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11章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1.试述最优通货区理论单一指标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答:(1)最优通货区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给通货区确定一个最佳范围,即具有什么样特性的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可以结合成为一个通货区,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大于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小于弊。

单一指标分析法,是试图找出单一标准去界定恰当的通货区范围。

(2)具体而言,单一指标分析法对最优通货区的标准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①要素流动性分析

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需求转移,浮动汇率只能解决两个不同通货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而不能解决同一通货区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这只能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因此,若要在几个国家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并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必须要有一个调节需求转移和国际收支的机制,这个机制只能是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蒙代尔的理论试图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适应需求的转移来保持同一通货区内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但他也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有可能使穷国在经济增长上的损失超过在贸易上的收益,造成穷国愈穷,富国愈富。其次,蒙代尔也没有认识到区分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劳动力迁移只能影响一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而不能成为解决国际收支短期波动的一个机制。总之,当国际收支平衡时,资本高速流动可能是非均衡性的。至于劳动力的高度流动,有迁移费、语言等原因,也不可能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一个机制。

②经济开放度分析

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用经济高度开放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一个标准。他强调:假定一国经济完全开放,汇率波动就会引起国内成本与物价的同比例变动,汇率的调节功能就会完全丧失,因此,这些国家应组成通货区。麦金农理论的缺陷首先在于他以世界其他各国物价稳定为前提来考察汇率变动的后果。其次,其考察的主要是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其开放性指标对于大国而言意义不大。最后,麦金农的重点放在贸易收支上,忽略了资本流动对汇率制度和国内经济的影响。

③产品多样性分析

彼得·凯南提出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其理论也是建立在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的需求波动这一假设上的。产品多样化国家可以容忍固定汇率的后果,它们应是一个采用灵活汇率的独立货币区。凯南的基本出发点是按国际货币的被动性权力来划分最适度货币区,其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国际货币的主动性权力,即迫使别人采取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为能力。另外,该理论还忽略了资本移动对国际货币被动性权力的影响。

④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

詹姆斯·英格拉姆提出用金融一体化作为一个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伊格拉姆认为,一个区域内各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同资金的流动状况有关。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是不充分的,那么各国长期利率结构发生明显的差异,将导致汇率波动。如果国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利率差异,会引起均衡性资本流动,从而使汇率避免波动。英格拉姆提出的金融一体化标准只强调了资本要素的流动,忽视了对经常项目的考虑,而且,资本流动不一定成为一种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⑤通货膨胀相似程度分析

哈伯勒和弗莱明则提出用通货膨胀相似性作为标准。其实际含义是: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区域中各国的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便可避免汇率波动。把通货膨胀率差异作为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与现实不完全相符,因此,以它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唯一标准是缺乏根据的。

2.试述最优通货区理论成本—收益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答:早期的理论用某一指标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惟一标准,已被实践证明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若把几项指标综合起来,则可对许多实践加以圆满的说明。因为,只有在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判断某一地区是否适宜实行货币一体化,而是否加入通货区,必须要综合分析加入通货区的收益和成本。

(1)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收益分析

固定汇率安排的最主要收益是可以简化经济活动中的计算步骤,方便交易的顺利实行,并给人们提供一个较浮动汇率条件下更容易进行预测的决策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国加入一个实行固定汇率安排的通货区的收益就等于参加国对浮动汇率安排下各种不确定性、混乱、计算及交易成本的节约。虽然我们在实践中很难对加入通货区的收益得出一个确切的数值,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一收益一定高于该国在不加入通货区的条件下与通货区成员国进行贸易的收益。而且,如果生产要素在通货区成员国间是自由和大规模流动的话,这种收益会更高。由此可以认为,一国与一个实行固定汇率安排的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该国通过其货币与通货区内其他货币汇率实行固定安排所得到的货币效率收益也就越大,而且这一收益与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正相关关系。可以借助收益曲线GG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1-5所示)。

图11-5GG曲线

GG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反映了一国同实行固定汇率安排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与其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之间的关系。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如果该国与通货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则其加入通货区的收益也随之上升。

以上分析隐含了如下假设,即通货区规模越大,其价格水平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也越高。因为在通货区内价格水平稳定且固定汇率的承诺有保证的前提下,参加国能从固定汇率安排中获益,而且各国市场的联系越紧密,这种货币效率收益也越高。此外,一国与一个低通胀通货区的结合程度越高,其国内低通胀的目标越容易实现,从中获得的货币效益收益也越高。

(2)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成本分析

加入通货区后,一国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在低通胀通货区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一国在加入通货区时,必须放弃其运用汇率工具和货币政策实现稳定国内产出和就业目标的一部分自主权。这种因固定汇率安排而产生的不稳定性被称作经济稳定性损失。而一国与一个通货区保持较高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可以保证该国在加入通货区后的经济稳定性损失得以降低。从图11-6中可以看到,LL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这就表明一国加入通货区的经济稳定性损失与它同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例如,假设一个通货区参加国面临着总需求下降的局面,如果区内其他参加国的需求曲线同时向右移动,那么就等同于成员国货币对区外国家货币的联合贬值,令通货

