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实施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和指导对三市区域城市发展的调控,根据省政府规定的事权范围,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送审稿)(2003.6)9.《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1997—2010年)10.《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十五计划》1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已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湘潭市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2001-2020年)13.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14.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第三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宜居水平综合评价

第40卷第1期2021年2月四川环境SIHUAN ENVIRONMENTVol.40,No.1Febeuaey2021•生态环境-DOI:10.14034/j.ckd schj.2021.01.024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李霞1,韩信悦1,丰良维1,李静芝1!2(1.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沙410076; 2.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14)摘要: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进程加快,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得到飞速的提升,但是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基于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公共配套、社会民生4个维度构建生态宜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10-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水平。
结果显示2010-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宜居综合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先降后升,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公共配套水平逐年提高,社会民生保障持续增长。
未来长株潭城市群需深化“两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宜居;长株潭城市群;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X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644(2021)01-016336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Livability Level of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Can AgglomerationLI Xia1,HAN Xin-yuv1,FENG Liang-Nel1,LI Jing-zhi1,2(1.Changsha University O Science&TecOnology,Changsha410076,China; 2.Key Leeorator)O WalesEnvironment Management&Ecological Rehabilitatiog i Dongting Lake Hunan Provicc,Changsha410114,China)Abetract:Woth the acceeeeatoon ofondusteoaeoaatoon on Changsha-Zhuahou-Xoangtan ueban aggeomeeatoon,otseconomoc deeeeopmenteeeeeand uebanoaatoon eeeeehaeebeen eapodeyompeoeed,buttheecoeogocaeeneoeonmentand eoeabeeeneoeonment haeebeen geeateya f ected.Based on theanaeytochoeeaechypeocess(AHP),thospapeeconsteucted acompeehensoeeeeaeuato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livabilim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resource conservation,public support and socoaeeoeeeohood,and compeehensoeeeymeasueed bheecoeogocaeeoeaboeoyeeeeeofChangsha-Zhuahou-Xoangan ueban aggeomeeaoon feom2010to2018.The eesuets showed thatfeom2010to2018,the compeehensoee eeeeeofecoeogocaeeoeaboeoty on Changsha-Zhuahou-Xoangtan ueban aggeomeeatoon showed an oeeea e upwaed teend,thequaeotyofecoeogocaeeneoeonmentfoest deceeased and then eose,thee f ocoencyofeesoueceutoeoaatoon wase f ectoeeeyompeoeed,thepubeocsuppoetongeeeeewasompeoeed yeaebyyeae,and thesocoaeeoeeeohood secueotycontonuouseyonceeased.In thefutuee,Changsha-Zhuahou-Xoangtan ueban agglomeration shoulO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two-type society",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uild a harmonious eoeabeecoty,foem agood ecoeogocaeeoeabeeeneoeonment,and eeaeoaethesustaonabeedeeeeopmentofthecoty.K$yworde:Ecoeogocaeeoeabee;Changsha-Zhuahou-Xoangtan Ueban aggeomeeatoon;anaeytochoeeaechypeocess引言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1. 读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A.南部少,北部多B.东部多,西部少C.西北部多,东南部少D.西南部少,东北部多2.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水文和农业D.历史和经济3.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地处山麓、临近河流2. 读“某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密度在100人/km2以上的地区都分布在()A.高海拔地区B.高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D.内陆地区2.图中M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寒冷B.干旱缺水C.气候湿热D.海拔较高3. 图中四条折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它们对应的折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4. 下图是某城市空间分布示意图,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综合多种因素,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布局最合理的分别是()A.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居住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C.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工业区D.绿化带,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2.随着城市功能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最可能出现在()A.城市西北部B.城市西南部C.城市东北部D.城市东南部3.该城市的下列规划及其理由,正确的是()A.甲处建钢铁厂——土地面积广阔B.丁处建大学城——交通便利C.乙处建绿化带——减轻环境污染D.丙处建瓶装水厂——水质优良5.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
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

现代经济信息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丁 咚 周 敏 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党校摘要: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跳马镇作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绿心”保护区域面积大、任务重。
