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业绩不佳员工

如何对待业绩不佳员工
如何对待业绩不佳员工

如何对待业绩不佳员工

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一位朋友在西门子工作了十年,表现很出众,他的老板很欣赏他。

年底时,公司开始按照规定进行绩效评估了。他老板和两个人坐在会议室里,对照着每个指标,讨论他在每个指标上的表现。

各个方面的指标都完成地非常出众,老板给了他部门内的最高分。接着,老板拿出了已经确定的薪水表,给他看了加薪的幅度,是个很让人满意的数字。接着又让他看了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计算出的奖金的数字,也是部门中最高的。

这时,老板拿出了一张纸,指给他看。这是一张表格,叫做个人发展计划。在这个表格中,除了员工的基本资料外,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未来三到六个月的规划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告诉老板:当然是做好手头的工作。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未来二至三年内的规划是什么?他开始犹豫起来,因为他已经开始办理移民手续,大约一年左右就可能离职出国了。是否应该告诉公司呢?如果告诉公司是否对自己不利呢?可老板对我这么好,如果不讲,是不是对不起他呢?左右犹豫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了。

老板听了他移民的计划,显然感到意外,与他确认后,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会谈结束了,他似乎感到老板有什么话没有讲。

不久,一个同事被派去参加公司组织的管理培训,这让他很意外,因为这个培训是应该给未来的部门管理者的,这个培训机会应该属于他而不应该属于他的同事。

半年后,这位德国老板要离开中国,回德国总部了。那位参加管理培训的同事接替他成为了新部门的主管。所有的同事都很为我的朋友鸣不平,怎么算也应该轮到他呀。他也咬着牙没有去和老板谈,但是免不了郁闷。

终于,老板已经订了机票,就要启程了。部门的同事一起聚餐,老板特意将他叫到身边,一边吃饭,一边与每个同事道别。轮到了他时,老板谈到能够与这样优秀的员工工作,是他在中国最开心的一件事。说到这里,部门的秘书终于忍不住了。

“为什么他这么优秀,可是接替您的工作的却不是他呢?”她问道。

“当我去培训和被提拔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意外。”那位新主管也很奇怪。

德国人用目光看着我的朋友,问道:“我可以替你讲吗?时间已经快到一年了。”

“讲什么?”

“关于去年做绩效评估时,我们谈到的你未来一年的计划。”

“你是说移民吗?移民签证已经办下来了,而且我利用十一假期去了一趟,发现那边工作难找,华人没有什么机会,还是中国好。所以,我已经放弃移民了。”

“是吗?我本来是安排你去参加培训并准备提拔你的,但我将你的计划填入公司的个人发展计划后,公司人力资源希望我重新考虑我的提拔计划,他们不希望培养你后,你却离开了我们。”

奖励和处罚

年初确定绩效目标,年底进行绩效评估,之后就是如何对待不同表现的员工了。

加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基本上成为了每年例行的规矩。公司首先要根据经营情况,定出平均的加薪幅度,不同表现的员工得到不同的加薪幅度。通常的做法是将员工的表现分成五个等级。

考核必须要与员工的奖励、提升和处罚挂钩,员工应该为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得到奖赏,这些奖赏包括奖金、销售提成、薪水增加、甚至是公司奖励的旅游。主管们评估销售团队每个成员的表现,将他们分成数级,通过加薪和职位提升给予不同级别的成员不同的奖励。我在IBM工作的时候,获得了HPC(IBM 的一种销售奖励),所有成员都到泰国曼谷享受了三天的旅游。在戴尔,得到了更难得的Direct To Top (戴尔亚太区销售大奖),可以与太太一起去马来西亚的兰卡威旅游。每次都下榻在当地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这样的奖励和认可是远远超过普通的金钱奖励。

另一个方面,不好的员工应该得到处罚,处罚往往比较低调,不加薪是通常的方法。对于看不到希望的最差的员工,还要请他们走人。像杰克韦尔奇所说,这并不容易,有时还要犯错误,但也是必须的。

员工的发展曲线

与加薪等激励方案相比,员工更加关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且员工的待遇与其职务是紧密相连的。公司的主管通常喜欢给予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提升,但对此事一定要慎重,而且要归纳到公司人力资源体系中来,公司的职务不是员工的战利品。公司和员工两个方面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公司的成长创造出了这些位置吗?员工真的喜欢和擅长这个职位吗?优秀的销售人员被提升了,就能够成为好的主管吗?提升真的对员工有利吗?

下图是一个员工的成长曲线。通过对数千销售人员的追踪,我们统计了员工工作时间与其业绩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员工开始新的职位的前三到六个月叫做学习期,在这个阶段,他们要掌握大量的新知识和技能,并且渐渐与客户建立关系,他们的评估业绩根据销售模式的不同,只有公司评估业绩的百分之二十至七十。三到六个月后到一年内,新员工进入了成长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掌握到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开始达到公司的平均业绩水平。此后的三至四年内,他们进入了他们的成熟期,这个阶段是员工贡献最高的阶段。就像任何自然规律一样,一个员工在同样的岗位工作了四五年后,就进入了衰落期,业绩开始缓慢下降,有时还会出现其它的负面的事件。

因此忽略员工的发展是对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

对于员工,员工的发展也更为重要,这不仅仅意味着发展带来更高的收入。以我为例,我的职业生涯的经历了两次半转折,第一次是从软件开发转到销售,第二次是从销售转到培训,半次是从销售转到销售主管。每个职位都需要不同的能力和经验,对于我的成长非常有利。反之,我们的父母毕业之后,分配到大学做老师,一辈子只有一种工作经验,他们也很难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样工作,擅长什么样的工作,更谈不上找到这样的工作了。我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两个方面:从事自己喜欢、擅长和有回报的工作;和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怎样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呢?

但是怎样帮助员工规划自己的发展路线呢?

个人发展计划

在绩效评估后,主管需要了解、思考并与员工讨论这样的问题,个人发展计划就是这项工作的结果。

有效沟通技巧培训班

有效沟通技巧培训班下载报名表内训调查表

【课程描述】

沟通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组织的发展,有70%的问题是由沟通协调不利导致的,,如何建立起公司里的“沟通文化”?如何解开公司里沟通的死结?如何在工作中与上司、同事和下属、客户顺畅有效地沟通?有效沟通的最重要原则是什么?最有效的沟通方法是什么?本课程通过对最新沟通理论的系统总结并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综合研究,总结提炼出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的沟通体系,解决以上问题。

【课程帮助】

如果你想对本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请参考 >>> 德信诚有效沟通技巧手册

【课程对象】

企业所有人员。

【课程大纲】

◆ 沟通基本原理概述

1、沟通的过程原理(游戏互动:传真机)

2、沟通的原理: 需求原理

3、沟通的原理: 深度汇谈原理

4、沟通的原理: 漏斗原理

◆ 影响沟通的3个要素

1、文字语言:传达信息

2、有声语言:传达感觉

3、肢体语言:传达态度

◆ 高效沟通的4个技巧

1、提问技巧

2、倾听技巧

3、认同技巧

4、赞美技巧

◆ 企业对外沟通的技巧

1、与客户沟通技巧

2、处理客户投诉的7个A微笑

◆ 企业内部沟通的3个方向(游戏互动:七巧板)

1、如何保持与上司的良好沟通

2、怎样与平级同事沟通

3、与下属沟通的技巧

4、如何培养下属

在给予员工提升前,应该先了解员工的打算,归根结底这是员工的事情,也许员工早有打算。就像案例中,优秀的员工有移民的计划,这样公司是否还要去投资对他进行培养呢?毕竟每个主管既应该占在公司的立场上做出判断。使用一个简单的表格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一点,我在以前服务的公司都填写过。这个表格鼓励员工思考未来的发展计划,并具体地落实到书面。这样公司将这些表格汇总起来,就可以掌握公司人才的动向了。