区的稳定性得以实现;但是,如果通货区内其他参加国不采取货币贬值措施,那么面临总需求下降的那个国家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高成本经济衰退,而经济衰退的程度,则取决于该国与通货区内其他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水平。一体化水平越高,该国经济衰退的幅度越小,而且其对应于总需求变化的调整成本也越低。

图11-6LL曲线

(3)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将GG曲线和LL曲线像图11-7那样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到一国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定是怎样形成的。

图11-7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根据图11-7,一国在其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高于(至少等于)水平1θ时,才会决定加入通货区。因为其经济一体化程度小于水平1θ,LL曲线位于GG曲线上方,加入通货区所经历的产出与就业的不稳定性损失就高于获得的收益,该国会留在通货区之外;若经

济一体化程度高于(或等于)水平1θ,GG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的收益高于(或等于)LL 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所损失的稳定性,该国决定加入通货区。由此,决定一国加入通货区的最低经济一体化水平为1θ,即GG曲线与LL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一点,如果高于1θ,加入通货区的国家可得到净收益。

3.试述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答:(1)欧洲货币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CU)、稳定汇率机制(ERM)、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MCF)。

①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CU)

欧洲货币单位由欧洲计算单位演变而来,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欧洲货币单位是一个“货币篮子”,最初是由欧洲经济共同体12个成员国中的9种货币所组成。每一种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所占的比重,是根据各国在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和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份额加权计算的。“货币篮子”的权数构成每5年调整一次,但如果其中任何一种货币比重的变化超过25%时,则可随时对权数进行调整。

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作为成员国货币之间中心汇率的计算标准;成员国在确定货币汇率时,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依据,其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保持固定比价,再据此中心汇率套算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比价。b.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指示器”。c.进行干预活动和信贷业务的计算标准。d.作为成员国货币当局的储备资产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结算工具。

②稳定汇率机制

欧洲货币体系通过两种机制来稳定成员国间的货币汇率,包括平价网体系和篮子汇价体系。

(完整版)国际金融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免费)

《国际金融学》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 A .实物资产 B .黄金 C .账面资产 D .外汇 2、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 A .股票 B .政府贷款 C .欧洲债券 D .国库券 3、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 )为界限。 A .外国领土 B .本国领土 C .世界各国 D .发达国家 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 A .升值 B .升水 C .贬值 D .贴水 5、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统计误差项目 D .储备资产项目 6、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统计误差项目 D .储备资产项目 7、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 A .套期保值 B . 掉期交易 C .投机 D .抛补套利 8、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 A .偿债率 B .负债率 C .外债余额与GDP 之比 D .短期债务比率 9、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升不降 D .升降无常 10、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 A .铸币平价 B .黄金输入点 C .黄金输出点 D .黄金输送点 11、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是( )。 A .直接标价法 B .间接标价法 C .美元标价法 D .标准标价法 12、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

欧元区的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

湖南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金融三班 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 肖蕾20111811314 廖凯20111811321 丛琳20111811311 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

