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道路设计

硬质道路设计
硬质道路设计

目的:为使在开发的住宅项目设计满足景观舒适、造价经济、管理安全、维修方便的要求,提高住宅设计质量,便于集中采购、有效控制成本而制订本指引。

设计原则:

1、明确道路主次:通过道路尺度、路面质地、材料色彩的选择强调道路级别。

2、强化视线观景: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交叉口设置绿地环岛,形成重要的视线焦点。

3、便捷连通性:人行步道、园道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不宜有过小的锐角,防止人行穿绿地。

4、园路垂直交接的转角处如果没有种植地被植物,可用卵石边角处嵌铺成一个三角面。

如图:

5、清晰的导向性:避免多路交叉,路况复杂。交叉路口应设置导向标识牌。

6、坡地控制: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做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人行坡道≥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

住宅区硬质场地做法参考

一,车行道:沥青路面

构造做法:30mm厚细沥青混凝土

50mm厚粗沥青混凝土

150mm厚C20素混凝土基层15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适用范围:适用于社区主要车行道路,荷载小于3.5吨。

二,车行道:混凝土路面

构造做法:150mm厚C20素混凝土,机械刻纹15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印象系列次要车行道路,荷载小于3.5吨。

三,车行道:水泥砖路面

构造做法:60mm厚水泥砖,细砂填缝

20m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

150mm厚C20混凝土基层

15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特殊段车行道路或别墅项目的车行道,荷载小于3.5吨。

设计要求:1、混凝土基层每6000×6000mm设置分仓逢一条;2、禁止车行出入口大面积设计水泥砖。

四:车行道:烧结粘土砖路面

构造做法:53mm厚烧结粘土砖,细砂填缝

20m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

150mm厚C20混凝土基层

150mm厚碎石垫层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特殊段车行道路或别墅项目的车行道,荷载小于3.5吨。

设计要求:1、项目不宜大面积使用粘土砖;2、烧结粘土砖成本较高,建议尽量少采用立砌

施工要求: 1、如需立砌,需将砖体对称切割后再立砌。

五,车行道:花岗岩路面

构造做法:30mm厚花岗岩

20m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

150mm厚C20混凝土基层

15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特殊段车行道路或别墅项目的车行道,荷载小于3.5吨。

设计要求:1、花岗岩板材规格设计建议:宽度≤600mm,长度≤1200mm;2、车行道铺贴花岗岩,其厚度须30mm以上,尺寸大小不易过大;

3、小料石厚度控制在60mm即可;

4、仿古石可用以下三种规格200x100X60,300x100X60,100x100X60,按照7:2:1比例拼铺。施工要求:1、花岗岩拼铺禁止出现平行纹、直角纹及内角,避免出现四条以上边缝汇集一个交点。

六,车行道:水洗石

构造做法:20mm厚水洗石面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150mm厚C20混凝土基层

15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拼铺方式参考:

黄色水洗石黑色水洗石五彩

适用范围:适用于特殊段车行道路或别墅项目的车行道,荷载小于3.5吨。

设计要求:1、建议车行道路上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

施工要求:1、水洗石均采用原色水泥搅拌调匀固定,32.5号及其以上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粒径为5~8mm为宜,含泥量不大于1%。3、水刷石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确定配合比和施工工艺。

七,停车场:植草砖

构造做法:80mm厚水泥植草砖,细砂填缝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结合层

150mm厚C20混凝土基层

15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200X200X80水泥砖铺装参考适用范围:适用于停车场。

设计要求:1、 0度(平行)停车模式,要求至少每两个停车位间设置植树带一条;2、 45度及90度停车模式,要求至少每四个车位设置植树带一条;3、车位间植树带的有效种植宽度1200mm。

八,停车场:花岗岩

构造做法:30mm厚花岗岩面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150mm厚C20混凝土基层