了解了员工的发展方向,接着就可以与员工讨论如何帮助员工达到这个目标。员工的发展其实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向上的提升(Promotion),另外一条是横向的转职(Rotation),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忽略的是转职。

转职是员工发展的很重要的途径,也给公司带来了好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员工过长地停留在一个职位并没有好处,公司通过转职保证了为新鲜血液不断地流入创造了机;而且,公司挽留了一些希望尝试新职业的优秀员工,这些员工将把他的经验和理解带入了新的部门。2000年,我从销售部门转到培训部门,我的销售和销售管理经验是我能够迅速承担这个职务的保证,而且将我的把八年的销售和管理经验带给了我培训过的每个员工。

对于员工的提升和转职,公司应该有具体的计划,通过个人发展计划了解员工的意向是第一步,接着是主管与员工的讨论,讨论员工对发展的设想,了解新的职务需要的能力,并安排培训,帮助员工顺利地实现转职。98年,在我将要离开IBM的时候,收到了公司安排我参加管理培训的通知,因为我已经被选拔为潜在的主管,需要参加这样的必须的培训,这时距我将要被提拔的时间还有一年。

案例中的老板就是忠实地使用了公司的个人发展计划,并与员工进行了讨论。虽然这是一个悲剧的结果,但并非个人发展计划的过错,没有准确和及时的沟通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

个人发展计划是对绩效进行评估后的必行的步骤,但是如何对待那些表现糟糕的员工呢?

第五节业绩改进计划

--------------------------------------------------------------------------------

我离开IBM加入新公司组建新的销售团队时,从自己以前的代理商招来一位销售人员。他是做渠道销售的好手,和我私交很好。

第一个季度下来,他基本与同批加入公司的人表现差不多。但第二个季度时,其它人的业绩开始逐渐增加,但是他的业绩适中不能达到公司最基本的要求。

为了帮助他改进,我与他一起出差,拜访了多个客户,发现他以往的渠道销售经验与现在公司的直接销售的方式格格不入。

我又想了各种办法去帮助他,甚至在内部帮助他寻找适合他的位置,但都没有如愿以偿。

第三个季度结束时,他的业绩还是在部门里垫底。这让我十分焦急,甚至好几天都为此难以入睡,我担心的是,我最终不得不请他离开,可他又是我很好的朋友,这确实让我左右为难。

第四个季度开始了,我约了他在写字楼下面的星巴克咖啡找他谈话。

“老刘,这个季度怎么样?”

“还行吧。”

“现在手里有多少订单在做?”

“大概五六个,总共一百多万吧。”

“这离目标还很远啊,我哪里能帮上你,你就说,这个季度对你非常关键。”

“我知道。”

这次谈话后,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他的只做到了目标的百分之十。我又和他来到咖啡厅。

“我看了这周的报表,还是不太好。为什么?”

“刚丢了一个单子。”

“怎么丢了呢?是不是还是关系没有做好?”

“差不多吧。”

“这个季度还有两个月,能做到多少?”

“能做一半吧。”

“太少了。”

“能做到百分之六十吗?”

“努力吧。”

“怎么做呢?”

“我想想。”

“好,咱们再找机会把你手里的机会捋一下。但是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呢?”

他开始沉默不语,业绩不好,他的感觉也不好。“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呢?”

“你觉得自己适合做直销吗?其实你以前渠道做的很好啊。”

“有这方面的原因。”

“其实,你最近已经很努力了。其实我也为你很着急。如果,你觉得实在做不到,要早想办法。”

“你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什么办法,我能帮忙吗?”

“其实,找我做事的公司很多,以前的公司还希望我回去帮他们呢。”

“好吧,这个季度还有两个月的,如果你觉得需要时间,你可以不用经常来公司,或者将手头的事情放一放,把后路准备好。但是这需要跟人力资源谈一下,需要吗?”

“为什么要和他们谈?”

“这需要人力资源的同意,而且我想申请额外的一个月薪水给你。”

“先别急,还有两个月呢。”

“正常要提前六十到九十天,最少要三十天。”

“好,到时再说吧。”他一口喝掉剩余的咖啡,离开了座位,我望着他的背影走进电梯。

一个月后,他签署了PIP。两个月后,他带着额外的一个月的薪水离开了公司。

如何对待业绩不佳员工

在管理销售团队的几年里,工作方面,我最难以接受的事情之一,就是请自己的手下离开。这不完全是员工的问题,因为公司既然通过面试请员工进来,就对他承担了责任。因此请员工离开要非常慎重。同时,也必须对问题员工采取坚定和及时的措施,拖延和懦弱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采取措施,帮助员工改进是首选的步骤。在案例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我就多次与他谈话,帮助他分析,试图帮助他找到原因,一起拟定改进计划,甚至多次与他一起出差,帮助他拜访重要客户。很遗憾,两个季度下来,他还是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

每个人各有所长,但难免有人会误入他并不适合的工作。案例中,当我尽量帮助我的员工,他也很努力,但仍然没有结果的时候,我只能判断他确实不适合这样的工作。这时应该勇敢地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这样持续下去,公司和部门的业绩受损只是一个方面,对员工也极为不利。员工会渐渐丧失自信,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不采取措施会再浪费更多的时间。假设,你需要一位能够迅速与客户建立关系的销售人员,手下却有一个爱因斯坦误入歧途,做了销售。爱因斯坦是坐在办公室里从事研究的天才,作为主管,如果你非要挽留继续做销售,这可是对人类发展的罪过。这时的最佳方案就是鼓励员工去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业绩改进计划

但是,另外的问题是法律的问题。我在人力资源工作的时候,曾经专门了解过,按照国内的法律,公司不能因为员工业绩不好而开除员工。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来讲,这样的规定也是合理的,而且也保护员工不受恶意的侵犯,这个条款使得公司不能无偿地开除员工,而要对员工的离职进行适当的补偿。这是极为正当和必须的,因为员工的业绩问题绝对不完全是员工个人的问题,公司也一定应该承担责任。业绩改进计划(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就是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业绩改进计划的本意是帮助员工改进的方案,当然也会涉及如果没有改善时,应该采取的措施。PIP 中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员工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员工的姓名、级别、职务、加入公司的时间等等,这些资料是各级管理者所必备的了解的基本情况。

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这里的原因只应该包括员工的主观原因,例如客户、价格、服务、品牌等客观原因不是员工所能控制和改变的,因为员工也不应该为这些因素承担责任。

改进目标(未来六十到九十天):员工的改进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我们需要给员工一个最后的改进机会。这些目标用应该是具体、清晰、明确和可以衡量的,经过与员工的讨论和商量,并取得员工认可的。

改进计划:针对改进目标,员工应该采取的步骤和措施。这个的计划的主角应该是员工,而不应该是其它的人,即使这个计划需要别人的配合。通常针对每个改进目标应该有多个改进计划。

签字:如果你还在尽力帮助员工改进,可以使用口头的形式来完成PIP。当你判断他确实不适合这份工作的时候,没有改进空间的时候,才需要使用书面的业绩改进计划。这时,这份改进计划需要三方的签署。首先是业绩出现问题的员工,接着是他的直接主管,此外还必须经过人力资源的签字。这样,任

何一放都会对此采取更加慎重的态度和方式。

做了那么久的管理工作,我已经遇到很多次这样的情况,我尽量多从员工的立场看待和考虑。因此,让我能够安慰的是,大多数的员工至今与我保持良好的关系。直到现在,有时通通电话,一起吃顿饭或者一起去运动。

