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立体地质.三维应力.聚油模式内容提要:

目录第一篇柴达木盆地地质第一章柴达木盆地地质概况第一节柴达木盆地的地层一、元古宇(PT)二、古生界(Pz)三、中生界(Mz)四、新生界(Kz)第二节柴达木盆地的岩浆岩一、早古生代侵入岩二、晚古生代侵入岩三、中生代侵入岩第二章柴达木盆地周边构造第一节阿尔金构造体系一、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二、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北缘山前断裂三、阿尔金复背斜隆起带南缘山前断裂四、阿尔金构造带的隆起时期及特征五、阿尔金构造带对塔里木盆地及柴达木盆地的影响第二节西域构造体系一、祁漫塔格山北缘山前褶断带二、祁连山南缘山前褶断带第三节东昆仑山北缘纬向构造带一、低头山大干沟向斜二、乌图美仁-都兰复向斜第四节区域东西向构造一、敦煌东西向复背斜二、宗务隆山东西向复向斜第五节柴达木盆地各构造体系的复合和继承关系一、截接与包容二、反接与重叠三、限制与联合四、包容五、构造体系的多期活动和继承作用第三章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第一节基底的含义与找油意义第二节研究基底构造的方法一、从钻遇基底井孔资料研究基底性质二、根据盆地周边山区地质推测盆地基底三、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盆地基底第三节古盆地基底构造轮廓一、西域系二、东昆仑纬向构造带三、河西系四、阿尔金韧性剪切带第四节现今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第五节盆地基底主要断裂一、马海-大红沟断裂二、冷湖“反S系”凸起北翼大断裂三、埃南断裂四、陵间断裂五、狮子沟-油砂山断层六、茫南断层第四章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盖层构造特征第一节中生代褶皱特征一、祁连山、祁漫塔格山山前中、新生代构造二、阿尔金山前中生代构造特征第二节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反S系”特征一、“反S系”的分带及其分枝构造二、盖层“反S系”与雁行背斜构造三、“反S系”构造由多个背斜组成四、“反S系”构造的形态特点五、“反S系”构造的形成时序六、与前中生代弧形相连的中新生代构造为鼻状背斜七、“反S系”构造与同沉积背斜第三节晚近表层构造第四节盆地东南部新生代构造特征第五节盆地中、新生代构造不吻合特征第五章柴达木盆地二级和三级构造单元第一节南祁连山山前构造一、赛西断陷二、鱼卡断陷三、红山凹陷四、德令哈凹陷五、冷湖“反S系”构造凸起带六、马海-古城丘-北极星“反S系”构造凸起七、无柴沟“反S系”构造凸起八、大红沟“反S系”构造九、埃姆尼克-长山潜山带第二节柴达木盆地中央拗陷带一、昆特依凹陷二、鸭北凹陷三、鄂博梁“反S系”构造凸起带四、牛东凹陷五、红三旱1号-碱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六、一里坪-台吉乃尔-达布逊凹陷带七、月牙山-尖顶山-大风山“反S系”构造八、梁北凹陷第三节祁漫塔格山前构造一、红沟子-南翼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二、黄瓜梁-乱山子凹陷三、咸水泉-油泉子“反S 系”构造凸起带四、英雄岭凹陷五、茫崖凹陷六、犬牙沟-狮子沟-油砂山“反S系”构造凸起带七、可能存在的阿拉尔弧八、砂西-尕斯-南乌斯弧九、东柴山-存迹-沙滩边弧十、黄石-红盘弧形凸起十一、弯梁-那北弧第四节昆北斜坡带一、那南-台南-涩东东西向凹陷带二、乌图美仁-都兰东西向复向斜第六章柴达木盆地立体地质第一节柴达木盆地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一、索尔库里-大风山-红三旱4号-台吉乃尔-达布逊湖-夏日哈纵剖面二、祁漫塔格山-茫崖-油墩子-碱山-安南坝山综合剖面三、祁漫塔格山-甘森-一里坪-冷湖-阿尔金山综合剖面四、祁漫塔格山-乌图美仁-鸭湖-冷湖7号背斜-赛什腾山综合剖面五、昆仑山-格尔木-达布逊湖-大柴旦-达肯大坂综合剖面第二节柴达木盆地构造等高线图一、构造等高线图的绘制二、构造等高线图的特征第三节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等厚度图一、等厚度图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二、等厚度图反映了湖盆的发展与演化历史第四节柴达木盆地不同深度的地质图一、凹陷与背斜凸起二、阿尔金山前鼻状背斜三、潜伏的河西系第五节柴达木盆地立体地质综合特征一、构造的继承性二、构造的不吻合性三、湖盆发展演化史四、中、新生代褶皱的发展特点五、隐伏的河西系六、阿尔金韧性剪切带第七章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构造控制因素第一节西域系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控制第二节阿尔金构造带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影响第三节河西系对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分区的影响第四节盆地内主要三级凹陷的稳定性第八章柴达木盆地晚近构造、地貌及水文地质第一节柴达木盆地晚近构造特征一、晚近构造运动二、晚近构造特征第二节柴达木盆地晚近地形地貌一、风成黄土和新月形砂丘、砂垅二、风蚀洼地和风蚀沟地形三、风蚀雕刻地形、岛状山地形四、盐渍化地形第三节柴达木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一、高山积雪融化控制径流和地下水动态二、地下水的水平分带三、地下水的垂直分带第九章柴达木盆地“反S系”的形成机制及盆地地质