15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停车场。

设计要求:1、 0度(平行)停车模式,要求至少每两个停车位间设置植树带一条;2、 45度及90度停车模式,要求至少每四个车位设置植树带一条;3、车位间植树带的有效种植宽度不得低于1200mm。

九,人行道(园路):混凝土路面

构造做法:100mm厚C15素混凝土,扫毛面

10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印象系列次要园路或公共绿化带人行道及园路。

十,人行道(园路、广场):水泥砖

构造做法:60mm厚水泥砖,细砂填缝

20m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

100mm厚C15混凝土基层

10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人行道、园路及小型活动场地。

设计要求:1、混凝土基层每6000×6000mm设置伸缩逢一条。

十一,人行道(园路、广场):烧结粘土砖

构造做法:53mm厚烧结粘土砖,细砂填缝

20m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

100mm厚C15混凝土基层

10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示范区人行道路及活动场地,适用于公馆系列等高端项目

设计要求:1、项目不宜大面积使用粘土砖;2、烧结粘土砖成本较高,建议尽量少采用立砌。

施工要求:1、如需立砌,需将砖体对称切割后再立砌。

十二,人行道(园路、广场):花岗岩

构造做法:20(30)mm厚花岗岩

20m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

100mm厚C15混凝土基层

10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适用范围:适用于示范区人行道路及活动场地,适用于公馆系列等高端项目

设计要求:1、花岗岩板材规格设计建议:宽度≤600mm,长度≤1200mm;

2、人行道铺贴花岗岩用20mm厚即可;

3、荔枝面、斩斧面的花岗岩设计厚度必须是30mm以上;

4、小料石厚度控制在60mm即可;

5、仿古石可用以下三种规格200x100X60,300x100X60,100x100X60,按照7:2:1比例拼铺。施工要求:1、花岗岩拼铺禁止出现平行纹、直角纹及内角,避免出现四条以上边缝汇集一个交点。

十三,人行道(园路、广场):卵石

构造做法:30mm厚1:2水泥砂浆卵石结合层

100mm厚C15混凝土基层

10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拼铺方式参考:

标准平铺标准立铺

图案立铺

适用范围:适用于休闲步道、室外健身活动场地和架空层地面

设计要求:1、健康步道选立铺方式,粒径:6-8CM。

施工要求:1、卵石平铺,缝隙控制在5mm-8mm;

2、卵石立铺,缝隙控制在5mm之内;

3、铺贴前,需要先挑选卵石的大小、颜色并洗干净后铺贴。

十四:人行道:水洗石

构造做法:20mm厚水洗石面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100mm厚C20混凝土基层

100mm厚碎石垫层

素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5%

图例:

拼铺方式参考:

黄色水洗石黑色水洗石五彩

适用范围:适用于人行道、园路、小型广场及活动场地

施工要求:

1、水洗石均采用原色水泥搅拌调匀固定,32.5号及其以上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粒径为5~8mm为宜,含泥量不大于1%。

3、水刷石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确定配合比和施工工艺。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三级公路设计

...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省市,位于市西南部,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Ⅱ、Ⅲ。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表2.2.1 Ⅲ 2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图2.4.1 道路建设限界

图中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c--机动车车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 W1--侧向净宽(m); W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Wmb--非机动车道路路缘带宽度(m); Wsc--机动车车行道安全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hb--自行车道、人行道及其他非机动车车行道的最小净高(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e--顶角抹角宽度(m)。 最小净高表 2.4.1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l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6.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道路设计原则概述

5、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原则 a)根据道路等级与使用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先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结合本地条件与实践经验,对路基路面进行综合设计,以适到技术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目的。 b)柔性路面结构应按土基和垫层稳定、基层有足够强度、面层有较高抗疲劳、抗变形和抗滑能力等要求进行设计。结构设计以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及容许剪应力三项指标。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布的连续性。 c)刚性路面混凝土板的厚度,按行车产生的荷载应力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在设计年限末期的疲劳强度并验算温度翘曲应力后确定。板长应使最大行车荷载应力和最大翘曲应力迭加值不超过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 d)路面在设计满足项目区域交通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在设计年限内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遵循道路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路面综合设计,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并适合该地区情况的路面结构方案。 5.1.车行道路面结构