第六节绩效评估

--------------------------------------------------------------------------------

我加入戴尔电脑时,由于公司刚进入中国市场,谋求高速扩张。经过一年的高速增长,业绩已经开始滑坡。公司挑选了新的总经理直接负责公司的销售业务。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公司制订了积极的激励体系。当时公司的激励制度是奖金以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计算,在那个季度,为了鼓励员工超额完成任务,超出部分的奖金以两倍计算。一位销售人员负责一家全国性的银行客户,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一举拿下一个上亿元的大订单,这是整个亚太地区历史上最大的订单,而她本人这个季度的业绩完成率达到了百分之一千以上。公司上下在共同为她庆祝的同时,也开始为高额的奖金发愁。当按照这样的奖励规则,她这个季度的奖金大约可以买一辆奥迪。公司高层深思熟虑后,还是信守承诺支付了这笔奖金。

即使这个超级订单也没有挽救危局,这个季度仍然是近两年以来最失败的一个季度。

新任的总经理第一个季度没有达到任务,按照戴尔不成文的潜规则,如果第二个季度不完成任务,他就只能去找工作了。这位总经理此时显示出了勇气与力量。

他的前任也曾经面临同样的局面,前任的措施是控制费用,压缩开支,甚至将每个销售人员的手机话费报销标准压缩一半。他顶住压力,不但不去消减销售成本,反而力主重新修订了公司修改了奖励方案以刺激销售团队的积极性,开出了新的奖励计划:大抽奖。

他承诺当季度可以完成销售任务的员工就有机会抽取宝马轿车。公司提供的奖品共有两辆宝马轿车,十几辆帕萨特和赛欧轿车和一些劳力士手表。每个销售人员每超出业绩目标的百分之一就可以换取一张奖券,季度结束时,每个员工就可以凭借手中的奖单抽奖。同时,他也为奖金设定了上限,杜绝了再出现超额奖金。

他公布了这个奖励计划,所有的销售人员深受鼓舞和刺激,开始了疯狂的销售。

事实证明了总经理的智慧和勇气,他反败为胜。在第二个季度里,他大大地超出了任务。全国的两百多名销售人员齐聚公司总部,根据表现,得到应得的奖券,这些奖券被放在奖箱内,宝马、帕萨特、赛欧和劳力士表一件件地被抽中,当场领走。

他不仅仅应得了这个季度的业绩,也应得了员工的信赖,亚太区和全球也为他的魄力所折服。在他的带领下,戴尔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业绩指标(KPI)的计算

案例中的销售人员拿下一个超级订单,大大超出了目标,她的销售额完成率达到百分之一千以上。但是这样计算是否公平呢?就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她的奖金吗?她真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达成这样的成绩吗?这个订单动用了公司非常多的资源,很多工程师,销售主管的帮忙,甚至亚太区的总裁也去帮助她拜访客户。而且她能够做这么好,也是由于她的幸运,毕竟不是每个销售人员都可以遇到这样的订单。如果仅用目标完成率来衡量员工,其它人的贡献、外界因素的影响被忽略了,个人的业绩被夸大了。同样,目标完成率低的员工也存在客户和外界的原因,仅仅用目标完成率衡量他的业绩似乎也不大公平。

业绩指标通常被称作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得分表明了这个员工的表现。

在正常的情况下,员工的表现的分别如上图中实线。图中的横轴表示员工的完成任务的情况,表现一般的员工占据大多数,特别优秀或者特别不好的员工占少数。像案例中的那个一举拿下超级订单的情况就非常少见。考虑到上述的外界因素,我们希望这个分布应该像图中的虚线一样,特别优秀的员工和特别不佳的员工的比例再少一些。在实际的绩效考核中,怎样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在绩效考核时,计算员工的KPI的得分不应该完全采用目标完成比例,而应使用下面的公式:

Y=3X/(2X+1)

Y:KPI得分系数

X:指标完成率

使用这样的计算公式,员工KPI得分的就如下图所示。那位销售额完成率达到业绩1000%的销售人员的KPI的得分只142.86%。反之,对于一位指标完成率只有50%的员工,他的KPI得分是75%。这样的计算公式也使得公司难以产生超级英雄,更强调了集体的力量。

为了防止放弃某些指标而达到其它指标的情形发生,还需要对KPI得分做额外的限制。例如一位销售人员为了达到销售额,并降低销售费用,牺牲利润指标,拼命压低价格获取订单,经过计算,他的KPI 得分也许还可以接受。在绩效考核的之前,就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通常的解决方法是,任何一项指标的完成率低于60%的时候,总得分打五折;任何两项指标的完成率低于60%,总得分打三折;任何指标的完成率低于60%,总得分为零。

据此计算KPI的得分,解决了绩效考核的平衡的问题,同时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使用KPI 得分计算奖金,表现优异的销售人员的奖金受到了损失,表现一般的销售人员的奖金好像被拉高了。对于销售奖金,需要另外的计算方法。

第七节奖励方案

--------------------------------------------------------------------------------

在帮助一家国内的汽车公司做咨询的时候,与一位销售人员成了朋友,渐渐地聊起了一些汽车销售的内幕。我们是在酒吧里从他的收入谈起的。

“你请客?我来吧。”已经在酒吧里坐了很久,我们要结账离开了,我抢着买单。

“我来,我来,总是你买,我马上就发工资了。”

“是吗?不是刚发过吗?你们每月发两次工资吗?”

“你不知道吧,汽车销售都有自己的门路。”

“哦?什么方法?”

“有的时候,客户来我们的专卖店买车,如果没有选择我们的品牌,我会将他介绍给其它的专卖店。”

“介绍一辆有多少收入呢?”

“大约一千元吧,比我们的提成还要多。”

“确实不少,你们真是精明。”

“其实还有其它的方法呢。”

“比如呢?”

他四周看了看,说道:“你知道的,汽车保险的利润是很高的,所以有时我会将客户送到保险公司投保。”

“这样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就可以从保险代理人那里拿到提成了吗。”

“什么时候开始的呀?”

“以前汽车好卖,提成很高,但是今年四月,车市突然转淡,一个月只能卖出四五辆车,收入剧减,只好这样多赚些了。我刚买了房子,每个月要付好几千的分期付款呢,不然怎么办呢?”

“这样对公司不是很不好吗?现在经销商已经将自己的利润都贴进去了,就靠这些保险、汽车配件赚钱了。”

“我也不想这样做啊,但是谁能受得了收入减半呢?我的房子总不能被银行收回去吧。”

提成是常用的奖励方式,是指奖金与销售额或者销售毛利挂钩的方法。例如,一家汽车公司可以规定:每销售一台汽车,可以得到三百元的奖金;或者一家电脑公司规定每个销售人员可以将每个月的销售毛利的百分之十作为其奖金。

提成是对销售人员激励最强的一种手段,尤其用于特别依赖销售人员销售能力的场合。例如,小公司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公司没有品牌和其它的资源,销售主要依赖销售人员,这时提成就是很好的奖励方案。

案例中,市场环境剧烈变化,如果按照老的激励机制,必然导致销售人员收入下降,导致销售人员的流失,甚至他们不得不从其它的地方获取收入。

提成基于当前的销售情况,使得销售人员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利益之上,忽略了长期的发展。依赖提成的奖励方案,员工有点像公司的雇佣军,他们达到目标,拿走奖金。这样的奖励机制很难维持一个长期的志同道合的团队。提成另外的问题是仅仅考虑了比较单一的指标,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销售毛利润,其它的指标,例如应收账款、销售费用、客户满意度、客户流失率等指标是难以计算。因此提成是一种只忽略长期发展只顾短期利益,并且并不均衡的奖励体系。对此,可以对提成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销售团队不得不均衡地考虑其它的重要指标。

提成=提成比例X KPI得分X 销售额(毛利润)

