五光十色的社会图景与风土人情。后期作品对美国社会的虚
伪,种族歧视与对外侵略扩张,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其作品大
量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幽默和讽刺是马克·吐温作品显著的标签。
关键字:幽默 讽刺


引言
幽默了一辈子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临死也不改本色,向床边一群与他告别
的人说了一句:“再见,我们很快还会相逢呀。”就与世长辞了。此举让他的亲朋好
友目瞪口呆,哭笑不得。因为,“再见”虽然无法逃过,但谁也不想和他很快“相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一生幽默的小说家,他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开创
了一代文风。其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幽默讽刺更是让人记忆
马克·吐温的创作被分为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他幽默讽刺风格
的转变
一 各时期创作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作品中,马克·吐温装作
天真无知的主人公,用天真无知的眼光看待在竞选州长这一系列闹剧中发生的一
切,达到最终的喜剧效果。
“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却成了臭名远扬的伪证犯IP、蒙大
那盗窃犯MT、盗尸犯BS、酒鬼DT、行贿犯FC和诈骗犯LE的马克·吐温。”○1这
是小说最后作者发出的感叹。讽刺了“民主政治”不过是资产阶级政客争权夺利、
残酷倾轧的遮羞布。小说也讽刺了资本主义“言论自由”的虚伪。资产阶级的所
谓“言论自由”实质就是用谎言来诬蔑、攻击、陷害对方,来蒙蔽欺骗人民群众。
“最后,党派斗争的积怨对我的无耻迫害达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
教唆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
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
2
这是小说中经典的桥段,让人记忆犹新。九个不同肤色的小孩对同一个人叫爸
爸,明显是不符合逻辑显得荒诞。让人不禁一笑,是马克·吐温幽默手法的
很好表现。

1《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作品选 马克·吐温著 耕野 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年5月第1版

[M]第27页

2《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作品选 马克·吐温著 耕野 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年5月第1版

[M]第27页
从马克·吐温早期的作品能看出,不单是一个幽默作家,而且是一位目光锐
利、关心社会问题的批评家。在幽默中讽刺社会的各种丑陋的东西,在进行讽刺
中也不缺乏幽默诙谐的语言。“反映在他的幽默特色上,便是轻淡的嘲讽,在极度
夸张、诙谐的形象中伴奏着乐观的基调。”○1在他的作品中对于讽刺的对象还存
有一些乐观在其中。
《败坏了赫德莱煲的人》是马克·吐温中期的创作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马
克·吐温营造了一个作为中世纪美德象征的“赫德莱煲”,这里的居民一向以自
己的诚实和正直而自傲,是谁“剥去了它那世代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是什么东
西使那十九户“首要公民”一个个像面对肥肉的狗一样两眼直勾、垂涎三尺,向
肉的主人百般献媚。是一袋号称“记重一百六十磅零四盎司的金元!”在《败坏
了赫德莱煲的人》的结尾,说,经州议会通过,在他们过去的格言中删去了一个
字,把“请勿让我们受诱惑”改为“请让我们受诱惑”。辛辣的讽刺,作品人物
矛盾的心理,表现出道德的虚假。作者剥光了人们虚伪的自尊,暴露出丑陋的本
来面目。
“与法国、英国的现实主义作家相比,“金圆帝国”里的作家们似乎没有那
么深沉的悲哀,因为那里的人们没有背负过十字架。没有中世纪的文化传统,也
就没有对于夕阳的留恋与感伤。”突出表现出马克·吐温尖锐的讽刺和无情的揭
露。这个时期的作品没有早期作品轻松的幽默转变为辛辣的讽刺,作者严肃的面
容跃然纸上,原来轻松幽默的笑容慢慢淡去。
在马克·吐温的晚期创作中,创作了大量的游记、杂文和政论,它们像匕首
一样刺向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强烈谴责帝国主义的
殖民政策,积极支持广大殖民地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成为当时一位杰出的反帝
反殖的战士。

“写作亲切自然,但有时虚构、不实的成份。”○2他从资产阶级民主理想出
发,揭下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民主自由的假面具,暴露出它的拜金主义、种族压迫
和侵略扩张的真实面目。然而在喜笑怒骂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绝望情绪,使作
品蒙上一层悲观失望的色彩。这种悲观主义的情绪到马克·吐温的晚年非常严重。
○1《外国文学史》(上册)郑克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M]第378页○
2《外

国文学史》(上册)郑克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M]第381页
二 变化
“《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就是根据一个流行很久的传说改写的。这个
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美国西部所特有的幽默风格。”○1“1872年出版《艰苦岁
月》一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
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2这和马克·吐温的成长环境有关,他
先后当过印刷所的学徒、排字工人、内华达银矿工人、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和报
社的新闻记者。他来自中下层社会,体验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接触过各式各样的
人物,对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民间传说也非常熟悉,这是他创作的生活基础。从这
里出发马克·吐温经历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马克·吐温一生经历了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发展的过程, 随着
美国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这些认识在他的创
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在一生的创作中,对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 种
族歧视、虚伪的民主和自由、伪善的道德与宗教及殖民罪恶、腐败的世风和无限
的贪欲等,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揭露,给我们提供了一部认识资本主义美国的形
象教材。 马克·吐温从幽默到讽刺再到悲观的厌世情节,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历程,在时代和地区的作用下产生了他的幽默与讽刺。

美国国内贫富尖锐对立,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是托拉斯的金融集团的形成,
另一方面是中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马克·吐温亲身感受到了这一转
变,对美国“繁荣民主”的希望逐渐变为失望。正是马克·吐温对资本主义本质
的认识深入使其幽默讽刺风格发生了转变。早期作品中那种幽默诙谐的乐观气氛
荡然无存,深恶痛绝的悲愤情绪闪动在字里行间,这显而易见的变化也印证了作
者内心世界的变化。

1《《外国文学史》匡兴 陈惇 陶德臻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年9月 第1版[M]第524

页○2《世界文学.com》孙鹏 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9年10月 第1版[M]第390页
“正像鲁迅所说,他由一个“讲笑话的好手”变成一个“很深的厌世思想的
怀抱者了。”○1从怀抱美好愿望到一切的破灭,是一个残酷的过程。而资本主义
的内在属性决定这是一个没有彻底麻木的大家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作者看清资
本主义黑暗腐朽的本质,不论怎样美化终究都是一种剥削制度。

马克·吐温幽默讽刺的变化是一个对资本主义抱有乐观的作家到一个彻底反
对资本主义的一个形态帝国主义的战士的过程。在其生命的最后章节里悲观的情
绪弥漫其中,是对人类整体的绝望和无奈,但是他没有见到人类一种更进步社会
形态的诞生。俄国的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推向世界历史的进程中。


1《《外国文学简编》朱维之 赵澧 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0年6月 第1版[M]第468页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史》匡兴 陈惇 陶德臻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年9

月 第1版[M]

2《世界文学.com》孙鹏 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9年10月 第1版[M]


3《外国文学简编》朱维之 赵澧 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0年6月 第1

版[M]

4《西方文学之旅》刘葆耕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M]


5《外国文学史》(上册)郑克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

版[M]

6《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作品选 马克·吐温著 耕野 译 内蒙古人民出

版社 2008年5月第1版[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