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赖氨酸的配置

合集下载

聚赖氨酸的作用及用途

聚赖氨酸的作用及用途

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的生物代谢产品。

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力和热稳定性及优良的防腐性能和巨大商业潜力的生物防腐剂。

现广泛用于方便米饭、湿熟面条、熟菜、海产品、酱类、酱油、鱼片和饼干的保鲜防腐中。

那么聚赖氨酸具体有什么作用及用途呢?
一、主要用途
一般都是以50%的有效成分配合成商品出售。

如:酒精制剂:以含质量分数50%聚赖氨酸的糊精粉末为基础原料,添加体积分数30%~70%的酒精的制剂,主要用于各种蛋制品。

醋酸制剂:添加体积分数O.5%~5.0%的醋酸,主要用于米饭,色拉等食品;甘油制剂:添加量为体积分数O.01%~5%,主要用于含有动物性蛋白乳蛋白较多的食品;甘氨酸制剂: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01%一10%,和聚赖氨酸复合使用,协同抑菌效果更佳。

二、用途
1、保鲜防腐方面
(1)ε-聚赖氨酸和甘氨酸混合能延长牛奶保质期。

(2)对方便米饭和快餐食品等提高保存期。

(3)聚赖氨酸与大蒜为主要原料混合制成食品防腐剂。

这种食品防腐剂使用时加入食品中或喷淋到食品表面,均具有显著的抗菌防腐作用,能杀死或抑制食品内部或表面的致病微生物。

2、医学方面
聚赖氨酸富含阳离子,与带有阴离子的物质有强的静电作用力并且对生物膜有良好的穿透力,基于这一特性多聚赖氨酸可用于某些药物的载体,因此在医疗和制药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由于聚赖氨酸是作为高吸水性聚合物,所以也可用于妇女卫生巾、婴儿尿片和其他各种工业产品中。

以上就是有关聚赖氨酸作用及用途的一些相关介绍,希望对您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有所帮助。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原理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原理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原理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是一种由赖氨酸分子组成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是一种利用多聚赖氨酸在培养皿表面形成覆盖层的技术,用于改善细胞粘附和生长的培养方法。

本文将介绍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的原理及其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的原理是利用多聚赖氨酸分子的亲水性和静电吸附作用,使其在培养皿表面形成一层覆盖层。

多聚赖氨酸分子中的赖氨酸具有阳离子性,能够与细胞表面的阴离子结合,从而增强细胞与培养皿表面的相互作用力,促进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

首先,将多聚赖氨酸溶液加入到无细胞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静置一段时间,使多聚赖氨酸分子在培养皿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覆盖层。

接下来,将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置于无菌条件下,用适当的培养基培养细胞。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在细胞培养中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能够提供高度的细胞附着和生长支持。

多聚赖氨酸分子的阳离子性能够与细胞表面的阴离子结合,增强细胞与培养皿表面的黏附力,使细胞能够更牢固地附着在培养皿上,减少细胞脱落和死亡的情况。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能够提供良好的细胞生长环境。

多聚赖氨酸分子的亲水性能够增加培养基与细胞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养分和氧气的传输,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此外,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还可以调节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模拟体内细胞所处的微环境,提供更适宜的细胞生长条件。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多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多聚物,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免疫原性,不会对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使用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进行细胞培养可以提高成功率和细胞生存率。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在细胞培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培养,如肿瘤细胞、干细胞、神经细胞等。

同时,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皿也可以用于细胞外基质的研究和组织工程学的研究。

多聚赖氨酸(7-15万)

多聚赖氨酸(7-15万)