提成的致命问题仍然存在,即没有办法使得员工考虑长期的发展,因此提成通常是奖励机制的一个辅助手段。正确的的激励方法是:基于薪水的奖励方案为主并辅以提成。这种方案的核心是奖薪比。奖薪比的意思是,当销售人员百分百完成任务时,得到奖金与基本薪水的比例。例如,一位销售人员的月薪是5000千元,公司规定的奖薪比是百分之三十,这个月度,他刚好完成百分百的任务,他可以得到额外的1500元奖金。

随着公司的策略的不同,奖薪比是变化的,当公司希望采取积极的市场策略时,奖薪比可以定地高一些,反之可以调整地一些。

这样还不够,超出业绩目标的销售人员得到的奖金比例并没有提高,而没有达到业绩目标的销售人员的奖金比例没有降低。为了鼓励业绩优秀并促使业绩较差的销售人员迅速提高,奖金的计算公式是:

奖金=月薪X奖薪比X奖励系数XKPI得分平方

在不同销售策略下,公司需要不同程度的激励方案,因此上述的关于提成和奖金的计算公司只是通常的做法,没有反映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公司期望,奖励系数就是衡量这两个方面的系数。奖励系数的设定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中的原则设置。

要想获得更高的收入,销售人员一方面要努力完成当前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础薪水,而提高基本薪水则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的奖励体系才使得员工更关心自己的发展而非单纯的收入。

例如,前面那位月薪5000元的销售人员,公司的奖薪比是30%,KPI得分是120%,那么这个月可以得到2160元的奖金。

除了奖金和提成,公司还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奖励方案,前一个案例中的大抽奖的方法就是对奖励制度有效的补充。

如何应对企业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

如何应对企业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 文/李斌周亚波 摘要(引言):当企业变革遇到阻力步履维艰时,我们是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是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关键词:企业变革阻力对策 作者单位:陕西汇思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当企业变革遇到阻力步履维艰时,我们是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是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作为一名管理咨询师,笔者近年来参与了多家企业的管理变革项目,包括组织变革、文化变革、薪酬改革、绩效改革、流程再造等,这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无一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如组织系统阻力、资源阻力、环境阻力和员工个体阻力等。在这些阻力中,组织系统阻力、资源阻力和环境阻力是客观的、外在的,当企业决定要变革时,这些阻力往往容易解决,而员工个体阻力却是主观的、内在的,一旦解决不好,就会引发负面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变革夭折。因此,来自员工的内在阻力,就成为企业变革中必须认真对待和真正消除的阻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呢? A公司是一家国有中型生产制造企业,成立于1990年,刚刚进行完组织变革、薪酬改革和绩效改革项目。项目开始时,只有董事长一人支持,上到总经理,下到基层员工,几乎全部反对或者不支持。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和各部门经理进行大量沟通,但是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虚与委蛇,项目一度中止,企业变革步履维艰。鉴于这样的情况,项目组人员暂时中止了项目本身,转而研究该企业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建立了应对机制,并将其与企业变革项目本身同步实施。该应对机制实施后,各级员工从阻碍变革逐渐转变为支持变革,这也为项目成果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图1,企业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分析与应对机制 一、员工抵制企业变革的原因 A公司的变革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公司的组织和薪酬体系是12年前制定的,虽然中间有调整,但是总体结构无变化;公司基本上没有绩效管理的理念;公司从2002年至2009年连续亏损,2010年开始扭亏为盈,但是业绩增长乏力;董事长是2013年入主该公司的,力求进行改革,力挽狂澜;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全是技术出身,在企业已经工作15年以上,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不主张改变现状;公司90%以上的员工有5年以上工龄,对公司文化、工作方式已经有了惯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变革几乎是在董事长的行政命令下推动的,高层管理者之间并没有形成思想统一的变革领导力,公司也缺乏变革文化。 通过对A公司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员工个体阻力主要来源于人的基本特性,如知觉、个性和需要。从员工阻力的来源看,个体抵制变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习惯:人是有习惯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好的习惯或坏的习惯。在工作中,当我们频繁使用某种思考和行动的方式而使它差不多变成一种自动行为时,习惯就产生了。而当一个人面对变革时,以惯常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趋向就会成为变革的阻力源。在A 公司,很多员工习惯了现有的工作方式,对变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变革没有必

老员工管理方面

前言: 您的企业老员工,您感觉是资产?推荐的培训课程 新经济形势下的员工关系管理策略—泛... 核心员工与问题员工管理 80、90后员工管理与辅导技巧 80、90后员工管理与辅导技巧 “80-90”后员工管理 卓越现场管控实战和有效领导新一代员... 员工手册、规章制度设计与劳动争议预... 如何管好一线员工 您是不是要找: 90 员工关系员工管理员工核心员工问题员工80、90后辅导技巧80 90 激励 还是负债呢?一般情况下,企业往往特别优待老员工,这些人为公司从最初起步到发展到一定规模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跳槽成为家常便饭的背景下,一个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投入到一个组织的成长中,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应该来说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产,但是在企业发展到更高阶段,需要变革转型之际,有许多老员工却成为了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障碍。 问题出在哪里?老员工为何从优良资产变成了不良负债呢?是公司提供的待遇不高吗?是公司对老员工不够尊重吗?是公司对不起老员工吗?我们发现都不是这方面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老员工自身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局限性,靠经验主义办事,形成了思维定势,只管自己的的事情,对其他部门的合作协同敷衍了事,再加上岁数的增长,结婚生子一切求稳的心态做崇,导致老员工缺少动力、缺少激情、缺少热忱的去面对工作,产生了思维观念和知识的老化。 同时,hr管理人员开始分析“新”、“老”员工的差别,深入研究老员工所表现的职业特点,用一切管理手段激发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老员工的工作惰性,发挥老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老员工在公司工作时间长、资历老、了解公司情况、做事驾轻就熟,是公司的资源与财富;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倚老卖老、仗势欺人,令公司头痛。如何管理老员工,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我们在谈及老员工管理问题前,必须明确企业的哪些员工可以归为“老员工”?在这里,谭小芳老师表示,我们所说的老员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资历老。所谓资历老,并不是指年龄大,而是指这些员工在本企业中的工龄(或司龄)相对较长,有的甚至是企业创业初期的员工,他们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经历了企业发展历程,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较强;第二是贡献大。所谓贡献大,是指这些员工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内拥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及人脉等,在企业任职期间曾做出突出贡献。 老员工,提起来就让主管们心中如倒了五味瓶,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在一个岗位上时间久了,无论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规则,都是非常的熟悉。给他们布置任务,经理们需

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

浅谈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一个企业能否持久良性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而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使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应变力、决断力、适应力以及协调能力得到尽情的展示,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才能,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企业发展重要保障,更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工作是一个发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实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是社会赋予个人的任务;是自我生存的使命;工作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是他志向的展示、理想的所在。所以,要了解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那个人的工作态度。正如美国前教育部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说:“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尽力的工作着,目的是换取工作所给予我们的薪水,但薪水绝对不是我们工作的唯一目的。一个企业员工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到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那他就不会看到工作背后的成长机会,就不能理解到从工作中获取的技能和理论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员工只能将自己装在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会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员工是具有卓越的投资目光,能够吃苦

耐劳的优秀人才,而这些人才的价值体现并不只是简单的工作能力和工资水平,更多的体现于其在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之上。那么这些优秀的企业员工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要求呢? 首先,企业员工应该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企业员工只有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才会迸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企业。这种热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源自内心,来自对自己工作的真心喜欢。喜欢是热情的燃料,是飞行的必备条件。这种喜欢一旦被点燃,将让员工的引擎在飞行期间生机勃勃地持续运转。 其次,企业员工应该绝对的忠诚于企业,与企业共同发展。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面对的工作环境是松散还是严格,都应该认真工作,不要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懈怠心理,要绝对的忠诚于企业,把企业的事看着自己的事,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实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提升自己在企业长薪升职中的空间。反之,如果员工做事得过且过,不认真工作,将企业看做是自己的驿站,随心所欲的干着工作,那他只会被企业毫不犹豫的淘汰。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失业,这就是企业中的“优胜劣汰”法则。许多人会抱怨公司的老板抠门;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等等,有时这种抱怨的确能够赢得一些的缓解。诚然口头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会直接给公司和个人带来经济损失。但是,持续的抱

