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合集下载

浅析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翻译
水 ) 不 自在 的 人 : T h e wa t e r t h a t b e a r s t h e b o a t i s t h e s a me t h a t
s w a l l o w s i t u p . 水 能 载舟 , 亦能覆舟 ; 而 中 国位 于 亚 洲 大 陆 , 离 不 开土 , 同时 自古 以 来 中 国是 以农 业 为 主 的 国 家 , 因此 习语 有 很 大 一部 分 习语 都 来 自农 谚 , 如拔 苗 助 长 、 瓜熟蒂落等。

二、 英 汉 习 语翻 译 的原 则 和 方 法 关 于 翻 译 的 原 则 和 标 准 ,古 今 中外 的 翻译 学 家 都 有 着 自 己 的标 准 。 严 复提 出 “ 信、 达、 雅” 的翻 译 原 则 和 标 准 、 傅雷提 出 “ 重 神 似不 重形 似 ” 、 张培基先生提出以“ 忠实 、 通顺 ” 作 为 翻 译 标 准 ,这 些 翻 译 理 论 都 相 互 补 充 , 只是 各 自强 调 的 内 容 不 一 样, 但是 , 都肯定了译文要忠实 、 精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下 面 几 种 翻 译 方 法 是 比较 常 见 的 。 1 . 直 译 法 东 西 方 人 们 对 感 情 、社 会 和 自然 界 的事 物 的 认 知 大 都 是 样 的, 因此 , 有 一 些 习语 , 他 们 的 直 观 意 义 不 仅 相 同或 相 似 , 而 且 所 蕴 含 的意 义 相 同 。 这时如果用直译 , 则 不 仅 保 留 了原 文 的字 面意思 、 象形意义和 内在意义 。 而 且 保 留 了原 文 的 形 式 。 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例如 , 汉语 中 的 “ 瑞雪兆丰年” 就 直 接 译 为 At i m e l y s n o wp r o m i s e s a g o o d h a r v e s t ; “ 严 于 律 己 ,宽 以 待 人” 直 译为b e s t i r c t w i t h o n e s e l f a n dl e n i e n t t o w a r d s o t h e s: r 英 语 中 的o l i v e b r a n c h 直译为“ 橄榄枝” ; a t o o t h or f a t o o t h译 为 “ 以 牙 还牙 ” 。 2 . 意 译 法 意 译 法 指 的 是 按 照 原 文 的意 思 翻译 但 是 可 以 不 拘 泥 于 原 文 的格 式 。 当 因 为文 化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而无 法 直 译 的 时 候 . 此 时 , 我们 就用意译法 。例如a s k e l e t o ni nt h e c u p b o a r d( 家丑 ) , p a s s t h e b u c k ( 推卸责任 ) , 打开天 窗说亮话 ( f r a n k l y s p e a k i n g ) , 毛 遂 自荐 ( t o v o l u n t e e r o n e ’ S s e r v i c e ) . T wo h e a d s a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o n e . (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 例如 , t o v o l u n t e e r o n e ’ S s e r v i c e ( 毛 遂 自荐 ) ; A i f s h o u t o f w a t e r . ( 很 不 自在 ) ; Y o u c a n ’ t a c h i e v e t h e g o a l w i t h o u t a i r s k . ( 不 入 虎 穴 ,焉 得 虎 子 ) ; i n a f r a n t i c r u s h ( 手忙脚乱 ) ; un r t h e s o u r c e o f s u p p l y ( 涸泽而渔 ) ; t r u s t t o c h a n c e a n d s  ̄ o k e o f l u c k ( 守株待兔 ) ; k e e p o n e ’ S n o s e d o w n t o t h e g r i n d . s t o n e ( 埋头苦干 ) ; w h a t i s d o n e c a n n o t b e u n d o n e ( 覆水难收 ) 。

议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议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 狐朋狗党”、“ 狼 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 微动物, 狗腿子”等, 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 人情风俗 和文化 历史背景,对 于文字的这种 意义就茫然 ,尤其是在 心狗肺 ”、 “ 狗的 “ 地位”似乎有所改交,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 翻译时这 种字义最不 易应付 。”我们经过归纳 总结认为 ,英汉习语 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 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 1生存环境的差异。 .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说 ,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 大陆 生活繁衍 ,人 们的生活离不 开土地 。英语 中有 许多关于船和水
O epoe ec s l 习语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在这几年 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 的习语 ,在汉语 中没有完 全相同 的对应 习语 ,如 t ke n’ha b v t 奋 w e ,a a( lte ,f dr t eu hw e 多是由文化 因素引起的,文化影响到 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 了解文化背景,就 ao e a r( 力图存 ) las 不知所措 ) elnete a r
21年 00
《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和田 汉文综合版)
J. 1第2 卷第三期 u2 0 9 10
总 5 箜6塑
议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李领军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河南济源 445 ) 560
[ 摘 要] 语 语 的 华, 带 浓 的民 色 和 明 文 内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 习 是 言 精 它 有 厚 族 彩 鲜 的 化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中英文习语翻译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中英文习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 1. 3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1 5( 0 0 4 0 - 3 0 98 2 1 )0- 1 3 0 3 3
翻译 是在不 同语言之间架起 的一座桥梁 ,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 同的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和社会制度 中, 逐渐形成 不同的文化传 统、风 土人情和社会生活习惯 。作为人类认知世界 的工具— —语言 ,也不可避免地 带有明显 的民族特色。 每个 民族都有它 自己的习语 ,这些 习语反映 了该 民族对世界、对 人生、对生活 中各种事物的理解和判 断。 由于各 民族 的文化差异,使各 民族 的习语各具风采 。习语是反映民族文化共性和差异性的一个 窗口, 从中可 以观察到各个民族相似 的或特有 的习惯 。因此 ,文化因素在习语翻译 中是非常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尤金・ 奈达指 出:对于真正的成功的翻译 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 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 其作用 的文化背 景中才有意义 。Ⅲ的确, 由于不 同语言 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 文化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就

