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磷脂抗体检测与临床意义
抗心磷脂抗体、脂蛋白(a)、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抗心磷脂抗体、脂蛋白(a)、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罗君;王箭;胡春梅【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导报》【年(卷),期】2004(10)1【摘要】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脂蛋白 (a) (LP(a) )、D -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 (Fg)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
方法 :检测 3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2 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2 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血清ACA、LP(a)和血浆DD、Fg的浓度。
另外选择健康人群 5 0例作为对照组 (CG)。
结果 :(1 )CHD 患者ACA阳性率、LP(a)、DD和Fg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CG) (P <0 .01 ) ;(2 )CHD各型之间ACA阳性率、LP(a)、DD和Fg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3)AMI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者的ACA阳性率、LP(a)和Fg浓度明显下降 ,DD在早期明显升高 (P <0 .0 1 )。
结论 :测定抗心磷脂抗体、脂蛋白 (a)、D【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脂蛋白(a);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冠心病;预后;动脉粥样硬化【作者】罗君;王箭;胡春梅【作者单位】粤北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检测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J], 陈健2.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变化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J], 李旺;饶磊;容智敏3.检测血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张爽;李杨;秦勤4.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 [J], 焦淑静5.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徐长生;杨梦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概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指由 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 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在同一患者 可仅有上述一种表现,也可同时有多种表现。
由于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的特异性更强,与上述临床 表现关系更密切,因而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征(anticardiolipin syndrome, ACS)。
实验室标准
1 狼疮抗凝物
2 抗心磷脂抗体
3 抗 β2 糖蛋白 I 抗体
以上三项抗磷脂抗体至少每项发现2次阳性, 2 次间隔至少12 周
发病原因及机制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变异可增加患抗心 磷脂抗体综合征的风险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抗心磷脂抗体产生,进而引 起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
环境因素
感染、某些药物、理化因素等可 诱发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血栓形成 血小板减少
3次或3次以上不明原因<10周的胚胎 丢失
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
羊水少、FGR、脐动脉血流舒张期断流、 胎心监护异常
20周以后,血压高班尿蛋白阳性,或无 蛋白尿,但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 肺水肿
下肢静脉血栓
轻度50×109/L-150×109/L 重度<50×109/L
治疗原则
发病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结合,导致血管 壁炎症、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绒毛外滋养 细胞未能重 建螺旋动脉
胎盘缺血、 缺氧、损伤
子痫前期 FGR 死胎
母体流入胎 盘的血流减 少、中断
影响胎儿营 养输送
凝血是抗磷脂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抗磷脂 抗体
抗核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在梅毒患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在梅毒患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周建伟;孔翠;蔡淑静;张昭才;杨永军;申爱华【摘要】目的探讨梅毒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呈阳性的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的ANA,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ACA.患者血清同时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 200例梅毒患者样本中,有45例ANA呈阳性,阳性率为22.5%;有54例ACA-IgM阳性(27.0%)和25例ACA-IgG阳性(12.5%).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A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仅为0.393;ACA-IgM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为0.762;ACA-IgG阳性率与TRUST滴度的相关系数为0.417.结论梅毒患者ANA阳性率较高,ACA-IgM的阳性率与TRUST滴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建议临床将ANA和ACA作为梅毒患者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3页(P317-319)【关键词】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作者】周建伟;孔翠;蔡淑静;张昭才;杨永军;申爱华【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市皮肤病防治院,山东济宁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R446.6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可通过血液、胎盘及性传播,并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近年来,梅毒感染人数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TP对人体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抗磷脂抗体检测临床应用