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签劳动合同不买社保的员工呢

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签劳动合同不买社 保的员工呢 摘要:当员工不续签劳动合同时,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劳动法有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法律咨询: 我是一家工厂厂的企业负责人,现在不少工人进厂后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也不愿参加社保,很苦恼。企业该怎么办工人写一份声明是否就可以不为其购买社保 律师解答: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

劳动报酬。” 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劳动者由于个人原因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不愿意参加社保的情况确实存在,法律、法规也赋予了用人单位因此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是用人单位依然要尽到及时催告的义务,否则将承担不利的后果,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的规定。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劳动者已经付出的劳动,用人单位都应当及时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同时,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是法定的,劳动者不愿意参加是违法的。如果迁就了这种违法行为,要承担违法责任,不仅要如数补缴,还要缴纳滞纳金等。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

如何应对企业变革中的情感因素

如何应对企业变革中的情感因素 “变革怪兽”是我对像深海里的巨龙一样出现在变革期间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惊恐的人类情感和社会心态的总称。兼并、重组和变革都涉及到人,这也就意味着这中间包含着人的情感的外露(有时是隐藏着的,那样会更糟糕)和自我形象的显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众多的变革案例中,参与变革的很多领导者都悲剧般地在主观上完全忽视了人的问题。 当人们,特别是领导者们,准备开始发动变革的时候,他们总认为自己已经考虑到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当他们进入这个过程之后,他们经常会惊讶于发动变革竟是那么的杂乱、头痛、拖沓、累人、复杂和耗神。他们多么希望能够早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并已为此做好准备,好让他们在发动变革前就能够预料到这混乱的形势并对所有问题有一个认识,哪怕是在出现了一些激化的矛盾之前,有些人甚至希望从一开始就没有发动这场变革。 我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使变革成功,就必须把对情感和行为因素的处理完全等同于对业务经营因素的处理。 有太多的领导者们都是仅仅考虑变革中的业务经营因素,却忽略了要执行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要求人们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要想使变革收到全面的成效,就必须像考虑机器设备和体制因素一样,来考虑智力和情感因素:心情和意志。 第二、变革会向人们展示一系列合理的、可以预期的、能够进行管理的动态阶段,就像变革曲线描述的那样。 变革有五个基本的阶段,那就是开始的停滞阶段、接下来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巩固阶段和最后人们所希望的收获阶段。总的来说,沿着变革曲线,变革的领导者们会比公司中的其他人经历得更多,这就会使他们比他们的下属经历双倍的挫折和困难。 当然,变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系列的活动。在变革的每一个阶段,压力都会存在,消极的事件也会发生。所以,领导者们和管理人员必须能够预见到这些,并且要做好准备去应对这些事情。他们也应该能够预见、创造、认识,并且享受所取得的积极进步。 第三、变革是令人兴奋的事情,是人生的最好工作。 我们没有必要对变革的过程感到过分沮丧。有很多人都发现彻底的变革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最有意义的兴奋感和参与感,并且认为变革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领导者们感受到了少有的挑战,管理人员则是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每一个人都与公司的重要工作紧密相联。对公司本身而言,成功的变革会给公司带来更进一步的成功、更高层次的自我认识和自信。 我的一个同事正在与一家要兼并一个竞争对手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一起工作。那是一笔大宗交易,两家跨国公司参与其中,涉及数十亿美元和成千上万的员工。 我的同事提醒这家公司的领导者说,合并将会是艰难和危险的,“你必须要想到那些不能预见的事情。”

企业如何留住老员工

企业如何留住老员工 员工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的问题一般都可归结到人的问题.如何得到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往往成为困扰公司的最大难题。对于一个员工来讲,评定他的价值可能牵涉到的因素有很多: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工作业绩、职业道德操守、突出贡献及劳动纪律等,但是我觉得老员工对企业的真诚和伴随企业一起成长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最重要的...也是职位和工作量不可能比拟的价值.大家可能会说,在一些工作上,采纳一些低人力成本的新员工可能比现任的老员工做得好,新员工的工作能力也许会更强.大家就会有疑问,可以选择低人力成本投入、高劳动产出的新员工,我们公司为什么选择给老员工加薪?其实在企业中,新老员工都各有其优势和需要,流水不腐,户枢不蝼,企业是需要正常的人事流动的。如果一个企业多年没有任何的人事流动或者说异动,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也是很危险的预兆。对于这个员工流失的比率还真不好说,各行业的特性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全年的流失率应该控制在5%--15%之间。而企业有两个员工流失的关键口,一是新员工培训实习期,二是老员工思想异动的时候。而老员工对企业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老员工的流失,留住他们 一、老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 1.经验丰富、能力娴熟:一名新员工的培养代价是一名老员工的二到三 倍,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新员工为企业的产出很有可能还是负增涨。 因为业务技能技巧的不熟悉,在业务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伤害到一些顾 客,无论是从企业的直接利益还是品牌声誉等都是一种伤害。而老员 工则不同,他们经验丰富,技能娴熟,与顾客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

对工作效率高,效果好。 2.企业忠诚度高:能在企业经过成长成为老员工,说明其个人能力己被 公司所接通受,并且员工也对公司的理念、制度等有较高的认同。这 类员工相对离职率比较低一些。公司无需浪费金钱来招聘和培训大量 新员工,而且现有员工也可以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经常把 时间花在重新招聘,培训新员工,重新建立员工关系上,企业就不能 更容易集中精力来进行创新和发展。 3.强化公司的稳定发展:企业的人事流动过大,本身就是一个人心不稳 的隐患,尤其重要的是,要留住经验丰富的员工,并充分利用其知识 和技能,因为这些员工可以:帮助引导战略规划。在公司长期工作的 员工对公司,对产品和整个行业都非常了解,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二、老员工对企业的危害: 1.倚老卖老,打压新员工:由于老员工在企业的时间较长,个人能力较 优秀,会无形养成论资排辈,倚老卖老的恶习,从而对新员工的带动 中不能充分尊重新人,甚至会伤害新人。从而加剧了新员工的流失率, 最重要的是让一些有能力的新人觉得前途无光而选择另寻他路。 2.工作积极性降低,吃老本:很多老员工经过几年的努力有所成就后, 就开始座吃山空,己没有做新人的的激情与动力,每天变得庸懒,没 有活动力。从而影响公司的激情与氛围。 3.带头破坏公司制度:因为是老员工,在功高时受到了企业老板或领导 的高度重视,养成了目空一切的坏习惯,很多时候借自己是公司的顶 梁柱,不遵守公司相关制度,为企业的管理带来负面效应。

