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有效开展口算教学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有效开展口算教学的探索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口算教学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首先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其次从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口算能力低年级学生能力培养 口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口算却因内容简单而常常被忽略。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枯燥的训练代替丰富的思维活动,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低下,以至于到二年级还存在一部分学生用“掰手指”口算的情况。我认为口算教学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从本学期一开始,我就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如,我在教学10以内

数的认识部分时,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理解算理主要是激发学生怎么算的意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乐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

小学数学论文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法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法通用版 口算能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但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低年级阶段,因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能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他们能够掌握口算方法,将直接影响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笔者将在本文中谈一些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运用直观手段开展口算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经步骤就是引导学生由直接感知实物逐步过渡到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多运用直观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木棒,课堂上教师发给学生几张图片或几根小木棒,学到哪个数字就让学生数出相应的图片和小木棒数量,然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自己的手指,巩固学生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2-10”之间数字所对应的图片或小木棒进行分一分、拆一拆的直观操作活动,使他们掌握10以内的数字的组合和分解,并在头脑中建立表象认知,锻炼他们能够熟练地口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再如,训练学生进位加分的口算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直观的操作,如“9+2”的结果,教师可以先摆出9根小木棒,旁边摆出2根小木棒,之后提问学生:“怎样摆放这些小木棒我们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了?”学生很快想出办法:“从两根小木棒中拿出一根,放入9根小木棒那一部分中,这样就变成了整数10根,10根加1根,总共是11根。”无形中,学生便使用了“凑十法”,这正是口算的一个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再出几道题:“8+4、9+3、7+5……”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又使他们建立了表象,提高了口算的正确率。 二、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发现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 但是,我们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 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偏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偏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反来复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不讲速度。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 三、新理念下,计算教学应关注什么 新理念下,计算教学应关注什么呢?本文试着从计算教学中几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进行论述: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

小学低段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段口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加强直观演示,强化算理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形式主要是从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运算。结合学校有利的多媒体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用不同的感官接受新知识,再通过智力活力整理逻辑,以达到提高口算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直观演示手段,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强化理解口算方法的算理,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如在讲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的内容时,根据一年级20以内进位加的已学知识,有效的结合进位加的学习特点,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自己进行探索,通过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小组汇报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学生摆弄学具,在操作中体会过程。也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 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练习 (一)坚持每天的专项训练 坚持用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基本训练。这种口算训练形式,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坚持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时,可选用以下的形式: 1、运用口算簿。指定时间,让学生在口算簿上算题,这种速算

