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卤族元素重难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三化学卤族元素重难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三化学卤族元素重难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三化学卤族元素重难点解析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氧族元素 二. 重点、难点:

1. 运用已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复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 以硫的阶梯式价态变化为主线,复习不同价态的硫具有的性质,引出其单值及多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重点是二氧化硫和硫酸。

三. 具体内容:

(一)氧族元素(O 、S 、Se 、Te ) 1. 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 氧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为6个电子,均为典型非金属元素(钋Po 除外) ② 最高正价为+6,负价为2- ③ 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H 2R

④ 最高价氧化物(RO 3)对应水化物均为H 2RO 4,其水溶液呈酸性(氧O 除外) (2)递变性

① 周期表中从上到下O→S→Se→Te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

② O→S→Se→Te ,与H 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稳定性H 2O >H 2S >H 2Se >H 2Te

③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减弱。

(二)氧气(O 2)

1. 分子组成和结构: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非极性共价键结合成非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2. 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沸点-183℃、熔点218-℃。

3. 化学性质:具有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发生反应:

2222O Na O Na 点燃+ MgO O Mg 222

点燃

+

3Fe+2O 2(纯)

点燃

Fe 3O 4

(2)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2H 2+O 2点燃

2H 2O

N 2+O 2点燃

2NO

S +O 2

点燃

SO 2

2H 2S +3O 2

点燃

2SO 2+2H 2O

4FeS2+11O2点燃

2Fe2O3+8SO2

4. 制法:

2KMnO4?

K2MnO4+MnO2+O2↑

工业制法:从液化空气中分离出O2(蒸馏原理)

5. 用途:液氧为高能燃料,制炸药、制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

(三)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2. 物理性质: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比氧气易溶于水。熔点-251℃,沸点-112.4℃。

3. 化学性质:不稳定,强氧化性。

(1)易分解(高温迅速)生成O2

(2)跟银、汞反应生成Ag2O、HgO

4. 用途:强氧化剂、脱色剂和消毒剂。臭氧层对人类和生物的保护。

5. 制法:3O22O3

(四)过氧化氢

1.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液体,弱酸性。俗称双氧水,常见为30%。

2. 化学性质:良好的氧化还原性,易分解(MnO2有催化作用)放出O2

3. 用途: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实验室制取氧气。

(五)硫

1. 分子组成和结构:硫分子是由多个硫原子构成Sx单质,硫单质为分子晶体。

2. 物理性质:

硫单质为淡黄色晶体,密度为水的两倍,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CS2,熔点112.8℃,沸点444.6℃。

3. 化学性质:

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与金属发生反应:

Cu+S 点燃

Cu2S Fe+S

点燃

FeS

(2)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S+O2点燃

SO2(S表现还原性)

(3)与化合物反应

Na2SO3+S ?

Na2S2O3(S表现还原性)

6KOH+3S=2K2S+K2SO3+3H2O(S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4)与氧化性酸浓HNO3、浓H2SO4发生反应

S+6HNO3(浓)?

H2SO4+6NO2↑+2H2O(S表现还原性)

S+2H2SO4(浓)?

3SO2↑+2H2O(S表现还原性)

(5)硫单质、氧气、氯气氧化性比较:

氧化性:O2>Cl2>S

O2+4HCl=2Cl2+2H2O(氧化性:O2>Cl2)

2H2S+O2(不足)点燃

2S+2H2O(氧化性:O2>S)

H2S+Cl2=2HCl+S(氧化性:Cl2>S)

4. 用途:

硫单质制硫酸,做橡胶制品的硫化剂,制黑火药、火柴、农药等。

(六)硫化氢(H2S)

1. 分子组成和结构:

硫化氢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折线型的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2. 物理性质:

硫化氢是无色、带有腐蛋气味、剧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可溶于水(常温下1∶2.6),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3. 化学性质:

(1)热不稳定性: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H2S

H2+S(H2S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2)具有还原性: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2H2S+3O2(足)点燃

2SO2+2H2O

2H2S+O2(不足)点燃

2S+2H2O

2H2S+SO2=3S+2H2O

H2S+Cl2=2HCl+S

H2S+2FeCl3 =2FeCl2+2HCl+S

4. 实验室制法:

FeS+H2SO4(稀)=FeSO4+H2S↑

FeS+2HCl=FeCl2+H2S↑

5. 硫化氢检验:

(1)硫化氢气体遇湿润的醋酸铅试纸,使之变为黑色,其原因是Pb(Ac)2+H2S=PbS↓+2HAc,有PbS黑色沉淀生成。

(2)将硫化氢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或AgNO3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物CuS或Ag2S,其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2Ag++H2S=Ag2S↓+2H+。

(七)氢硫酸(H2S)

1. 组成和制法:

硫化氢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氢硫酸挥发可得到硫化氢气体,氢硫酸为混合物。

2. 物理性质:

氢硫酸是无色,带有腐蛋气味、有毒的液体,氢硫酸不易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淡黄色浑浊物(S),而发生变质)。

3. 化学性质:

(1)溶液具有弱酸性,发生部分电离

H2S HS-+H+

HS-S2-+H+

分步电离,且一步比一步电离困难。

(2)具有酸的通性

与指示剂、与金属、与碱、与碱性氧化物、与盐等物质都可发生反应。

NaOH+H2S=NaHS+H2O

2NaOH+H2S=Na2S+2H2O

Zn+H2S=ZnS↓+H2↑

CuSO4+H2S=CuS↓+H2SO4

(3)具有还原性,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2FeCl3+H2S=2FeCl2+S↓+2HCl

H2S+Br2=2HBr+S

2KMnO4+5H2S+3H2SO4=2MnSO4+K2SO4+5S↓+8H2O

(八)二氧化硫(SO2)

1. 分子组成和结构:

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折线型的极性分于;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2. 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常温下1:40),易液化,沸点-10℃。二氧化硫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3. 化学性质:

(1)与水发生反应:

SO2+H2O H2SO3H++HSO3-,HSO3-H++SO32-

生成中强酸亚硫酸(H2SO3),溶液中H2SO3部分发生电离,呈酸性。

(2)SO2为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与碱、与碱性氧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CaO+SO2=CaSO3

(3)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SO2+Br2+2H2O=H2SO4+2HBr(SO2表现还原性)

