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测试

敏捷测试
敏捷测试

敏捷测试的实践

摘要:在敏捷测试流程中,参与单元测试,关注持续迭代的新功能,针对这些新功能进行足够的验收测试,而对原有功能的回归测试则依赖于自动化测试.由于敏捷方法中迭代周期短,测试人员尽早开始测试,包括及时对需求、开发设计的评审,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持续的对软件产品质量进行反馈.

关键词:敏捷测试;敏捷开发;开发周期;单元测试

1引言

之前跟众人一样对敏捷开发比较熟悉,觉得新鲜而有效率。刚看到老师给的题目时才知道敏捷测试这个概念,自己一直局限于测试方法的学习,并没有系统并从大体框架去学习和了解测试这个行业。在学习敏捷测试过程中了解到这样几个概念:TDD(测试驱动开发Test Driven Development)、ATDD(验收测试驱动开发Acceptance Test Driven Development)、UTDD(单元驱动测试Unit Test Driven Development)以及精益方法,并由此开始了解到软件测试和其他知识领域的交叉处。

敏捷测试进入国内研究领域还是一个新生力,查找到的国内文献也是极其有限的,在这里也只是发表自己浅陋的理解。通过之前的对软件项目案例的学习,我比较欣赏的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螺旋式模型,那敏捷是先于开发,也就跟传统的测试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测试是先写测试计划,此后的测试过程分布在螺旋式模型中的每一次完善的循环中,而敏捷测试则是在开发前写好了用例,根据用例再去开发系统,可以减少很多错误,但这也就意味着开发人员的主导作用更明显。与传统的测试不同,敏捷软件测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相反,它与整个敏捷开发中的其他活动交织在一起,处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敏捷测试接纳了敏捷的核心价值观(沟通,简单,反馈,勇气,尊重),在敏捷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展的测试就可以被称作是敏捷软件测试。因此,敏捷软件测试并不是一个与敏捷软件开发同一层次的划分,而是敏捷软件开发中的一部分。

2 敏捷测试背景

2.1敏捷测试

敏捷测试是适应敏捷方法而采用的新的测试流程、方法和实践,对传统的测试流程有所剪裁,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减少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等工作的比重,增加与产品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的交流和协作。在敏捷测试流程中,参与单元测试,关注持续迭代的新功能,针对这些新功能进行足够的验收测试,而对原有功能的回归测试则依赖于自动化测试。由于敏捷方法中迭代周期短,测试人员尽早开始测试,包括及时对需求、开发设计的评审,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持续的对软件产品质量进行反馈。简单地说,敏捷测试就是持续地对软件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如图1所示。

图1 敏捷测试定义的形象描述

2.2敏捷测试的核心

首先要从整个项目全局考虑,及早发现需要更改设计的问题。其实这个测试更多的是观察与思考,而是否能发现问题就要看开发人员对需求掌握是否透彻,对整个项目是否有一个全局的把握,是否从最终用户角度去考虑问题,是否以实现客户的商业价值为目标。

然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功能和业务逻辑的测试,最好是每人分配不同的功能和业务逻辑进行测试,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将优先级较高的缺陷及时反馈给开发人员。

最后在开发人员忙于修改那些优先级较高,难度较大,比较耗时的缺陷的同时测试人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对这一迭代进行较细致的测试,发现功能和业务逻辑中不易察觉的问题,次要功能问题、验证、界面等。那么,作为一个测试工程师在测试中使用敏捷的思想进行测试,并且需要敏捷测试中需要保证其工作符合相应的准则:①获取和明确用户的质量期望;②建立合适的系统测试、用户验收测试质量标准;③推进单元测试、开发测试;④建立持续构建框架;⑤持续改进自动化测试;⑥保持质量度量结果的可见性。

2.3敏捷测试流程优化

在敏捷方法中,需求变化比较快、产品开发周期很短,我们目前采用四周时间,也就是每个月发布一个新版本。开发周期短,功能不断累加,给软件测试带来很大的挑战,软件测试流程要做相应的调整。例如,我们原有的测试规范明确规定,首先要建立项目的主测试计划书,然后再建立每个功能任务的测试计划书,测试计划书有严格的模板,而且需要和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讨论,并和测试团队其他人员(包括测试经理)讨论,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签字才能通过,仅测试计划经过―起草、评审和签发‖一个完整的周期就需要一个月。在敏捷方法中,不再要求写几十页的测试计划书,而是在每个迭代周期,写出一页纸的测试计划,将测试要点(包括策略、特定方法、重点范围等)列出来就可以了。

在原有测试规范中,要求先用Excel写出测试用例,然后进行讨论、评审,评审通过以后再导入测试用例库(在线管理系统)中。在敏捷测试中,可能不需要测试用例,而是针对Use Case或User Story直接进行验证,并进行探索性测试。而节约出来的时间,用于开发原有功能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为回归测试服务。自动化测试脚本将代替测试用例,成为软件组织的财富。原有测试规范还要求进行两轮回归测试,在敏捷测试中,只能进行一轮回归测试。综合这些考虑,敏捷测试的流程简单有效,如图2所示。

图2 敏捷测试流程简要图

在敏捷测试流程中,如前所述,测试是一个持续的质量反馈过程,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而且某些关键方面也要得到我们足够的关注,主要有:测试人员不仅要全程参与需求、产品功能设计等讨论,而且要面对面地、充分地讨论(包括带语言、视频的即时通讯),仅仅通过邮件是不够的。

参与代码复审(Code Review),并适当辅助开发人员进行单元测试。

在流程中增加一个环节―产品走查(Product Walk-through)‖——测试人员和产品经理、开发人员等在一起,从头到尾将新功能看一遍,可直观、快速地发现问题。

3敏捷测试人员的作用

测试是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敏捷软件开发中亦是如此。不同的组织给测试人员以不同的称号:测试开发(Test Developer)、质量分析员(Quality Analyst)、软件质量工程师(Software Quality Engineer) 等。

每个称号隐含有不同的职能。以上的称号分别对应以下的能力要求:

具有质量检测和编写代码的能力–> 测试开发

具有防止缺陷(Quality Assurance) 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的能力–> 质量分析员

具有开发和执行测试程序的能力-> 软件质量工程师

总结而言,有三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代码编写(Coding)、测试(Testing) 和分析(Analysis)。

在很多其他的开发流程中,各个测试阶段对测试人员的能力有所不同;有时候侧重分析(比如系统配置测试),有时候侧重代码编写( 比如功能测试)。但是,在敏捷开发流程中,测试人员需要结合这三方面来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敏捷测试的本质:简单而高效得应对变化。