路面类型比较 沥青路面和水泥砼路面的使用性能的优缺点比较 沥青路面尽管造价较高,但能满足对行车舒适性和有景观要求的道路。且各区域内已建道路采用沥青砼路面,本工程建议采用沥青路面。 7、道路横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在遵循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道路在区域道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优化断面布置,满足交通需求,实行人车分流,近、远期结合,以达到提供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道路路线设计

浅谈道路路线设计 一、摘要 从狭义上来说,道路运输是指汽车在道路上有目的地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车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在该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道路运输的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机动灵活、运输方便、适应性强、商品流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可实现“户到户”的直达运输,运输损耗少的特点,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运输速度显著提高、运输量增大,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道路运输的发展先于世界各国。然而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公路运输体系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并且还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1、数量少(公路通车总里程少、公路密度偏低)。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3、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 4、通行能力低(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形成)。 5、服务水平低(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二、关键词 原则、要求、结构组成、设计 三、正文 (一)线形设计原则 公路的线形设计本着“安全、先进、经济、环保、美观”的总体设计思想,路线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1、灵活应用曲线为主的平面线形以适应地形,减少对自然破坏,提倡环保设计。 2、重视平面、纵面与地形横断面的结合,部分困难路段可采用分离式路基。 3、本着“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保护环境、保护古迹”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社会人文环境的破坏。 4、结合沿线城镇发展规划,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确定路线走向。既要适当选用较高技术标准,也要合理控制投资。 5、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二)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使用标准,确保线形的均衡。 2、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3方面应综合设计。 3、路线设计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4、线形设计应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5、路线设计应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6、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应遵循便民而不扰民的原则。

分析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

分析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 摘要:针对目前道路设计中选线设计优化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并采用了GIS技术与多目标非线性模型,使选线设计能够综合多方面因素,来提高设计控制的安全可靠效果。结果表明,要想使选线设计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来,需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利用起来,以将涉及的环境、经济以及技术信息数据融合起来,进而为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目标实现提供重要助力。 关键词:道路设计;选线优化设计;GIS技术;多目标非线性模型 0引言: 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各行各业发展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此发展背景下,道路交通环境将面临车流量不断增加与交通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故,道路设计人员需结合所处路网环境来对具体的选线工作进行控制,以优化所处的道路交通网络环境。然而,由于选线设计工作涉及的环节、内容众多,因此,其易受环境与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设计应用的价值效果。为此,相关人员应在明确研究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现实意义的情况下,掌握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来提高道路工程路线设计控制的针对性。这样一来,道路路线的运行,不仅能够保证所处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建设不受影响,还能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可持续性。 1研究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的现实意义 当前阶段,道路选线是指,根据道路本身性质、控制点以及沿线地形等各方面因素,来提高路线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由于路线,是道路的基本骨架,其选择的好坏,将会对道路本身的功能及其在路网环境中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综合多方面因素,来使道路选线的设计效果充分发挥出来[1]。 然而,在实践设计过程中,受路网环境复杂性的影响,降低了选线设计控制的科学合理性。为此,相关设计人员应在明确道路设计中选线优化设计原则的情况下,找出优化设计控制的方法。这样道路的路线设计才能满足当前交通量不断增加与运输量压力不断增加所提出的科学合理需求。 2道路设计中选线设计的问题局限 道路选线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国家发展建设的需求,还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条件选择最佳的路线,来确保交通行车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然而,在实际选线设计过程中,道路设计人员并未严格按照既定的原则进行设计控制,这就降低了选线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一.基本资料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2)方案比选 (3)公路定线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准备工作 (2)纵坡设计 (3)纵断面设计成果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1)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2)资料收集 (3)横断面设计计算(4)横断面设计成果六.土石方调配 (1)计算横断面面积(2)土石方数量计算

