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doc】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doc】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解永成等: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解永成谭敬乾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510050)

摘要:介绍某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施工中产生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引起地下连续墙拼缝水土流失,

周边地面下沉,房屋倾斜甚至坍塌的原因.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事故AnalysisofAnAccidentCaseofDeepFoundationPit XIEYongchengTANJingqian

fGuangzhouNo.3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Ltd.Guangzhou5100 50)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anaccidentcaseoffoundationpitduringconstr uction.AndanMy~sthemain

reasonforover-distortedsupportingstructureleadingtothesurroundinggroun dsinkingandhousingstructure

leasingduringconstruction..

Keywords:deepfoundationpit;construction;accident

1工程简介

某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8.5m左右,采用800mm

厚地下连续墙加四道内支撑(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

其余三道均为q)600钢管)支护结构,见图1.

场地处于剥蚀残丘地貌,座落在小山坡脚下,

各土层及其参数见图1和表1.该基坑①轴(北

端)地下连续墙处岩层埋藏最深,墙底部尚未到

全风化花岗岩(其它部位墙体均进入了全风化或

强,中风化花岗岩层).在施工中,当开挖至约

8m深时(即第二道钢管角撑安装过程中)北端地

下连续墙(中部)接缝出现水土流失,至第四天

才封堵成功.当开挖至约12m深时(亦即是在安

装第三道角撑过程中),北端墙(中部)拼缝再次

出现更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①轴墙北侧地

面严重下沉,邻近的建(构)筑物倾斜,开裂而

进入抢险状态,造成工程事故.经过一天时间才

将连续墙的接缝封堵住,北侧的危房随之陆续拆

除或临时加固.

图1某基坑支护示意图

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2004年第4期表1地层参数表

土层土性层厚/mE./MPaC/kPaqo/.p/g.cm.

Q杂填土(松散)2.801.80

Q粉质粘土(软~可塑)7.2020-2510-181.70~1.80 Q砂质粘土(可塑)4.501825181.80

Q砂质粘土(硬塑)13.102530251.90

2事故原因分析

(1)型钢角撑和型钢腰梁与地下连续墙的锚连

不可靠是造成工程事故的第一主因.事故现场能清楚地看到第三道角撑与钢腰梁虽有连接,但钢腰梁不但未连续闭合,且尚未与地下连续墙有效地锚连好,仅仅吊挂在地下连续墙上,显然未能有效地承受角撑传来的水平剪力.因而造成①轴地下连续墙中部的弯曲变形超过了30mnl(基坑还有近7m深未开挖).同时在现场未找到角撑与腰梁,腰梁与

地下连续墙的锚连节点大样.不过查阅过此类标准大样都存在共同的特点:连接繁复,不易看清,可

操作性差(即不容易实施),现场操作难度大,施

工质量难保证,检查监控难度更大.因而令以上两处连接质量成为可靠性难以保证的薄弱环节,角撑(钢)的水平剪力如不能有效地传递到挡土墙上, 则垂直压力(墙体的法向压力)也不能传递到挡土墙上,这就失去了(或降低了)控制墙体变形的作用.

(2)角撑安装时间过长,令①轴墙体变形逐渐

增大是造成工程事故的第二个主因.北端两个大角每层八根角撑,在事故调查中得知需要八至十天才能安装至图1所示的状况(据称已基本完成北端角撑安装.虚线部分腰梁及直撑尚未安装).其实钢

腰梁与地连墙的锚连尚未完善,因而真正完善第三道角撑还不只八至十天时间.在这段角撑安装期间,还包括将地下连续墙凹凸不平的内表面打凿至基本平整(起码在钢腰梁安装范围必须如此)甚至凿至露出墙体纵筋,才能焊上连接铁件.这不但对墙体产生长时间的连续震动影响,同时对墙体的抗弯能力有所削弱,令墙体变形增大.