Poly-L-lysine HydrobromideProduct Numbers P8954, P0879, P6516, P7890, P2636, P1274, P1399 and P1524Storage Temperature −20 °CCAS:25988-63-0Product DescriptionProductNumberMolecular WeightP8954 500−2,000P0879 1,000−4,000P6516 4,000−15,000P7890 15,000−30,000P2636 30,000−70,000P1274 70,000−150,000P1399 150,000−300,000P1524 >300,000Poly-L-lysine is a positively charged amino acid polymer. There is approximately one HBr per lysine residue. The HBr allows the poly-L-lysine to be a crystalline solid and soluble in water. To remove the HBr, solubilize it in a neutral buffer and dialyze to remove the salts.None of the poly-L-lysine products are exposed to trifluoroacetic acid (TFA). They are dialyzed to remove monomer, dimer, trimer, (i.e. short chains) and then analyze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rocess.Purification of high or low molecular weightpoly-L-lysines by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is not very effective. Some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using succinylated derivatives. A mor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fractionating polymers, such as dialysis with membranes of suitable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is suggested.A method for 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by viscosity has been published.1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weight by SEC-LALLS, it is necessary to succinylate the poly-L-lysine. If this is not done, the product will form aggregates. Applications for poly-L-lysine include the promotion of cell adhesion to solid substrates,2-4 conjugation to methotrexate for increased drug transport,5 microencapsulation of islets,6 cell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7 microarray glass slide coating,8 and chromosomal preparations.9Precautions and DisclaimerThis product is for R&D use only, not for drug, household, or other uses. Please consult the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for information regarding hazards and safe handling practices.Preparation InstructionsSigma routinely tests the solubility of the poly-L-lysines at 50 mg per ml yielding a clear faint yellow solution. Sterile solutions can be stored at 2-8 °C for up to 2 years.Storage/StabilityStore desiccated at −20 °C.ProcedurePoly-L-lysine is a nonspecific attachment factor for cells useful in promoting cell adhesion to solid substrates. Poly-L-lysine enhances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negatively charged ions of the cell membrane and the culture surface. When adsorbed to the culture surface, poly-L-lysine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positively charged sites available for cell binding.Polymers of b oth D- and L-lysine are used to coat slides. However, certain cells can digest poly-L-lysine; in this situation, poly-D-lysine should be used as the attachment factor so that the cells are not disrupted by excessive uptake of L-lysine.The lower molecular weight poly-L-lysine(30,000−70,000) is easier to use because it is less viscous in solution, but the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poly-lysine (>300,000) provides more attachment sites per molecule. The molecular weight poly-L-lysine often preferred by users is the 70,000−150,000.Cell Culture:In using poly-L-lysine as an attachment factor optimal conditions must be determined for each cell line and application. In general, the following steps can be used.1. Add 50 ml of sterile tissue culture grade water to5 mg of poly-lysine.2. Aseptically coat culture surface with 1 ml per25 cm2 of solution. Rock gently to ensure evencoating of the culture surface.3. After 5 minutes, remove solution by aspiration andthoroughly rinse surface with sterile tissue culturegrade water.4. Allow to dry at least two hours before introducingcells and medium.If glassware or slides must be sterilized after coating with poly-lysine, γ-irradiation is recommended insteadof autoclaving.Histology:L-lysine solution is recommended as a dip for histology slide preparation. After a five-minute exposure, dry at room temperature or in a gentle oven. Store the solution in plastic bottles in the refrigerator and limit use to four times.Related ProductsCell Culture Tested Poly-L-lysines• Poly-L-lysine Hydrobromide, Lyophilized, Sterilized by γ-irradiation, MW 30,000−70,000, Prod. No. P9155 • Poly-L-lysine Hydrobromide, Lyophilized, Sterilized by γ-irradiation, MW 70,000−150,000, Prod. No. P6282 • Poly-L-lysine Hydrobromide, Lyophilized, Sterilized by γ-irradiation, MW >300,000, Prod. No. P5899• Poly-L-lysine, 0.01% Solution, Sterile, MW70,000−150,000, Prod. No. P4707• Poly-L-lysine, 0.01% Solution, Sterile, MW150,000−300,000, Prod. No. P4832Cell Cultured Tested Poly-D-lysines• Poly-D-lysine Hydrobromide, Lyophilized, Sterilizedby γ-irradiation, MW 30,000−70,000, Prod. No. P7280 • Poly-D-lysine Hydrobromide, Lyophilized, Sterilized by γ-irradiation, MW 70,000−150,000, Prod. No. P6407 • Poly-D-lysine Hydrobromide, Lyophilized, Sterilizedby γ-irradiation, MW >300,000, Prod. No. P7405Poly-L-lysine Solution (suitable for 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Poly-L-lysine Solution, 0.1% (w/v) in water (preservative added), Prod. No. P8920References1. Yaron, A. and Berger, A., The effect of urea andguanidine on the helix content of poly-N5-(3-hydroxypropyl)-L-glutamine in aqueous solventsystems. Biochim. Biophys. Acta, 69, 397 (1963).2. Jacobson, B.S. and Branton, D. Plasmamembrane: rapid isolation and exposure of thecytoplasmic surface by use of positively chargedbeads. Science 195, 302, (1977)3. Leifer, D. et al., Monoclonal antibody to Thy-1enhances regeneration of processes by rat retinalganglion cells in culture. Science, 224, 303 (1984).4. Cannela, M. and Ross, R. Influence of substratumon the retrograde response of the rat superiorcervical ganglion in vitro. Exp. Neurology, 95, 652(1987).5. Ryser, H. and Shen, W., Conjugation ofmethotrexate to poly(L-lysine) increases drugtransport and overcomes drug resistance incultured cells. Proc. Nat. Acad. Sci. USA, 75, 3867 (1978).6. Lim. F. and Sun, A., Microencapsulated islets asbioartificial endocrine pancreas. Science, 210, 908 (1980).7. DeCastro, M.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microcapsules elaborated with three polycations(PLL, PDL, PLO) for cell immobilization. J.Microencapsul. 22, 303 (2005).8. Hessner, M.J. et al., Immobilized probe and glasssurface chemistry as variables in microarrayfabrication. BMC Genomics, 5, 53 (2004).9. Rajendra, B.R., Sciorra, L.J.., and Lee, M., A newand simple technique for chromosomalpreparations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amniotic cell cultures, skin fibroblasts, bone marrow and single cell clones when the yields fromharvests are low. Human Genetics, 58, 363 (1980).ES,KTA 8/05-1Sigma brand products are sold through Sigma-Aldrich, Inc.Sigma-Aldrich, Inc. warrants that its products conform to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and other Sigma-Aldrich publications. Purchaser must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product(s) for their particular use. Additional terms and conditions may apply.Please see reverse side of the invoice or packing slip.。

