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课程作业

地球化学课程作业
地球化学课程作业

地球化学作业

资源勘查工程

2014-10

1. 熟悉下列名词的概念:

丰度,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体系原始地幔,亏损地幔,地球化学亲和性,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亲铁元素,类质同象,捕获,容许,隐蔽法则,晶体化学分散,残余富集,晶体场分裂能,晶体场稳定能,八面体择位能,微量元素,能斯特分配定律,分配系数,K D,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稀土元素,REE,ΣCe,ΣY,δEu,δCe,SMOW,CDT,PDB,同位素封闭温度,结晶年龄,冷却年龄,(87Sr/86Sr) 0,εNd(0),εNd(t),T CHUR,T DM,普通铅,原始铅,谐和曲线,等时线,αA-B,△A-B

2.思考下列问题:

地球化学学科的性质及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有哪些?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地球化学课程为什么要研究陨石?

地球各圈层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洋壳与陆壳有何区别?

地幔有哪些类型,其化学组成如何?

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有哪些?

类质同像规律及研究的地球化学意义有哪些?

晶体场理论对过渡族元素行为的控制具体体现在哪里?

什么叫微量元素、什么是主量(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

能斯特分配定律、能斯特分配系数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稀土元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在地球化学体系中行为差异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你认为岩浆作用过程中决定元素浓集成矿的主要机制和决定因素是什么?

试分析分离结晶和部分熔融过程中,岩浆元素M和超岩浆元素H的关系。

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公式,各符号的含义。

利用衰变定律来测定岩石、矿物的年龄,应满足的哪些前提条件?

说明Rb-Sr测年基本原理。说明Sm-Nd法测年基本原理。

试分析U-Th-Pb法测年与普通铅法测年有何异同?

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是什么?

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基本原理。

计算Ni

在共生橄榄石(Ol )和普通辉石(Py )的分配系数(K Py Ni

Ol Ni

Py

Ol Ni

C C =-)。 2.某原始岩浆中Ni 含量为400ppm, Cu 为250ppm ,总分配系数

D Ni =2.6, D Cu =0.45, 根据分异结晶模型,试求出:

①当1一F 分别为0.3、0.6、0.9时,残余熔浆中Ni 、Cu 含量各为多少?

②Ni 、Cu 是否可通过岩浆分异结晶方式使其浓度达到工业品位(Ni=0.3%, Cu=0.4%) ③根据上述结果,你认为Ni 、Cu 要形成有价值工业矿床(岩浆型或热液型),需要什么特殊成矿条件?

3.某地有两个花岗岩体,经采样,测得La 、Sm 含量(ppm )分别为:

计算并作La/Sm —La 图,根据作图分析这两个花岗岩在岩浆作用上的差异。

4.下表是某地两个样品的稀土元素数据及作为标准的球粒陨石REE 丰度(单位:10-9):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样品1 61.93 82.12 9.88 37.89 5.92 0.81 5.01 0.89 4.25 0.72 1.94 0.57 2.17 0.38 样品2 28.22 71.04 8.91 35.54 6.57 0.56 5.47 1.09 7.27 1.53 4.97 0.83 5.91 0.79 球粒陨石标准值

0.31 0.81 0.12 0.60

0.20 0.07 0.26 0.05 0.32 0.07 0.21 0.03 0.21 0.03

计算样品的下列参数:∑LREE 、∑HREE 、δEu 、δCe 、(La/Yb)N 。

1.某个体系中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为体系中的结晶矿物,他们的含量分别是:20%、30%、50%,并测出Ni在橄榄石和熔体中的分配系数为10、在单斜辉石和熔体中的分配系数为0.2、在长石和熔体中的分配系数为0.01,求Ni在这个体系中的总分配系数。2.某花岗岩中锆石测得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4Pb 0.048%(原子数),206Pb 80.33%,207Pb

9.00%,208Pb10.63%,测得的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为:204Pb∶206Pb∶207Pb∶208Pb

=1.00∶16.25∶15.51∶ 35.73,求206Pb*/204Pb(*表示放射性成因)值。

3.某地伟晶岩脉中的黑云母用K-Ar同位素法定年,测得放射成因40Ar*与40K的比值(40Ar*/40K)=0.00581,已知λe=0.581×10-10/a,λβ=4.962×10-10/a,计算伟晶岩脉的侵入年龄,推测它的地质年代,何代?何纪?(提示:ln(1+X)≈X,不需要用计算工具)4.采用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测温,测得△石英-金红石=5.6‰,计算石英-金红石共生平衡时的温度t=?(℃)。

已知:石英—水体系:10001nα石英-水=2.5×106/T2-1.96

金红石—水体系:10001nα金红石-水=-4.1×106/T2 + 0.96

(式中温度T的单位为K)。

5

并分析这一岩体可能的源区。

6.已知某石英二长岩的年龄为122Ma,实测同位素比值为87Rb/86Sr=0.7964,87Sr/86Sr=0.70222,147Sm/144Nd=0.0833,143Nd/144Nd=0.511855。求同位素初始比值