三、aPLs检测
(二)aCL抗体、抗β2GPⅠ抗体
• 1. 标本要求:建议使用血清标本,避免热灭活、溶血及脂血标本。血清标 本2~8 ℃可保存2~3 d,-20 ℃及以下温度能更长时间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 2. aCL抗体、抗β2GPⅠ抗体的不同亚型:建议检测aCL-IgG和aCL-IgM抗体、 抗β2GPⅠ-IgG和抗β2GPⅠ-IgM抗体,若aCL、抗β2GPⅠ抗体的IgG和IgM亚 型阴性,但临床疑似APS时,建议检测aCL、抗β2GPⅠ抗体的IgA亚型。
三、aPLs检测
(二)aCL抗体、抗β2GPⅠ抗体
• 3. 靶抗原:aCL抗体检测的靶抗原应包括心磷脂和β2GPⅠ,抗β2GPⅠ抗体 检测的靶抗原应采用包括全部氨基酸序列区域(结构域Ⅰ~Ⅴ)的人源性 β2GPⅠ。
• 4. 检测方法:ELISA作为aCL、aβ2GPⅠ抗体的常规检测方法,目前在临床 上广泛应用。但ELISA方法存在标准化的缺乏、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较多、 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大等缺陷。而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aCL、 抗β2GPⅠ抗体与ELISA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实现实验操作 简单、快速、自动化、急诊模式进样、定量检测及变异系数小等。
三、aPLs检测
(二)aCL抗体、抗β2GPⅠ抗体
• 5. 检测结果单位:aCL-IgG、aCL-IgM检测单位建议使用GPL、MPL(即1个 GPL、MPL单位分别为1 μg/ml纯化的IgG、IgM型aCL结合抗原的活性)。 抗β2GPⅠ抗体检测结果的国际单位正在进行有效性研究。使用国际单位可 促进检测结果在不同实验室、方法学间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5-12-09T15:46:45.6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作者: 杜雨
[导读] 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检验科 ITP患者ACA IgG和ACA IgM,尤其是高滴度ACA IgG对ITP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检验科 461200 【摘 要】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 28例ITP患者血清ACA的水平。结果:28例ITP患者ACA IgG阳性率为71.4%(20例),其中高滴度(index value≥2.4)50%(14例), ACA IgM阳性率为57.6%(16例),高滴度为21.4%(6例),26例健康对照组ACA IgG阳性率为3.8%(1例),ACA IgM阳性率为0。 结论:ITP患者ACA IgG和A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系探讨
1.1 研究对象 对照组为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8例ITP患者,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6~55岁,均按张之南主编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的标准诊断;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20~52岁。
1.2 试剂 ACA酶免疫试剂购自上海太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3 仪器 上海迅达医疗仪器公司全自动酶标分析仪。 1.4 ACA的检测 1.4.1 标本采集 取空腹静脉血3 ml,静置分离血清,血清分离过程在3 h内完成,置-20°保存,所有标本均在采血后1个月内完成测 定。 1.4.2 测定方法 采用ELISA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4.3 诊断标准 IV≥1.4为阳性,IV≥2.4为高滴度。 1.4.4 两组间阳性率比较 用χ2检验。 2 结果 ITP组与对照组ACA IgG、ACA IgM检测结果:ITP组ACA IgG和ACA IgM阳性率分别为71.4%和57.6%,均高于对照组的5%和 0%,其中高滴度的 ACA IgG和ACA IgM IV≥2.4分别为50%(14例)、21.4%(6例),均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又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多发于儿童、青壮年和 妇女的出血性疾病。 ACA抗体是一种异质性抗体,可分为IgG、IgM、IgA型,ACA是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ACA与血小板内膜的磷脂结合,加强了单核巨噬核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对于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也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被激 活,致使血小板内容物花生四稀酸释放减少,抑制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从而造成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血小板消耗性减少 [1]。 本文检测28例ITP的ACA IgG与CAIg M其阳性率分别为71.4%、57.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有关报道 相近[2,3],我们将ACA阳性结果根据IV值进行统计,其中ACA IgG阳性中大于2.4倍IV值为高滴度阳性结果,占50%,ACA IgM为 21.4%。根据我们对28例ITP及正常对照检测,表明ACA阳性与ITP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629),故认为检测ACA对于诊断ITP有一 定的临床意义。 检测ACA过程中,高滴度ACA IgG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资料显示[4],血清中ACA抗体水平越高,出现磷脂综合征(APS)的可 能性越大。因此对ITP患者中ACA阳性(高滴度)者需密切跟踪复查,以免出现APS而漏诊。另外当临床症状支持APS但检测的ACA IgG 为弱阳性时或仅有IgA或IgM型ACA,APS的临床证据可凝时可选用β2GPI ELISA试剂盒或AphL(以负电荷磷脂混合物为抗原),ELISA试 剂盒(检测特异性更强)进一步确定APS的诊断[5]。 IT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骨髓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因此必须结合血小板数目、出血 倾向联合检测患者的ACA和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综合判断患者的情况,对提高ITP的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秋兰,林玲.抗心磷脂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38(2):226-227. [2] 张文,李芳,张丽颖,等.抗心磷脂抗体的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2):69-71. [3] 吴健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及抗核抗体的检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49-157. [4] 冯玉环,陈双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13:272-273. [5] 王宇泓,杨锡强.抗心磷脂抗体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3,32(4):447-450.