多聚赖氨酸促进细胞贴壁步骤

多聚赖氨酸促进细胞贴壁步骤

多聚赖氨酸促进细胞贴壁步骤多聚赖氨酸,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种小小的分子,可是这个小家伙在细胞贴壁这件事情上可谓是如鱼得水,简直是个小能手。

想象一下,细胞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它们在一片广阔的空间里自由游荡,就像我们在沙滩上奔跑,突然有一天,这些小伙伴们要找个地方定居,搭个窝。

多聚赖氨酸就像是那种热情好客的邻居,给小伙伴们提供了一个超级好的栖息地。

先说说细胞贴壁,细胞在培养皿里游来游去,就像小鱼在水里游,但有时候它们也需要一个地方安家,这就需要细胞贴壁。

没错,细胞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要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存。

多聚赖氨酸就像是那个热情的室内设计师,专门为细胞们打造理想的生活空间。

它能和细胞表面的受体产生很好的互动,帮助细胞稳稳地粘在培养基上,哇,真是太给力了!你知道吗,多聚赖氨酸的结构就像一个长长的链子,简直是个万里长征的先锋。

它的链子上挂满了小小的赖氨酸分子,这些小分子就像小小的钩子,能够牢牢抓住细胞的表面,让它们不再漂泊。

想象一下,一个小伙伴手里拿着钩子,随便一钩就把另一位小伙伴拉过来了,这感觉就像是在聚会上,大家互相拉着,嘻嘻哈哈地凑到一起。

使用多聚赖氨酸的过程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把它溶解在合适的溶液里,这就像给我们的朋友们准备一杯好喝的饮料,确保每一滴都能吸引到小伙伴。