SO2+2H2S=3S↓+2H2O(SO2表现氧化性)

(4)具有漂白性:红色品红试液中通入SO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发生褪色变化;若将溶液再加热,又出现红色。其原因是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无色物质见光或受热易发生分解,使原来有色物质恢复原来颜色。

4. 制法:

实验室制法:Na2SO3(固)+H2SO4(较浓)=Na2SO4+H2O+SO2↑使用“较浓”H2SO4原因:若用浓H2SO4含水少,使离子反应进行缓慢,若用稀H2SO4含水多,生成SO2易溶于水,不易使SO2逸出,所以用较浓H2SO4。

工业制法:煅烧黄铁矿(硫铁矿)

4FeS2+11O2高温

2Fe2O3+8SO2

(九)三氧化硫(SO3)

1. 分子组成和结构:三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平面三角型的非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2. 物理性质:三氧化硫熔点16.8℃,沸点44.8℃,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晶体,高温下为无色气体。

3. 化学性质:

(1)与水发生反应:SO 3+H 2O=H 2SO 4,并放出大量热,SO 3易被水吸收,若高温下,易与水蒸汽形成酸雾,反而不利于SO 3的吸收,故用98%H 2SO 4来吸收SO 3。

(2)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与碱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SO 3+2NaOH =Na 2SO 4

+H 2O ,CaO+SO 3=CaSO 4

(3)三氧化硫具有强氧化性: SO 3+2KI=K 2SO 3+I 2 5SO 3+2P =P 2O 5+5SO 2 4. 工业制法:

(十)硫酸(H 2SO 4)

1. 物理性质:硫酸是无色粘稠液体,98.3%的硫酸密度是1.84g/cm 3、沸点为338℃,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

2. 化学性质:硫酸是二元强酸、高沸点酸(难挥发性酸),稳定酸及强氧化性酸。

(1)具有强酸性;溶液中发生电离:H 2SO 4=2H ++SO 42-

(完全电离),溶液呈强酸性,H 2SO 4为强电解质。

(2)具有酸的通性:与指示剂、与金属、与碱、与碱性氧化物、与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如:

Zn +H 2SO 4 =ZnSO 4+H 2↑

2)(OH Cu +H 2SO 4=CuSO 4+2H 2O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 +CO 2↑ (3)浓硫酸特性:

① 吸水性:H 2SO 4易与H 2O 结合,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常做酸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干燥H 2S )。

② 脱水性:浓H 2SO 4遇见某些有机化合物,可将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比例脱去,即为脱水性,C 12H 22O 11

12C +11H 2O (浓H 2SO 4脱水性)

③ 强氧化性:浓H 2SO 4与金属、与非金属、与具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H 2S+H 2SO 4(浓)=S +SO 2↑+2H 2O

2NaI +2H 2SO 4(浓)= Na 2SO 4+SO 2↑+I 2+2H 2O 与还原剂反应浓H 2SO 4的还原产物都为SO 2。

常温下,浓H 2SO 4使Fe 、Al 表面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 3. 硫酸工业制法:采取接触法制硫酸

吸收塔中若用水或稀H 2SO 4吸收SO 3时,容易形成酸雾,使吸收速度慢,不利于SO 3完全吸收,工业上实际用98.3%浓硫酸来吸收SO 3,得到浓度更高的硫酸。

尾气的处理:制H 2SO 4的尾气中含有大量SO 2,SO 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为了防止大气污染,硫酸厂尾气排放前要进行回收处理,一般采用氨吸收法处理。

4. 用途: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制硫酸盐,用于精炼石油,制炸药、农药、染料等。

(十一)亚硫酸(H 2SO 3)

1. 制法:二氧化硫的水溶液称之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低沸点酸,不稳定性酸,仅存在水溶液中。SO 2+H 2O H 2SO 3

2. 化学性质:

(1)H 2SO 3为二元中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溶液中发生电离:H 2SO 3HSO 3-+H +,HSO 3-H ++SO 32-

(部分电离) (2)H 2SO 3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但还原性>氧化性。 H 2SO 3+Cl 2+H 2O=H 2SO 4+2HCl (H 2SO 3还原性) H 2SO 3+2H 2S=3S +3H 2O (H 2SO 3氧化性)

(十二)硫酸盐:

1. 常见硫酸盐俗名和化学式:

2. 酸式盐NaHSO 4主要性质:

(1)NaHSO 4是强电解质,溶液呈强酸性。

电离式:NaHSO 4=Na ++H ++SO 42-

(完全电离) (2)与盐Na 2CO 3、NaCl 等发生反应: NaCl (固)+NaHSO 4

?

Na 2SO 4+HCl↑

Na 2CO 3+2NaHSO 4=2Na 2SO 4+H 2O +CO 2↑

(3)与碱NaOH 、2)(OH Ca 等发生反应:NaOH +NaHSO 4 =Na 2SO 4+H 2O

O H SO Na NaHSO OH Ca 2424222)(+=+4CaSO +

3. SO 42-

检验:盐溶液中加入酸化的钡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Cl 2和HCl 或2

3)(NO Ba

和HNO 3)Ba

2+

+SO 42-

=BaSO 4↓

(十三)亚硫酸盐及硫代硫酸盐

1. 亚硫酸钠Na 2SO 3: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如: 2Na 2SO 3+O 2=2Na 2SO 4(Na 2SO 3还原性)

Na 2SO 3+Cl 2+H 2O=Na 2SO 4+2HCl (Na 2SO 3还原性) Na 2SO 3+

S Na 2S 2O 3(Na 2SO 3氧化性)

2. 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发生在同一反应中)

物)

(氧化产物)(还原产O

H S SO SO Na SO H O S Na 224242322+↓+↑+=+

3. SO 32-

检验:盐溶液中加入H 2SO 4(或HCl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再将该气体通入黄色溴水中,使溴水褪色。SO 32-+2H + =H 2O +SO 2↑

SO 2+Br 2+2H 2O=H 2SO 4+2HBr

(十四)氧族元素及其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1. 氧族元素和单质的物理性质

2. 单质的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硒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eO 2,和钠反应生成Na 2Se

B. 硒化氢有恶臭味、有毒,比硫化氢易分解

C. 硒化氢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亚硒酸(H 2SeO 3)是一种弱酸

解析: 硒和硫同属氧族元素。但硒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都比硫大。这两种元素除化学性质相似外。硒的非金属性比硫弱。据此作如下分析: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钠可组成化合物Na 2S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有剧毒;硫化氢在空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在空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单质硫和水。硒的非金属性比硫弱。所以硒化氢比硫化氢易分解。亚硒酸的酸性比亚硫酸弱。

答案:C

思维启迪: 氧族元素的单质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随核电荷数增加如何发生变化? 答案:氧族元素单质的熔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例2] 针对以下A ~D 四个涉及H 2O 2的反应(未配平)。填写空白:

A. Na 2O 2+HCl ?→?

H 2O 2+NaCl B. Ag 2O +H 2O 2?→?