2015年跳马镇从长沙县划入了雨花区,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
然而因绿心规划严格、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薄弱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文章从目前跳马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入手分析,提出了跳马镇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绿心;跳马镇;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478-022015年初,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跳马镇行政区划由长沙县划入雨花区,成为了雨花区唯一的乡镇,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起点。
2017年跳马镇的常住人口为74526人、财政收入7600万元、财政支出14701万元;全镇以花卉苗木为主打的农业产值近12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4.545亿元;年接待旅游人次65万人,旅游收入6000万元;规模企业营业收入32771.6万元、规模企业税收952万元。
然而,跳马镇与雨花区其他街道相比,规划建设起点偏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瓶颈。
同时,跳马位于长株潭绿心保护的核心区域,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跳马镇区位优势的提升和绿心保护规划的实施,绿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如何求得平衡,是跳马发展的现实两难困境。
一、目前跳马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一)发展定位不统一:省、市、区三级对跳马镇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跳马镇特殊的地理位置、积淀的发展基础使得其承载了不同维度、各有侧重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
湖南省级层面强调对绿心地区的生态保护: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其中跳马镇总面积的97.13%划为生态绿心保护区域,其中禁止开发区78.41平方公里,限制开发区90.12平方公里,控制建设区仅为3.406平方公里。
长株潭“绿心”示范区规划构想

o sr t n dsrc e eCh n S a h Z o n a g nji n ta i ititwh r a g h ,Z u h u a dXin Ta n,t i a e t de p t l e eo me t S o o hsp p rsu iss ai v lp n ’ ad
Ab t a t Ur a p a a e a ge q a tt fs ila d e o o ia r l ms a sr c : b n s r wlc us sl r u n iy o oca n c l g c lp ob e mon i bo i g ct g negh rn i—
i s The “ r e e r ” m o e s a wi e y us d c p ng s r t gy f rt i . Foc n t e. G en H at d li d l e o i t a e o h s uso he “ e n he r ” d m — Gr e a t e
o tm um t a e i sofi n m a a s Furhe m o e t s p pe lo p o w a d a s ta a o hih pi s r t g e t ny w y . i t r r , hi a r a s utf r r pa i ll y utw c c n be c nc u e s “ e r ,a 1 g w ih 3 c m m u iis a o d t e ” a o l d d a a h a t un t o n te r un h m .
“ 国资源 节约 型和环境 友好 型社会 ” 建设 “ 合配 全 , 综 套 改革试验 区” 。随着 长 株潭 城 市 群项 目建 设 的正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生态建设构想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委 、省政府关于长株潭 “ 两型社会”
2 长株 潭城 市群 “ 绿心 区” 生态背
景
21 分布 现 状 . 昭山 、凤形 山 、虎 形 山 、仰 天 湖 、 东 风 水 库 、红
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 以及市 委、市政府 的科 学决策 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确立 以长沙、株洲 、
长株潭城市群 绿 心 区” 生态建设构想 “
陈 国强
( 湘潭市林业局 ,湖南 湘潭 4 1o ) 1 1o
摘
要: 本文针对长株潭城 市群 “ 绿心区” 的现状以及 所存在 的问题 ,构建 了以 昭山风景 区为 中心 的 “ 心” 区 绿
生态建设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 持续发展等理论 ,运用生 物、物理 、化学 、管理及其 他相关学科 的理论 与技术 ,通过林业 、水 利、农业等 综合措施对脆 弱生态 环境和退 化生态环 境进行保 护、 治理 、恢复 与重建 的工作…。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建设 的核心 ,对某一 区域 、领域进行生态建设的关键就是
长株潭城市群 “ 心区”位于湘中东北 部、湘 江 绿 中游的湘潭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 5 l。5 ,北纬 。8一l30 1 1 2 。l 80 72 _2。6。湘潭 与长沙、株洲构成 湖南省政 治、 经济、文化最发达的 “ 金三角”地带 ,距离长沙市区、
枯竭型工矿 区,长期 以来 ,承受着初级资 源输 出和生
域 “ 一心 、一带 、多廊 道、多斑块” 的生态建设框架 ,提 出了 “ 绿心区” 湘江风光 带建设、大昭 山和金 霞山森林
公 园保 护 建 设 、城 区产 业 结 构调 整 、空 间生 态布 局 优 化 、 加 强 人 居 环 境 建设 、 受损 生 态 区 恢 复 与 主 要 污 染 源 治 理
长株潭城市群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析姓名:甄学号:201017020114 班级:城规10-01班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等城市在内的空间区域,它是我国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也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省际影响力的新型城市群之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2、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协调,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
——产业集群载体空间的协调,协调不同类型的产业区布局,提出“双核四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统筹京广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选址与城市的协调。
——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处理好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实现有机过渡,如提出了边缘型空间的概念,即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指标控制和建设标准要求。
3、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湖南省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2024年修订)

湖南省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30•【字号】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施行日期】2024.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湖南省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于2024年5月30日经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5月30日湖南省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2012年11月30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3月28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2024年5月30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第一条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创新绿色转型发展路径和模式,发挥生态源地、生态屏障和生态融通功能,实现生态绿心保值增值,打造具有世界重要影响的城市群生态绿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长株潭生态绿心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长株潭生态绿心(以下简称绿心),是指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之间的城际生态保护区域。
根据生态价值和开发强度评价,将绿心分为核心保护区和融合发展区。