T,并用?Nd—?Sr (87Sr/86Sr)和(143Nd/144Nd),?Sr(T)、?Nd(T),Nd同位素模式年龄Nd

DM 同位素相关图解分析此岩石的可能物质来源。

[基本参数:λ87Rb=1.42×10-11a-1, λ147Sm=0.654×10-11a-1, (143Nd/144Nd) CHUR

(0)=0.512638, (147Sm/144Nd)CHUR (0)=0.1967, (143Nd/144Nd)DM (0)=0.51315, (147Sm/144Nd)DM

(0)=0.21357, (87Rb/86Sr) CHUR (0)=0.0816, (87Sr/86Sr) CHUR (0)=0.7045]

7.画出μ=9.0的增长曲线,利用该图判断下列两个矿床的铅是属于正常铅还是异常铅?并

×10aλ2=9.8485×10a

计算各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平衡温度,假定这些矿物在480℃变质作用期间与水处于氧同位素平衡,计算此水的δ18O。

9. 内蒙某硫化物矿床中矿物包裹体测温获得脉石矿物石英的均一温度为290-350℃,现又测

18

试计算矿物对的硫同位素平衡温度,并算出它们的分馏系数。

试据以上数据判断成矿热液的可能成因。

岩浆多是部分熔融过程产生的,最简单的部分熔融是平衡部分熔融过程,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熔体与残留相始终保持着平衡,直到熔融结束,且更为简单的是所熔矿物的比例与源岩原始矿物组成比例一致,这种情况在自然界可能性一般较少,而最易理解的易熔矿物最先发熔融,将会使产生的岩浆与源岩组分有明显的差别。考虑一源岩体系由石榴子石(15%)、角闪石(30%)、斜长石(40%)、单斜辉石(15%)组成的体系,在一定温度下发生部分熔融,如果熔融是以斜长石(30%)、角闪石(60%)、单斜辉石(10%)为主,源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各矿物的矿物/熔体间分配系数如下表所示。

(1)用批式(Batch)熔融模式计算5%、10%、20%不同熔融程度下,熔体与残留相的稀土元素含量并比较熔体的REE分布型式与源岩的差别,说明造成此差别的主要原因。

(2)用分离部分熔融模式计算计算5%、10%、20%不同熔融程度下,熔体与残留相的稀土元素含量并比较熔体的REE分布型式与源岩的差别,说明造成此差别的主要原因。

参考计算步骤:

1、计算源岩、熔融相的总分配系数。

2、由批式熔融过程中熔体中与源岩元素含量关系式及质量平衡方程计算不同熔融程度下的熔体、残留相的稀土元素含量。

3、由Boynton的球粒陨石稀土元素含量对源岩、熔体相、残留相进行标准化。

4、对源岩、熔体相、残留相进行标准化结果作半对数图解。

一玄武岩浆进入到上地壳下部,遇到地壳基底变质岩,岩浆同化该基底岩石,并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结晶相由单斜辉石(50%)、斜长石(30%)、角闪石(15%)、斜方辉石(5%)组成,假设被同化的围岩分别为结晶相质量分数的10%、20%、40%、60%,试计算相应的残余熔体为10%时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计算过程中各矿物的分配系数、玄武岩浆与围岩的稀土

参考计算步骤:

1、计算结晶相的总分配系数。

2、由同化混染-分离结晶公式计算不同同化比例下残余熔体稀土元素含量。

上式F为残余岩浆分数,r为被同化混染的围岩与结晶相的质量分数比,D为结晶相的总分配系数。

3、由球粒陨石稀土元素含量对源岩、熔体相、残留相进行标准化。

4、对源岩、熔体相、残留相进行标准化结果作半对数图解。

一地区存在镁铁质与长英质两种不同变质,经同位素与元素分析,镁铁质变质岩的143Nd/144Nd比值为0.512447,Nd含量为3μg/g,147Sm/144Nd=0.1523,187Os/188Os比值为0.905,Os含量为3.7ng/g,187Re/186Os=2.12;长英质变质岩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2.8Ga,Nd 含量为28μg/g,187Os/188Os比值为40.9,Os含量为0.078ng/g,187Re/186Os=184.6。如果该地区在120Ma前发生地壳深熔作用,(1)计算这两类岩石熔融产物的理论混合Nd-Os同位素组成的关系图解;(2)如果年龄为120Ma岩体的?Nd(120Ma)=-20、γOs=38试估计其物源组成。

参考计算步骤:

1、分别计算120Ma前镁铁质、长英质岩石Nd、Os同位素组成。

2、由Excel计算120Ma前镁铁质、长英质岩石?Nd(120Ma)、γOs(120Ma)。

3、由混合方程求不同混合比例下,混合产物的?Nd(120Ma)、γOs(120Ma)。

4、对计算结果作图获得不同比例混合的曲线。

对于混合作用,有如下方程:

