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艺

合集下载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就业方向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就业方向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就业方向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就业方向多样,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就业领域和职业选择:
1. 茶艺师:在酒店、茶楼、茶馆或咖啡店等茶文化场所从事茶艺表演和服务工作,负责茶叶制作、品茶方式讲解、茶具使用和茶道礼仪等。

2. 茶文化传媒:可以从事茶文化媒体、出版社、网络媒体等相关岗位,参与茶文化资讯、编写茶文化文章、制作茶文化节目等。

3. 茶叶贸易与销售:在茶叶企业、茶叶经销商、茶叶品牌等从事茶叶采购、产品开发、市场推广、销售与客户服务等岗位。

4. 茶文化推广与活动策划:在旅游机构、文化中心、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茶文化推广、茶旅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执行。

5. 茶叶品质评判与研发:在茶叶检验机构、茶叶生产企业等从事茶叶质量评判、茶叶科研与新品种研发等工作。

6. 茶庄园与农业管理:可以在茶叶种植园、茶叶生产基地等从事茶叶栽培、茶叶制作工艺研究、农业管理等。

7. 茶文化教育与研究:从事茶艺或茶文化的教育、研究与推广工作,可以在大学、研究机构或文化机构从事茶文化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8. 茶叶加工与品牌设计:参与茶叶加工工艺研究和茶叶品牌推广策划等相关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就业方向并不仅限于上述所列,具体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深度。

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不断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与茶艺
茶艺:是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选茶、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的要求即是掌握一定的茶叶知识,能熟练冲泡各大茶类,具有布置茶席、开展各类茶会的能力。

总结来讲,茶艺是泡茶与饮茶的技艺;更强调有形的部分,是泡茶的动作、茶器、礼仪或是茶叶知识的外在表现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我们通过沏茶饮茶、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从而形成自我的人身感悟。

喝茶能静心、安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在一泡一饮之间体会生活真谛,感悟生活之美。

总结来讲茶道更强调无形的部分,如思想、审美、意境等,是内在的表现。

每个人生活境遇的不同,所感悟的茶道也是各不相同的。

茶文化:是指基于茶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书、茶故事、茶艺等等。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地域辽阔,茶叶品种众多,各个地区基于茶而形成的饮茶习俗、制作工艺、故事传说、独特品种等等都可以归为茶文化,是各种有形的外在表现和无形的风俗传承的总称。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中国茶文化与茶艺有着很大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中国茶道与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的艺术。

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是无形的,就是指导茶艺的理念、精神。

有道无艺,则空洞无用;有艺无道,则无精无神。

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茶之性——静茶叶常年生长在寂静的山坡上,静乃茶之本性。

茶的这种本性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强调的静不谋而合,而大受人们推崇。

儒家是以“静”为本,强调以虚静之态作为人与自然万物沟通的渠道。

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审美观就是主张“闲和、严静、趣远”的高逸境界;理学家程颢也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指出:“茶之为物”其品性和功效之一就是“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即冲淡闲洁的茶性和高雅的神韵会将人导入“静”的境界。

儒家的艺术观也就由此而注入到了茶道的精神中去了。

道家把“静”看做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

静虚则明,明则通。

比如《老子》中说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也说: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

万物之境也。

水静能映照万物,精神进入虚静的状态就能洞察一切。

因此,道家特别重视“入静”,将它视为一种功夫、一种修养,并将这种虚静与茶叶自然属性中的“静”相融,将道家的思想融入到茶事活动中去。

佛学中的“静”也有重要的地位。

“禅”字的本意译成汉文就是“静虑”,禅宗就是讲究通过静虑的方式来追求顿悟,即以静坐的方式排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冥思苦想,直到某一瞬间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高僧净空法师曾经指出:“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恢复我们本有的大智大觉而已,要怎么才能恢复呢?一定要定,你要把心静下来,要定下来,才能够恢复。

”而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恰恰是这种融佛家于一体的空灵静寂的禅境。

《茶文化和茶艺鉴赏》课程

《茶文化和茶艺鉴赏》课程

《茶文化和茶艺鉴赏》课程茶文化和茶艺鉴赏是一门涉及茶叶起源、制作工艺、传统茶具、茶道礼仪以及茶叶品评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学习茶文化和茶艺鉴赏课程,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茶叶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提升茶道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和修养。

