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合集下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污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水环境污染不仅会给人类生活
带来威胁,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城市水环境修复与
综合治理成为了当务之急。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分为水源治理、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利用三个方面。

首先,水源治理是城市水环境修复的第一步。

城市的水源涉及城市周边的水库、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城市自身的地下水和自来水。

对于周边水体的治理,可以采取保护水源、水质净化、利用湿地等手段,以保证城市的水源净化。

同时,城市也需要严格管理自身的
地下水和自来水,以确保市民的用水安全。

其次,水污染治理是城市水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

城市污水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
原因,因此需要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道等设备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工
业和农业的环保监管,加强重点企业的环保改造和污染源控制,同时也需要大力推广低碳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最后, water 水资源利用也是城市水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

城市水资源利用包括雨
水收集、中水处理等方式,可以为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水源,同时减轻城市的水
环境污染压力。

建设市政绿化带、城市公园等绿地工程,也能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总之,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只有不断推进治理措施,号召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才
能真正实现城市水环境的修复和治理。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严重,水资源匮乏,水质恶化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促进城市水环境修复,提高水环境质量,实施综合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一、加强水污染治理城市水环境受到各类污染源的影响,而水污染治理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应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污水排放。

同时,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工业污染源治理,减少排放,降低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

二、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直接关系到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通过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改善排水管网,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保护城市水环境,减少水污染。

三、加强水生态修复水生态系统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可以改善水质、促进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建立湿地、河道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受损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

四、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支撑,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是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的关键。

开展水资源调查,科学编制水资源利用规划,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五、加强水环境监测与评估水环境监测与评估是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水环境数据采集,定期进行水环境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

六、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策法规是推动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的关键支撑。

应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城市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上所述,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水污染治理、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健康。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以修复城市水环境,改善水质,增加水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城市水环境修复的现状1.水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不断排放进城市的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水质严重恶化。

2.水资源匮乏。

城市人口增加,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水资源短缺。

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断水、供水不足等问题,给城市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3.水生态环境恶化。

城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减少,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生态系统失衡,水生态功能减弱,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

1.挑战:资源短缺。

城市水环境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资源的短缺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矛盾,成为城市水环境修复面临的一大挑战。

2.挑战:技术难题。

因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包括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需要采用一系列高技术手段,技术难题严峻。

3.机遇: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城市水环境修复的政策措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为城市水环境修复提供了机遇。

4.机遇: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城市水环境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新思路,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机遇。

1.水污染治理。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城市工业排放污染物的水平,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

2.生态修复。

加大对城市水体的生态修复投入,改善水生态环境,增加湿地面积,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水资源保护。

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城市的水体、湿地、河流、河道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这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因此,城市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体的污染、湿地的消失、河流的改道等方面。

首先,由于排污、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原因,城市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和非点源污染使得水质严重恶化,给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湿地的消失也加剧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湿地是自然的海绵,它能够吸收降雨的过程水,并且通过滞留、沉淀等作用净化水质。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开发和填湖造地等行为,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湿地功能丧失,这使得城市的洪涝问题和水质问题更加严重。

最后,河流的改道也对城市水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开发土地和解决交通问题,人们常常会改道河流,这既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也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首先需要加强水质管理和污染防治。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的监管力度,加强废水和农药的监测、排放标准的制定,并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

此外,市民也应加强环保意识,减少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比如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其次,应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政府应加强湿地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湿地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修复力度,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

同时,也应加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教育,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关于河流改道问题,政府应加强规划与管理,采取科学的规划和工程措施,合理利用河流的岸线和河道空间,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城市化进程。

总之,城市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城市的景观风貌,更与城市的生态平衡、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犹如城市的血脉,为城市提供着诸多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水系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

水的蒸发和比热容特性使其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在炎热的夏季降低气温,在寒冷的冬季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次,水系可以储存和调节水资源。

它在雨季能够蓄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旱季又能为城市提供一定的水源补给,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此外,城市水系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河流、湖泊等水域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和其他陆生动物,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群落。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生态保护意识,城市水系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土地的快速开发,填埋河道、湖泊,导致水系的连通性遭到破坏,水生态系统失衡。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使得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甚至丧失了生态功能。