二级公路路线设计 一、基本资料 1.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形条件为平原微丘,地形起伏不大 ,为发展农村开放杨道庄村交通而建此公路。 秦皇岛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一月平均气温为-5℃,七月平均气温为24℃。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八九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q,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交通量资料(见表1)

表1 交通量调查表 3.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图一张(比例1:1000)路段起点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0671.0156,4402307.32366,32.5),终点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74985.5693,4818852.8961,02.006)。 二、公路建设等级与设计标准 根据《标准》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确定现有交通量的折算数,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交通量预测:

根据本公路预测年末平均交通量为3000辆,查《标准》中公路的分级标准,确定此公路为二级公路,并确定此公路的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采用10m ,路面宽采用7.5m 两侧采用硬路肩,其设计宽度为1.5m ,土路肩,其设计宽度为0.75m 。 三、路线平面设计 1.公路选线 (1)路线方案选择(全面布局) 该公路为一条二级公路,起点连接旧路,终点连接杨道庄村并与旧路衔接。期间要保证路线线型合理。按照公路的起始点及控制点要求,路线有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①方案一 路线的起点与原有的公路连接,位于平坦处,从起点拉直线到达转点1,在路线中部设置控制点A,之后通过一个大半径曲线转向南方,通过直线上坡,到达高处平坦处后设置转点2,在高处平坦处设置控制点B ,之后引直线与旧路相接,到达终点 ②方案二 起点与方案一起点相同,该方案从路的南侧山后用大半径曲线绕行到高地上之后拉直线与旧路相交,以后的路段与方案一相同。 (2)方案比选 d pcu N N d pcu N N N N N N N n d /3423)096.01(1500)096.01(/150042505.11500.13000.21505.12500.18004 .15.10.10.25.10.1910拖拉机大中客小客大货中货小货0=+=+==?+?+?+?+?+?=?+?+?+?+?+?=-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与技术措施方案

第五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一、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2017年5月19日—2017年5月25日 雨、污水管线施工:2017年5月19日—2017年7月15日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2017年7月20日—2017年8月20日 各工序开工前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组织所有管理及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学习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及工艺操作规程,了解本工程设计意图、施工特点和特殊工序要求,要全员充分了解现场情况。 测量人员做接桩工作,技术、试验及其他管理人员及时到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根据计划安排提出工程用料计划,施工机具计划,明确各类物资进场时间,做好材料试验、报验及厂家资质审查,通过后及时进行加工订货工作。 2、测量准备工作: 2.1对所交点的中心桩和水准点进行复核,认真填写测量复核记录,上报驻地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2.2验收合格后进行中心桩的拴点和临时水准点引测工作。中心桩的拴点应设置保护措施,临时水准点设置在固定可靠的柱桩上,桩点设明显标志并妥善保护。 2.3测量人员应认真学习复核图纸,掌握有关数据并做好内业工作。 2.4施工完成后应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竣工测量。 第二节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1、道路挖探 通过对设计图纸的认真研究和现场实际勘察,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况管线分布图及综合管线规划图,对管线走向进行全面调查,找出与规划位置相矛盾的管线,全部进行挖探,挖探深度与排水管道沟底设计标高相同,摸清各管线的埋深和走向,绘制实际的地下管线分布图,与各相对应管线单位达成施工保护共识后,对其进行填埋。并在现场做出明显标记,派专人保护巡查,防止施工中受到损失。积极与业主、监理及管线管理单位协商,编制每条管线详细的改移及保护措施,若在单位挖探过程中发现的管线高程不能满足正常施工