Ag +O 2+H 2O C. H 2O 2?→?

?

H 2O +O 2 D. H 2O 2+Cr 2(SO 4)3+KOH ?→?

K 2CrO 4+K 2SO 4+H 2O (1)H 2O 2仅体现为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配平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H 2O 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__________。

(3)H 2O 2体现弱酸性的反应是(填代号)__________。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H 2O 2仅体现氧化性。在反应中过氧根的化合价只能从-1价降低为-2价。所以D

选项符合题意.根据化合价升降的判断:6

e 63

22e 21

2Cr Cr ,O O +-+-+-??→???

→?-

-

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 3H 2O 2+Cr 2(SO 4)3+10KOH=2K 2CrO 4+3K 2SO 4+8H 2O

H 2O 2中过氧根的化合价-1价既升高,又降低。H 2O 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方程式C 符合题意。一般来说。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选项A 的反应由强酸盐酸来制取弱酸性物质H 2O 2。

答案:

(1)D 3H 2O 2+Cr 2(SO 4)3+10KOH =2K 2CrO 4+3K 2SO 4+8H 2O (2)C

(3)A 这一反应可看做是强酸制取弱酸

[例3](1)将mg 铁粉和ng 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红热。冷却后加入多少毫升b mol ·L -

1的盐酸就不再产生气体?若把已放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一共是多少升?

(2)若把0.1mol 铁粉和1.6g 硫粉均匀混合后。铺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引燃。完全反应后。将残渣全部放入过量的稀H 2SO 4中充分反应。结果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明显少于2.24L 。其原因是__________。

解析: (1)有关方程式如下:Fe +S

?

FeS ;FeS +2HCl =FeCl 2+H 2S↑,得Fe ~2HCl ;

Fe +2HCl=FeCl 2+H 2↑。得Fe ~2HCl 。即产生气体所消耗的盐酸的量与硫粉量无关。计算关系

式只有一种。为Fe ~2HCl 。设需加V L b mol·L -1

盐酸,1

mol g 56mg

-?×2=V×bmol/L 得V=

b

28m

L 。又有关系式:F e→H 2,Fe→H 2S ,产生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只与铁量有关:混合气体与铁的物质的量相等。

设标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为x x :=22.4 L·mol -1

×1

mol g 56mg

-?=0.4m L 。硫粉所起的作用:

决定混合气体中H 2S 的量的多少。但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只是由铁量确定。

(2)n (S )=1

mol g 32g

6.1-?=0.05 mol <0.1mol

所以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受热时又与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了铁的氧化物,与H 2SO 4

反应不再放出H 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 。

答案:(1)V =

b 28m

L mL m 286

1000=

在标况下的体积一共是0.4mL (2)n (S )=1

mol g 32g

6.1-?=0.05 mol <0.1mol

所以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受热时又与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了铁的氧化物。与H 2SO 4

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

思维启迪:铁与硫粉混合加热实验完毕后。反应容器试管内壁附有黑色固体。应如何除去?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

FeS+2H+=Fe2++H2S↑

[例4] 如1所示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这套装置快速制取氧气和氯化氢气体。供选用的试剂有()

A. 浓H2SO4

B. 浓HCl

C. 食醋

D. MnO2

E. H2O2

F. KClO3

G. KMnO4溶液。试回答:

图1

(1)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氧气,应选择__________(填答案标号);

(2)若要快速制少量HCl,应选择__________(填答案标号)。

解析:所给装置适于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且不需加热的反应。所给试剂可用于制备O2的有:①KClO3、MnO2②KMnO4③H2O2、MnO2。前二者均需加热且②中KMnO4为液体不可取.只可选H2O2、MnO2;由于HCl气体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HCl(g)HCl(aq)H ++Cl-。加入浓H2SO4后一方面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HCl溶解度减小。另一方面c(H+)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故可快速制备HCl。

答案:(1)E和D (2)A和B

[例5] 如图2所示装配好装置,待内外空气压强不变时标注出水银液面的刻度(用红漆),取下橡皮塞,在玻璃燃烧匙中加入硫粉,用酒精灯点燃迅速移入锥形瓶中并塞紧橡皮塞,硫粉安静地燃烧,水银柱推向左管,当火焰熄灭后,静置,水银柱又慢慢回到原标定的刻度。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水银柱推向左管说明什么?

(2)硫粉未燃尽时火焰就熄灭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水银柱最后又回到原先标定的刻度.可得到什么结论?

(4)根据反应方程式S+O2=SO2和上述结论又可推导出什么(或证明什么)?

