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重点37页PPT

合集下载

《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重点

《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重点

《铁路站场及其枢纽》课程复习重点一、本课程考试题型及分数(一)、单选(二)、填空(三)、名词解释(四)、简答(五)、计算(六)、论述二、本课程掌握以下知识点:第一章1.道岔辙叉号码N越大,则辙叉角α越小,导曲线半径R越大,侧向通过允许速度V越高,道岔全长Lq越长。

(见教材第二节)2.普通式线路终端连接;(见教材第四节)3.线路平行错移的概念;(见教材第四节)4.线路有效长的概念;(见教材第五节)5.警冲标的概念;(见教材第五节)6.车站线路有效长的起止范围确定因素是警冲标、道岔的尖轨始端或道岔基本轨接头处的钢轨绝缘、出站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车挡。

(见教材第五节)7.单开道岔钢轨作用边标示图,标注其几何尺寸(见教材第二节)8.线路有效长的确定因素(见教材第五节)9、掌握本章第一、二、三、五节线路编号和道岔编号原则,岔心距计算;确定线路有效长的确定因素。

例.试在下图上完成下列要求:(1)线路编号、道岔编号;(2)岔心距La-b 、Lc-d、Le-d。

(其中:9号道岔:a=13.839m,b=15.009m;12号道岔:a=16.853m,b=19.962m;)(3)标出各股道的有效长度。

第二章1.双进路的概念;(见教材第二节)2.中间站常见的改建形式有哪些(见教材第三节)3.中间站的主要作业和设备(见教材第二节)4.安全线和避难线的区别(见教材第二节)5.绘出具有两条到发线的会让站布置图型。

其优缺点,规范推荐的布置形式。

(见教材第一节)第三章1.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位置方案,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见教材第一节)2.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左端主要存在主要进路交叉,解决交叉的方法及产生交叉的原因。

(见教材第二节)3.牵出线的概念;(见教材三节)4.车站咽喉的概念;(见教材第五节)5.区段站办理的主要作业和主要设备?(见教材第一节)6.区段站的运转设备(见教材第三节)7.区段站应设有的五项主要设备(见教材第一节)8.在区段站上,机务段的位置有哪五种方案。

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课堂PPT)

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课堂PPT)
四、以铁路线所在位置命名 如南疆线、北疆线等
5
陇海-兰新-北疆线
青藏铁路
宝成线
京包-包兰线
焦柳线
京沪线
成昆线
京九线
京广线 沪杭-浙赣-湘黔-
贵昆线
6
南北方向 —— 五 纵
京哈线
京广线 ③ ① 京沪线
宝成线
成昆线
④② ⑤
京九线
焦柳线
7
东西方向 —— 三横
包兰线
京包线
பைடு நூலகம்
北疆线

兰新线

陇海线

沪杭线 浙赣线
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1、分布特点: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铁路运输:
P91活动
●认识铁路线名称的由来 ●认识铁路线的分布
4
活动一:铁路线的命名
一、用起止点城市的简称或别称命名 如京沪线、贵昆线、宝成线等
二、用起止点所在省级单位的简称命名 如湘黔线、青藏线等
三、以起点省级单位的简称和终点城市简称或起点 城市简称和终点省级单位的简称命名 如陇海线、兰新线等
2.结束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的铁路是(A )
A.宝成铁路 B.大秦铁路 C.宝中铁路 D.南昆铁路
3.下列铁路干线中,属于东西铁路干线的是( C )
A.京哈—京广线
B.宝成—成昆线
C.陇海—兰新线
D.京沪线
4.青藏铁路指的是( A )
A.西宁—拉萨
B.兰州—拉萨
C.西宁—格尔木
D.格尔木—拉萨
0 376 479 979 1160 1337 1379 1458 1463
北京 德州 济南 蚌埠 南京 无锡 苏州 上海西 上海
T21次列车的始发站是___北__京___,终点站是___上__海___,它

