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1.1地球和地图

1.1地球和地图

1.1 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1.描述地球形状和大小,识记几组重要的数据。 2.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度量方法,说明经线 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特征。 3.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判断方位、计算 球面两点间的距离、计算时差等。 ◆图表落实 1.读下图,回答: 图甲地球的大小、形状图乙地轴,两极、赤道 (1)填出地球的有关数据:赤道半径R赤、极半径R 极与平均半径R均 2

3

____,至两极点长度为_____。_____(纬线)平分地球。某地(纬度为甲)纬线圈长度计算公式是:Lφ=L赤道·cosφ。(2)赤道是_____(度)纬线,赤道以北叫_____纬,纬度范围_____,赤道以南叫_____纬,纬度范围_____。(3)连接南北极点的线叫_____线,指示_____方向,每条经线的长度均_____(相 等、不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相差180°) 组成一个_____(经、纬线)圈,平分地 球。 (4)本初子午线是_____(度)经线,该线以东为_____经度,以西为_____经度。(5)填注图中a、b、C、d、e点经度数值,并注明 东、西经。 (6)填出图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A、_____、_____;B_____、_____; 默写北京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 并在图中填注。 学海导航 4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千米)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概念特征图示 经线(子午线)地球 仪上 连接 南北 两极 (1)所有经 线长度都相 等 (2)两条相 对的经线构 5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生活实例:---食,海边看---,地平线呈-----,站得高看得----。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都是----,-----相等,指示------方向;经线连接南北-----并与纬线-----,是----圆长度----指示------。 4.纬度的划分:以------为零度作为起始线,向南向北各分作---,赤道以北为-----,用---作代号,赤道以南为------,用---作代号,北极点的纬度是-------,南极点的纬度是-------。 5.三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6.经度的划分: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本初子午线,作为----度经线,向东向西个分作----度,合起来共---度,零度经线以东称为-----,代号-----,零度经线以西为-----,代号----。任意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是-----,代号-------。 7.南北半球分界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这个经线圈经过的陆地----。 8.西经19度在----半球,西经21度在----半球,0度在----半球,180度在-----半球,东经159度在-----半球,东经161度在------半球。东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小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小于东经----度。西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大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大于东经-----度。9.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18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东经16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西经2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0度经线和零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180度经线和0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 10.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每一个地点的------,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 12.南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春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夏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半球-----------;秋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冬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 13.五带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各地获得-----------,五带划分的界限是---------和---------,极圈属于-------,回归线属于----------;热带有---------现象,回归线上一年有----次阳光直射,赤道上有----次阳光直射;寒带有------------现象,温带-----------。 14.北回归线的纬度-----,南回归线的纬度-------,北极圈的纬度-------,南极圈的纬度-------。 15.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比----------缩小的------。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比例尺看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 16.比例尺大,划的范围就----,内容-----,比例尺小,划的范围就----,内容-------。 17.面对地图通常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是指---;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18.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地点的-----距离叫----高度,我国测绘部门把-----验潮站(------海)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我国的水准零点。 19.在地图上把----相同的个点连接成就是----线,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20.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想海拔----处凸出;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陡崖:等高线------。 21.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做----------,数值越大深度越------。

专题1 地球和地图汇总

专题1 地球和地图 一、单项选择题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2010年11月29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读图1回答1-2题。 1.图1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4cm2B.40cm2C.80cm2D.8cm2 2.会议期间,某日坎昆日出时,某地也恰好日出,但昼长比坎昆长,则该地位于坎昆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3.图2四地水系图中,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图2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2题。 4.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 A.200米 B.239米 C.250米 D.300米 5.河滩A、B之间河段的河流流向大致为( )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6.(2012届信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下列三幅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三种地形,比例尺分别为1:100 000, 1:10000, 1:100,则坡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乙甲 右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据此回答5-6题。 7.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 000 000 D.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读以下两幅经纬网图,完成7-8题。 9.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乙的东南方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 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 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 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 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专题1-地球与地图知识框架与练习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考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图示 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线圈 形状 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 有能平分地球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组 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平 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 ____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 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 _________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 纬度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 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 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起始点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0°经线) 划分 方法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为,度数增大,以 南为,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为,度数增大,向西为 ,度数增大 半球 划分 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3.经纬网 (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如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B() 三、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三种