下面是关于茶文化和茶艺鉴赏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茶叶的起源与发展茶叶是中国的国饮,起源于中国古代。

通过茶文化和茶艺鉴赏课程,了解茶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很重要的。

可以从茶叶的发现与传播、不同茶叶的品种分类、茶叶栽培和制作工艺等方面了解茶叶的起源与发展。

二、传统茶具与茶具的文化内涵茶具在茶道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了解传统茶具的文化内涵是学习茶艺鉴赏的重要内容。

可以介绍茶具的种类分类、材质与制作工艺、传统茶具的故事和象征意义,以及茶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三、茶道礼仪的精髓与实践茶道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艺鉴赏中需要掌握的技能。

可以通过学习茶道礼仪的精髓和实践,了解茶道的仪态、茶具的摆放和使用顺序、沏茶和品茶的步骤,以及与他人交流茶道时的礼仪注意事项等。

四、茶艺的鉴赏技巧与茶叶品评茶叶的品评是茶艺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茶艺的鉴赏技巧,可以培养对茶叶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可以了解如何观察茶叶外形、闻茶叶的香气、品尝茶叶的滋味和口感,以及如何评价茶叶的质量和特点等。

五、中国以外的茶文化和茶艺除了中国,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和茶艺。

了解中国以外的茶文化和茶艺,可以开拓视野,拓宽对茶的认知。

可以介绍茶文化世界各地的代表性茶文化和茶艺,以及他们与中国茶文化的对比和相互影响等。

六、茶道与生活的结合茶道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茶道与生活的结合,可以发现茶道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可以介绍如何将茶道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如茶道在社交场合的应用、茶道与健康养生的结合,以及茶道对人文精神的影响等。

通过茶文化和茶艺鉴赏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茶叶的起源、茶具的文化内涵、茶道礼仪的精髓、茶艺的鉴赏技巧,以及茶道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的知识。

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

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

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茶文化。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因而对茶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有广义的理解,也有狭义的理解。

与茶艺一样,笔者对于茶文化也取狭义的理解,认为茶文化是茶事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

不仅如此,笔者还主张,茶文化是茶学的一部分,它与茶科技、茶经贸鼎足而三,共同构成茶学。

茶学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茶文化是茶学中的人文科学部分。

在茶文化中,饮茶文化是主体,茶艺和茶道又是饮茶文化的主体。

茶艺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小于茶文化。

笔者反对将茶艺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以致于等同茶文化,并进入到茶科技、茶经贸领域的理解,而是视茶艺及茶艺文化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国内外茶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自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开始,中国的茶叶走向了世界。

目前,有资料表明,世界上饮茶最多的是爱尔兰人,每年人均饮茶在十公斤以上。

还有英国的卡林娜皇后喜饮红茶,并说饮茶使她身材苗条,西方一些国家都喜欢喝红茶,品饮红茶也代表了西方国家的茶文化,也是他们待客的礼节,比如在英国红茶无所不在。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介绍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介绍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介绍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品味体验。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旨在探索茶的来源、制作、烹饪、品鉴以及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文将从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角度,介绍这门学科的特点、研究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是一门结合了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学生在学习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时,不仅需要掌握茶的种类、产地、制作工艺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学习茶道、茶器的使用和茶会礼仪等实践技能。

此外,茶文化的研究也是这门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需要了解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茶禅一味的思想内涵、茶诗茶画的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知识。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研究内容涵盖了茶的起源、发展历程、品种分类、生长环境、采摘加工、保健功效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不同种类茶的特点和区别,掌握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品鉴技巧,培养对茶叶的敬畏之心和品茶的情趣。

同时,茶文化的研究也是茶艺与茶文化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茶道、茶会礼仪等实践活动,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文化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毕业生将在茶业企业、文化机构、旅游部门等领域找到广阔的就业机会。

同时,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需要专业人士的不断努力和探索,茶艺与茶文化专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它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

学生在学习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时,将感受到茶的魅力和文化的魅力,培养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将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更多的学子能够加入到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行列,共同探索茶文化的奥秘,传承茶道的精髓,让茶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茶道文化和茶艺知识

中国茶道文化和茶艺知识

中国茶道文化和茶艺知识茶,是中国最为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

它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更是一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茶道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茶艺爱好者的关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茶道文化的渊源、茶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以及茶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一、中国茶道文化的渊源中国茶道文化起源于西周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等不同朝代的演变与发展。