同时,过度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硬化河道、修建大坝等,改变了水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过程,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需求。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水系布局。

通过对城市地形地貌的分析,规划出相互连通、自然流畅的水系网络,保障水的自然循环和流动。

其次,要划定水系的保护范围。

明确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为水系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空间。

再者,要制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规划。

合理分配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建设是城市水系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方面,要加强水体的治理和修复。

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逐步改善水质。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等,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是指对城市水体进行全面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措施集合。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是保护城市水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旨在改善城市水体的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一,加强水污染治理。

城市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化学物质等。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利用起来,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第二,推广节水措施。

城市水资源有限,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推广节水型设备,如节水洁具、节水灌溉系统等,减少用水量;加强用水的管理,建立起高效的用水制度,保护城市用水资源。

改善水体生态状况。

城市水体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水环境的质量。

通过建设人工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水体的生态功能;加强水体保护,禁止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保护城市水体的生态环境。

第四,加强水资源管理。

城市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保证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合理分配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五,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

水环境监测是了解城市水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城市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和水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加强水环境评估工作,对城市水环境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为水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水资源的污染和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

水环境的修复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战略。

城市水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和手段,涉及工程、经济、政策、社会等方面,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治理措施。

1. 构建垃圾分类系统垃圾分类是城市环境治理的基础工作,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的总体数量和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体系,可以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保障城市水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2. 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对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逐步成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进步和经济条件的提高,可以使污水处理达到越来越高的处理效果。

城市应加快落实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的覆盖率和质量,遏制水体污染的源头。

3. 实施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利用的一项先进技术。

通过收集雨水,减少供水压力,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同时,雨水收集利用也可以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缓解城市湿度和热岛效应。

4. 推广低碳出行低碳出行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通过推广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低碳交通方式,可以降低城市的交通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5. 开展生态修复城市的水环境修复必须依靠生态修复,采取生态工程手段,修复城市区域内的湿地、水网、植被等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和环境容量,降低城市水环境修复过程的成本和复杂度。

6. 全市统筹水资源利用在城市水资源利用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进行全市统筹。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需要达到更高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加强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综合管控,并将其统筹到城市发展规划中,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

7. 引入社会资本城市水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来共同承担治理费用。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项目支持,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形成共治共享的格局。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摘要】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体现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保护水资源资源的方面。

在现实中,城市水系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如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损等。

为此,加强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完善城市水系规划与管理制度、推行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加强城市水系污染治理和防控措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与参与度是保护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

展望未来,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持续努力,重申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措施、监测评估、规划管理制度、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环保意识、前景展望、必要性、紧迫性。

1. 引言1.1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城市水系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生态平衡: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维护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可以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能性,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2. 促进城市发展:城市水系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保护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城市,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保护水资源:城市水系是城市的重要水资源来源,保护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水资源,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 增强城市抗灾能力: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抗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水灾和水资源短缺的发生频率,增强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对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
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曹金清 朱婕妤 韩欣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120)

摘要 城市水系的规划包括保护和修复两个方面,由于影响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的原因
比较复杂,解决办法也多种多样,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技术可行、经济节省的
规划方案。在对已完成的《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风景水系规划》(2010-2020)基础上,归纳
总结了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 城市水系 水生态 水质 保护 修复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只有2200
m3,并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耗费了巨大的水资源,与此同时也造成
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水土大量流失,并且很多城市还在想法设法开挖河湖,建设水系。
在水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城市河湖水系渗漏现象非常严重,为了
控制和保持地表水,一些城市的河湖水系开始进行一种硬质的防渗技术。从短期看这样确实
可以有效切断地表水的下渗,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表水,但是从长期看加剧地下水资源的恶
化,阻碍了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人为的打破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平衡,使得水体自我
净化能力大大的降低,导致水体的生态失衡。
尽管《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中提出了有关规划要求,但规范条文比
较笼统。同时城市水系的规划涉及到部门和行业众多,如水务、供水、排水、环保、市政道
路、农业、林业等,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景观、游憩、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规划的内
容比较多,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1 污染源控制
城市水系的污染源主要有两类,即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外源控制包括对城市污水进行的点源控制和对初期雨水进行的面源控制;内源污染控制
包括对水系水体的修复和河床底泥的处理。
遵循外源污染控制与内源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保护和治理双管齐下。