解析:分析简答题首先要熟悉题中情景,然后联系已有知识,有时还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全面条理地回答。

答案:

(1)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气体受热膨胀。

(2)瓶内氧气已耗尽

(3)①同温同压下。反应消耗的氧气与生成的SO2体积相同;②压强同;③物质的量同。

(4)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例6](1)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H2O2H++H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去。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

(2)甲同学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后。品红褪色。乙同学设计了一个很简便的实验便知甲同学通的是Cl2还是SO2。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向红色消失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再现红色。则为H2O2酸性所致。甲同学的见解正确。若不再为红色。则酚酞被H2O2氧化所致。乙同学的见解正确。

(2)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红色再现,是二氧化硫通入所致,若不再变为红色。则通入的是氯气。

[例7] 为了证明铁和硫反应产物中铁的化合价,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的一部分: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粉末A中硫粉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在“惰气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①是用烧热的玻璃棒点触混合粉末.反应即可持续进行。说明__________;

(4)操作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也可改用加入________ (5)操作③稀H2SO4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证明产物中铁的价态。对D溶液的实验操作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只要搞清设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结合硫和铁反应的特点,注意空气的氧化性,即可迎刃而解。

答案:

(1)防止因铁粉过量而使滤渣C中的铁粉与H2SO4反应.生成Fe2+干扰实验

(2)防止环境中的O2参与反应

(3)硫和铁粉反应是放热的

(4)除去混合物中的硫粉3S+6KOH 2K2S+K2SO3+3H2O CS2

(5)防止H2SO4溶解的氧气氧化生成的Fe2+

(6)加入煮沸的KSCN溶液。看是否变为血红色溶液

[例8] 基于硫和硒的相似性及硫酸钾和硒酸钾晶型相同。1820年米希尔里希认为这两种盐组成相同。所以在已知硫相对原子质量(32)的前提下。根据下列数据求出硒的相对原子质量。硫酸钾中含钾a %、硫b %、氧c %;硒酸钾中含钾d %、硒e %、氧f %。

(1)判断硫或硒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米希尔里希求硒相对原子质量的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K 2SO 4和K 2SeO 4中K 、O 的原子个数相同,故Se 的相对原子的大小取决于Se 的质量分数。若b <e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较大

(2)由K 2SO 4和K 2SeO 4的组成可知,K 与S 的原子个数比等于K 与Se 的原子个数比。故有

M %e :

39%d 32%b :39%a =。M =bd

ae

32或由S 与O 的原子个数比等于Se 与O 的原子个数比有Se M %

e :16%e %d 132%b :16%b %a 1--=--

M Se =)

e d 100(b )b a 100(e 32--?--

答案:(1)若b <e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2)

bd

ae 32或)e d 100(b )

b a 100(e 32----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含氧酸的酸酐不能..

由单质和氧气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 A. H 2SO 4 B. H 2CO 3 C. H 2SiO 3 D. H 2SO 3 2. 将少量的SO 3晶体分别加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下列离子个数稍有..

增加的是( ) A. Ba 2+ B. Fe 3+ C. -23CO D. -2AlO

3.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方能发生的是( )

A. -23SO → SO 2

B. S 2-

→ S C. SO 2 → S D. SO 3 → H 2SO 4

4. 下列反应中硫化氢不做..

还原剂的是( ) A. 2H 2S +3O 2=2H 2O +2SO 2↑ B. H 2S +2FeCl 3=2FeCl 2+S ↓+2HCl

C. H 2S +I 2=2HI +S ↓

D. 4Ag +2H 2S +O 2=2Ag 2S ↓+2H 2O 5. 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 )

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空洞

D. 温室效应(MCE00) 6. SO 2和Cl 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混合,再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则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 立即褪色

B. 慢慢褪色

C. 先褪色后恢复原色

D. 不褪色

7. 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 mL 0.100 mol ·L -1-

232O S 溶液恰好把224 mL (标准状况下)Cl 2完全转化为Cl -,则-232O S 将转化成( )

A. S 2-

B. S

C. -23SO

D. -

24SO (MCE00)

8. 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通过石灰水

B. 先通过高锰酸钾溶液(酸性),再通过石灰水

C. 通过品红溶液

D. 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9. 潜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若用完了Na 2O 2和O 2,可能选用的较好的供氧方法是( )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焦炭还原二氧化碳 C. 加热分解硝酸钾 D. 电解水 10. 限用一种试液即可区别Na 2S 、Na 2S 2O 3、Na 2CO 3、NaAlO 2、Na 2SO 4五种溶液。应选用( ) A. 烧碱溶液 B. 盐酸 C. 氨水 D. 氯化钡溶液 11.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23)(NO Fe 溶液与稀盐酸 B. Na 3PO 4溶液与稀盐酸 C. SO 2通入氯化钙溶液中 D. 过磷酸钙与草木灰 12. 下列物质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 干燥的氯气 ② Na 2O 2 ③ NaClO ④ 活性碳 ⑤ SO 2 A. 除①以外,其它都可以 B. 只有①③⑤ C. 只有②④⑤ D. 全部都可以 13. 下列反应中,硫酸只起..

催化剂作用的是( ) A. 乙醇和乙酸的酯化 B. 乙酸乙酯的水解 C. 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 D. 苯的硝化 14. 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 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MCE01)

C. 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

D.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5. X 元素与Y 元素可形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X 的氢化物水溶液呈弱酸性,向这种水溶液中通入X 元素的某种氧化物或Y 的单质,则有X 游离出来,则X 和Y 是( )

A. O 和F

B. S 和Cl

C. F 和S

D. S 和Br 16. 在接触法制硫酸的有关问题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燃烧黄铁矿制取SO 2的化学方程式是

B. 含SO 2的炉气在进行氧化反应以前必须净化,其目的就是为了除尘、以防催化剂中毒

C. 用98.3%的浓H 2SO 4吸收SO 3制取发烟硫酸,用稀H 2SO 4吸收SO 3制较浓的H 2SO 4

D. SO 2氧化时必须使用催化剂(例如V 2O 5等),催化剂的作用是提高SO 2的氧化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但使用催化剂不会提高SO 2的转化率

17. 用下列方法制取氧气:① KClO 3与MnO 2混合加热 ② Na 2O 2跟水反应 ③ H 2O 2滴入MnO 2粉末中 ④ KMnO 4受热分解。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上述各反应(依编号顺序)中的电子转移数目之比( )

A. 3:2:2:4

B. 1:1:1:1

C. 2:1:1:2

D. 1:2:1:2

18. 将X mol Na 2SO 3和Y mol Na 2S 完全溶于水后,再加入稀H 2SO 4酸化,这时可能有三种情况:① 生成物中只有Na 2SO 4、S 、H 2O ,② 生成物为SO 2、S 、Na 2SO 4、H 2O ,③ 生成物为H 2S 、S 、Na 2SO 4、H 2O 。则X ∶Y 的值也应有三种情况,即a :>0.5,b :<0.5,c :=0.5。按上述①、②、③情况的顺序选出X 、Y 的比值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c a b

