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入门

气功入门
气功入门

致气功初学者

来到这个论坛,已经半年有余。常常看到许多初学者来询问许多关于如何下手或入门的问题。但大多数来询问的初学者此后便很少能够看见了。我想可能是因为很多初学者是带着失望离开的。也许离开的原因,正是因为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因为论坛中谈上乘修炼的人很多,而指导初学的人却不多。记得论坛里的“飘飘拳”道友对我的评价:“古道清:对帮助弱者很感兴趣,常发一些对初学者很有帮助的帖……”,“受命”于他,我就在论坛里做一个初学者的铺路人吧。能让来论坛的初学功友都有所收获,我就满足了。呵呵。

对于造访论坛的初学者,对于你们的气功入手与入门,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习前先大致系统的了解一下气功的相关知识。

对气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入手练功,就不容易出现盲目摸索的状况。可以在今后的练功中,不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二、不要轻视理论知识上的培养。

“理未圆通,莫论修真。”这是古人常告诫练功者的一句警言。对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对于各种功法,把功理搞清楚了,法自然也能悟开。就能明白自己练功的原理、目前的阶段,各种效应是因为什么原理。自己的练功思路明析,练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好练功的基本要领。

多数初学者,一来,就希望得到一个功法。在没有领会其要领的情况下

就急急的练功。结果因为用意过急或调身不当。出现了各种偏差。引起身体的不适,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以为自己练功走火入魔。从而对气功望而生畏。甚至完全丧失练功信心。“练功本无偏”,但对于初学者,未把握要练功要领,做出一些不规范的东西,就是出偏之源。因此,在练功之前,么先把握好练功要领是必不可少的。

四、踏踏实实练功,不要好高骛远。

气功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对于上乘修炼来说,更有令人可为之追求一生的精华之本。“世人好小术!”很多初学者是看中了气功修炼能开发各种神通(或说特异功能)而习练气功的。因此在练功时,一味的追求功能训练。殊不知,功能训练也是要看各人根器的。而且,“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为大道。”功只是一种能力或手段,不是练功者所追求的根本。而且,功能这个东西,越是无心追求的人,越容易出现。还有一些人,对于网上一些人大谈的神秘的,玄而又玄东西心驰神往。最终走向修炼歧途。其实呢,大道至简,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捷,越离不开基础。那些把一些东西吹得玄而又玄的人,反而是不懂上乘修炼的人。初学者应谨记。

五、有问题多向老师请教,写好练功日记。

走入气功这个门槛。迟早会遇上很多没有见到过的现象或功效。初学者因为知识有限,总是茫然无解。此时,就应该多请教一些修行过的老师。而在论坛上的指点者,也并不全都是“明白人”。这是论坛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初学者对各人的指导,也应有所取舍。如何鉴别对错,对初学者较难。但把握好不神秘,客观、实际。相信也不是太难。

在论坛上写练功日记。能让论坛上的老师们知道你的阶段,会给您相应指导。使您少走弯路直步成功。

六、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管您练功是何种目的,或治病健身、或延年益寿。或修神通。练功确有速成之法。但并不见得你就能得到速成之法。而速成之法,也是离不开基础原理的。能否速成,也看各人根器而定。所以,对于入后练功几天而未见明显成效,该如何处理就是问题了。有些人因为看不到期望的效果,就会中途退出,从此以气功无缘。有些人,只顾练功,坚信气功是一种独特身心优化方法,持之以恒。不一曝十寒。最终都会得到理想的结果。

对于初学者的建议,我先提这么多。望各位都能学有所成。

气功修炼三大基本要素

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要素,也可以说是三大基本功。就是功夫界所说的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这本是佛家天台宗的静功修炼术语,后来被各家采纳广泛使用,成为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功。三调在藏密气功中也称为身密、口密、意密。

一、调身:

调身是指在气功修炼过程中的不松散、不紧张的舒适的练功姿势。还包括各种手印(手诀)等。正确的练功姿势才能保证体内气血的通畅,避免出现偏差,还有聚敛宇宙超能的效果。

调身主要包括坐式的、站桩的、卧式的、还有走式的(行功或叫行禅)。

下面分别讲解:

1、坐式的主要包括自然坐、靠坐、盘坐、跏趺坐、盘根坐、跪式、拥云坐、环抱坐。常用的有自然坐、盘坐。盘坐包括自然盘、单盘、双盘(也叫跏趺坐)。

A、自然坐:就是坐在椅子上,不要靠住。尾闾处坐在椅子边缘,露出会阴。这样容易把腰拔起挺直,保证气血通畅。

B、自然盘:两腿收拢交叉,左脚置于右大腿根底部,右脚置于左腿大根底部。自然而坐。

C、单盘:可分为如意坐与金刚坐。如意坐是左脚置于右脚之上,金刚坐相反。

D、双盘:两腿收拢交叉,左脚置于右大腿之上,右脚置于左腿之上。左腿在上称为安祥坐,右腿在上称为伏魔坐。

以上各种坐姿,对于初学者应循序渐进。不能打双盘的先单盘、不能单盘的先普通盘。身体较差的先采用自然坐,关键在于放松。下面再说说打坐的基本要领与主要功用:

①塞兑垂帘:意思就是要轻闭口目。许多功法在轻轻闭口的同时,要求舌顶上颚,称为“搭鹊桥”,作用是接通任督二脉,利于周天气机运行。同时,舌顶上颚,有利于口中生津。再配合观照玄膺(下颚舌根处),就能很快的产生金津玉液,对干燥综合证有特效。金津玉液既是练功的成效之一,同时,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固本培元大有补益。两目垂帘的要求是两眼似闭非闭。”两眼皮“放松轻闭的同时,要留出一条缝,不要闭紧,”令两眼胧胧然“,眼中留出微光看鼻尖(端),即

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睁眼练功,容易使心着意于外物,使神气耗散。而两眼紧闭,或微闭的同时,这样不容易明心见性,甚至有些练功者就此入睡,容易使神昏气暗。犯修炼的大忌。两目垂帘时,留出朦胧的光观鼻端。容易入静,入定,在静定之间,本性灵光自然会在两眼中显现。也就是所说的明心见性。释迦牟尼就是通过观鼻端白顿入大道的。

②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这个作用,从我个人体验来看,第一、有利于气机的上行。使头部得到真气的滋养。第二、容易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利于放松入静。第三、使人的意识、神自然的照射卤门(天门)。天门是阳神的出入之处,长期训练,对开天门有利。第四、有利于纠正不良的坐姿,使头部保持正中,头部过仰,不利于呼吸。头部过低容易昏睡。还能使百会与会阴连成一线,利于含胸拔背。

③面带微笑:面部表情应处于微笑状态。面带微笑有这几个作用:第一、面带微笑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这就有利于我们修炼。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松法,人在微笑的时候,全身都会处于松驰状态。第三、笑是入静的法门,人在笑的时候,大脑会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有利于我们入静甚至入定。第四、人在微笑的时候,会有提肛缩肾的感觉,是很好的强肾功法。

④沉肩垂肘:两肩自然下沉,两肘自然下垂。手结定印或其它手诀,稍稍用意调整两手臂的角度,调整到百会气感最强时为度。这是古今实修者共同总结的东西。正确的姿势,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于自身功能

功力的迅速提高!

⑤含胸拨背:一些练功者因为没有掌握要领,在打坐入静的时候,为了坐得端直,喜欢硬性的挺胸收腹,把上身挺直。其实,这是不太正确的做法。如果将身体硬性的绷直,容易造成身体紧张,不利放松入静,不利气血通畅。正确的做法是,应把胸口略为内收(含胸),身体稍向前倾,这样身体就会自然放松竖直。胸口过挺或过分内收,都会导致气滞胸口。出现胸闷心慌的偏差。甚至出现胸口气堵的现象。拨背就是要腰背舒坦挺直,不要蹋腰。这是练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姿势。弯腰练功,就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疲劳的现象。长久了就会得佛家八大禅病中的“柱病”。

⑥松颈松腹:很多人在练功时,一吸气,劲部就绷紧了。稍稍用意,颈部就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气血不能通行。弄得头晕颈酸。无法正常练功。因此,练功时,颈部一定要松驰。同时,腹部的松驰,才不至于使气集于心窝部,以至胸口气堵。

静功的调身,主要就在于这六点。这个形态的标准与否对练功成败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下面再谈一下站桩的练功姿势与注意事项。

站桩的练功姿势一般分为三圆式、三合式、混元桩、自然桩、无极桩、低档桩、坐档等几十种。无论何种桩法,身体各部份应注意以下几点:

A、颈部:要求颈部松直,头直目正。

B、牙齿:牙齿上下衔接,但不要用力叩合。

C、舌头:舌尖微卷,似顶非顶,自然微收。

D、口鼻:呼吸自然舒适,口微张,露一缝隙,不要闭气,达到舒适为度。

E、眼睛:两目前视,稍向前方,远眼前景物似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这是精神内炼的意思。如果两眼轻轻闭合,则要精神内视。听内,但站桩时切忌意守眉心。

F、耳朵:凝神静息,好象极远处轻细的声间都能听到,即敛神听微语,有助于精神内练的锻炼。(有助于训练千里耳功能。)