在敏捷软件开发中,测试人员的职责有三个主要方面:

定义质量(Define Quality):这应该是软件测试人员的基本职责。敏捷方法鼓励测试人员在Sprint 计划的时候直接与客户交流,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共同为产品功能制定质量要求。

交流缺陷(Communication):敏捷过程强调团队中的交流。开发人员经常会专注于重要而新奇的功能,测试人员应该抓住细节,寻找设计中的―missing door‖;另外,开发人员使用单元测试来保证产品的基本质量,测试人员可以使用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来鉴定客户需求与实际成果之间的不一致性。

及时反馈(Feedback): 敏捷过程强调简单而高效。测试人员需要及时反馈产品目前的质量问题。这样一来,团队才可以立刻着手解决。如果传统的流程是一周汇总一次状态的话,敏捷流程要求每天汇总质量问题。在我们的项目中,内部的测试报告会以网页的形式显示在内部站点上。每个团队成员能够随时获取。另外,我们的测试框架提供自助测试(Self-assistant Test):通过点击测试用例列表中的某个具体用例,开发人员不需要中断测试人员的工作就可以重现缺陷。

4敏捷测试的管理

敏捷测试的管理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敏捷测试过程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4.1测试计划

敏捷测试并不需要为每次迭代准备特别详细的测试计划文档,但最好能够在测试计划中描述:①在本次迭代中哪些内容是需要被测试的;②本次迭代中会安排测试的类型;③测试通过的质量标准,同时测试计划应尽可能的简洁,以清晰、易懂为原则。

4.2测试设计

对于每个迭代中新增或是发生变化的功能, 敏捷测试采用探索性测试的方法来设计测试。对于稳定的部分, 敏捷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的方式建立可接受的质量度量框架。

4.3测试执行

测试过程中有不同的测试方式,不同的测试方式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测试的自动化程度不同,测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手工测试:新功能和修改功能的了解、验证;②Adhoc 测试:基于对应用的理解,尝试发现应用中可能的问题;③动化测试:不同层次级别的自动化验证;安全性测试、Fuzz 测试等分析、调试、优化现有的自动化测试。

4.4反馈与提高

在产品发布以后, 可以说敏捷项目告一段落。但是为了不断提高测试能力、不断提高测试有效性, 测试工程师还需要对在测试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缺陷分析。将缺陷进行分类整理, 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找出造成缺陷的真实原因, 并对其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如果有可能建立缺陷资料库, 对不同类别的缺陷建立缺陷资料库供敏捷团队进行学习, 在整个团队中分享测试知识, 包括敏捷开发人员对缺陷原因的认识。如果有可能的话, 敏捷测试工程师应根据已有知识体系, 建立更多纬度的自动化测试。在已定义的产品中, 追溯缺陷对应的需求, 建立需求- 缺陷追踪矩阵。结合缺陷描述进行需求重定义, 使得能需求清晰定义, 不断提高产品的可测试性。

5敏捷测试的自动化

没有自动化,就没有持续集成,也就没有敏捷。在敏捷测试中自动化测试就更加迫切,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每个迭代(如Scrum中的Sprint)都在增加新的功能,而迭代周期的时间相对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越来越多的回归测试在时间相对固定的周期内完成。如果没有自动化测试,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过去一年中,敏捷测试的自动化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重构自动化测试脚本以提高产出投入比(ROI)?下面就简单讨论一下敏捷自动化测试框架和敏捷测试工具等内容。

敏捷测试对测试工具要求简单、实用,随时可用,而对敏捷测试来说,自动化测试框架更为重要,它将负责集成各种测试工具,包括单元测试工具和验收测试工具等,还负责与持续集成、缺陷管理系统等整个开发环境集成。作为敏捷测试的自动化框架,一般会选择轻量型、开放类型的框架。说到这种类型的框架,可以参考RobotFramework。在最近一年,其版本发布比较频繁,也日渐成熟。RobotFramework是基于Python开发的、可扩展的框架,所以适用于多种接口的复杂软件(如用户接口、命令行、Web Service、编程接口等)的测试。

敏捷测试工具很多,但对敏捷测试来说,我们更要关注能够适应ATDD或BDD的测试工具,如Cucumber、RSpec、NBehave /CBehave /JBehave、EasyB、JDave等。也可以结合先前熟悉的测试工具开展工作,例如用自己熟悉的WatiN来结合SpecFlow 完成BDD模式的自动化测试。

6总结

根据上面的讨论和我们的实践,最后针对敏捷测试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

敏捷测试就是持续测试、持续反馈,扮演―用户代表‖角色,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敏捷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区别越来越小,理想情况下,敏捷方法中,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在不同的迭代周期可以互换。

接纳了敏捷的核心价值观(沟通,简单,反馈,勇气,尊重),在敏捷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展的测试就可以被称作是敏捷软件测试。因此,敏捷软件测试并不是一个与敏捷软件开发同一层次的划分,而是敏捷软件开发中的一部分,与传统的测试不同,敏捷软件测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相反,它与整个敏捷开发中的其他活动交织在一起,处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参考文献

[1] Glenford J. Myers. The arts of software testing [M]. 第二版,2004.

[2] William E.Lewis,David Dobbs. Software Testing and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 第三版,2011.

[3] 朱少民. 敏捷测试的方法和实践[J]. 2010.

[4] 徐飞.敏捷测试过程[J]. 软件导刊2013.

[5] 张孟. 敏捷开发中原则与过程的分析与研究[J]. 科技传播2013.

通用电子商务平台测试用例的设计及执行(实践部分)

1.负责的任务和执行

在本次测试过程中,由于之前有功能测试的经验,所以被安排设计测试用例并执行。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仅仅按照等价类划分和判断表驱动法这样的分类方法去设计用例,并相应的删除冗余。

首先,熟悉了解需要测试的两个模块:购买模块以及注册模块;然后根据系统设计文档列出系统的待测功能点。

第一部分是购买模块的功能点,这部分主要是单元测试,除了购物车部分,其他部分均不需要输入值,依次点击链接查看功能是否实现。

购物车物品数量部分本应该只存在正数,在我们输入不合法字符之后,系统有提醒输入异常,但当输入的为负数值时,系统却在结算部分显示了相应的负数金额,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合理的,并且很有修改的必要。结算部分就算购物车没有商品,它依然会跳转至结算页面,而按照需求和设计文档,此部分应该提示购物车为空。