(3)超挖及土层软化令工况计算深度增大,被

动土压力降低,是造成工程事故的第三个原因.从事故调查数据得知存在超挖状况,再加上角撑安装时间长,对坑底的土体严重扰动和长时间泡水,严重破坏了土层结构(粉质粘土,尤其花岗岩残积土泡水便会软化崩解),令工况计算与现场实况出现明显差距,这也是墙体弯曲变形加大的缘故之一. 此外,①轴墙位置岩层埋藏最深,土质相对较差也有影响.

3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1)最好将角撑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但设

计简单,施工也简单,操作质量易保证,检查监控

容易.如必须采用钢结构,则应将钢角撑,钢腰梁

与挡土墙的锚连节点识别为”危险源”(甚至可定为”重大危险源”),因其后果会引至基坑坍塌,周

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破坏等重大安全事故.

类似事故,之前之后都出现过,就是颇为有力的佐证.应对这一”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包括

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监控措施,检测方法

等,预案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力求细致全面,操作简单易行.

(2)角撑应考虑逐根或”跳隔”挖槽安装,防

止超挖和长时间扰动,浸泡基底土层,相应要求每

根角撑节点的锚连,在设计上和施工上都能独立起应有作用.

(3)对于基坑外侧紧靠民房范围,为防止地下

连续墙拼缝出现水土流失,可在墙体拼缝外侧增加旋喷止水措施,可预防墙体变形再次出现水土流失. 4结语

本案例以及类似案例表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

角撑采用钢结构(钢斜撑,钢腰粱),由于节点受

力较复杂,设计繁琐,图样繁多,施工难度大,现

场操作环境差,操作质量难保证,检查监控难度大,因而成为事故频率相对较高,事故后果严重的“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努力防止类似事故再出现.

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深基坑的概念及特点二、深基坑工程事故类型处理措施 三、以某项目为例如何进行土方开挖阶段事故预防 四、深基坑工程事故预防及处理五、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六、未来基坑支护的发展 一、深基坑的概念及特点 ●1、深基坑的概念 ●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成地下室三层以上 (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工程勘察、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施工、地下水控制、基坑监测、土方挖填等内容 由于岩王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城性,所以各地对于深基坑的定义也有所差别。 如上海、广东、山东、江西、南京规定5m以上为深基坑。 宁波、厦门、苏州规定4m以上为深基坑。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的基坑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也有一些专家的建议,可采用稳定系数Ns来判定,但不常用: N=r·H/C H ●其中: (kN/m3); 开挖深度(m),是土的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kPa)。对于27的基坑为深基坑 2、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1)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岩土工程区域性强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工程区域性更强。如黄土地基、砂土地基、软粘土地基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异性很大。因此,深基坑开挖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搬外地的经验。 (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 深基坑工程不仅与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有关。因此,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对支护结构允许变形规定统一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应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具体运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强度(或称稳定)、变形和渗流3个基本课题三者融溶一起需要综合处理。有的基坑工程土压力引起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是主要矛盾,有的土中渗流引起土破坏是主要矛盾,有的基坑周围地面变形是主要矛盾。深基坑工程的区域性和个性强也表现在这方面同时,深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施工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 分析报告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案例一 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76.8m,总建筑面积36482m2。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该工程于2012年6月开工,2012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2013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5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7 mm。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9m,最大裂缝宽度0. 2mm,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 8mm。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假如将施工时的风速和湿度影响叠加,则可推算出此时的混凝土干燥速度为通常条件下的6倍以上。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2013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梁板所用混凝土均为C40混凝土,而根据设计院进行的技术交底要求,梁板混凝土只要达到C30强度即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中更容易控制墙柱的质量,统一按照C40混凝土标准进

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

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 分析(工程人必读!!) 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深基坑工程概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3层以上(含3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深基坑工程特点 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 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 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