一镁铁质岩石分析得到的143Nd/144Nd比值为0.512243、147Sm/144Nd=0.1537。(1)试用DePaolo亏损地幔二次曲线演化模式、Goldstein的直线演化模式计算出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2) 此镁铁质岩石由其他方法确定其形成年龄为1.80Ga,由二阶段模式计算此镁铁质岩石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3) 假定一花岗岩在300Ma前由此镁铁质岩石在地壳内部分熔融形成,试计算此花岗岩现今的143Nd/144Nd比值与其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假定花岗岩具有平均的地壳147Sm/144Nd比值。(4)讨论各模式年龄差别的原因。

参考计算步骤:

1、由二次方法、线性方程及衰变方程计算镁铁质岩石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2、由二阶段模式年龄计算镁铁质岩石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3、根据衰变方程计算得到花岗岩的初始及现今的Nd同位素组成。

DePaolo 的亏损地幔演化二次曲线为:

Goldstein 的模式是现今亏损地幔的εNd=+10,4560Ma 前亏损地幔的εNd=0

一花岗岩体中分选出的锆石得到的U-Pb年龄为118Ma、Th/U比值为1.80,对此锆石颗粒进行了Hf同位素分析,得到176Lu/177Hf=0.000368、176Hf/177Hf=0.282819,(1)试计算此花岗岩中锆石的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εHf(t);(2)如果此花岗岩的143Nd/144Nd=0.512470、147Sm/144Nd=0.1011,比较Hf、Nd模式年龄,并讨论此花岗岩的形成历史。

参考计算步骤:

1、列出锆石Hf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计算公式。

P代表现在。

2、将所给值及亏损地幔Lu-Hf同位素组成、地壳平均176Lu/177Hf代入公式计算出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3、计花岗岩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4、讨论花岗岩的形成历史。

以蒙脱石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为例,分别计算以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在100℃下,由于与大气降水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计算中,蒙脱石-水的氧同位素分馏方程采用103lnα=2.67╳106T-2-4.82,氢同位素分馏方程采用103lnα=-19.6╳103T-2+25;大气降水的δD=-60‰、δ18O=-2 ‰;蒙脱石的原始δD=-6‰、δ18O=16‰。氧的岩石与水浓度比为0.5,氢的岩石与水浓度比为0.02。将计算结果绘制成图,据图与结果讨论矿物/岩石与水相互作用过程由于水/岩比的不同导致最终产物的同位素组成发生的漂移及影响因素。

参考计算步骤:

1、分别列出封闭、开放体系水岩相互作用的水/岩比与体系初始、最终同位素组成及相应元素含量比值的关系。

2、由Excel计算所给定温度下蒙脱石-水之间的氢、氧同位素分馏值。

3、由计算结果用软件成图,说明开放、封闭体系下氢、氧同位素随水/岩比不同而产生的变化规律。

提示:

对于封闭系统,有:

对于开放系统,有:

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地球化学中,误差是必须考虑的重要的参数,同位素数据的取得及最终年龄的计算涉及到诸多过程,每一过程与步骤均有可能产生误差,这就涉及到误差的传递。对于所获得参数t,它的计算涉及到测量的诸多参数,以如下函数表示之:t=f(x1,x2,x3,…….)

上式中各测量参数x1、x2、x3…….均存在测量误差Δx1、Δx2、Δx3…….,那么t的绝对误差数学上证明可由下式给出:

以一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测定为例,测得的187Os*=3632±32ng/g、187Re=530386±4662ng/g为例,试计算其Os模式年龄及误差,误差计算中考虑衰变常数的误差为1.02%,衰变常数取1.64×10-11a-1。

参考计算步骤:

1、列出辉钼矿Os模式年龄计算公式。

2、对Os模式年龄计算公式中各变量求篇导数。

3、将所给数值代入所推导出的公式,计算模式年龄的绝对误差。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课程作业

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成因及构造意义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地幔橄榄岩是蛇绿岩超镁铁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在蛇绿岩的形成过程和构造侵位的过程中,地幔橄榄岩还会遭受部分熔融作用,熔体萃取作用,以及地幔交代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和改造。不同的地质作用会产生相应的矿物组合,通过对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不同时代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蛇绿岩形成构造背景的认识,对于恢复蛇绿岩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 拟解决的问题: 1.地幔橄榄岩的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如部分熔融作用,熔体抽取作用,流体-岩石反应,熔体-岩石反应等。 2.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如SSZ环境和MOR环境[1]。 拟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1. 岩石学 对岩石的结构,构造,风化程度以及变质程度以及组成矿物进行研究,对岩石进行定名,如地幔橄榄岩包含纯橄岩,方辉橄榄岩以及二辉橄榄岩。 2. 矿物学 对岩石的组成矿物进行观察研究,地幔橄榄岩中不同时代的矿物的矿物组合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岩石成因的复杂性和多阶段演化的特征。 地幔橄榄岩中的矿物会保存地幔橄榄岩形成和演化历史的印记,尤其是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组合及化学特征对认识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和恢复蛇绿岩的形成背景至关重要。对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等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室内试验工作显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10—20 kbar的压力范围内,随着岩石熔融程度的增加,岩石中单斜辉石的含量迅速减少,斜方辉石的含量将逐渐降低。橄榄石的Fo和NiO含量,辉石的Mg#和Cr2O3含量,铬尖晶石的Cr#值将逐渐增加,而辉石和全岩的Al2O3和TiO2将逐渐减少[2]。 尖晶石的Cr#值是地幔岩熔融程度、源区亏损程度以及结晶压力的灵敏指示剂,Cr#反映了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3],经历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和萃取的橄榄岩具有较高的Cr#值。Dick 和Bullen(1984)根据铬尖晶石的成分将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分为三中类型:Ⅰ型:铬尖晶石的Cr#<60;Ⅲ型:铬尖晶石的Cr#>60;Ⅱ型:为一种过渡类型,铬尖晶石的Cr#包含Ⅰ型和Ⅲ型地幔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其中Ⅰ型地幔橄榄岩可能反映了洋中脊大洋岩石圈的环境,相当于深海橄榄岩,其部分熔融程度较低;Ⅲ型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Ⅱ型地幔橄榄岩,则反映了复合来源的特征[3]。 利用铬尖晶石的Cr#—Mg#图解,可以判断地幔橄榄岩的形成环境,即为SSZ型还是MOR