第二部分是注册模块测试,因为系统需要输入值的模块并不多,所以特意选取了输入值要求比较多的注册模块。

在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中,由于需求和系统设计文档等资料不详细,所以在邮箱这部分的测试比较琐碎,甚至为了测试用例覆盖比较完整,特意去研究了邮箱的校验机制var pattern = /\b(^['_A-Za-z0-9-]+(\.['_A-Za-z0-9-]+)*@([A-Za-z0-9-])+(\.[A-Za-z0-9-]+)*((\.[A-Za-z0-9]{2,})|(\.[A-Z a-z0-9]{2,}\.[A-Za-z0-9]{2,}))$)\b/;这部分的测试用例主要是针对邮箱校验的每一部分,但仅仅根据这个还是不够的,因为这部分校验机制也不一定完整并且合理,所以主要是校验机制和大型邮箱网站的校验机制想综合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此外根据之前的测试经验进行了冗余测试用例的删除,减少了测试用例的数量,使得执行效率变高。另外一个问题比较集中的是昵称部分,在测试到此部分时,发现校验机制做的饼不完善,无论输入任何不合法的字符或者超过正常昵称长度的昵称都可以通过验证,这在实际的项目中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在实际的测试中我们第一部分进行的是静态测试,正常的代码走查需要4个人左右,主要人员包括:总协调人1名、参与项目的程序员1名、设计人员1名、测试专家1名。而我们的项目中由于自己之前的经验,所以充当了总协调人和测试专家的角色,当然除了程序的设计者和程序员,我们还安排有其他组员一起发现代码设计或者采用框架上的不足。前期的代码走查也为后期我做注册部分的测试用例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不仅仅了解其他邮箱网站的输入合理性,也了解本系统的校验机制以及邮箱校验的不合理之处、昵称输入的缺陷等问题。

2.收获和体会

之前在公司做测试时主要的是执行测试用例以及做回归测试,有试着写过测试用例,但效果不理想,后期得益于组长的指导,对根据设计文档写测试用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熟练,这一次在小组中由于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之前的经验,虽然不想担任组长的责任,但仍然做着组长的事情,因为我想知道自己一个人去安排并负责这些到底能不能行。

第一次去自己独立完成测试用例,心里还是比较紧张的,不知道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首先是回顾之前自己学的测试的知识以及老师课堂教授的内容,然后列出功能点,再依次列出各部分需要

执行的条件,一路走下来,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老师给了这样一个机会去让我看到自己是可以做到这些的,虽然在测试用例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3.实践中的困难

一个主要的问题,并且一直放在心上的是,老师课堂讲授的正交表排除冗余,当时没有听懂,课下也一直因为事情比较多,所以至今未深入学习这部分,但我知道我一定要学会这个知识点,不然自己在测试的路上还会积累更多的疑惑。本次测试过程中本来想实际应用下老师讲的减少冗余的方法,但对这些方法掌握有限,所以做不到灵活的运用。读软件工程,很多同学是为了做开发,很多人跟我讲测试开发人员都会做等这样轻视测试人员的话,但我从未放弃,我的目标至始至终都是为了成为了一名顶尖的测试大师,我学习各种算法,我努力研究项目管理,各种过去的以及现在流行的测试手段及方法,在年初实习的时候就已经完整了读完了《the arts of software testing》,这是我学习软件测试的启蒙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测试也是那么困难的,需要学的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也很多,但我相信如果我学的好,我可以获得跟做开发的同学同等的地位,任何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任何实现的理想都是了不起的。我并没有希望去麻烦老师教授我多少东西,我相信我目前在学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解决的,等我掌握基础之后不懂的问题才是值得去麻烦老师指导的。感谢老师在这门课的实践中让我第一次鼓起勇气去尽最大努力完成系统的测试。

功能测试和适用性测试

一般在完成集成测试后进行,而且针对应用系统进行测试。功能测试是基于产品功能说明书,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从用户角度来进行功能验证,以确认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是否实现了产品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结果等。功能测试包括用户界面测试、各种操作的测试、不同的数据输入、逻辑思路、数据输出和存储等的测试。对于功能测试,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其测试内容的差异很大,但一般都可归为界面、数据、操作、逻辑、接口等如下方面。 程序安装、启动正常,有相应的提示框、适当的错误提示等。 每项功能符合实际要求。 系统的界面清晰、美观;菜单、按钮操作正常、灵活,能处理一些异常操作。 能接受正确的数据输入,对异常数据的输入可以进行提示、容错处理等。 数据的输出结果准确,格式清晰,可以保存和读取。 功能逻辑清楚,符合使用者习惯。 系统的各种状态按照业务流程而变化,并保持稳定。 支持各种应用的环境,能配合多种硬件周边设备,与外部应用系统的接口有效。 软件升级后,能继续支持旧版本的数据。 软件产品以软件的客户为出发点,好的用户界面,除了正确性和实用性之外,还包括另外5个要素:符合标准和规范、直观性、一致性、灵活性、舒适性。 符合标准和规范。软件在现有的平台上运行,通常标准是已经确立的(如MAC或者WINDOWNS),这些规则和约定也是功能测试的依据。这些标准和规范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随着时间而沉淀下来的、方便用户的各种规则和约定,如软件菜单格式、快捷键、复选框和单选按钮的界面,使用提示信息、警告信息或严重警告信息等特定场合。 直观性。首先了解所需的功能或期待的响应,并在预期的地方出现。其次要考虑用户界面的组织和布局是否合理、界面是否简捷、是否有多余的功能以及是否太复杂难以掌握等因素。 一致性。软件自身的一致性以及软件与软件的一致性。字体和界面的各元素风格是否一致是比较容易判定的,而较难的一致性判断体现在用户操作方式上。用户习惯于将某一程序的操作方式带到另一个程序中使用。例如,在WINDOWS平台客户已习惯用CTRL+C键表示复制操作的,而在软件中将复制操作的快捷键定义为其他键,必定会使用户难以接受。

基于VMD开发工具的敏捷测试实施研究.doc

基于VMD开发工具的敏捷测试实施研究 摘要 P8_VMD可视化开发工具旨在代替传统的Eclipse,为P8平台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可视化图形配置的操作环境。经过实践,传统的测试方法很难满足在VMD开发工具开发过程中,需求持续变化,模块功能不断迭代、版本变吏速度快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 规范测试流程,充分利用开发工具开发过程特点,VMD测试小组将对比传统测试方法的不足,探索新的测试方法,基于敏捷测试理论进行测试实施,以满足当前开发过程中的测试需求。 本文通过介绍新职员赵筝在VMD小组的参与情况,结合敏捷测试的技术特点,深入探讨在vmd工具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应用敏捷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其与传统测试的过程与结果的对比,以及详细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VMD可视化开发工具、敏捷测试