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 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下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18.3m,最大挖深25.9m,整体为3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③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图为天津西站二期项目基坑,总面积为39000m2,基坑周长达855m。 ④施工场地越来越紧凑图为宁波春江花城二期项目基坑全景,地下室距离外墙用地红线仅3.5m。 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类型很多,成因也较为复杂。在水土压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可能发生破坏,支护结构形式不同,破坏形式也有差异。渗流可能引起流土、流砂、突涌,造成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及地下水流失,引起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也属基坑工程事故。粗略地划分,深基坑工程事故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1)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有不同程度的扰动,一个重要影响表现为引起周围地表不均匀下沉,从而影响周围建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严重的造成工程事故。引起周围地表沉降的因素大体有:基坑墙体变位;基坑回弹、隆起;井点降水引起的地层固结;抽水造成砂土损失、管涌流砂等。因此如何预测和减小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已成为深基坑工程界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新世界酒店倒塌事故 事故发生 1986年3月15日,位于新加坡实龙岗路305号的新世界酒店在一分钟内变成一片废墟, 事故造成33人死亡、104人受伤,17人获救。新世界酒店处在一座六层高的名为联益大厦 (Lian Yak Building )的楼房里,联益大厦的一楼是一家银行和一个10车位的停车场,二楼 是一家夜总会,三楼至六楼是拥有67间房的新世界酒店(Hotel New World )。 对于此次事故,新加坡政府于1986年3月22日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查找事故发生的原 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岀预防类似事故的建议。调查委员的报告显示,15年前大楼的设计规划时 就已经种下祸根。该次调查也改变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 事故种子 1966年戴利东、黄鸿林和罗亚秋三人作为信托人替联益地产私人有限公司买下这块1179 怦的土地。黄是联益地产的董事经理,其余二人是联益地产的董事。买下地皮后雇建筑师派斯坦纳 (FJ.Pestana )向主管当局递交发展规划申请,经申请者两次撤回申请修改后,主管当局于1967年3月20日批准了申请。批文规定:(1 )地下室为21车位停车场;(2)—楼为两个商店店铺和10车位停车场;(3)二楼为餐馆;(4)3楼到6楼为每层16房间的餐馆;(5)平屋顶,上建一电机房。 派斯坦纳的一个制图员名叫梁瑞龙,尽管自1953年就在派斯坦纳的公司做制图员,梁实际 上并未经历过正规训练,仅上过理工学院的制图课程,并且还没有完成。就是这个连制图员资格都不具备的人后来成为了联益大厦实际的建筑师。当时,派斯坦纳因公司效益不佳转到了马来西亚的柔佛新山,梁离开派斯坦纳的公司做制图的散工,大概就在这时候梁与黄认识了,黄让梁给他帮忙。同时,黄雇佣了莱克西马南接替派斯坦纳作为大楼的设计,莱克西马南是位1956年注册的土木工程师,此后由梁做的规划和设计由莱克西马南签字盖章,进行修改设计上报市政当局审批。 同建筑设计一样,联益大厦的结构设计也是由一位没有专业资格的制图员实际进行的。向崇兴(人名)是莱克西马南的制图员,尽管上交的文件上是莱克西马南签字,实际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计算书和图纸全是由向做的。而相关调查显示,设计计算书有漏算、错算等大量错误,且许多地方与设计图纸不符。 1968年11月,因为遭人投诉与无资格人员共享职业服务收费,莱克西马南被剥夺了职业资格,因此,他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名义向市政当局递交专业设计文件。黄因此找到了建筑师易宏坤9人名)替代莱克西马南。黄、易和梁约定由黄和梁分享建筑设计费,而梁负责制作、修改设计图纸和工地检查。 大楼施工由Hong Eng Con struction Compa ny 承担,公司的唯一所有人是洪阿盛(音译人 名),他是黄的姻亲。而洪作证时透露黄不过岀借了他的名字而已,公司实际所有人是黄自己。整个施工过程中莱克西马南和易都没有对工程进行监督,工地上也没有管理。向或莱克西马南仅在结构上有问题时到工地上去一下,多数时候是向自己去的,莱克西马南只去过一两次。工地上基本是由梁和黄实际监管的。鉴于黄本人也于此次事故中遇难,他本人在事故中的作用已无从得知。 1970年6月,大楼还在建造中,以易的名义向市政当局申请了一系列修改。其中地下室的九根内柱包上砖;一楼的一间商铺建了一间密室。1971年中又申请将一间商铺改为银行。1971年11月底又申请将原设计的两间商铺均转为银行,而这些修改中最不寻常的是为什么要在柱外包上砖,事故后现场发现外包层内还埋上了钢轨,而且有些柱是有混凝土而不是砖包起来的。 钢轨由桩台一直延伸到一楼楼板,顶部还有垫板和螺钉与楼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显然这是施工阶段就有的,并且是为承力而设计的。