然后,把这个溶液均匀地涂抹在培养皿上,嘿,就像是在给沙滩铺上细腻的沙子,之后,静静地等待,细胞们就会陆续到来,纷纷扎根。

等它们一到,那场面就像热闹的市场,大家争先恐后地找位置,争取在这个理想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细胞一旦贴壁,就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就像是我们在新家里装修,细胞们也开始分泌各种有用的物质,像是营养品和生长因子,为自己的新家增添活力。

这时候,你会发现,细胞们变得越来越开心,就像小猫在阳光下打盹,舒服得不行。

多聚赖氨酸不仅让细胞们找到了栖息地,还让它们在这个新家中茁壮成长,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其中也有一些小挑战。

细胞贴壁后,有时候它们会面临一些竞争,其他的细胞也想来蹭热闹,这就像邻居们一起聚餐,谁的拿手菜更好,谁就更受欢迎。

多聚赖氨酸处理载玻片流程

多聚赖氨酸处理载玻片流程

多聚赖氨酸处理载玻片流程
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是一种常用的载玻片(Coverglass)表面修饰物,用于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PLL处理载玻片的流程:
1. 准备载玻片:选择干净、无尘的载玻片,并用无水酒精或酒精灯烘烤消毒。

确保载玻片表面干燥且无油污。

2. 涂覆PLL:将PLL溶液加到载玻片表面。

可以选择将PLL溶液滴在载玻片中央,然后用微量移液器慢慢将溶液扩散到整个载玻片表面,或者使用旋涂法将PLL溶液均匀地涂覆在载玻片上。

3. 等待吸附:将涂覆好PLL的载玻片放置在无尘的环境中,让PLL溶液在载玻片表面吸附,并形成均匀的PLL层。

通常需要等待约20-3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PLL浓度和温度而定。

4. 洗涤载玻片:将载玻片用去离子水或PBS缓冲溶液轻轻地洗涤数次,以去除未吸附的PLL和其他杂质。

避免用力刷洗或产生气泡,以防PLL层的破坏。

5. 干燥载玻片:用空气或干净的氮气吹干洗涤后的载玻片,确保载玻片表面完全干燥。

可以将载玻片放置在干燥箱中或在无尘环境中自然晾干。

6. 使用载玻片:处理好的PLL载玻片即可用于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

将培养物或样品滴在PLL处理的载玻片上,使其黏附并进行后续实验操作。

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因实验目的、PLL浓度和实验要求等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实验前,建议参考相关文献或实验方法以获取更详细和专业的操作指导。

天然防腐剂ε-聚赖氨酸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效果与使用方法

天然防腐剂ε-聚赖氨酸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效果与使用方法

天然防腐剂ε-聚赖氨酸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效果与使用方法常见的天然防腐剂有大豆碱性多肽、壳聚糖、纳他霉素、ε-聚赖氨酸等。

ε-聚赖氨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抑菌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藏。

ε-聚赖氨酸又称25~30个赖氨酸残基的阳离子均聚物,分子量约为5000 kDa,由链霉菌好氧发酵产生。

ε-聚赖氨酸为淡黄色粉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水溶性、食用性、对人体无毒、高温稳定、生物降解性好等特点,可以承受一般食品加工中的热处理,被FDA批准为公认的安全(GRAS)剂。

早在2003年,ε-聚赖氨酸就被FDA批准应用于食品保藏,并逐渐在美国、韩国和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也于2014年将ε-聚赖氨酸纳入食品添加剂使用范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ε-聚赖氨酸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机制和浓度比较白森萌[1]通过对各菌种抑菌情况分析,ε-聚赖氨酸的抑菌效果与自身浓度和目标菌种的结构有关。