即使知道诸葛亮也不一定知道周瑜是何许人,这就 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这样的例子还有如 “ 东施效 颦 ” 滥竽充数 ”等等 。同样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 、“ 自《 圣经 》和古希腊 、古罗马神话 ,如 A hls cie’ l he ( el 唯一致命弱点) et n’w t l 一败涂 、m eo e a r o( S eo 地 ) ee p ’ w b ( 远 完 不 成 的工 作 ) 、P nl e e 永 o S 、a P n oa o 潘多拉之盒黍灾难、麻烦、祸害的 adr’ b x( S 根源 )等。如果不 了解这些习语所产生的文化背景 和历史渊源, 在翻译时就会造成误解甚至是闹笑话 。
比如在中国龙是传说中的上四历史典故天的神物中国皇帝自喻为龙而在西方国家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dragon的意义却是怪物魔鬼凶习语这些习语看似结构简单然而由于产生的特四习惯用法定历史背景使其蕴含的意义深远且带有浓厚的民baker指出英语国家的人们习惯把一句谚语的族色彩与地方色彩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当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往往会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观、习俗、传统和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使得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从词汇角度来看,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尤为明显。

例如,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都表达了共同的意境,但在文化背景上却大相径庭。

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源自欧洲的航海文化,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则源自中国的传统水文化。

同样,英语中的“black sheep”和汉语中的“害群之马”虽然都表示“不合群的人”,但在文化意象上却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从语法和表达方式方面来看,英汉习语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英语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而汉语则更注重对仗、平衡和和谐。

例如,英语中的“talking through one's hat”和汉语中的“纸上谈兵”都表示“空谈”,但英语中的比喻让人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英语中的习语往往言简意赅,而汉语中的习语则更为凝练、含蓄。

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和“家丑不可外扬”都表达了相似的意境,但英语中的习语更显得简洁有力。

针对这些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直接音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同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英语中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就直接音译为“瓦伦丁节”,既保留了其文化源头,又让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对于一些在意象和语法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更注重译文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例如,“to break the ice”可意译为“打破僵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原意。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关 键 词 :英 汉 习 语


I 五
川目
的 翻 译
4 06 ) 3 0 4
深受 各 自文 化传 统 的影 响 。 以英 语 为例 : 源 于 《 经 》 习 先 来 圣 的
语 有 :y o y tohfrtoh( 眼还 眼 , e efree, t o o t 以 o 以牙 还 牙 ) 语 出 希 ; 腊传 说 的 习 语 :r nh re 特 洛 伊 木 马喻 “  ̄a os ( r 内部 颠 覆 者 ” 。相 ) 比之 下 , 汉语 来 自历 史 故 事 的 习语 要 多 得 多 , 些 历 史 故 事 大 这 都记 载 于 我 国历 史文 献 中 。 如 : 司空 见 惯 ” 比喻 不 足 为奇 , 例 “ : 语 出 唐 . 《 事 诗 ・ 感 》 “ 故 知 新 ” 温 习 旧 课 , 以更 好 孟 本 情 ;温 : 可 地加 深 理 解 , 出 《 语 》 语 论 。 3社 会 和 自然 环 境 差 异 与 英 汉 习语 . 英 国是 岛 国 , 的 航海 业 一 直 颇 为 发 达 , 它 因此 英 语 中 就 有 大量 与 水 和 航海 有 关 的 习语 。例 如 :e po e S e do e w t k e n ’ h a vr a r e ( 力 图存 ) pa in ( 路顺 风 ) 奋 : l ns l g 一 i ai 。中 国是 以陆地 为 主 的 大 国, 自古 以来 , 国 人 以 农 业 为 主 , 以 习 语 中有 相 当一 部 分 中 所