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我校全员培训在山东省管理学院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两天,两天时间内我们听取了黄秀娟副教授,曾招喜副教授和余国良教授等人的精彩报告,第三天到了历城职业中专进行了参观学习。虽然短短三天,可是我却学到了自己可能一生都无法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和经验。虽然短短三天,但是受益匪浅。下面就来谈谈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黄秀娟教授 黄教授的关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报告,内容实用性强,简单易懂。黄教授以自己的获奖作品《交通控制软件开发》和《水中苯含量的测量》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信息化教学是如何进行的。通过她的讲解,我知道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等相关内容。最重要的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理念:信息化的教学要基于平台,一个信息化的平台。同时,黄教授多次提到他们是一个团队,所以让我有看到了在学校的工作中,我们要取得成绩要基于一个团队!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成功来自于科室的凝聚力、团队的力量。我想:我们不缺同事,可是我们缺少的是团队!这点如果我们能做到了,参加国赛将不是梦境! 二、曾招喜教授 曾招喜教授是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依托,进行了报告。他从自己如何从企业走进学校,如何在学校成长成熟,直至取得今天的成功进行

了全方位的讲解。从他的报告里,我领悟到了两点: (一)专业的建设要基于行业的平台。 曾教授的很多工作得益于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信息,而且他有自己的渠道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这是很关键的。所以我们的专业必须要走进行业,与市场实时接轨。用行业来促进和带动各个专业的发展。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必须与同行业的企业要有深厚的往来。 (二)专业建设政策要有力 曾教授的专业建设中采用了“淡季旺企”“按季分段”“以赛促学”“一课两师”“双师导师”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发展。而汽修专业也非常的适合这些政策,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发适合自己的激励政策。 三、余国良教授 余国良教授做了《中职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这个报告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十分受用。余教授从做好教育工作的入口开始,指出了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单亲家庭多、留守孩子多、心理问题多、逆反情绪多、严格管带少、科学训练少、情感交流少和社会实践少。中职学校是单亲和留守两类家庭孩子的集中营。他指出学生既然有这样的问题,那么教育者要想做好教育必须有乐观的心态。换个角度看教育,教育不是无所不能的。如果把教育比作流水线的作业,学生流到我们的岗位上已经是第几地道工序。只要孩子比以前成熟了很多,要学会竖着比较,不能横向比较!他强调:忘却教育之后,才能教育好!

地球化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地球化学复习题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 答: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地球化学的任务。 答:1)地球及其子系统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即元素的分布和分配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5)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3、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 答:研究思路:以化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研究原子(包括元素和同位素)的行为为手段,来认识地球的组成、历史和地球化学作用。工作方法:野外:地质考察+样品采集(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严格性)。 室内: --岩矿鉴定 --分析测试:早期容量法、离子色谱法和比色法,现今X射线荧光光谱XRF、ICPAES、--ICPMS、固体质谱、AAS等。 --元素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化学分析、晶体光学、X射线衍射、拉曼谱、微区分析(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 --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温度(包裹体、矿物、同位素)、压力、pH、Eh、盐度等。 --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同位素测年。 --模拟实验。 --多元统计计算和数学模型。 4、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1、基础科学成果的应用.2、地质科学的发展.3、更广泛的数字模拟。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对比元素在地壳、地球和太阳系中分布规律的异同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相同点:元素的丰度均随原子系数增大而减小。均符合奇偶定律。 不同点: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和N a。 原因: 2、研究克拉克值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答:可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A)影响元素参加地壳中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B)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C)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3、地球各圈层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 答:地壳:①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②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地幔:元素分布不均,铁镁含量增高。地核:铁镍含量占绝大部分,其它元素仅占极少部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地球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地球总体成分的影响不大。 4、陨石研究的意义 答: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2016年春《员工培训》作业