G:头:要求正,像有根绳子上提,下额微收,似顶非顶,面部似笑非笑。我们坐功和卧功都讲究面带微笑,桩功是似笑非笑,因为它讲究一种威仪。

H:足:两脚平放,意向下坐,两脚指头有抓地的意思,膝部微曲,同时向上缩,但不要用力,用力就不稳了。

I:胸腹:脊柱自然竖直。松肩坠肘,松腰坐胯,甚至坐的高低,据体力定,心窝微收,小腹畅然。如果发现练功姿势不正确,可以把身子摇摆一下,松动一下肩背,就可以调过来,如于自然位置。

J:站桩时两脚的宽度:可根据功法的要求决定。如果想练自发动功,那就要两脚窄于肩或并拢。如果要求稳健,那就要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或宽于肩,意想两脚植入地下九尺,加意念身体不太动,这样就会稳当。以上是站桩姿势的主要要求。

下面谈谈卧功:

卧功的主要形式有:希夷睡、还阳睡、半卧式,三接式,龟卧等。可根据功法的要求调整好练功姿势。卧姿通常要注意,右侧卧为最佳。因为

人体心脏通常偏左。右侧卧能够保证人的心脏居于正中。(部份修炼者有些是心脏偏右的,应左侧卧为宜。)其次是仰卧,然后是左侧卧。但不能俯卧。俯卧也称为死禅,会使人体各器官受到压迫。百病立生。

第四种是行功,佛门叫行禅,道医两家和称为行功。归其要点就是行走应舒缓。带气走,不要太急太快。另外,走时注意脚后跟先着地,这样有利于调动肾经,是强肾的功法。

以上是调身的主要方面。

二、调息:

调息是指在气功修炼的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息的效果对气功修炼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勿药元诠》中有云:“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故迦文垂教,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为止观初门。”调息就是要做到调和气息的出入,使其达到细长、匀和、不粗不喘,“绵绵若存”、似有若无的息相上。息有四相,即气相、风相、喘相、息相。《勿药元诠》:“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凝。

有的人练了很长时间的功,但在正常呼吸及睡眠时仍然发出可听见的呼吸声,有的是一种风箱的声音,还有的是打鼾的声音,这都是在调息上还没有入门的标志。因为气功讲究的就是细、柔、慢、长匀,其中的窍门在于鼻吸鼻呼,切忌鼻吸口呼或口吸鼻呼。按这些要领来修炼,就不

会出现喘息、风息以及打鼾的现象。气功调息,由于功法的不同,呼吸方式也各有不同。呼吸方法多达几十种。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好采取自然呼吸的方式。首先调匀呼吸,到呼吸轻松顺畅之时,可以“数息”、“守息”。“数息”就是可以数呼吸的次数。这样也是一种排除杂念的有效方法。“守息”,可以意念注意吸与呼的感觉,也可以只注意吸气不理会呼气,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注意吸气,不注意呼气,对治疗鼻炎有特效。注意吸气时,如果为了治疗鼻炎或开发上丹田相应功能,如天眼功能。吸气时,可想绵绵之气从鼻中吸入上丹田。气入上丹田后,头脑轻松舒畅,或温热或清凉。如果是为了培植丹田元气,可在吸气时,注意气机沿任脉直接吸入下丹田。下丹田温热舒适。如此呼吸时间久后,到一定时间,能自然达到真息状态。进入真息状态的主要标志是感觉呼吸若有若无,气息绵绵,不声无息,丹田或腹部自然起伏,大脑清宁无念。再进一步,就会体会到身体手足似乎消失不存,尚存意识在绵绵呼吸。这是深层入静的标志。也是气功入门标志。此进顺其自然,勿忘勿助,自然可达定态。调息如果调得好,不但可以帮助入静入定,也能帮助您直接从外面采聚能量。调息与开发身体深层潜能有重要关系,学功者不可忽视。

依本人的体验来看,在我开始接触并习练气功时,参考的是《勿药元诠》里的调息之法。但因为当时居住条件有限,对原来的调息法有所修改。依法行功在两三年时间内,出现过诸多特异现象:如自然辟谷十几天,内丹多次释放异香,还包括天眼方面及其以上的相关超常现象,均为修习调息法之故。故言调息之法并非简单的呼吸方法,而是与高层次修炼

内容秘不可分的贯穿练功始终的内容,故建议学功修道者引起重视!

调息方面就讲到这里。

三、调心

最后谈谈调心。“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无意非高功”,心意锻炼是气功的核心内容。更确切的说,除了气功中的意识运用与入静入定的法门,连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调心的内容。调心,说根本就是要把心调到空明,圣洁之态。

佛家讲“六道轮回”,教育人在现世要多行善积德,积阴功,来世不至变猪狗,可得福报。这是一种教人向善的教育,我们姑且不论他思想的正确性,但做为气功修炼者,一些东西是值得深究的。“日行一善,功满三千”。多行善事,对于练功者来说是确有很大益处的。练功者应持有喜悦平和的心态来练功。这种心态是平时养成的。人在做好事之后,心里自然会有助人为乐的喜悦之情,这就是良性心态,对练功入静有很大益处。更进一步,凡人都有私心,为有有私心,所以心生争斗、烦恼、忿怒、苦闷等等。这一切不良心态都是为私心所至。是修炼者的大忌,可能苦修多年的成果会因一时的愤怒而前功尽弃。因此,佛教导人向善。让人发大愿,多行善事。人在行善事的时候是为别人,多做好事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久而久之,会渐渐淡化自己的私欲。将被世俗污染的内心洗净,逐渐空净自己的内心,最终达到无欲无求的心态。无欲无求,心达圣洁,方得大定。所以说,佛学的教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初学者,也因多为善事,淡化私欲,改变自我人生观,至少保持开朗随缘的性格。对领悟气功之要有很大作用。其次,在平时生活中,要谦和以

让,心胸宽广。如此不但能协调好周围练功环境,也能静心涤虑。这些都是平时的修为。范围太广,不多论述。

下面再谈谈入静方面的内容:

除了以上所述的修为以外,初学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入静的问题。意识的调整循着一个“松、静、定、慧”的过程。禅宗的修行法是循着“戒、定、慧”的三无漏学。通过持戒放弃各种物欲,从而使人精神专一,而达定态。定中方能生慧。然而,对于世俗气功来说,持戒不太可能。从松、静而修定更为实际。本帖针对初学者,所以仅说说如何收心求静的问题。

入静的前提是放松。放松包括身体的松驰,呼吸的顺畅。形体的放松,可参考本版云游者道友所发的主题《如何进行放松训练》,修行者须注意,呼吸的效果与身体的松驰与否有直接关系的!

放松之后,就是入静的问题。这里首先要指出我们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很多练功者,在初步收心静坐之时,发现自己杂念好象比原来更多,不能理解,而担心出偏甚至弃功不练。这是不必要的。为何我们在收心静坐之时,会发现杂念纷至呢?原理很简单。其实,我们平时着心外物时,并不会在意自己有多少杂念。而在静心内省时,才会发觉自己杂念太多。就象一个有一线阳光的屋里。我们平时不注意时,不会发现空气中有很多尘埃,而静心注意阳光光线时,才会发现空气中有这么多漂浮的尘埃。这是同一个道理。如何静心最好呢?同一个道理,这些灰尘,如果不去有意搅动。它们会自然沉积下来,消失。所以,有杂念时,顺其自然,心想爱想不想,反正要练功了,反而容易入静。

其实入静的方法,对于开悟者来说,应该是法无定法。只要能够排除杂念,静下心来,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以上所说的顺其自然的方法以外,下面我仅谈一些常用的入静方法:

1、数息入静法:这也是与调息密不可分的入静方法,初学者使用较多的方法。方法就是用意观照自己的呼吸,可以加上数呼吸的次数,“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久而久之,意念自然纯一,渐渐自然放弃息观,达到静定状态。数息须达调息之要求与标准。

2、听音入静法:可以通听听一些优雅的乐曲、古曲之类。使心情随之宁静,恬然。或者可以听自然界的一些悦耳之声,鸟鸣、流水声等。相传观世音就是常用听潮水之声入静的。听音入静的标准,开始专心聆听,心随音动,顺其自然,后自然似听非听,或凝神内听,悠悠远远,似有似无。长久以此行功,可成就天耳通功能。

3、意守入静法:过身意守身体某一部位或穴窍,使精神内守,神不外耗,并对某一部分凝神聚气。也是入静的方便法门。意守穴窍可根据自己选择,守不同的部位可产生不同的效应。如为迅速得气,可守会阴;为开天目,可守上丹田等。但多数修炼者莫不以守下丹田为主。但意守者须注意,用意应若有若无,以体会为主,否则意导致心火上升,头胀眼红肿的症状。还有,对于血压高者,不可意守头部。应取较低部位意守。女性修功者,在经期应意守中丹田。

4、持咒入静法:练功者可默念一些真言或优雅的诗句,引导入静。如念大明六字真言、佛号等。还可以自己喜欢的诗句,如:“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轻吟细品,淡然入静。唱号之法,除利入静,还能与各

个成就高功的真人沟通信息与能量。

5、观想入静法:练功者可观想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观人:如佛祖、父母(男观母、女观父为妙)、师父等,也想观想自己,观照另一个自己坐在对面练功。观物:如白莲,山水、日月星辰或空观宇宙虚空等。观想一法,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掌握一定技巧,可以人或物直通信息,甚至顿入虚空,体验道体本源。因此文仅为初学者入门之用,故不多述。

至此,气功三调论述已毕。因本人认识有限。仅以此与各道友交流。如有不妥,望批评。

关于对询问关于阳神问题的答付

最近常收到论坛上一些功友(特别是初学功友)的提问,是关于道婴与阳神问题的。问题大致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道婴与阳神这些东西是否真实存在,属于什么层次的东西,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二是论坛上许多功友谈论道婴、阴神、阳神,甚至有些功友说自己已经证得阴神或阳神。这些人是说真话还是在吹嘘?

