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_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夏商西周:

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夏禹是颛顼的后代,姒姓。夏朝(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自禹至桀共17君14世。夏的中心

在今晋南豫西地区。夏代的文献记载不多,我们知道的夏代的历史主

要有启代益位,启伐有扈氏,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和夏桀亡国等几件

事。

由于夏的文献记载不足,考古学的夏文化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可以看作夏文化的遗址主要有:郑州洛达庙,偃师二里头、登封

王城岗等。

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主要对象。二里头文化中,开始有青铜器,爵、戈等。发现了大型宫殿的遗址。

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禹死后,按照禅让制传位于益,但是启取而代之,益干启位而启杀之。启即位后,有扈氏反对,结果启讨伐有扈氏。(知义而不知宜)启死子太康继立,兄弟五人内讧,群众乘机而起,东方夷人后羿有

穷氏“因夏民以代夏政”。但后羿同样残暴,不久被手下伯明氏的寒浞

杀死。寒浞仍不得民心,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招纳夏众,灭寒浞及有穷国。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带来了一段和平发展期。到帝孔甲时,“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叛之”。至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夏桀竟还荒谬地自比太阳,群众诅咒说:“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商汤乘机起兵,夏亡。

商族的兴起

贤君汤的故事:统治合法性中德的因素。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

,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

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本纪》商为诸夏中有悠久历史的古老部族,原活动于孟诸一带(今河南商丘北),夏末乘乱翦灭夏的诸多属国,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进而伐夏

,鸣条之战夏军败绩,夏桀逃死于巢(今安徽巢湖北岸),夏亡。

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商代多次迁都,原因尚待探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相对稳定,其后250多年,商代社会发展较稳定。

武丁(公元前1250年-1192年在位59年)时商王朝达于鼎盛。据传武丁曾居民间,即位后“修政行德,天下咸欢”。经济发展较快,中原

与周边交往频繁,武丁顺势拓边,取得较大成效。《易经》“高宗伐鬼

方,三年克之”;《诗•商颂》“奋伐荆楚,深入其阻”,“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武丁妻妇好也在军事上取利重大成就,被誉

为中国最早的女性统帅。

商王自称“余一人”,下有冢宰或称师尹,次有卿士如司徒、司空

、司寇、司马等。卿士各有僚佐,总称“多尹”或“百僚”;

多尹之政则有分掌庶务的“多宰”或“小臣”。他们构成等级阶梯,职位通常世袭。

军队和刑法,在商代都有加强。卜辞有“王作三师,右、中、左”的记载,说明已有规模可观的军队;《荀子•正名》“刑名从商”,反映商奴隶制法典更为健全。

甲骨文、青铜器

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夏商周三代关系:

夏商周……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关键。……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

夏商周在文化上是一系的,亦即都是中国文化,但彼此之间有地域性的差异。

——张光直在夏商周时代被认为是正统的国家只有一个。

——谢维扬周本为商的方国,活动于陕甘一带,文王时建都丰邑,号称“西伯”,引起商人戒惧,曾一度拘之于羑里。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津),两年后兴兵伐商,牧野之战商军倒戈,商亡。

灭商后武王回镐,正式建立周王朝。又二年武王病死,监守殷民的管、蔡、霍三叔在纣子武庚的挑唆下发动叛乱,周公东征,杀武庚、管叔,流蔡、霍,三年始定。

周初封建

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

周朝典制

井田制宗法制国野制礼乐文化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井田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周礼•地官•小司徒》赵光贤:《西周井田制争议述评》(《人文杂志》第二辑,1984)

与井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贡、助、彻;

《孟子》: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简单地说,就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宗法制使族权政权合一,“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西周宗法制在其实行之初,曾起到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年代之推移,所谓“君子之泽,十世而斩”,维系统治的宗法纽带渐趋松懈,礼崩乐坏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说文解字》:“国,邦也。”“野,郊外也。”

《周礼》郑玄注:“国中,城郭中也。”“野,谓远郊之外也。”

粗略观察夏、商、西周的国家形态及其发展,我们已明显感到有一种点和面的区分。……西周的点有丰镐、成周及各诸侯国所在的大邑等。点与点之间存在着广大的面。……点就是国,面就是野。……点与面之间的对立,点对面的控制和奴役,则主要通过部落征服来实现。

——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官府控制

周代政体

周王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太宰,司马、司徒、司空

周代的官制是世袭的

西周的衰亡

西周中晚期,社会各种矛盾趋于激化,统治集团也开始腐化堕落。

民众不堪重负,逃亡现象加剧,《诗•魏风•硕鼠》抨击不劳而获的贵族,希望“适彼乐土”。大量奴隶平民逃到荒野垦辟田土,动摇了以“公田”为基础的西周王朝社会经济。

周厉王时,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平民暴动-国人暴动。国人原属各级贵族之疏族,其中包括一些旧贵族和士,在政治上原有一定的能量,对于“国人谤王”现象,厉王不思悛改,反施高压政策,终被国人赶走。周公、召公临时主政,号“共和行政”(一说共伯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端。

厉王死后宣王立四十六年,号称中兴,但民族矛盾更为加剧,

三十九年千亩(山西介休县南)之战大败于姜戎。加之公田荒废,

宣王连耤田仪式也不再举行,“不耤千亩”;又为搜捕逃奴而“料

民于太原”,激起更大反抗。幽王立,关中地震,“岐山崩,三川

(泾渭洛)竭”,“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幽王宠褒姒,废嫡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