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舞蹈表演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舞蹈表演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舞蹈表演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作者:于大勇一、舞蹈表演行业的概念舞蹈表演是指演艺人员通过某种艺术表演形式和服装道具、舞美、灯光、音响的特殊艺术效果现场将艺术内容展现给观众的过程。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舞蹈表演行业属于“R文化艺术业”大类下“R89娱乐业”小类,属于文化艺术业和娱乐行业的分支。

二、行业概况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的32.8%,居各类型演出票房收入首位。

在专业剧场举办的演出中,舞蹈类演出共6200余场,票房总收入为7.18亿,与上年相比,舞蹈类演出呈下滑趋势,总场次及上座率均有所下降;话剧演出总场次为1.12万场,占专业剧场演出总场次的15.1%,票房收入15.94亿元,平均票价和上座率均比上年有所上升;戏曲演出1.53万场,票房收入9.08亿元;曲艺、杂技类演出总场次8500场,票房收入6.22亿元。

2014年,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193.87亿元,比2013年同比上升2.25%。

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422家,收入78.77亿元;民营文艺表演团体8,439家,收入115.10亿元。

民营院团演出场次达103.17万场,占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总场次的85%以上。

2014年演出经纪机构总数为4,578家,其中国营演出经纪机构591家,民营演出机构3,987 家,持有演出经纪人资格证的从业人员26,938人。

2014 年全国演出经纪机构总收入为123.64亿元,比2013年上升8.94%。

其中版权及自营收入为64.83亿元,中介收入为53.49亿元,政府补贴2.67亿元,衍生品收入为2.65亿元。

其中中介类演出收入中,企业包场及赞助收入为15.67亿元。

2014年全国共有专业剧场2,143家,剧场总收入142.88亿元,比2013年上升7.15%。

其中,演出收入70.60亿元,占49.41%,物业及配套设施等其他收入18.50亿元,占12.95%;政府补贴资金53.78亿元,占37.64%。

演出市场分析

演出市场分析

表演市场分析现在我国商业性表演的创作,特别是国有表演院团的创作,大部分是依靠着“演什么——谁来演——演给谁”这样的思路进行:根据拨付经费多少决定能排什么样的节目,并寻找名角,接下来在创作上多是考虑场面的华丽、艺术呈现的力度,直到节目出台才真正考虑能否卖出、卖给谁的问题。

这样的思路造成了4 个后果:一是在成本控制上没有节制,铺张浪费。

二是对市场判断的不精确,经常出现投入巨款排练了节目,但却得不到充足的表演场次。

三是从创作的剧目来看,“创新有余、弘扬局限性”。

四是高成本预算容易造成高票价,而节目没人看。

笔者认为,如果一台表演节目在一开始就但愿通过市场获取回报的话,那么它在创作阶段就必须遵照“演给谁——演什么——谁来演”的思路来进行。

演给谁当下表演艺术的创作和生产,最需要解决的仍然是面对群众、面对市场的问题。

在遵照表演艺术生产规律的前提下,艺术家应站在群众需求、市场购置的视角来考虑文艺产品的文化功效。

在文化市场的发育过程中,首先崛起的是娱乐性文化消费,如果以较客观的态度来正视这一现实,表演艺术生产的理念就应对艺术产品的娱乐功效加以关注。

加强艺术产品的娱乐功效,并以此来考虑艺术产品的审美构成,是我们当下创新表演艺术生产理念的一种重要方面。

尽管强化娱乐功效的艺术产品重要是满足大众趣味,但我们只能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大众品位。

正如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所说:“脱离市场脱离群众,文化就失去了服务对象,失去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就谈不上经济效益,也谈不上社会效益;群众不满意,文艺本身也会萎缩。

”若在创作之初就对“演给谁看”胸有成竹,就必须重视市场调查,通过对预设目的群体的调查,理解其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审美倾向和审美能力,拟定真正的目的群体所在,并以此为创作的前提条件。

可能这样的创作与艺术家的创作有所违反,艺术家讲究艺术的本原,但我认为对商业性表演艺术家的创作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有一种对象范畴和成本预算。