本人在论坛上谈论的主要是一些针对初学者入门与纠编方面的话题,对上层修炼的内容很少提及。只在平时与个别网友的聊天中提及。之所以基本不谈上层修炼的内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可以说出于自私吧,知道一个非大德者谈论上层修炼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做为一个一般修炼者,辅导初学者入门,纠编、解惑,可以算是修功德(本人功德不够,应该要好好修!)二呢,气功与修炼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初学者来说,

是神秘的事物。要弄清他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我们论坛里有很多是初学者,一开始就对他们大谈道婴与阳神,对初学者不利,也不实际。

鉴于许多功友都对我提出了以上的问题,也是对我的信任与抬爱。在此先谢谢大家,在此也谈谈自己的一部分观点,如有不对之处,望同道给予批评。

第一个问题,就是谈谈道婴与阳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可以肯定,这些都是存在的。至于存在的原理,我们要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来阐述。老子在《道德经》里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呢,大致可以概述为宇宙的本根,运化宇宙的根本规律。由于这个根本规律的作用,产生了“一”,一就是指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道家学说把这个基本物质称为“先天一气”,认为这个先天一气是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根本,而且这个先天一气是同宇宙同生灭的。是具有无穷寿命的物质。按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天体是个大宇宙,人体呢,是个小宇宙,与天体是同体同功的。也就是说天体具备的这个基本物质人体也同样存在,也是人类生命的根本。道家认为,修炼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人体的本身的“真我”找出来,不断炼化纯熟,返归先天一气的状态。实现生命的自主与真我的永恒,与大道同体用。翻开道家史册,虽说成此道者廖廖无几,但毕竟是有成功的实例,有成功就说明了事实的存在。

第二个问题。道婴、元神、阴神与阳神到底有什么关系,各属于何层次的内容。元神,人体的元神到底是什么呢?佛道互参老师在一个帖子里

说得很好。人就象计算机一样,元神就是计算机的那个软件系统。元神是阴神与阳神的统称。道婴呢,是阳神的初始态。阴神与阳神的区别在于,阴神出体以后,不能显形。阳神呢,在出体的初始阶段不能显形,有一定纯熟以后,能隐能显,运用自如。而且,从功能角度来说,阴神具有六神通里的除了漏尽通以外的五通,而阳神呢足俱六神通。这是主要区别。那么道婴、元神、阴神与阳神在修炼中到底处于什么层次呢?我们只要介绍道家内丹术的一般程序,就能够明白了。道家内丹术总的来说,分为四个阶段:即筑基阶段、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筑基阶段,常称为百日筑基,是指经过百日左右的时间完成添油接命的功夫,使体内产生先天之精然后通过大小周天完成炼精化气的阶段。在大周天产大药结金丹之后,才进入炼气化神的阶段。古人将阳神的修炼形象化的以母体育婴生子的全程做比较。炼气化神的初始阶段就是结胎。肉体凡胎的产生,是精卵的结合。而道婴的产生,是性光与命光交合之后产生的灵体。道婴产生以后,下一步功夫就是育婴之道。通过胎息育胎神(道婴),以仿生母体为例,就是十月养胎。道婴纯熟以后,下一步功夫就是出阳神。也就是阳神出体。阳神出体以后,还要经过三年时间使阳神老成。以母体仿生来说,就是三年哺乳。使阳神纯熟。阳神纯熟以后,就要行九年面壁的功夫,炼神还虚。这就是第四阶段。炼神还虚的本质就是炼化阳神,使之回归道体根本,与宇宙同寿,与大道同体用。这就是道家内丹术修炼的全过程。从中我们也能看出道婴、阳神什么关系,属于什么层次的内容。这是第二个问题。

以上是个人粗浅的见解,如有不对之处,望同道给予指正

观想的内容与奥秘

观想之法是贯彻三教的修炼方法,几乎各家各派的修炼体系中都离不开观想法的内容。尤其是上乘修炼中,观想法仍有独到的作用,是气功修炼诸多法门中的一支奇葩。观想之法小之可以怡情养性,大之可以以身证道,方法简炼而且奥妙无穷。从网络及社会上流行的功法这中,对观想法的论述内容不多,现本人就从自己体会,谈谈观想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各观想法门的作用与奥秘。由于本人学识所限,对观想之法不能尽述其要。权以此文抛砖引玉,望修真道友批评指正。

观想法门,不拘一格,但从观想内容上看,主要有几个方面:即观人、观物、观空。不同的观想内容蕴含着不同的奥秘所在。现分别论述:一、观人法:

观人法可以分为观佛、观师、观父母、观自身等。

观佛之法,功修者可以心中默观古今修功之大成者。如释迦牟尼、观世音、老子等。

对于初行观想的功修者,因为各自慧根不同,多数练功者在闭目之后,两眼一抹黑,无像可观。加上自身杂念较多,默想一段时间后,自然就心散神驰了,达不到练功的效果。如何处理呢?可以先熟悉形像,再行观想。然而,不具备一定的功能的人,圣者的真实形像谁也没有见过,现在仅存的塑像或画像,也未必是真人的形像,如何处理?其实,观佛的实质,就在于心灵与信息上的沟通,而不是形像上的标准与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现有的塑像或画像,平时,多看,多体会,体会佛像

的和蔼、祥宁等等,久而久之,心中自然有像可观,闭目行观想法后,就可静心涤念,心志虔诚,虚静,从观佛之像开始,怀灵心而观,心存灵觉默像,形像观想无碍之后,以灵心直入,顺势而观佛之心,与佛之心感灵,交流,渐将我心与佛心融于一心。接佛之大功,感佛之大德,圆佛之大智。真真切切而无礙无碍。

观佛的作用与机理是什么呢?

作用之一:可以开发出天眼功或慧眼功能。我们的人脑可以分为左右半球,左半部分主要是逻辑思维,右半部主要是形象思维。而天眼功与慧眼功能表现,离开不形像的思维能力。而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的成熟自己的思想,随之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而形象思维能力也随之淡忘衰退。所以,对于儿童的功能诱发的成功率往往要比成人高出许多。就是因为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缘故。从功能诱发的成功率来看,往往习惯使用左手的人比习惯使用右手的人诱发的成功率要高。也是因为左手的运动,能够锻炼右脑的结果。而观想法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观想人事物的形像,这样就会使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抑制,使形象思维能力不断受到锻炼,就容易将松果体激活,使天眼成像或出现预测功能等等。所以古人常说的“借假练真”就存在这样的机理。

作用之二:与高能信息进行沟通。人体周围存在着人体生物场。而人生物场是以生物磁、生物波的形式存在。气功训练有素的人的生物场比普通人要强上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古代圣哲大多是功修的大成者。其生物场的强度也异于常人。虽然这些人即身成道之时也距我们几千年,但

其生物场依然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在不断观要想圣哲的过程中,就象收音机调频接收电磁信号一样,使自身的生物波的频谱频率不断的接近圣哲的生物波的频谱频率,与圣哲的场能发生同频共振,使自身的生物场能迅速被高能生物场磁化。从而使自身的功能功力得到迅速的提高。这都是与高能信息沟通的结果。

观师之法与观佛之法类似。师虽在功修层次上可能没有佛祖、圣者高,但有师承的修道者与师祖、上师、师父是更有师缘的,在心灵上,自身的生物场更能与师父的场能谐频共振,要因缘而观,更能达成心灵上的沟通。

观父母:人之一生受之于父母,与父母的信息是先天上沟通的。观父之慈母之爱,感父母之恩,既是一种修德之法,也是一种修心之法。是沟通先天能量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在观想上,以男观母、女观父为妙。有平衡阴阳之功效。观人除了观想他人以外,还可以观想自身,通常可以观想另一个自己坐在对面练功。或观想自己的童年时代。观人法中,不同的观想有不同的功效。

二、观物法:

观物法可分为观外物与观内景(物)。观物也有美好的,丑恶的、清洁的、污秽的等等。不同的观想内容有不同的作用。观物之法,也常常与阴阳与五行辨证关系联系在一起。

1、对于美好事物的观想,如观想白莲、观想清泉,观想蓝天白云等美景或美好事物,首先有利于促进身心愉悦,从而使神清气朗,迅速进入功态。也可以固本培元治疗一些疾病,以及开发一些人体一些潜在的能

力。这类的观想中,首先要清心自然,明净而观。要有更好的效果,在观想意识中,应该加入活生生的灵性。这也是步入高层次修炼的必要内容。因为此类观想内容较多,不能一一尽述,故仅举几例阐述,练功朋友可举一仿三,根据自身需要定物定法而观。