目录 目录 1绪论 (2)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内容与难点 (3) 1.4论文结构 (3) 2敏捷测试技术理论及工作流程 (4) 2.1敏捷测试介绍 (4) 2.1.1敏捷测试的概念 (4) 2.1.2与传统测试对比 (5) 2.2VMD开发工具与当前测试情况 (7) 2.2.1VMD工具架构 (7) 2.2.2VMD目标及使用 (7) 2.2.3VMD角色管理 (9) 3VMD测试实践总结 (9) 3.1VMD1.0版本测试情况介绍 (9) 3.2VMD1.0版本测试总结 (11) 4基于敏捷测试的VMD3.0版本测试分析 (12) 4.1VMD3.0版本的敏捷开发的背景 (12) 4.2依赖VMD开发的敏捷测试设计 (12) 5总结与展望 (16) 5.1 展望及改进建议 (16)

射频可测试性设计规范

Q/SY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XXXX–2009 射频可测试性设计规范 2010-XX-X发布 2010-XX-XX实施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本标准的其它系列标准: 与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其它文件的一致性程度: 本标准参考内容,结合我司实际制定/修订。 本标准由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试部提出。本标准由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部门:中试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辉、王文财。 本标准于2010年8月首次发布。

射频可测试性设计规范 1范围和简介 1.1范围 本规范主要规范RF单板ICT DFT 设计和FT DFT 设计,适用于产品设计中的所有成员,特别包括硬件方案设计人员,原理图项目人,RF硬件设计人员,RF 互连设计工程师、ICT 装备工程师。 本规范适用于RF单板ICT 和FT DFT 的设计。 1.2简介 本规范规定了RF单板ICT DFT 设计方法和FT DFT 设计方法,适用在RF单板方案设计阶段、PCB 布局阶段和ICT 软件编程阶段。要求开发工程师和RF CAD 设计工程师在单板方案设计、PCB 布局时遵守此规范进行ICT 测试点和FT可测试性设计,ICT 装备工程师遵守此规范进行ICT 软件编程。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之一是收集整理产品设计过程中好的射频FT DFT 设计方法并加以总结、推广,旨在从设计源头加强射频FT DFT 设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帮助DFT 设计人员和产品开发人员更好的实现产品的射频FT DFT 特性。 1.3关键词 RF,DFT,ICT,FT,ICT 测试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序号编号名称 1 3术语和定义

【合格考】2019-2020年高中化学合格考测试(合格性)合格演练测评(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解析版

合格演练测评(一)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姓名:班级:正确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答案:C 2.现有五种玻璃仪器:(1)试管;(2)烧杯;(3)量筒;(4)滴管;(5)漏斗。其中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有() A.(1)(4)(5) B.(3)(4)(5) C.(1)(2) D.(2)(3)(5) 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试管、烧杯常用作反应器,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滴管用于滴加液体,漏斗用于分液或过滤。 答案:B 3.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节日期间,在任意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B.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配制稀硫酸 C.煤矿矿井,必须通风、严禁烟火 D.将点燃的火柴放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解析:A中节日期间,尽量少放烟花爆竹,要放应该在指定位置燃放;B中应

把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D中易发生爆炸。 答案:C 4.(2018·广州学考模拟)下列化学药品保存方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A.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B.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必须单独存放 C.易挥发、腐蚀类药品应分别密闭保存 D.药品只要分类摆放即可,不用作出特别规定 答案:D 5.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答案:B 6.(2018·惠州学考模拟)能依次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NaCl和BaSO 4 B.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C.硝酸钠和氯化钾 D.水和醋酸 解析:NaCl和BaSO 4先加水溶解,BaSO 4 不溶,过滤除去BaSO 4 ,再蒸发让NaCl 结晶析出。 答案:A 7.做化学实验时,当需取用90 g蒸馏水配制溶液时,取用90 g蒸馏水最合适的仪器是() A.100 mL量筒 B.100 mL烧杯 C.托盘天平 D.50 mL量筒 解析:量取液体体积时,所用量筒规格应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较为接近,避免多次量取而造成较大误差或使用较大量筒量取较小体积液体造成较大误差。 答案:A 8.(2018·佛山学考模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下列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要求

一、酒店管理专业 (一)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要求 1.心理素质:乐观开朗,积极上进,有自信心;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不偏激,不固执,具有一定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 2.仪表仪态:衣着整洁,仪表得体,举止大方,符合职业特点;五官端正,姿态自然,肢体表达得当; 3.语言表达:口齿清楚,语速适宜,表达准确,简洁、流畅,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问题态度积极,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4.思维品质: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抓住要点,并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思维灵活,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有较好的应变能力。 (二)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内容 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分命题问答(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和能力展示(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两个环节。 1.命题问答:通过抽签确定问答题,每生可抽取3道题并选取2道回答,问答题全部是开放性题目(主观题,无标准答案),主要考察考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知识面。 2.能力展示:包括才艺展示(如唱歌、跳舞、讲故事、朗诵、游戏、节目主持、魔术、乐器、体育运动、模特展示等)或外语能力展示、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知,考生自行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展示即可。 (三)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评价标准

(四)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提前30分钟到达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考场候考,带齐准考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2.到达考场必须保持安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按照顺序进行抽签、备考; 3.考试过程中不能向监考老师透露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等个人信息。

(五)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考试分值 满分为100分。 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一)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要求 1.语言表达:语速适中,口齿清晰,思维灵活,条理清晰,能积极回答问题,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仪表仪态:衣着整洁,得体大方,姿态自然,肢体表达得当; 3.心理素质:积极乐观,充满自信;能冷静和客观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具有较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4.专业基础: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对专业有较好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备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 (二)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内容 考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现场随机抽取1套题进行即兴讲演或 问答。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服装与服饰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等。每位考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三)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评价标准

敏捷测试感悟(转)