然而却没有任何设计书或施工图说明他们的作用,原设 计中屋顶没有水箱,修改后的设计在屋顶安装了一个小水箱。而实际安装的是一个 3.7m*2.4m*2.4m 的大水箱。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分析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分析 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以前的几十年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高,基础的埋置深度很浅,很少使用地下室,基坑的开挖一般仅作为施工单位的施工措施,最多用钢板桩解决问题,没有专门的设计,也并没有引起工程界太多的关注。近30多年来,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1、深基坑工程概念特点 1.1、深基坑工程概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2、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右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为18.3m,最大挖深为25.9m,整体为三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③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上海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工程基坑面积达81000m2,无锡恒隆广场基坑面积35000m2。这类基坑在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中,特别是支撑系统的布置、围护墙的位移及坑底隆起的控制均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 国外著名土木工程事故 美国--Collapse of I-35W Highway Bridge-August 1, 2007 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大楼(World Trade Center)的倒塌与调查-2011-9-11 美国--塔科马大桥(Tacoma Narrows Bridge)的倒塌-风振-1940-11-7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豪晶酒店(Hyatt Regency Hotel)行人天桥倒塌-1981-7-17 加拿大--魁北克大桥(Quebec Bridge )二度坍塌-1907-8-29 加拿大--特斯康谷仓失稳事故-1913-9 英国--罗南坊(Ronan Point)事故的启示-1968-5-16 英国--希思罗机场快线隧道塌方事故-1994-10-20 新加坡--新世界酒店(Hotel New World)的倒塌-1986-3-15 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倒塌-1995-6-29 韩国--首尔桑苏大桥坍塌-1994-10-21 韩国--圣水大桥塌落- 1994-10-21 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生田--弄假成真的现场地质灾害-1971-11-11 意大利--比萨斜塔- 葡萄牙--Hintze-Ribeiro大桥坍塌- 2001-3月-日 国内重大土木工程事故 广东省--九江大桥”6.15”船撞倒塌事故--2007-6-15 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坍塌事故-2007-8-13 重庆綦江塌桥事故-1999-1-4 上海市重大土木工程事故 上海--1115大火-2010-11-15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2009-6-27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2003 -7 -1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典型事故进行分析深化对事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 案例一 x分厂高空坠落事故 一.事故概述 201x年x月x日15时30分,x分厂安排直氰工段一班人员加班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氰化钠大库到直氰氰化钠小库之间的氰化钠输送管道。一班班长寇某某在班后会上布置了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管道任务,并指定氰化岗位操作工王某某去氰化钠大库至直氰化钠小库之间的空中桥架上协助吊装氰化钠输送管道。16时左右,王某某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在未挂好安全带情况下直接上到空中桥架北端作业,导致本人从桥架上坠落至地面(桥架距离地面高度4米)。后送市中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王某某腰椎受伤。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王某某违章作业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且未挂好安全带时直接上到空中桥架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运转一班班长寇某某在高空作业前没有按照制度办理高空作业票证,没有制订相应安全防范预案; 2、分厂安全员屈某某对本单位高空作业票证监督不到位; 3、分厂未落实票证管理制度对高空作业疏于管理。