中考地理复习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考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题组1 地图三要素 1.[2014北京文综卷,8,4分]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4重庆文综卷,12,4分]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若在该GIS 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 A.A4纸(29.7 cm×21 cm) B.B4纸(36.4 cm×25.7 cm) C.A3纸(42 cm×29.7 cm) D.B3纸(51.5 cm×36.4 cm) 题组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017江苏地理卷,9—10,4分]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 ) A.甲 B.乙 C.丙 D.丁 4.水库建成后能够( )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2016江苏地理卷,3—4,4分]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5—6题。 5.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③ B.④ C.⑤ D.⑥ 7.[2015福建文综卷,10,4分]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5江苏地理卷,11,2分]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北纬) ( 南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

1.1 地球与地图 (1)

1.1 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知识点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经纬网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用图,对其判读应用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1.定“方位” 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三步走”,即依据经线定南北→依据纬线定东西→综合定方位。具体分析如下: (1)方格状经纬网图 此类图中,经线和纬线一般表现为直线形式,两两相交构成方格状经纬网图,对A、B两点的相对

方位的判定可依据以下流程: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圆弧线,经线为射线,定准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 ②定位演示:如图可依据极点和B、C同经线确定C位于B的南方→依据自转方向和A、B两点同纬线确定B在A的东方→综合分析C在A的东南方。 2.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 3.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右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

【2017版】高考一轮:第1单元《地球与地图》创新模拟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模拟精选题 (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1、3、4、8、10题) 一、选择题 (2016·安徽合肥高三第一次数学质量检测)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这是“雪龙”号的第二次环南极航行。读“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完成1~2题。 1.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2.弗里曼特尔到蓬塔的最短距离约为() A.2 300千米B.6 300千米 C.10 500千米D.15 500千米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长城站位于(62.2°S,58.9°W),中山站位于(69.4°S,76.4°E),从纬度可以推断长城站位于中山站北面,从经度可以推断长城站位于中山站西面。故长城站位于中山站西北面。第2题,由材料可知,弗里曼特尔位于(32.1°S,115.8°E),蓬塔位于(53.1°S,70.9°W),二地经度相差173.3°,可推知两地大约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二地沿经过南极点附近的大圆的劣弧距离最近。按照最短距离二地纬度相差约94.8°,距离约为94.8×111千米=10 522.8千米。故C选项正确。 答案 1.B 2.C (2016·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1月模拟)读下图,完成3~5题。

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 3.图中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A.2 200 千米B.1 100 千米 C.500 千米D.275 千米 4.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B.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时 C.非洲最南端气候高温多雨 D.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有关图中海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信风带,风急浪高B.位于海沟,地壳活动 C.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D.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Q两点位于60°N纬线上,而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根据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计算公式可知,PQ两点间距离为111×cos 60°×20=1 100 千米,故选项B正确。第4题,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知,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表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晚于6时,故排除选项B;非洲最南端处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为夏季,应该炎热干燥,故排除选项C;冬季时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排除选项D;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所以亚欧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故选项A正确。第5题,图中海峡是白令海峡,处于北极圈附近,受极地东风带影响,故排除选项A;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部位形成的地貌,而白令海峡处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汇处(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部位),故排除选项B;北极圈附近受单一寒流影响,没有寒暖流交汇,故排除选项C;由于白令海峡处于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结冰期长,故选项D正确。 答案 3.B 4.A 5.D

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集体备课(一)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第1.1节地球和地球仪 考情分析: 该专题在高考中每年都有涉及,多以提供空间区位为主,然后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在高考中涉及本专题知识和能力的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在本专题复习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考点呈现: 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相关问题。 应试策略: 本专题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本专题的复习,一方面要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问题实质从复杂的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精析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o,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o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o弧长为111cosa.