在对酿酒酵母作用时,500μg/mL的ε-聚赖氨酸可使酵母细胞死亡;而在对大肠杆菌作用时,150μg/mL的ε-聚赖氨酸即可使大肠杆菌内外膜发生破损,细胞完整性被破坏。

在对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和李斯特菌作用时其效果并不明显。

单独的ε-聚赖氨酸对枯草芽孢杆菌作用仅会使细胞轻微受损,只有在ε-聚赖氨酸与乳酸链球菌素联合使用时才能破坏细胞结构。

相关研究推测,ε-聚赖氨酸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差距,原因是阴性菌的膜表面主要是脂多糖和磷脂,无大量的肽聚糖,所以其机械强度较小;并且ε-聚赖氨酸作为聚阳离子抑菌肽可以与阴性菌表面的二价钙镁离子竞争阴离子活性位点,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更容易进入到细胞内部。

革兰氏阳性菌膜表面有较厚的肽聚糖层,细胞的机械强度较高,并且没有较多的阴离子结合位点,使得ε-聚赖氨酸对阳性菌的抑菌效果不够明显。

虽然ε-聚赖氨酸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有明显的区别,但近年来的研究依然致力于寻找可以使ε-聚赖氨酸对阳性菌及阴性菌均产生抑制作用的方法。

细胞包被液——精选推荐

细胞包被液——精选推荐

细胞培养中包被液你了解多少?
在培养原代细胞时为了促进原代细胞贴壁需要对使用的T-25/T-75等耗材进行包被处理,常用的包被液有多聚赖氨酸和纤维黏连蛋白、明胶,其中ScienCell研究实验室研发的包被液就包含上述3种产品。

其中包被液多聚赖氨酸是一种合成化合物,是带正电荷的氨基酸,通过改变培养基质表面的电极来促进细胞贴壁。

在细胞培养中广泛用于包被物促进细胞贴壁。

除了促进细胞贴壁生长,包被液多聚赖氨酸包被后能提高原代细胞的存活率和促进神经突长出。

Sciencell出售的包被液多聚赖氨酸PLL是原液,分子量是70000~150000。

包被液多聚赖氨酸以1-2 ug/cm2的浓度包被培养瓶。

可将
1mg/ml的包被液多聚赖氨酸以灭菌双蒸水稀释100倍,T-75培养瓶中加入10ml 左右,37度孵箱1小时或4度冰箱过夜,用包被液包被好的培养瓶不要放置超过24小时,包被液可重复使用2-3次,注意不要污染。

包被液纤维粘连蛋白是分子量为440-500kDa的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表面蛋白和血浆中。

它于细胞膜表面受体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结合。

ScienCell实验室的包被液牛血浆纤维粘连蛋白BPF使用亲和色谱法提纯自牛血浆,是促进细胞贴壁和延伸生长的理想基质。

推荐包被浓度是2 µg/cm2。

如果想达到最佳效果取决于细胞类型。

包被液明胶是来自于胶原的高分子量水溶蛋白混合物。

0.2%的包被液明胶溶液用于包被培养器皿以促进细胞贴壁。

推荐用于分化的人胚胎干细胞,某些原代细胞和永生化细胞。

多聚赖氨酸

多聚赖氨酸

多聚赖氨酸
ε-多聚赖氨酸添加于食品中仅需微量就能奏效,且不会影响食品口味感,可做食品的天然保存剂。

它天然安全,符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在日本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ε-多聚赖氨酸应用于糕点、面包食品中,能有效的抑制耐热性芽孢杆菌的增殖,延长保存期;应用于低糖低热量食品,如乳蛋白冰淇淋、奶油制品等,可改善其保存性;在低温软罐头食品中加微量ε-多聚赖氨酸可防止杀菌后产生异味;在冷藏食品中添加ε-多聚赖氨酸能起到保证质量的效果。