B. a c b

C. a b c

D. c b a

19. 在氧气中灼烧0.44 g 由硫、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全部转化

为硫酸。用20 mL 0.5 mol/L 的烧碱溶液恰好能完全中和这些硫酸。则原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A. 36%

B. 46%

C. 53%

D. 22%

20. 在硝酸钡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另取硝酸钡溶液分盛两试管,一支加盐酸,另一支加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O2,结果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由此得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 硝酸钡具有两性

B. 两支试管内白色沉淀均是亚硫酸钡

C. SO2有还原性和酸性

D. 降低pH值能使SO2水溶液中-23

SO浓度增大

二. 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30分)

21.(4分)现有Cl2、NH3、H2S、SO2四种气体,常温常压下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能使品红水溶液褪色的有______________,两种无色气体相混合可析出浅黄色固体,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银饰物用久后,表面会变成黑色,原因是在硫化氢存在的条件下,银被氧化成硫化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提示:某些金属氧化物跟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单质F是。(MCE99)

(2)写出由E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3)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子是。

(4)由C→E+F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写分子式)。

24. (2分)用黄铁矿和磷矿石生产过磷酸钙。今用含二硫化亚铁为80%的黄铁矿120 t,若SO2转化中损失率为20%,SO3全部转化为硫酸,并且硫酸全部被利用,则生产含过磷酸钙为80%的磷肥为___________ t。

25.(6分)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2

SO。

4

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

????沉淀不溶解

?→

?→

????白色沉淀足量稀HCl

方案乙:试液足量稀HCl

?→

?→

????白色沉淀

????无沉淀BaCl2溶液

方案丙:试液足量稀HNO3

?????白色沉淀

?→

?→

????无沉淀Ba(NO)32溶液

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现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298K 时,向V L 真空容器中通入n mol SO 2和m mol H 2S 。 (1)若n =2,则当m = _____时,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最小; (2)若2n > m ,则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差为_______ g ;

(3)若5n =m ,且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和为48 g ,则n +m =________。

三. 计算题(10分)

27. 有一亚硫酸钠试样,由于储藏时间太久,有一部分亚硫酸钠已经变质。经测定,在亚硫酸钠试样中还含有5.3%的碳酸钠。现称取20 g 亚硫酸钠试样,加入4 mol /L 的盐酸300 mL ,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464 mL 。求:

(1)产生气体的体积组成;

(2)该试样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 A

2. B

3. C

4. D

5. A

6. D

7. D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B 14. C 15. B 16. D 17. B 18. A 19. A 20. C 21. NH 3(1分);SO 2、Cl 2(2分);2H 2S +SO 2=3S +2H 2O (1分) 22.(3分)4Ag +2H 2S +O 2=2Ag 2S ↓+2H 2O 23.(1)H 2(2分)

(2)4Fe 2++8NH 3·H 2O +O 2+2H 2O =43)(OH Fe ↓+8NH 4+或Fe 2+

+2NH 3·H 2O =

2)(OH Fe ↓+2NH 4+(2分),42)(OH Fe +O 2+2H 2O =43)(OH Fe ↓(2分)

(3)Al 3+和Na +(2分)

(4)H 2SO 4(或HNO 3)(2分) 24.(4分)404.8

25.(6分)甲:不严密,(1分)因为含有Ag +而不含SO 42-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1分)乙:严密,(1分)因为只有含SO 42-的无色透明溶液,才会出现此方案的

现象。(1分)丙:不严密,(1分)因为含有SO 32-而不含SO 42-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

方案的现象。(1分)

26.(每空2分)(1)4 (2)16m (3)3

27.(1)试样中加入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CO 2和SO 2,(2分)

总的物质的量为 2464mL

22400mL /mol

=0.11 mol (1分)

n (CO 2)=

2053%g 106g /mol

?.

=0.01 mol (1分)

V (CO 2)=0.01 mol ×22400 mL / mol =224 mL (1分) N (SO 2)=0.11 mol -0.01 mol =0.10 mol (1分)

V (SO 2)=0.1 mol ×22400 mL / mol =2240 mL (1分)

(2)n (Na 2SO 3)=n (SO 2)=0.1 mol (1分) m (Na 2SO 3)=0.1 mol ×126g / mol =12.6g (1分)

ω(Na 2SO 3)= 126.g

20g

×100%=63%(1分)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化合反应 1.H2+Cl2 2 HCl 火焰苍白色 2.H2+Cl2 2 HCl 混合气体在强光照的条件下发生爆炸,属于光化学反应 3.H2+F混合即发生爆炸 4.H2+ 5.H2+I2 6. 2 Na +产生白烟 7.Cu +2棕黄色的烟,溶液绿色或蓝色 8. 2 Fe +3褐色的烟,溶液棕黄色 9.Zn +I2少量水作催化剂 10. 2 Ag +变色眼镜 11.Xe(过量XeF2F2能和惰性气体反应 12. 2 HCl +O2↑次氯酸不稳定,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分解 13. 2 HX +O2↑X=Cl、Br、I 14.+Cl2AgX的感光性 15. 2 Ag +Br2 16. 2 AgX 2 Ag +X2X=Cl、Br、I 三、复分解反应 17.Na2CO3+2 AgNO3Ag2CO3↓+ 2 NaNO3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18.Ag2CO3+2 HNO3 2 AgNO3+H2O +CO2↑ 19.Ag2CO3+2 HCl 2 AgCl↓+H2O +CO2↑ 20.Ag2CO3+H2SO4Ag2SO4↓+H2O +CO2↑ 21.NaCl +AgNO3AgCl↓+NaNO3白色沉淀 22.NaBr +AgNO3AgBr↓+NaNO3淡黄色沉淀