发展史第一节柴达木盆地“反S系”的形成机制一、盆地“反S系”形成的几种设想二、盆地构造应力场的有限单元数值模拟第二节柴达木盆地地质发展史一、泥盆纪以前二、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早期三、海西期四、印支期五、燕山期(侏罗纪)六、喜马拉雅期第二篇柴达木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三维光弹性力学模拟及油气运移、聚集模式第十章柴达木盆地立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多层非均匀介质三维力学模型的研制第一节盆地地质模型的简化和建立第二节不同弹性模量光弹性材料的配制及光学-力学性能的测定第三节多层非均匀介质三维光弹性力学模型的研制一、套模成型法二、适时连续浇注法第四节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力学分析及模型的加载冻结一、确定构造力方向及加载装置二、载荷大小的确定第十一章柴达木盆地三维应力计算的理论依据、测试计算及空间图形显示第一节三维应力计算表达式的理论分析第二节实验数据的测试和基本方程的建立第三节补充方程式的建立第四节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第五节形状改变弹性应变能第六节柴达木盆地三维应力场光弹性模拟数据处理及计算第七节计算结果的空间图形显示第十二章柴达木盆地三维应力分析及聚油模式第一节不同深度水平切片等差线条纹级数图形分析第二节模型铅直切片等差线条纹级数图形分析第三节柴达木盆地三维应力分析一、凹陷的力学性质二、生油气凹陷中油气运移潜在能力三、生油气凹陷至邻近背斜应力及能量的变化第四节柴达木盆地油气运移、聚集模式第三篇柴达木盆地油源及油气预测第十三章柴达木盆地含油气概况第一节柴达木盆地油气显示一、油气显示及其意义二、油气显示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三、柴达木盆地油气显示第二节柴达木盆地含油气区及含油气概况一、鱼卡含油区二、冷湖含油区三、盆地西部含油区四、马海含气区五、三湖含气区第十四章柴达木盆地油源及油气预测第一节古生代油源及含油区预测第二节中生代油源一、从盆地的形成发展研究中生代油源二、尕斯油田的油源三、尕斯油田孢粉分析第三节中、新生代含油气区预测一、盆地东北部含油区预测二、盆地西部含油区三、盆地西南部山前边缘弧含油区预测四、黄石-红盘-牛鼻子梁断裂凸起聚油带五、盆地东南部三湖南斜坡含气区预测第四节柴达木盆地油田或含油气构造预测一、盆地东北部油田或含油构造二、盆地西部北区油田或含油构造。三、盆地西部南区油田或含油构造参考文献附录:学术名词与地理名词索引图版说明及图版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立体地质.三维应力.聚油模式作者简介:

黄汉纯,女,193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原东北地质学院(即现在的长春地质学院)地质与矿产勘查系。长期运用李四光教授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从事区域地质、石油地质、地热地质、边坡稳定、构造模拟和编图研究工作。通讯处: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十一号地质力学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81 请读片断:此外,在祁漫塔格山冰沟一带有可能存在三叠系,为一套陆相喷发的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呈圆形火山锥状出露,并由其组成北西向带状分布。下部为中性熔岩及安山质凝灰熔岩,夹砾岩、砂岩;中部为中酸性熔岩及碎屑岩;上部为中酸性-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三叠系陆相喷发火山岩呈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地层之上。 2.侏罗系(J)侏罗系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部的阿尔金山和东北部的南祁连山南缘,受断裂控制,呈不连续的断陷盆地。但在盆地内西北部地区新生界的覆盖层之下,侏罗系、白垩系呈连片分布(图14-3)。侏罗系中、下统为河湖相含煤建造;在冷湖和鱼卡地区中侏罗统为具有工业价值的生油岩系。上侏罗统为红色碎屑岩建造。下侏罗统(J1)小煤沟组,岩性主要为杂色砾岩、灰黄及黄绿色中、粗粒岩屑砂岩夹菱铁矿扁豆体、灰黑色炭质页岩夹煤层、灰绿色砂岩及泥岩、油页岩等。中侏罗统(J2)大煤沟组。为灰色—灰黄绿色泥岩夹细砾岩、灰黑色炭质页岩。冷湖地区主要为暗色泥岩、砂质泥岩。赋存有工业油层,青海石油管理局将该统分为七个岩组,其中第四岩组为主要生油层。上侏罗统(J3)分上、下两个岩组,下部采石岭组,岩性为紫红色、灰紫色及灰棕色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红水沟组,以棕红色含砂泥岩夹灰色砂岩条带及团块。侏罗系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3.白垩系(K)白垩系犬牙沟群,为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分布地区与侏罗系相同,岩性以棕红色中细砂岩为主。夹含砾砂岩、砾岩及砂质泥岩。白垩系与下伏侏罗统为连续沉积或假整合接触。四、新生界(Kz)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覆盖面积9.6万km2,最大厚度达15km。由于晚近构造运动使上更新统以下的地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褶皱。(一)第三系(R)第三系是柴达木盆地出露的主要地层,也是目前主要的生油和储油岩系。因此研究程度较高。 1.古新统—始新统路乐河组出露于盆地东北边缘的鱼卡、路乐河、大红沟—无柴沟、赛西—结绿素一带;盆地西北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