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传:秦怡,伟大的母亲(人民的好儿女)
“人民艺术家”秦怡:人美心美话更美

62治疗爱的创伤唯有加倍地去爱。
秦怡出名很早,经常有商家请她为商品代言,但她从来没有接受过请求。
她说:“我也知道拍商业广告来钱快,省力气,但这些广告背后的责任太沉重了。
我怕自己担负不了,这个钱我不能赚。
”86岁时,秦怡为地震灾区捐出毕生积蓄,有很多人赞扬她,她说:“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
”93岁时,秦怡亲赴青藏高原拍摄《青海湖畔》,所有人都因为担心她的安全而反对,她说:“没事儿,抗战时我还到过前线演戏呢,电影工作者服务人民,就该吃得起苦。
”2022年5月9日,“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秦怡因病逝世,享年100岁。
回味她在世时所说过的话,令人感佩。
大爱能够解决过不去的小爱秦怡的一生非常坎坷,她曾经长年陪伴多病的丈夫、智障的儿子、年长的姐姐,而她自己得过4场大病、做过7次手术。
有记者问:“您的经历非常曲折,也经受了很大的磨难,您为什么一直那么坚强、乐观豁达?”秦怡说:“大爱能够解决过不去的小爱。
大爱跟小爱,你从大爱所想,你就可以克服你这种小爱,你从大的方面去看问题,你自己碰到什么困难,你就容易去认识问题,就容易去解开自己的不幸或者战胜灾难,这样子你的心态就可以更加好一点。
你如果一直钻在自己的小爱里头钻不出来了,就真的钻不出来了。
我想有许多事情只要你能够去这样想一想,你就可以想开。
”秦怡高屋建瓴,洞见肺腑。
在所有对待个人苦难的方法和智慧中,她的“以大爱克服小爱”论,堪称一绝。
大爱是国,小爱是家。
大爱是爱国、爱人民、爱自然、爱环境、爱一切属于大众化的、大圈子的、公共的东西,小爱是爱小圈子内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人或物。
有志者先大爱后小爱,无志者先小爱后大爱。
有了大爱的胸襟,还有什么解决不掉的小爱、克服不了的忧愁和困难!不要拿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有记者问秦怡:“您怎么看待明星片酬虚高的现象?”秦怡说:“明星拍一天几十万,大家总觉得潮流如此,不这样身价就低了。
我说你们不要拿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不能把赚钱当作第一追求。
秦怡影坛“常青树”,从不向命运低头!

先进典型秦怡出生于1922年2月4日,她在光影的世界和绚丽的舞台上,为我们呈现过众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塑造过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艺术形象。
《女篮五号》中的林洁、《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青春之歌》中的林红、《雷雨》中的鲁侍萍等,都是深深印刻在几代观众脑海中的难忘记忆。
除了年纪大的人对她十分熟悉,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这位老艺术家也不会陌生。
电影《妖猫传》中,秦怡扮演了一位织白绫的老宫女,似然戏份不多,但秦怡精湛的演技直击观众内心,不少观众看到这儿都落泪了,只见秦怡坐在纺织机前,白发红颜,依旧端庄,恍然间,那个曾经名震全国的秦怡又回来了!穿越岁月的雾霭,秦怡老师那些流光溢彩的艺术形象,早已定格在无数胶片中。
而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她表现出的那种坚韧不屈的品行也同样让人钦佩。
这位影迷心中的女神,她美了一辈子,优雅了一辈子,却也辛苦了一辈子。
然而,不管命运对她有多么不公,她仍然倾尽一生,诠释了一个女演员应该具备的修养和责任,更诠释了一个妻子、一位母亲该有的大爱与担当!德艺双馨,获得尊重与爱戴上影集团引以为荣地描绘道:秦怡同志是中国影坛一位极具威望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获得了几代人的尊重和爱戴。