多聚赖氨酸作为抑菌剂在食品中使用时,通常与其它物质配合使用,以达到增效和经济的目的。

常用的配合物质可分为五类:1、酒精,使用量为30~70%,主要应用于各种蛋制品。

2、有机酸,常常使用的有机酸一般有:醋酸、苹果酸、马来酸、柠檬酸、琥珀酸等,使用量在0.5~50%之间,主要应用于米饭、饮料、色拉、酱类等食品;3、甘油酯,甘油酯多为低级脂肪酸酯,用量在0.01~5%之间,主要用于动物性蛋白,乳蛋白较多的食品。

4、甘氨酸,用量为0.01~10%;主要应用于牛奶防腐。

5、其它天然抑菌剂,如:鱼精蛋白、茶多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聚赖氨酸的配置、保存、使用 一、常用的多聚赖氨酸包被可以用三蒸水,或者PBS,浓度一般为用0.1 mg/ml进行包被。 二、其他常用包被方法比较(以各种免疫分析为例):49456826.snap 三、我配成1mg/ml的储存液,用Mini-Q(超纯水)配制,放在-20℃储存,使用时稀释10倍(也用超纯水),即终浓度100ug/ml,过滤后使用。工作液过滤使用,如一次用不完,放在4℃储存。 多聚赖氨酸在水溶液中易分解,所以一次不要配太多工作液。 四、我现在要配多聚赖氨酸,书上写的用 PBS配,但没写PH,浓度,向各位请教。 答:PH应该在7.0~7.4,PBS:取氯化钠7.650 g,无水磷酸 氢二钠0.724 g,磷酸二氢钾0.210g 溶于蒸馏水1000 mL 中,以1N 氢氧化钠 溶液调pH 值为7.0~7.4,经121℃灭菌15 分钟 五、我准备用多聚赖氨酸涂片培养细胞,不知道多聚赖氨酸涂过的玻片如何灭菌?能否干烤灭菌? 答:Sigma的产品说明书上写的很明白的。 另外,有本书上是这么写的,供参考: Poly-lysine-coated tissue culture surfaces To coat coverslips: Prepare a stock solution by dissolving 25 mg/ml polylysine in 4.73 ml water (both poly-L-lysine and poly-D-lysine are used to coat tissue culture surfaces; check specific protocol for choice of isomer) and filter sterilize through a 0.22-μm filter. Store in 100-μl aliquots at ?20°C. When ready to use, dilute one aliquot in 40 ml water to prepare 13 μg/ml working solution. Sterilize coverslips by autoclaving prior to coating. Dip coverslips in the working solution, then incubate 15 min to several hours in a humidified 37°C, 5% CO2 incubator. Allow surface to dry. To coat culture dishes or 8-well chamber slides: Prepare a stock solution by dissolving 100 mg poly-lysine in 100 ml water (both poly-L-lysine and poly-D-lysine are used to coat tissue culture surfaces; check specific protocol for choice of isomer) and filter sterilize through a 0.22-μm filter. Store in 5-ml aliquots at ?20°C. When ready to use, dilute 1 part stock solution with 9 parts water to prepare 100 μg/ml working solution. Fill tissue culture dishes or slide wells with the working solution and incubate 1 hr in a humidified 37°C, 5% CO2 incubator, then remove solution by vacuum aspiration and allow surface to dry. Store coated tissue culture ware up to 3 months at 4°C. Use diluted solutions only once, but unused diluted aliquots can be stored up to 3 months at 4°C. 