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减温水逻辑

合集下载

再热器减温水

再热器减温水

一期减温水系统:
1.再热蒸汽调温主要靠烟气挡板,微量喷水作为消除汽温偏差的辅助手段,喷水减温机构
简单、调节方便、调温幅度大,惰性小,但它导致机组的热力循环效率降低,使用喷水减温,将使中低压缸工质流量增加,这些蒸汽仅在中低压缸做功,当机组负荷不变时,限制了高压缸的出力。

事故喷水只有在非正常工控下控制再热汽温。

咱们一期再热器减温水分为微量喷水和事故喷水。

2.再热器减温水水来源给水泵中间抽头
二期再热器减温水系统:
与一期减温水系统不同的是少了事故喷水减温
一期中给粉和蒸汽流量在主调中做前馈。

二期中没有考虑问题:1.二期机组没有设置事故减温水
二期SAMA图:
A侧再热减温水
调节阀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减温水控制

减温水控制

1.1.1.1 主汽温度调节a) 一级减温水只是对主汽温进行粗调,它的主要调节对象是屏式过热器出口汽温,运行中不得因一级减温使用不当使屏过出口汽温和屏过壁温超温,正常情况下,一、二级喷水量比例为总喷水量的75%和25%,高加解列时分别为总喷水量的95%和5%。

b) 二级减温水对主汽温进行细调,运行中,特别是出现扰动时,应注意主汽温度变化趋势及减温器后温度,合理及时调节减温水量,手操时不要猛增猛减,以保持主汽温稳定。

c) 调节过热烟气挡板。

d) 定期或根据需要进行炉膛及烟道的吹灰工作。

1.1.1.2 再热蒸汽调节a) 调节再热烟气挡板是再热汽温调节的主要手段。

b) 微量喷水减温在上述调节幅度不足时使用,或者对再热汽温进行细调,运行中,再热汽温惰性较大,使用微量喷水减温时,应特别注意再热汽温变化趋势及减温后的温度,减温水量的调节要有一定的超前时间,以防止再热汽温长时间波动。

c) 事故喷水减温只有在再热器入口超温的事故情况下方可使用。

d) 主汽温、再热汽温的调节,在燃烧稳定的情况下,首先用烟气挡板调节,少用或不用喷水调节,以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备注: 1.一期再热气温控制值为540度,最高不超过545度。

2. 当再热器微量喷水调门为自动状态时,其设定值是以540 度为基准。

例如:自动状态,设定值为2,则再热器出口控制目标为540+2=5423. 当再热器微量喷水调门为手动状态时,其设定值为再热器微量喷水调门的开度。

例如:20,则再热器微量喷水调门开度为20%4. 低温再热器壁温报警温度为563度,高温再热器壁温报警值为580度。

过热器减温水控制系统• ELECHOM ■ AUX MEW c c c C e c i。

某锅炉减温水调节方案优化与实施

某锅炉减温水调节方案优化与实施

料 得知 , 温水 自动 调节 的 PD参 数设 置为 : 级 减 I I 减 温水 P( . ) I 0 4 、 0 1 ; 1 2 、 ( . ) D( . ) a级 减 温 水
P 1 5 、( . ) D( . ) ( . ) I0 3 、 0 2 。
用 实验 分析 的方 法 可 知 , 汽 温 度 判 定 标 准 蒸 为 I 过热 器蒸 汽 温度 范 围 4 0±5 , 级 8 ℃ Ⅱ级 过 热
仅 占运 行 时 间 的 5 % 。 由 此 可 知 , 温 水 自动 调 3 减
高 自动投 入 率是 亟待解 决 的 问题 。
2 原 因 分 析
针对 减 温水 调节 系统 调 节 品质 不 高 、 自动 投
入 率低等 问题 , 者利 用头 脑风 暴法 , 因热工 故 笔 对
节 系统 自动 投 入率 过 低 , 得 锅 炉 的运 行存 在 安 使 全 隐患 。 因此 , 化减 温水 调节 系统 调节 方案 、 优 提
表 1 5 锅 炉减 温 水的 月平均 自动投 入 时 间