一、试述学习兴趣的主要规律 一、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挥它对认识活动的推动作用。成功的经验是发展儿童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一切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开动脑筋,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组织各种有趣的比赛、游戏、参观、义务劳动、游览等活动,把校内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活动天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 二、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不同学科出现兴趣分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原因主要取决于教师讲课的好与不好。可见,教师教学的水平,是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由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苦练教学的基本功;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学习形式变化感兴趣的特点,巧妙地围绕教学内容来变化学习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处理好教与学中的各种关系;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搞好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小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如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课外书的兴趣、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对时事政治的兴趣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有多方面兴趣,因为通过广泛的兴趣,才能多方面地获取知识,给自己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广泛的兴趣基础上,引导和培养他们有一个中心兴趣,即要求对某一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钻研,并使其他各种兴趣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它服务。只有把广泛兴趣与深刻的中心兴趣相结合,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防止学生的广泛兴趣中可能存在的消极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一旦发现,教师要及时、正确地引导,向他们晓以利害,并以积极有效的兴趣代替无益的兴趣。 四、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积极的评价是指当学生取得成功或有了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表扬和鼓励,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这种评价能为儿童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但积极的评价也要恰当,表扬、鼓励既不要过头,也不可不足,而且要做到及时。若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扬与鼓励的方式,所达到的强化效果会更好。 五、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兴趣是可以迁移的。兴趣的迁移是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使对该事物也发生兴趣。但兴趣的迁移要满足以下的条件:一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二是,教师应寻找到要使学生感兴趣的新事物或活动与学生原有兴趣的相同点;三是,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对新事物与活动的认识需要,并把这种需要转化成强烈的动机。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就可以将学生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转化到对学习的兴趣上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迁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试述如何做好培训规划的沟通与确认 第一,培训规划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所要求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导出企业各层次员工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从核心能力出发设计培训课程。比如企业提出“由全行业竞争转变为大型企业间的竞争”战略,可以设计“打造领袖企业核心竞争力”治疗的课程; 第二,培训规划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决策层、中层管理者、操作层,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比如针对决策层设计行业分析、战略管理、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等课程,针对中层管理者设计组织行为学、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针对操作层可以设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课程; 第三,培训规划需要考虑岗位类别的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职系,针对各职系员工的不同的综合与专业能力要求,设置培训内容。比如将企业内的岗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营销职系、服务职系。针对管理职系可以设计管理技能、识别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课程;针对技术职系可以设计课程让他们了解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专业人员的沟通与协调,使他们能从整体出发共同合作;针对营销职系设计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最新产品知识、进行分析市场、消费者需求分析能力、提高营销技巧;针对服务职系可以设计课程帮

《地球化学》练习题2剖析

恩《地球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答案)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 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答案)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自然界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答案)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13.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14.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15.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地球化学心得

勘查地球化学心得体会--兼浅谈广东化探找金矿 王立强 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地质勘查所 1前言 目前,化探找金逐步被人们重视,在地质找矿中的效果也逐渐明显,成为寻找各种类型金矿床比较快速、经济、有效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普查中,通过查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可迅速指出找矿远景区;在详查及勘探阶段,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可直接发现金矿床或矿体,更好地发挥化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作用。但是金在地壳内部的本底含量极低,即使是金矿体中的金含量一般亦仅为n×10-6~10n×10-6,仅凭肉眼无法将之直接区分出来,因此以对样品(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主要工作手段的化探方法,在当今金矿勘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主要是借鉴了前苏联和西方的研究思路,前苏联的勘察地球化学主要依靠对土壤进行金属测量,但采样点布置较稀疏,而西方国家主要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但是主要用于研究,两者优缺点都有。80年代以来,金分析技术目臻成熟,当时Au分析的检出限低于或等于0.3×10-6,准确度、精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区域化探的要求,因而全国区域化探找金空前繁荣,特别是谢学锦先生提出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建议,将我国的勘察地球化学推进到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随着时代发展,金分析技术逐步进步,中国勘察地球化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三十年以来已完成1:500万和1:1 000万比例尺的39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全国地球化学图,使中国拥有了最引人瞩目的全国规模地球化学数据库,使中国化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广东化探找金始于1974年,主要为以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工作方法的区域化探扫面,不过因为受金分析技术的影响,当时找金主要从金的伴生元素如As、Cu、Pb等入手,其难度不言而喻,但广东各地质单位的前辈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提交了大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

地球化学勘查(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分得分:0分 一、单选题 1. 勘查地球化学最初起源于_____(5分) (A) 美国 (B) 德国、 (C) 中国 (D) 前苏联 参考答案:D 2.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在天然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其主要目的是_____(5分) (A) 发现地球化异常 (B) 找到矿产资源 (C) 元素的分布规律 (D) 治理污染 参考答案:B 3. 影响元素在矿物中分配形式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同位素组成 (D) 其它元素 参考答案:B 4. 贵金属的含量单位常用_____(5分) (A) % (B) ‰ (C) g/t (D) 10-6 参考答案:C 5. 从元素的戈尔特施密特分类来看,Au属于_____(5分) (A) 亲硫元素 (B) 亲铁元素 (C) 亲生物元素 (D) 亲气元素 参考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有_____(5分) (A) 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 (B) 元素的含量、 (C) 降雨 (D) 生物作用 参考答案:A,C,D 2. 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5分) (A) 植物根系 (B) 气候、 (C) 地形 (D) 温度 参考答案:B,C,D