(三)、事故的性质 这是一起因违章操作引发的高空坠落事故。 三.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x分厂立即组织学习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并将组织学习情况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2)x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本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通报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会议情况于x月x 日前上报安环科。 (3)各生产单位要查遗补漏居安思危,利用班前班后会学习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做好安全作业票证的办理、审核、建档工作。 (4)分厂应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单项选择题 1、该起事故的性质是(C) A.意外事故 B.刑事案件 C.违章操作 D.非责任事故

地基基础事故分析与处理案例分析

地基基础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案例 案例1 1 工程概述 北京百盛大厦二期工程,基坑深15米,采用桩锚支护,钢筋混泥土灌注桩直径为800mm,桩顶标高—3.0m,桩顶设一道钢筋混泥土圈梁,圈梁上做3m高的挡土砖墙,并加钢筋混泥土结构柱。在圈梁下2m处设置一层锚杆,用钢腰梁将锚杆固定,其实锚杆长20m,角度15度到18度,锚筋为钢绞线。 该场地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石层等。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 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底版施工。一夜的大雨,基坑西南角30余根支护桩折断坍塌,圈梁拉断,锚杆失效拔出,砖护墙倒塌,大量土方涌入基坑。西侧基坑周围地面也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 2 事故分析 锚杆设计的角度偏小,锚固段大部分位于粘性土层中,使得锚固力较小,后经验算,发现锚杆的安全储备不足。 持续的大雨使地基土的含水量剧增,粘性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大大降低,导致支护桩的主动土压力增加。同时沿地裂缝(甚至于空洞)渗入土体中的雨水,使锚杆锚固端的摩阻力大大降低,锚固力减小。 基坑西南角挡土墙后滞留着一个老方洞,大量的雨水从此窜入,对该处的支护桩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并且冲刷锚杆,使锚杆失效。 3 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对西侧桩后出现裂缝的地段紧急用工字钢斜撑支护的圈梁,阻止其继续变形。西南角塌方地带,从上到下进行人工清理,一边清理边用土钉墙进行加固。 案例2 1 工程概况 某渔委商住楼为322层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大楼,一层地下室,总面积23150平方米。基坑最深出(电梯井)-6.35M

该大楼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主干道凤凰路与乐园路交叉口,西北两面临街,南面与市粮食局5层办公楼相距3~4M,东面为渔民住宅,距离大海200M。 地质情况大致为:地表下第一层为填土,厚2M;第而层为海砂沉积层,厚7M;第三层为密实中粗砂,厚10M;第四层为黏土,厚6M;-25以下为起伏岩层。地下水与海水相通,水位为-2.0M,砂层渗透系数为K=~51.3m/d。 2 基坑设计与施工 基坑采用直径480MM的振动灌注桩支护,桩长9M,桩距800MM,当支护桩施工至粮食局办公楼附近时,大楼的伸缩缝扩大,外装修马赛克局部被振落,因此在粮食局办公楼前作5排直径为500MM的深层搅拌桩兼作基坑支护体与止水帷幕,其余区段在震动灌注桩外侧作3排深层搅拌桩*(桩长11~13M,相互搭接50~100MM),以形成止水帷幕。基坑的支护桩和止水桩施工完毕后,开始机械开挖,当局部挖至-4M时,基坑内涌水涌砂,坑外土体下陷,危及附近建筑物及城市干道的安全,无法继续施工,只好回填基坑,等待处理。 3 事故分析 止水桩施工质量差是造成基坑涌水涌砂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后发现,深层搅拌止水桩垂直度偏差过大,一些桩根本没有相互搭接,桩间形成缝隙、甚至为空洞。坑内降水时,地下水在坑内外压差作用下,穿透层层桩间空隙进入基坑,造成基坑外围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威胁临近的建筑物和道路。另外,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仅50MM,在桩长13M的范围内,很难保证相临的完全咬合。 从以上分析可见,由于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量过小,施工设备的垂直度掌握不好,致使相临体不能完全弥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防水体,所以即使基坑周边作了多排(3~5排)搅拌,也没有解决好止水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事故处理 采用压力注浆堵塞桩间较小的缝隙,用棉絮包海带堵塞桩间小洞。用砂白为堰堵砂,导管引水,局部用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堵塞桩间大洞。 在搅拌桩和灌注桩桩顶做一到钢筋混凝土圈梁,增加支护结构整体性。 在基坑外围挖宽0.8M、深2.0M的渗水槽至海砂层,槽内填碎石,在基坑降水的同时,向渗水槽回灌,控制基坑外围地下水位。

