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分类-完整

放线菌分类-完整
放线菌分类-完整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四、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

1 腈基降解菌目(Nitriliruptorales)

腈基降解菌科(Nitriliruptoraceae)

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

2尤泽比氏菌目(Euzebyales)

尤泽比氏菌科(Euzebyaceae)

尤泽比氏菌属(Euzebya)

五、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

1 放线菌目(Actinobacterales)

放线菌亚目(Actinomycineae)

放线菌科(Actinomycetaceae)

(Actinomyces)

放线杆菌属(Actinobaculum)

隐秘杆菌属(Arcanobacterium)

动弯杆菌属(Mobiluncus)

弯曲短杆菌属(Varibaculum) 链霉菌亚目(Streptomycineae)

链霉菌科(Sterptomycetaceae)

(Streptomyces)

(Kitasatospora)

链嗜酸菌属(Streptacidiphilus)

链孢囊菌亚目(Streptosporangineae)

链孢囊菌科(Streptosporangiaceae)

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

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

小四孢菌属(Microtetraspora)

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

游动单孢菌属(Planomonospora)

游动双孢菌属(Planobispora)

草孢菌属(Herbidospora)

游动四孢菌属(Planotetraspora)

高温多孢菌属(Thermopolyspora)

果实包囊菌属(Acrocarpospora)

球状包囊菌属(Sphaerisporangium)拟诺卡氏菌科(Nocardiopsaceae)

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

高温双岐菌属(Thermobifida)

链单孢菌属(Streptomonospora)

盐放线孢菌属(Haloactinospora)

海洋放线孢菌属(Marinactinospora)高温单孢菌科(Thermomonosporaceae)

高温单孢菌属(Thermomonospora)

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

放线菌分类-完整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四、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

信号发生器论文(DOC)

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 1.概述 1.1 任务说明 1.设计、调试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发生器 2.输出波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3..频率范围三段:10~100Hz,100 Hz~1KHz,1 KHz~10 KHz 4.正弦波U≈3V,三角波U≈5V,方波U≈14V 1.2 信号发生器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在通信、广播、电视系统中,都需要射频(高频)发射,这里的射频波就是载波,把音频(低频)、视频信号或脉冲信号运载出去,这就需要能产生高频信号的振荡器。 在电子工程中,常常用到正弦信号,作为信号源的振荡电路,主要的要求是频率准确度高、频率稳定性好、波形失真小和振幅稳定度高等。 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内,如高频感应加热、熔炼、淬火,超声波焊接,超声诊断,核磁共振成像等,都需要功率或大或小、频率或高或低的振荡器。可见,正弦波振荡电路在各个科学技术部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正弦波振荡电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工业上的高频感应炉、超声波发生器、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等。正弦波振荡电路用来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交流信号。它的频率范围很广,可以从一赫以下到几百兆以上;输出功率可以从几毫瓦到几十千瓦;输出的交流电是从电源的直流电转换而来的。 1.3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信号发生器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它分为通用信号发生器和专用信号发生器两大类。专用仪器是为某种专用目的而设计制作的,能够提供特殊的测量信号,如调频立体声信号发生器、电视信号发生器等。通用信号发生器应用面广,灵活性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发生器输出信号波形分类 按照输出信号波形的不同,信号发生器大致分为正弦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和随机信号发生器。应用最广泛的是正弦信号发生器。正弦信号是使用最广泛的测试信号。这是因为产生正弦信号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用正弦信号测量比较方便。函数信号发生器也比较常用,这是因为它不仅可以输出多种波形,而且信号频率范围较宽。脉冲信号发生器主要用来测量脉冲数字电路的工作性能和模拟电路的瞬态响应。随机信号发生器即噪声信号发生器,用来产生实际电路和系统中的模拟噪声信号,借以测量电路的噪声特性。 2、按工作频率分类 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信号发生器分为超低频、低频、视频、高频、甚高频、超高频信号发生器。 3、按调制方式分类 按调制方式的不同,信号发生器分为调幅、调频、调相、脉冲调制等类型。