2019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2019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抗磷脂抗体(aPLs)是一组以磷脂和/或磷脂结合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
aPLs是抗磷脂综合征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亦是血栓形成和病理妊娠的危险因素。
aPLs检测的标准化对其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自身抗体检测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对aPLs检测的正确应用、解读等方面的认识水平,规范aPLs检测,为临床提供规范可靠的aPLs检测报告。
aPLs检测的临床应用1 抗磷脂综合征(APS)筛查及诊断:aPLs作为APS特征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APS 分类标准中的实验室指标。
根据ISTH2006年修订的APS分类标准,至少满足1条临床标准和1条实验室标准方可诊断APS,见表1。
随着对aPLs的认识不断深入,aPLs与多种分类标准外的临床表现有密切关联,包括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肾脏病变(如血栓性微血管病相关肾病、恶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变、皮肤病变(如网状青斑、皮肤溃疡)、神经系统病变(偏头痛、舞蹈症、癫痫、原因未明的认知功能障碍)等。
综上,临床上建议检测aPLs的群体不仅限于动脉或静脉血栓事件患者、病理妊娠患者,还应包括出现上述APS分类标准外的临床表现的患者。
2血栓及病理妊娠的风险评估: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aCL)抗体、抗β2 糖蛋白Ⅰ(β2 GP Ⅰ)抗体的联合检测不仅用于APS的诊断,还有助于APS患者血栓事件再发风险分层。
与aCL抗体、抗β2GPⅠ抗体比,LA阳性与血栓、病理妊娠等临床事件有更强的相关性。
与aCL-IgM 抗体、抗β2GPⅠ-IgM 抗体比,aCL-IgG 抗体、抗β2GPⅠ-IgG抗体阳性与发生的临床事件相关性更大。
LA、aCL抗体、抗β2GPⅠ抗体同时阳性(即3种抗体阳性),与1种或2种自身抗体阳性比,血栓形成或病理妊娠的发生几率更高。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由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有急性ITP和慢性ITP两种类型。
慢性ITP是指病情迁延半年以上而不愈者或经常复发的患者,多发于20~50岁人群,男女发病率约1∶2~3。
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笔者对44例ITP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抗核抗体(ANA)以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检测,旨在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一项可靠的生化指标,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44例ITP患者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年龄13~86岁,平均56.25岁,其中男14例,女30例,血小板计数≤50×10 9 /L,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康对照者30例。
分别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1.2 检测试剂检测ACA、ANA及抗ENA抗体的试剂均购自德国EUROIMMU N公司。
1.3 检测方法1.3.1 AC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首先将待测血清用标本稀释液按1∶2 01稀释,与标准、质控血清同时加入包被的微孔中,经孵育洗涤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孵育洗涤加入显色剂,用酶标仪比色,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标本中A CA的含量,含量>12×10 3 RU/L为阳性。
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3.2 ANA检测同时采用猴肝片及Hep-2细胞作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根据猴肝片及Hep-2细胞的细胞核能否产生特异性的荧光来判断标本中有无ANA,以ANA滴度>1∶100为阳性。
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3.3 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