参考 表 1数 据 可 知 , 锅 炉 减 温 水 的 月 平 均 5 自动投 入 时 间为 3 5 , 年 为 35 5 , 5 锅 炉 2h一 7 h 而 全 年运行 时 间为 67 2 , 温水 的 自动 投 入 时 间 4 h 减
收 稿 日期 :0 20 .8 修 改 稿 ) 2 1 -4 2 (
第 6期

辉 等 . 锅 炉 减 温 水 调 节 方 案 优 化 与 实 施 某
73 9
障造成 5锅炉 减温水 调节 品质差 、 平均 自动 投入 月 时间短 的原 因进行 了分析 , 找到 3个关键影响 因素 。 2 1 PD参 数设 置不 当 . I

RB逻辑说明

RB逻辑说明

RB逻辑说明RUNBACK功能设计在RB功能投入情况下,机组运行中若出现辅机跳闸,将触发RUNBACK,快速减少锅炉燃料,将机组出力降到辅机能承受的水平。

机组设计有以下RB项目:1)送/引风机RB每台风机出力按照330MW计算,当发生一台送风机/引风机跳闸时出力与当时的机组负荷指令比较, 若大于最大出力则触发RB信号。

2)一次风机RB每台风机出力按照330MW计算,当发生一台一次风机跳闸时出力与当时的机组负荷指令比较, 若大于最大出力则触发RB信号。

3)给水泵RB每台汽动给水泵出力按照330MW计算,电泵出力按照210MW计算,当发生给水泵跳闸时,出力限制值与当时的机组负荷指令比较,若大于最大出力则触发RB信号。

磨煤机跳闸(不触发RB,由机组各回路自动调整)RUNBACK触发条件触发条件:1、RB功能投入;2、两台辅机运行时,其中一台跳闸;3、机组负荷指令>辅机最大出力;三个条件同时出现,即满足RB触发条件。

(说明:给水泵发生RB条件是: RB功能投入;负荷>50%;一台汽泵或者一台电泵跳闸即发RB。

另一种情况,RB功能投入;负荷>30%;一台汽泵跳闸即发RB。

)RUNBACK发生后,机组控制过程当发生RB时,锅炉主控切为手动模式,机组转入TF方式运行。

但是燃料、给水、送、引、一次风、减温水调节仍在自动模式。

具体情况如下:1、RB发生后,延时3S后发一信号,使煤质校正系数保持先前值。

2、RB发生后,若迫升/迫降功能投入,闭锁负荷迫升/迫降。

3、RB发生后,若发电机不解列同时高旁又没打开,机前压力设定值切为进行模式。

4、送、引、一次风机RB发生后,机前压力设定值的变化率有操作人员设定的值且为预先设定的1MPa/Min; 给水泵RB发生后,机前压力设定值的变化率有操作人员设定的值切为预先设定的2.5MPa/Min。

5、RB发生后,发3S脉冲,使机组切为滑压运行方式。

6、RB发生后,机组不在协调方式下,负荷下限值有330MW切为0。

减温水量的估计计算公式

减温水量的估计计算公式

减温水量的估计计算公式
减温水量,是水资源管理领域中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为有效分配水资源提供依据。

减温水量的估计计算公式是水利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技术要求,下面就减温水量的估计计算公式进行一番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计算方法与公式
1、水量的估算原理及公式
减温水量的估算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变化,一般采用以下公式估算:减温水量(Q)=消除原有温差(Δt)×水流量(V)×清水比
重(γ)
其中,Δt表示井下水温与地表水温的温差,V表示排水流量,
γ为清水比重(1t/m3)。

2、取样及试验方法
(1)取样要求
井水尽可能多样化地取样,取样方法一般采用罐子取样法和抽检取样法。

通常在每个取样井,在半小时内抽取三次试样。

(2)试验方法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水温、浊度、电导率、PH值、溶解氧、可溶
性总磷,以及其他水质指标。