浅谈土木工程事故处理

编号:AQ-JS-0078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浅谈土木工程事故处理 On the trea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accidents

浅谈土木工程事故处理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序言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土木工程,它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我国古代的土木工程成就辉煌,近代的土木工程进展缓慢,而现代的土木工程则举世瞩目!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土木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 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也是很多,就已有工程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设计问题、施工问题、材料问题、勘察问题。 此外,还可能有以下问题: (1)管理不善,监管不力; (2)勘察失误,地基处理不当;

(3)设计失误; (4)施工质量差,不达标; (5)使用,改建不当。 三、砌体结构 1、砌体结构本身存在缺陷,结构性能较差、对地基变形比较敏感、对施工质量比较敏感、对温度作用比较敏感、本身存在大量微裂缝等。砌体结构材料选配不当、施工违反操作规程、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其他强度等。都容易引起工程事故。 2、砌体结构倒塌设计错误影响严重,所以设计砖结构应重视结构稳定验算,当构件长细比较大时,砌体会砌体会产生弯矩作用平面内弯曲,在弯曲段的中点,会出现水平裂缝,所以对砌体结构而言,高厚比的验算同样是重要的;应尽量使墙体构成L形墙,十字形墙或平面外有约束的墙,避免出现一字形墙。 3、施工质量太差或突发性灾害等造成原因之一,一般的工程常见裂缝以及时处理后不会造成结构的突然倒塌。 四、混凝土结构

深基坑事故处理案例

深基坑事故处理案例 其是广东湛江市等沿海软土地基的深基坑;本文以湛江某基坑为例,分析了深基坑的危险源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危险源;处理措施。 一、概论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把深基坑施工技术技术列为推广的新技术之一。 深基坑定义:一般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m 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基底加固、降水、土方开挖等内容。深基坑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和个性。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稳定、变形和渗流3个基本课题,土压力引起支护结构的失稳、渗流引起土体破坏、基坑周围地面变形过大都可能引起事故。②具有很强的时空效应和环境效应。深基坑的空间效应表现为其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时间效应表现为土体蠕变使土体强度降低,使土坡稳定性降低。 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地基土有非均质性,深基坑工程外力不确定性、变形不确定性和土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基坑具有很大的风险性。④具有开挖深、工程量大、工期紧的特点。 ⑤深基坑事故具有突发性、危害大、损失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二、危险源分析 1.按照责任主体单位分析

共分6类,包括:①建设单位无计划盲目建设,无限度地压价,无限度地压缩工期;参与选择或强行拍板开挖方法或者支护方案。②勘察资料不详细,勘察资料提供的数据不完全相符;地质勘察数据处理失误,勘察报告提供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均比实际数值有偏差,使支护结构设计不安全。③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判断失误、考虑不周;采用的计算模型错误,支撑结构设计造型失误,计算错误,超载取值出错,止水帷幕设计不合理;过分相信软件计算结果,未能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做出判断及调整。④施工方法不当,施工方案不合理,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支护不及时跟上、挖土与支护严重脱节、超挖、基坑长时间暴露;水患措施处理不力、无基坑施工经验。⑤委托第三方监测或监测数据不真实,监测点布置不合理等。这些单位造成事故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2.按照破坏模式分析 按照破坏模式可分以下几种破坏模式,各破坏模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1)支护结构刚度破坏包括围护墙体的强度破坏和支撑结构的强度破坏。 ①支护结构的强度破坏:由于超挖、超载、支撑不及时等原因使得土压力引起的墙体弯矩超过墙体的抗弯能力,导致墙体裂缝或断裂破坏。 ②辅助支撑的强度破坏:当设置的支撑强度不足或刚度过小时,在侧压力的作用下支撑破损或压屈或折断引起的破坏。 (2)支护结构稳定性破坏包括滑移整体失稳、踢脚隆起失稳、管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最新版本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案例一 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76.8m,总建筑面积36482m2。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该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1998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1999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5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7 mm。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9m,最大裂缝宽度0. 2mm,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 8mm。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假如将施工时的风速和湿度影响叠加,则可推算出此时的混凝土干燥速度为通常条件下的6倍以上。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1999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梁板所用混凝土均为C40混凝土,而根据设计院进行的技术交底要求,梁板混凝土只要达到C30强度即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中更容易控制墙柱的质量,统一按照C40混凝土标准进