简化版第3章-信号的分类与描述

第3章 信号的描述方法
3.1 信号的分类 3.2 信号的时域描述 3.3信号的频域描述 3.4 随机信号的描述

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许多客观存在的物体 或物理过程进行观测,就是为了获取有关研究对象状态 与运动等特征方面的信息。
被研究对象的信息量往往是非常丰富的,测试工作是按 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获取信号中感兴趣的、有限的某些特 定信息,而不是全部信息。
为了达到测试目的,需要研究信号的各种描述方式, 本章介绍信号基本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

3.1 信号的分类
信号按数学关系、取值特征、能量功率等,可以分为: 确定性信号和非确定性信号 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3.1.1 分类方法一: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

1.确定性信号:能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或图像表达
的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
x(t)
m
A
x(t)
k
0
t
0
x (t ) A cos(
k m
t
0
)

u周期信号:经过一段时间间隔重复出现的信号,无
始无终(时域无穷)。典型的如正(余)弦信号。
数学表达:
x(t) x(t nT0 )
(n 1, 2, )
T0 = 2 / 0 =1/ f0 (0 k / m)
周期:满足上式的最小T 值。
频率:周期的倒数,f = 1/T,单位:(Hz 赫兹)
圆频率/角频率:频率乘以2 f, 即 =2 f =2 /T
实际应用中,n 通常取为正整数。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实现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 总结报告 设计选题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实现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2012

摘要 本综合实验利用555芯片、CD4518、MF10和LM324等集成电路来产生各种信号的数据,利用555芯片与电阻、电容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电路,其产生脉冲信号由CD4518做分频实现方波信号,再经低通滤波成为正弦信号,再有积分电路变为锯齿波。此所形成的信号发生器,信号产生的种类、频率、幅值均为可调,信号的种类、频率可通过按键来改变,幅度可以通过电位器来调节。信号的最高频率应该达到500Hz以上,可用的频率应三个以上,T,2T,3T或T,2T,4T均可。信号的种类应三种以上,必须产生正弦波、方波,幅度可在1~5V之间调节。在此过程中,综合的运用多科学相关知识进行了初步工程设计。

设计选题: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实现 设计任务要求: 信号发生器形成的信号产生的种类、频率、幅值均为可调,信号的种类、频率可通过按键来改变,幅度可以通过电位器来调节。信号的最高频率应该达到500Hz以上,可用的频率应三个以上,T,2T,3T 或T,2T,4T均可。信号的种类应三种以上,必须产生正弦波、方波,幅度可在1~5V之间调节。 正文 方案设计与论证 做本设计时考虑了三种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方案一 实现首先由单片机通过I/O输出波形的数字信号,之后DA变换器接受数字信号后将其变换为模拟信号,再由运算放大器将DA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利用单片机的I/O接收按键信号,实现波形变换、频率转换功能。

基本设计原理框图(图1) 时钟电路 系统的时钟采用内部时钟产生的方式。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该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输出端为引脚XTAL2。这两个引脚跨接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就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晶振频率为11.0592MHz,两个配合晶振的电容为33pF。 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通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的方式。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 程序下载电路 STC89C51系列单片机支持ISP程序下载,为此,需要为系统设计ISP下载电路。系统采用MAX232来实现单片机的I/O口电平与RS232接口电平之间的转换,从而使系统与计算机串行接口直接通信,实现程序下载。 方案一的特点: 方案一实现系统既涉及到单片机及DA、运放的硬件系统设计,