取样地点距离排水口,最多不超过5m。

二、公式的应用
1、减温水量的准确估计
准确估算减温水量,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按照上
述的估计公式,准确的统计取样,估算减温水量,才能更好的管理水资源。

2、水资源的有效分配
有效分配水资源,不仅仅是要精准的估算减温水量,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规划,预防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三、结论
减温水量的估计计算公式,是水利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技术要求,准确的估计减温水量,将有助于更好的管理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规划,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级减温水逻辑

一级减温水逻辑

一级减温水逻辑课程实验总结报告实验名称:一级减温水逻辑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践:大型火电机组热控系统设计及实现(2)1 一级过热减温控制 (2)1.1 相关图纸 (2)1.2 控制系统原理 (2)1.3 控制系统结构 (2)1.4 控制逻辑与分析 (3)1.5 一级减温水门强降 (6)1.6 一级减温水门切手动 (7)2 总结 (8)2.1 正反作用分析 (8)2.2 串级控制优点 (8)1 一级过热减温控制1.1 相关图纸SPCS-3000控制策略管理-8号站-145页、146页1.2 控制系统原理过热减温A侧控制系统是串级PID控制系统。

通过调节一级减温喷水调节阀,改变一级减温器喷水流量,控制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

然后主蒸汽经过过热器,进而达到调节二级减温器入口侧蒸汽温度。

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电动门,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在减温水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具有快速控制作用,当蒸汽温度发生变化时能快速实现调节作用,同时它能有效地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的影响,改善了对象的动态特性。

图1-1 过热系统监控画面1.3 控制系统结构对于过热减温串级PID控制系统来说,在副回路中,控制对象为一级减温器,执行机构为一级喷水调节阀,调节量为一级喷水调节阀门开度,被控量为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在主回路中,被控量为二级减温器入口侧蒸汽温度。

自动控制系统框图及控制逻辑图如下:主蒸汽+过热器+一级减温喷水调节阀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主PID 一级减温器变送器温度设定值-副PID 变送器-二级减温器入口蒸汽温度图1-2 一级过热减温控制系统结构1.4 控制逻辑与分析图1-3 一级过热减温A 控制逻辑图逻辑分析:1. 信号处理① 滤波:主回路和副回路的采样值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和二级减温器入口蒸汽温度在送到控制器PV 端前,通过一阶惯性环节的超前滞后模块,起滤波作用,滤波器传递函数为S611 。

锅炉培训资料:控制减温水的意义

锅炉培训资料:控制减温水的意义

一、减温水调整的目标汽温合格范围是536-546C o汽温最高不超过566C o机侧汽温IOmin内降低不超过50C o#1、#2机组过热器减温水量分别W额定流量#1、#2机组再热器减温水量分别0额定流量二、减温水波动时直接影响到的参数Iv减温器后汽温2、汽包水位3、汽压与负荷、煤量4、减温器后金属壁温操作调整三、减温水调节总则1、防止过调,避免汽温大幅度反复波动,提前判断汽温走势,在汽温曲线变化趋缓时及时调整降温水量;2、采用“收敛型”调节方式,由于燃烧调节稳定后,汽温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关注爱上电厂公众号此时减温水量曲线应逐渐收敛,即曲线每次高点都比上一次要低,曲线低点都比上一次要高,即可将波动减缓,汽温及降温水量曲线将逐渐走平;3、熟悉本机组设备特性,由于减温水调门与减温水量线性整定不良,调节量以各侧降温水量为准,如目前#2炉再热器减温水B侧调门开度从0至20%,水量变化只有IoT左右;4、过热器减温水量一二级分配应合理,可以加大一级减温水量分配,目的是保护受热面,维持汽温稳定,也可以减少一级减温水量分配,目的是减少波动,提高过热蒸汽温度,但都应防止二级减温水量过大;5、大幅度调节减温水调门时要关注汽包水位,防止汽包事故放水门频繁动作;6、低负荷阶段或刚并网后,设专人调节汽温,避免减温水量过大,否则容易出现:①汽温失控,②水塞导致的汽温偏差,③对给水泵产生冲击;7、高负荷阶段,减温水不宜关至零,否则容易出现:①汽温冲高②金属壁温易超温;8、减温水在手动调节平稳后可以投入自动运行;9、关注减温器前后蒸汽温度变化情况,如有内漏缺陷应及时记录待停炉消缺。