2013年6月4日 目录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国际影响 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 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 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 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 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五、欧元存在的弊端 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 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 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 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 注脚。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1920年前后,彼时的欧洲霸主——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压迫新兴的美国数次调低其国内利率,配合其恢复金本位制度。但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结果只是造就了美国的一轮人造信用繁荣,并最终引发了大萧条。1931年,英国率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欧洲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的彻底失败。 二战之后,欧洲诸强反思孤军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得出结论:单独求发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的政治家提出了从产业合作开始,经过贸易、关税、货币等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最终过渡到政治联盟的战略思想,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 同发展,确实取得了内部互惠的便利,实现了比各个国家以单体发展更大的增长。为了要维持这一增长,求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 更加自由的流动,就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以便彻底排除各国分散的价格、利率、汇率所造成的客观障碍。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诞生历程 欧元的产生是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联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欧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 1957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公约》,统称《罗马条约》,奠定了欧洲经济联合的基础。 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确立了实现共同体内商品、劳动力和资金自由流动的目标。同时,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加强了货币联合。 1969年,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1979年3月建立欧洲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创立了统一的记账单位——欧洲货币单位(ECU)。欧元的产生,正是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样板经过长期发展、完善而实现的。这也是欧洲实施货币联盟的尝试。 1989年4月,欧洲委员会提出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获得通过。报告中提出欧洲货币联盟必须如期实现所有成员国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和固定汇率。 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后来常说的《马约》,《马约》包括《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正式确定了在欧洲货币联盟内时间统一中央银行、统一货币、统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欧元启动后由过渡期到正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表。 单一货币欧元的实现须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90年7月1日,根据着名的德洛尔报告的要求,欧盟成员国之间实现广泛的资本流动自由,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现货币及财政政策时进行密切合作。此外,1993年12月31日前,所有成员国必须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但由于1992年及1993年的汇率危机,该计划不得不被放弃。 1994年1月1日起,货币联盟进程进入第二个阶段,各成员国致力于加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各国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是另一个目标,已得到实现。本阶段的最重要的步骤则是成立了欧洲货币局,它是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的胚胎。欧洲货币局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欧盟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并在货币政策及技术方面为欧洲货币联盟作准备。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取代了欧洲货币局。 1999年1月1日,欧洲经货联盟开始了其第三阶段,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最终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第三阶段的开始意味着经货联盟的启动,同时也标志着经货联盟的建立进入了最后阶段。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铸币的正式流通,标着着经货联盟建设的完成。 准确的说,欧元的诞生日是1999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是其纸币和铸币正式流通的日子。 欧元的最后完成将经历三个阶段:(1)从1999年1月1日起至2001年12月31日,为欧元的过渡期,欧元汇率将于1999年1月1日固定下来,并且不可撤销。欧元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非现金交易形式投入使用,企业、个人可以在银行开立账户,欧元的收付可以在账户之间进行,但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未投入流通。(2)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投入流通,此阶段欧元和欧元区内各国同时流通。(3)自2002年7月1日起,欧元区内各国货币将完全退出流通,欧元将成为区内12国共同的单一货币。 欧元区成员国: 要加入欧元区,欧盟成员国必须达到下列标准:首先,每一个成员国削减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政府开支;第二,国债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第三,在价格稳定方面,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三个最佳成员国上年通货膨胀率的%;第四,该国货币至少在两年内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波动幅度以内。欧盟对成员国加入欧元区的时间并没有固定的要求,每一个成员国将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加入。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开始正式使用。 希腊于2001年1月1日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2002年1月1日,上述12个国家将永远放弃使用各自本国货币,而使用一种共同的货币:欧元。 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3个成员国。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01916整理) (1)

《国际金融学》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A.实物资产 B.黄金C.账面资产D.外汇 2、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A.股票 B.政府贷款 C.欧洲债券 D.国库券 3、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为界限。 A.外国领土 B.本国领土 C.世界各国 D.发达国家 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A.升值 B.升水 C.贬值D.贴水 5、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 D.储备资产项目 6、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D.储备资产项目 7、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A.套期保值 B.掉期交易 C.投机 D.抛补套利 8、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A.偿债率 B.负债率 C.外债余额与GDP之比D.短期债务比率 9、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 A.上升B.下降C.不升不降D.升降无常 10、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A.铸币平价B.黄金输入点C.黄金输出点D.黄金输送点 11、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是()。 A.直接标价法B.间接标价法C.美元标价法 D.标准标价法 12、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A.负债率B.债务率C.偿债率D.外债结构指针 13、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A.流动性B.盈利性 C.可得性D.安全性 1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弱点是()。 A.美元双挂钩B.特里芬难题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D.汇率波动缺乏弹性 15、某日纽约的银行报出的英镑买卖价为£1=$1.6783/93,3个月远期贴水为80/70,那么3个月远期汇率为()。 A.1.6703/23B.1.6713/1.6723 C.1.6783/93 D.1.6863/63 1、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A.套期保值 B.掉期交易 C.投机 D.抛补套利 2、当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时称为外汇()。 A.升值B.升水C.贬值 D.贴水 3、收购外国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称为()。 A股权投资 B.证券投资C.直接投资D.债券投资 6、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的交易有()。 A.进口B.储备资产 C.资本流入 D.资本流出 8、外汇市场的主体是()。 A.外汇银行 B.外汇经纪人 C.顾客 D.中央银行 10、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为界限。 A.外国领土B.本国领土 C.世界各国 D.发达国家 11、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指标的债务率是指()。 A.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B.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

