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地区产业分析
基于经济一体化视角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以长株潭地区为例

市群 、 山西有 太原都 市圈 , 这 些城 市 群 在 展 与 产 业 结 构 水 平 上 的 梯 度 状 差 异 。 将 6 9 6 . 3 6 亿 元 的 速 度 快 速 增 长 .成 为 长 株
促 进 长 株 潭 经 济 的 一 体 化 发 展 意 义 重 损 , 保 证本区域 内部各 个方面 运转有 序 、 产 业发 展 的簇 群化 、 梯度 转移 、 融合 化 、
扬长避 短和合 作共赢 , 能 够 做 生 态 化 趋 势 构 成 了 我 国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大。 文章 以_ T - 业 结构 为侧 重 点 . 通 过 对 分 工 科 学 、 基 于 经 济 一 长 株 潭 整 体 产 业 结 构 的 偏 离 一份 额 分 到 可 持 续 发 展 .从 而 使 整 个 区 域 实 现 经 的 主 要 内 在 动 力机 制 。因此 . 对外更 具竞争 力。长沙 、 体 化 的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就 是 要 不 断 改 善 析 . 以 及 对 长株 潭 三 市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行 济 利 益 最 大 化 ,
产业集群理论 、 产 业 梯 度 转 移 理 论 和 上年 增长 1 4 . 4 %, 占全 省 比 重 达 到 4 2 . 3 %.
深, 地 区间 的经济联 系越来越 紧密 . 竞 争 产 业 融 合 理 论 为 区 域 产 业 的 一 体 化 发 展 其 中 第 一 、 第二 、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占全 省 也越 发激 烈 。自国家提 出“ 中部崛起 ” 战 提供了 有力 的理 论支撑 。产业集 群理 论 的比 重 分 别 为 1 7 . 5 %、 5 1 . 1 %和 4 0 . 4 %。 从 略 以 来 . 中 部 各 省 都 大 力 培 养 自己 经 济 以 地 域 分 工 贸 易 理 论 为 基 础 .分 析 了 由 这 些数据可 以看 出, 目前长 株潭在湖南经 增 长 的 核 心 力 量 .以 期 带 动 全 省 经 济发 于 比 较 优 势 和 规 模 递 增 收 益 某 产 业 及 其 济 增 长 中发 挥 着 重 要 的 带 动 作 用 。 进 一 步 展, 谋 求 成 为 中 部 崛 起 的 领 头 羊 。 目前 , 大量 关 联产 业在 特 定空 间 集聚 的现 象 . 分析长株潭产业结构的特征可以发现 ( 如 湖 北有武 汉都市 圈 、 河南有 中原城 市群 、 说 明了 相关 产 业一 体化 的作 用 机理 : 产 表 1 ) , 近 五年 。 长株 潭的 第一 、 第 三 产 业
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一、概况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
二、产业定位在实际传统产业基础方面,长沙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制药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其制造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机电与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其规模和比重在各自城市基础工业方面均为主导部分。
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长沙提出“重点加快天心生态新城建设,推动一体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的实质性进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株洲推出“东提西拓,合拢三角”和“打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基地、突出有色深加工、化工、陶瓷产业优势”;湘潭提出了“东扩西改”和“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生态休闲中心”三、出台政策1、财税投入、融资机制改革。
积极构建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结构。
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国家允许的方式投资基础设施产业,构建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结构。
对部分收费不能弥补其建设运营成本的项目采取财政补贴或权益补偿等方式提高其可经营性。
建立基础设施项目周边土地溢价征收机制,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外部性溢价补偿融资。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基础设施企业开展多样化融资。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基础设施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上市融资、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保险资金、项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重组、股权置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础设施金融产品,开展集合融资。
建立长株潭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
构建灵活高效、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公共融资机制。
完善财政投入保证机制,保证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增长与财政增长成正比上升。
长株潭知识点总结

长株潭知识点总结长株潭是指中国湖南省的三个主要城市:长沙、株洲和湘潭。
这一地区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南方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长株潭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历史文化,也有许多值得一提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长株潭地区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您带来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地理环境长株潭地区地处中国南方,地理环境优越。
长沙位于湘江中游平原的中心,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株洲位于湘江中游,地处湘潭湖平原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物产丰富。
湘潭地处东、南、西三面临湖,地处湘江伏牛山脉北麓的低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三市地势平坦,气候宜人,适宜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历史文化长株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拥有三千年历史,是楚文化和湘文化的发源地。