四、锅炉工况稳定时的减温水调节1、尽量减少减温水(特别是再热器减温水)用量,若再热器减温水量大时,应尽量调小再热器烟气挡板,减少再热器减温水量,提高机组效率;2、#1、#2炉再热器减温水调门/烟气挡板总操投入自动运行时,一般情况下烟气挡板总操设定值低于再热器减温水调门设定值5C。

350MW机组RUNBACK功能逻辑说明

350MW机组RUNBACK功能逻辑说明

能源中心发电二分厂 新#5、6机组RUNBACK 功能逻辑说明 批准: 审核: 编制: 能源中心发电二分厂二作业区2015年3月25日新#5、6机组RUNBACK功能逻辑说明一、给水泵RUNBACK功能逻辑说明(一)给水泵RB动作条件:当机组负荷≥200MW,在协调控制方式,RB功能投入的情况下,任意一台给水泵跳闸触发给水泵RB 功能。

(二)给水泵RB动作过程:1、机组控制方式切至“汽机跟随”。

2、目标负荷自动设置为175MW并以300MW/min速率向目标负荷快速减负荷。

3、以间隔0S、10S的顺序依次跳闸B磨煤机、A磨煤机。

4、若C磨煤机运行则间隔2秒按照2、3、1、4的顺序投入C 层等离子,若C磨煤机未运行则间隔15秒按照2、3、1、4的顺序投入E层油枪。

5、联关过热器一级减温水调整门。

6、联关过热器二级减温水调整门。

7、再热器喷水控制切为手动方式,联关再热器喷水减温调门。

8、总燃料量、总风量、给水流量自动降至目标负荷175MW对应的量。

二、给水泵RUNBACK功能投入注意事项1、给水泵RB动作后检查运行给水泵出力自动加大,给水流量向目标负荷上升。

2、给水泵RB动作后若给水流量持续降低无上升趋势,可将给水控制切至手动,控制给水流量550—650t/h。

3、确认电动给水泵联启,打开电动给水泵出口门使其热备用。

4、给水泵RB动作后若出现运行汽动给水泵前置泵过电流或出口流量超量程等现象可适当继续降负荷或并入电动给水泵运行。

5、给水泵RB动作后检查油枪投入情况,若个别油枪未投入则手动投入油枪。

6、给水泵RB动作后检查炉膛负压、总燃料量、总风量是否自动良好调节,尽量不要手动干预。

7、给水泵RB动作后根据锅炉燃烧情况可另外投油稳燃。

三、一次风机RUNBACK功能逻辑说明(一)一次风机RB动作条件:当机组负荷≥195MW,在协调控制方式下,任意一台一次风机跳闸延时5s触发一次风机RB功能。

(RB功能投退与否均触发)(二)一次风机RB动作过程:1、机组控制方式切至“汽机跟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实验总结报告
实验名称:一级减温水逻辑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践:大型火电机组热控系统设计及实现(2)
1 一级过热减温控制 (2)
1.1 相关图纸 (2)
1.2 控制系统原理 (2)
1.3 控制系统结构 (2)
1.4 控制逻辑与分析 (3)
1.5 一级减温水门强降 (6)
1.6 一级减温水门切手动 (7)
2 总结 (8)
2.1 正反作用分析 (8)
2.2 串级控制优点 (8)
1 一级过热减温控制
1.1 相关图纸
SPCS-3000控制策略管理-8号站-145页、146页
1.2 控制系统原理
过热减温A侧控制系统是串级PID控制系统。