(A) Si (B) Al、 (C) Zn (D) Cu 参考答案:C,D 4.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5. 灰岩风化后原地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哪些层_____(5分)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参考答案:A,B,D 三、判断题 1. 降水是影响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5分)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2. 松散堆积物就是残坡积物_____(5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3. 高异常区下面就能找到矿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4. 土壤测量是化探中适用性最好的方法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5. Mg在岩石中通常是微量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6. 稀土元素是亲硫元素_____(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7. LILE是亲石元素(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

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 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 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 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7.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10-6)。 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 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 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 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 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 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 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 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

2019年全员培训小学数学实践作业提交-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第98、99页。 课标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新课标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如果我们将数学公式的教学仅仅看成是一般数学知识的传授,那么它就是一个僵死的教条,只有发现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才能演绎出生动结论。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三角形警示标志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打下基础。本课内容编排的最大特点是加强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体会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建立猜想、归纳发现和抽象出公式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这样的编排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锻炼数学推理能力,从而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学生分析: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韩吟文马振东等 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 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 P169: 衰变定律 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 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地球化学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 2、分馏作用( ) 3、同位素地球化学( ) 4、同位素成分( ) 5、初始铅(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原始铅() 7、原生铅() 8、普通铅() 9、同位素的分类() 10、Rb-Sr法() 11、K-Ar法() 12、Sm-Nd法()

13、U-Th-Pb法() 14、Rb-Sr() 15、Pb-Pb法() 16、区域克拉克值() 17、丰度系数() 18、富集矿物() 19、载体矿物() 20、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1、氧化(还原)障() 22、离子电位π() 23、放射性衰变() 24、α衰变() 25、β-衰变() 26、r衰变() 27、单衰变()

28、电子捕获() 29、衰变系列() 30、放射性成因铅() 31、稳定同位素() 32、同位素分馏作用() 33、同位素效应() 34、惰性组分()

35、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 36、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 37、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38、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 39、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 () 40、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 () 4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地球化学 实习二 实验二_pH-Eh关系图解的制作

《地球化学》实习二 pH-Eh关系图解的制作 一、实习目的 1、掌握H2O对自然环境中Eh的控制作用。 2、掌握pH-Eh关系图解的制作方法。 3、了解pH-Eh关系图解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二、实习原理 1、自然氧化-还原环境的极限 氧化上限: H2O ? 1/2O2 + 2H+ + 2e-E0=1.23V (P O2=0.21) E = E0 + (0.059/n)?log K E = 1.22 – 0.059pH 还原上限: H2? 2H+ + 2e-E0=0.00V (P H2=1) E = E0 + (0.059/n)?log K E = – 0.059pH 2、pH-Eh关系图解 以Eh为纵坐标,pH为横坐标,图示pH与Eh的关系。 以Fe3+-Fe2+、Fe(OH)3-Fe(OH)2、Fe2+-Fe(OH)3半反应为例,绘制pH-Eh关系图解。 三、实习内容 1、绘制H2O的pH-Eh关系图解 ⑴H2O的电化学半反应方程式: (-)H2O→1/2 O2 +2H++ 2e- E0 =1.23 V E = 1.23 + 0.03 log[p O2]1/2[H+]2 E = 1.22-0.059 pH 当pH=4时,E=0.984 当pH=9时,E=0.689 (+)H2 → 2H+ + 2e- E0 =0.00V E =-0.059pH-(0.059/2)log p H2 E =-0.059pH 当pH=4时,E=-0.236 当pH=9时,E=-0.531 2、以Fe2+、Fe(OH)2、Fe3+、Fe(OH)3形式为例,绘制Fe的pH-Eh关系图解。 选定条件:[Fe2+]=1 M和[Fe2+]=10-3 M两种情形。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标准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 1、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K地配位数经常比Na地配位数大? 答: K和Na都属于碱性元素,其离子半径分别为:1.38A和1.02A(Krauskopf et al,1995)或1.59和1.24A(Gill,1996).以与阴离子O2-结合为例,O2-离子半径1.40A(Krauskopf et al,1995)或1.32(Gill,1996),根据阳离子与氧离子半径比值与配位数关系,K+/O2-=0.9857, Na+/O2-=0.7286,由于等大球周围有12个球,而在离子晶体中,随阳离子半径地较小,为达到紧密接触,因此配位数也要减少,因此,在硅酸盐矿物中K地配位数经常比Na地配位数大,前者与氧地配位数为8,12,而后者为6,8.b5E2R。 2、Zn2+和Mg2+地离子半径相近,但在天然矿物中,前者经常呈四面体配位,后者 则常呈八面体配位,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二者地球化学亲和性差异造成地,Mg2+离子半径0.72A,Zn2+离子半径≈0.70A,二者离子半径相近,但是前者地电负性为1.2,后者电负性为1.7,在与氧形成地化学键中,前者71%为离子键成分,后者离子键成分仅为63%.前者易于亲氧,后者则是典型地亲硫元素.根据确定配位数地原则,Zn2+/S2-=0.41(Krauskopf et al,1995),因此闪锌矿形成典型地四面体配位,而后者Mg2+/O2-=0.51,因此呈八面体配位.p1Ean。 林伍德电负性法则-具有较低电负性地离子优先进入晶格 当阳离子地离子键成分不同时,电负性较低地离子形成较高离子键成分(键强较高)地键,它们优先被结合进入矿物晶格,而电负性较高地离子则晚进入矿物晶格.例如,Zn2+地电负性为857.7kJ/mol,Fe2+地电负性为774 kJ/mol,而Mg2+地电负性为732 kJ/mol,用林伍德法则判断,三个元素中Mg2+和Fe2+优先进入晶格组成镁铁硅酸盐,Zn2+则很难进入早期结晶地硅酸盐晶格,这与地质事实十分吻合.电负性决定了元素之间相互化合时地化学键性,因此可以用电负性大小来衡量离子键地强弱,由此判断元素进入矿物晶格地先后顺序.Zn2+(0.083nm)与Mg2+(0.078nm)、Fe2+(0.083nm)地离子性质很相似,若按戈氏法则从相互置换质点间地电价和半经地角度进行判断,Zn2+应于早期进入铁镁硅酸盐晶格.由于Zn2+地电负性较大,化合时共价键性较强,难于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Fe2+和Mg2+结晶矿物中,Zn2+往往在硅酸盐熔体晚期结晶形成ZnSiO4(硅锌矿)和Zn4[Si2O7][OH]2.2H2O)(异极矿)等矿物.林伍德电负性法则更适合于非离子键性地化合物.DXDiT。 3、指出下列微量元素经常会类质同象替代硅酸盐矿物结构中地哪种主要元素: (1)Rb,(2)Sr,(3)Ga,(4)Ti,(5)Li,(6)Ba,(7)Ge,(8)REE,(9)Pb,(10)Ni,(11)Mn.答:(1)K,(2)Ca,(3)Al,(4)Mg,Fe,Al,(5)Mg,(6)K,(7)Si,(8)Ca,(9)K,(10)Mg,(11)Mg,Fe.RTCrp。