的形式,效果比较显著。 2、运用口算卡视算。 3、听算练习。口头念题,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得数。念完题,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 在专项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 1、充满趣味的“挑战台” 2、典型错例的“小诊所” 3、自我选题的“小超市” 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在家中也有意的进行训练。如,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请家长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就需要家长给以创设应用口算的机会。如,在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让他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以进一步激发、培养孩子学习口算的兴趣。 总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口算技巧,方法,培养学生在学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浅谈低年级的口算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9572421.html, 浅谈低年级的口算方法 作者:王碧林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55-01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口算能否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将关系到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可见低年级口算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新一轮教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铺开实施,但大多数教师还未得及完全消化新观念,不时穿新鞋走老路。在一年级口算教学中就存在一种较普通的现象,课堂上“形放实牵”,口算训练重记忆、轻理解,甚至要求学生背诵2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师没有真正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和尊重,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一些学生感到口算机械重复、枯燥乏味、如同嚼蜡。在一年级口算教学上,本人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的呈现并非狭隘套搬教材,而应从学生的已知状态出发,对教材中编写的多样化算法进行有选择地调整、加工,以创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发扬个性,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主体还给学生。例如,教学“9加几”一课,教师创设情境,列出9+4时,教师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捧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出来的”,“把9放在心里,然后數4个得13”,“因为10+4=14,所以9+4=13”,“把4个拿过去1个,和9个凑成10个,10+3=13”……。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算法的丰富想象,把他们的思维有意识地引向多发性的道路上来,凡是学生愿意站起来讲自己是怎么算的,不论讲对了,还是讲重复了,或者讲错了,都应该表扬他们敢讲的可贵精神,不要责备他们,因为“敢讲”是“会讲”和“善讲”的起点,是创造思维的萌芽,分析学生的思路,主要有数数法、类推法、凑10法……这些思路是每个同学不同思维能力的表现,面对学生存在着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五彩缤纷,富有个性了。 2.算法优越性 过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习惯一律用传统教学法,保留在具体解法上的技能性教育。目前,国际上已经倾向于思考性教育,即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育,有人称“思考性教育”为“创造教育”。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后者重结果、轻思维过程,把前人的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汇报张海兰(执笔)(2013-10-30 17:46:48)转载▼ 一、研究背景 1.课题在我校教学实践中的立项意义与分工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它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同时对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我校往届举行的口算大赛中,口算快慢速度差距很大,口算能力严重滑坡,分析其中的因素有很多: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口算作用发生异化。上学期,经过我们低段数学组认真讨论、大量调查以后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计算方法不够优化等现象。口算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此背景下我们确定了课题《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实践研究》。接收西安市基础教育立项通知后,我校立即组建课题组,并确定了低段数学教师魏雯、赵曼为课题小组成员。魏雯进行先关课例和教学的研究,赵曼主要负责相关课题的问题调查和资料收集汇总;张海兰在口算教学研究和各项调查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4月30日召开开题会。本课题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现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报告于后: 2.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器的广泛使用,人们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计算的问题都由机器代替了,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吗?各种媒体也在大肆宣扬外国的基础教育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淡化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在国内课程改革以来,教材大多是先由问题情境开始,取代了复习口算的位置,教学中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忽视了口算训练。即使在口算教学的课堂上,也因为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而忘记了口算是建立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它需要大量记忆参与,需要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这种只注重算法多样而忽略必要练习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当前,由于受到教学评价的影响,对口算的关注过于注重结果,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思想:只要学生口算结果正确就行,至于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口算中应传承什么思想,一概不去关注不予重视。甚至还有老师为了提高口算正确率,鼓励学生用笔算去口算,从而导致口算作用异化。 3.口算能力在《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学生的口算能力曾是我们的优势,课程改革以后,这也是争议的焦点,但今天当它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走的时候,《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教材,明确了口算的价值,把握口算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提高对口算教学的认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口算教学。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口算与笔算之间的关系。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强化听、视算,改变以往看着口算题写得数的练习形式,平时的口算练习以口述答案为主,着力培养口算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口算时,计算者要将计算分割成很多的小过程,要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的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的数学思维活动。口算与笔算的本质区别是解题策略不同;二者运算的心理机制不同;实用价值也不同。所以务必重视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在口算上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感到计算源于生活,学会运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口算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改进口算学法,提高在实际生活中用口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赵忠香我们走进学校课堂、关注教师、了解学生、感受最真实的“原生态”课堂。我 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有几分的欣慰,但也有忧虑和思考,正是所谓的“喜忧 参半”。为此,我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人的对策分析提出来,供 大家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不足。 1、没有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 握不到位,对本节课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数学能力的了解不够准确, 对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节课知识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没有很好地进行备课, 所撰写的教案的使用价值不高。 2、对教具、学具的使用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如:某位教师在上空间图形课,连三 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都没有带。象这样该使用教具的没有教具可用,该动手操作、 进行探究活动的没有学具可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致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直观——抽 象、从简单——复杂的认知过程根本无法实现。 (二)课堂教学耗时低效。 1、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教师因为没有精心地设计好教案,对整个教学的流程心中无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障碍没有做好课前的预设,没有对整堂课进行 全面布置和考虑,随心所欲,结构松散,环节零乱,层次模糊。 2、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因为教师对教材、《课标》的阅读、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把握不准确,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心中无底, 致使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落实,知识得不到联系和拓展。 3、课堂教学时效性差。教师的教学时间观不强,不能很好地向40分钟要质量,对每个环节所用时间把握不好,耗时耗量,效果大打折扣。如:一位教师在上周末作业评讲课时,首先用了18分钟让学生自己纠正做错的题目,然后遂题进行评讲,直至下课。在其评讲过程中,没有举一反三的评讲练习,没有设计一定的对比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自从来到小学任教以来,我才发现:不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显的不同。所以现在我只能算是一个新手,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经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习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跟学生相处之道,因此工作十分的忙碌辛苦。但这几年也是我教学生涯最快乐的。真正进入工作的状态后,我的身心都重新得到了洗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个人理念。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我考虑从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开始。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