你可以配置好PLL后单独将其过滤除菌,分装,待用。玻片也是事先泡洗洁精,泡酸,双蒸水洗,烘干后高压灭菌,待用。培养的前一天包被培养板时先把玻片放入培养孔然后把PLL加到玻片上,静置15分钟,洗出多余的PLL,然后用高压过的双蒸水洗板,培养板放入37度烘箱里过夜就可以用了。 六、多聚赖氨酸消毒该怎么办?? 答:紫外照射消毒我没试过,但用0.22um的滤器消毒是没问题的(小的一次性滤器可以过滤200ml)。在液体消毒时,如果所含成份经过高温,钴60照射发生变性者,建议用滤器(0.22),多聚赖氨酸为氨基酸类,建议用滤器,如果要求程度高,可以两个滤器过滤两次。 七、资料:多聚赖氨酸溶液(Poly-L-Lysine Solution)Conc.: 0.1% w/v, in water Storage: 18-26℃Thimerosal, 0.01%, added as preservative 多聚赖氨酸溶液是广泛应用的组织切片与玻片黏合剂,该多聚阳离子分子与组织切片上的阴离子相互作用会产生较强的黏合力。 适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冰冻切片,细胞涂片,原位杂交等使用的玻片的防脱片处理,以防实验操作过程中组织掉片。也可用于细胞培养,增加细胞贴壁能力。 八、使用说明 操作步骤(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 1.灭菌的ddH2O 1:10稀释该多聚赖氨酸溶液。 2.用之前将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放在室内,使其温度到室温18-26℃ 3.将玻片浸在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5分钟。注意增加时间不会提高包被效果。 4.在60℃烘箱1小时干燥,或室温18-26℃过夜干燥待用。 九、注意事项 1.每100mL已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要包被的玻片40-90张, 超过90张片子将影响其黏合力。 2.用之前的玻片必须保持清洁。必要时用含1% HCl的70%乙醇溶液来清洗。 3.不要在用过的稀释液中加新的溶液。 4.释过的多聚赖氨酸溶液要放在2-8℃,至少在3个月内是稳定的。 5.用过的稀释液要过滤,若出现浑浊或长菌要丢弃。 十、将0.5%多聚赖氨酸溶液加入细胞培养皿中,浸泡5-10分钟并自然晾干待用即可。 十一、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常用包被培养皿的基质之一.。 1. 配制硼酸缓冲液(PH8.4) A液:硼砂溶液--1.907g溶于100ml三蒸水(0.05M) B液:硼酸溶液--1.237g溶于100ml三蒸水(0.2M) 4.5mlA液+5.5mlB液=硼酸缓冲液(PH8.4) 2. 多聚赖氨酸5mg溶于50ml硼酸缓冲液中,配成100μg/m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过滤除菌,-20度保存。 3. 使用时4倍稀释,可以重复使用3次! 十二、听说一般买来的多聚赖氨酸都是用了做免疫组化时用的,一般都加了防腐剂,不利于细胞培养。所以我以前都是自制鼠尾胶原。请教midas主任,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我不知道别的地方PLL的来源,不过我们这里是sigma的粉剂,而且注明是for cell culture。 如果多聚赖氨酸中有防腐剂那么肯定不适合细胞培养! 十三、一些参考书上有的用三蒸水,有的用PBS配置,这与你说的很有出入,是不是三种配法都可以?不知道那一种更合理些? 答:其实都可以,不过这是推荐的方法!(用硼酸缓冲液) 十四、主任,按照您的配方,多聚赖氨酸的使用浓度应该是0.025mg/ml,目前我们实验室的使用浓度是0.1mg/ml,这个浓度来源于上海脑所.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用的浓度是否偏高,我培养的是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如果用您推荐的浓度,细胞是否容易贴壁.谢谢! 答:有些文献上也是用的0.1mg/ml,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用0.025mg/ml是完全可以的。 