最新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双向选择”是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和单位选择毕业生的一个平等的双方相互确认的过程,保证这种选择有效性的前提,首先要求毕业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择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般来说,毕业生应从职业道德、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以及体能、信息、心理等方面 做好准备。 一、职业道德规范 各行各业根据本行业的社会职责,都有其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具体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 是履行好本行业职责的具体思想保证。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毕业生在择业前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准备。 1、技术工人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①热爱本职工作,发扬主人翁精神;②保证质量,实现产量;③勤俭节约,艰苦创业;④执行操作规程,遵守纪律制度;⑤团结友爱,互相协 作;⑥学习先进技术,奋发进取。 2、企业管理者(如创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①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②开发市场,公平竞争;③发展生产,保护环境;④尊重员工主人翁地位,民主管理企业;⑤以身 作则,敢于负责。 3、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①一心为公,做人民公仆;②公正廉洁,不谋私利;③尊重群众,礼貌待人;④坚持原则,团结同志,⑤实事求是,开拓进取;⑥遵纪守法, 严守机密。 此外,财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应予遵循。 二、知识上的准备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强调人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首要的是提高其知识水平。很显然,对即将毕业的普通中专、职业中学、技工(技术)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要想寻求到理想的职业,要想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人作为, 就必须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1 、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学习的大好时光,博学多问,努力做到一专多能。要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一个重要的道理:多一种技能,就多一次择业取胜的机会。许多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专家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其中突出一个主专业技能。如许多国家级技工学校,对二产类的专业强调机与电交叉并举,强弱电互相渗透,比如学车工专业的学生要学电工技术,懂得机床电气部分的维修;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电子、机械加工,便于机电一体化;学钳工专业的学生,要懂得电工和车工技术,便于机械的维修、装配与加工等等。一些重点职业中学对三产专业也非常强调学生的一专多能,如学工艺美术专业的要懂得计算机辅助设计,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提出,毕业生要一专为主,旁及两个专业,熟悉两种及以上

企业变革中的员工自我成长

企业变革中的员工自我成长 【培训背景】: 在企业变革的环境中,作为企业员工当如何对待呢?我们应当怎么正确理解变革的正真含义,从而做好应对变革对自身工作带来变化,对此我们改做哪些方面提升,才能跟上企业变革步伐? 【培训收益】: 1.变革意义 2.变革中员工如何最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及素质提升 3.跨部门协作任务及要求 【课程大纲】: 第一讲:为什么企业需要变革 一、企业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二、企业怎样在竞争上赢利 三、企业经营的是人心 四、人心如何变化 五、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三大要素 五、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1、企业的形成阶段 2、企业大发展阶段 3、企业的成熟阶段 4、企业大衰亡阶段

六、中小型地产企业发展核心瓶颈分析 1、领导力 2、决策方式 3、管理团队 4、组织架构 七、中小型地产企业发展的出路何在 八、企业如何正确变革 九、民营企业如何二次创业 十、变革成功的各层级人员因素 1、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2、员工的参与及能力提升 3、员工对企业发展远景及文化的认同 4、核心团队的沟通 5、人员利益疏导 第二讲:变革企业中的员工职业规划及职业化素质提升(重点) 一、员工在企业变革中的角色认知 二、提高敬业精神提高应对企业变革的能力 三、加强职业道德提高应对企业变革的能力 四、提升职业化素养应对企业变革 五、企业变革带给每个员工的发展机遇 六、企业变革中的员工机遇和挑战共存 七、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员工

1、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2、职业化的工作能力 八、职业规划-----如何参与到企业变各中来,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 九、员工职业规划的步骤 1 、自我评估——我是谁? 2 、外部环境分析——我在哪里? 3、下步往哪里去——目标确立 4 、如何到达哪里——实施策略 十、员工个人在企业变革中大踏步双赢发展 十一、员工在企业变革中的两种出路 1、勤奋的人迅速发展 2、懒惰的人被淘汰 第三讲:企业跨部门工作的协作配合的原则与工具 一、企业跨部门工作的协作的重要性 二、企业跨部门协作配合的障碍 1、缺乏信任(相互戒备) 2、惧怕冲突(一团和气) 3、欠缺投入(模棱两可) 4、逃避责任(低标准) 5、无视结果(地位和自我) 三、企业跨部门协作配合的原则

企业如何管理好老员工

企业如何管理好老员工 前不久,笔者在浙江杭州讲课。课后,一个业务横跨三个省份,年销售额近2亿的老员工客户找到笔者,向笔者诉苦:其现在有200多人的员工队伍,但随着业务越做越大,他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老员工越来越不服管,甚至在员工内部还有因为争权夺利而肆无忌惮打架的事情,这让他烦恼不堪。他应该怎么办? 相信很多走过创业期的老员工在做到一定的规模后,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此时的老员工应该怎么办呢?笔者的建议是: 建章立制,规范行为。老员工企业在突破创业期或者生存期转入发展期后,就会面临着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就是企业快速发展与员工管理的脱节或者脱离,最后造成什么样的结局呢?由于创业期老板大多跟员工一起成长,老板与员工称兄道弟,结果老板的权威难以树立,待企业公司化管理时,这些老员工就直接成为规范化、制度化的革命对象,这就会让老员工的公司化管理面临难题。这个时候,老员工要想摆脱这种现象,就必须真正去做企业的公司化管理,这里之所以说是真正的公司化管理,是因为笔者曾经看到很多老员工企业徒有公司化管理之名,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而没有其实。而如果老员工不能真正地建立一套对所有员工都能够有所约束的规章制度,那么,管理老员工将是一纸空文,因此,老员工必须构建起一套公平、公正、公开而人人平等的规章制度,同时,作为老板自己也要带头遵守,以此威慑那些敢越雷池的老员工。 授权授责,利益捆绑。很多老员工之所以无事生非,那是因为有可能他们真正闷的慌,因此,需要搬弄些是非,以此提醒自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员工老板,一定要转变大当家的职责定位,要成为一个战略家、规划家,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合理有效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才干,打破终身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规范和完善公司管理人员考核聘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部门主管以上的所有管理岗位,下属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副总经理以上的主要经营岗位(包括承包经营者)。

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

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 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首届校企合作论坛。多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这次举办校企合作论坛,说明我们学院在新形势下,不断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造就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资源,我作为企业代表,非常高兴。下面,我就企业员工应具备的那些基本素质要求,才能是一个和企业合拍的员工,希望能给我们学院和朋友们一点点启发。 我们公司是山东昌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几年来,公司不断在如何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上做文章,强化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员工的整体素质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公司连续几年得到跨越式发展,在国内造纸机械行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发展靠员工,而员工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

一、新进公司员工必须有从基础做起的态度。新进员工,无论在校学习成绩是好是差,无论的家庭条件是否优越,进入企业,就要从头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主动擦试设备,清扫现场,甚至给老师傅们提水倒茶,这样一来,才能很快融入,师傅们才能接受你,真正用心教给你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你会白白浪费时间,错失一次学习成长的良机,由此严重后果会失去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大学生实习的真实故事)。古人云,凡成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然后得志。当时给大学生培训时讲,分到岗位后,5年后就会拉开档次。 二、员工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工作。在企业里,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不管自己目前感觉是否适合自己,都应该尽心尽力的去做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充分突显,取得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才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否则,整日牢骚満腹,怨天尤人,总是抱怨他人和所处的环境,认为自己生不逢时,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工作,这种消极情绪会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其他人,使自己的无限潜能无法发挥。其实每个人都有着优秀的潜质,然而,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一旦机会真的到来了,也不可能抓住,从而使自己进入了一个心理怪圈,也不会静下心想一想,其实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不懈追求的人。

在企业面临困境时 如何做一名好员工

在企业面临困境时如何做一名好员工 采掘队王琳 2015年出现了神宁集团组建以来第一次亏损,二季度虽然有所好转,但不容乐观,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要迎难而上、迎接挑战,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姿态来关注企业、爱护企业。坚定信念,团结一致、凝聚力量,迎难而上,企业一定会转危为安的。 作为分公司一份子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为一名员工,首先要认清形势,积极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关心企业发展形势、生产经营状况,应是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其次要立足岗位,安全、优质、高效地干好本职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在本岗位上加强安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本着勤俭持家的态度节约生产成本和其它各项开支,科技创新,岗位争优,实现各自最大的贡献,汇集起来就是企业的最大利润。第三要坚定信心,理解和支持领导所制定的战略目标、行动方针、管理理念及管理措施。第四要应该积极面对困难,主动了解企业,要积极主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献计献策,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明天迎接我们的一定是灿烂的彩虹。