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 (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 圆圈,叫做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特殊纬线: 赤道:0 o;南、北回归线:23o26′N;23o26′S; 南、北极圈:66o34′N;66o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 纬(0o—30o)、中纬(30o—60o)、高纬(60o—90o) 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4.纬度 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 纬度的确定: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 度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纬度的几何含义: 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α。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根据北极星的仰角可以计算某地的纬度 5.经线(图1-1-4)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特点:①所有经线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 特殊经线:180o;0o;20oW;160o E 作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它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6.经度

(完整版)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2、地图三要素3、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2)、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 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 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1)、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2)、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3)、两点不同经度,不同纬度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 相应的答案栏中。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 A.我们的家庭 B.我们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整个地球 2.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 B.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 C.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D. 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 4.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5. 本初子午线是 A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7.关于图1-1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 8.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A. 顺时针方向 B. 逆时针方向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9.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10.下列各点中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东经30度,南纬50度 B.东经50度,南纬30度 C.西经80度,北纬20度 D.西经20度,北纬80度 11.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北温带 13.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4.有地图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A.东向 B.南向 C. 西向 D. 北向 15.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通常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1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D.褐色 17.绘制某所中学的平面地图,其图幅大小与所选用的比例尺是相对应的,规律是 A.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 B.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C.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 D。图幅大小与比例尺无关 18. 图1-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单元备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备课

单元备课 六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有关知识、认识地球运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掌握地球的运动形式及基本运动规律。 4、能够理解昼夜现象的产生原理及昼夜交替现象的的产生原理。 5、能够在公转示意图上判断二分、二至 6、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标判断确定方向。 7、能够在地图上熟练识别五种基本地形。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计算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能够选择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教学重、难点: 经纬网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的判断、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标判断确定方向。 教学思路: 1、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涉及了很多新的名词、概念,如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同时这些名词多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本节内容多采用图像、动手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主自探究发现规律。从而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多为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该内容学生在小学有过接触教师利用这个特点将这些知识上升一个层次,使学生有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山于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现象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多釆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 3、地图这节内容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实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备一些不同的类型的地图,以供学生讨论使用。 单元练习: 训练题设讣的基本要求是立意麵题、独到,保证科学准确,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具有思维的梯度。同时,训练题的设讣应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迪理念。首先,要把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融入到训练题的设计中,训练题的取材、切入角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密切联系实陸;其次,要适当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训练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多端思维,避免答案唯一、思维定势造成的弊端;第三,训练题还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何达到这些要求,本文以''地球和地图"一章读图题训练设计为例,拟做探讨。

专题1—地球与地图知识框架与练习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考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 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二、地球仪 纬线经线图示 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线圈 形状 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 有能平分地球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 组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 平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 ____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 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 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______ ___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 . 纬度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 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 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起始点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0°经线)

划分 方法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为,度数增 大,以南为,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为 ,度数增大,向西为 ,度数增大 半球 划分 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为 东半球,160°E~180°~20°W为 西半球 3.经纬网 (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如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 ),B( ) 三、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三种 意义 比例尺是个分子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图幅相同时所表示的 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 位。 3.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数字。 【例】“泰山▲、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32。7”为.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 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 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 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 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 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 C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约是111km 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为111km 任意纬线上经度1 °的实际弧长为111×cos纬度km D利用经纬网确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其经度相等,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2)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其纬度相等,经度相对,和为180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 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E最短航线 原则: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 明确两点:一、最短航线——球面大圆的劣弧段; 二、球面大圆——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 1)、若两地都在赤道上,赤道便是过这两地的大圆,最短航线,即为向正东或正西走。

完整步步高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 2地琛也.绎待丽及菇忙理甘*日卅瓦二的齐问、比例尺.常爪圈價和订记 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 .地球仪 (1)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 --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_____ (2)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 2万千米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知识整合 知识回顾理清救财 必修 1第一醴地球9地图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 【曲刑良示]1地珠的形状和丈小 鬥|厅下兴 平坤拜: b 357千末 亦逋屮輕: h :j ;H rx

(4) 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北楼 /?Z- -A \ A/ JX 图示 A V i A iJt _ 進 H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 90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 分布规律 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20° W 0°?160°E 为东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划分半球 160° E ?180°?20°W 为西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 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特殊经纬度 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 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 ■方法技巧■ 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 (1) 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⑵ 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 ° S,45° E)和乙地互为 对跖点。读图,回答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 .① B.② 解题探究 剖析题型归纳总结 1?2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