方法是至少包被4h以上,过夜也可以(可重复用3次)!之后无菌水清洗,晾干后即可使用。 用于配养细胞的多聚赖氨酸分子量要求>70,000,一般常见的分子量有70,000~150,000,150,000~300,000和>300,000,分子量越大,黏附力越强,但相对完全溶解较困难,所以我推荐使用150,000~300,000比较好。 多聚赖氨酸的工作浓度各家文献报道相差很大,从0.25 mg/ml到0.01mg/ml都有,因为多聚赖氨酸对细胞有毒性,所以在保证贴附的前提下,浓度越低越好,还省钱。我现在用的是0.01mg/ml。 多聚赖氨酸的配制浓度在各个书上不一,我也在做原位杂交,浓度是0.01mg/ml比较好吧 十五、请问多聚赖氨酸(150000——300000)如何配置?保存?工作浓度? 答:多聚赖氨酸应该是避光保存的. 我们实验室使用的方法如下,希望对你有用: 多聚赖氨酸(Poly-L-Lycine,PLL) 试剂:多聚赖氧酸 5g 蒸馏水 1000ml 配制方法:称取PLL,溶于H2O,充分混合即可,此液浓度为0.5%,可适当稀释配成0.01~0.5%浓度。4℃保存,也可-20℃备用。PLL可反复冰冻,效果无明显影响,工作液常再稀释10~50倍。 我的使用方法如下: 先配制成10mg/ml的浓缩液,使用前按照1:80稀释,制成工作液,浓度25ug/ml,可用于包被培养皿。 十六、各位老师,有几个关于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板的问题请教 1、pll到底溶于硼酸缓冲液还是溶于三蒸水或双蒸水 2、使用前是用灭菌的去离子水稀释吗,可不可以用双蒸水或别的 答:多聚赖氨酸溶于硼酸缓冲液或者无菌培养用水; 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板使用前是用灭菌的去离子水稀释,最好不要用双蒸水或别的,因为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器皿表面的电荷而促进细胞的黏附。 十七、请问: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板和培养瓶时,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我的方法是:浓度为50ng/1ml的多聚赖氨酸,加入培养板或培养瓶能均匀覆盖底部就可,放置在无菌操作台中过夜。第二天早上用时先用双蒸水冲洗三遍再用。 十八、我的问题是多聚赖氨酸可以在培养瓶中放多长时间,太长了会有影响吗? 答:我曾用过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瓶,但浓度是0.1mg/ml,我都是放一夜,第二天吸掉晾干就用,当然要紫外消一下.我觉得时间长点没什么大碍。 我们这里的老师说,多聚赖氨酸不能用紫外线照射。 1.用赖氨酸包被培养板和培养瓶时,应该选用多聚左旋赖氨酸(分子量为15-30万) ; 2.感觉你“浓度为50ng/1ml”有些低,我一般最后多聚赖氨酸使用浓度达到20-30ug/ml; 3.包被时间一般为6-7h,或者过夜也可; 4.使用时应该先用灭菌水洗三次+PBS(起平衡盐作用)洗一次,洗液的量应该大于包被液的量; 5.“多聚赖氨酸可以在培养瓶中放多长时间,太长了会有影响吗?”,我包被时间最长的经历 有过48h,最后只是多聚赖氨酸随着时间延长蒸发一些而量变少了,但是对细胞生长并无大碍,这是我曾经有过的经历,所以我会负责地告诉你; 6.“多聚赖氨酸能在4度冰箱里放多久?”,最好置于-20度保存,放置数月乃至半年都可以。 我问过博士德公司,他们分装的多聚赖氨酸是用来作免疫组化的,没有做过细胞培养实验,他们不保证能否用在细胞培养中,建议你买其他公司的吧,有固体的,分子量为15-30万,我们实验室用浓度0.01%的来促进神经细胞贴壁。 我们用的多聚赖氨酸浓度为100ug/ml,一般包被3-4小时即可用.我们包被完后一般放在培养箱里,临用时拿出来洗三次,吹干即可.如果不急着用,放在培养箱里较长时间也没关系,把瓶盖拧紧即可,我最长放了2星期也没有问题。 左旋和右旋的多聚赖氨酸都可以用于包被细胞培养器具,主要看你的细胞贴壁能力如何,左旋的更利于细胞贴壁.我们一般使用0.01%浓度的,包被过夜,第二天用双蒸水洗两三次,超净台紫外照射,风干。可以直接买sigma的原装粉剂自己配。还有,配好的多聚赖氨酸在4度时间不能放置太久,大概就一两周吧。存放于-20度中的一般为0.1%的,而且不能反复冻融,只能融化一次。最好是配好后分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