敏捷测试感悟 发布时间: 2009-11-16 17:34 作者: 关河来源: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注: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b916098830.html,/html/47/n-186647.html Agile testing(敏捷测试)基本上是伴随着敏捷开发的概念成长起来的,但在受关注程度上,远远不及敏捷开发本身。自然,开发队伍从数量和活跃度上来讲大于测试队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敏捷测试究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导致敏捷测试概念的流行度远远不如敏捷开发的原因之一。 关于敏捷测试,我能找到的较早的比较系统化的描述文档应该是2002年的这份PPT,这份PPT定义了敏捷测试的两个主要特点:“遵循敏捷宣言的测试实践,将开发当成是测试的客户”(Testing practice that follows the agile manifesto, treating development as the customer of testing),以及“在使用敏捷技术的项目中的测试实践”(Testing practice for projects using agile methodologies)。敏捷开发宣言中提到了敏捷开发的四个核心价值观:简明(Simplicity)、沟通(Communication)、反馈(Feedback)、勇气/决断(Courage)─ 如果我的翻译有错,请指正─毫无疑问,从开发的角度来说,很容易理解这四个核心价值观对应的行为(敏捷开发的best practice),但从测试的角度来说,“简明”和“勇气”就很难对应到具体的测试行为中。 既然难以清楚的寻找敏捷测试的实践行为,我们先尝试来寻找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敏捷开发究竟会给测试带来哪些改变(相对于传统的测试)?”如果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可以顺藤摸瓜的找到敏捷测试中对应的best practice。这里有一段有趣的视频,是在某个敏捷开发大会上对许多嘉宾的采访,采访的主题就是“How does Agile affect testing”,从回答中你会发现,似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从采访片段中我听到的观点有: 1. 敏捷开发有不同模型,不同的模型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测试(废话─我的comment) 2. 敏捷测试需要工具的支持…(貌似卖工具的厂商喜欢隐晦的这么表达) 3. TDD方法要求测试优先,其实除了测试优先外,我认为测试也可以和开发同时进行; 4. 敏捷过程中的测试是一个integration的任务,在不同层面(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验收测试)均需要按照敏捷的方式组织测试,目的是符合敏捷方法的价值观。 在这些观点中,我最喜欢的是第4个观点,这也是一直以来我的认识,其实敏捷本质上并非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理念。至于敏捷测试这个敏捷开发的同源产物,自然也会继承其中的“目标驱动”而不是“过程驱动”的特性。

可靠性测试规范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合格性测试记录

长沙合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格性测试记录

版本修订

1 范围 (3) 1.1 标识 (3) 1.2 系统概述 (3) 1.3 文档概述 (3) 1.4 与其他计划之间的关系 (4) 2 引用文档 (4) 3 合格性测试 (4)

1.1 标识 本文档适用于睿联信项目,为系统合格性测试记录。 文档标志号:HJ-RLX-20160301-HGXCSJL 名称:合格性测试记录 版本号:V1.0 1.2 系统概述 睿联信(II Link)是市面上先进、全面的数据访问、集成、分析及报告系统。通过对数据字段的组合处理,建立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对象,利用对象之间的共性,建立关联关系,这也是E-R(实体-联系)图的宗旨内容,它是描述现实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 通过该方法,睿联信系统完成了数据到信息的转换,利用人的业务经验和思考逻辑,建立合适的模型,完成数据、信息、知识的结合,以达到智能分析数据的目的。 项目建设一套先进强大的集数据管理、分析、挖掘和模式发现技术于一体的大数据软件系统。 系统主要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包含数据源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建模与模型管理等;客户端包含搜索、关联搜索、视图、报表等内容。 1.3 文档概述 本文档对系统合格性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记录说明,并提供给项目需求分析人员、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人员、测试人员以及最终用户使用。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不得提供给上述规定对象以外的人员阅读或使用。 1.4 与其他计划之间的关系 本文档作为项目的测试结论文档之一,主要为测试过程中各级关系作必要说明。 2 引用文档 《软件技术要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

几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几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静载试验法 这是目前公认的检测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最直接、最可靠的试验方法。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基准桩的问题有时会被检测人员所忽视,容易出现基准桩打入深度不足,试验过程产生位移的问题。 钻芯法 这种方法具有科学、直观、实用等特点,在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方面应用较广。一次完整、成功的钻芯检测,可以得到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的情况,并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抽芯技术对检测判断的影响很大。某工程先用XY-1型工程钻机,采用硬质合金单管钻具,用低压慢速小泵量及干钻相结合的钻进方法,结果采芯率不到70%,芯样完整性极差,大多呈碎块;后来改用SCZ-1型液压钻机,采用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采芯率达99%,芯样呈较完整的圆柱状。所以,《技术规范》对钻机和钻头作了相应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抽芯验桩的误判。 反射波法 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的检测机构采用反射波法(瞬态时域分析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主要原因是其仪器轻便、现场检测快捷,同时将激励方式、频域分析方法等作为测试、辅助分析手段融合进去。当然,低应变法检测时,不论缺陷的类型如何,其综合表现均为桩的阻抗变小,而对缺陷的性质难以区分,这是其最大的局限性。 高应变法 它的主要功能是判定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高应变法在判定桩身水平整合型缝隙、预制桩接头等缺陷时,能够在查明这些“缺陷“是否影响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判定缺陷程度,可作为低应变法的补充验证手段。目前在某些地区,利用高应变法增加承载力和完整性的抽查频率,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声波透射法 与其他完整性检测方法相比,声波透射法能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且基本上无其他限制条件。但由于存在漫射、透射、反射,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 低应变动测法 低应变动测法是使用小锤敲击桩顶,通过粘接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来自桩中的应力波信号,采用应力波理论来研究桩土体系的动态响应,反演分析实测速度信号、频率信号,从而获得桩的完整性。该方法检测简便,且检测速度较快,但如何获取好的波形,如何较好地分析桩身完整性是检测工作的关键。 测试过程是获取好信号的关键,测试中应注意:①测试点的选择。测试点数依桩径不同、测试信号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要求桩径在120cm 以上,测试3~4 点。②锤击点的选择。锤击点宜选择距传感器 20~30 cm 处不必考虑桩径大小。③传感器安装。传感器根据所选测试点位置安装,注意选择好粘贴方式,一般有石蜡、黄油、橡皮泥在保证桩头干燥,没积水的情况下。④尽量多采集信号。一根桩不少于10 锤,在不同点,不同激振情况下,观测波形的一致性,以保证波形真实且不漏测。 综述 在桩基检测中,各个检测手段需要配合使用,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实际情况,

敏捷测试的最佳实践(第三部分)向敏捷测试转变(一)