而自唐宋时期开始,茶与佛教、诗词、绘画等文化元素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注重的是茶的品质、饮茶的环境、茶具的制作和使用等方面,以及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

二、茶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巧1. 茶的分类和品鉴中国茶可分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几大类。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品鉴茶叶需要注意观察外形、闻香、品味等方面。

2. 茶具的选用和制作茶具在茶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选用合适的茶具可以提升茶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茶具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如烧制、雕刻等。

3. 茶艺师的礼仪和技巧茶艺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礼仪和技巧,比如专注的态度、优雅的动作、熟练的泡茶功夫等。

茶艺师还需了解茶叶的性质和泡茶的时间、水温、比例等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泡出一杯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三、茶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茶道文化也在不断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人们通过参加茶道培训班、品茶会、茶文化节等形式,了解茶文化的魅力和茶艺知识。

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一杯茶常常被作为一种方式来展示个人的品味和修养。

茶道文化的审美理念也逐渐融入到现代的家居装饰、茶具设计和茶叶包装等方面。

茶室、茶座、茶楼等茶道场所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了解中国茶道文化的渊源、茶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以及茶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思政
知识点: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茶树的基本分类
1.按照茶树的树型分类
2.按照叶片的大小分类
3.按照发芽的迟早分类
适应发展
专业与社会
个人成长
43
案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及利用茶叶的国家,具有悠久的茶叶发展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哪些因素可以对茶叶的种植产生影响
努力学习
专业能力
22
知识点:清代中国茶已经深入市井,走向民间。茶馆文化与茶俗文化盛行,茶成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清代饮茶方式:
盖碗式饮茶法、茶娘式饮茶法、工夫茶法3种。
工匠精神
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自信
32
案例:人们常说,名山名水出名茶。
1.影响茶树生长的因素。
2.中国主要产茶区的分布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
工匠精神
文化自信
32
1.茶汤浓度一致
2.去除表面尘埃杂质,利于有效物质溶出
专业技能
规范与道德
工匠精神
爱岗敬业
职业精神
145
案例:茶艺馆表现的是茶艺展示和茶文化知识的结合。
茶艺馆的经营中的文化特色的民族性
民族精神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爱岗敬业
154
知识点:茶艺馆相关法律法规
1.发生权益纠分的处理办法
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与茶馆业相关条例。
法律意识
规范与道德
公平正义
价值观、人生观
164
案例:A市区商业中心某茶馆中,茶水单共有5种茶品供顾客选择,来到这里消费的顾客寥寥无几,顾客在点茶水时,常常因为茶水单上奇怪的茶名、昂贵的价格离开。
茶水单的设计原则要迎合目标顾客的需求,并与总体环境相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科学研究又增加了许多功效,如三降(血压、血糖、血 脂),三抗(癌、衰老、辐射),三增(智、力、美)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人类六大健康饮料:绿茶、葡萄酒、
酸奶、豆浆、蘑菇汤、骨头汤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已知经过分离鉴定的化合物700多种
茶树鲜叶中:水分75-78% ;干物质22-25%
有机物中: 蛋白质 20-30%
1765年《印花税法案》英国在北 美殖民地对茶叶征收重税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中国茶叶被运到北美的波 士顿,并取得在波士顿售茶的特殊许可证。从此,中国茶 叶开始不断输入美国。
鸦片战争 ——因一片树叶引发的战争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查理二世,221磅中国红 茶和精美的茶具作为凯瑟琳公主的嫁妆嫁到英国。她每天 都要在红茶里加入大量砂糖饮用,受凯瑟琳的影响这种饮 茶方式开始在贵族流行,至此红茶盛行开来。
“茶兴于唐,盛于宋”,宋时茶已成为“家不可 一日无也”的日常饮品
散茶泡茶法:茶壶中放入茶叶,冲入沸水,再分茶于杯中 饮用。(元代散茶已超过团茶,明清盛行)
元代,散茶的饮用已经开始流行。
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 茶) ,散茶更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清代茶文化广泛转向民间,深入市井,走向世俗,进 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与传统的伦常礼仪结合起来,成为 一种高尚的民族情操。
糖 类 20-25%
茶多酚类 18-36%
脂类
约8%
生物碱 3-5%(咖啡碱为主)
有机酸 约3%
氨基酸 1-4%(茶氨酸为主)
色 素 约1%
维生素 0.6-1.0%
芳香物质 0.005-0.03%
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糖类、茶多酚和脂类,加起来含量超过了90%。
• 我们喝茶能提神是由于咖啡碱的功效;喝茶能够防止心 脑血管病是茶多酚的功效;喝茶甚至让我们安神让我们 心里更平静是茶氨酸的功效,就是不同的特征性成分让 我们有不同的生理反应。
点茶:取茶粉放在茶盏中,先放少量水调匀,再从四边注 水点茶,同时用茶筅( xiǎn )击拂茶汤,成悬浮液。汤花 色白,在盏边无水痕为佳品。
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 艺,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此 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 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 涵养与修为。
拉丁美洲。