“ 文生 义 ” 望
翻译
文 化 差 异 望 文 生 义

前言
“ 语是 语 言 词 汇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习 是语 言 的 民族 形 式 和 各种 修 辞 手 法 的 集 中表 现 ,是 语 言 中的 某些 部分 经 过 长 期 反 复使 用 后 自然沉 积 形 成 的形 式 固定 , 洁 明快 、 意深 刻 的 短 简 寓 语或 短 句 ” 胡 文 仲 , 0 0 。 文 所讨 论 的 习语 是 广 义 的 , 括 ( 20 ) 本 包 成浯 、 俗语 、 谚语 、 后 浯 、 歇 典故 等 。 对 于 英 汉 翻译 者来 说 英 汉 习 语 的对 译 是 一 项 挑 战 , 时 同 也是 增 进 自我 翻 译 修 养 和 英 汉 两 门语 言 素 养 的极 好 机 会 。 由 于 在 自然 与社 会 环 境 、 俗 习惯 、 史 文化 背 景 、 神 生 活 等 风 历 精 方 面 不’ , 同 中西 方 文 化 差 异 很 大 。 如 何 准 确 传 达 英 语 习 语 所 包 含 的 独 特 文 化 内涵 . 再 现 原 作 的 表 现 力 . 往 是 翻译 的 并 往 难点 。 二、 中西 文 化 差异 与 习语 表 达 形式 1风俗 和情 感 差 异 与 英 汉 习语 . 英 汉 民 族 习惯 的不 同 .造 成 两 者对 伺 一 事 物 所 赋 予 的 感 情 色 彩 或 意 义有 所 不 同 。 如 , 国 人 和西 方 人都 有养 狗 的 习 例 中 惯. 西方 人 对 狗有 好感 , 为 它 是 忠 实 可靠 的朋 友 。所 以在 英 认 语 中含 有 “ ” 习语 , 都 没 有坏 的含 义 .例 如 : c y o ( 狗 的 大 . l k g 幸 u d 运儿 ) “ ” 。 狗 在汉 民族 人 民 的心 目 中多 含 有 厌 恶 、 视 的感 情 鄙 色彩 , 关 狗 的 习语 大 都 含 贬 义 。如 :狐朋 狗友 ” 。 有 “ 等 2历 史和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背 景 差异 与英 汉 习语 . 汉 民族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灿烂 的 文化 ,文 化 遗 产 极 为 丰 富, 西方 早 期 资 本 主 义也 有 过 辉 煌 的 文 明 史 。 因此 , 汉 习语 英 特 点 。 于 本 族 语言 的 优 点及 最 能 代 表 民族 的特 色 , 在 熟 悉 对 应 的基 础 上进 行 与 他 民族 语 言的 比较 ,合 理 运 用 本 民 族 语 言 的 特 色 , 能 与 他语 言和 谐 的 地 方 加 以 发 扬 , 对 于 其 主 要 冲 突 将 而 的因 素 , 可 选择 合 理 的 曲折 运 用 , 免 受 其 直 接 影 响 。 曲折 则 避 运 用 不 可理 解 为 错 误理 解 或 者 放 弃 3 对 他 文 化 的 学 习 和 了 解 。 由 于 本 语 言 的 学 习 环 境 和 . 社 会 影 响 . 们 在 实 际学 习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产 生 理 解 的 偏 差 , 人 而 这 种 偏 差 确 实 造 成 相 异 文 化 冲 突 的 重 要 因 素 。 此 , 否 因 能 完 全 理 解 相 异 文 化 的 特 点 和 价 值 . 是 能 否 可 以 解 决 冲 突 的 个 主导 环 节 。 于 他 语 言 的 学 习 , 教 价 值 观 念 的 接 受 及 对 宗 社 会 习俗 的 了 解 , 疑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对 于 可 以融 合 的 他 文 无 化 方 面 , 该 采 取 完 全 接 受 的方 式 , 对 于 相 异 方 面 , 取 应 而 采 辩证 接受方 式 , 为本 民族接受 的 , 取接 纳和灵 活运 用 , 能 采 对 于 不 能 接 受 , 者 无 法 调 和 的 , 可 采 用 曲 折 运 用 。 这 种 或 亦 曲 折 . 样 不 是 歪 曲 理 解 , 是 在 完 全 了 解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冲 同 而 突 转 移 或 者 文 化 代 替 ,即 以 本 民 族 的某 种 相 似 文 化 取 代 他 文 化 的 冲 突 成 分 , 对 于 这 种 相 似 文 化 的运 用 , 该是 双 方 而 应 均可接受 。 4冲 突转 移 或 文 化 代替 。 . 冲突 转 移 ( utrl ieso ) 将 c l a vrin 指 u d 由 于差 异 而 导致 的交 流 制 约 因 素 转 移 于 另一 种 双方 文 化 同 样 蕴 含 , 又不 冲突 的 有 利 因 素上 , 此 避 免 由 于相 异 文 化 产 生 却 以 的 直接 冲突 一 文 化所 蕴 含 的 相似 性 是 冲 突 转移 实 现 可 能 。 文 化代 替 (u u a rpa e e t是 指 将 冲 突 的 因素 因为 不 能 得 到 e h r lc m n ) le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