第三章 信号发生答案

第三章 信号发生器 思考题与习题 3.1 信号发生器的常用分类方法有哪些?按照输出波形信号发生器可以分为哪些类? 答:(1)按频率范围分类; (2)按输出波形分类; (3)按信号发生器的性能分类。 其中按照输出波形信号发生器可以分为正弦信号发生器和非正弦信号发生器。非正弦信号发生器又可包括脉冲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扫频信号发生器、数字序列信号发生器、图形信号发生器、噪声信号发生器等。 3.2 正弦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简述每个技术指标的含义? 答:正弦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1)频率范围 指信号发生器所产生信号的频率范围; (2)频率准确度 频率准确度是指信号发生器度盘(或数字显示)数值与实际输出信号频率间的偏差; (3)频率稳定度 频率稳定度是指其它外界条件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相对于预调值变化的大小 (4)失真度与频谱纯度 通常用信号失真度来评价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波形接近正弦波的程度,对于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失真度,常用频谱纯度来评价; (5)输出阻抗 (6)输出电平 输出电平指的是输出信号幅度的有效范围; (7)调制特性 是否能产生其他调制信号。 3.3 已知可变频率振荡器频率f 1=2.4996~ 4.5000MHz ,固定频率振荡器频率f 2=2.5MHz ,若以f 1和f 2构成一差频式信号发生器,试求其频率覆盖系数,若直接以f 1构成一信号发生器,其频率覆盖系数又为多少? 解:因为差频式信号发生器f 0= f 1-f 2 所以输出频率范围为:400Hz ~2.0000MHz 频率覆盖系数301055000Hz 400MHz 0000.2?= ==k 如果直接以f 1构成一信号发生器,则其频率覆盖系数 8.1.4996MHz 2MHz 5000.40 ≈='k 3.4 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组成结构,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组成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放线菌属的分类及描述

放线菌手册汇编 放线菌科概述Actinomycetaceae 描述:放线菌科是由Buchanan 在1918年创立的该科的一般特征是:革兰氏染色阳性,分支,偏直条状,大多数成员是属于球杆状或者类球形。细胞长度一般小于0.5μm,平均长度在1.7μm 到2,9μm 之间。群落可能形成丝状体形成类似菌丝体的外形,但是大多数菌落不分枝,而且主要是白色或者灰色,有一些特殊的菌 落会形成深红色、淡红色、棕色、 粉色、淡粉或淡黄色。 现在该科根据16s RNA 的核酸序 列划分出包括五个不同的属: Actinomyces,Actionobaculum,Arca nobacterium,Aobiluncus,Aaribacul um. 放线霉菌属Actinomyces 该属包括的种有 A. bovis A. bowdenii A. canis A. cardiffensis A. catuli A. coleocanis A. dentalis A. denticolens A. europaeus Figure 1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ctinomyces israelii

A. funkei A. georgiae A. gerencseriae A. graevenitzii A. hongkongensis A. hordeovulneris A. howellii A. humiferus A. hyovaginalis A. israelii A. marimammalium A. meyeri A. naeslundii A. nasicola A. neuii A. odontolyticus A. oricola A. radicidentis A. radingae A. slackii A. streptomycini A. suimastitidis A. suis A. turicensis A. urogenitalis A. vaccimaxillae A. viscosus 一、Actinomyces bovis Actinomyces bovis is a gram-positive, rod-shaped bacterium of the genus Actinomyces. It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Lumpy jaw in cattle, and occasionally causes infections in humans History Actinomyces bovis was first described in 1877 by C. O. Harz, as a microbe within the jaw tissue of cows with lumpy jaw. It was thought to be identical to Actinomyces israelii until 1940, when D. Erikson showed these to be two separate organisms.