A、观莲法。不管是佛家或道家,在观想中,以莲花做为观想对象的也较多,而其中以白莲较多,这与上乘修炼是有一定联系的。这里只谈些初阶要领与作用。观莲法中的莲花位置可在体外,也可以体内。根据需要而定。如初学练功者,想培育真元。可观想小腹下丹田中一片光明,盛着一泓清水。水中浮着一支白莲,白莲清清洁洁,活活泼泼极富生命。白莲中泛起清清真元之气,温润暖融,逐渐充满小腹,而后漫延全身。欲收功时,引气归元即可。若想治疗一些疾病,如心脏病,可观想心下一朵盛开白莲,将心脏轻轻托着。如慈母般,精心呵护着心脏。心脏在呵护下,疾病痊愈,宁静安祥。若想调心入静,可观想自身坐在白莲之旁,细细欣赏,怡情品味,与之交流,惺惺相怜,共同入功等。

B、观清泉。观想清泉小之可以治病养生,大之可以顿心入道。这里仅述治病养生之法。人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容易受到各种污染。欲洗净身心的各种凡尘污垢,清泉无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剂良药。站坐卧均可,时常观想空中流下一股明净的清泉,从头顶百会穴流入,渗入身体各个细微之处,顺身体而下,将全身的污垢全都清洗出来,顺脚底涌泉穴排出,流入地下。久久行之,便可达净化身心之效。也可根据自身疾病,加入特别清洗。的内容。如火气上延。可想清泉将全身的火毒排出,流入地下。如中风病者,可想温泉水将全身风邪洗出排出等。

这是对美好事物观想的两例。

2、对丑恶事物的观想同样也是存在的。这类的观想主要出自佛家。主要是用于消除各种贪欲之心。不利于一般练功者掌握,在这里不多论述。

3、阴阳五行的辨证观想。

任何事物的稳定离不开一个系统的平衡。人体也是如此,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就要使体内阴阳及五行相对处于平衡态中。阴盛则阳衰,阳盛而阴衰。五行间的生克也是相对而言都。生与克都是为了维持系统的平衡的手段。具体原理,可以参看阴阳五行学说。这里仅述对于一些人体病症,如何采用阴阳五行对应的方法辨证观想治疗。

其实,这样的观想,就是一种思路。如果人体阴寒气重,身虚发冷。就可观想太阳或大火。静观太阳或大火之热气进入身体,将体内阴寒之气烤出排出体外。体内暖气蒸腾。直至身上阴寒去尽为止。若感觉心烦火燥,可观想清泉洗火气。前面已经论述,不再详述。

对五行内脏的病变,可采用相对应的五行观想。如心脏衰弱,可常观心中红光,补气强心。如肝病,可想身前一棵松树与肝部间有一透明管相连,肝之病气顺管源源流入松树之中,松树之清气源源流入肝部等。

观想内容就说这些。此法博大精深,不是区区几千字就能尽述的。谨以此文作为引子,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气功静坐入门

气功静坐入门 严新 (注:录音参见“开功方法”及“气功资料下载”) 气功锻炼的方法很多。这里根据我自已了解到及师傅们所介绍的,讲一些练功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中静坐功是很多练功方法的入门关键,学练又方便,所以不少人练功是从静坐开始的。 练功姿势及练功要领 静坐入门的基本姿势可分为三种: 1、坐式:自然端坐在椅子上,头颈正直,放松,下颚内收,含胸松肩,双手平放在腹前,腰部自然伸直,两腿相距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夹角约成90度,两足平放触地。身体好的人大约坐在椅子前部1/3处。身体弱的人可往后坐,但腰、背尽量不要靠在椅子背上。 练功中为什么要注意腰背伸直、不要靠在椅子上呢?这主要是腰伸直,有利于腰椎相对放松。头微微低一点,有利于颈椎相对放松。这两个部位的调整有利于打通“小周天”。就不会导致大脑疲劳,脊椎神经疲劳。人体从头顶百会穴,经上、中、下三个丹田到到会阴穴的一条线叫任脉;又从百会穴沿着整个脊柱向下过玉枕关、夹脊关到会阴为督脉。任、督而脉相连通,让气在里面畅通就叫小周天通了。只有腰椎和颈椎伸直,气才容易通督脉上的“三关”。气在小周天运行中,最不容易通过的是后面的督脉。督脉主管着全身的阳气。一个人精神好不好,怕不怕冷等等情况,与一个人的督脉通不通畅有关。督脉通畅,阳气充足,

内脏功能加强,全身的精神状况就可以随之好转。 2、盘坐式:即在平地或床上腿交叉而坐。盘坐有3种形式: 双盘:也称“金盘”。即双腿交叉盘坐,双脚脚心朝上。有一定气功基础的人可采取这种姿势。 单盘:也称“银盘”。即两腿交叉盘坐,一只脚盘上来,脚心朝上;另一只脚坐在屁股底下。 散盘:也称“自然盘坐”。即两腿交叉而坐,双脚脚心不用朝上。 3、站立式:两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自然站立。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含胸拔背、垂肩。站立练功注意收腹。 练功注意事项 手的姿势及要领 双手上下相互重叠,手心向上。男性左手在上面,女性右手在上面,两手的大拇指指端轻轻挨着,双手5个手指微微分开,放在小腹肚脐下面一点的位置,即下丹田。 如果身体强壮、年纪轻的人,上下重叠的两手掌之间的距离,可分开一寸左右。手心仍然向上,两手拇指指端轻轻挨着。或双手象抱着一只小球(即抱球式),悬肘,放在胸前或小腹前。 十个手指分开,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端各自轻轻地相接不用用力。平常怕冷,身体虚弱,血压低,有较重心脏病的人,将双手虎口相交,男性用左手握着右手;女性用右手握着左手,半握拳,稍用力,拳心向着小腹部位,即下丹田位置。 以上几种姿势,每次练功时可任选一种,不必来回变换。

气功修行:五步功法

五步功法 1、姿势:练习真气运行法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1)坐式:坐式有端坐和盘坐 端坐: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与肩同宽,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地放在大腿面上,两肩下垂,腰须直,勿用力,少腹内收,含胸拔背,悬顶,两眼平视,舌抵上腭,下颌略内收,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 盘坐:盘坐式有单盘、双盘、自然盘、金刚盘四种,常用的是单盘和自然盘。单盘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两手子午扣置于丹田;自然盘是将两腿相互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 (2)卧式:右侧着床伸下足屈上足,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应用为坐功之辅助或病体衰弱不能坐者采用之。 (3)站式:两足并立,两手子午扣置于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一切要求同坐式。 (4)行式:行路或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依行路的速度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长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2、五步功成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1)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即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识作为,再呼时仍如前法,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这个方法也就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如果还是杂念纷扰,也可用“数息法”,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时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再从一到十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2)时间:要求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果能认真练习,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反应:练功到三至五天,即赶到心窝部沉重,五至十天;每一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打好基础。(4)效应: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会感到头晕,腰背酸困。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是必然现象,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会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1)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少腹(丹田)推进,不可躁之过急。 (2)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十天左右就可气沉丹田。 (3)反应:每次呼气都感到有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往往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的现象增多,这是真气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 (4)效应:由于真气已通过胃脘,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部逐步的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如何练就武林高手[武功秘籍]

(初级) 一、正道内功初级功法 下面介绍本校独特的内功修炼方法——正道内功初级功法: 第一步:①双腿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体侧。脚尖触墙,面墙而立。眼微闭,凝神静气逆呼吸十二息(即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外凸,一呼一吸为一息)准备练功。 ②双肩稍内扣,鼻子轻触墙,双膝微触墙。吸气时缓慢下蹲,徐徐吸气入下丹田(脐下),直至臀部触及脚后跟为止,整个过程为吸气。 ③起立时,缓慢呼气,徐徐站立起身。 注意:①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②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③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本法虽然简单,但大多数人初练时蹲不下去,此时把脚站立比肩宽亦可,不会影响功效。能站下去之后,逐渐合拢双脚练习,直至双脚并立,脱去鞋袜之后亦能蹲下者,即初步功成。 刚习时如蹲下一两次,其吃力之感不亚如挑百斤重物行走数公里。勤修本功,自然达到气沉丹田之效,久练自然丹田充实气足,桩步沉稳灵活,更能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气定神闲,发力迅猛持久,全身可达无意识活性抗打。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在实战中不惧暴力击打。 现代医学证明:脊椎的错位或伤损,可引起众多疾病的发生。脊椎的修正复位可减轻各种神经痛、心绞痛、头痛眩晕症等。现在很多武术修炼者只知脊椎的修炼对发力相当重要,却忽略了一旦脊椎发生偏差(错位)可引起严重的内脏的疾病,首当其冲的是颅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此皆缘于不正确的成千上万次的脊椎扭转切削发力,而产生脊体错位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的。许多惨痛的实例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当第一步功练至赤足并立亦能49次上下之后,第一步功成。此时进行实战搏击,身轻步稳,腿部力量即有抬腿伤人的威力。此时可转入第二步练习:要领基本同第一步功,唯一不同的是双手各持20—40斤重的哑铃上下练习,当亦能上下49次时,第二步功成。唯此负重练习之时劲非自然本能之“灵劲”,尤应进行下面第三步之练法:其余同第一步功,不同的是把双手背在腰背上,上下练功。亦能上下49时“灵劲”上身,此时周身通灵圆活,感应异于常人数倍,在毫无防范之下亦能承受常人之击打,不伤分毫。 此时进行中级内功的修炼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二、练多久可达文中之功效? 若专业训练一月左右即可赤脚起立49次左右;业余训练约需30—60天左右。此时的腿功功力及腰背、丹田之力绝不同于没练之前,平时不论练习套路还是进行实战搏击体能即可明显提高,任一拳一脚常人绝难抵挡。再逐练下一步即可。每天不少于五次练习。 三、练本功有何禁忌? 练本功无什么特别禁忌!随时随地皆可练习,有一墙即可;唯练完后1小时内勿冲冷水澡,切记! 四、本功对哪些疾病有改善作用? 本功对严重肥胖症、遗精、腰腿痛、胃肠病、各种内伤等有显著效果。在练功过程中有哪一处平时无痛感的部位,练功一段时间后突然有痛感的即为病所,此时更应坚持练下去,不痛之后病即痊愈。对增高亦有显著作用。 二、卧虎功法 本功最主要增加全身肌肉韧性及内脏的抗震及减震功能,从而使全身无点皆成弹性抗击,勤者修炼1-2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操作功法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宗旨: 五大宏愿:一,祛病健身。 二,开发智力。 三,开发潜能。 四,明心见性。 五,普度众生。 三大信念: 一,坚信人与宇宙能够相通------ 人天合一。 二,坚信人在禅定状态中能够产生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 人定胜天。 三,坚信人能够调整自己身心,祛除一切疾病一一人能正己。六项德性:一,放下私心,天下为公。 二,放下贪心,心平气和。 三,放下怨恨,对人宽仁。 四,放下偏见,灵光显现。 五,放下邪念,立地成佛。 六,放下执着,道法自然。 四个要领: 一,正常反映,无所畏惧。 二,肯定效益,立竿见影。