株洲是湖南省的副省级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文化和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湘潭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自古就是文化艺术发祥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这一地区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朱元璋在湘潭起兵,成就了明朝;田汉在湘潭创作了国歌;曾国藩在株洲进行过改革,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
长株潭地区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经济发展长株潭地区经济发达,是湖南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长沙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自主创新示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知名旅游城市、中国六大时尚之一。
株洲是湖南省的副省级行政中心、全国重要的汽车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工业百强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
湘潭是湖南省的重要市辖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小城镇建设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放心消费先行市、中部省会城市。
长株潭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在湖南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特色产业长株潭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许多特色产业。
湖南:20-1 “长株潭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情况(2018年)

(100 million yuan)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Public Budgetary Revenue
(100 million yuan)
公共财政支出 (亿元)
Public Budgetary Expenditure
(100 million yuan)
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Disposable Income
20-1 “长株潭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情况(2018年)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of "Changsha, Zhuzhou & Xiangtan" City Clusters(2018)
指标
Item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Area of Land
(sq.km)
常住人口
(万人)
41.4
55.2
849460
10.8
52.5
23731.39
6.7
48.7
21816.44
15.0
60.2
bandry and Fishery in the province
(yuan)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Households (yuan)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yuan)
Gross Output Value of Farming, Forestry, Animal,Husbandry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机械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长株潭地区机械产业发展呈现出发展不平衡、优势互补不明显等问题。
为了加快机械产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产业集群。
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长株潭地区机械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建立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和实施方案。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株潭地区工程机械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了解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集群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2.构建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理论框架,包括集群形成的条件、结构和特点等。
3.实践方案设计,根据长株潭地区机械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制定实施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4.评估与前景分析,对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建设进行评估,分析集群建设的前景,指导后续的实践工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法,掌握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各方的意见和期望。
同时,利用专家访谈法深入了解本地区机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集群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通过对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进行研究和分析,预期达到以下几个结果:1.全面了解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产业集群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构建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3.制定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实施方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快产业集群的建设。
4.评估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建设情况,对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接待入境旅游者 5 . 4 9万人次 , 增长 9 6 ; . % 国际旅 游外汇收
[ 收稿 日期 ] 2 1 - 1 0 00 0 — 7 [ 作者简介 】 彭晓玲( 98 , , 16 一) 女 湖南安化人, 湖南科技职业学 院旅游教研室主任 , 管理学硕士 。研究方 向: 职业教 育, 区域旅游旅游 。
