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秘密刑法保护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法律专业二学位毕业论文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刘畅文学院0911122班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内容摘要: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理论界一般划归为私权。
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历来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还有一部分国家予以概括保护,只有在出现隐私权被侵害时,才根据判例和法规直接保护。
我国民事法律发展较为缓慢,对隐私权的研究相对滞后。
由于民事法律中并没有条款对隐私权直接加以阐述,导致现实生活中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且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操作,侵害隐私权的案件呈上升趋势。
为适应世界民事立法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法学界逐年加重对民事立法中隐私权问题的专门性研究。
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采取公力救济或私力救济的办法来保护权利。
概括的说,即权利人采用民事救济的方法,防止或减少权利受到侵害,或使受到侵害的民事权利得到恢复。
由于我国长期重视公力救济,即公权干预,导致私力救济的发展受限,没有形成体系化,当事人大都通过公力救济方式来保护,即国家公权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目前我国在人格权保护上,制定的法律日趋完善,但尚未形成价值取向明确的体系。
特别是对隐私权的保护,只是参照人格权中对名誉权的保护模式进行。
笔者根据我国隐私权保护制度的现状,参照国外隐私权的立法成果,就隐私权保护的范围、措施、方法,谈一些尚不成熟的意见。
关键词:隐私权立法保护改革与发展目录一、隐私权的含义及历史沿革 (4)二、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5)(一)隐私权保护的方式 (5)(二)隐私权保护的不足与现状 (6)三、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与思考 (7)(一)应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 (8)(二)规范隐私权保护的内容与范围 (8)(三)规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 (9)参考文献 (10)一、隐私权的含义及历史沿革(一)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项人格权。
论患者隐私权的界定与保护

随着 我 国立 法 保 护 公 民 隐私 权 的 力 度 不 断加 大 ,尤 其是 “《刑 法 》修 正 案 (七 )”的 出 台 ,将 患 者的 隐 私权 (公 民个人 信息 )首 次纳入《刑 法 》保 护范 围 。使 得尊 重和保 护 患者 的隐私 权——-医疗 机构 及其 医护 人员 必须遵 守 的基 本 法定 义务 ,在 法 律 层 面 上 升到 了一 个新 的高 度 。为 了有 效地 保 护 患 者 的 隐私 权 , 就不 得不 界定 患者 隐 私权 的保 护 范 围 ,以便 于 医疗 机构 及其 医务 人员在 患 者隐私 权 的保 护方 面 能够 明 确其 应 当履行 的具 体 义 务 ,使 患 者 的隐 私 权 保护 具 有可 操作性 并 真 正落 到 实 处 。为 此 ,笔 者 拟从 法 哲 学层 面 ,对 隐私 与 隐私权 、患者 隐私权 的界 定方 法与 范 围予 以剖 析 ,以探讨 患 者隐私 权 的保护 。
隐私权 的界 限划 分 ,具 体地 讲 ,就 是判 定一事 物 是否 属于 法 律 应 当保 护 的 隐 私 。划 定 隐 私 权 的 界 线 ,应 当遵循 合理 的方 法 和步骤 。首先 ,必 须把 隐私 权 放 到它 的上位 权 利 中 去加 以考 察 ,紧 紧 围绕 法 律 保 护该 权利 的价 值 目标 。其 次 ,要 确 认 一般 意 义 上 的隐 私权范 围 。所谓 一 般 意 义 ,就 是 把 考察 范 围定 在 一 般 主体 、一 般 场 合 之 内 。再 次 ,要 考 察 特 殊 主 体 、特殊 场合 在 隐 私权 保 护 方 面 的例 外 要 求 。虽 然 法 律 面前人 人平 等是 法 制 的基 本 原 则 ,但 这 并 不 排 斥 在某 些特 殊 条件下 主体 放 弃该 权 利 (或被 推 定 放 弃 )或 因公共 利益 的需 要 ,法 律谨 慎地 迫使部 分主 体 放 弃该 权利 。最 后 ,在 划定 隐私 权 界 线 时应 考 虑 到 隐私权 与其 他权 利在 冲突 时 必 要 的协 调 ,协 调 时 两 项 权利 相互 作 出合 适让 步 。以上 方法 与步骤 构成层 次 渐进 的分 析法 ,即 由 目标 到手 段 ,由一 般 到 特殊 , 由抽象 到具体 的分 析 思 路 ,这 种 方 法 应 当是 划 分法
个人信息泄露该向哪个部门举报