三,反对迷信,相信自己。 四,顺其自然,持之以恒。 一个口号: 我不病,谁能病我。 一个状态: 太阳光照耀下的婴儿态。 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功法: 预备式: 双脚平行,与肩等宽,松静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体侧。 默默地想一下中国气功九大技术宗旨: 五大宏愿。 三大信念。 六项德性。 四个要领。 一个口号。 一个状态。 在默想中渐渐进入一个状态,太阳光照耀下的婴儿状态。 面带微笑, 像个小弥勒一样快乐无邪,无忧无虑地面对世界。 双目可睁可闭,任其自然。

第一节四大金刚,松通中空 (1)顶天立地 接前式。 双掌心向上,在小腹前十指交叉相连,松静站立。观想头顶青天无限高,脚踏大地无限深。 长音默念一个“松”字。 用“松”字震动脑腔、胸腔、腹腔、五脏六腑,震动身体不舒服的部位,震动全身。 “松--,松--,松--”。(默念三遍) (2)光明正大 两手松开,掌心向下,双臂由体侧缓缓升起与肩平,成“大”字。 观想整个人是一个“大”字,脸成一个“大”字,心成一个“大” 字。自己在天地间宽大,高大,光明正大。 用手心(劳宫穴)、脚心(涌泉穴)、会阴感觉一下大地,用手背 (外劳宫穴)、脚背、头顶感觉一下天空。 长音默念一个“通”字,震动全身。 “通--,通--,通--”。(默念三遍) (3)大慈大悲 接前式。

【最新编排】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秘籍(下)

【最新编排】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秘籍(下) 6.力劈华山 预备姿势: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指尖朝上(图40)。 动作: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臂伸直(图41),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图42)。同时呼气;放松,略停1,3秒,双手从裆下直线缓缓向上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呼气。做7遍。要求:下劈时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头,目视前方。 功用:本动作劲发于腰部,力运四肢末梢,气走手、足三阴三阳经。久练之则气走全身、百脉通畅。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力过猛。 7(海底捞月、怀中抱月 预备姿势:同“力劈华山”的预备姿势(图40)。 动作:两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状缓缓向左右水平分开,坐腕,用力向两侧平推成“大字桩”(图43),贯气于掌根,同时吸气;松腕,手放平,弯腰,手缓缓下落捞月(海底捞月),屈腕,指尖相对(图44),同时呼气;向上捞起,上身随势而起,直腰屈肘,两臂运动,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状缓缓端起至胸前(怀中抱月),同时吸气(图45);两手交叉于胸前,同时呼气,恢复预备姿势。反复做7遍。 要求:弯腰捞月时两腿要挺直,不低头,目视前方;上身随势而起时,要垂肩坠肘,颈部不僵直。 功用:海底捞月,气贯掌指,蓄劲待发;向上捞起,则锻炼腰背,通手六经脉,并可提升“中气”。故对内脏下垂疾患有一定疗效。 8(霸王举鼎

预备姿势:继“海底捞月”中的“怀中抱月”势(图45)。 动作:接上式,两手缓缓用力上托至锁骨处放松,前臂内旋,翻掌向上,中指相对,用内劲徐徐上举,腰、腿、臂均用力挺紧勿松,成“举鼎”状(图46),同时吸气;随即两臂放松,向外划弧至与肩平时坐腕,运劲外撑成“大字桩”(图43),停1,3秒钟,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复原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上举时臂要挺紧,并保持指端相对;成大字桩时,要收腹挺胸,两腿夹紧,劲往下沉至足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亦用多大劲。 注:第七、八两节通常在一起练习。 功用:双手托起上举,则导引气在胸腹中运行,以升举阳气,充养髓海,调理三焦。六、调气功 1(拉气 预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在腹前约10厘米处“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与左手相距约10厘米(图47)。动作:滚气:左手在里,向内、向上滚动,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滚动(图48),滚至右手心向上并与“神阙”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约10厘米,两“劳宫穴”相对;拉气: 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时缓缓拉开,停1,3秒(图49);压气:两手按原路线缓缓合拢,恢复抱球状。然后再“滚气”、“拉气”、“压气”,要领同上。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做3,5遍。 要求:两手成斜对角拉开后要注意保持掌心相对;拉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 功用:久练之则手掌“气感”日益增强,蓄积内气,导气至掌指,即能“内气外放”,为他人导引治病。 2(转气 预备姿势:同“拉气”预备姿势(图47)。

空劲气功初级功法

空劲气功初级功法 黄仁忠 空劲气功源自少林寺达摩禅宗相传的劲功,相传至今有二十代左右。它是属于发放外气型的一种功法。由于佛门派别众多,流传年久,目前达摩功法失传,走样很多,功效减退。比如有些气功师发放外气不能持久,或损及了自己的身体等。为此,我们在继承的实践中发展了达摩功法,形成了空劲气功。 第一节空劲气功的特点 一、主要特点 了解空劲气功的特点,是为了了解它的性质、作用和原理,从而明确锻炼的自觉性,提高效果。“空劲气功”这个名词,被气功爱好者们理解为是一种“腾空用劲发放外气的功法”。这样解释未免简单了些,比较全面地说,空劲气功的功法和功理的特点概括为十六个字:外气收,气外放,毋需意守,循环如常。 (一)外气收 这是说让大自然中的氧气和能量与自身的宗气相互串联起来。 人体本身就象个过滤器。比如我们每天进食,通过脏进行过滤,把有营养的、体需要的加以吸收,把不需要的东西排泄出体外。同样,外气也会经过体。外气被纳入收后在体运行,把真气(也称正气)存于体,把浊气排出体外。外气收的真气与体的本身的宗气连接运行,就增强了本身的元气。气在运行过程中演变成人体多种成分的物质和能量,起到调整阴阳平衡、祛邪扶正、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抗老益寿的作用。 “外气收”不是指功法中某一套路或某一架势,它是空劲气功的理论组成部分,它贯串在空劲气功的全部功法中,是在长期锻炼中逐步形成的。 “外气收”也不是什么神秘和事,简单地举个例子:根据中医理论,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是由于关节受了风、寒、湿三气形成的,可见人的关节可以进气。其实人体体表经络上的穴位、九窍(头部七窍和前阴后阴)和关节都能进气。 (二)气外放 这是把外气收演变成人体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能量发射出体外,给自己反馈治疗或给他人治病。 发射出来的外气作用有:辅组和调整对方的机体,调动对方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体,促进、激发受到病变影响的机体。 气外放除了为他人治病外,还可以使不练气功者抗老益寿,但发功者要有一定的功力,要对准特定的部位进行调节和储气。 “外气收、气外放”是关联在一起的功法,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不是说哪个架势就可以把气大量地收进去;也没有哪个专门“气外放”的架势,学到了就可以把气大量地发放出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空劲气功功法的两个方面。它体现在练功的全过程中,一面外气收,同时气外放,收发气的能量,随着练功时间的增长而日益增长。这是一个气的循环,是人体环境和外环境的交流。 (三)毋需意守 这是指不用意念去守气、领气、导气,而是通过功法特别是手指扳动法调节自己体的气,使与外界大自然中的氧气和能量连接起来。 所谓“意守”就是用意念把气守住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比如丹田),或用意念把气从身体的某一部位引导到另一部位上去。