国内几起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解读分析材料

附件 国几起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解读 分析材料 一、“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点评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油气爆炸。 (三)事故的间接原因。 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中石化股份公司、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和站对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理、管道保护工作不力、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存在死角、盲区,未能

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事发后应急救援不力,现场处置措施不当。 2.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 (1)市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力,督促指导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彻底,隐患排查整改不力;黄岛街道办事处对长期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失察,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2)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油区工作办公室、开发区安监局、石化区安监分局)履行职责不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督促企业落实应急预案不到位,安全生产大检查走过场。 (3)开发区规划、市政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混乱。市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对相关项目规划方案审批把关不严,导致市政排水设施划入厂区规划;事发区域危化企业、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交叉布置,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开发区行政执法局违规同意对排水明渠设置盖板使之变为暗渠,道路整治工程未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未发现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 (4)市及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和应急办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导致应急响应不力,还存在压制、拖延事故信息报告和谎报问题。 (四)事故的性质。 经调查认定,省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有关责任

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 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简介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一)原油泄漏处置情况 企业处置情况 11月22日2时12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降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2时35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知青岛站关闭洋河阀室截断阀(洋河阀室距黄岛油库24.5公里,为下游距泄漏点最近的阀室);3时20分左右,截断阀关闭。 2时50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向处运销科报告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2时57分,通知处抢维修中心安排人员赴现场抢修。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并请求潍坊输油处调用抢险救灾物资。

4时左右,青岛站组织开挖泄漏点、抢修管道,安排人员拉运物资清理海上溢油。 4时47分,运销科向潍坊输油处处长报告泄漏事故现场情况。 5时07分,运销科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调度中心报告原油泄漏事故总体情况。 5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处长安排副处长赴现场指挥原油泄漏处置和入海原油围控。 6时左右,潍坊输油处、黄岛油库等现场人员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泄漏现场抢修,使用挖掘机实施开挖作业;7时40分,在管道泄漏处路面挖出2米×2米×1.5米作业坑,管道露出;8时20分左右,找到管道泄漏点,并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 9时15分,中石化管道分公司通知现场人员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做好抢修工作;9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副处长报告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无法独立完成管道抢修工作,请求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抢维修中心支援。 10时25分,现场作业时发生爆炸,排水暗渠和海上泄漏原油燃烧,现场人员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事故现场发生爆炸燃烧。 三、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直接原因。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原因分析: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案例一 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76.8m,总建筑面积36482m2。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 该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1998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1999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5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7mm。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9m,最大裂缝宽度0.2mm,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8mm。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 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假如将施工时的风速和湿度影响叠加,则可推算出此时的混凝土干燥速度为通常条件下的6倍以上。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1999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梁板所用混凝土均为C40混凝土,而根据设计院进行的技术交底要求,梁板混凝土只要达到C30强度即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中更容易控制墙柱的质量,统一按照C40混凝土标准进 行施工,而C4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480kg/m3,相对于C30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增加约70kg,这样,混凝土的收缩将增加0.4×10,4左右,无形中又增加了裂缝出现的可能。 第三,进入冬季施工以后,混凝土中又添加了Q型防冻膏和wp_x减水剂,施工用水相对减少,混凝土强度增长较快,加剧了混凝土水分的蒸发和裂缝的发展。