地球化学阶段性作业21(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球化学课程作业2(共 3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二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的现象。 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4.共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将发生移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 5. 水-岩化学作用:由于地壳上部与水圈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统称为水-岩化学作用。水-岩化学作用是地表条件下范围广泛和极为活跃化学作用,对地表系统元素的组成、演化及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水-岩化学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上部,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 6.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二.简答题 1. 简述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及其分类。 答: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或说阳离子趋向于同某种阴离子结合的倾向,称为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分为亲铁性(元素在自然界以金属状态产出的一种倾向性)、亲氧性(倾向于与氧结合形成高度离子键的元素,如K、Ca、Na、Mg)和亲硫性(倾向于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的元素,如Cu、Pb、Zn)。 2. 举例说明Goldschmist类质同象法则。 答:Goldschmist类质同象法则主要包括三点: (1)隐蔽法则:两个离子具有相近的半径和相同的电荷,则它们因丰度的比例来决定自身的行为,丰度高的主量元素形成独立矿物,丰度低的微量元素进入矿物晶格,为主量元素所“隐蔽”。如K+(1.33?)为主量元素形成钾长石、石榴石等矿物,Rb+(1.49?)为微量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为K+所“隐蔽”。 (2)优先法则:两种离子电价相同,半径有别,半径小的离子集中于较早的矿物中,而半径较大的离子将在晚期矿物中富集。如:Mg2+半径小于Fe2+,在岩浆结晶过程中,早期形成的橄榄石MgO含量高,而晚期形成的橄榄中FeO含量增加。类似现象还存在于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中。 (3)捕获允许法则:如果两个离子半径相近,而电荷不同,较高价离子优先进入较早结晶的矿物晶体中,称“捕获”,低价离子“允许”进入晚期矿物。如熔体中微量元素Sc3+ (0.83?),Li+ (0.78?) ,高价的Sc3+被早期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矿物所“捕获”(Li+仍在熔浆中)。故Sc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富集。低价的Li+被晚期黑云母、电气石等铁镁矿物所“允许”。所以,酸性岩、伟晶岩中Li富集。