气功操治疗近视眼

气功操治疗近视眼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气功治疗近视眼,疗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新课题。笔者参考了八十多篇有关气功治疗近视眼的文章,取各家之长编了一套简易功法,经过初步试验有良好的效果。功法分十节。特点是:一、突出气功特色;二、针对近视发生原因;三、简便易学时间短。做法如下:第一节:全身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眼半睁半闭,舌抵上颚,两手掌相对从头顶百会穴逐渐随意会经面部——颈部——胸背部——腹部——大腿部——小腿部——足部逐次放松。 作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动机体的内在潜能,发挥自我调节的生理机能,使病眼的不良反射受到抑制,现代医学指出,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与肌肉的紧张程度成反比,着重放松腿部,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明目。 第二节:气贯丹田。两手掌相对从头顶百会穴逐渐随吸气经面部——颈部——胸背部——腰腹部——丹田稍停,两手呈抱球状。意象随手之气随丹田到膻中穴沿两手三阴经脉发放到“劳宫穴”。然后两手做开合动作,吸气、意象气入丹田,两手掌张开,呼气,意想气到劳宫,双手合掌。 作用:内气聚集于丹田,加强了气血在体内的循环,为外气抚眼做准备。 第三节:外气抚眼。把丹田之气,随意念引导至双手劳宫穴,慢慢靠近眼部,两眼睁大,外气可进入眼球。 作用:向眼睛输送“外气”,使眼球有酸胝或重负或灼或清凉感觉,可以润目,使眼舒适,视物清晰,这种把自身的信息通过劳宫穴向眼睛回收输送,使病眼获得协调的方法,也就是生物回授法。 第四节:意念润目。闭眼,眼球不动,用意念作眼球旋转,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然后慢慢仰头睁眼,观天空。 作用:近年来提出了睫状肌是受大脑的新皮质和边缘皮质所支配的见解,也可用自己的主观意念来支配睫状肌,恢复视力。 第五节:观天运目。仰头观天,转动眼球,让目光绕高空天际转,先顺时针,再逆时针。 作用:眼睛看远处是休息状态,也就是松弛状态,运转眼球,增加眼球部位血液循环。第六节:转四方。头不要动,眼球向上、下作最大限度转动(向上看自己眉毛,向下看自己鼻尖)。然后眼球向左右作最大限度转动(尽量看自己左右耳朵)。 作用:使眼球作最大限度运动,调节睫状肌的作用。 第七节:闭目调眼。闭目凝神,吸气,同时眼球向左移动,呼气同时眼球向右移动,然后定神片刻,双眼忽然睁开,凝视前方一点。 作用:使睫状肌处松弛状态下,有按摩眼球作用。 第八节,远近调目。呼气时看远方最远一点(要看清楚),呼气时看最近一点,这样交替进行。

气功入门方法1辅

传统的任何气功门派、功夫拳种,下手功法都是属于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东西,学会下手,等于学会了50%。不要以为是入门东西而轻视之。 不论是中国功夫、韩国跆拳道、印度瑜珈,传统功夫都是十分重视打坐的内练作用,只有现代体育没有。所以,无论你是想健身,还是追求武功高强,如果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打坐方法,不妨试试此法。 学习此下手法后,不学后面内容也可以,只练此法就行。 练此功可出胎息,可快速补充内气、可健肾、无偏差。 一切气血不和之症,练此功可立即纠正,例如气血不和引起的失眠,可立即消失。 一切练硬功上火情况,练此功可立即纠正。 佛家养生功体系是佛道相融的功夫,主体是道家内丹功,下手法又名筑基功,功效是多方面的,无法一一描述。 下手法 1、姿势:散盘静坐,左脚在内,右脚在外。散盘更易入静,坐的时间能更长。 2、手势:左手在内,右手在外重叠,掌心向内,抱在脐下丹田,丹田的位置在脐下一寸,"一寸"指本人的中指中间一骨节的长度, 2、调息:全身放松,用逆式呼吸法,吸气收腹,呼气挺腹,腹部的收放,以脐下丹田部位为中心,静心而坐,静心而调息即可。

吸气尽量缓慢,越慢越好,功深后可以一分钟只呼吸一次,呼气时是自然呼出,比吸气稍快一点,即所谓的“慢吸快呼”。 3、意念:吸气时意念有一个兵乓球大小的气团,自脐下丹田向后吸到命门处,呼气时回到脐下丹田部位,不要呼出体外,如此反复不断,绵绵息息。 4、收功:无须收功,结束调息,即可结束,然后伸直酸麻的双腿,伸展一腰腿即可,也可擦一擦脸,做一做干洗头,即可起身随便活动一下,舒导一气血即可。 5、练功时间:每天至少半小时,最好不少于一个小时。 6、注意事项:请严格遵守我们说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不讲清原理,你可能会忽视一些小地方。 7、禁忌: (1) 少吸烟,少喝酒,严禁喝酒醉; (2)少上网玩游戏。 (3)房事要节制。 练习1—3月,必有奇效,多数人都才能于每个呼吸时,有一气团吸到命门,(用残灯添油法配合练,可将胎息功效提高1-3倍以上)。 下手法,又名筑基功,只有基础打好了,以后的一切才有可能。佛家养生功,以关窍调息开启胎息法下手,启动胎息快,内气产生十分快速,功效十分迅猛,只要坚持练功,必能于每个呼吸间,有一个强大的气团,自下丹田涌向命门,这就是由后天返先天,

国内外气功在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国内外气功在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气功是传统养生、治病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将气功作为运动 治疗帕金森患者的方法,进行研究。筛选和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探讨气功对帕 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性症状的治疗影响,旨在为帕金森患者的提供科学 的治疗方案,提高气功的临床科研水平。 【关键词】气功;帕金森病;运动治疗;现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46-01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麻 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帕金森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静止 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和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神经精 神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感觉障碍等)。已有研究证实运动干 预可以提高PD患者心血管适能、躯体功能乃至整体健康水平①。气功是以养生 治病为目的的一种锻炼方法。本文整理的气功功法有: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五禽戏、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新编气功等。气功在临床研究上,对 老年人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状、颈椎病等均有治疗效果。而在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的影响②③。本文对气功治疗帕金森患 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展开综述。 1对运动症状的影响 1.1气功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姿势步态障碍,行走时起步困难、步幅减小,呈小碎步步态;行走过程中会奔跑的步态(慌张步态)④。气功作为中国传统的运动疗法以 动作为导引,对机体进行调身、调息和调心能够提高人体的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 的协调功能⑤。气功动功和静功调节肌肉关节和气息。陈晓明等人通过为期6个月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对 100 名帕金森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治疗,证明健身气功八段 锦改善了帕金森病患者的步行能力⑥。在国外,有学者研究认为,气功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通过上下肢体协调,增加肌肉力量,降低肌张力,使步 态功能得以改善⑦。在原理方面,有学者认为健身气功中动作可增强核心肌群控制身体运动能力⑧。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缓解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目前,针对气功对帕金森患者的步行能力的研究较少,气功对帕金森患者的步行 能力还需待进一步研究。 1.2气功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 平衡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它反映了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 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⑨,帕金森患者在维持立位或坐位静态平衡方面基本正常,康复治疗时应针对动态姿势变化进行强化训练⑩。刘晓蕾等 11 通过随机对照实验,采用起立-走计时(TUG)、单脚闭目站立测试,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进行测试评定,统计学实验结果 表明健身气功锻炼可改善轻中度帕金森患者的平衡能力。有实验证明,进行气功 干预辅助治疗的帕金森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的改善更 明显 12 。从原理上,气功的习练需要重心的不断转移,上肢在运动的同时下肢 需要协调,控制动态中患者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移动能力,提高姿势稳定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十二段锦 歌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方法:吸气后闭气,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觉神阙穴发热后,则将气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阙穴即肚脐,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一个区域。 以意引导,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学者若是气不会行,可用手指点

养气功治疗胃病的疗效观察)

养气功治疗胃病的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嗳气、泛酸、消瘦、贫血为特征。每遇饮食不佳或情绪波动则病情加重。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等病症范畴。本病发病率较高,呈慢性经过,病程较长,西医对本病无特效疗法,仅是对症治疗,治愈率较低。近来笔者采用气功针灸与养气功锻炼相结合的特医疗法,对105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05例患者中,男68例,女37例。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28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最短者9个月,最长者15年。 将105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分为下属几个类型:1、肝胃不和型:28例。证见胃脘痞满,痛引胁肋,嗳气泛酸,时有呕恶,舌苔薄腻,脉弦。多于情志不舒时犯病。 2、痰饮停聚型:25例。证见胃脘痞满,痛有定处,痛久拒按,呕吐痰沫,心悸,头晕目眩,舌苔白滑,脉滑。 3、脾胃虚寒型:44例。证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热痛缓,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舌淡苔滑,脉虚沉缓。 4、胃阴不足型:8例。证见胃脘隐痛,烦热便干,口渴欲饮,面色无华,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舌质红,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1、针刺:(1)取穴:主穴取三脘、内关、足三里、内庭、胃俞。肝胃不和者加太冲、肝俞、期门、阳陵泉;痰饮停聚者加丰隆、脾俞;脾胃虚寒者加脾俞、三阴交、气海、天枢、公孙;胃阴不足者加脾俞、三阴交、太溪。 (2)针刺方法:肝胃不和与痰饮停聚者用平补平泻法,脾胃虚寒与胃阴不足者用补法。针刺前先用左手剑指按于穴位处片刻,意念在剑指指端,尔后再将针刺入,并通过补法或泻法使其得气。每日一次,每次留针40分钟,十次为一疗程,间隔5日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2、灸疗:上述四种类型均灸三脘、神厥、气海。每日一次,十次一个疗程。 3、养气功锻炼:以练“六字诀”为主,在全套练习的基础上,再加练“呼字功”12次,肝胃不和者再加练“嘘字功”12次。再辅以“调和脾胃,保健中宫”之锻炼。每套功法每天练习不可少于5遍,尤以清晨练功效果较好。 三、疗效观察及治疗结果: 在105例患者中,91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X线、钡餐检查及活组织病理诊断等恢复正常),12例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各种检查基本接近正常),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八点一。 四、典型病例: 1、赵X:男,37岁,河北肃宁县农民。2001年3月15日来我校治疗。主诉患病已4年多,经肃宁县医院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证见脘腹胀满,胁痛,嗳气吐酸,食欲不振,情志不畅,苔薄白,脉弦。属肝胃不和型。针刺三脘、内关、足三里、内庭、胃俞、太冲、肝俞、期门。灸三脘、神厥、气海。每日一次。同时配合“六字诀”和“调和脾胃,保健中宫”之锻炼。治疗10次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导引气功治疗白发法