信号发生器选型方案

信号发生器选型方案 2010-05-26 17:33 摘要:本文主要从信号发生器的概念、分类、波形特征、技术指标等方面论述信号发生器的相关知识和选型常识。 信号发生器诞生开始,就在电子测试、电子设计、模拟仿真工作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极大加快了电子测试与设计工作中的效率,在电子技术和信号仿真应用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概念 信号发生器,顾名思义就是能够产生各种测量信号的来源,也称为信号发生器、信号振荡器等。它主要作为激励信号或仿真信号,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电子、电力电子、电子设计、生物医疗、环保、机械运动、新型材料等各个领域。 二、信号发生器分类 信号发生器发展到今天,它的涵盖范围已非常广。我们可以按照频率范围对它进行分类:超低频(0.1m~1kHz)、音频(20Hz~20kHz)、视频(20kHz~10MHz)、射频及高频(200k~3000MHz)、微波(≥3000MHz)、光波信号发生器等;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 LC 源、锁相源、合成源等。 通常分类是按照产生信号产生的波形特征来划分:音频信号发生器(AG)、函数信号发生器(FG)、功率函数发生器(PFG)、脉冲信号发生器(PG)、任意函数发生器(AFG)、任意波形发生器(AWG)、标准高频信号发生器(SG)、射频信号发生器(RG)、电视信号发生器(TVSG)、噪声信号发生器(Noise)、调制信号发生器(MSG)、数字信号发生器 (DG) 等,这种分类几乎覆盖了航空航天、电子、电力等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重点讲述以下常用的几种信号发生器,例:PG 、FG 、AFG 等。 三、常见信号波形和特性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一样,它们的技术指标都离不开信号的波形特征,不同的是信号发生器产生波形,而示波器是采集并再现波形。对于常见信号波形有:正弦波、方波、锯齿波、三角波、脉冲波、调制信号波形等。信号的波形特征主要描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常见信号波形特征 3.2 波形特性(见图1) 幅度(Amplitude):衡量波形电压强度指标,交流信号中幅度随时间连续不断地变化。 频率(Frequency):描述波形的周期在一秒内重复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相位(Phase):指波形的某一个周期起始点相应于参考波形或某一时间点的位置。 3.3 脉冲特性(见图2) 上升/下降时间(Rise/Fall time):即信号边沿转换时间,通常与脉冲波和方波信号有关。 脉宽(Pulse Width): 脉冲信号在高电压的持续时间。一般测量时,以满电压的50%作为测 四、任意波形发生器(AFG)相关技术指标 一般来说,任意波形发生器(AFG)可提供 12 种标准函数波形、脉冲波形、调制波形、扫频和突发信号等,同时可快速编辑任意波形,在中档信号发生器中极具代表性,是一种革命性的数字产品。它的基本技术指标与其他的信号发生器指标相同,但也有特殊的要求。下面就任意波形发生器(AFG)相关性能指标进行了说明: 带宽(Fw):带宽是所有测量交流仪器必须考虑的技术指标,指仪器输出或能测量的信号幅度衰减 -3dB 处的最高频率。

信号源种类

产品 最大频率 Minimu m Frequen cy Maximu m Output Power Minimu m Output Power Phase Noise at 1 GHz (20 kHz offset) 开关转换速度 Modulatio n & General Purpose Software Cellular & Wireless Connectivity Software Audio/Video Broadcasting Software Detection, Positioning , Tracking & Navigation Software E8257D PSG 模拟信号发生器,高达67GHz 典型配置价 格:US$ 33,921 如何购买 添加到比较列 ? 20 GHz ? 31.8 GHz ? 40 GHz ? 50 GHz ? 67 GHz ? External source modules to 500 GHz ? 250 kHz ? 10 MHz +28 dBm -130 dBm -143 dBc/Hz < 8 ms ? AM, FM, PM ? Pulse ? Scan ? Not available ? Not available ? Not available

产品 最大频率 Minimu m Frequen cy Maximu m Output Power Minimu m Output Power Phase Noise at 1 GHz (20 kHz offset) 开关转换速度 Modulatio n & General Purpose Software Cellular & Wireless Connectivity Software Audio/Video Broadcasting Software Detection, Positioning , Tracking & Navigation Software 表 E8267D PSG 矢量信号发生器,高达44 GHz 典型配置价 格:US$ 109,083 如何购买 促销活动 ? 20 GHz ? 31.8 GHz ? 44 GHz ? External source modules to 500 GHz ? 250 kHz +18 dBm -130 dBm -143 dBc/Hz < 8 ms ? AM, FM, PM ? Analog I/Q Input ? ASK ? Custom I/Q Map ? Digital I/Q Input ? FSK, MSK ? I/Q Waveform ? Jitter Injection ? MATLAB ? Multitone, NPR ? 1xEV-DO ? 802.11 WLAN ? 802.16 WiMAX ? Bluetooth ? cdma2000 ? cdmaOne ? EDGE Evolution ? GPRS/EGPRS ? GSM/EDGE ? HSPA, HSPA+ ? LTE ? NADC, PDC ? PHS, DECT ? TD-SCDMA ? TETRA, APCO ? UWB ? ATSC ? CMMB ? DOCSIS DS ? DTMB ? DVB-C/S/S2 ? DVB-T/T2/H ? ISDB-T/Tsb/Tb/Tmm ? J.83 Annex A/B/C ? GPS ? Radar