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重点课件.ppt

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重点课件.ppt
教学要求
• 会分析各类布置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 会计算 • 会绘图
车站比例尺图、详图、示意图
• 会简单设计
站场初步设计、改扩建设计
绪论
• 铁路车站及枢纽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概念 •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原则
第一篇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第一章 车站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 第二章 线路连接 第三章 线路全长和有效长 第四章 梯线与车场 第五章 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
布置
第七篇 铁路枢纽
第一章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 第二章 铁路枢纽内主要设备配置 第三章 铁路枢纽内主要线路配置 第四章 铁路枢纽总体规划 第五章 铁路枢纽通过能力 第六章 车站及枢纽设计方案比选
第七篇 铁路枢纽
• 了解铁路枢纽的概念及有关设备 • 理解铁路枢纽总布置图影响因素 • 理解枢纽总图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 了解铁路枢纽内编组站配置:数量、分工、位置 • 了解铁路枢纽内客运站配置:分工 • 理解铁路枢纽内主要线路设置(枢纽线路的引入方
第三篇 技术站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布置图分析及选择 第三章 车站及线路设计 第四章 机务和车辆设备 第五章 车站通过能力
第三篇 技术站
• 了解技术站的主要任务 • 理解技术站的分类 • 理解技术站在路网上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理解技术站的主要作业及设备? • 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 能够分析技术站主要设备的合理配置方案 • 了解编组站与区段站的异同 • 掌握技术站布置图分析方法
第五篇 客运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客运站作业、设备和布置图 客运设备 客车整备所 高速铁路客运站 客运站通过能力
第五篇 客运站
➢ 理解客运站的分类 ➢ 了解客运站设计理念 ➢ 理解总平面布置要求 ➢ 理解客运站的作业及设备 ➢ 掌握客运站、客车整备所、正线、客运机务段

《铁路车站与枢纽》课件

《铁路车站与枢纽》课件

出站流线
乘客到达目的地后,通 过出站检票口离开车站

换乘流线
乘客在不同线路或交通 方式之间进行换乘。
行李流线
行李托运、安检和运输 的流程。
铁路车站的站台设计
站台的类型
根据车站规模和线路配置 ,可采用岛式、侧式或混 合式站台。
站台的长度和宽度
根据车型和编组长度确定 ,确保列车停靠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铁路车站的分类
总结词:详细列举
详细描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铁路车站可以分为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会让站、越行站等。 其中,客运站主要供旅客乘降和行李托运,货运站主要办理货物运输业务,编组站则负责列车解体和 编组作业。
铁路车站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时间顺序描述
详细描述
铁路车站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初的车站只是简单的乘降点,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 车站逐渐扩大,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现代化的铁路车站。未来的铁路车站将更加智能、高效,为旅客提供更加 便捷、舒适的服务。
站台面设计
包括站台面材料、防滑处 理、排水设计等。
铁路车站的站房设计
站房的功能分区
站房的内部装修
包括售票区、候车区、商业区、办公 区等。
注重环保、节能和人性化设计,提供 舒适的候车环境。
站房的外观设计
体现车站的特色和地域文化,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
03
铁路枢纽概述
铁路枢纽的定义与功能
总结词:核心设施
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车站秩序维护
加强车站内外的秩序维护,防止乘 客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危险品查处
严格查处车站内携带危险品的乘客 ,确保车站安全无虞。
铁路枢纽的安全管理

铁路车站及枢纽PPT课件

铁路车站及枢纽PPT课件

停车场地
规划社会车辆、公交车、出租车等 停车场地,提高换乘效率。
无障碍设施
完善无障碍设施,方便残障人士出 行。
03
铁路枢纽概述
铁路枢纽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1. 运输组织
铁路枢纽是铁路网中联结干线与支线、沟 通不同铁路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铁路运 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承担列车编组、解体、改编等作业,以及 车辆的到达、出发、转场等作业。
绿色环保
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打造绿色生 态车站。
综合交通
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提高 旅客出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发展趋势
1 2 3
艺术化设计
注重车站的艺术化设计,将文化元素融入车站建 筑和装饰中,提升车站的文化品质和美学价值。
人性化服务
铁路车站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19世纪中叶,随着蒸汽机车的出现,铁路运输开始兴起,铁路车站也随之出现。这一时 期的铁路车站设施简陋,功能较为单一。
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需求不断增长,铁路车站 的规模和设施也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的铁路车站开始具备现代特征,如大型的站房、宽广 的站场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铁路枢纽的线路设计
确定线路的走向和位置 确定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确定线路的种类和等级 确定线路的养护维修方式
铁路枢纽的交通组织
01
确定交通流量 和流向
02
确定交通组织 方式和原则
确定交通疏解 方式
03
04
确定交通信号 控制方式
05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未来发 展
高速铁路车站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铁路车站与枢纽》课件