是的,这位“90后”美人,在80余年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脍炙人口的形象,一个个都能进入中国电影艺术殿堂,拓宽了人们对中国电影的认知、照见了对真善美的渴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秦怡出生在上海一户封建大家族中。
虽然家中的长辈深受封建思想影响,但是秦怡的几个姐姐,始终有着一颗想要冲破束缚的心。
因此,当她上学时,大姐不顾家里的反对,硬是将年仅12岁的秦怡送进了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的洋学堂读书。
在那里,秦怡第一次接触到了宣讲团。
秦怡发现在那里读书的孩子,不仅可以学到课本里的东西,还能接触到芭蕾、话剧、外文等“洋玩意儿”。
看着面前可以放肆歌唱、舞蹈,完全不用在意他人眼光成长的同龄人,这个平常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大小姐”,忽然在心底生出了一份羡慕之情。
“人民艺术家”秦怡:44岁患癌,带瘤生存56年,她的经验值得学习

“人民艺术家”秦怡:44岁患癌,带瘤生存56年,她的经验值得学习中国电影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人民艺术家”秦怡于5月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
纵观一个世纪,秦怡老师在银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生动传递着中国当代女性的温婉、信念与力量。
而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秦怡老师表现出的那种坚韧不屈的品行也同样让人钦佩。
这位影迷心中的女神,她美了一辈子,优雅了一辈子,虽总有苦难,却一直笑着面对。
一、44岁患癌,带瘤生存56年秦怡不凡的百年人生并非总是顺风顺水。
她一辈子生过4次大病,上过7次手术台,患过脂肪瘤、甲状腺瘤,摘除了胆囊,更是在44岁时确诊肠癌。
但每一次,秦怡都没有被病魔压倒,反而是顽强抗争,虽历经坎坷痛苦,但风采始终不减,还被选为“抗癌明星”。
可以说,秦怡老师不仅是表演艺术家,更是我们的健康榜样,她的抗癌经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1、精神上要永远乐观秦怡老师首先强调,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精神上要永远乐观,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
她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不能因年龄增长而松垮,一个人需要保持精神上的乐观,才能始终充满青春的活力。
在癌症防治方面,保持良好情绪有正向作用。
研究表明,正性情绪有利于机体分泌一种抗癌物质,能够帮助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不妨多笑一笑。
2、要保持心态平衡反观自己的抗癌历程,秦怡认为是自己的好心态帮助了自己,她感慨:“主要是心态比较好,调动了自己体内的积极因素,增强了抵抗力,最终赶走了病魔。
希望患病的老年同志都能坚强起来,积极与疾病抗争,灿烂的明天就在前头。
”对癌症患者而言,因为病情产生的悲伤难过是理所当然的,不能一直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更不能因此一蹶不振。
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癌症,积极地生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可能延长自己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3、饮食要“三控制”秦怡分享自己重要的养生之道之一:饮食“三控制”,即控油、控盐、控食量。
首先第一条控油,除了食用油之外还要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在膳食中的比例,做到荤素合理搭配,并且注意粗粮和细粮搭配。
秦怡逝世!尝遍苦难却一生乐观坚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终成一代传奇!