引言 简洁,轻量的敏捷开发模型是为了提供给软件开发团队一种迅速应对客户需求变化,能够高效完成项目工作,降低整体风险的开发模式。敏捷的测试也是服务于这个目标的测试团队对测试工作的敏捷定义。 传统测试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测试团队要如何转向敏捷,从个人和团队的两个层面又要做出那些转变呢?有什么方法和标准衡量敏捷测试团队的绩效?如何帮助团队的每个人规划正确的发展路线?团队在部署敏捷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本文主体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有关敏捷测试团队和个人的绩效 在我们过去一年多开发敏捷项目的令人难忘的经历中,测试团队携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并发展至今。测试团队也曾多次因其突出的能力,积极的态度以及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屡受嘉奖。今天我们仍然在思考怎样做好敏捷测试,因为我们仍然遇到更新的问题,我们在积累成熟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改进原有方式和突破对新问题的困扰。在这里,我们的实践或许因基于幸运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能够基本成功的部署敏捷,但我们对敏捷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的理解,仍然对将要采用敏捷测试,以及感兴趣于敏捷的测试团队,和对那些需要从传统测试转变到敏捷测试模式的团队起到参考作用。 “如何看待敏捷测试和对测试人员做绩效考评呢?”——敏捷团队中无论开发还是测试都不是个人的开发和测试,这是团队的工作。一名好的测试人员除了能够做好本职测试工作外,表现为愿意并能够做超出原有范围的工作,能够并愿意帮助团队其他成员解决其他复杂问题,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测试人员能够主动发现并弥补团队中的重要缺失的环节,帮助团队其他成员完成工作任务。 测试团队的职责也从仅仅发现问题的工作中向着眼于整个项目质量保障转变。因此不难得到结论,在敏捷团队中,优秀的测试人员身上有其他成员的影子。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他能转变成其他角色,做出更多的创造性的成绩。充分地发挥了个人战斗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信的态度和各项工作中的技能得到增强,自身也可以获得更大发展。 在一次关于敏捷开发、测试经验交流中,我们认为敏捷测试团队更需要其他团队的协助,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团队的设计人员应该帮助测试团队设计测试用例,并帮助测试团队做更多的面向客户环境的真实测试。开发团队也要确保开发任务的按时推进,和测试团队保持紧密的合作,在测试任务紧要时,也能够转变其职能帮助测试团队完成测试任务。 测试人员向敏捷转变所需要的技能储备 这引出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测试人员如何在技能上做好准备以面临敏捷开发的全新挑战。我们认为,一名优秀的敏捷测试人员,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至少有主动学习的意愿。除了需要了解各种类型测试以及各种测试工具,测试技术外,也需要了解项目中软件设计模式,软件语言,以及项目的程序组织架构以便建立和团队的共同语言空间。 因为敏捷团队是一个高度协作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需要很好的沟通技巧,语言能力和协作能力。 除此之外,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认真学习并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团队的敏捷模式,并沟通以达到团队成员对敏捷开发模式的统一认识,使得团队其他成员对自己工作的充分理解和建立起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测试人员向敏捷转变所需要的方法 培养好的敏捷测试人员,需要培养其技术能力,也需要用正确的培养成员的敏捷思想。敏捷的方法指导敏捷团队行动,是敏捷测试原则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深刻影响着团队中每个人。当然,方法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需要团队对敏捷原则深入理解,执行敏捷测试实践后逐渐形成的规律。而一个传统的测试团队,在固有的行为规律下,在成熟的产品线里,

可测试性需求讲解

软件可测试性需求设计 一、引言 1、目的 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加快测试进度,提高测试效率。 2、范围 描述的范围主要是可测性设计的特征,考虑方向及设计方法。 3、读者对象 系统分析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 二、测试所需文档 1、需求规格说明书 2、概要设计说明书 3、详细设计说明书 4、系统功能清单 5、系统运行环境搭建指导书 6、系统操作指导书 三、可测试性设计需求 可测试性主要是指被测实体具有如下特征:可控制性、可分解性、稳定性、易理解性、可观察性,该特征的主要要表现是设立观察点、控制点、观察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可测性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不能对软件系统的任何功能有影响,不能产生附加的活动或者附加的测试。 1、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1)全局变量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该变量,包括获取、修改变量值等。可以将全局类型的变量进行分类并封装到一个个接口中操作。 2)接口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各接口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调用对该接口进行操作,这里所谓的适当的手段

主要包括使用测试工具和增加额外代码。对于向外提供的接口的接洽处能够人为的对接,比如构造测试环境模拟接口对接,这里所指的开放接口主要是指相对于被测系统,即为被测系统外提供的接口。接口接洽处人为对接时各接口所要求的条件和所需的参数人为的能够轻易达到和提供。 3)模块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对于每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设计好所需要的驱动和桩都能单独设计用例进行测试对应的功能,在测试运行期间模块异常时能够将其隔离而不影响测试。 4)业务流程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 在测试环境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任一单独业务流程,各业务流程具有流通性。 5)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 将一场景所涉及到的业务和接口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其能够单独操作该场景。 2、可分解性设计需求 1)业务流程的可分解性设计需求 对于复杂的业务流程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2)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 对于复杂的场景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3、稳定性设计需求 测试模块发布合理,不能在后期追加的模块为前期所测模块引入新的不必要的测试活动。 4、易理解性设计需求 1)设计文档的易理解性 设计参考标准 内容描述主次要分清 依赖关系描述明确 2)接口的易理解性

合格性测试分析报告

长沙合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格性测试分析报告

版本修订

目录 1 范围 (4) 1.1 标识 (4) 1.2 系统概述 (4) 1.3 文档概述 (4) 1.4 与其他计划之间的关系 (4) 2 引用文档 (4) 3 概述 (5) 3.1 测试方案 (5) 3.1.1测试环境 (5) 3.1.2 测试数据 (6) 3.1.3 测试策略 (6) 3.1.4 测试实施阶段 (8) 3.1.5 软件测试的通用标准 (8)

1 范围 1.1 标识 本文档适用于睿联信项目,为系统合格性测试分析报告。 文档标志号:HJ-RLX-20160301-HGXCSFXBG 名称:合格性测试分析报告 版本号:V1.0 1.2 系统概述 睿联信(II Link)是市面上先进、全面的数据访问、集成、分析及报告系统。通过对数据字段的组合处理,建立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对象,利用对象之间的共性,建立关联关系,这也是E-R (实体-联系)图的宗旨内容,它是描述现实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 通过该方法,睿联信系统完成了数据到信息的转换,利用人的业务经验和思考逻辑,建立合适的模型,完成数据、信息、知识的结合,以达到智能分析数据的目的。 项目建设一套先进强大的集数据管理、分析、挖掘和模式发现技术于一体的大数据软件系统。 系统主要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包含数据源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建模与模型管理等;客户端包含搜索、关联搜索、视图、报表等内容。 1.3 文档概述 本文档对系统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报告说明,并提供给项目需求分析人员、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人员、测试人员以及最终用户使用。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不得提供给上述规定对象以外的人员阅读或使用。 1.4 与其他计划之间的关系 无 2 引用文档 《软件技术要求》 《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 《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规范》