道路设计

一、道路设计的步骤、方法 (一)纸上定线 1、拟定路线走向 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 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i,用量规开度为 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 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修正导向线 参照导向线作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点桩号及标高,绘制纵断面图。并设计纵坡,得出各桩位概略设计标高。 5、定线 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6、纵断面设计 路线确定后,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和进行纵断面设计。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二)公路平面设计 1、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1)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①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③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④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 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 ……。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不得用量角器直接量取。 (3)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 2、将各交点处圆曲线半径与教材或规范对比,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计算步骤如下: (1)利用教材相应公式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采用数值大者,并用整5米倍数。 (2)利用相应公式计算切线角、缓和曲线常数p和q 。 (3)利用相应公式计算有缓和曲线的单曲线的切线长Th 、曲线长Lh 、外距Eh 、超距Dh 。 3、桩距采用20米,加桩视地形变化而定,加桩采用整米数。 (1)直线上整桩(20、40 ……)与平面线基本的量法见下图:

道路平面设计直线加平曲线

1 有关参数计算 1.1 停车视距S 1.1.1 对于出沟的重车 1.反应距离1S 1S =3.6vt =34 2.5 23.63.6?=m 式中 v-出沟的重车车速,取v=34km/h ; t-反应时间,取t=1.5s+1.0s=2.5s 。 2.制动距离2S 22254()kv S i ?=±=2 1.434254(0.20.02)??±=28.9m 式中:?— 路面纵向摩阻系数 ,与路面种类和状况有关,这里 取(0.5~0.6)=??0.4=0.2 i —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取i=0; V —设计速度,取v=34km /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取K=1.4。 3.安全距离0S 0S 一般取5~10m ,这里取0S =10m 。 综上知,出沟的重车的停车视距S=1S +2S +0S =23.6+28.9+10=62.5m ,取S=70m 。 1.1.2 对于返回空车 1.1.1 对于出沟的重车 1.反应距离1S