货币银行学第10章通货膨胀

第十章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 1、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纸币为特征的信用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了商品经济对货币的需要量,而引起的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纸币数量过多(或信用货币数量过多) 、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三个表现围绕一个中心,即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货币要量。 2、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上涨,但并不是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 膨胀。A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物价上涨不是; B :通货膨胀 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时期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总水平上升是一种趋势;C: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而且明显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超出一定幅度,或一定弹性限度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3、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1)消费物价指数( CPI ),主要反映了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生活费用价格水平变动趋势。 2)批发物价指数( WPI ),或生产物价指数( PPI ),主要反映了与生产企业周转过程中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水平变动趋势,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可度量物质生产部门设国产成本的变化,但与居民经济庭生活消费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包括劳务价格。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GDP Deflator ),即按当年计算的GNP 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 总值。以构成呢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为对象,即包括生活消费资料, 也包括生产资料,即包括商品价格,也包括劳务价格,是能够较全面衡量一国总体物价水平变动趋势的指标,但是反映并不及时。 上述三个指标各有侧重,不同观测重点需要采用不同指标;从总体考察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指标,相互参考,互相印证,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通货膨胀类型 1)按程度划分可有四类: A : “爬行式通货膨胀” (Cree pingin flati on ),也即“温和的通货膨胀”。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幅度在2-3% 之内,短期内无法预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爬行” 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爬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具有积极的刺激作用,将其视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 B: “步行式通货膨胀” (Walking inflation) 。快于爬行,物价上涨幅度在3-10% 之内。步行式通货膨胀可能成为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危险信号。 C: “跑步式通货膨胀” (Running inflation)。年度物价上涨幅度超过10%以上,并且加快发展。这时,人们开始不原意保存纸币而保存实物,或是保值的黄金,以及美元、英镑等“硬通货”;银行的信贷利率不断上调;工会不断要求增加工资;金融市场出现加大震荡;社会秩序开始储蓄紊乱,出现“挤提” 、“抢购”、“囤积”等波动。 D: “奔腾式通货膨胀” (Hyper Inflation ),也称“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的物价上涨失去控制,无限制地迅速上涨,。此时,正常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货币急剧贬值,人们急于抛出,“挤提”、“挤兑”、抢购,甚至暴力事件风波不断,最终引发整个社会动荡,币制崩盘,政权更换。“恶性通货膨胀”给人们和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2)按通货膨胀表现形式或按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 A :公开的通货膨胀(Open In flatio n),即完全市场机制体制下的通货膨胀表现类型,通货膨胀直接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 B: “隐蔽的通货膨胀” (Re pressed In flati on )也称“压抑型”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政府实行物价管制;物质供应长期短缺,政府实行定量供应;物价由政府制定并且不允许变动;从社会经济运行表面观察,价格平稳,生活秩序运转正常。但实际上,商品物资严重 短缺,过多的货币发行已经构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过在外观表现上却是“隐蔽”的,在 政府的强制下被“压抑”着,市场机制被严重扭曲。此时可通过“黑市”的交易状况来测定通货膨胀

欧美货币

中国金融史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欧美货币 经济史产生更多的事实、更好的事实、更好的经济理论、更好的经济政策以及更好的经济学家。——麦克劳斯基(1976年) 正如唐太宗所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关于我们中国的历史,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我们从书上、老人们的回忆里都或多或少的看过和听过。然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的历史我们大多数人却知之甚少。对此,让我们以史为路,顺着“钱”的指导,向后看看他们的历史! 一、关于欧元和美元 1、欧元 欧元的前身是德国马克,领导国是德国。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欧元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 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

13个成员国。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增至16个。爱沙尼亚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现任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 货币名称:欧元 标准代码:EUR 惯用符号:€ 货币前身:欧洲货币单位(ECU) 货币进制:1 欧元= 100 欧分(cent) 使用地域:欧元区共有17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8千万人口。欧元的17会员国是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法国、芬兰、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它们都是欧洲联盟的会员国。 2、美元 美元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官方货币。目前流通的美元纸币是自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版钞票。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通过后出现。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当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从1913年起美国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发行联邦储备券。现行流通的钞票中99%以上为联邦储备券。美元的发行主管部门是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2006年第3期 ?学术动态?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彭小发刘纪显(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陈志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广州510040) [摘要]货币一体化是目前国际金融方面的一个逐渐升温的话题。中国两岸四地的货币一体化不仅对于中 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基础。本文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论述,试图勾画出这一问题研究发展的轨迹和轮廓,以期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线索。最后,本文对国内有关货币一体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 可行性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6)03-0139-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项目资助(5003980);中国博士后基金应用经济学科项目(2005037159)。 随着欧元区的成立和不断完善,货币一体化逐渐成了热门话题,有不少学者都在探讨这一问题。目前,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货币有人民币、港币、澳门元和新台币四种。“一国四币”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降低了货币交易的效率、增加了汇率风险等。随着中华经济圈的不断发展,两岸的经贸往来不断地拓宽和加深,将四种货币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以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最优货币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姜波克,2001)。 一、货币一体化的规范研究 货币一体化规范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最优货币区(optimumcurrencyarea,OCA)理论。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早,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一理论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日益完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也随着整个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1.单一标准 罗伯特?蒙代尔(Mundell,1961)提出以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认为如果两个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性高,就能够无须通过汇率而通过要素的流动来消除经济冲击,这样两个地区就适宜组成一个货币区实行单一货币;反之,若两个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性低,就不能实行单一货币,须运用两地之间的货币汇率来消除经济冲击。麦金农(Mckinnon,1963)在蒙代尔的论文基础上,通过分析汇率浮动对小国开放型经济体和大国经济体的不同影响,认为经济开放度越高的经济体,越适宜建立相对封闭的通货区。凯南(Kenen,1969)提出以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是多样化的,在固定汇率制下,少数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不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太大影响;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比较单一,如果某种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就需要汇率作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就业水平。根据凯南的分析,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应实行浮动汇率,成为独立的货币区;而几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适宜实行固定汇率制,组成货币区。英格拉姆(Ingram,