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强调让孩子在学习中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确实,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加减,统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内容,都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老师是孩子最直接、最亲密的保护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更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可能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作老师的反思过自身吗?比如我们与孩子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是如何想象孩子的呢?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能扛些什么呢?他的小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的眼睛滴溜溜、骨碌碌的转着在寻找着什么呢?在孩子每天所表现出的行为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的什么,以及我们对孩子抱着什么幻想呢?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期待。孩子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封闭的、没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一、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突出体现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简捷程度反映了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的发展水平。只有抓好口算,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据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把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口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原因 1、从教材的编写看,实验教材比义务教材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而教学时间并没有增加,加上各单元之间知识的跳跃性大和计算器的使用,新课程标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客观上对学生口算能力训练不到位,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家长和教师在思想上产生松懈情绪,放松了对口算的练习。 2、新课程中教学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口算教学的训练不够,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在数学课堂中看到每天利用几分钟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形式丰富的口算训练。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口算教学

往往从生活中引人,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算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然后再进行口算的训练,训练的时间大大缩短,训练的量不足,导致学生口算技能下降。 (二)教师原因 1、教师在口算教学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口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把口算作为笔算教学的基础,反正学生会计算就行,至于口算的方法并不重要,忽视口算的隐性价值,对口算方法不够重视,指导力度不够。在口算教学中,有的教师所采取的训练方式不当:要么就是口算的形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么就是形式过于花哨,反而没有达到训练的实效。 2、受应试教育影响,现在对学生测试方式主要还是以笔试为主,对测试的时间不作要求,口算只有一个结果。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口算也可以笔算完成。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老师重结果、轻过程,只满足于口算正确,不愿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甚至要求学生用笔算完成,从客观上使得学生产生惰性,因此学生喜欢在草稿本或桌子上打草稿,从而导致"笔算式"口算。 (三)学生原因 1、算理不熟练的原因。我们知道,明确与熟练算理是计算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学生算理不熟练,只是停留于"照葫芦画瓢"式的模仿口算,不是"用脑子去算",而仅仅是"在脑子里算"(懂得口算方法,但不知这样算得道理)。就会导致计算能力不强,错误频出。 2、不良口算习惯原因。口算练习本身便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学生往往会提不起兴趣,所以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计算习惯:如定性不好,即使短短5分钟也集中不了精神,容易分心,有些学生喜欢东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采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列举了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情境思考与感悟思维交流预设与生成有效评价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在情境设计上,要淡化“新、奇、趣”,力求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情境创设成为许多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用尽心思地创设各式新颖的情境,情境创设的“形式化”严重,削弱了情境本该侧重的“数学化”,其效果反而不利于新知的教学。 案例(一):《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 在应用巩固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开小火车”。这位老师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自己当“火车头”,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并且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卡片上的口算题,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接着这样做。“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 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似乎参与率很高。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新颖有趣,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因而,尽管学生很认真地参与了,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 案例(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片断。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 本案例中,教师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简洁而有趣,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这一情境的创设融趣味化和数学化于一体,实际价值很高。 所以,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既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能够紧扣教学内容,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思考这样的情境是否存在华而不实的状况,它蕴含了多少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多少数学思考,过于追求“形式化”而忽略“数学化”的教学情境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必须摒弃。在创设情境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淡化情境的新、奇、趣,力求创设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导读:本文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口算教学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在没有多媒体等先进的电化教学器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再如进位加法9+2的表象建立,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先出示盒子里9个小球,外面2个小球,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学生很快地想出办法来,说:“我将外面2个中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1个,一共11个。”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当场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表示对他的奖励,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方法

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在此基础上我马上出了几道:8+3=?,9+4=?……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率。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选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画思路图,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地训练得以巩固。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上课一开始出示16-7=(),问:“16减7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等于9。”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因为9+7=16,所以16-7=9”,我马上表扬:“你说得很好,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它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争相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说完之后,我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