《铁路车站与枢纽》课件
《铁路车站与枢纽》PPT 课件
本课程介绍铁路车站与枢纽的概念与演变,列举其重要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铁路车站与枢纽”
1 定义
提供货物和旅客转运服务,对铁路运输起到 重要作用的场站
2 分类
按规模与业务分为主要站、火车站、货场和 联运枢纽等
铁路车站的功能
1
联运转换
实现火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运转换
香港西九龙站
香港最大的铁路枢纽,连接中国 内地高速铁路网,集客货运于一 体。
柏林中央车站
德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被誉 为铁路建筑中的“设计杰作”。ຫໍສະໝຸດ 中国铁路车站与枢纽的发展现状
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提高建设
创新时期
现代化阶段
现状
部分城市有比较落后的火车站,铁路发展起步
全国铁路网的发展,多数城市有相对规范的铁路 场站
高速铁路枢纽建设,轨道交通和铁路空间立体交 汇
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等现代化建设推进,铁 路装备和服务质量提高
铁路车站与枢纽的设计与规划原则
1
耦合原则
铁路车站与枢纽需与周边环境相匹配,遵循“人本设计、周边整合”的原则
2
科技原则
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设计,提高铁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3
经济原则
铁路车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需优先考虑其经济效益
2
运输服务
提供旅客进出站、行李托运等服务
3
经营管理
对车站周边进行经营管理
铁路枢纽的作用
货物集散
实现地区货物集中,便于销售与运输
信息枢纽
收集分析各地铁路运输信息,提高铁路运输的 效率
运输中心
连接铁路网中重要的运输路线
转运中心
实现同一地区内铁路运输的转运转化

铁路站场与枢纽_李海鹰站_场设计技术条件复习资料

铁路站场与枢纽_李海鹰站_场设计技术条件复习资料

铁路站场与枢纽_李海鹰站_场设计技术条件复习资料车站线路种类1.正线2.站线1).到发线2).调车线、牵出线3).货物线4).机车走行线、存车线、检修线5).安全线、避难线、工业企业线、段管线限界机车车辆限界: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

无论是新造的机车车辆还是各种部件具有最大限度公差或磨耗的空重车,在水平直线上,车身所有一切突出部分和悬挂部分,除升起的集电弓外,都必须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严禁超出。

建筑限界:建筑限界也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

在此轮廓内,除机车车辆及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车辆减速器、路签授受器、接触电线等)外,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均不得侵入。

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也只能与机车车辆指定的部分接触。

超限货物的最大装载限界线路中心线至主要建筑物(设备)的距离1.新建和改建站场建筑物及设备时,在线路的直线地段,站内各建筑物及设备至相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见附录五。

2.在曲线地段,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须根据国家现行的《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有关规定加宽。

附录五主要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至线路中心线的高出轨面的距离距离序号建筑物和设备名称 (mm) (mm) 位于正线或站线一侧(下1100及以上不小于2440 面两种情况除外)跨线桥柱、天位于战场最桥柱和接触外战线的外1 1100及以上不小于3000 网、电力照明侧等杆柱边缘位于牵出线或梯线有调1100及以上不小于3500 车人员上、下作业的一侧位于正线或通行超限货1100及以上不小于2400 物列车的站线一侧信号机和水2 鹤边缘位于不通行超限货物列1100及以上不小于2150 车的站台一侧3 普通货物站台边缘 1100 1750高站台 1100 1750普通旅客站500 1750 旅客站台边台 4 缘位于正线或300 1750 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一侧的旅客站台车库门、转车盘、洗车架和5 专用煤水线、洗灌线、加水线、1120及以上不小于2000机车走行线的建筑物边缘注:1.车站改建确有困难,高柱信号机边缘距正线中心的距离可保留2100mm,至到发线中心的距离可保留1950mm;2.起吊机械固定杆柱或走行部分的附属设备边缘至货物装卸线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440mm;3.无仓库的普通货物站台边缘高出轨面的距离宜采用1000mm;4.扳道房屋外缘轮廓突出的部分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500mm;5.围墙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500mm;但位于线路经常无调车人员上、下车作业一车或改造既有设备时可不小于3000mm.相邻线路间的中心距离在车站,相邻两线路中心相间的距离(简称线间距离),一方面要保证行车安全及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作业的安全和便利,另外还要考虑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和在两线间装设行车设备的需要。