23. KI + AgNO 3 AgI ↓+ KNO 3 黄色沉淀 24. Ca(ClO)2 + 2 HCl CaCl 2 + 2 HClO 强酸制弱酸 酸性:HCl >HClO 25. Ca(ClO)2 + 2 CO 2 + 2 H 2O Ca(HCO 3)2 + 2 HClO 强酸制弱酸 酸性:H 2CO 3>HClO 26. SiO 2 + 4 HF SiF 4↑+ 2 H 2O 雕刻玻璃;酸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27. NaCl + H 2SO 4(浓)4 + HCl ↑ 28. 2 NaCl + H 2SO 4(Na 2SO 4 + 2 HCl ↑ (HSO 4-+42― ―Q ) 29. NaCl + NaHSO Na 2SO 4 + HCl ↑ 30. CaF 2 + H 2SO 4(浓)CaSO 4 + 2 HF ↑ 萤石和浓硫酸反应 31. NaBr + H 3PO 4(浓)NaH 2PO 4 + HBr ↑ 32. NaI + H 3PO 4(浓) NaH 2PO 4 + HI ↑ 四、置换反应 33. 2 F 2 + 2 H 2O 4 HF + O 2 氧化性:F 2>O 2 34. 2 NaBr + Cl 2 2 NaCl + Br 2 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 35. 2 KI + Br 2 2 KBr + I 2 36. 2 KI + Cl 2 2 KCl + I 2 氧化性Cl 2>Br 2>I 2 37. 2 NaX(s) + F 2 2 NaF + X 2 F 2和固体NaX 发生置换反应,X =Cl 、Br 、I 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38. Cl 2 + H 2O HCl + HClO HClO 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和杀菌消毒能力 39. X 2 + H 2O HX + HXO X =Cl 、Br 40. Cl 2 + 2 NaOH NaCl + NaClO + H 2O 实验室余氯吸收 41. 2 Cl 2 + 2 Ca(OH)2 CaCl 2 + Ca(ClO)2 + 2 H 2O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高中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汇编 Cl2+Cu Cu Cl2 3Cl2+2Fe 2FeCl3 Cl2+2 Na 2Na Cl Cl2 + H2 2HCl 3Cl2 +2 P 2PCl3 Cl2 + PCl3 PCl5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FeCl2===2FeCl3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Ca(ClO)2+2H2O+ 2CO2(多量)== Ca(HCO3)2↓+2 HClO Ca(ClO)2+2 HCl == Ca Cl2+2 HClO(强酸制弱酸) 2HClO 2HCl+O2↑ F2 + H2 === 2HF 2F2 +2H2O===4HF+O2 Br2 + H2 === 2H Br(500oC) I2 + H2 2HI 2Cl2+2NaBr===2NaCl+Br2 Cl2 +2 K I ===2 K Cl+I2 HCl + AgNO3 === AgCl↓+ HNO3 Br2 +2 K I ===2 K Br+I2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Cl + AgNO3 =AgCl↓(白色)+HNO3 NaBr+AgNO3 = AgBr↓(浅黄色)+NaNO3 NaI + AgNO3 === AgI↓(黄色)+ Na NO3 2AgBr 2Ag+Br2(AgCl、AgI类似) Na2SO3+ H2O +Cl2== Na2SO4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 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

高中化学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1.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 B.除去煮水锅中的水垢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有Cl- 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解析:选C可用碘酒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加入碘酒,如果变蓝色证明含有淀粉,A不符合题意;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中含醋酸,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缺少硝酸银溶液,所以无法完成检验,C符合题意;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利用84消毒液可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D不符合题意。 2.(2018·江苏高考)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选B 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CuO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解析:选C根据题图知,溴化银见光易分解,所以AgBr应该避光保存,A正确;根据题图知,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Ag和溴,在暗光下,二者反应生成AgBr,所以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B正确;AgBr分解生成Ag和溴是分解反应,Ag和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AgBr是化合反应,C错误;催化剂在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质量不变,CuO是催化剂,所以变色镜片中的CuO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D正确。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Cl2===ClO-+Cl-+H2O 解析:选B E处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则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A、C正确;F处可能发生反应Cl2+2I-===2Cl-+I2,也可能发生反应Br2+2I-===2Br-+I2,F处棉花球变蓝色只能说明有碘单质生成,由于氯气的干扰,所以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B错误;G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D正确。 5.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 第15课 卤族元素

第15课卤族元素 (建议2课时完成) [考试目标] 1.掌握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 3.了解卤族元素的重要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用途;理解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4.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 5.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要点精析]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 2FeCl3 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①CH4+Cl2 CH3Cl + HCl(取代反应) ②CH2=CH2+Cl2 → CH2ClCH2Cl(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2+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O、H+、Cl-、ClO-、OH-;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①一元弱酸,比H2CO3弱 光 (2)HClO的基本性质②不稳定,2HClO === 2HCl + O2↑ ③强氧化性; ④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故氯水可用作自来水消毒。 (3)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漂白剂HClO Na2O2(H2O2)SO2活性炭 漂白原理氧化漂白氧化漂白化合漂白吸附漂白 品红溶液褪色褪色褪色褪色 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褪色只变红不褪色褪色 稳定性稳定稳定不稳定—— 例1、(1)液氯和氯水是一种物质吗? 答案:不是。液氯是Cl2在加压或冷却时变成的液态Cl2,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氯气溶于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混合物。 (2)①怎样证明新制氯水中含有大量Cl2?②用实验证明氯气能与水反应。 答案:①观察氯水颜色,呈黄绿色,此即氯气的颜色,说明新制氯水中含大量Cl2。 ②向新制的氯水中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即有部分氯气与水反应了。 Cl2+H2O=HCl+HClO ,AgNO3+HCl=AgCl↓+HNO3 另法:也可向新制氯水中放入一红布条或滴入几滴品红溶液,若布条或品红褪色,说明新制氯水中有HClO,即Cl2与水发生了反应。 (3)氯水中有多种化学物质,故性质较复杂。下列现象各是基于哪种物质的什么性质? ①氯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向氯水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气泡出现。 ③向氯水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①H+、HClO ②H+③Cl- 4、氯气的制法