去白发导引法 一法:正坐或跪坐,面向东方,散开头发,全身放松,将两手如婴儿握(即“握固”),置于大腿中部,拳心向上,以鼻深吸气闭住,直到“极闷”时,分3次以发“嘘”字音的口形缓缓从口中呼出(即“三嘘”),并以举手左右导引相配合,将体内浊气引出体外,只做一次;然后互换掩两耳、塞鼻孔3次;最后以两手反复由前向后抚摩头顶5次。此法可使头部血脉畅流,令发不白,还可治疗头风之症。(图1、2、3、4、5) 二法:坐于地(或席),两脚伸直,以两手捻住小腿,使头尽力下俯,直到接触小腿,待觉吃力时恢复原势,然后再做,直至不觉吃力为止;接着将两脚分开约1尺远,两手扼住两脚胫,上身向前俯,直至头顶接触两腿之间的地面,一起一落共做12次。此法可调理各段脊柱,预防脊柱疾病;并使头发根部得到精气的润泽,常黑不白,柔软滑润。(图6、7)三法:蹲踞坐,以两手握住两脚五趾向上拉举,同时尽力低头默想(即内视)五脏精气遍至头部。默想方法:用意念和内视,先从胸腔引心肺之气上行到百会,然后引腹腔中的肝、脾、肾气上行,亦达颠顶百会。意念内视心气赤、肺气白、肝气青、脾气黄、肾气黑。意念的遍数可以从10次循回至20次循回。意念完毕,静息片刻收功。此法可治听觉不聪,视觉不明,长期坚持可使白发变黑。(图8) 功理说明:白发的产生与肾气虚有关。“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气血旺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因而头发得到滋润而黑;若血气不足,肾气就会虚弱,肾气虚弱,骨髓便枯竭,头发得不到气血的滋润,因而变白。导引法的作用在于益气补肾,即使相应部位的气血畅流,增强肾功能,充分供应头发所需的气血,本候所列三法,针对性很强,对防止发白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本候原文还列有一条“养生方”:“常向本命日(生日),栉发(梳理头发)之始,叩齿九通,阴咒曰:‘太帝散灵,五老反真;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回拘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炼,百疾愈因。’咽唾三通,常数行之,使人齿不痛,发牢不白。”此法就其“阴咒曰”即默诵咒语来说,是封建迷信,但从养生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调摄”,借助这些语词引导人的心理活动趋向于有利于身心健康方面。此法所列语词都具有养生的积极意义,因而亦可习练。(吴志超《导引健身法解说》第97~100页)

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

健身氣功各套功法動作要點口訣 本人多年來堅持習練健身氣功,頗有心得,對各套健身氣功功法的動作要點、活動部位,鍛煉的效果有深切體會。本人通過對照教材和自身體會,收集整理健身氣功各套功法動作要點口訣,希望能對習練者有所幫助。 健身氣功·易筋經動作要點口訣 預備勢 並步站立身放松,下頦內收百會領, 目光內含身中正,呼吸自然調身型。 身心放松息調整,動作要與意隨行, 順其自然除雜念,三調合一練好功。 韋馱獻杵第一勢 左腳開立身中正,兩臂前擺掌合胸, 氣定神斂調氣機,心澄目潔貌亦恭。 兩肩為軸臂帶動,屈肘合掌腋下松, 深長細勻調呼吸,調理周身心神靜。 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肘抬起掌伸平,兩臂外展立掌撐, 掌根用力趾抓地,緩慢外撐意擴胸。 吸氣抬肘掌前伸,兩臂體側與肩平, 豎指坐腕成立掌,內勁用力兩邊撐。 韋馱獻杵第三勢 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對應, 兩掌上托展肩肘,重心前移要提踵。 兩掌上托至頭頂,力達四肢腳掌撐, 脊柱豎直下頦收,緊咬牙關勁不松。 摘星換鬥勢 握拳變掌身轉動,掌落髖旁腰間橫, 緩慢起身至頭頂,掌經額前去摘星。 以腰帶肩肩帶臂,直膝松腕身調正, 目視掌心意命門,調整呼吸稍微停。 倒拽九牛尾勢 屈膝撤步身轉動,前後擺臂腿成弓, 兩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後拽臂旋擰。 以腰帶肩旋雙臂,力貫雙膀緊後松, 左右互換做三遍,動作協調不僵硬。

出爪亮翅勢 收腳開立臂舉平,掌立雲門再擴胸,松肩前抻轉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輕如推窗緩慢行,重如排山內勁增,海水還潮收雙臂,收推七次掌立胸。 九鬼拔馬刀勢 轉身掄臂繞頭頂,掌心掩耳頭轉動,一掌扶於玉枕處,一掌背貼脊柱中。緩慢展臂要擴胸,目視肘尖稍作停,合臂上推身扭轉,擰動脊柱後看踵。 三盤落地勢 轉身跨步臂抻平,屈蹲按掌力要重,口吐嗨音調氣息,翻掌起身緩慢行。上托如提千斤重,下按著力在勞宮,翻掌向下肩帶臂,轉掌向上手至胸。 青龍探爪勢 起身收步身調正,掌心向上臂端平,握固拳輪貼章門,伸臂屈肘龍爪形,轉身探爪力掌中,變掌下按意不停,劃弧轉掌握固起,動作協調一氣成。 臥虎撲食勢 腳尖內扣身轉動,拳至雲門變爪形,向前撲按肘稍屈,手隨軀幹做湧動。上體下俯爪下按,塌腰抬頭要挺胸,力達指尖體上撐,腰背抻拉成反弓。 打躬勢 起身轉體掩耳孔,指擊天鼓鳴七聲,由頸至尾體前屈,兩肘外展逐節動。緩慢起身尾至頸,牽拉脊柱身中正,屈伸連續做三次,加大幅度要適中。 掉尾勢 拔耳前伸指交叉,翻掌前抻收至胸,俯身塌腰抬頭看,雙手下按兩腳中。左右調整臀扭動,頭臀相向手固定,肩與髖合調脊柱,目視尾閭腰背動。 收勢 松手直立身中正,兩臂外旋成側平,

著名中医气功武术权威揭露气功武术和宗教界那些骗术

著名中医气功武术权威揭露气功、武术和宗教界那些骗术 著名中医气功武术权威揭露气功、武术和宗教界那些骗术-周浅川医师是佛教协会主席巨赞法师的师傅“去你娘的 三十三”~~教你破解医药骗局的一句无上真言周潜川先生是已故的著名中医学家、气功学家、武学家、养生学家。是现代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请读者注意,此大师与x桥特色的“大师”有质的区别),是佛教协会主席巨赞法师的师傅,山西中医研究所的所长。峨眉派的掌门人。周先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医学养生宝贵知识财富其中,周先生留下的破解医、药骗局的无上真言~~“去你娘的三十三”,或许对寻医问药心急不择路的读者有作用,在这里作一点点介绍。周先生青壮年时期,正值社会上有江湖骗子术士,大肆宣扬所谓“噼空拳”,宣扬能够“隔山打牛”,有许多“水脚”及癔病心里素质的人促成了所谓“噼空拳”表演的成功,江湖骗子术士借此所谓“噼空拳”,大敛钱财。周潜川先生为救愚蠢的病人免受欺诈,惮精竭虑、反复寻求最简单直接有效的破解所谓“噼空拳”的方法(即“金刚杵”),最后,周先生志在救人的虔诚感动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隐居前辈毛老,毛老授予周潜川先生破解气功迷信、医药骗局的无上真言:“去你娘的三十三!”。毛老对周潜川先生说的原话是这样:“我的金刚杵口诀,是一句无上真言:‘去你娘的三十三’!你念动这个真言,任他功夫