个⼈信息泄露该向哪个部门举报⾝份证、家庭住址、个⼈电话号码等等都有可能会被他⼈出卖泄露,⼀旦发现⾃⼰的个⼈信息被别⼈泄露后,有些⼈知道泄露者是谁,就打算找⼈进⾏举报来帮助⾃⼰去维权。
那么,个⼈信息泄露该向哪个部门举报?店铺⼩编给你提供⼀些意见。
⼀、个⼈信息遭到泄露该向哪个部门举报个⼈信息遭泄漏后,公民可通过以下三种⽅式维权:1、按照《关于加强⽹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有权⽴即要求⽹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
2、个⼈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管理部门、⼯商部门、消协、⾏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投诉举报。
3、消费者还可依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段进⼀步维护⾃⼰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买房时个⼈信息被泄露怎么办店铺的⼀项调查显⽰,90%的⽹友曾遭遇个⼈信息被泄露的情况。
个⼈信息被泄露的渠道很多,买房、买车,住院,购买保险,办理会员卡、银⾏卡,安装电话、宽带、有线电视、⽔表、煤⽓等,每个环节都有出现信息泄露的可能。
个⼈信息被登记后,商家不当泄露或⾮法交易消费者个⼈信息的事件时有发⽣。
由于提供个⼈信息可以带来⼀定的经济利益,个⼈信息收集和买卖甚⾄发展成了⼀门产业。
个⼈信息的泄露不仅会打扰⼈们⽣活的安宁,甚⾄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2009年2⽉,《刑法修正案(七)》,⾸次规定了侵犯公民信息罪。
侵犯公民信息罪包括两个罪名:⼀是“出售、⾮法提供公民个⼈信息罪”,⼆是“⾮法获取公民个⼈信息罪”。
刑法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个⼈基础信息在⼀定范围内属于个⼈秘密,是公民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容许⾮法获取,不允许以公民个⼈信息进⾏⾮法营利,或私⾃利⽤公民个⼈信息进⾏交易。
如果⾏为⼈明知不能公开、泄露或⽤作其他⽤途,却仍出售或⾮法公开、泄露、提供给他⼈,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犯罪,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1)与公民个⼈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经取得、使⽤即具有专属性。
隐私和隐私权(改)

■公民不得滥用隐私权 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 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 受隐私权保护。
侵犯隐私权后的处理方式:
与当事人协商解决 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 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 信息保密的权利。 ■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对个人来说,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 自由。对社会来说,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 护社会的安定。 ■隐私权的真谛: 是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 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①私人生活安宁权
■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①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 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 会到做人的尊严。隐私对个人的意义) ( ②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 现代社会凸现保护隐私的迫切性
现代科技手段和媒介的发达,使个人隐私被 披露的可能性变大。
③在坚持已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 代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以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 自由舒畅地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 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 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 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何种情况下的搜查没有侵犯
公民的隐私权?
②个人信息保密权 ③私人通信保密权
生活中常常有老师或者父母拆开未成年学生、 子女的信件,他们强调这是因为他们有教育、 保护我们的责任。你是如何看的呢?
要点:理解体会父母、老师的行为, 在沟通的前提下,学会正确对待并保 护自己的隐私权。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题1.每个人总有一些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它包括( ) ①私人信息②个人私事③私人领域④社会交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受法律保护。
下列对隐私的认识正确的是( )A.隐私都是见不得人的、不健康的东西B.隐私不危及社会和他人,纯属个人的秘密C.有隐私的人肯定是思想不健康的人D.凡是正派的人都不应该有隐私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有利于( )①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②人们做错了事可以隐瞒③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④人们能够做一切想做的事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如图,图中人物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名誉权B.姓名权C.隐私权D.肖像权5.下图漫画中学校老师的行为( )A.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B.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C.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D.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6.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包括( )①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②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搜查③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住宅都不准搜查④任何人、任何机关都无权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 如图漫画中,网上信息发布者的行为侵犯了“我”的( )A.姓名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8.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
这一规定说明( )①隐私作为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不容他人侵犯②凡是公民自己的事情都受到法律的保护③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④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③④9.下列关于隐私权的真谛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保护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②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③保护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④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在朋友圈发别人的隐私犯法吗