将亲和层析纯化核抗原(nRNP、SSA、SSB、Sm、Jo-1和Scl-70)包被于硝酸纤维薄膜上,然后加入血清及酶标记的抗体,根据硝酸纤维薄膜是否显现颜色来判断,以滴度>1∶100为阳性。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继续教育园地·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谢飞 朱忠勇 磷脂是指分子中含有醇,脂肪酸和磷酸基团的一类化合物。
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含有甘油醇的甘油磷脂,包括心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固醇,磷脂酰乙醇胺等。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 L)是一族针对带负电荷磷脂或带负电荷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异质性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以及妊娠丢失。
APS患者血中检出aP L是确立APS诊断的必要条件。
根据一些aP L可以识别磷脂或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特性,采用心磷脂包被微孔板,建立E LIS A检测方法,所检测的aP L称为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 L)。
此外,一些aP L在体外可以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时间延长,故亦可采用凝固法检测,所检测的aP L称为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
近年来,国外对aP L和APS的研究甚多,其检测方法也逐步规范化。
现主要就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历史回顾1952年,C onley和Hartmann发现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 LE)患者血中存在一种能使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的物质,当时命名为狼疮抗凝物(LA)。
此后不久,人们认识到LA 实际上是一种可以与磷脂结合的自身抗体。
LA阳性患者中约有20%~25%可出现梅毒试验假阳性(BFP2STS),已知梅毒试验检测的抗体是可以与心磷脂结合的。
检测LA的磷脂依赖性试验,干扰因素甚多,不易标准化,重复性和敏感性较差。
1983年Harris等以心磷脂为抗原,首先采用固相免疫分析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中的LA活性,并将所检测的抗体称为aC L,其敏感性高于以往的LA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浴30min
加入稀释后的酶结 合物100微升
避光温浴15min
加入终止液100 微升
酶标仪450nm 波长读取吸光
度值
绘制标准曲线, 报结果
1. 样本:血清或EDTA、肝素、柠檬酸盐抗凝的血浆 2. 酶结合物使用前需混匀,稀释后需在4小时内使用 3. 所有试剂使用前需在室温(18-25℃)平衡30min 4. 底物液对光敏感,需避光显色
溶性贫血
4.APS相关肾病
肾动脉血栓/狭窄、肾脏缺血 坏死、肾性高血压、深静脉血栓、 微血管闭塞性肾病和相关的终末期 肾病统称为APS相关肾病
4.其他类型的APS
网状青斑(80%) 心脏瓣膜病变(晚期) 神经精神症状
——偏头痛、舞蹈病、癫痫、 格林巴利综合症等
缺血性骨坏死(少见)
• 在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的判读上,应该及临 床资料相结合,同时要考量其他致栓风险因 子的存在。
(4)口服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吩噻嗪等;
(5)少数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 老年人。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的一组 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 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在同一患者可仅有上述一 种表现,也可同时有多种表现。
抗心磷脂抗体 (aCL)
①自身抗体 ②抗磷脂抗体 ③及一些疾病相关
≈ 抗心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
第二部分
标准化检测采用 ELISA法,分为IgG、 IgM和IgA型
血清1:201倍稀释 酶结合物1:10倍稀释
取100微升稀释后血 清加入反应孔
温浴30min
洗板3次
加入TMB底物液 100微升
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公认的诊断标 准是病人具有下列临床特点之一:全身各脏器动、 静脉血栓:复发性流产;胎儿死亡以及由于胎儿 宫内窘迫提前分娩致新生儿死亡;自身免疫性血 小板减少,上述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病人血清中出 现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或狼疮凝血因子 (LA)。