二、企业有困难,员工都要有“企业在我在,企业亡我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对自身的定位应发生变化,不再认为自己仅仅是企业的打工者,而是要站在企业当家人的角度,围绕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做到一人干两人活、两人干多人活。广大员工要以实际行动让企业吃颗定心丸,形成“企业有困难,我们来分担”的责任共担局面。我们需要的是对生活的坚定信念,要学会对自己说:“我能应付过去。”企业有了困难,我们员工不能观望,不能等待,更不能漠视。我们应该坚定信心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和力量,与企业共渡难关。 三、企业以员工而发展,员工以企业而生存。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的才能才会有施展的舞台,因此,我们要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要时刻心存企业,时刻想着去解决企业的困难,企业要用温暖来揽住员工的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用心支持,企业有困难时,更离不开员工齐心协力去克服,因此,员工与企业要同呼吸、共命运、共赴难关。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越是困难时期,越能考验每一位领导干部和职工的耐力。我们决不能被困难吓倒,要紧紧依靠企业、依靠职工,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自己有效的工作把职工发动起来、团结起

如何有效管理好公司老员工

如何有效管理好公司老员工 自从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与实施,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订立范围,同时还设定了严厉的处罚规定。这个在当时就引起企业普遍重视的政策,其效果在近年慢慢凸显出来。老员工的数量在企业中逐渐增多,而由于老员工所引发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那公司老员工到底该如何管理呢?尤其对于本来就是新员工的HR来说,更是大难题! 同时,HR管理人员开始分析“新”、“老”员工的差别,深入研究老员工所表现的职业特点,用一切管理手段激发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老员工的工作惰性,发挥老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笔者通过大量的管理实践和专业分析,总结了老员工管理中典型的四大疑难杂症,作为企业管理者,您是否在老员工管理上也遇到过如下问题? 案例1:某传媒公司刚创办不久,老李就在该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算起来也有8年之久,可谓一名资历深厚的老员工。老李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表现在业界也小有名气,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员工一致认为:老李能非常透彻地分析当前消费者视觉渴望和需求心理,为公司积极争取客户;对广告类型设计、整个方案的策划都得心应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老李

也曾多次创造佳绩,受到公司老板的赞赏。老李工作上得心应手,对自己以后在公司的发展前景也极为看好。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老李对公司越来越失去信心。有一次,公司为了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组织去巴黎某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这对于设计研发者来说,可谓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在公司公布培训人员的名单上,却没有老李。老李顿时觉得公司对他太不公平。而老板对老李这批创业老员工的忠诚度非常信任,并认为这种信任是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在确定培训名单的时候也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当老李问及原因时,给的理由是我们公司新进的青年员工技术能力薄弱,更加需要进行业务提升,而老李是公司的业务能手,没必要再升了。老李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被公司忽视了,待下去也没有发展前途。老李在工作上渐渐出现怠慢情绪,不到一个月带着以往的大客户投奔了竞争对手的公司。当公司痛失这名核心业务骨干及核心业务时,为时已晚。 案例2:某企业研发部汪经理近来很苦恼,事情的缘由要追溯到半年前,汪经理刚进入这家IT企业,就出任该企业研发部总经理,与这个部门老员工相比,他具有国外IT 信息技术硕士教育背景,并在IBM美国总部工作过3年。当时该企业老总招聘汪经理时,看重的就是汪某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希望他能够带给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和外资企业的管理理念。而半年之后,汪经理却有如此感慨:“凭借我从事此行业几年的管理经验,起初还认为处理这些事情游刃有余,可这半年来,我却不能‘安心扎根’,首先是部门人事调整之后出现的严重‘水土不服’。一些老员工觉得我这个管理者年龄尚小,资历不够,而他们都是辅佐老板创业的功臣,有些还是老板的同学和朋友,因此常常不服管,故意在我面前指手画脚,让我难堪。有些还会在背后放话,说这个主管的位子本来应该是他们的,老板听信了我的花言巧语才把我招进来,以至于现在一些新同事不敢跟我走得太近。对于我开会时布置的一些工作任务,他们也会故意拖沓或者出点无伤大雅的小错。“我曾想用硬性的手段迫使他们遵守部门规章制度,但毕竟他们是公司的老员工,对公司是有重要贡献的,我这么做会引起员工群体的不满,而我又不想拿这些事情去烦扰老总。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我必须拿出业绩来证明我的实力。这需要整个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团队的精诚合作,而如今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无人跟随,非常苦恼。” 案例3:小刘原本是某公司销售部的普通员工,销售业绩很一般。不过他在公司的人缘很不错,给大家留下了做事细心、为人踏实、有大局意识的好印象。有一次小刘接到一起客户投诉事件,处理得非常恰当,显示出较强的应变力、协调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领导的一致认可。前一段时间,公司常务副总找小刘谈话,由于公司老总和他本人都很

如何提高员工素养

如何提高员工素养? 公司是员工之家、员工之家要有对员工的凝聚力,以使全体员工能主动积极为企业目标而奋发努力。公司要培育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精神,以激励员工,并能把公司经营得兴旺红火,有知名度,效益好。同时关心员工,尊重员工,让员工在此工作有荣誉感、自豪感。这样,员工就会以公司为家,为公司着想,与公司同甘共苦。 一、员工应牢记公司的发展目标、责任、使命与宗旨 作为一名银行的合格员工,首先,要牢记公司的发展目标、责任、使命与宗旨是什么?即要牢记:一个目标,两手都要硬,创建三个平台,履行四项责任和发扬五种精神;其次,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岗位,熟悉这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以及要遵守岗位工作规范;第三,要懂得具备什么养的素质,才能与其他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勇往直前,把自己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公司发展与个人成长双赢的目标。 二、公司员工素质要求 一个企业的成败兴衰主要决定于这个企业拥有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难看出,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公司应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为公司的发展目标奋斗,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员工标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有文化。 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具备良好的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善于接收新知识、新文化、新事物,善于吸收借鉴别人的经验,快速成长。 2、勤奋好学。 好学上进,积极学习掌握与工作有关的政策法规、专业技术及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培训,自觉进行知识更新。 3、精通业务。 胜任本职工作,技术业务熟练,能处理好专业技术上的各种问题,服务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信得过。开拓市场能力要过硬,业务执行能力要过硬。 4、责任心强。 对工作认真负责,作风严谨,责任心强,能努力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完成好本职工作。严格做到对公司职工负责,对公司长远发展负责,对股东利益负责,对客户的承诺负责。 5、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要具有螺丝钉精神,放到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具有全局意识,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6、品德好。 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重合同守信用,言行文明礼貌,善于团结,善于合作,能互相帮助,乐于助人,为人热情,做到优质服务。 7、“敢拼、敢打、敢闯”。 要发扬“敢拼、敢打、敢闯”的精神,“敢拼”就是敢于同竞争对手拼;“敢打”就是敢于打硬仗,敢于完成艰巨的任务;“敢闯”就是敢于闯市场,闯难关,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8、遵纪守法。 有法律法规意识,不违纪违法,认真按公司规章和各种制度办事,行为规范,遵守公司劳动纪律,不出任何质量安全事故。