《站场与枢纽设计》绪论 ppt课件

《站场与枢纽设计》绪论  ppt课件

13
5、车辆业务:与车辆有关的作业,作业的对象为车辆
车辆的检修 定期检修:厂修、段修、辅修 日常检修:列车技术检查,由列检所负责,一般不摘车修理, 大故障送站修所或站修线修理
ppt课件
14
1.2.2车站的设备
1、客运业务设备: 旅客站房、站台、横越线路设备、广场等 2、货运业务设备: 货场及其相关设备
旅客上下车、货物装卸及其相关作业都是在车站上进行的车站通 过办理上述业务,使铁路运输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联 系起来,是铁路与工农业和城市联系的纽带,是铁路对外的窗口
(2)铁路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
旅客、货物运输、列车运行(接发、会让、越行),车列的解 体、集结、编组,机车换挂、整备,车辆的检查、修理,货运检查 等,均是在车站办理
站界标:设在双线区间列车运行方向左侧最外方顺向道岔 (对向出站道岔的警冲标)外不少于50m处,或邻线进站 信号机相对处。
ppt课件7Fra bibliotek2、铁路枢纽
在铁路网的交汇点或终端地区,由各种铁路线路、 专业车站以及其他为运输服务的有关设备组成的总体
ppt课件
8
3、车站的作用
(1)办理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基地
(1)站场及枢纽本身的问题
车站内各项设备的合理布置问题 车站线路、道岔、咽喉、平纵断面等的合理构造问题 枢纽内各车站之间的分工及合理布局问题
(2)站场及枢纽与其它方面的配合问题
车站及枢纽在路网上的合理布局
与城市规划配合问题
与工业布局的配合问题
与其它运输方式(公路、水路、航空、市内交通等)的
大修 中修 小修 辅修
韶山1.3型
160-200万km 40-50万km 8-10万km 1-3万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高线图绘制方法
AM
h推 H峰
l
hRK
K’
hvK
K
HK
由距峰顶向上h推处作水平线MN。
N
由MN线上与纵断面各点相对应的点,向下 绘出垂直于MN的各阻力高,形成一条线MK’D, 这条线就是阻力高线hR=f(L)。
由这条线上任意一点K’至MN线的垂直
D 距离hRK即为车辆由峰顶到该点的能高损失
由该点至纵断面上的相应点K的垂直距 离hVK为车辆溜到该点时剩余的动能高。
教学要求
• 会分析各类布置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 会计算 • 会绘图
车站比例尺图、详图、示意图
• 会简单设计
站场初步设计、改扩建设计
1
绪论
• 铁路车站及枢纽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概念 •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原则
2
第一篇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第一章 车站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 第二章 线路连接 第三章 线路全长和有效长 第四章 梯线与车场 第五章 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
• 了解到发线数量的确定方法 • 了解到发线单、双进路,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
布置原则 • 了解机车走行线、机待线、机车出入段线的布
置原则 • 了解调车线、牵出线的数量确定方法 • 理解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纵断面设计要求
17
第三篇 技术站
• 结合课程设计掌握车站咽喉设计方法 • 能够分析布置图中各个道岔、渡线、梯线、线路
置的确定方法 • 掌握坐标计算及线路有效长的推算方法
5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 了解梯线的分类及各种梯线的特点
• 了解各种车场类型及特点 • 理解站场咽喉的概念
• 理解站坪的概念
• 理解站坪在铁路平、纵断面上的布置,站坪与区间 纵断面的配合形式
• 掌握各种连接设备的中心线比例尺绘制方法
• 了解车站线路平、纵断面布置
25
第五篇 客运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客运站作业、设备和布置图 客运设备 客车整备所 高速铁路客运站 客运站通过能力
26
第五篇 客运站
➢ 理解客运站的分类 ➢ 了解客运站设计理念 ➢ 理解总平面布置要求 ➢ 理解客运站的作业及设备 ➢ 掌握客运站、客车整备所、正线、客运机务段
的相互位置 ➢ 理解客运站布置图分类及其优缺点 ➢ 了解客运站到发线数量确定方法
牵引区段内车站分布 会让站和越行站布置图 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 中间站的设备