演什么明确了演给谁看之后,就是演什么的问题了,即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重要阶段。

2021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场次分析

2021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场次分析

2021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场次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追求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特别是转企改制后的中国艺术表演团体进--步与市场接轨,并加大了艺术创作力度,创造了可喜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市场振兴、先进文化传播、全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指由文化部门主办或实行行业管理的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等活动的文化机构,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话剧、儿童剧、滑稽剧团;歌剧、舞剧、歌舞剧团;歌舞团、轻音乐团;乐团、合唱团;文工团、文宣队、乌兰牧骑;戏曲剧团;京剧;曲、杂、木、皮影团和综合性艺术表演团体九大艺术门类。

艺术表演团体分类“艺术表演团体”源自古代“戏班”概念。

追根溯源,“艺术表演团体”这一概念出自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自那以后,艺术表演团体这一新社会组织集体逐渐发展壮大,为人们所熟知。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中各个群体与组织都在新时期的影响下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政府大力支持、社会资本的关注下,近十年来文化产业飞速发展。

其中,艺术表演团体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量达17795个,较2018年增加了672个,同比增长3。

92%,2020年较2019年小幅下滑,2020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量为17581个,较2019年减少了214个,同比减少1。

20%。

虽然2020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但从业人员数量却在增加,2020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数量达43。

69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2。

44万人,同比增长5。

92%。

在2020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机构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共2060个,较2019年增加了9个,从业人员共10。

75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0。

58万人。

2020年中国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数量占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总数的11。

2024年艺术表演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艺术表演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艺术表演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当前艺术表演市场进行调研,并分析市场趋势和前景。

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研究,力求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2. 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艺术表演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涵盖了音乐、戏剧、舞蹈、杂技等多个艺术形式。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2 市场分布艺术表演市场的分布较为集中,大部分表演活动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

这些城市拥有更多的文化设施和观众群体,吸引了更多的表演团体和艺术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

2.3 主要表演形式音乐类表演是艺术表演市场的主要形式之一。

除此之外,戏剧、舞蹈和杂技等艺术表演形式也吸引了大量观众。

3. 市场需求分析3.1 观众需求观众对艺术表演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艺术的审美享受和文化熏陶;•追求独特的艺术体验和精神共鸣;•参与互动的演出形式;•探索不同风格和文化的表演。

3.2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对艺术表演市场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许多游客会将观赏艺术表演列为旅行的重要目的,他们对于地方文化的体验和认知有着较高的期待。

3.3 企业需求很多企业将艺术表演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宣传的重要手段。

他们借助艺术表演的力量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4. 竞争格局分析4.1 主要竞争者艺术表演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表演团体、艺术院校和商业演出机构。

他们在艺术质量、创新能力、宣传手段等方面展开竞争。

4.2 观众选择观众在选择艺术表演时,除了关注演出质量外,还会考虑演出价格、地点、时间等因素。

艺术表演市场需结合观众需求,制定相应的市场推广策略。

5. 市场前景展望5.1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艺术表演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视觉效果和技术创新将成为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化的演出形式将受到更多关注;•网络直播和在线观赏将成为重要的表演渠道。

关于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

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

关于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孟庆洁指导教师陈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演出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营业性演出活动逐步成为我国文艺演出的主要形式。

演出市场从单一走向繁荣、健康、有序的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并显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尽管中国演出市场在开放竞争中逐步规范有序,但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尚不够完善和成熟,通过对我国演出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出制约我国演出市场发展的因素,从而完善演出市场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文化部于2002年修订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大幅度调整了演出市场准入政策,取消了演出单位主体资格的所有制限制,全面对内资开放,只要符合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均可依法投资兴办演出单位,举办演出活动。

这对促进国内演出资源的整合,推动演出行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增强我国演出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所有制和行业壁垒的破除,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涌入演出市场,使之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改变了国家办演出的格局。

[1]这种全面对内开放的政策,创造出利于竞争机制形成的市场新格局,促使演出单位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各个环节的全面革新。

一、我国演出市场现状演出市场是我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持续利好,人民消费水平和审美要求逐步提高,演出市场的这一年的繁荣真切的体现出“歌舞升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一)城乡演出市场并立发展大中城市演出市场持续繁盛。