高上天,保你无事。” 有理性头脑及一定文化知识的读者,细细领悟吧。至于这个周潜川先生是本轩第一个在这个网 站介绍给读者的。想进一步开阔视野的读者,可以去百度 查找周潜川先生。为证实本轩本帖引椐“真言”的真实性,特向有品位的读者提供引椐出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周潜川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40面。“去你娘 的三十三”!读者能见到这一句真言的,是百世修来的福份。“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遇逢!” 可怜大多数病人都是钝根众生,所感兴趣的都是“第一”“最好”之类包医百病的东西,对于正宗中医学家发自天地良心的救人真言却浑浑噩噩,甚至视为异类。难怪早在2010年,有的网上朋友通过我的QQ:281075144给我说:“X桥水浅,识货的不多”。当你面对医药骗子的的时候,你有没有福份和勇气,在心里唸上由毛老前辈——周潜川先生——承德轩传授给你的真言呢?赶快 唸动真言:“去你娘的三十三”吧!这,才能“捂住你的钱袋子”。这,才能“保住你的命根子”。附录:节选自《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 作者:周潜川气功疗法,对于人类健康的贡献,从古到今,有它辉煌的成绩,而其本质,是有物质基础,极合科学道理的。在祖国医学范围里,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古人重视保健,在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对于养生之道,研究精深,创造了气功疗法,其本源又是非常纯洁的。后来被人利用,披

少林内养功功法的原理及分析、气功的古今探讨

少林内养功功法的原理及分析、气功的古今探讨--出自《xx身心疗法》 功法的原理及分析 1.自然xx呼吸法 曾有几位临床心理学家问我本疗法的自然丹田呼吸法与西方心理学流行的腹式呼吸是不是一样。本疗法的丹田呼吸与腹式呼吸不一样。虽然它们肉眼看去是相似。腹式呼吸注重用腹部而非肺部呼吸,把吸入的气送至腹式,使呼吸变得细长。本疗法的呼吸注重培养丹田的能量,及畅通鼻及丹田的呼吸。所以练习的时候,讲求呼气时意守丹田,出气时意守鼻子。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只注重把气吸进腹式(丹田)而没有关注呼吸意守鼻子,气是单方向的输入到丹田。而注重气入丹田,气出鼻子,气的运行变成双向的循环,气的运行便活了。 有人问及意守丹田的问题,她听说女士不可意守丹田,是对身体有害。本疗法的意守不停在一个地方──丹田,却是灵活的意守──丹田、鼻子、丹田、鼻子……这与一般静坐的意守丹田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前者是死守,后者是活守。练习本疗法的丹田呼吸,要旨在于“闭目观鼻,有心观丹田”,而西方的静坐只是主要将吸入的空气输到腹部,没有注重“丹田”,也没有注重“观”的意念。 另外,本疗法要求练习者将手轻放于丹田的位置。这一点也是一般静坐松弛法所没有要求的。而手放丹田处是一个要诀。因为手心通人心,手在那里,心便在那里。把手放在丹田处,即是将心放于丹田处。这样,比较容易把心境平静下来,也是练“心”的要诀。 2.自为xx呼吸法 自为丹田呼吸与自然丹田呼吸是相辅相成,可以看为文火与武火的分别。就如我们做食物,要以配合武火(猛火)及文火(微火)烹煮才能煮出美味的食物。 培养丹田的气机也同样需要武火(自为)及文火(自然)呼吸的配合。一般西方的松弛法或静坐,只有类似自然丹田呼吸的方法而没有自为丹田呼吸的

刘汶德卦技诀窍二十法分析

刘汶德卦技诀窍二十法 第一篇:场态观卦 对于"场"的概念,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气功、奇门、风水等等,无不从"场"这个角度上认识事物发生与变化的规律。"场"的观念非常重要,分析事物着眼于一定的"场",则不致陷入孤立性。同样,我们在分析一个卦时,也可以用场的观念来认识卦与爻的关系,从而在分析一个爻时更具有层次性和背景性。 有一次,一个学员对我说,他测两队球赛,占得"观"卦,照算应该是世爻所在的甲队胜,看我的意见怎样?我说应该是应爻所在的乙队胜;为什么?这里就涉及到"场"的问题了,实际确是乙队胜。 从六爻来说,一个卦所在的宫为大场,上下卦为小场,大场制约小场,小场制约三个爻,上下卦都是气管辖的三个爻的场,表示各爻所在"场"的状态;变卦则是变化以后的"场"的状态。在很多项目的预测中,"场"对于爻所施加的影响、场与爻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 就刚才那个"风地观"卦来说,世爻所在的小场"巽"卦被"乾"宫所克,难以发挥全队的整体水平,虽有少数优秀队员(巳火克乾金),亦控制不了整个局面。而应爻所在的"坤"卦就不同了,"坤"与"乾"宫相生,是为友好之关系,而其中未与巳便能以多数人水平发挥得好而决定胜利,虽有少数队员(卯)不甚得力亦无损大局,这就是为什么"应"方能获胜的场态原理。 比如在占仕途卦中,"场"克用神,说明工作环境克当事人,往往有职也无权,即使有权也是阻力重重,歩履维艰。用神克场,说明是当事人控制环境,表示有实权的意思。如果有变卦的话,亦如是看。 在用场态来看卦时,要将习惯的看法改变一下,即把上卦与下卦、以及这个卦所在的宫,都用"场"来代替,因为"场"具有一种能动性或者叫作用力,概念不同,看问题的力度(角度)也就不同了。 当卦与宫,以及地支等都看作是大大小小不同质次的场时,一个卦马上就变得生动而活起来,你吃我,我挤你,上下呼应,吃里扒外,联合战线,固守堡壘―――什么情况都呈现出来,虽然微观但却全息地活脱脱地反映着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 场是什么?场是人们赖以休生养息的环境,是人们赖以演出威武雄壮的人生大戏的舞台;舞台搭得好,演员自然竞技状态良好,舞台歪斜破缺,演员也就横竖不顺人眼。 所以观察"场"的时候,要把大大小小的时空场态联系起来看,各种作用力只有在联系起来才能看得清楚。 这大大小小的时空场在卦中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卦与宫,内外卦、互卦、综卦、错卦、拟卦,以及天地人三才、纳音组场、干支组场等等;分另反映大大小小的背景、场所、大小环境、大小气候,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人事活动的各种吉凶不一的限制!而环境(场)的优劣首先要看月令,在此月令中场的气数状态。试举一例,八月问官职及调动情况得"地雷复"之"地泽临";用神官寅在震宫,这位先生在本单位,职务还是颇相称的,不至于"尸位素餐";但"震"卦这个"小场"被月令所克,目下单位不景气,连向职工发工资都常从外单位告借而维持(外卦亥水的财来生合内卦的寅木,"输血"的关系由此而反映),且常有口舌是非(震为吵,兑为口

郭林气功初级功法

郭林气功初级功法 郭林气功初级功法 一、预备功 1、松静站立 两脚平站与肩同宽 两膝微弯 松腰松胯 自然收腹 含胸拔背 虚腋松腕 沉肩坠肘 舌抵上额 自然闭目 百会顶天 2、中丹田三呼吸 面带微笑、神志安祥,五官放松,五脏即松 三呼吸(呼吸导引)要做到,鼻吸口呼、出入无声、深、细、匀、长,一定在匀的基础上深细长。还要做到吸而不满、呼而不尽,吸与呼都要有余地。 肝病的患者可依据病情,“嘘”可出声以增加祛邪的力度。 吸气时身体要有感到升、浮、轻、起的意境,呼气时要有降、沉,重、落状态,这也叫龟息法。 3、中丹田三开合

双手在丹田,要沉肩、圆肘、松腕在丹田平开平合。“开”时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只手象是要把水分开,也象藕断丝连。开到略宽于肩。“合”时两手心相对指尖向前。象两手中间有一个很轻很薄的气球,既不能挤破,又不能脱手。在丹田平开平合,两手似接非接。 二、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 采用“中度风呼吸法”,走一步完成一个吸吸呼。此功可以大量吸氧,抑制癌细胞生长。 要领:脚跟吸吸脚掌呼,正面吸吸侧面呼;前腿弓,后腿松,重心在当中。一般男左女右。 练法:脚跟着地时用鼻子“吸吸”,脚掌着地时用鼻子“呼”,同时转腰转头45度—80度左右。出左脚,头腰向左转,出右脚,头腰向右转。手脚同时出,慢摆手,呼时到位。 口令:吸吸,呼—;吸吸,呼—。 要求:预备功完成后,行走20分钟左右,收功休息15分钟左右。 三.收功 收功:要元气归于丹田。顺序和预备功相反,先做三开合,再三呼吸,再松静站立。 一是要咽津,分三小口咽下意念送入丹田。 二是要按摩面、头、耳。 三是要多站。 ============================= 郭林气功初级功功法要领及口令词 -、预备功、收功(不行走的功)的站立方向: 1.东:肝、胆、眼; 2.南:心脏、小肠、脑、舌; 3.西:肺、大肠、鼻、皮肤; 5,北:肾、膀胱、耳、骨、生殖器官、内分泌; 5.西南:脾、肉瘤; 6,东北:胃、食道; 7.其他或不知何脏腑病者:春朝东;夏朝南;秋朝西;冬朝北。或都面向北。 二、预备功:作任何一套功之前都必须作预备功。目的是为内气的产生和运行创造一个全身经络通畅、气血流通的客观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