高考化学 卤族元素知识精讲

第三章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一节卤素 【知识网络】 1.分清氯水、溴水的成分,反应时的作用和褪色的原理。 氯水中正因为存在可逆反应Cl2+H2O HCl+HClO,使其成分复杂且随着条件的改变,平衡发生移动,使成分发生动态的变化。当外加不同的反应物时,要正确判断是何种成分参与了反应。氯水中的HClO能使有色物质被氧化而褪色。反之,也有许多物质能使氯水、溴水褪色,发生的变化可属物理变化(如萃取),也可属化学变化,如歧化法(加碱液)、还原法(如Mg、SO2等)、加成法(加不饱和的有机物)等。值得一提的是有时虽然发生化学变化,但仍生成有色物,如Br2与Fe或KI反应。 2.区分清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仪器、操作以及适用范围与其他物质分离方法不同。 萃取和分液是物质分离的众多方法之一。每一种方法适用于一定的前提。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而萃取是根据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性有很大差异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一般萃取和分液结合使用。其中萃取剂的合理选择、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与过滤或蒸馏等分离方法的明确区分等是此类命题的重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命题以选择何种合适的萃取剂、萃取后呈何现象、上下层如何分离等形式出现。解题关键是抓住适宜萃取剂的条件、液体是否分层及分层后上下层位置的决定因素。分液操作时注意“先下后上、下流上倒”的顺序。为确保液体顺利流出,一定要打开上部塞子或使瓶塞与瓶颈处的小孔或小槽对齐,与大气相通。 【典型例题评析】 例1 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生成物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卤族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卤族元素 1.氯气 (1)分子式Cl2电子式结构式Cl—Cl (2)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1:2)。 (3)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Cu+Cl2=CuCl2(棕黄色烟) ②与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工业上制HCl), H2+Cl2=2HCl(爆炸) ③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HCIO是一种弱酸(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进行漂白、消毒杀菌等,在光照下易分解:2HClO=2HCl+O2↑ ④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用于吸收多余Cl2) 2Cl2+2Ca(OH)2=CaCl2+Ca(ClO)2漂白粉(混合物)+2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在空气中易失效变质: 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⑤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2Br –=2Cl–+Br2Cl2+H2S=2HCl+S↓ (4)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业制法 2NaCl+2H2O=2NaOH+H2↑+Cl2↑ 2NaCl(熔融)=2Na+Cl2↑ 2.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性质的通性及递变性 ①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ⅦA族 ②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同点:电子层数不同 ③主要性质的相似性: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主要化合价为?l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④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到I)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及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即氧化性F2>Cl2>Br2>I2;与H2化合生成HX的反应由易至难,且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即稳定性HF>HCl>HBr>HI;最高价氧化物的承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卤离的还原性增强,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的元素置换出来。单质的颜色变深,熔沸点升高。 (2)卤素及其化合物特性归纳 ①Cl2、Br2、I2与水反应类型相同,可用通式X2+H2O=HX+HXO,而F2特殊F2+2H2O=4HF+O2,由此得出它们与碱反应Cl2、Br2、I2相同,F2不同。 ②F2、Cl2、Br2与Fe作用得+3价铁,而I2+Fe=FeI2。 ③Cl–、Br –、I–跟AgNO3分别产生白色沉淀、浅黄色沉淀、黄色沉淀;而AgF可溶于水,无色溶液。

高考化学复习教学案:卤族元素

第二课时卤族元素 【考纲要求】 1.卤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特性和递变规律。 2以.卤素知识为载体,判断“拟卤素”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即信息迁移题。 3.综合考查.卤素单质的制备、收集、性质、保存与其它物质反应等实验题计算。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相似性 1.最外层都是个电子,常见的负化合价为价。氯、溴、碘的正化合价为+1、+2、+3、+5、+7价。 2.卤素都是活泼的,具有性。与水、碱溶液反应时,除氟气外均可发生卤素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卤化氢为气体,溶与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水溶液都是挥发性的酸。4.卤素单质都有颜色。卤化银见光分解。 二.特性 1.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蒸气有毒。保存液溴采用水封法。 2.I2单质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AgI可用与人工降雨,碘盐可防止甲状腺肿。 3.HClO4是常见含氧酸中最强酸,而HClO是氯的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4.F2、HF均腐蚀玻璃。AgF易溶与水。 5.F2不能把氯、溴、碘从氢化物或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发生2F2+ 2H2O = 4HF + O2【例题解析】 [例1]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F2与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 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2

A.H2B.HF C.O2D.OF2 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 + 6I—+ 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 (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解题思路:。 易错点:。 【考题再现】 1.(上海高考题)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NaCl 、Na2SO4B.NaCl 、NaBr、Na2SO4 C.NaCl 、Na2SO4、I2D.NaCl 、NaI、Na2SO4 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 2.(江苏综合)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A.0.0075mol/L B.0.0018 mol/L C.0.075mol/L D.0.08 mol/L 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 【针对训练】

高考化学复习卤族元素高考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2004—2008年卤族元素高考试题 1.(2005年北京春)相等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 ①有MnO2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 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左右,得到KClO4 (高氯酸钾)和KCl。 下列关于①和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 2、(2005年全国)将足量稀盐酸加到下列固体混合物中,只能发生一种反应的是 A Mg、AlCl3、NaAlO2 B KNO3、NaCl、CH3COONa C NaClO、Na2SO3、BaCl2 D Ba(NO3)2、FeSO4、NH4HCO3 3.(2005全国)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B.N2C.F2D.Cl2 4.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 0.37mol B 0.63mol C 0.74mol D 1.5mol 5.(2005年广东)碘元素有多种价态,可以形成多种含氧阴离子I x O y n—。由2个IO62—正八面体共用一个面形成的I x O y n—的化学式为 A.I2O94—B.I2O106—C.I2O118—D.I2O1210— 6、(2006年上海卷)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

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 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 B 无色橙色紫色白色 C 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 D 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 7、(2005年广东)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8.(08广东卷)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9. (2004年全国1)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A. 只有①和②处 B. 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 只有②、③、④处 10.(15分)(2004年全国)下图表示制备无水无盐E的主要步骤: 约 加乳状液体C至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归纳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解释可逆反应的涵义; 3.识别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4.区别卤化银的性质、用途; 5.制定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案; 6.列举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7.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阅读,复述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 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2.通过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学会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 和递变的推理、判断;b5E2RGbCAP 3.学会对氯、溴、碘和卤化物进行鉴别。 情感目标 通过对卤族元素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上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学习,进一步接受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 ●教学重点 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总结出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验验证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卤素的物理性质及卤素与氢气、水的反应。 第二课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卤化银和碘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保存少量液溴的试剂瓶、封有碘的玻璃管、I2 固体、溴水、碘水、酒精、CCl4 溶 液、酒精灯、试管夹、火柴。p1EanqFDPw 第二课时:投影仪、溴水、碘水、KI 溶液、氯水、NaBr 溶液、NaCl 溶液、CCl4 溶液、AgNO3 溶液、 稀 HNO3、淀粉液、胶头滴管。DXDiTa9E3d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氯气的性质,知道构成氯分子的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在自 然界存在的元素中,还有另外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 7,它们是氟、溴、碘、砹,我们把这些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的元素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RTCrpUDGiT [板书]第二节 卤族元素 [讲解]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来分析卤素原子结构上的异同 点。 [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
[讲解]卤族元素中的砹是放射元素,在中学阶段不讨论。 [学生分析、比较] [板书]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最外层均有 7 个电子 不同点: (1)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不同, (3)原子半径不同。 [过渡]卤素原子结构上的这种相似性与递变性,是如何反映在元素性质上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卤族元素的性质。5PCzVD7HxA [板书]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根据表 4—1,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 规律。 [学生总结]
?深 [板书]颜色:浅 ?? ? 液 ?? ?固 状态:气 ??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卤族元素