信号源的种类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室内分布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营商大量使用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高端客户聚集的密集城区覆盖问题,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运营商的客户体验及其收益。所以,未来TD-SCDMA要单独组网,必须提供能够满足运营商要求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同时,TD-SCDMA的室内覆盖方案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楼宇内现有的2G和其他3G制式的室内分布系统,帮助采用TD-SCDMA制式的运营商快速、经济地完成楼宇内的覆盖,及时抢占高端客户资源,提升运营商的品牌形象。 为了使TD-SCDMA系统室内分布在与其他系统CDMA、GSM、PHS室内分布竞争中不再处于不利地位,TD-SCDMA在室内覆盖时,一贯采取脱离智能天线而单独使用各路SWIPA(Switchand Power Amplifer)单元及常规的室内天线,仅仅通过楼层来实现用户间的定位和隔离,依赖联合检测算法及性能来满足干扰抑制及覆盖、容量问题。这样,TD- SCDMA室内分布便可与现有室内分布系统共用,信号源也具备不同的设备类型,如宏基站、微蜂窝、直放站和射频拉远等。但由于原CDMA、GSM工作在 825MHz~960MHz,而TD-SCDMA工作在2GHz,线缆等损耗明显不同,每栋楼宇会有不同的整改方案。 为了系统性地说明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及相关准则,下文拟从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信号源的选取、室内外信号泄漏分析,以及 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等几方面来阐述。 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 如同室外网络一样,室内环境下也需要考虑用户的数量和支持的业务,由于运营商熟悉当地详细情况,用户数量和支持的业务一般由运营商提供。但如果运营商不能提供用户的数量和支持的业务时,可以根据以下经验、方法来估算 TD-SCDMA室内用户的规模。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信号发生器也称信号源,是用来产生振荡信号的一种仪器,为使用者提供需要的稳定、可信的参考信号,并且信号的特征参数完全可控。所谓可控信号特征,主要是指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波形、占空比、调制形式等参数都可以人为地控制设定。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1、正弦信号发生器 正弦信号主要用于测量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非线性失真、增益及灵敏度等。按频率覆盖范围分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微波信号发生器;按输出电平可调节范围和稳定度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能准确地衰减到-100分贝毫瓦以下)和功率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达数十毫瓦以上);按频率改变的方式分为调谐式信号发生器、扫频式信号发生器、程控式信号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等。 2、低频信号发生器 包括音频(200~20000赫)和视频(1赫~10兆赫)范围的正弦波发生器。主振级一般用RC式振荡器,也可用差频振荡器。为便于测试系统的频率特性,要求输出幅频特性平和波形失真小。 3、高频信号发生器 频率为100千赫~30兆赫的高频、30~300兆赫的甚高频信号发生器,一般采用LC调谐式振荡器,频率可由调谐电容器的度盘刻度读出,主要用途是测量各种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输出信号可用内部或外加的低频正弦信号调幅或调频,使输出载频电压能够衰减到1微伏以下,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能准确读数,所加的调幅度或频偏也能用电表读出。此外,仪器还有防止信号泄漏的良好屏蔽。 4、微波信号发生器 从分米波直到毫米波波段的信号发生器,信号通常由带分布参数谐振腔的超高频三极管和反射速调管产生,但有逐渐被微波晶体管、场效应管和耿氏二极管等固体器件取代的趋势,仪器一般靠机械调谐腔体来改变频率,每台可覆盖一个倍频程左右,由腔体耦合出的信号功率一般可达10毫瓦以上,简易信号源只要求能加1000赫