职业适应性测试

- 职业适应性测试 如果问你有哪些兴趣爱好,每个人都能列举出许多,比如听音乐、看电影、跳舞、踢足球、游泳、读书、摄影、书法、设计服装等等,但是,如果问你这些兴趣与职业选择有什么关系时,就不大容易回答了。 下面的测验将帮助你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所长,从而更好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策。 □测试题目 本测验共有七个部分,每部分都没有时间限制,但你应当尽快去做。 你心目中的理想(专业) 对于未来的职业(或升学进修的专业),您也得早有考虑,它可能很抽象、很朦胧,也可能很具体、很清晰。不论是哪种情况,现在都请你把自己最想做的3种工作或最想读的3种专业按顺序写下来。 1. 2. 3. 你所感兴趣的活动 下面列举了各种活动,请就这些活动判断你的好恶。喜欢的活动,请在“是”栏里打“√”,不喜欢在“否”栏里打“X”,务必请按顺序回答全部问题。 活动性:你喜欢从事下列活动吗? R现实型活动是否1.装配修理电器或玩具 2.修理自行车 3.用木头做东西 4.开汽车或摩托车 5.用机器做东西 6.参加木工技术学习班 7.参加制图描图学习 8.驾驶卡车或拖拉机 9.参加机械和电气学习 10.装配修理机器 统计“是”一栏得分,计 A:艺术型活动是否 1.素描/制图或绘画 2.参加话剧戏曲 3.设计家具布置室内 4.练习乐器/参加乐队

5.欣赏音乐或戏剧 6.看小说/读剧本 7.从事摄影创作 8.写诗或吟诗 9.进艺术(美术/音乐)培训班 10.练习书法 统计“是”一栏得分,计I调查型活动是否1.读科技图书和杂志 2.在试验室工作 3.调查水果品种,培育新的水果 4.调查了解土和金属等物质的成分 5.研究自己选择的特殊的问题 6.解算式或数学游戏 7.物理课 8.化学课 9.几何课 10.生物课 统计“是”一栏得分,计 S:社会型活动是否1.学校或单位组织的正式活动 2.参加某个社会团体或俱乐部活动 3.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4.照顾儿童 5.出席晚会、联欢会、茶话会 6.和大家一起出去郊游 7.想获得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 8.参加讲座会或辩论会 9.观看或参加体育比赛和运动会 10.结交新朋友 统计“是”一栏得分,计 E:企业型活动是否1.说服鼓动他人 2.卖东西 3.谈论政治 4.制定计划,参加会议 5.以自己的意志影响别人的行为 6.在社会团体中担任职务 7.检查与评价别人的工作 8.结识名流 9.指导与某处目标的团体 10.参与政治活动 统计“是”一栏得分,计 C:常规型活动是否

腾讯移动游戏用户研究大揭秘:研究思路、方法、案例及步骤

腾讯移动游戏用户研究大揭秘:研究思路、方法、案例及步骤 摘要:用户研究繁琐而复杂,虽然游戏公司都有类似的分析,例如竞品,但真正的分析研究需要专人或是部门负责,并不适合大部分的公司,但是研究的结果却对产品立项研发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有重要的价值。腾讯众多游戏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基于大量数据和用户的研究分析,而本次分享中涉及到的移动游戏用户研究思路、研究方式、研究结论以及具体案例中都有许多可借鉴参考的地方。以下是游戏陀螺整 ... 用户研究繁琐而复杂,虽然游戏公司都有类似的分析,例如竞品, 但真正的分析研究需要专人或是部门负责,并不适合大部分的公司,但是研究的结果却对产品立项研发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腾讯众多游戏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基于大量数据和用户的研究分析,而本次分享中涉及到的移动游戏用户研究思路、研究方式、研究结论以及具体案例中都有许多可借鉴参考的地方。以下是游戏陀螺整理筛选的具体内容。 围绕主题:游戏体验与设计的4W 1.谁在左右移动游戏的体验与设计(WHO)–三“对象” 2.如何做到接地气的游戏体验与设计(HOW)–三“对象” 3.如何通过研究来完成游戏的体验与设计(HOW)–分析研究、宏观微观 4.游戏体验与设计的增值空间是什么(WHAT)–创新设计 一、谁在左右移动游戏的体验与设计(WHO) 左右移动游戏的体验与设计,其实就是与产品相关的人。 有两个方面要看: ?过程参与角色有那些? ?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除了产品本身的开发人员外,我们在做重度手游新手引导研究时,还有来自三方面的调研。 1、玩家访谈,玩家行为与需求的挖掘

招募不同类型的玩家进行实验室研究,收集玩家对现有的新手引导意见,并挖掘玩家对新手引导的需求; 2、竞品分析,设计案例分析 通过对竞品的深入体验。分析主流游戏新手期设计思路与细节设计手法; 3、专家评估、专家焦点小组输出可落地的设计建议 听取专家对案例、设计新手引导过程的思考点与经验总结,为归纳设计原则及评价方法提供专业意见。 二、如何做到接地气的游戏体验与设计(HOW) 设计与产品的问题在于缺少细节处的结合,过于高端。研究人员与实际研发人员常有分歧,虽然研究内容结果很好,但开发人员并不会采纳,这与是否“接地气”有直接关系。 首先必须有:观点与心态的调整 1.是否有价值(定位-有价值) 玩家是产品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和使用者;重要性,“接地气”和“高大上”的价值有差异; 2.为什么产品不接受(换位思考) 缺少游戏体验的专业认识;正常的个人偏好和经验主义;不接受,不理解,效果不够直观的原因; 3.最终利益(共同立场-在线和收入) 与产品统一目标;精品时代的超出预算;产品只有在玩家满意和喜欢的条件下才可能有好的在线和收入;游戏的KPI和用户的游戏目标是相辅且成冲突关系; 游戏体验与设计接地气“三对象” 理解对象: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综合实践测试总结及反思

综合实践测试总结及反思 一、试题分析 1、题型结构稳定,题量,难度适中。 本次试题从题型结构上看,题型为:判断,简答,实话实说。题量,难度基本适中。 2、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又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 本次试题中判断题,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但大多数以活题的形式出现。这些题型均来自课本,主要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第四个简答题是一道调查问卷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综合实践课活动的研究情况。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育人”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本次试卷很多题目就着重联系生活实际,检测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卷面分析及对今后的教学的思考 1、深入学习课标,增强新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强调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探索适应当地情况的教学模式。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次试卷内容涉及范围广,题量难易适中。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能灵活应对。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会给教师的教法带来新的变革,更会给学生的学法带来新的变革。今后,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开口,没有人知道你想要什么;不去做,任何想法都只在脑海里游泳;不迈出脚步,永远找不到你前进的方向。其实你很强,只是懒惰帮了你倒忙。

