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模及投资前景
上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分析

上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分析摘要:近年来,各地加大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历年来管廊建设的成功案例,就目前实施的项目进行了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推行中的难点,列出展望,相关建议供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上海市综合管廊;市政;现状分析引言市政管线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具体是指设置在道路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两种以上公用市政管线,并设有专门的各类管线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的市政管线隧道。
按其功能定位,可以分为干线型综合管廊、支线型综合管廊、缆线型综合管廊等。
我国早在50年代北京首次修建综合管廊,进入90年代以后,很多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密度、交通密度,减少路面反复开挖、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开始兴建综合管廊。
据资料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有225个城市、62个县开工建设市政综合管廊4009公里,总投资3726亿元,实际完成廊体建设2000公里以上。
1、上海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政策支持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线问题,为切实加强地下管线管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36个大中型城市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具有条件的城市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建设综合管廊,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4年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主编的《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DGJ08-2017-2014)。
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本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若干意见》。
2017年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委共同印发《关于本市地下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的若干意见》。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研究报告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研究报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集水、电、气、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管线于一体的综合性地下工程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有限性和地上空间的紧缺性日益凸显,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成为解决城市管线交叉、冲突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和应用,本报告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进行研究,以明确其建设目标、优势和应用场景,并探讨其在城市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
2. 目标和优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目标是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管线的交叉、冲突和重复建设问题,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具体目标如下:•集约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将多个不同功能的管线集中于一体,从而减少地上建设占用的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管线管理集中化: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各种管线的管理可以集中进行,便于监测和维护,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降低施工风险:地下综合管廊能够避免地上施工对交通、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减少施工风险,保障城市正常运行。
•便利维修与扩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使得管线的维修和扩展更为便捷,避免破坏地面设施和交通,提高了施工执行效率。
地下综合管廊相对于传统的地面管线建设存在以下优势:•地上空间节约: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够有效节约地上的使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管线定位清晰:地下综合管廊使得不同功能的管线得到集中,减少了管线交叉和冲突问题,提高了管线定位的清晰性。
•管理维护便捷:地下综合管廊的集中化管理使得对各种管线的监测和维护更加便捷,降低了管理成本。
•减少对地面的破坏: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避免了对地面设施和交通的破坏,保护了地面整体的完整性。
3. 应用场景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在城市管理和发展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管线交叉、冲突问题。
在城市新建、改造工程中,可以统一规划并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从而减少管线占用地上空间,提高城市整体建设的效果和效率。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公共设施的主要承载区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最初主要用于城市水、电、燃气等传统能源的输送,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范围已经不断扩大,涵盖了城市燃气、电信、给水、排水、供热、电力、交通、环保、信息通信等多种基础设施。
2.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和维护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包括了无损检测技术、智能监控系统、管道材料的研发等方面。
3.发展不平衡: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发展并不平衡,一些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相对滞后。
4.管线安全问题突出:由于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涉及到多个基础设施的输送和维护,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对城市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管线安全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5.关注度逐渐增加: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进步和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在逐渐完善。
二、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问题在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建设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地区的标准相差较大,这给相关企业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困难。
2.安全风险增加: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安全风险逐渐增加,一些老旧的管线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需求,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对城市造成重大损失。
3.基础设施融合难度大: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涉及到多种基础设施的融合,但不同基础设施之间的融合难度较大,尤其是在维护和维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4.管线数据不完善: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管线数据并不完善,一些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给相关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是指将各种地下管线(如电力、通信、燃气、给水和污水等)及配套设施整合在一起的地下通道,在城市建设和管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但其发展在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一、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现状1.国内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在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的支持力度。
2.国外发展现状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方面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
比如,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日本的东京等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和维护地下管线。
二、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面临的问题1.建设成本高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需要涉及到地下设施的整合和改造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特别是在城市老旧区域的改造和更新中,还需要进行地下管线的重新布置和更换,进一步增加了建设成本。
2.管线冲突地下管线较多,不同类型的管线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比如,电力管线与燃气管线、给水管线与污水管线等都有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冲突,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
3.建设标准不统一由于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涉及多个行业,各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管线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混乱,也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4.管线维护困难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管线较多,如果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将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一旦发生故障,很难及时发现和修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解决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具体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降低建设成本。
2.推行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整合各类地下管线管理部门资源,统一管理标准和规范,提高管线维护效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及建设运营模式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及建设运营模式分析摘要: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开发建设,提升了城市空间的利用率,提供了更加可靠、科学的城市基本服务,具备较高的城市服务保障,应能充分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优势效果,提供必要的城市服务正常运行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务能力,提升市民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能力。