秦怡逝世!尝遍苦难却一生乐观坚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终成一代传奇!著名演员秦怡于今晨辞世,享年100岁。
她,先后生过四次大病,开过7次刀,患过脂肪瘤、甲状腺瘤,摘除了胆囊,还得了肠癌,但她并没有被病魔压倒,反而成功地战胜了病魔,还被选为“抗癌明星”。
她,就是秦怡,被称为“中国最美丽女性”,是施瓦辛格最崇拜的中国女星。
▲秦怡(右)和日本女演员吉永小百合有这样一位女性,先后生过四次大病,开过7次刀,换过脂肪瘤、甲状腺瘤,摘除了胆囊,最后被诊断出患有肠癌,医生断言“活不久……”有这样一位女性,上天送她了一位折翼的天使——患精神分裂症的儿子。
为了照顾儿子,她走到哪儿都带着他,这一带就是40多年……9年前,儿子去世了,她一度不想活下去。
她,就是秦怡,被新凤霞誉为中国演艺界最美丽的女人,是施瓦辛格最崇拜的中国影星。
▲雷雨剧照▲50年代秦怡在人们记忆中,她总是那样的美得一丝不苟,恬淡的笑容在岁月打磨下愈发闪耀出动人光芒。
她说“我已经90多岁了。
人生就好像一个时钟,总有停止的时候。
但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不想停下来。
”▲《女篮5号》剧照▲1941年,《大地回春》话剧排演时和路曦合影之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95岁的秦怡思维清晰地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身世:临近中年失去爱人,同时照顾病重的儿子,不久又痛失爱子,但这一切没有让她终止自己的演艺事业,更没有摧垮一个柔弱的女子!是什么成就了秦怡跨越苦难、跨越世纪的美丽?自1939年投身电影,近80年的努力为她换取事业上的成功,有着传奇般的故事,但家庭生活却有些悲凉,在光影交错的时光中,痛苦多于快乐,眼泪多于欢笑,委屈多于喜悦。
▲60年代,秦怡与贺龙、金焰一起▲周总理接见秦怡至于如何消解苦难、笑对生活,她赠送给自己一段话:“如果生命还能反复一次,我一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活着。
但既然生命不可能反复,那我还是面对现实吧。
小弟走前也说,妈妈,活着的人要学会放下。
”▲年轻时的秦怡(中)秦怡曾以一己之力支撑全家,抗日战争后回到家中,“秦家有11个人,都需要我养。
《国家记忆》96岁的她,仍演绎着跨越世纪的美丽

《国家记忆》96岁的她,仍演绎着跨越世纪的美丽情动银海美自怡然新中国电影艺术家秦怡CCTV《国家记忆》她堪称古往今来真正的女神,芳华绝代,优雅超然。
面对跌宕起伏的命运,她却举重若轻,倔强地把自己活成了传奇!年仅16岁“离家出走”去抗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8月的一个清晨,上海十六铺码头上,16岁的秦怡从人群中奋力挤出来,冲向一艘驶向武汉的邮轮。
深受爱国思想影响的她,决定瞒着父母,投奔抗战前线。
可满怀一腔热血的秦怡没有想到,等待她的不是前线炙热的枪林弹雨,而是残酷的饥饿、困顿与迷失。
走投无路的秦怡偶然看见一则部队的公告,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招考女文书,第二天就被录取了。
为了不做无谓的牺牲,秦怡决定连夜走水路逃往重庆。
被大导演“盯上”此时的秦怡,已经不再是那个空有一腔热血的莽撞少女了。
她意识到首先要能够扛起自己的生活,才有资格肩负民族的命运。
于是,秦怡辗转来到重庆寻找新的出路。
她依靠刻钢板来维持生活,唯一奢侈的享受就是偶尔去看一场话剧。
有一次,在一场演出之后,突然有两位年轻人找秦怡搭话。
——他说,你来做演员好不好?——我问,演员是什么?做什么工作的?——你刚才看戏,演戏的人就是演员,你怎么这个都不懂。
你就到我们那里去,我们又不吃你。
原来,这两位找秦怡搭话的年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应云卫和史东山,这次奇妙的际遇使秦怡开始走上了陪伴她至今的艺术道路。
她竟是编外的地下党员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秦怡秘密完成了一项鲜为人知的政治任务。
1949年2月19日,国民党空军的一名中尉徐骏英,驾驶着满载物资的运输机从上海起飞,却没有按照既定的航线飞往台湾,而是降落在解放区济南。
徐骏英的事迹广为流传,但是没有人知道,促成徐骏英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竟是一位编外的地下党员——秦怡。
原来,徐骏英和他的女友都是秦怡的影迷。
我就跟他讲了这个形势,讲了他不了解的一些事情,过去我们是怎么胜了敌人走到今天的。
秦怡44岁患癌,享年100岁,她的4个抗癌秘诀,值得学习借鉴

秦怡44岁患癌,享年100岁,她的4个抗癌秘诀,值得学习借鉴人民艺术家,著名演员秦怡,在母亲节后的4小时,离开了人世,走完了她精彩的一生。
年轻时她投身抗日,中年时战胜了“肠癌”这个恶魔,老年时以93岁高龄登上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拍戏,被人们称为“最美100后”,她的一生曲折、美丽又传奇。
很多人看了她老人家的故事之后,都很感慨,这该是怎样的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经历了那么多,竟然还对生活那么的热爱,她是多么豁达的一位老人。