可靠性测试标准

丝印、喷油产品测试要求 1.0目的 指导检查员正确地进行可靠性测试,保证本公司产品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需丝印、喷油加工产品的可靠性测试。 3.0定义 3.1.可靠性:即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的环境模拟测试,其品质特性和耐受性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2.测试周期,即在往返测试中,往返各一次为一个测试周期。 3.3.单项测试:即每一个产品有多项测试要求时每一个部件只完成其中的一项测试。 3.4.多项测试:即每一个产品有多项测试要求时,每一个部件要完成2个或以上的测试项目。4.0职责 检查员应按此指引作业,保证产品达到客户的品质要求。 5.0工作步骤 5.1产品的丝印、喷油可靠性测试(包括没有明确测试要求的产品) 5.1.1测试材料及工具 5.1.1.1 78%浓度的酒精 5.1.1.2 95%浓度的酒精 5.1.1.3 200g的铁锤 5.1.1.4 粗纹的干净白布 5.1.1.5 3M 600测试胶纸 5.1.1.6 界刀 5.1.1.7 恒温恒湿炉 5.1.1.8 RCA纸带测试机 5.1.1.9 测试专用纸带 5.1.1.10 热熔胶 5.1.1.11剪钳 5.1.2 酒精测试(每次测试1—2PCS) 5.1.2.1 把粗纹的干净白布包在200g的铁锤上,包好之后用95%浓度的酒精浸润,然后将此浸润后的铁锤在丝印字钮上水平移动来回摩擦,行程30mm,频率20周期(40次)/分钟,连续摩擦50周期(100次),(移印字钮用95%浓度的酒精进行测试)。 5.1.2.2 字钮之外的其它物料用78%浓度的酒清进行测试,方法同5.1.2.1 5.1.2.3 酒清测试接受标准:测试样品测试后不褪色,不脱油,无臌胀。 5.1.3 胶纸测试(每次测试2—4PCS) 5.1.3.1 胶纸测试方法:取样品平坦部分,用界刀纵横划100个1mmX1mm的小方格(如图1),丝印也需要划方格,深度以能见底材为准,不宜过深,过深刀口附近漆膜将会翻起,影响测试,然后用3M测试胶纸紧贴在上面,用手指肉体部分或橡皮压平,然后拉着胶纸尾部以90°角方向突然向上提起同一部位连续测试10次(如图2)。 5.1.3.2 胶纸测试接受标准: a.附著力=未脱落漆膜的方格数/100; b.每小格内如果漆膜脱落面积小于方格面积的1/5可视为未脱落(如图3) c.按前a,b点判定胶纸测试接受标准:附著力为100/100方为合格 5.1.4 高温高湿测试(每种货每天平均取样不少于测试3PCS,此测试当客户有要求时才做) 5.1.4.1 将塑胶喷油试样在过炉烘干4小时后存在温度为60±2°C,温度90%±3%之恒温恒湿炉中存放48H 5.1.4.2 高温高湿测试接受标准:室温后观察漆膜无皱纹、起泡、裂纹、剥落及明显的失光等现象 为合格(由于底材老化引起的变色,失色应不影响判定)。 5.1.5 RCA测试(现只有中建产品需做此项测试) 5.1.5.1 测试方法:用剪钳将需测试之胶件取较平坦处剪下2—3cm2 ,用热熔胶纸将其固定在RCA 纸带测试机上,将测试头对需测试位置,装好纸带,根据各种胶件测试规格的不同相应的

合格性测试(1)(2018)

2018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习(一) 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1-5题。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苏子愀然 ..愀然: ②山川相缪.缪: ③.酾酒 ..临江酾酒: ④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哀吾生之.须臾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gileTest

Agile testing(敏捷测试)基本上是伴随着敏捷开发的概念成长起来的,但在受关注程度上,远远不及敏捷开发本身。自然,开发队伍从数量和活跃度上来讲大于测试队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敏捷测试究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导致敏捷测试概念的流行度远远不如敏捷开发的原因之一。 敏捷测试和传统测试观点最大的不同在这几个地方: 1.敏捷测试并不倾向于严格区分开发和测试角色,全体工程师对于质量具有同等的责任, 测试任务由开发和测试工程师共同完成; 2.敏捷测试的迭代周期很短,为了在很短的迭代周期中完成测试任务,要求建立“足够好” 的验收测试,建立足够的自动化测试; 3.敏捷测试不严格依赖于文档(需求,设计等),测试角色必须和其他成员以及客户有 良好的沟通,以保证建立的质量标准符合用户的需求,以及能够使用项目中的相关知识建立合理的测试框架; 4.关于底层测试和关于代码质量是敏捷测试中的一个非常好的实践。 其中,对传统测试观点最大的冲击是第1和第3点,打破测试角色和开发角色之间的严格限定,用沟通而不是文档作为建立测试的基础,这些的确会让一个熟悉传统测试环境的测试工程师骤然间不知所措。 敏捷测试的要点之一就是,不依据于角色而是依据于任务来考虑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测试。但是,对一个开发组织来说,组织中一定存在开发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的角色划分,作为一个敏捷团队中的测试工程师,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呢?或者说,他可以在哪些工作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敏捷过程中与测试相关的任务很多,概括说来有如下一些: 1.建立不同级别的测试验收标准(也就是test suite),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 统测试等各个层面的验收标准; 2.推动整个组织的质量文化,保证整个组织的成员在质量责任与目标方面达成一致; 3.通过技术或是管理的手段,保证产品、代码具有良好的可测试性; 4.通过自动化测试手段缩短每个产品发布周期中测试所需的时间; 5.与客户沟通确认客户可接受的软件质量标准,并建立针对此标准的验收测试; 6.深入了解应用系统和业务需求,通过探索性测试方法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发现产品 中的缺陷; 7.建立对整个团队可见的质量度量体系,保证整个团队能够随时看到产品的质量度量值。 这些工作都可以是敏捷团队中测试工程师角色的工作任务,但显然,在现实中,不太可能要求所有这些工作都由测试工程师来承担─同时,让测试工程师承担全部这些工作任务也并不合理,某些工作由开发工程师角色,或是由开发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共同承担更为合理。 接下来,把列出的这7项工作更详细的划分成“测试工程师必须完成的工作”,“测试工程师需要去推进的工作”,以及“能为项目带来巨大价值的工作”。 1.测试工程师必须完成的工作: 1.与客户沟通确认客户可接受的软件质量标准,并建立针对此标准的验收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