元, 分别增长 9 4 . %和 6 8 . %。“ 中国红色旅游第一 品牌 ” 形 象进一步凸显。株洲市是老 工业城 市 , 游发展起 步较晚 , 旅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 但近年发 展较快 ,08年全市接待游 客 20 87 6 1 . 万人次 , 实现旅游总收入 4 . 86亿元 , 增长 1 .% 。 99 第二, 旅游 市场开拓 能力明显增 强。长株潭 ” 区已成 地
行, 重大项 目支撑 , 产业发展为 核心” 的发展思 路 , 大力 推进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 把长株潭地区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 高新技 术产业聚集 区和现代化 、 生态 化 的网状 城市 群。 与此 同时 , 长株潭地区的旅游业也 迎来 了前所未 有 的契 机 ,
潭 韶山行 ” 的激情澎湃 ; 诚信旅 游看三湘” “ 目潇湘看 从“ 、极
题, 阐明了长株潭城市群进行 区域旅游整合的必要性 , 为该区域的旅游整合研究打下了基 础。 [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 游业 ; 旅 现状 ; 问题
[ 中图分类号 ] F 9 . 50 I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82 (o o o 0 5 —0 0 8— 2 9 2 i )4- 0 6 2 入 4 2 美元 , .4亿 增长 9 7 ; . % 国际 国内旅游 总收入 30 2亿 0. 元, 增长 1 .% 。湘潭市以红色旅游为契机 ,0 8年共接 待 59 20 国 内外旅游者 9 7 1 人次 , 6 .2万 实现 旅游综 合收入 4 .5亿 48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济总量和财政 收入分别 占全省的4 2 . 2 %和
4 1 . 5 %,但 与武汉 、郑州相 比 ,仍存 在 着较大差距 ,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三次 产业结构 比为6 . 3 :5 4 . 8 :3 8 . 9 , 目前 尚
处于工业化 中期阶段 。与长三角 、珠三
产业类 型 ,从 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型 区 。在 主体 功能 区划 分 的基 础 上 ,将 长 株 潭划 分 为 生
长株潭人 口与城镇化 区域格局变化趋势
@ 文/ 沈 彦
态及旅游综合 功能 区、优化提升发展 区和拓容转型发展 区三大总体功能区,细分1 2 类产业功能片区。 产业 布局优化 的总体构想是 :以创造有利 于城市
是 :以城 市 群 “ 两 型 ”产业 建 设为 目
标 ,以 自主创 新为动力 ,以资源节约和 环境 友好为导向 ,提升产业价值链 ,打 造产 业创 新平台 ,促进产业集群 ,构筑
以新 兴产 业为先导 、优势产业为支撑 、 都市 型工业 为特色 、生产性服务业为配 套的产业 创新体系 ,把长株潭城市群打 造成 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先 进制 造基 地 、现代 物流基地 、中部崛起 的强 大增 长极 、具 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型 城市群。 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我 国重要 的装备 制造基地 、信息产业基地 和文化创 意高地 ,中部重要的现代服务 业 中心和现代农业基地 。 在产 业 体 系 的建设 方 面 需要 以高 新 技术 为 支 撑 ,优先 发 展 区域 优势 产 业 ;积极 培育 战略性新 兴产业 、高新 技 术 和现代 服务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限制 和淘汰高能耗 、高物耗 ,低效益的
展的核心地 区,这些年来呈现 出 良好 的 发展态势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长株潭作为全省 的核 心区域 ,其经
浅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及其前景

制 ,在城市之间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共享的基础上 ,按专业规划 、整合各类 工业园区 ,加强支柱产业 、重点企业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 ,避免重复建设 和无序竞争 ,使长株潭城市群形成全省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地 ,实现成为全 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级的目标 。在全国 ,长株潭城市群要充分利用在工程机 械 、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优势积极地融入到泛珠三角经济圈 ,这样可以使资 源 、资金在各个环节上得到合理配置 ,提高城市群的经济外向度 ,增强竞争 实力 ,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 。
三 、长株潭发展目标分析及建议 上世纪 80年代初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 ,湖南的有关专家就提出 长株潭三市经济整合的构想 ,以避免被南部 、东部沿海城市的埋没的局面 : 以交通要道为依托 ,由点到线及面 ,逐步形成网络 。利用长沙 、株洲 、湘潭 三市相互临近且呈“品 ”字型分布的地理优势和多年来不可分割的经济和 社会联系 ,将三市整合 ,实行一体化发展 ,以此形成能够带动湖南省经济发 展的综合经济中心 ,使城市的经济功能由分力转化为合力 ,由弱势转化为 强势 。20多年后 ,我 国城市 化进程 加快 。《长 株潭城 市群区 域规划 》和 《“十一五 ”一体化规划 》明确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 ,要 把长株潭建成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中部崛起的引擎 。长株潭发展模式 由“1 + 1 + 1”模式 (由长沙 、株洲 、湘潭三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转变为“3 + 5”模式 (即以长株潭为中心 ,带动岳阳 、常德 、益阳 、衡阳 、娄底五个城市 ) , 从而成为在武汉 、广州 、上海 、重庆之间可以承东启西 、连南接北的战略支 撑点 。 综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 ,笔者有几方面思考 : 第一 ,三市应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为契机 ,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在规划 布局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社会服务 、城乡空间 、环境保护方面的全方位联 合 ,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3 + 5 ”模式中的核心作用 ,以其强大的辐射 力带动影响周边城市 。在交通方面 ,加快三市高速环线 、城市和城际轨道 交通 、黄花机场 、乡村公路的建设 。在能源方面 ,整体改善能源结构 ,建设 三市成品油及天然气输送管道 ,完善城乡电网改造 。在信息流通方面 ,早 日实现三市的信息共享 。 第二 ,在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扩大产业的规模提高各产业的层 次 ,引导分工协作 ,合理配置资源 ,加大城市群开放力度 。 第一产业 :科学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经济环带 ,发展绿色农业 。 第二产业 :在省内 ,要以产业集群为核心 ,依托重点企业 ,打破地区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