在朋友圈发别⼈的隐私犯法吗1. 在微信群⾥揭露别⼈隐私,违法吗在微信群⾥揭露别⼈隐私属于违法违规⾏为。
微信⽤户需要遵守《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送的内容如违反相关规定,⼀经发现,腾讯将根据违规程度对微信帐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有权拒绝向违规帐号主体提供服务。
如:删除违规内容、限制与该主体相关帐号功能、封禁与该主体相关帐号等。
扩展资料《微信个⼈帐号使⽤规范》内容规范违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侵权类内容(1)擅⾃使⽤他⼈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商标,侵犯他⼈企业名称权或商标专⽤权;(2)擅⾃使⽤他⼈姓名、肖像,侵害他⼈姓名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
(3)冒⽤⾝份,使⽤他⼈特征性信息,⾜以误导其他微信⽤户的。
例如:微信帐号昵称为某公司著名游戏产品名称,且在个性签名中暗⽰或明⽰其为该游戏产品的客服⼈员。
(4)发送或传播侵犯他⼈知识产权的内容,如发送或传播侵犯他⼈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内容的。
(5)未经授权发布他⼈⾝份证号码、联系⽅式、家庭住址、微信号、照⽚等个⼈隐私资料,侵犯他⼈肖像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
(6)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格、或者通过侮辱、诽谤等⽅式损害他⼈名誉、荣誉,侵犯他⼈名誉权、荣誉权等合法权益的。
(7)未经授权发布企业商业秘密,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
(8)其他侵犯他⼈合法权益的⾏为。
参考资料:微信-微信个⼈帐号使⽤规范。
2. 在微信群⾥揭露别⼈隐私,违法吗违法公布他⼈微信帐号属于侵犯他⼈隐私权。
个⼈隐私权包含以下范围:随着英特⽹技术的⼴泛使⽤,已经引起了许多个⼈隐私权问题,它还会在将来发展的过程中对个⼈⾃由的许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在⽹络所带来隐私权问题当中,⼀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有关个⼈数据的权利问题。
个⼈数据主要包括:标识个⼈基本情况、标识个⼈⽣活与⼯作经历和社会情况等与⽹络有关的个⼈信息,与⽹络有关的信息包括以下四个⽅⾯:1、个⼈登录的⾝份、健康状况。
新增多项保密规定,加强信息保护——以大众传播学视角解读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一

络之 中, 传媒 自然不 能例外 。 传媒 的事业建设与产业发展 离不开法律 的护佑与支持, 传媒运作中可能产生的纠纷与问题也 需要 法律 纾解释 疑。 民主 法治的 进程中 , 在 人们对与传 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 的法律问 题的 探讨将有 增无减 , 媒对法律 问题的 关注也会与 日俱 传 增。 基于此 , 本刊从本期 开设 “ 媒与法” 传 栏目 , 这不仅 是应时之需 , 也是 有利于社会 、 传媒 与刊物发展 的长久之计。 冀望传 媒
时候不 满十八周岁, 被判处五年有期 徒刑以下刑罚的,
应 当对相 关犯 罪记 录予 以封存 。 犯罪 记 录被 封存 的, 不 得 向任 何单位 和个人 提 供 , 司法 机关 为办 案需 要 但 或 者有关单位 根 据 国家规 定 进行查 询 的除外。 依法 进 行查 询 的单位 , 当对被 封存 的犯罪 记 录的情 况予以 应 保密。 按此 规定 , 安机关 带着在 押未成年人示众 就 ” 公
正案草案 , 2 1年 1 日 效时起 , 从 0 3 月1 生 如再发生 类似行 为, 不仅违反 《 未成 年人保护法 》 也 同时违 反 《 , 刑事诉 讼法 》 届时, 《 。 受 刑诉 法 》 修改 的影 响 , 体对 于未成 媒
年人犯 罪题材 的新闻报道也将会 有新 的限制。
根据笔 者统计, 《 新 刑诉法 》中, 涉及 “ 保密”、“ 不
界、 法学界 的领导、 家、 方 同人多 予指导关 注, 并踊跃 赐稿 。
新增 多项保 密规定 , 强 加
— —
息保 护
肖像权隐私权

关于肖像权跟隐私权的一些问题。
例如,我把朋友或者随手拍的路人的照片私自上传到网络,属于侵犯肖像权还是隐私权?我看到看多人说侵犯的是肖像权,不是隐私权,奇怪,不是以照片为盈利性目的才属于侵犯肖像权吗?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拍的路人的照片行为属于非法收集和公开他人的私人信息,是对他人格权的侵害。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
也就是说以盈利性目的才属于侵犯肖像权。
把随手拍的路人的照片私自上传到网络,不具有盈利性,就不成立侵犯肖像权。
追问违法的人依然享有隐私权,但如果是在公众场合的违法行为被拍到,并上载属于侵权吗?1、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2、名誉权:人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
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
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 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3、肖像权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
采用摄影术或者造型艺术手段反映自然人包括五官在内的形象的作品。
肖像权为人格权之一种,是自然人对于肖像的制作权和标表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