国际金融学复习大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金融学》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浮动汇率制下主要是通过()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 A. 黄金的输出入 B. 外汇储备的变动 C. 汇率的变动 D. 利率的变动 2. 中间汇率是指()的平均数。 A.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B. 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C. 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D. 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 3. 1973 年以后,世界各国基本上实行的都是()。 A. 固定汇率制 B. 浮动汇率制 C. 联系汇率制 D. 钉住汇率制 4. 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因供小于求导致汇率上升,称为()。 A. 法定贬值 B. 法定升值 C. 货币贬值 D. 货币升值 5. 外汇银行同业之间的交易形成的外汇市场也称为()。 A. 批发市场 B. 零售市场 C. 直接市场 D. 间接市场 6. 以下哪个不是外汇期货交易的特点?() A. 标准化合约 B. 双向报价 C. 最终交割较少 D. 有固定到期日 7. 当不能使用本币作为合同货币时,以下哪种货币对于防范外汇风险是最佳的? () A. 第三国货币 B. 复合货币 C. 软硬搭配货币 D. 使用已有的货币 8. 关于择期交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买方有权在合约的有效期内选择交割日 B. 买方必须履行合约 C. 买方可以放弃合约的执行 D. 银行在汇率的选择上处于有利地位

9. 由于一国的国民收入发生相对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 A. 周期性失衡 B. 收入性失衡 C. 结构性失衡 D. 货币性失衡 10. 大卫·休谟所揭示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主要是通过()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 A. 黄金的输出入 B. 外汇储备的变动 C. 汇率的变动 D. 利率的变动 11. 根据蒙代尔的指派原则,当一国同时面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应采取 ()。 A.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B.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C.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12. 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因供过于求导致汇率下跌,称为()。 A. 法定贬值 B. 法定升值 C. 货币贬值 D. 货币升值 13. 以下不属70 年代以来创新的外汇交易的是()。 A. 远期外汇交易 B. 外汇期货交易 C. 外汇期权交易 D. 互换交易 14. 以下哪个不是外汇期权交易的特点?() A. 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B. 期权费可以收回 C. 到期可以放弃履行合约 D. 多为场外交易 15. 为了防范外汇风险,在选择合同货币时,以下哪种货币是最佳的?() A. 本国货币 B. 第三国货币 C. 复合货币 D. 软硬搭配货币 16. 以下哪个是对出口收汇的管制措施?() A. 结汇制 B. 预交存款制 C. 售汇制 D. 征收外汇税 17. 根据蒙代尔的指派原则,当一国同时面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应采取 ()。 A.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B.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C.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D.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18. 狭义外汇的主体是()。 A. 外国货币 B. 外币票据 C. 国外银行存款 D. 外币有价证券 19. 目前,外汇市场上作为其他汇率的计算基础且汇率最高的是()。

世界主要货币一览表

世界主要货币一览表 将转换成欧元的货币: 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区12个国家的货币(以下都简称为欧币)将在2个月的时间内以与欧元的固定折算率完成向欧元的转换。这些货币分别是:

欧元与欧币的转换原则是: 欧元与欧币之间的固定折算率采用以1欧元兑换等值的欧币的方式表示。转换采用6位数字,第一位数字是零的数字除外。如: 1EUR=1.95583 DEM,1EUR=0.787564 IEP。 进行货币转换时,不能将固定折算率四舍五入。如: 1EUR=1.95583 DEM 不能四舍五入为1EUR= 1.96 DEM 。 在清算或入账时,欧元区内各国货币与欧元的转换,要遵守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法国法郎小传 2002年2月17日午夜,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货币法国法郎彻底退 出流通领域。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从此成为法兰西人使用的惟一法定货币。17日晚, 法国政府在财政部大楼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以纪念这一告别法郎的时刻。 法郎的诞生有一段历史掌故。1356年,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正酣之际, 法兰西国王让二世在法国西部的普瓦提埃一役中失利,被英军俘获,沦为阶下囚。 英方提出了释放他的苛刻条件:交纳300万金路易,否则决不放人。让二世在伦 敦被囚禁了4年之后,最终如数交纳了这笔巨额赎金,才得以返回法国。1360 年12月5日,获释后的让二世国王签署一道敕令,决定铸造含纯金3.87克的 硬币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硬币的正面是让二世在战马上身披铠甲、手执利剑的英 武形象,意为国王获得自由、返回法国。根据国王的旨意,这种新钱币就以“自由 ”命名。“自由”一词的法文是FRANC,音译为中文便是“法郎”。如果从1 360年“法郎”金币的铸造算起,法郎作为货币至今已经有整整638年的历史 ,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货币之一。 法郎虽然历史悠久,但它走过的道路却坎坷不平。让二世创立了法郎,但却未 能从此树立它作为官方货币的地位。15世纪中叶,查理七世废除了法郎,恢复了 原来的货币——金路易。文艺复兴时期,金路易又被“代斯顿”所代替。“代斯顿 ”这个货币名称来自意大利,原意为“脑袋”。法王路易十二在意大利战争期间对 意大利货币上刻有历届国王头像这一点十分欣赏,他回国后,便下令把自己的头像 也铸造在法国的货币上,“代斯顿”因而得名。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郎在沉寂了300余年后得以重新露面。1 803年,拿破仑颁布法令,确立了法郎的国家货币地位。从此,法郎就一直是法