同时,人们对她能逃脱“癌症”的魔爪很是好奇,她的4个抗癌秘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秦怡的抗癌秘诀(1)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很多人看到癌症的诊断都恍如晴天霹雳,惊恐焦虑。
而大多战胜癌症的人都有着坚毅又稳定的情绪,秦怡就是这样的人,在年轻时经历过抗日战争、丈夫家暴等等事件都没有将她打倒。
秦怡去世前一天是母亲节,但是“母亲”两个字让她承受了太多太多。
唯一的儿子罹患精神疾病,儿子犯病的时候就会打她,秦怡怎么打得过儿子,她就对儿子说,别打妈妈的脸,妈妈还要去拍戏挣钱。
秦怡照顾她儿子59年,直到2007年儿子去世了,她才得以“解脱”。
她这一生实在是太苦了。
秦怡不是个圣人,面对生活的磨难,她曾经也十分痛苦,可是人不应该被命运击倒,所以她想通了,“人活在世上,哪能不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呢。
很多磨难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所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很重要”。
秦怡在44岁的时候就诊断为癌症,她也能看得开,并没有怨天尤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
心理调节对于疾病治疗有着很大的影响。
而且良好的心态不仅有助于对抗疾病,也有助于获得长寿。
(2)长期保持饮食健康我们都知道,癌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保持清淡饮食,既要维持身体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症状也要在热量摄入上严格控制。
秦怡老师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对饮食健康十分注意,不仅饮食清淡,而且严格控制热量。
尤其是患肠癌之后,不会让自己吃太多或者太饱,并且注意饮食均衡。
秦怡:大爱无疆

秦怡:大爱无疆2021年4月,第二届上海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公布,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成为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电影人。
本刊记者近日赴秦怡家中,带去了编辑部同仁的问候。
看着《检察风云》今年第14期客座总编文章标题,她对创新两个字,表达了很大的认同。
2021年,出访美国的秦怡参加了当地的“无声电影展”,于是,由她发起并筹资主办的“首届上海中外无声影片展”在2021年成功举行并获得广泛赞誉。
她笑着说,她也是勇于创新的一份子。
有着大爱情怀的秦怡老师,今年已经90岁高龄,与她一同生活的丈夫、儿子、姐姐都已相继离世。
因为外出时间多,成为独居老人的她辞去了家中的保姆,抱着乐观的态度,依旧满腔热情地参与着各种社会活动。
和多年前见到她时不同,她消瘦了不少,身体已经不如从前。
为了配合我们的采访,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她没有喝水。
她说现在出门坐车也不敢吃东西,还要带着护垫,因为肠癌的原因,她不得不在路途和工作时控制饮食,久而久之胃也变得不太好了。
但是,采访一开始,她依旧谈笑风生、思路清晰……《检察风云》:从影74年,电影对您早期的人格形成和处事态度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影响?秦怡:对于电影的接触,其实要推算到我儿童的时期。
我记得七岁时常和爸爸一起去看电影,当时他在洋行做会计。
他有个西式会计的朋友,受了朋友的影响,看电影也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11岁时,我参加了上海由田汉组织的少年宣讲团,每个礼拜有空就去看话剧、芭蕾,听儿童演讲学着唱歌,那时所学的东西都是进步的,潜移默化中,我便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当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了,那时我对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就很喜欢。
1938年我离开上海时,我已经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了……1941年,我参加了中共南方局的中华剧艺社,所演的话剧,也都是和抗日有关的,都是结合当时国共合作的形势。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抗战胜利了,我们才能有好日子过,才能搞好其他的事。
所以,就一鼓作气,凡是和抗战有关的事都努力去做,《遥远的爱》就是这个理念的体现。
秦怡:戏里戏外美丽人生

秦怡:戏里戏外美丽人生年近九旬的秦怡仍坚持学习。