在临床上由于抗心磷脂抗体的特异性更强,及上 述临床表现关系更密切,因而也称为抗心磷脂综 合征(anti-cardiolipin syndrome, ACS)。
*抗 2-糖蛋白I 抗体 (Anti- 2-glycoprotein-I antibodies,
a- 2-GPI)
*抗心磷脂抗体(aCL) 属于IgG/IgM型的自身抗体,通
常使用ELISA方法测定,其中IgG被 认为及血栓形成和习惯性流产有很强 的相关性。
抗心磷脂是 pangborn 1941年从牛 的心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抗原性的 磷脂,并加以命名
欧蒙建议对结果 做如下解释:
<12 阴性 ≥ 12 阳性
关于单位:
相对单位 百分位
心磷脂抗体IgA/G/M RU/ml
心磷脂抗体IgM
PL-IgM-U/ml
心磷脂抗体IgG
PL-IgG-U/ml
心磷脂抗体IgA
PL-IgA-U/ml
经亲和层析从标准血清纯化得 到1微克/ml抗心磷脂IgA抗体 结合心磷脂的活性
静脉血栓多累积下肢深静脉(水肿)、肾 脏、肝脏、视网膜 动脉血栓多累积脑部(脑卒中)、上下肢 (缺血性坏疽)、肾脏、肠系膜、冠状动 脉(心肌梗死)
*aPL抗体及血栓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
其它 46%
LA阳性 42%
LA阴性 12%
其它 42%
aCL阳性 40%
aCL阴性 18%
*Love和Santoro对SLE发生血栓栓塞性意外的综合报道
2014-04-02
1 什么是抗心磷脂抗体 2 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方法 3 抗心磷脂抗体的临床意义
(抗磷脂综合征)
第一分部
1.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
及2.人细体胞抗有成心完分整的磷的抗自体脂身;免抗疫耐体受(机制a的n维t持ic;ardiolipin,aCL) 34..自正身常是免人一疫体反血种应液,中以产可生以血自有身低小抗滴板体 度;的和自身内抗体皮。细胞膜上带负
第三部分
• 所有发生自发性静脉血栓病变者 • 对于小于50岁的人群或没有其他明显危险因
素的老年人,发生中风或者外周动脉栓塞事 件者 • SLE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并发血栓病变者 • 反复流产或伴有早产的妊娠并发症的患者 • 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患者
1.血栓形成
动静脉均可形成血栓,尤以静脉血栓 居多。静脉血栓发生率70%,动脉血栓30%, 动静脉血栓5%。静脉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 栓为最多见。其他还有多种脏器、组织内 血栓形成。
抗心磷脂抗体的免疫学分型有IgG和 IgA和IgM三类,其发生率男女无明显差 异。
研究证实,许多因素及aCL产生密切相关,常 见的原因有: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硬皮病等;
(2)病毒感染:如腺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 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
(3)其它疾病:如支原体系统疾病等;
半定量:按照以下公式将对照血清或患 者样本的吸光度值比上标准品2的吸光 度值,通过比值半定量估计结果。
对照或患者样本的吸光度值 比值=
标准品2的吸光度值
欧蒙建议按照以下原则解释结果:
比值<1.0 阴性 比值 ≥ 1.0 阳性
定量检测:分别以3份标准血清浓度和 其吸光度为横、纵坐标,以点对点的方 式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患 者血清中的抗体浓度。
• 在诊断、风险预测以及疾病预后的判断方面 ,多种血清学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是一种合理 有效的方法。
2.产科表现
胎盘血管的血栓形成导致胎盘功能不全, 可引起宫内发育迟滞、反复流产。其发生率 可达10%-25%,一般发生在妊娠10周以后。在 第34周或之前还可发生先兆子痫或妊高症以 及严重的胎盘功能不足所致的早产。
3.血液系统表现:
血小板减少有25%~50%的病例 出现,但程度较轻,常在90x109/L 以上,机制尚不清楚
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 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该抗体及血栓形 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或宫内 死胎关系密切。
*狼疮抗凝物
抗 (Lupus anticoagulants,LA) 磷 脂 *抗心磷脂抗体 抗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L)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