与往年一样,占据演出市场最夺目位置的还是各种大型演出、演唱会。

北京、上海最是星光璀璨,以北京市为例,仅2005年的演唱会就达40余场,且场场叫好叫座,甚至连12月份这最后的“淡季”也仍有6场演唱会在最后积极的抢占市场份额,平均5天一场,用“扎堆儿”一词形容毫不为过。

23-24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艺术表演团体基本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2010-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23-24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艺术表演团体基本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2010-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96.3
184.3
124739.1
82956.4
3419618
1483423
21.2 2.7
160.4
29079.9 2888.2
92771.1
18529.3 2109.2
62317.9
1699201 62158
17123
416374
1721 173
15229
99953 5673
310748
16 214 510 16383
4798 29622 38241 343713
1541 15582
80963 335411
2078 15045
114401 301973
2958 2412
145 4433
502
56901 89366
8076 129005
11925
演出场次 (万场次)
312.5
33.0 4.5
275.0
0.7 6.0 9.9 295.8
29.2 283.3
40.9 271.6
41.1 57.0
3.5 82.9 11.9
#国内 演出
#农村
国内演出 观众人次 (万人次)
#农村
收入合计 (万元)
#财政拨款
310.8
23425 94145
26.5 152.3
32867 84703
24.9
11687
13.5
15266
2.1
1854
68.3
46919
4.4
3572
77898
3667258
1584115
18199 2253
57446
1866056 72334

艺术表演团体的尴尬破冰路

艺术表演团体的尴尬破冰路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26艺术表演团体的尴尬破冰路王春燕(沈阳音乐学院 艺术文学系,辽宁 沈阳 110168)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事业一直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市场观念薄弱,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忽视了文化产业和商业属性。

各艺术表演团体更多的是在意识形态上承担政治的、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单一强调社会效益,没有面向市场,各院团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层面大于经营层面,营销环节薄弱,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改革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国文化艺术表演团体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才能围绕矛盾解决问题。

关键词: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文化体制改革;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226-2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逐步调整文化事业单位体制和机制模式。

九十年代,文化部又在艺术表演系统先后进行了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国有艺术院团的布局结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艺术院团进行了内并外联、重组挂靠等超越艺术表演团体系统甚至文化部门范围的新一轮改革浪潮。

这些不同形式的宏观和微观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对院团的资金投入方式,建立了国家与院团、院团与演职员之间的新型关系,为引导和推动艺术团体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新时期艺术院团体制改革仍面临不少难题,尤其在“改制转企”方面尚未出台统一的政策,各地也都是在探索、总结和不断推进中。

一、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现状及突出问题 国有剧院团的改革追溯起来已有20年的历程,从最初的“消肿”到近年来的“产业化”,其间风风雨雨、步履蹒跚。

各地虽然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探索,也出现了局部的突破和少数试点单位的“亮点”,但总体上却没能有效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市场在何处”三个老大难问题,相关政策也并未配套。

中国文化产业及演艺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文化产业及演艺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文化产业及演艺市场发展状况据了解,澳大利亚政府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创造之国度”文化政策的,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一种经济性质的文化活动。

中国文化部是1998年成立的文化产业司,2002年文化产业被正式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

在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共有文化产业单位34."6万个,个体经营户36."2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8%;文化产业年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

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表演艺术历来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多元发展和产品衍生能力的性门类。

据2004年底的统计数字,我国共有国有文艺表演团体2759家,全年演出场次46."2万场,演出收入9."8亿元人民币(约合1."23亿美元);演出经纪机构642家,从业人员6340人,注册资本7."2亿元人民币(约合9000万美元),营业收入10."7亿元人民币(约合1."3亿美元);专业演出场所1928家,全年演出9."2万场,演出分成收入3."1亿元人民币(约合3876万美元)。

此外,还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5000多家,其演出收入尚无法准确统计。

中国演艺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不断增长,为演艺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

现在,休闲时间观看文艺演出、欣赏音乐舞蹈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据分析,中国未来五年包括演艺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日常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