主要的放线菌类型

主要的放线菌类型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因其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过去曾认为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微生物"。然而,用近代生物学技术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从系统发育上看,放线菌(除高温放线菌外)与全部G+细菌一起同属于这一大分支中的高G+C/mol%(60-72)群。 多腔孢囊放线菌 这类放线菌包括嗜皮菌属、地嗜皮菌属和弗兰克氏菌属,其共同特征是:菌丝进行纵向和横向分裂,直接产生孢子,菌丝形成细胞群或孢子簇,细胞壁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 acid,m―DAP)。嗜皮菌属(Dermatophilum):菌丝在不同的平面上形成横隔,构成砖格状细胞堆,产生直角侧向分枝。寄生在哺乳动物体上,侵害未角质化的表皮,引起渗出性皮炎。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该属放线菌最显著的特征是能与非豆科木本植物共生固氮。在木麻黄和杨梅上可形成具有向上生长小根的根瘤;而在桤木、鼠李科和蔷薇科植物上形成的根瘤成簇,每簇由许多裂片状的小根瘤组成。在有隔、分枝的菌丝体顶端的泡囊柄上,形成泡囊,泡囊具有固氮功能。弗兰克氏菌属可利用的最适碳源是短链脂肪酸和有机酸,能利用吐温是该属独特的特征。 孢囊放线菌 这类放线菌以孢囊孢子进行繁殖为突出特征。孢子的分裂和排列方式用于区分不同的属。 (1)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孢囊球状、棒状或不规则状,产生圆形或近圆形具丛生鞭毛的游动孢子。多分布在腐烂植物和土壤中。 (2)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 孢囊指状或棒状,其内可产生规则的球形孢子,排列成单一行列。16SrRNA 寡核苷酸编目表明该属在系统发育上与游动放线菌菌属、小单孢菌属的关系密切。 (3)游动单孢菌属(Planomonospora) 产生梭形、具周生鞭毛的游动孢子是该属的特征。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土壤中。

信号源的基本介绍

信号源的基本介绍 信号源发展到今天,它的涵盖范围已非常广。我们可以按照频率范围对 它进行分类:超低频(0.1m~1kHz)、音频(20Hz~20kHz)、视频(20kHz~10MHz)、射频及高频(200k~3000MHz)、微波(≥3000MHz)、光波信号源等;按工作原理 可以分为:LC 源、锁相源、合成源等。 经常会看到信号源型号前面有几个字母,你知道他们代表什么意思吗?这些 字母是有说头的,我来解释解释。 音频信号源(AG)、函数信号源(FG)、功率函数发生器(PFG)、脉冲信号源(PG)、任意函数发生器(AFG)、任意波形发生器(AWG)、标准高频信号源(SG)、射频 信号源(RG)、电视信号发生器(TVSG)、噪声信号源(Noise)、调制信号发生器(MSG)、数字信号源(DG)。 一般来说,任意波形发生器(AFG)可提供12 种标准函数波形、脉冲波形、 调制波形、扫频和突发信号等,同时可快速编辑任意波形,在中档信号源中极 具代表性,是一种革命性的数字产品。它的基本技术指标与其他的信号源指标 相同,但也有特殊的要求。下面就任意波形发生器(AFG)相关性能指标进行说 明。 带宽(Fw):带宽是所有测量交流仪器必须考虑的技术指标,指仪器输出或能 测量的信号幅度衰减-3dB 处的最高频率。 输出幅度(Vpp):信号源输出信号的电压范围,一般表示为峰- 峰值。 输出通道(CH):信号源对外界输出的通道数量。 垂直分辨率(DAC):垂直分辨率与仪器数模转换的二进制字长度(单位:位) 有关,位越多,分辨率越高。数模转换的垂直分辨率决定复现波形的幅度精度 和失真。分辨率不足的数模转换会导致量化误差,导致波形生成不理想。

