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经济区概况

本文由lshq201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08 地理科学 东北经济区 范围 环渤海经 济区
李帅旗 081060126 长三角经 济区 浙江江苏 上海。长 江三角洲 14 个 市 和 沿 江 28 个 地 市 东南沿海 经济区 福建广东 两省和浙 江南部沿 海地区
向猛 081060137 大西南经 济区 四川重庆 贵州云南 广西海南 西藏和广 东西部的 湛江茂名 肇庆 西北经济 区 陕西新疆 宁夏青海 甘肃、内 蒙古西部 盟市 中部五省 经济区 河南湖北 湖南江西 安徽
黑龙江、 吉林、 以北京天 辽宁三省和内 津沈阳大 蒙古东部盟市 连济南青 岛石家庄 唐山太远 呼和浩特 等城市为 核心,坐 落于东北 亚中心 124.0 万平方 公里 1.2 亿 38190 亿 51.8 万平 方公里 2.6 亿 71433 亿
面积 人口 GDP
33 万 平 方公里 1.68 亿 67899 亿
29.9 万平 方公里 9800 万 20619 亿 2.65 亿 45800
344.0 万 平方公里 1亿 23000 亿
87.12 万 平方公里 3.13 亿 30928 亿
主要优势: 主要优势: 优势 1.东北经济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 居突出地位。资源丰富而且地域组合条件好,石油铁矿、煤炭及粮食、甜菜、原木、畜产品 均在全国占较大比重,水资源在我国北方也属丰裕。拥有比较发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 东北区是以石油化工、钢铁、矿冶机电设备、汽车制造、森林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全国最大的 重工业基地和粮食、原木、甜菜、畜牧产品的重要基地 2.环渤海经济区: 该区地处全国政治、 文化中心和沿海对外开放的中北段, 又处东北亚中心, 为该区带来极强的经济辐射潜力;这里科技、教育水平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理想的地 区之一;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交通网络和独特的港群(大连、营口、唐山、天津、黄骅、烟台、 威海、青岛等港口),沈大、京津、济青、京石、太旧、济德等高速公路,也将使该区有希 望最先在中国建成区域性高速公路网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石油、铁矿、煤炭、 海洋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 该区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石油、 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 钢铁、机械、电子、轻纺及棉花、水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3.长三角经济区: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区,这里矿产资源不足,但农业发展水平和商业 化程度较高,水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借助长江和江河湖海相通的 优势,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以 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

该区在科技文化水平、内外贸易的发达程 度上都居全国领先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为主体, 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汽车、 钢铁、 石化等产值占全国同类行业的 1/3~1/2; 沿江地区以纺织、 轻工业为主, 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是全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基地 4.东南沿海经济区:该区位于东南沿海,与港、澳、台毗邻,海外侨胞众多,在开展对外经 济技术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有利条件, 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特区集中的地带。 地处 热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良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锰及有色金属、水能资源比较丰 富。经济已有相当基础,是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
5..大西南经济区:资源组合条件好,自然资源和能源均比较丰富。虽以内陆为主,但漫长的 边境线使其成为与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前沿。 “三线”建设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 一定的基础。 6..西北经济区: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等资源丰富,通过新亚欧大陆 桥,成为我国通往中亚西亚及至欧洲的重要门户 7.中部五省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和上海连云港广州三个对外开放窗 口的连接地带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色金属水能铁非金属等资源丰富经济和 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冶金 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 东北经济区: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老企业多, 设备 陈旧,工艺落后, 巫待进行技术改造;能源供需缺口较大,交通运输紧张, 制约着经济 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脱节, 使经济赖以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破 坏 2. 环渤海经济区: 区域内经济差距过大,合作基础不牢,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市场分割尚 存,城市定位模糊,难以形成系统,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合作层次较低,产业分工不清晰, 规模效益不彰,制度创新滞后,区域合作进程受阻,对外开放程度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弱 3.长三角经济区:资源日益短缺;人口过于集中;区域内经济差异显著 4.东南沿海经济区:人均耕地少, 旅食不能自给,部分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匿乏, 工业轻型 化比较突出,区内经济水平差异较大, 5.大西南经济区:位置偏僻,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6.西北经济区:气候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区内经济主要集中在经 济密集区 7.中部五省经济区:城市分布呈首位式, 缺乏次一级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功能还比较单一 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1.东北经济区:发展全方位外向型经济,加速老企业的技术改造, 提高技术水平;加速传统 工业的技术改造, 推进技术进步, 搞好产品的深加工、 精加工, 相应发展新型产业, 其重点是 积极发展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兴材料、生物工程、激光和海洋开发技术。建立铁路公路水 运航空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 工, 牢固确立其战略地位和适当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 投入力量尽快扭转其滞后状况。 2.环渤海经济区:除发挥现有工业潜力之外,宜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大力发展微电子、光学、 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在农业开发上集中力量建设河北、山 东的粮棉果和海水捕捞与养殖基地,加快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3.长三角经济区: 4.东南沿海经济区:共建交通要道,完善联结纽带;加强区内协作,密切经济联系;对接港 澳台,扩大市场空间;规范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 5.大西南经济区:扩大和东南经济经济区及中部经济区的联系,吸引外资;改善经济结构, 6.西北经济区:大力开发能源,盐湖资源和有色金属;建立资源和高原农牧业综合开发试验 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西北经济区的四大工业基地;借鉴沿海特区经验,建立西北经济区 的工业特区 7.中部五省经济区:统一规划各城市的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 的建设;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