1S =3.6vt =45 2.5 31.253.6?=m 式中 v-出沟的重车车速,取v=45km/h ; t-反应时间,取t=1.5s+1.0s=2.5s 。 2.制动距离2S 22254()kv S i ?=±=2 1.445254(0.20.02)??±=62m 式中:?— 路面纵向摩阻系数 ,与路面种类和状况有关,这里 取(0.5~0.6)0.40.2=?=?; i —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取i=0; V —设计速度,取v=45km /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取K=1.4。 3.安全距离0S 0S 一般取5~10m ,这里取0S =10m 。 综上知,出沟的重车的停车视距S=1S +2S +0S =31.25+62+10=103.25m ,取S=110m 。 1.2 圆曲线半径R 1.2.1 出入沟圆曲线半径R 不设横坡(不设超高): max v =,既有: 2m ax m in v R g ?==29.4 9.80.2=?50.1,取m in R =120m 1.2.2 排土场圆曲线半径R 不设横坡(不设超高):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的思考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的思考 摘要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基于此,本文就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进行研究,首先就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的系统原则和安全原则进行分析,然后从横断面设计的类型、使用效果、适用条件三个方面阐述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从而提升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水平。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分幅 1 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会涉及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各项内容,而横断面设计作为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必须兼顾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横断面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在具体设计时,道路横断面应该严格参照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以红线宽度作为规划范围,在设置横断面的形式、组成部分、尺寸比例等项目时,必须以城市道路类型、设计年限、行车速度、车辆类型、交通组织、基础设施、绿化设计、交通安全等内容为依据,着重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通畅,为车辆和行人提供优质的服务[1]。 1.2 安全性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本质目的和核心目的是安全性,无论如何对道路进行整改,都要以安全性原则为前提。在对横断面进行设计时,必须将城市道路设计与交通管理综合考虑,充分发挥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保证交通的安全性。例如在对城市道路进行横断面改建时,不仅要对道路进行适当的拓宽,使车辆保持通行,还要综合使用相配备的交通管理措施,比如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分隔,避免两种类型的车辆相互影响产生安全隐患。另外,在道路较窄且相互平行的情况下,可以将双向行驶的车辆改为单向行驶,从而保证车辆的行驶速度,确保交通安全。 2 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的方法 2.1 横断面设计的类型 就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横断面设计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机动车辆的交通设计,二是非机动车辆的交通设计,三是行人交通设计。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通畅,一般会采用立式缘石将行车道和行人相隔离,在不同的高程和位置中,二者的安全都能够得到保障,而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的分隔一般会采用单幅、双幅、三幅和四幅这四种类型来布置。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18-09-14T10:36:45.3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刘洋[导读] 山区的公路设计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山区的公路设计施工全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复杂路况。摘要:山区地形复杂,常常遇到山高谷深的情况,因此在山区的公路工程非常艰巨。同时山区的气候变化大、土层较薄,因此在山区选择公路路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而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和质量控制时,这些因素也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在进行山区公路路 线设计时,不仅要做好相关的策略规划,还要做好平面和纵面两个方面的设计工作,同时对质量的控制把握也是关键要点。要做好这些工作,还必须要做好实际勘测工作,对山区地形以及选择的公路路线进行全方面的研究,最后准确把握各项技术指标,择优设计公路路线方案,为山区公路车辆的交通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质量控制 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1.1山区公路路况设计障碍突出山区的公路设计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山区的公路设计施工全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复杂路况,也会有安全隐患存在,这就涉及到公路安全方面的问题。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山区复杂的情况,山路的设计不可能完全的克服复杂的公路阻碍及岩石结构,这需要设计中对山路上岩石的进行合理避让,以保证山区公路的顺利修建。山区公路设计时若遇到岩石,需要考虑岩石带来的阻碍程度、不同的岩石处理方法。同时,根据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不同应考虑不同的路线设计方法。总体来说,公路应避免在软弱岩石上建设,可以尽量通过调整线形来躲避软弱岩石。山区路况问题对公路路线设计而言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公路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公路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对工程人力付出、工具的使用、运输的条件都有较大影响。 1.2山区公路修建设计影响因素多首先,山区公路存在很多密林结构,具体而言,密林结构是指:在山区有很多密集的森林和草丛,在森林深处开出一条山路的时候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影响了山路路线设计。其次,砍伐树木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这其中文件方面需要一定的流程,造成山路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审批,花费的时间越多,需要花费的资金也会越多。另一方面过多的砍伐是对自然环境极大的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③岩石的爆破存在较大的危险性,爆破中容易伤害到施工人员。同时这种意外伤害将会让国家以及施工队遭受很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公路设计中路线应极力的避免密林及岩石区域,这就要求设计过程中对山区现场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同时也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来优化线形,以减少砍树及岩石爆破数量,保证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2.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2.1公路选线设计要合理 首先,必须重视环境的协调与发展。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严峻,环境问题也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未来发展。在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到项目周边沿线的环境问题,本着保护项目沿线环境的原则对公路进行设计,使公路线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融合,做到既能够保护好项目沿线的生态环境,也能够促进项目地区经济健康和稳定发展。同时,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口也导致土地面积紧张,所以设计公路方案时也一定要解决土地利用问题,争取用最少的面积建设出最科学的公路路线。其次,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适应地理环境。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各式各样的外界环境,导致建设公路工程更加复杂化,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必须熟悉项目区域的地理环境,进一步优化路线设计、公路的施工方案以及交叉道路的设计、详细的测量,才能进行科学施工,以保证公路施工质量。 2.2做好山区公路路基和排水设计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做好路基设计至关重要。山区公路路基设计,首先应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由于地势的原因山区公路路基施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高挖方、高回填的情况,这种常见的高挖方一般按1∶0.75的坡比进行削坡处理,特殊地质路段需进行边坡防护等措施。高回填则要每30cm碾压一次,使路基达到重型击实试验法的确定值。排水措施是山区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路基排水是一种为保障路基稳定性而采取的集聚、排除地表水或是地下水的措施,将含水量降低在山区公路允许的范围之内,在设计排水时应以特殊性、经济性、适用性作为设计的依据。具体的路基排水措施包括设计边沟、涵洞、截水沟和排水沟等。 边沟应顺着地势设计与布设,每隔一段距离应有涵洞的布设,保证排水的顺畅性。尽量减少边沟壁与山体的空隙,避免山体水下渗引起路基渗水,发生沉降事故,同时边沟的碎落台尽量靠近山体;涵洞施工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尽量选择在原沟、谷位置,避免涵洞口对田地造成冲刷,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导致工程的延期;合理布设截水沟和排水沟,将山体水引入到边沟或涵洞处,避免雨水冲刷。 2.3对超高以及加宽过渡的设计路线设计中圆曲线的超高及加宽是根据设计速度和圆曲线半径确定的。当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利用运行速度来计算车速,确定车速后对于超高取值需要利用横向力系数来确定相关的主要参数。能够对横向力系数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地质地形环境、车速、轮胎质量、路面规格等等。试验已经证明横向力系数与车速呈反比,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满足最大超高率,0.06~0.15之间就是最佳的取值。不过在设计超高以及超高加宽过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车速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山区地段的温差、季节、车流量等等。在山区地段,较大的温差以及冬季和夏季对行车的要求都不同,而且差异较大。一般来说超高取值时选择车流量大的路段,能够更加符合实际的行车速度。 在对山区公路的路线进行设计时,常常会遇到反向曲线、椭圆或半圆路段,因此在对超高过渡段进行设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设计方案。对超宽渐变路段进行设计时,处理反向弧形曲线路段的加宽,要从第一个弧形路段的原点,向着第二个曲线,其超高值等于路拱横坡的断面上进行平滑过渡。当弯曲路段加宽是同一方向时,需要设计在同一侧,然后由第一个曲线缓圆点向着第二个曲线缓圆点进行直接的过渡。具体的设计标准要求,需要参考交通部门发布的道路设计规范。 2.4分层次多方案进行综合比选