地球化学复习题.docx

罿地球化学复习题 袆一、名词解释 蚁1、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有关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艿2、地球化学体系: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通常将要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体系 聿3、元素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肃4、元素丰度:元素在宇宙或较大的地球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蒃5、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 肈6、不相容元素: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也称为亲岩浆元素 腿7、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形成阳离子能力和显示出的有选择性与某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蒄8、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它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保持稳定)的现象。 袁9、元素的赋存形式:元素在一定的自然过程或其演化的历史中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及与共生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肁 10、干酪根:不能被有机溶剂萃取的不溶有机物。其含量占沉积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约90%以上)。 芈11、生物标志化合物:又称分子化石、地球化学化石或指纹化石。指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以及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活的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 袅12、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薃13、天然气:广义:一切经自然过程生成的气体。狭义:指在沉积有机质演化过程中生成的可燃气体。 袀14、煤:沉积作用期间及期后,由植物残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而形成的,其中木质素、纤维素是成煤的主 要组分。 芈15、环境背景值:亦称环境本底值,是在未受或基本未受人为污染或者自然污染的情况下,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要素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芆16、元素的存在状态:指元素的物理、化学相态和能量状态、价态、化合态和结构态等方面。元素的存在状态不同,其迁移行为和生物毒性不同。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讲解学习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 第一章 第二章水溶液的物理化学基础 1.常规水质分析给出的某个水样的分析结果如下(浓度单位:mg/L): Ca2+=93.9;Mg2+=22.9;Na+=19.1;HCO3-=334;SO42-=85.0;Cl-=9.0;pH=7.2。求: (1)各离子的体积摩尔浓度(M)、质量摩尔浓度(m)和毫克当量浓度(meq/L)。 (2)该水样的离子强度是多少? (3)利用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HCO3-的活度系数。 2.假定CO32-的活度为a CO32- =0.34?10-5,碳酸钙离解的平衡常数为4.27?10-9,第1题中的水样25℃时CaCO3饱和指数是多少?CaCO3在该水样中的饱和状态如何? 3.假定某个水样的离子活度等于浓度,其NO3-,HS-,SO42-和NH4+都等于10-4M。反应式如下: H+ + NO3- + HS- = SO42- + NH4+ 问:25℃和pH为8时,该水样中硝酸盐能否氧化硫化物? 4.A、B两个水样实测值如下(mg/L): 组分Ca2+Mg2+Cl-SO42-HCO3-NO3- A水样706 51 881 310 204 4 5.请判断下列分析结果(mg/L)的可靠性,并说明原因。 组分Na+K+Ca2+Mg2+Cl-SO42-HCO3-CO32-pH A水样50 6 60 18 71 96 183 6 6.5 B水样10 20 70 13 36 48 214 4 8.8 6.某水样分析结果如下: 离子Na+Ca2+Mg2+SO42-Cl-CO32-HCO3-含量(mg/l) 8748 156 228 928 6720 336 1.320 试计算Ca2+的活度(25℃)。 4344 含量(mg/l)117 7 109 24 171 238 183 48 试问: (1)离子强度是多少? (2)根据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SO42-的活度系数? (3)石膏的饱和指数与饱和率是多少? (4)使该水样淡化或浓集多少倍才能使之与石膏处于平衡状态? 8.已知温度为298.15K(25℃),压力为105Pa(1atm)时,∑S=10-1mol/l。试作硫体系的Eh-pH图(或pE-pH图)。 9.简述水分子的结构。 10.试用水分子结构理论解释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1.温、压条件对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12.分别简述气、固、液体的溶解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练习题绪论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6. 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7. 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8. 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9. 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1. 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第四章地球化学热力学和地球化学动力学 1.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2.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3.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4.编制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6.简述化学反应制动原理的宏观解释7.简述热力学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8.简述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地球化学动力学的异同。9. 简述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方式。第五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什么是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其研究意义是什么? 2.了解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3.什么叫微量元素、什么是主量(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 4.阐述能斯特分配定律、能斯特分配系数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5.稀土元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在地球化学体系中行为差异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6.讨论稀土元素的研究意义。7.你认为岩浆作用过程中决定元素浓集成矿的主要机制和决定因素是什么?8 根据微量元素的特点,说明那些元素适合于研究沉积岩物源区特征,为什么? 第六章同位素地球化学 1.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解决地学领域问题中有何独到之处? 2. 何谓稳定同位素、何谓轻稳定同位素和重稳定同位素。 3. 选择同位素标准样品的条件。 5. 造成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 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公式,各符号的含义。

全员远程培训作业

一、认真回顾《师爱的智慧》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批阅优秀得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得0分。您至少完成6个课后作业,考核以6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分为30分。 回顾《师爱的智慧》这门课,尤其是学到师爱的本质:师爱是无私的爱,是奉献,是责任,给我以颇多的启发。 师爱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责任。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 认真备课,上好课是教师的责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为学生发展做好服务就是教师的责任。不放弃学困生,扎实打好学习基础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关爱学生就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终生受益。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独特最高尚的情感,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它凝结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奉献,收获着学生的成长和自己的幸福。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 总之,教师的奉献就是一种幸福 《师爱的智慧》课程中师爱是无私的爱这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最深。通过学习理解和日常教学生活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是最伟大的职业,教师是最平凡的职业,平凡却肩负着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渐渐地教育着学生,教师是无私的,就像黄牛默默地耕耘,就像蜜蜂辛勤的采集,就像泉水无私的奉献。教师的爱是无私的爱还体现在教师的“给予” ,无论是在做人、做事、还是传授知识教师的给予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爱都是相等的,不分多少的、不分远近的,世界上只有教师这个职业,在传授的知识时是毫不保留的不求回报这是有区别与其他职业的,在工厂里徒弟向师傅学习技术时,师傅是不会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全部的技术传授给徒弟的,因为如果把全部技术传给徒弟的话,徒弟就会超过师傅,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师傅失业的危险,所以师傅都会留一手,这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但教师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是不会留一手的,教师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学生超过了自己,那么才是教师最高兴和最自豪的事情。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