通过调节一级减温喷水调节阀,改变一级减温器喷水流量,控制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

然后主蒸汽经过过热器,进而达到调节二级减温器入口侧蒸汽温度。

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电动门,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在减温水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具有快速控制作用,当蒸汽温度发生变化时能快速实现调节作用,同时它能有效地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的影响,改善了对象的动态特性。

图1-1 过热系统监控画面
1.3 控制系统结构
对于过热减温串级PID控制系统来说,在副回路中,控制对象为一级减温器,执行机构为一级喷水调节阀,调节量为一级喷水调节阀门开度,被控量为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在主回路中,被控量为二级减温器入口侧蒸汽温度。

自动控制系统框图及控制逻辑图如下:
主蒸汽
+过热器+一级减温喷
水调节阀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主PID 一级减温器
变送器
温度设
定值-副PID 变送器
-二级减温器入口蒸汽温度图1-2 一级过热减温控制系统结构
1.4 控制逻辑与分析
图1-3 一级过热减温A 控制逻辑图
逻辑分析:
1. 信号处理
① 滤波:主回路和副回路的采样值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和二级减温器入口蒸汽温度在送到控制器PV 端前,通过一阶惯性环节的超前滞后模块,起滤波作用,滤波器传递函数为S
611 。

② 质检: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和二级减温器入口蒸汽温度采样值需经过DPQC 模块检测信号品质好坏。

③ 分段线性拟合:单元负荷指令经过分段线性功能块拟合温度信号参与设
定值计算。

主回路拟合温度,单元负荷指令0-800,拟合范围536-525℃;副回路拟合过热度,拟合范围10-10,需要指出的是单元负荷指令在副回路拟合的过热度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相加,形成给定值低限。

(这里有疑问,输出一直都是10,也可根据负荷有一定的过热度变化范围。


2.主回路PV,SP及设定值跟踪与无扰切换
主回路控制器PV取自二级减温器入口A侧蒸汽温度。

当一级减温器在自动控制状态下时,通过模拟量给定值发生器功能块ASET块输入所要设定的二级减温器入口蒸汽温度偏置值,当单元负荷指令得到的蒸汽温度设定值不能满足控制要求时,可由运行人员设置一定的偏置进行调节。

ASET模块输出控制员在操作面板上给定的设定偏差值与拟合后的蒸汽温度设定值求和,作为设定值输入到控制器SP端,即SP=ASET+单元负荷指令转换后的蒸汽温度信号。

在手动状态下,ASET模块DI输入为1,输出端AO输出AI端的蒸汽温度实际与设定值偏差(二级减温器入口A侧蒸汽温度实际值-拟合蒸汽温度设定值),再与拟合的蒸汽温度设定值相加,得到的值即为实际的二级减温器入口A 侧蒸汽温度,然后送入PID控制器作为设定值,即:
SP =(PV-单元负荷指令拟合温度信号)+单元负荷指令拟合温度信号= PV 设定值= 实际值,这样就实现了手动状态下的控制器设定值跟踪。

在控制器手动切换自动时,直接计算得到实际蒸汽温度作为设定值,设定值等于实际值,不会产生扰动,即实现了控制器手自动的无扰切换。

3.压力分区
使用比较器与逻辑与功能块,将末过出口A侧压力进行分区间处理,分成0-7,7-16,16-25,25-33,>=33Mpa这五个区间。

4.分段拟合饱和蒸汽温度
不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不同,压力越高饱和蒸汽温度越高,两者关系不是线性关系。

不同的压力对应饱和蒸汽温度有不同斜率的转换函数,在逻辑控制策略中无法使用单个分段线性拟合功能块拟合出来,所以这里使用多个分段线性功能块与选择功能块得到不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