2 城市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规划
2.1 水质规划目标
通过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城市的水体至少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中Ⅴ类水域标准,或《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中的C类(主要适用
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最终的规划水质目标是城市水系的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即《景
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的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
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2.1 水系外源污染控制
点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污水排入到水系是改善水系水质的有效途
径。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或截流系统是非常有效且最重要的控制和削减点源污染的方式,
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制,建设污水截流干管,将
2

排入河流的污水切断。
面源污染也是城市水系的主要污染源,通过降雨的径流将污染物带进入水体,通过雨水
调蓄、增加植被覆盖、增加透水地面、控制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收集转运等方式,可以有
效减低城市面源污染。可以通过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住宅小区、机关单位等全面利用“低
影响开发”(即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技术手段,一方面保证新开发区域的暴
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绿地和土壤对雨水的生态净化作
用,解决初期降雨(降雨弃流)对水系的污染。城市湿地也是“低冲击式开发”理论的具体应
用,可以有效恢复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对污染的水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3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以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盐类和其它污染物质,通过水生生物、水
体循环、清除底泥、换水、增氧等措施,达到控制内源污染的目的。
底泥疏浚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
2.4 河床、驳岸
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河岸力求多采用自然驳岸和河床,减少人工工程化改造。
需要改造的水系应采用生态驳岸,生态护岸即能稳定河床,还可以促进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交换,利于水系内的动植物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功能净化。
对已硬化的水系,有条件时逐步取消水泥护堤衬,可采用透水性相对较差的粘土碾压
夯实后,上部铺设渗水防冲砖。既有效的解决了大量的渗漏,又使得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补
给,同时改善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提高了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
2.5 调水
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很多老城区在短期内要完成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改造或污水截
流管道建设有一定难度,且企业污水的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污水排入水体导致部分水系
水质较差。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排涝、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可以引清水进入市
区,促使市区水体流动,活化水体,冲刷和稀释污染的水体,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使
水体中的含氧量增加,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6 人工增氧
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和经济原因,不可能无限制的让水长时间流动,人工增氧的方法将
是最有效的办法。
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可以抑止厌氧降解的发生。
在水体中设置人工水景,如小溪、人工湖、各种喷泉,一方面增加了观赏性,减低了
水环境的呆板、缺少生气,通过动静结合、点线面变化、加上有人文含义的水景,能给人带
来美感,使人看后赏心悦目,此为水景的美观性设计。同时还有小气候的调节功能、降尘净
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增加了水质的净化功能。
曝气是最经济、应用最广泛的增氧方式,主要有橡胶坝跌水、人工曝气等。
橡胶坝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利于行洪、泄洪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
效益和环境效益。当水流溢过橡胶坝时,在坝面会产生跌落、紊动而进行曝气,水中溶解氧
含量会明显提高。它只在水体流动时才能起作用。
多功能水质净化船是将人工曝气复氧、投加菌种、接触氧化等设施安装于一体的水质
净化设备。先在河段中投加菌种,抽取未充氧河水,加压注入氧气,将水从船的两舷后部水
面下的喷嘴喷出,再辅以螺旋桨引起水流紊动而进行掺气。此方法投资及运营费较高。
曝气机能够让大量水体流动并且向水中增加氧气,而喷泉是用喷嘴在压力作用下形成
景观喷洒形式,适用于水深小于1-5m的水中使用。空气散气系统在水深5m和更深的水中应用
效果最好。
2.7 水生生物
3

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植物
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根据气候条件、水质、驳岸河床、
景观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对透明度较低、污染严重的景观水体可采用人工浮床、人
工水草方式。
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微型浮游动物、细菌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和一些水生植
物的繁殖。在鱼类放养时,应控制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合理调整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的
放养数量和比例。根据情况可以提高休闲渔业的比重,也可以建设垂钓娱乐区和观赏鱼区。

3. 结语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首先控制外源污染和内源
污染,利用各种环境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以及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对水系进行保护修复,
降低水系的污染负荷,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