国际金融学含答案

国际金融学》期末练习题 (请和本学期大纲对照,答案由老师提供,供参考) 一、判断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增大国内通货膨胀和本币升值的压力。T 2、只要一国满足马歇尔-- 勒纳条件,本币贬值就能立即改善该国国际收支状况。F 3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入贷方的项目是对外资产的增加。 F 4、凡是涉及非居民的经济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的范畴。 F 5、一般而言,期汇的买卖差价要大于现汇的买卖差价。T 6、一种货币的升值意味着另一种货币的贬值,且两种货币的升贬值幅度是相同的。 F 7、根据“经济论”,一国经济开发程度越高,越倾向实行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T 8、若其他条件不变,一国降低利率会导致该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下降。T 9、套利交易的收益仅与两地利率差异有关,与汇率差异无关。 F 10、就买权而言,当合同汇率大于市场汇率时,执行期权会赔钱。T 11、套汇交易的收益仅与汇率差异有关,与利率差异无关。T 12、就卖权而言,当合同汇率小于市场汇率时,执行期权会赔钱。T 13、狭义的外汇风险既有可能是损失,也有可能是收益。 F 14、如果到期时市场汇率大于合同汇率,则看涨期权的买方应执行期权。T 15、为防止外汇风险,进口商应尽量使用软币进行计价结算。T 16、当计价结算的外汇汇率预期要上升时,贷款人应尽可能提前收汇以防止汇率风险。 F 17、我国实行的对外汇收付结售汇制不违反IMF 的关于对经常项目下支付限制的规定。T 18、实行结汇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出口商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F 19、一般来说,一国对非居民的外汇管制要比居民严格。 F 20、一国可以采用倒扣利息的办法来阻止资本流出。 F 21、非货币当局持有的或非货币用途的黄金不属于国际储备。T 22、外汇储备是一国最重要和流动性最强的储备资产,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T 23、外汇储备在实际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而黄金储备几乎很少使用。T 24、当会员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无条件地以本币抵押的形式向基金组织申请提用。T 25、特别提款权不能直接兑换成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和结算。T 26、目前特别提款权的4 种定值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T 27、国际清偿力是指一个国家为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或对外清偿所具有的总体能力。T 28、国际储备由一国货币当局直接掌握和持有,其使用是直接的和无条件的;而国际储备以外的、不由货币当局直接持有的国际清偿力(借入储备),其使用通常是有条件的。T 29、目前,就储备资产而言,形成了以外汇储备为主,黄金储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为辅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T 30、一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大,则需要保有较多的国际储备。T 31、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因政府能有效地控制进口,故储备可相对少一些。T 32、国际上一般认为,一国最适度的储备量应以满足该国3 个月的进口支付额为标准,即储备量与当年进口额的比率为25%。T 33、国际金融市场不仅包括居民与非居民的交易,而且还包括居民与居民的交易。 F 34、国际资本市场包括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T 35、欧洲债券是指筹资者在某一外国发行,以该国货币计值,由该国金融机构承销的债券。F 36、国际债券的发行价格可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三种。T 37、欧洲银行实际上是大商业银行的一个部门,其名称是就功能而言的。T 38、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存贷利率差小于国内市场上的存贷利率差。T

华师大货币银行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案例一: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出现出一系列通货紧缩性征象。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正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直到2001年年3月16日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前森喜朗政府才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根据日本官方观点,目前日本经济出现的通货紧缩状态在战后还是第一次。以往物价下跌大多具有局部性和短暂性的特点,而目前日本的物价下跌却具有全面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即一方面表现为几乎全部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同时呈现下跌态势,如在1999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个和0.1个百分点,而且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个和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为物价下跌已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一种长期态势。如在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日本综合批发物价指数有8年呈下跌态势。尤其是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999和2000年也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进入2001年,日本物价总水平的下降趋势更加强烈,前6个月无论是批发物价还是消费者物价,月月都是负增长,其中消费者物价在5月份还创了单月下跌的最高纪录。 当前日本通货紧缩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是在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的背景下形成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与巨额财政赤