公路设计总结

公路设计总结 【公路设计总结】 xxxxxxxxxxxxxxxxxxxxxx 建设工程设计总结xxxxxxxxxxxxxx 交通公路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 O 一二年一月 xxxxxxxxxxxxxxxxxxxxxx 建设工程设一、概述xxx 路属 xxxx 县城环城路建设工程的一部分,路线起点(桩号 K0+000)与 xxx 线 K73+070 相接,路线终点(桩号 K2+985)与 xx 线 K173+820 相接,总里程 2.985 公里,其中包括一座 174.12 米的 xx 大桥。xxx 路分两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砂石路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勘察设计修建沥青混凝土路面。 连接了 xx 公路省它(道)和 xx 公路(县道),是缓解县城交通拥挤的一条重要通道。我院严格按照现行技术规范,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复编制了设计文件。 由于本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所以地地势平坦,比较容易设计。我院依据 xxx 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于2011 年 1 月提交了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 2011 年 2 月底完成初步设计工作。2011 年 4 月 xxx 县交通运输局在 xxx 县组织召开了本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

会后,我院根据会议精神,对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正。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我院于同年 5 月份提交《 xxx 县城环城公路( xx 路)二期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计总结二、项目简介 xxx 县城环城公路(西环路)二期建设工程设计里程为 2.985km。 本工程为设计时速 60km/h 的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 12m,双向两车道。 针对本工程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特点,本工程设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部分路段的交叉口进行归并。 (一)设计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 60km/h。 2、横断面形式:路基全宽 12.0m,其中路面宽 11.4m,两侧各设 0.30m 的路缘石。相应的大中小桥为净 11.40m+2×0.5m 防撞护栏;涵洞与路基同宽。 3、设计年限:12 年 4、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Ⅱ级。 5、设计洪水频率 1/100; 6、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0.10。 (二)工程规模 1、道路工程路基填方:106113m3,路基挖方:32677m3,挖石方:9752m3,软基换填砂砾: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