因此,要能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开发中,积极采取科学有效地建设方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能具备更加到位的管控指导优势。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建设运营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由于具有诸多优点,所以结合城市的规划建设集给水、供热、供电及通讯等为一体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便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综合发展。
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及建设运营模式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必要性1.1充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使用率不断提升,导致很多的空间利用存在了制约隐患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地下设施和管线系统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下,能提供必要的管控指导能力,全面提升了实际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效果,为提供可靠的城市功能服务提供了较高的空间保障。
而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也能有效解决传统设备、管线布设存在的问题,能保障在综合管廊的管控过程中,具备更加到位的建设指导效果。
1.2提升设备、管线使用寿命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建设,能使得各种城市功能设备和管线处于更加安全稳定的状态,其比较突出的优势是地下综合管廊能提供较为稳定可靠的支撑系统,能做到在施工过程中,可靠的应对不良沉降、地层变动等问题的影响。
同时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较高的排水、防渗能力,避免设备和管线长期受到水体的侵蚀,提升了设备管线的使用效果。
地下综合管廊也能可靠的避免各种施工行为、土体开挖行为对设备管线造成的破坏,其常常能被可靠的标示,在工程建设中能被可靠的规避和保护。
陆克华:我国将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陆克华:我国将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第8期——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陆克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文/ 本刊记者林凤鸣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还能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地说,就是将现在直埋在地下的各种市政管线统一安放到一个共同的“房子”里,维修和管护转入地下,管线得到更安全的保护。
日前,就如何落实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如何开展具体工作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
记者:根据部署,从今年起,我国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项目改造,合理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从而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请您谈谈住建部近些年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方面的做了哪些工作?陆克华: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3 年以来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 号),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
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进展。
一是我部会同财政部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
确定了包头等10 个城市为试点城市,计划3 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今年开工190 公里),总投资3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2 亿元,地方政府投入5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93 亿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摘要:城市地下的综合管廊建设是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地下综合管理布局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交通,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还能够加强减震的作用。
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密不可分,综合管廊能够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于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所遇到的困境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有效的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对策;引言: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重要的一部分。
城市地下管廊是一种放置管线的地下空间,合理的安排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能够有效的解决管道错综复杂的问题。
在目前,由于我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技术正在处于初期阶段,怎样设计合理化的管廊建设引起了重大的关注。
一、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意义(一)解决城市道路被反复开挖的尴尬局面由于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需求也越来越高,在道路、水电、信息通讯方面的需求较大,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有关政府会加大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在对于施工区域进行施工时,一些大型的施工设备对于道路以及土地造成了破坏,对地表的建筑物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干扰。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管道泄漏而造成了土地污染,能够减少对于管道的维修,避免反复开挖,对于城市的道路和地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
(二)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一般都是注重对于地面设施、道路以及桥梁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城市地下的一些管道建设开发技术,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基础设施布局,还要考虑到以后城市的发展状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政策标准概况及对电力线路入廊的影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政策标准概况及对电力线路入廊的影响朱俊栋; 赵峻峰; 罗永斌; 唐宝锋; 刘敬文; 张章【期刊名称】《《河北电力技术》》【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电力线路; 地下管廊; 综合管廊【作者】朱俊栋; 赵峻峰; 罗永斌; 唐宝锋; 刘敬文; 张章【作者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2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分公司雄安新区 07160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石家庄 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57; TU990.3经过近一百多年的发展,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在综合管廊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较好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各项问题[1]。
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从1958年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下的第一条管廊开始。
自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发〔2013〕36号《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住建部以及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综合管廊的重要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
为推动管廊建设,2015年开始国家先后启动了两批共计25个城市综合管廊试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 000 km以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 000 km以上。
《关于印发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结合道路建设与改造、轨道交通及地下城市开发等,建设干线、支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8 000 km以上。
国家政策、标准和规划对引导和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系统掌握了解全国范围内综合管廊政策标准有助于做好电力线路入廊工作。
1 综合管廊分类综合管廊(也称共同沟)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管廊,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00年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模及投资前景
按照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1)中等城市,5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100
万人;2)Ⅰ型小城市,2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50万人;3)Ⅱ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2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由《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获得。
根据“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信息系统”统计,2016年共有141个城市开工
建设管廊,其中包含90个中小城市(34个中等城市、53个Ⅰ型小城市和6个Ⅱ型小城市)。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
告》指出,2016年141个城市开工建设管廊总长度为1714.2km。51个大城市及以上等级城
市开工建设管廊长度为875.1km,占建设总长度的51.1%,每个城市平均开工建设管廊长度
为17.2km;90个中小城市开工建设管廊长度为839.1km,占建设总长度的48.9%,每个城
市平均开工建设管廊长度为9.3km。
图表 2016年全国综合管廊建设长度
城市类型
开建管廊城市的数量 管廊开工建设长度/km 建设长度占建设总长度的比例/% 每个城市平均建设长
度/km
大城市及以上 51 875.1 51.1 17.2
中小城市,中等
城市
31 439.0 25.6 14.2
小城市 59 400.1 23.3 6.8
总计 141 1714.2 100 12.2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前景
2014年以来,中央持续释放推进PPP模式应用的明确信号,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加速
推进PPP模式项目落地。PPP模式给供给产业链上的规划、勘察、设计、咨询、施工、运
维等各个环节带来长期需求。行业内上市公司均积极把握PPP发展机遇,有所行动。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
告》指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现在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政策上,建设城市综合管廊
最关键的设计及施工标准以及投融资、有偿使用的问题都有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建筑企业
相关订单将逐步转化为收入,未来运营也有望取得突破。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只有连成网、
连成片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开工没有回头箭”,预计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从少数城市逐
渐像更多城市蔓延,未来几年将迎来高速增长。未来五年市场容量将达万亿级别。
中国综合管廊主要项目投资情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
告》指出,我国现有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长度、商业模式、施工方式、特许
经营期如下。
图表 我国现有城市综合管廊项目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