图1-4 不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分段线性拟合
压力分段线性拟合饱和蒸汽温度
0-7Mpa 99.63-285.79℃
7-16Mpa 285.79-347.33℃
16-25Mpa 347.33-386.8℃
25-33Mpa 386.8-413.32℃
33,34,35Mpa 413.32,416.28,419.18℃
表1 末过出口压力分段线性拟合饱和蒸汽温度
5.MAX低限逻辑
在控制逻辑中可以看到主控制器输出需经过一个最大功能块MAX后送到副PID控制器SP端,这里实现副控制器设定值低限功能。

原理是:MAX AI1端= 主PID输出的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设定值取最大值
MAX AI4端= 末过出口压力分段线性拟合对应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单元负荷指令分段拟合的过热度10℃
两者取大,实现副回路设定值低限,既能PID1输出给定值指令太低,又能使设定值保持一定的过热度(10℃),使设定值高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防止蒸汽带水,即使一级减温器少喷水。

6.副回路PV,SP
副回路控制器PV端取自A侧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设定值取自MAX低限块输出。

7.M/A站手自动跟踪与无扰切换
在副回路中,手操站MRE端子为强制手动输入端,在手动状态下,一级减温喷水调节阀(A侧)的M/A站的输出信号Y = 运行人员手动设定;输入信号X 跟踪A侧一级减温器喷水控制阀开度。

同时M/A站S端输出1,PID控制器STR端子输入真,控制器进入跟踪状态。

主控制器TR端跟踪A侧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副控制器TR端跟踪A侧一级减温器喷水控制阀开度,副控制器AO端输出TR跟踪值,实现了M/A站手动跟踪。

即:
M/A站X = 副PID跟踪TR = A侧一级减温器喷水控制阀开度= 实际值而主回路控制器AO输出TR跟踪值: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经过MAX模块送到副控制器PV端,设定值也为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

即:PV=SP。

满足副控制器设定值等于实际值,实现了副控制器设定值手动状态下跟踪。

当手动状态切换到自动时,设定值等于实际值,控制器在给定设定值之前无动作,不会发生扰动,即实现了手自动无扰切换。

8.限幅
M/A站输出一级减温喷水调节阀开度指令在执行前经过过限幅模块,正常情况下是0—100,当出现强降信号时,强行关闭喷水调节阀到0。

9.质检报警逻辑
一级减温喷水调节阀(A侧)开度控制指令与A侧一级减温器喷水控制阀开度反馈信号作差送入幅值报警模块AA,若差值不在±30以内,则产生偏差大报警信号,A侧一级减温水门切手动。

同样,A侧一级减温器喷水控制阀开度反馈信号也需要经过DPQC点质量检测模块判断信号品质好坏。

1.5 一级减温水门强降
如下图,一级减温水门强降产生条件有:
●喷水隔离阀已关
●MFT动作
●送、引、一次风机RB动作后20s内
图1-5 一级过热减温水门强降条件1.6 一级减温水门切手动
如下图,一级减温水门强降产生条件有:
●送、引、一次风机RB动作后20s内
●MFT动作
●二过A侧入口温度品质坏
●一过A侧出口温度品质坏
●出口温度与给定值偏差大
●指令与阀位偏差大
●减温水门位反品质坏
图1-6 A侧一级减温水门切手动条件
2 总结
2.1 正反作用分析
通常来说,若被控对象为正对象,控制器使用反作用PV - SP;若被控对象为负对象,控制器使用正作用PV - SP。

在一减过热减温水控制系统中,副回路的控制对象为一级减温水喷水调节阀。

调节阀开度越大,喷水越多,则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越低,反之亦然。

所以,一级减温水喷水调节阀为负对象,副控制器使用正作用。

在主回路中,我们可以吧被控对象看做为过热器,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越高,则二级减温器入口A侧蒸汽温度越高,反之亦然。

所以过热器为正对象,主控制器使用反作用。

2.2 串级控制优点
在减温水控制系统中使用串级控制,串级控制具有如下优点:
1.串级控制对进入副回路的扰动有很强的克服能力。

2.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减小了控制对象的时间参数,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
度。

3.再者串级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改善了系统的控制质量。

4.串级系统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