字和超低利率水平等正常情况下不应同时出现的现象目前却纠缠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回升,连续推出了力度强大、规模空前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一方面,从1992年8月起连续10次推出以减税和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支规模达130万亿日元之巨。其后果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财政危机空前恶化。到1999年度,其国债发行额已猛增至37.5万亿日元,比1989年度增加了4.7倍,其中赤字国债也增至24.3万亿日元,比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2.4倍;其国债依存率(国债发行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率)更高达42.1%,比战后至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出7.4个百分点;其国债余额按2001年度预算将增至388.7亿日元,相当于1990年度的2.3倍,若加上地方政府债务,日本的公共债务余额将达666万亿日元,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3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 另一方面,日本银行也不断推出以降低官定利率为中心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1991年7月起连续下调官定利率,到1995年9月第9次下调后已降至0.50%,并将这一超低利率水平一直维持了5年之久。此间日本银行还曾于1999年2月至2000年8月实行了“零利率”政策,且到2001年2月又连续两次下调官定利率,分别下调至0.35%和0.25%。与1991年7月下调前相比,日本银行的官定利率已经连续下调了5.7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目前日本的官定利率不仅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超低水平,而且也创了连续下调幅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愈演愈烈的通货紧缩,已经并仍将对日本经济的运行与发展造成多

欧元区已经没有更多货币政策选择

欧元区已经没有更多货币政策选择 自2018年初以来,欧元区的增长已经放缓,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在增加。然而,欧洲央行几乎没有任何空间来实施货币刺激。没有哪位央行行长会轻易承认自己已经没有政策选择了,但将于11月1日就任欧洲央行行长的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2019年9月似乎承认了这一点,她说:“央行不是唯一的游戏。” 本文关注的是,为什么欧洲缺乏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的货币政策选择。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将讨论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 正如最近一份PIIE政策简报所显示的那样,没有人会怀疑美联储仍有采取行动应对衰退的空间,尽管人们对其工具的范围存在争议。但欧洲央行受到的限制要严重得多。尽管联邦基金利率仍接近2%,但欧元区的隔夜利率已经远低于零(图1)。 9月12日,欧洲央行提到致力于保持关键政策利率”在目前水平,直到(管委会)看到预期期间的通胀前景稳健地向充足接近但低于2%的水平收敛,并且这样收敛一直反映在潜在的通货膨胀动态。”鉴于欧洲央行在制定通胀目标方面的略显笨拙,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10月24日,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再次强调了

其立场,这是时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主持的最后一次会议。 这一声明可能有助于稳定市场对未来政策利率的预期,但它本身并不代表提振。它也没有拓宽未来的政策空间。 9月12日,欧洲央行还宣布恢复自2018年12月以来中断的资产净购买。德拉吉在10月24日回忆说,这一决定得到了“(管委会)明显多数成员的支持”,承认其中几名成员反对。然而,除了眼下的争议外,更重要的问题是,额外购买主权债券的空间是否还有很大,以及购买的效果如何。 当资产购买计划在2015年开始实施时: 购买的分配将尽可能遵循欧洲央行的“资本额比例”; 任何债券发行的总持有量将保持在33%以下,以“保障市场运作和价格形成”,并“降低欧洲央行成为欧元区政府主要债权人的风险”(出于对财政支配地位的担忧);和 对任何带有集体行动条款的债券的持有比例都将保持在25%以下,这样欧洲央行就可以避免否决可能的债务重组决定尽管已经调整了几次,自我约束如今限制了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计划的空间。债券投资组合的构成已经偏离了资本关键,欧洲央行已经持有包括德国和荷兰在内的几个国家近三分之一的主权债券。 正如德拉吉在10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所指出的,欧洲央