本报记者屠知力摄【阅读提示】戏里,她用真情实感塑造每一个角色,她的表演打动并激励了无数观众;戏外,她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年近九旬依然积极为公益和艺术事业忙碌着。
她就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
年近九旬的秦怡,美丽依然,凭着豁达开朗的个性,生活得淡定而从容。
这位中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党员生涯中,一直以德艺双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演绎艺术家角色,谱写银幕之歌从艺70多年来,秦怡主演的30多部故事影片,感动了中国影坛。
“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
事业,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
”微卷的银色短发、白皙的皮肤,从容优雅的秦怡,仍令人如沐春风。
1922年出生的秦怡,16岁时便开始舞台生涯,演过话剧《中国万岁》、《草木皆兵》、《离离草》等,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
1947年,秦怡走上银幕,电影《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
对待表演事业,秦怡永远充满激情。
她说,自己渴望表现普通人,唤起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下,她潜心创作,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于银幕:《女篮五号》中的林洁,《青春之歌》中的林红,《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浪涛滚滚》中的钟叶平……这些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积极向上,秦怡由衷地说:“如果艺术家能将自己从心底流出来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在银幕上,那将是十分幸福的。
”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国家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称号、第十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金凤凰奖)、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第七届全国十大女杰……数不清的荣誉,成为秦怡艺术人生的座座纪念碑。
演绎党员角色,描绘德艺双辉1959年5月,秦怡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秦怡就参加了由中共南方局组建的中华剧艺社。
当时,中共地下党组织希望秦怡用自己明星的身份和政治观点去团结影响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秦怡
跨越世纪的美丽:秦怡传》
秦怡和儿子金捷去公园写生
文/ 唐明生
她对患病的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 国际影
星施瓦
辛格这样称赞她——秦怡:伟大的母亲
诗人泰罗有句名言:“谁在我跌倒的时候将我扶起?谁对我讲美丽的
故
事?谁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秦怡就是这样一位母亲。
在秦怡的小皮夹中有一张儿子金捷 3 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金捷十
分可
爱:一张特别善良憨厚的胖乎乎的小脸, 耳朵有一点点招风, 眉宇间有些
许不易 察觉的淡淡的忧愁, 甚至还有点深沉。 后来秦怡才觉得, 这或许
是儿子发病的原 因。金捷从小性格内向,父病母忙,家中老人爱他、关心
他,那更多的是在饮食 起居方面。他小小心灵中有着许多丰富而零乱的思
绪,却无人了解和帮助排解。
自金捷 16 岁发病后,秦怡一直把这张照片放在小皮夹中,带在身
边,
经常拿出来看看。如今照片已经发黄变旧,秦怡也很长时间不去翻它,因为
“小 弟”快成为“老头”了。
83
岁的秦怡是一祖母级的人物,理当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可
56
岁的儿子至今还像个孩子,穿衣吃饭,打针喂药,洗头洗澡,样样要秦怡动
手操 劳,她无法摆脱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无论是友人探访还是记者到家里采访, 话谈到一半,秦怡会突然说
声“对
不起”,然后发出如下的呼喊:
小弟,该吃药了,今天天热,吃的时候倒点凉水,当心别弄翻
了!” 小弟,早上吃粽子,吃得慢一点,糯米的东西不容易消
化!”
80余岁的母亲关照近 60
岁的儿子,殷殷切切,一片怜爱之情。
有时,则是金捷进来打断谈话, 秦怡同样会抱歉地向客人说声
“对不起”,
然后等着儿子说话。
妈妈,今天天热,等会儿你帮我洗澡。” 妈妈,晚上出去吃饭,
穿这件衣服好吗?”