最北的地区是
北纬49°,
位于前苏联
(大致相当


于我国东北

的北部,北
京大致是北
纬40°)
;最南的地
区是南纬
33°,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非。19
三、茶之功效
茶的传统功效为24项: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生津止 渴、清热、解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利 水、通便、治痢、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痔治瘘、 疗肌、益气力、去痰、延年益寿等。
唐 陆羽《茶经》: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茶的利用经历三个阶段:药用阶段(生吃药用)、食用阶段(熟 吃当菜)、 饮用阶段(烹煮饮用、冲泡品饮)
饮茶方式的演变
原始粥茶法: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放入 锅中煮成羹汤饮用(解毒的蔬菜)。
饼茶煮茶法:将茶叶加工成茶饼,将茶饼烘烤、敲碎、碾细 、过筛,混合葱、姜、橘皮和盐等一起煮饮。(秦汉、三 国——唐)
一、茶之起源
起源地点
中国被誉为茶的祖国和茶文化 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 利用人工栽培茶树;最早加工茶 叶;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是茶树 起源中心。 至今在云、贵、川一带仍能看到 参天的野生大茶树。
一、茶之起源
发现者:神农
最早关于茶的记载是出 自《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 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日本僧人最澄也是在唐朝从天台国清寺带回茶种撒播于日吉 神社旁,后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东麓仍立 有《日吉茶园之碑》。可以说,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日本最古之茶园
明代,满载瓷器、茶叶、丝绸、金银等中国特产的商 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东南亚、阿拉伯半岛, 非洲东岸等地,使华茶在亚、非诸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叶是中国重要经济作物
2014年
茶园面积 274.13万公顷 世界第一 约占世界59%
茶叶产量 209.2万吨 世界第一 约占世界39%
茶叶出口 30.1万吨 世界第二
18
茶叶生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茶国家60个
,集中在亚
洲、非洲和
清代也是中国历史上茶馆行业 最为鼎盛的时期,谱写了近代绚 丽多彩的茶馆文化。
二、茶之影响
• 茶与琴、棋、书、画、诗、酒一起成为人们的 精神食粮 一种修养 一种人格力量 一种境界
★茶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智慧的饮料 ★“茶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饮茶可以让酱、醋、茶
三国,茶发展成为朝廷 的高级饮料
孙皓“以茶代酒”
茶禅一味
唐朝喝茶盛行,和尚坐禅,通夜不寐,只靠喝茶 提神。佛门茶事盛行带动了善男信女争相喝茶。 因为喝茶与禅宗关系密切,文人雅士又在品茶进 程中寻求禅的意境,因而有所谓“茶禅一味”之 说。
研膏团茶“点茶法”:将团敲碎、碾细、过筛、茶盏灼热、 放入茶末,将沸水冲入。不再加调料(宋)
茶文化与茶艺
引言
习总书记是爱茶之人,最爱喝乌龙茶,爱在国事访问演 讲中说说茶的故事。如: 俄罗斯的“万里茶道”(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 两国的“世纪动脉”) 比利时的“茶酒和而不同”(人们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 ,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因为茶与酒不是不可兼容的 。 今年10月访英,茶的出镜率相当高,习总书记在演讲中 表示“中国是茶的故乡,英国则将下午茶文化发挥到极 致”。
世界上约有一半50%人(约30亿人)每天饮用茶叶
(唐)卢仝《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中国的器物贸易——茶、瓷、丝是主要的外销商品。 飞剪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