土木工程事故分析 论文

土木工程事故分析——脚手架及施工平台的搭建工程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总的情况看,土木工程质量是好的,但工程事故却时有发生,有些事故还很严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同类的事故再次发生,本篇就脚手架及施工平台的搭建方面进行工程事故分析,希望能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事故分析脚手架施工平台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booming. Looked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is good, but engineering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Indeed some accident is very serious that caused great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In order to avoid the similar accidents from happening again, this is the scaffold and construc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ccident analysis, hoping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Keywords: Civilengineering;Accident analysis; Scaffold; Construction platform 1 引言 脚手架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主要是为垂直作业提供施工平台。比如砖墙的砌筑、墙面的抹灰粉刷、建筑外皮装饰装修和结构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搭建脚手架,提供施工平台,以便施工操作和必要时的短距离高空水平运输。脚手架虽然是临时设施,随着工程进度而搭设,但它的搭建质量安全对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有着最重大、最直接的影响。如果脚手架搭建不稳定,不牢固,就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对脚手架的选择、搭建和定期的检查维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2 由于脚手架而发生的工程事故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各种工程事故层出不穷,其中由于脚手架搭建缺陷而产生的工程事故占据一定比例。近年来,建设部备案的重大施工坍塌事故(土方、房屋拆除、脚手架等)中,脚手架坍塌占事故总数的22%以上[1]。因此,分析脚手架坍塌事故原因和特点,提出一定的对策对预防工程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3 脚手架发生事故的原因 脚手架在搭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工程事故。常见的脚手架事故为坍塌和部件从高处坠落等。在工程施工中,造成脚手架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失稳。脚手架失稳是一种整体性失稳,其原因与单根竖直压杆的失稳原因相似,但只要遵照竖直压杆的稳定理论设计并在施工中规范作业,脚手架失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随着当前高层建筑作业日渐增多,对于这一类的脚手架来说,由于抛撑支点以上部分比以

【doc】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解永成等: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解永成谭敬乾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510050) 摘要:介绍某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施工中产生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引起地下连续墙拼缝水土流失, 周边地面下沉,房屋倾斜甚至坍塌的原因.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事故AnalysisofAnAccidentCaseofDeepFoundationPit XIEYongchengTANJingqian fGuangzhouNo.3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Ltd.Guangzhou510 0 50)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anaccidentcaseoffoundationpitdur ingconstr uction.AndanMy~sthemain reasonforover-distortedsupportingstructureleadingtothesurroundinggroun dsinkingandhousingstructure leasingduringconstruction.. Keywords:deepfoundationpit;construction;accident 1工程简介 某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8.5m 左右,采用800mm 厚地下连续墙加四道内支

撑(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 其余三道均为q)600钢管)支护结构,见图1. 场地处于剥蚀残丘地貌,座落在小山坡脚下, 各土层及其参数见图1和表1?该基坑①轴(北端)地下连续墙处岩层埋藏最深,墙底部尚未到全风化花岗岩(其它部位墙体均进入了全风化或强,中风化花岗岩层).在施工中,当开挖至约8m 深时(即第二道钢管角撑安装过程 中)北端地下连续墙(中部)接缝出现水土流失,至第四天才封堵成功?当开挖至约12m深时(亦即是在安装第三道角撑过程中),北端墙(中部)拼缝再次出现更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①轴墙北侧地面严重下沉,邻近的建(构)筑物倾斜,开裂而进入抢险状态,造成工程事故.经过一天时间才将连续墙的接缝封堵住,北侧的危房随之陆续拆除或临时加固. 图1 某基坑支护示意图 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2004 年第4 期表1 地层参数表 土层土性层厚/mE./MPaC/kPaqo/.p/g.cm. Q 杂填土(松散)2.801.80 Q 粉质粘土(软?可塑)7.2020-2510-181.70^ 1.80 Q 砂质粘土(可塑)4.501825181.80 Q 砂质粘土(硬塑)13.102530251.90 2事故原因分析 (1)型钢角撑和型钢腰梁与地下连续墙的锚连不可靠是造成工程事故的第一主因.事故现场能清楚地看到第三道角撑与钢腰梁虽有连接,但钢腰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系08工程监理姓名:王艳丽学号:21号 摘要: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质量事故实例 案例一: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1.4m~2m左右。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