放线菌分类-完整讲课教案

放线菌分类-完整

放线菌分类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不打乱孢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行制片观察。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器材 1.活材料:放线菌培养物,酵母菌斜面培养物; 2.染色液:复红染色液(或结晶紫,美兰); 3.器材:载玻片,胶带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醚-乙醇混合液,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印片法: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印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小刀切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对准菌块的气生菌丝轻轻按压,然后将载玻片垂直拿起。注意不要使培养体在玻片上滑动,否则会打乱孢子丝的自然形态; 微热固定:将印有放线菌的涂面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加热固定; 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 水洗:水洗后晾干; 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 2.胶带纸法 粘菌:用胶带纸在放线菌培养体上粘取菌体,注意,压取时从菌落边顺着菌体生长方向,避免从菌落上面压取,以免取得的全是孢子。 染色:将粘有菌体的胶带纸压在事先准备好的滴油染液的载玻片上。将多余染色液用滤纸吸掉。 镜检:同上。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分类-完整

放线菌分类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四、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 1 腈基降解菌目(Nitriliruptorales) 腈基降解菌科(Nitriliruptoraceae) 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 2尤泽比氏菌目(Euzebyales) 尤泽比氏菌科(Euzebyaceae) 尤泽比氏菌属(Euzebya) 五、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 1 放线菌目(Actinobacterales) 放线菌亚目(Actinomycineae) 放线菌科(Actinomycetaceae)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放线杆菌属(Actinobaculum) 隐秘杆菌属(Arcanobacterium) 动弯杆菌属(Mobiluncus) 弯曲短杆菌属(Varibaculum) 链霉菌亚目(Streptomycineae) 链霉菌科(Sterptomycetaceae)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 链嗜酸菌属(Streptacidiphilus) 链孢囊菌亚目(Streptosporangineae) 链孢囊菌科(Streptosporangiaceae) 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 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 小四孢菌属(Microtetraspora) 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 游动单孢菌属(Planomonospora) 游动双孢菌属(Planobispora) 草孢菌属(Herbidospora)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及其使用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及其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及功能 2.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了解信号发生器工作特性和指标好坏的鉴别 二.实验仪器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高频信号发生器 3.晶体管毫伏表 4. 超高频毫伏表 5.双踪示波器 三.预习内容 1.信号发生器的组成框图和基本工作原理 2.信号发生器的种类和功能 3.信号发生器的应用 4.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维护,校正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主要练习函数信号发生器和高频(RF)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信号发生器种类繁多,但基本操作方法大致相同。 1.阅读函数信号发生器和高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书,分别把仪器的技术指标填入表3-1和表3-2。并根据说明书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分别大致画出组成框图。 2.调节各功能开关即按钮,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符合下列要求的信号,并用毫伏表及频

率计测量信号的幅度和频率,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把数据填入表3-3中。 信号1 :频率为100Hz,幅度为0.5V(有效值或峰峰值,下同)的正弦波 信号2 :频率为1KHz , 幅度为1V的正弦波 信号3 :频率为15KHz,幅度为1.5V的正弦波 信号4 :频率为100KHz ,幅度为0.5V的正弦波 表3-3 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测量结果 3.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上述频率的矩形波和三角波,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4.高频信号发生器各波段输出信号最大时,幅频特性的测量。 1)把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置最大(调节RF AMP旋钮顺时针到底)产生等幅正弦电压信号。 2)选择第一波段,用超高频毫伏表3V档量程测出第一波段的最低频率和最高频率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分别记录在表3-4的最左和最右位置 3)在第一波段内均匀选取另7个频率点测量输出电压有效值,并依次记录在表3-4中。4)分别按上述方法测量第二,第三波段的幅频特性,也记录在表3-4 中。 5)画出三个波段输出信号的幅频特性曲线,X轴为频率,Y轴为输出幅度。 表3-4 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幅频特性测量 1)高频信号发生器一般内部附加有1KHz的正弦信号产生电路,其输出作为对高频信号的内调制信号。调制方式有调幅和调频两种。如选择外加调制信号,则该内调制信号不起作用,需从仪器后面的外部调制信号输入端送入调制信号。 2)先用高频信号发生器产生100KHz的等幅信号,输出幅度为0.5V左右,然后选择调幅(AM)按钮,使AM相应指示灯亮。选择内调制信号。 3)用示波器显示调幅信号波形。注意扫描时基选择0.5ms/DIV 4)调节仪器调制信号的幅度,使调幅信号的调幅度为50% 。 6.用高频信号发生器产生调频信号 1)先用高频信号发生器产生100KHz的等幅信号,输出幅度同上,然后选择调频(FM)按钮,使FM相应指示灯亮。选择内调制。 2)用示波器观察调频信号,扫描时基选0.2ms/DIV。为使调频波形容易观察,可适当加大调制信号的幅度。 7.观察信号发生器的电平平坦度 (1)先使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幅度分别为0.1V ; 0.2V ; 0.3V ; 0.4V ; 0.6V ; 0.7V ; 0.8V ; 0.9V ;