2013高考总结卤族元素练习 高乃群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溴化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晶体 B .跟硝酸银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 C .跟浓硫酸反应是制取溴化氢气体的常用方法 D .其工业制法之一是将金属钠跟单质溴反应 2、氰气分子式为(CN)2,结构式为N ≡C —C ≡N,性质与卤素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烯烃加成 (B)分子中的碳一氮键的键长大于碳一碳键的键长 (C)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D)氰化钠、氰化银都易溶于水 3、氯化碘(ICl )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 、HI 和HClO B 、HCl 和HIO C 、HClO 3和HIO D 、HClO 和HIO 4、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 、硫酸 B 、氯水 C 、硝酸锌 D 、氯化铜 5、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 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A)KCl 晶体 (B)H 2S 气体 (C)CCl 4 (D)Mg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氯酸钠 (B)氟化氢在空气中呈现白雾,这种白雾有剧毒 (C)碘化钾水溶液能使淀粉变蓝 (D)氟气通入水中有氧气生成 8、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 (A)硼 (B)氮 (C)氟 (D)碳 9、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 2和H 2O 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 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 值将变小 10、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 -(X -为Cl -、Br -或I -)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日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A)Br -、Cl -、I - (B)Br -、I -、Cl - (C)I -、Br -、Cl - (D)Cl -、I -、Br - 11、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12、将饱和FeCl 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 浓溶液 D NaCl 浓溶液 13、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A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闪电时空气中的N 2可变为氮的化合物 C .添加少量某物质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D .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 14、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 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 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 a 为正极,b 为负极;NaClO 和NaCl B a 为负极,b 为正极;NaClO 和NaCl C a 为阳极,b 为阴极;HClO 和NaCl D a 为阴极,b 为阳极;HClO 和NaCl 15、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价和+5价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I 2O 3 (B )I 2O 4 (C )I 4O 7 (D )I 4O 9 二、填空题 1、 (1)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 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ClO H 2O+NH 2Cl(一氯氨).NH 2Cl 较HClO 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 .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化学实验篇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 点归纳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I同时分解产生卤化氢 的稳定性 HF>HCl>HBr>HI H2 + F2 = 2HF (冷暗处爆炸) H2 +Cl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2 +Br2△ 2HBr H2 +I2 △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2 注意:将F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2先跟H2O反应.如将F2通入NaCl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2 + H2O HX + HXO (X=Cl 、Br、I) Cl2、Br2、I2与H2O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2 = FeI2(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2 + 2NaOH =2NaF + OF2 + 2H2O X2(Cl2、Br2、I2)+2NaOH NaX + NaXO + H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2 2Br- + C12 = 2C1- + Br2 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2的CCl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2 2I- + Cl2 =2C1- + I2 ①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2的CCl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和NaI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2 =2NaBr + I2 2I- + Br2 =2Br- + I2 ①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2的CCl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2足量时)或NaBr和NaI(Br2不足量时). F2 + NaX(熔融) =2NaF + X2 (X=C1、Br、I) 注意将F2通入含Cl-、Br-或I-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2与H2O反应. (7)碘单质(I2)的化学特性.I2 + 淀粉溶液→蓝色溶液 说明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2的存在. ②只有单质碘(I2)遇淀粉才显蓝色,其他价态的碘无此性质.例如,向Na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颜色无变化.若再滴加新制氯水,因有I2被置换出来,则此时溶液显蓝色. 卤素检验 ⑴单质检验:Cl2、Br2—淀粉-KI试纸 I2—淀粉 ⑵Cl-、Br-、I-检验:先加HNO3再加AgNO3 (8)萃取和分液实验 冷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

高中化学卤素元素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H2 + Cl22HCl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3)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C12 + H2O =HCl + HClO 说明①C12与H2O的反应是一个C1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只作反应物.②在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故新制氯水显黄绿色.同时,溶解于水中的部分C1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因此,新制氯水是一种含有三种分子(C12、HClO、H2O)和四种离子(H +、Cl-、ClO-和水电离产生的少量OH-)的混合物.所以,新制氯水具有下列性质:酸性(H+),漂白作用(含HClO),Cl-的性质,C12的性质.③新制氯水中含有较多的C12、HClO,久置氯水由于C12不断跟H2O反应和HClO不断分解,使溶液中的C12、HClO逐渐减少、HCl逐渐增多,溶液的pH逐渐减小,最后溶液变成了稀盐酸,溶液的pH<7.④C12本身没有漂白作用,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C1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所以干燥的C1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混有水蒸气的C12能使干燥布条褪色,或干燥的C12能使湿布条褪色.⑤注意“氯水”与“液氯”的区别,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纯净物. (4)与碱反应. 常温下,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通式为: 氯气+ 可溶碱→ 金属氯化物+ 次氯酸盐+ 水.重要的反应有: C12 + 2NaOH=NaCl + NaClO + H2O或Cl2 + 2OH-=Cl-+ ClO-+ H2O 该反应用于实验室制C12时,多余Cl2的吸收(尾气吸收). 2Cl2 + 2Ca(OH)2 =Ca(C1O)2 +CaCl2 + 2H2O 说明①Cl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 ②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 ③漂粉精和漂白粉用于漂白时,通常先跟其他酸反应,如: Ca(ClO)2+2HCl=CaCl2+2HCl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