欧洲货币一体化习题

第十讲欧洲货币一体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个属于无独立法偿货币的国家() A 香港 B 巴拿马 C 法国 D 欧元区 2、香港实行的是哪种汇率制度() A 钉住汇率制 B 货币局制度 C 联合浮动汇率制 D 单独浮动汇率制 3、最优货币区理论把()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A 区域货币一体化 B 汇率制度统一 C 生产要素流动性 D 以上都不对 4、随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经济开放度标准是()提出来的。 A 麦金农 B 凯南 C 伊格拉姆 D 哈伯勒 5、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政策一体化标准是指主权国家对()的看法是否一致,对货币区的生存至关重要。 A 金融一体化 B经济开放度 C 通货膨胀和失业 D产品多样化 6、以下哪一个事件宣布了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A 罗马条约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海牙首脑会议 D以上都不对 7、按照欧盟制定的时间表()年欧元正式启用成为一种新的货币。 A 1994 B 1998 C 1999 D 2001 8、欧共体货币合作的第二个阶段的标志是() A 欧洲货币体系建立 B 欧共体经济与货币联盟建立 C 欧元正式启用 D 欧洲货币局创立 9、以下哪一个不是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欧元区国家的作用() A节约外汇兑换中的交易成本 B促进贸易和金融活动 C扩大市场促进竞争 D对美元的储备地位提出挑战 10、各国保持固定汇率的货币区有()种形式 A 4 B 3 C 2 D 5 11、提出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标准的经济学家是() A 彼得·凯南 B 罗伯特·蒙代尔 C 罗纳得·麦金农 D 詹姆斯·伊格拉姆 12、一个国家与货币区其他国家一体化程度越高,加入货币区之后() A 货币效率收益越小 B 经济稳定性损失越小 C 经济稳定性越差 D 以上都对 13、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主要包括几个阶段() A 5 B 4 C 3 D 6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面临的问题() A政治统一问题 B最后贷款人问题 C财政分权问题 D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权分割问题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 一、区域货币合作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最优货币区(OCA)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1961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ell)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他著名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一文,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问题,他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研究汇率和货币区,开创了观察汇率问题和货币区的全新视野,触发了有关“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大量文献。蒙代尔提出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所以有人将他的OCA理论称为要素流动论。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了更多经济学家对有关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讨论,促进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学者们对最优货币理论的讨论大多集中在最优货币区的构成条件上,这些讨论从不同的侧面发展了最优货币区理论。 1963年,罗纳德·麦金农(R.I.McKinnon)提出了把“经济开放度”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又一评价标准,即一国生产或消费中贸易品占社会总产品的比率。1969年,彼得·凯南(P.B.Kenen)在《最佳货币区:一个折衷的观念》提出,经济高度多样化的国家是货币区的更为理想的参与者。詹姆斯·英格拉姆(J·C·Ingram,1969)指出,为了达到货币区的最优化,有必要考察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并提出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标准的观点。哈伯勒(C·Haberler,1970)和弗莱明(J·M·Fleming,1971)分别提出把“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即通货膨胀率接近的国家更适于达成货币一体化。1976年,爱德华·托维尔(E·Tower)、托马斯·维利特(T·Willet)和弗莱明强调把“货币区成员国之间的政策相似性”作为衡量最优

国际金融学试题和答案(免费)44376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 B )基础上的。 A、收支 B、交易 C、现金 D、贸易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记录的是( B )。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增加 B、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C、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D、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减少 3、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 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4、经常账户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 )。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投资收益 D、单方面转移 5、投资收益属于( 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6、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方法有很多。对某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 B )。 A、静态分析法 B、动态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 7、周期性不平衡是由( D )造成的。 A、汇率的变动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8、收入性不平衡是由( B )造成的。 A、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9、用( A )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发生冲突。 A、财政货币政策 B、汇率政策 C、直接管制 D、外汇缓冲政策 10、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 D )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 D、直接管制 11、对于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应用( B )使其恢复平衡。 A、汇率政策 B、外汇缓冲政策 C、货币政策 D、财政政策 12、我国的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 ) A、贸易收支 B、非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无偿转让 13、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B )。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14、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是( A )。 A、美元 B、英镑 C、德马克 D、法国法郎 15、仅限于会员国政府之间和IMF与会员国之间使用的储备资产是( C )。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题 全国xx年7月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存款货币 D.纸币 2.纸币产生于货币的( B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3.现代经济制度下商业信用的规范形式应该是( D )

A.口头信用 B.挂账信用 C.强制信用 D.票据信用 4.在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是( C ) A.长期利率 B.名义利率 C.基准利率 D.市场利率 5.马克思认为利息的本质是( B ) A.资金使用权的价格表现形式 B.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 C.投资收入 D.资金成本 6.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是(D) A.瑞典银行 B.美联储 C.法兰西银行 D.英格兰银行 7.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是( A ) A.一元式 B.二元式 C.复合式 D.跨国式 8.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包括( B )

A.股本和金融债券 B.股本和公开储备 C.股本和未公开储备 D.金融债券和公开储备 9.按信托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可将信托分为( A ) A.设定信托和法定信托 B.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 C.契约信托和遗嘱信托 D.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 10.最典型的资金信托业务是( B ) A.基金性资金信托 B.融资性资金信托 C.投资性资金信托 D.证券性资金信托 11.最大诚信原则的推行最早始于( C ) 1 A.责任保险 B.人身保险 C.海上保险 D.信用保证保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