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历史: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假说与模型

1、公元前5世纪,我国墨翟认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指不能再分的质点;战国时《庄子·天下篇》一书中提出:物质

无限可分的思想。

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而且原子有不同的

形态。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道尔顿原子模型: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非常小,

不可再分,内部没有任何结构,就像一个小球一样。

实心球模型

道尔顿提出原子模型虽然多半处于想象,但也有符合科学研究基本原则的地方,所以是合理的想象。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生逊发现了电子。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原子由带正电荷的主体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电子像镶嵌在蛋糕中的葡萄干那样处于正电荷的“海洋”中。这个模型中电子与正电荷的分布是处于想象的,因为没有实验证明

浸入模型(枣糕模型)

4、1911年,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原子模型: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绝大多数质量和全部的正电荷,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

5.玻尔(卢瑟福的学生)的原子壳型结构:

电子依据能量不同,在原子核外不同区域(电子层)运动。

6.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

电子云是近代对电子用统计的方法,在核外空间分布方式

的形象描绘,我们不能预言电子在某一时刻究竟出现在核外空间

的哪个地方,只能知道它在某处出现的机会有多少,即几率密度

大小,用小白点的疏密来表示。小白点密处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

密度大,小白点疏处几率密度小,看上去好像一片带负电的云状

物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此叫电子云。

至此,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满

意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