中间站的改建
12
第二篇 中间站
• 了解牵引区段内车站的作用、站间距离、分布 • 理解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作业 • 理解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设备
– 到发线:数量、进路、超限 – 牵出线 – 货物线:布置形式 • 理解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合理布置图 • 理解安全线、避难线的作用和设置条件 • 理解中间站改建的常见情况、原则
顶平台、峰顶、计算点 ➢ 了解现代化驼峰设备
信号设备、调速设备、测量设备、溜放进路自 控设备、机车控制、自动提钩及自动摘接风管设 备 ➢ 了解车辆自驼峰溜放时的受力分析 ➢ 理解驼峰溜放车辆的各项阻力
基本阻力、风阻力、曲线阻力和道岔阻力 ➢ 理解过峰车辆的分类
22
驼峰的组成
图5-1-1 驼峰各组成部分示意图
3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 理解车站线路的种类 • 了解三种限界:概念、作用 • 掌握常见相邻线间距离 • 了解道岔的种类、特点 • 掌握道岔的几何要素 • 掌握一般设计中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 • 掌握相邻道岔岔心间距的计算方法 • 了解各种线路连接方式
4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 理解影响线路有效长的有关因素 • 掌握线路有效长的确定方法 • 掌握警冲标、信号机位置的查定方法 • 掌握警冲标、信号机与钢轨绝缘相互位
• 了解站场路基、排水设备的设计要求。
6
车站线路详图
货物线
正线
段管线
调车线
到发线
牵出线 站修线
7
练习
1、确定以下站场图各道岔的号数?(客货共线、 速度<100km/h)
8
9
单开道岔(左开) 单开道岔(右开)
三开道岔
对称道岔
复式交分道岔
10
11
第二篇 中间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27
第五篇 客运站
➢ 理解旅客站房的布置要求、规模和分类 ➢ 理解车站广场组成、布置要求 ➢ 理解客车整备所的作业、设备、布置图 ➢ 理解高速铁路修建、运输方式对站场配置的要
求 ➢ 理解高速铁路车站布置图 ➢ 理解高速站与既有站合并设置的要求、方案
28
第六篇 货运站
第一章 综合性货运站 第二章 集装箱办理站 第三章 换装站 第四章 工业站、港湾站 第五章 重载运输装Fra bibliotek站 第六章 轮渡站
23
第四篇 调车驼峰
➢ 理解驼峰自动化调速系统的分类、特点 ➢ 理解驼峰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要求 ➢ 掌握能高线
原理(动能高、阻力高、势能高) 绘制 用途 ➢ 掌握峰高计算条件、计算公式(点连式) ➢ 理解驼峰纵断面设计 ①为什么采用凹型断面? ②设计要求(点连式) ➢ 了解减速器制动位级数的选择、设置位置 ➢ 理解驼峰解体能力和峰尾牵出线改编能力计算方法 24
的作用 • 理解车站通过能力的概念,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
目的和方法 • 掌握车站咽喉通过能力、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
和确定方法。
18
19
20
第四篇 调车驼峰
第一章 驼峰设计基础 第二章 驼峰平、纵断面设计 第三章 驼峰调速系统设计 第四章 驼峰检算 第五章 车站改编能力计算
第四篇 调车驼峰
➢ 理解驼峰的组成、分类 推送部分、推送线、溜放部分、溜放线、峰
15
第三篇 技术站
➢ 掌握双线横列式、双线纵列式区段站、单向一级 三场、二级四场、二级三场、三级三场、双向三 级六场编组站布置图的设备布置特点、各项作业 流程、优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图形的适用 范围
➢ 掌握编组站布置图选择中有关单双向、车场配置、 调车方向的选择
16
第三篇 技术站
• 理解枢纽区段站的车流分类、作业特点及设计 特点
13
第三篇 技术站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布置图分析及选择 第三章 车站及线路设计 第四章 机务和车辆设备 第五章 车站通过能力
14
第三篇 技术站
• 了解技术站的主要任务 • 理解技术站的分类 • 理解技术站在路网上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理解技术站的主要作业及设备? • 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 能够分析技术站主要设备的合理配置方案 • 了解编组站与区段站的异同 • 掌握技术站布置图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