关于计算教学的几点困惑和想法

关于计算教学的几点困惑和想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然而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变化。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但由于课改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计算也相对降低了要求,造成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以下就本人接手的六年级数学中关于计算教学谈谈几点困惑和想法: 一、对于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困惑: 现象:六年级第一单元“方程”教学后的练习指导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一见我走到他身边就停笔不写,等我离开就悄悄使用计算器,上交的作业计算正确率高,课后计算练习中一次性写出答案也不少见。经过几次后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使用计算器的习惯后规定课堂上不准使用计算器,否则暂时上交。刚开始几天我的讲台堆满了计算器,上交的作业计算正确率直线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连基本的计算都容易出现错误,如“3.6X — 2.8X = 12 ”计算结果:X=1.5…… 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式题的答案.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学生都嚷嚷要学习它了.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完全会使用计算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购买的是科学计算器,上面的功能键很多,乱按容易锁定格式,导致计算不出来想要的结果,还有的计算器上出现了三位分一级的现象,这与我们刚学习过的认数中四位分一级的情况不符合,于是就产生了怀疑等等. 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学生早已掌握了,不必要按要教科书安排的课时进行教学.于是在解决课本上两道例题后,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的思想教育。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现错误,比如,按键按错了,看数字看错了,或是多按了或是少按了等等.于是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一组里都是需要用计算器才能计算的,比一比看谁速度快而且没有错误.另一组是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也有直接口算、直接简便运算的。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数值较大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几点想法: 1、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学生(58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

(完整版)如何教好口算教学

如何教好口算 口算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不仅促发学生的思维,还发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这也是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现计划针对口算练习的措施如下,即“三遍练习法”“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一、“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遍口算练习,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二、“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遍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老师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三、“写”口算,需正确。 孩子掌握了口算练习的方法后,与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需要老师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来进行。这一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势必会让他们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会太好。 另外,培养孩子口算能力,要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保证孩子口算练习的时间,最好天天练,每天练习3-5分钟.另一方面,每天训练的内容要尽量与当天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才会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四、最后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例如 在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有些喜欢用“做减想加”。这时,在体会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不然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发展。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口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算法达到脱口而出的境地,但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能达到的,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难度比较大或经常出错的题目,做成卡片,反复练习,细水常流,稳步提高口算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开题报告

《小学一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开题报告(一).题目:小学一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二)选题意义: 一年级口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口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口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口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口算计算来实现完成。 (三)、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交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 2、优化口算教学过程,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探讨应用口算有效训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利用课题研究的过程,提升自身的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能力,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如何根据班级学生的口算现状,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口算兴趣与习惯。 2、通过多形式、多情境的口算训练设计,寻求低年级口算有效训练的意义。 3、探讨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和口算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4、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口算有效训练的方法过程,探索课题实验研究促进自身教学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假设: 1、了解班级学生口算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设计口算有效训练的途径。 2、探讨出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和口算能力的方法。 3、学生能够在口算有效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六)、研究思路: 口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先导,学生受性格特征的影响,往往容易对持之以恒的基本口算训练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就需要在进行口算训练是采取结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形式灵活多样,结合图形,游戏等方式方法,以直观表象,理解算理,加强说理训练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而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更有用新理念进行口算教学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技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计算打好坚实基础。 (七)、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法研究法、比较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可达到准确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以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比较法是通过实验前后的调查,进行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对比分析,检查课题研究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一年级计算能力差的解决途径 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特别是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将直接影响他以后的计算能力。但是,通过教学发现学生计算速度慢且正确率低,新《课程标准》对计算的要求是熟练、正确、会。虽然没有速度上的要求,但速度太慢是达不到熟练的。 计算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把握不到位。现在的计算课,都是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有些学生流连情境,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致使时间紧张对算理的掌握不够。二是在算法多样化的认识上有偏差。部分教师总认为方法越多越好,这样只是注意了算法的数量而忽略了算法的优化,结果学生对每种方法的计算都会一点但每一种都没有掌握。三是新教材的练习题少,练习题量达不到。 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加强学习,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课标是方向,教材是基础,学生是根本,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做到脑中有书,心中有生。因为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是教师自由驾驭课堂的基础,对学生的了解是决定教学方法的关键,课标中也指出:“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激励学生是教师永远的工作”,只有这样步步扎实到位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2、教师对计算类型进行归纳,并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的计算类型可以归纳为一下:10以内的加法、减法;十几的数的组成;十几加几或减几(不进位、不退位);十几减十几;20减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步计算。由于小学生容易遗忘,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要经常讲,每天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如果学生是方法错误,要进行个别辅导。 3、视听结合,加强口算的训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的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看,想,说,得出结果,听算则是通过听,记,说出得数。课堂上常常要进行视算和听算这样的口算练习,它不仅可以激起学生计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对学生常常错的题进行个别跟踪。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发现有的孩子常常错同一题,可以把学生喜欢错的题记录下来,在课间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时说给他答一下,多进行几次,学生就能够记牢了。 5、严格训练,养成习惯 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后要检查。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持之以恒,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加强计算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