核心保护区是绿心发挥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功能的核心区域,是高水平生态保护典范区;融合发展区是保障核心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和实现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生态融通功能的生态缓冲区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践行“三高四新”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具体范围和面积由《长株潭生态绿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绿心规划)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文本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年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发展战略规划 ....................................................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二节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第三节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四节建设规模....................................................... 第五节空间发展战略................................................... 第六节发展策略....................................................... 第三章总体布局 ........................................................ 第一节聚落体系规划................................................... 第二节空间结构.......................................................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定位................................................. 第二节产业总体布局................................................... 第三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四节农业发展与布局.................................................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二节区域与对外交通规划.............................................第三节部道路系统规划................................................. 第四节公共交通规划................................................... 第五节交通管理....................................................... 第六章基础设施规划 .................................................... 第一节给水工程....................................................... 第二节排水工程....................................................... 第三节电力工程....................................................... 第四节燃气工程....................................................... 第五节电信工程....................................................... 第六节环卫工程....................................................... 第七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第一节公共安全规划................................................... 第二节防洪排涝规划................................................... 第三节防震规划....................................................... 第四节消防规划....................................................... 第五节人防规划....................................................... 第六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节资源循环利用................................................... 第九章生态建设规划 ....................................................第一节建设目标....................................................... 第二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组团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章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规划 ........................................ 第十一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第十二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第十三章空间分区管理 .................................................. 第一节空间管制分区................................................... 第二节“五线”保护与控制引导......................................... 第三节建设强度控制...................................................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数字绿心规划 .................................................. 第十六章两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 ..........................................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 第十八章附则 .......................................................... 附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了落实《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年)》的规划容,科学引导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保护、利用与建设,有效发挥生态绿核保护和创新发展窗口的双重作用,大力促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特编制《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年)》。
第二条规划期限近期:~年中期:~年远期:~年第三条规划围本规划围基本为、株洲和三市的交汇地区,北至绕城线及浏阳河,西至长潭高速西线,东至浏阳柏加镇,南至县梅林桥镇,共有洞井镇、坪塘镇、暮云镇、跳马乡、柏加镇、仙庾镇、龙头铺镇、云田乡、马家河镇、群丰镇、昭山乡、易家湾镇、荷塘乡、双马镇、易俗河镇、梅林桥镇个乡镇,个示区(九华示区),清水塘街道办事处、铜塘湾街道办事处、井龙街道办事处、栗雨街道办事处个街道办事处。
其中昭山乡、易家湾镇为全覆盖,其余均为部分覆盖;具体按照:地形图参照现状图明显地物和规划主要交通道路划定。
本规划区面积约为522.87km²。
其中,305.69km²,占;株洲82.36km²,占;134.82km²,占。
第四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全国生态示区建设规划纲要(-)》.《风景名胜区规划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年)》.《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省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湘发[]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株洲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际交通网规划(-年)》.《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方案征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区规划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生态绿心地区发展与建设专题研究》其它主要参考依据如下:.《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株洲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国家、省的其它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第五条适用围在生态绿心地区从事各项城乡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管理以及各种与城乡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如确有需要修改,必须依法按程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