管理者应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

管理者应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一个老总跟我抱怨,说他公司的员工太不忠诚了,一年里总走掉30-40%,公司因此很难长大,就像在沙滩上盖房子,盖起来没过多久就塌了,又得从头再来。我建议他做个员工离职原因和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出来了:超过50%的员工对公司整体不满,近80%的员工说他们离开是因为在这个公司看不到成长和晋升的希望,超过70%的员工说他们的收入和市场比太低了,超过60%的员工离开是觉得自己部门工作氛围不好,顶头上司不值得跟随。 这个案例中凸显的问题自然是整个公司的问题。 但问题的另一个根源却来自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如果各级管理者关心员工,就会创造出比较好的工作氛围,这样即使员工收入普遍不高,他们通常也不会马上选择放弃;如果各级管理者关心员工,员工收入大大低于市场的问题就不会一再被回避,即使公司整体上没有实力普遍支付更高的工资,也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绩效管理的办法让能干的人得到更多的收入而留下,而有实力的公司只要正视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如果管理者关心员工,就会主动培养自己的员工并从公司争取资源帮助他们成长。 这个案例中的管理者没有这么做。 他们大部分人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晋升,自己的晋升在他们看来掌握在公司的领导手中,员工的利益和员工的角度被系统地忽略了。但

这样“只向上看不向下看”的后果其实对管理者自己很不利:对员工关心少导致员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员工出于无奈选择离职,管理者不得不重新招聘新人,重新为新人做培训,同时不得不承受新人不到位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更为可怕的是:因为担心新人像离开的人一样在公司呆不久,管理者的策略是更少地投入为新人做事,以致让这个本来就已经很糟糕的恶性循环更加严重。最终的受害者当然还是我们管理者自己。 管理者,尤其是管理新手很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做老好人,只为自己舒服而处处迁就员工;要么只关心领导关心的事情,不关心员工的利益。其实两个极端最终都对我们自己不利。前者我在一篇标题为“做好人,不做老好人”的易友卷首语中做了分析。而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心员工其实最终是在关心自己,不关心员工,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管理者都应该关注三个维度的事情:公司的期望是什么?员工的期望是什么?自己的期望是什么? 只有三个维度都关注到了,只有在这三个维度上找到平衡,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公司和员工的关切都照顾到了,才会有第三个关切得到照顾,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关切。只关注自己利益的人是自私的,但只关注公司和自己利益的人还是自私的,只有同时关注员工利益,公司利益和自己利益的人才是真正负责任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因为关心员工的结果其实是关心自己。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网站!

老板如何对待老员工:不要当作公司的负累

老板如何对待老员工:不要当作公司的负累 上个月,几位老同事来访,说起我们原来一起工作的乐趣,也谈起我们那家公司的发展。不过,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起自己和其他一些旧同事们的遭遇,大部分旧同事都是被逼下岗的,被老板炒鱿鱼的,大家都觉得很不公平、很气愤!当然,如果是正当的下岗他们不会有那么大的怨气,不会对老板有看法,问题是我们那位老板炒人一般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而是采用一些如调岗(把你调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调你到最不熟识的部门去),这样你就会自动提出辞职。然后,老板还装做好人,说为什么好好的工作不做?难道看不到公司的前景之类的,开始的时候很多老员工还真以为老板很关心、很体贴自己,是自己对不起公司云云。可后来,纸终究包不住火,员工也都不是笨蛋,老板的诡计终究被很多员工所识破。虽离职时看不透老板的阴谋,但离职后觉得自己给老板骗了,所以,他们才会有这么大的火气。 我劝慰他们,我说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没有不分开的主仆,大家没有必要为此大动肝火,现在你们每个人不也都活得挺滋润的吗?当年,老板也有老板的难处,他为了整个公司的发展,有时候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听完我的话,大家才冷静下来。 事有凑巧,前几天与维达的几位经理闲聊,他们说起旺

哥(称呼他们的董事长)对待老员工确实让人钦敬。在维达佛山办有一个老员工,人称灼哥,在维达工作将近有26年工龄。像灼哥这样的老员工在维达至少不止20个。 维达的这帮哥们告诉我,旺哥曾跟他们说过,灼哥们现在虽不能做出对维达有多大的贡献,但是,我们要记住灼哥们把自己26年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维达,这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些老员工当年的坚持和贡献就没有维达今天的辉煌灿烂! 确实,“以人为本”是维达集团不断壮大的公开秘诀。维达公司对“以人为本”有它自己的深刻理解:第一,维达以员工为本。维达时刻关注员工的切实需求,聆听员工的心声。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员工进行近距离的沟通,想他们所想,忧他们所忧。据了解,维达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员工需求,每月还设定固定沟通日,各员工可直接向厂长或更高领导反映问题。第二,以为人为本,不仅以公司内部的“人”为主,进行人性化管理;还以公司外部的客户为本,实现多赢局面。我们知道,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必须得到市场上客户的认可,才能真正实现劳动价值。客户的需求,维达全方位考虑,力求使客户满意。就比如维达的产品包装物就比其它同类公司的包装物硬朗,不会在客户第二次流转的时候出现烂包现象。正是这种敬业和专业精神,使维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合集

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 山东昌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永光 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首届校企合作论坛。多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这次举办校企合作论坛,说明我们学院在新形势下,不断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造就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资源,我作为企业代表,非常高兴。下面,我就企业员工应具备的那些基本素质要求,才能是一个和企业合拍的员工,希望能给我们学院和朋友们一点点启发。 我们公司是山东昌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几年来,公司不断在如何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上做文章,强化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员工的整体素质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公司连续几年得到跨越式发展,在国内造纸

机械行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发展靠员工,而员工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 一、新进公司员工必须有从基础做起的态度。新进员工,无论在校学习成绩是好是差,无论的家庭条件是否优越,进入企业,就要从头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主动擦试设备,清扫现场,甚至给老师傅们提水倒茶,这样一来,才能很快融入,师傅们才能接受你,真正用心教给你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你会白白浪费时间,错失一次学习成长的良机,由此严重后果会失去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大学生实习的真实故事)。古人云,凡成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然后得志。当时给大学生培训时讲,分到岗位后,5年后就会拉开档次。 二、员工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工作。在企业里,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不管自己目前感觉是否适合自己,都应该尽心尽力的去做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充分突显,取得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才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否则,整日牢骚満腹,怨天尤人,总是抱怨他人和所处的环境,认为自己生不逢时,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工作,这种消极情绪会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其他人,使自己的无限潜能无法发挥。其实每个人都有着优秀的潜质,然而,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一旦机会真的到来了,也不可能抓住,从而使自

企业应该如何对待员工

论企业员工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员工沟通、以人为本没有人会承认的一点是,我们日常所忙忙碌碌的塑造品牌,打造企业文化等等大部分活动都属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因为我们都在按照书本上、前任、大公司企业文化的模型在安排我们每天的工作,我们总是忙碌,以至于我们很少有时间停下来问自己——企业文化可以照搬照套吗?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们推广企业文化,却不知道企业文化的核心在哪里,企业文化的任务是什么。坚持企业核心理念,并获得员工认同。这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企业内部。它们是没有时限地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企业的战略目标。不能让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有何意义? 如果员工不能认同公司的文化,企业就会形成内耗,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力量,但由于方向不一致,所以导致企业的合力很小,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很脆弱。长期来看,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是无法立于不败之地的。

很多企业信奉“顾客是上帝”而忽略了员工,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顾客满意,获得最大利润价值,实现企业的价值。顾客固然重要,但员工同样重要。员工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人做过调查统计,一个不满意的顾客可以影响25个顾客,但是一个不满意的员工可以影响250个顾客。所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一定要获得员工认同,否则企业文化就是没有用的附庸。我想,谁也不愿意花大力气弄个没有用的摆设吧? 如何获得员工认同? 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人有一个特点,他接受改变却不接受被改变。若你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被其接受,他便会产生流于外或含于内的抵触情绪。塑造企业文化并让员工认同成为头等大事。 我前面一直提到“以人为本”,关心你的员工不只是管理手段,还是目的。企业管理一定不能忘记人文关怀。 《荀子-议兵》中说:“爱民者强,不爱民者若;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意思就是,爱护人民的国家就强大,不爱护人民的国家就弱小;政令诚信的国家就强大,失信的国家就弱小;民心齐的国家就强大,人民不团结的国家就弱小。荀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