放线菌分类-完整

放线菌纲 (Actinobacteria)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 1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2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3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 4 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 ) 5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四、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

放线菌基本常识

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有人认为它是细菌中的一类),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1877年由合兹(Harz)首先发现一种寄生于牛体的厌气性牛型放线菌,从此便引用了Actinomyces这个属名,后来又发现了好气性腐生的种类,也叫放线菌。1984年,美国学者是瓦克斯曼(Waksman)把好气性腐生放线菌另立为链霉菌属,以与放线菌属相区别,而将厌气性寄生的种类仍保留原名--放线菌属(Actinomyces)。我国现在也采用此分类系统。苏联学者在拉西里尼科夫则将二者均归入放线菌属,这种系统只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采用。 放线菌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腐生型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寄生型可引起人、动物、植物的疾病。这些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放线菌病,由一些放线菌所引起,如马铃薯疮痂病、动物皮肤病、肺部感染、脑膜炎等;另一类为诺卡氏菌病,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人畜疾病,如皮肤病、肺部感染、足菌病等。此外,放线菌具有特殊的土霉味,易使水和食品变味。有的能破坏棉毛织品、纸张等,给人类造成经济损失。只要掌握了有关放线菌的知识,充分了解其特性,就可控制、利用和改造它们,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放线菌最突出的特性之一是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人们在寻找、生产抗生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有关放线菌的生态、形态、分类、生理特性及其代谢等方面的知识。据估计,全世界共发现4,000多种抗生素,其中绝大多数由放线菌产生。这是其他生物难以比拟的。抗生素是主要的化学疗剂,现在临床所用的抗生素种类占井冈霉素、庆丰霉素、我国用的菌肥"5406"也是由泾阳链霉菌制成;有的放线菌还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此外,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在理论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因此,近30多年来,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特别受到重视。 一、放线菌的分布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不论数量和种类,以土壤中最多。据测定,每克土壤可含数万乃至数百万个孢子,但受土壤性质、季节、作物种类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肥土较瘦土多,农田土比森林土多,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也较多。土壤环境因子如有机质、水分、温度、通气状况等也影响其数量。它适宜在含水量较低的土壤内生长。而厩肥和堆肥中仅限于高温放线菌活动。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往往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河流和湖泊中,放线菌数量不多,大多为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和孢囊链霉菌,还有少数链霉菌。海洋中的放线菌多半来自土壤或生存在漂浮海面的藻体上。海水中还存在耐盐放线菌。 大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放线菌菌丝和孢子,它们并非原生的微生物区系,而是由于土壤、动植物、食品甚至衣物等表面均有大量的放线菌存在,由于它们耐干燥,常随尘埃、水滴,借助风力飞入大气所致。 食品上常常生长放线菌,尤其在比较干燥、温暖的条件下易于大量繁殖,使食品发出刺鼻的霉味。 健康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的肠道内有着大量的放线菌,它们可有是肠道内定居的微生物,堆肥中的高温放线菌可能来源于此。在动物和植物体表有大量的腐生性放线菌,偶尔也有寄生性放线菌存在。 了解放线菌的分布,对于进一步开发放线菌资源,发现和筛选新的抗生素,无疑是很重要的。 二、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最简单的为杆状或具原始菌丝。菌丝直径与杆状细菌差不多,大约1微米。细胞壁化学组成中亦含原核生物所特有的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极少阴性。有许多放线菌对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