小弟身高 1.81 米,体格魁梧,脸盘、身架像年轻时的金焰,说话
的神
态口吻,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赖。
此情此景,凡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者,无不感慨系之。
上世纪 60年代中期金捷开始发病,至今整整 40 年。 40年中所包
含的
全是琐碎的、 日常的和烦恼的事; 是理不清、 做不完和说不尽的事; 是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想做也得做,不想做也得做的事,可秦怡从无怨言,
只要能让儿子健 康地活着,她什么事都愿意干。
秦怡这样,是因为金捷是一个无法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1965年 5
月,读初三、准备考高中的金捷突然发病,送到医院检
查,
医生诊断是精神分裂症,潜伏期已经很长,无可挽救了。
金捷住进了精神病院, 吃了两个月的药, 症状有所缓解, 秦怡让
他回到
家里继续吃药,最后效果不好。
金捷从医院回家刚一星期,秦怡就不得不丢下儿子到市郊川沙县参
加
四清”。 “四清”结束回到上海,她被查出患了肠癌,立即住院手术。肿
瘤切 除刚出院,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从此秦怡厄运不断,抄家、陪斗、隔
离、审查 与下“五七”干校,前后历时五六年。最困难的时候,母亲去世,
金焰也下了干 校,家中整个儿乱了套。金捷无人照顾,药吃吃停停,病好好
坏坏,秦怡的愿望 彻底破产了。
1978
年,金捷的病再次转型,从忧郁型转向狂躁,一发作会手舞足
蹈,
到 1979 年便开始动手打人了。
1980年和 1981
年,金捷间歇性的狂躁发作越加频繁,打人的事经
常发
生。
1981
年国庆节快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金捷的病情基本稳
定,
医院同意节日期间可以回家过节。
妈妈,我好了,你让我出院吧,出去后再不要进来了,我保证今后
不
会再打人了。”秦怡看看儿子,心里酸酸的。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1981
年底,金捷出院了,秦怡越发精心照料。奇迹真的发生了,从
那
时到现在, 20 多年过去了,金捷的病情一直稳定,再没有发作过。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现在,儿子每天要吃 3 种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一种治疗糖尿
病,
再一种是补钙和养肾保健药,一天三顿,不能停也不能乱,秦怡记得清清楚
楚, 到时就提醒督察儿子服用。
经年累月的相依相伴,金捷养成了什么都依赖妈妈的习惯。秦怡不
在,
他心神不宁。秦怡回来了,他马上迎上去说:“妈妈,你回来了。”说完再
回到 自己的房间。
生病的时间长了, 50 岁以后,金捷的注意力越来越不能集中,看
书看
报最多看一行, 看电视只能看一二分钟。 偶然间, 秦怡发现儿子爱在纸上
乱涂乱 画,“他会不会对画画感兴趣?”秦怡忽发奇想,试着请一位画家上
门教画,让 儿子有事可做,生活过得充实一些。
金捷学画的兴趣越来越浓, 稍有闲暇,他提着水桶,秦怡帮助背着
画夹,
母子俩一起到公园写生。 金捷画好一幅作品, 秦怡认真欣赏品评, 一幅一
幅保管 收藏好。
2002年 5
月的一天晚上,上海波特曼大酒店举办慈善拍卖活动,
秦怡
带着金捷一起参加,同时带着金捷画的一幅水彩画《衡山公园》。最后,中
国特
秦怡的老朋友吴祖光先生生前曾对秦怡说过一段话: “我非常佩服
你的
勇敢精神,身上伤痕累累,而你依旧美丽,风采袭人,还是保持着乐观豁达
奥会慈善大使、国际影星施瓦辛格先生以
2.5
万美元获得此画。
随后,记者采访了施瓦辛格先生,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愿意出这么高的价
格买《衡山公园》这幅画时,他动情地说: 秦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的人 生态度,真不愧是一位好母亲。”
从某种意义说, 秦怡的后半生是为儿子活着。 因此, 施瓦辛格说
得一点
不错:秦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编辑:志愿者马关江)
摘自《跨越世纪的美丽:秦怡传》,有删节,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