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剧美学角度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合集下载

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

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诗学》读后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西方文化史上首次构建了系统的美学理论,第一次界定了古希腊悲剧,为悲剧从理论上下了第一个定义,也成为了西方悲剧美学理论的源头。

《诗学》此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创制”的含义。

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

而“诗”的创制,则指一切艺术创作。

对“诗”也可狭义地理解:从荷马时代至希腊古典文明时期,文学作品包括颂诗、讽刺诗、史诗、悲剧、喜剧等,都以韵文形式创作。

《诗学》着重研究文学创作,特别是处于希腊古典文学峰巅的悲剧。

简言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和他的第一哲学、知识论及伦理思想有内在联系,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诗学》的译者这样说到“《诗学》理论精辟,内容深刻,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度不小,无疑是一篇有分量、有深度的大家之作。

”在这里我想首先谈谈对《诗学》中关于摹仿学的理论的理解。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谓艺术之“属”,就是摹仿。

而这里所说的“属”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定义理论,他的定义理论是在他批判了他的导师柏拉图经验定义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发展起的逻辑学说开创了西方二千多年的科学理论精神。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乐和竖琴——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摹仿。

”(第一章),这里不限于悲剧,而是指所有的艺术种类。

摹仿是专门相对于艺术而言的,我们知道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的著作也是用韵文写的,习惯上也称为“诗人”但实际上并不合适,荷马与哲学家恩培多克勒除了所用的都是格律之外,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所以我们称荷马是诗人并不为过,但后者,“与其称为诗人,毋宁称为自然哲学家”。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学说的起源均来自于对前人的成果的总结并发展,谁都没有能凭空创造了一门学问。

那么这样说来,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摹仿学说是怎样依附于前人的呢?艺术范畴的本质是摹仿,那么划分艺术门类之“种”的则是“种差”。

“种差”有三:摹仿所用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诗学浅读

诗学浅读

《诗学》浅读出于古希腊著名学家亚里士多德笔下的成名之作——《诗学》,是一部跨越时代和国界的文献,是古希腊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在西方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权威,也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作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里亚里士多德表达了对艺术及悲剧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而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悲剧也是其讨论的核心问题。

从其结构上看,主要有六分说,五分说和三分说.首先,六分说。

第一部分(第1-3章)主要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他指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第二部分(第4-5章)讨论了诗的起源与悲剧、喜剧的发展;他指出“一般来说,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

”“自从喜剧和悲剧偶尔露头角,那些从事于这种诗或那种诗的写作的是人们,由于诗固有的性质不同,有的由讽刺诗人变成戏剧诗人,有的由史诗诗人变成悲剧诗人,由于这两种体裁比其他的两种更高,也更受重视。

”第三部分(第6-22章)详细地讨论了悲剧,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方式是动作的表演。

接着,还分析了它的六个成分,包括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最后讨论了悲剧的写作和风格等。

第四部分(第23-24章)主要讨论的是史诗的情节、结构、分类和成分等。

“显然,史诗的情节也应像悲剧的情节那样,按照喜剧的原则安排,环绕着一个整一的行动,有头,有身,有尾,这样,它才能像一个完整的活东西,给我们一种它特别能给的快感。

”第五部分(第25章)讨论艺术批评的标准、原则与方法;他指出“衡量和衡量政治正确与否,标准不一样,衡量诗衡量其他艺术正确与否,标准也不一样。

在诗里,错误分两种,艺术本身错误和偶然的错误。

《诗学》悲剧六要素

《诗学》悲剧六要素
在悲 剧六要 素中 ,情 节是最 重要 的。首先 ,悲剧不 是 抽象 的对 人物的摹 仿 ,而 是对人 的幸与不 幸生活 的摹仿 , 2 . 摹仿 的媒介要素
言 语 是行 动 摹 仿 的一 个重 要 成分 ,用来 表 达思 想 和 情感 。亚 氏认 为剧作家应 该娴 熟地 掌握语 言的表达艺术 , 这 些幸与 不幸 的生活都 是通过行 动来表现 的 。其 次 ,悲剧 的 目 的不 是 表 现 人 的 品质 ,而 是 表 现 人 的 行 动 。 行 动 与 品 懂得 恰当地使 用命令 、乞求 、陈述 、恐 吓、提 问等各种 表

指 能够得体 地、恰如 其分地表 述见解 的能力……思想 体现

亚里 士多德认 为 : “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 悲 剧 必 须 包 括 如
在论证事物真伪或讲述 一般道理 的言论里。”[ 1 1 ( P 6 5 ) 并且 , “ 思想包括 一切必须通 过话语产 生的效 果,其种类包括 求


诗学 悲剧 六 要素
。王 慧
摘 要 :悲剧论 是 《 诗 学》的核 心内容 ,亚里士多德 具体分析 了悲剧的情节、性格 、言语 、思想 、戏景和唱段 。 文章在此对 《 诗 学》悲剧六要素展开论 述,并对其 中的重要观 点作 出探 索与解释。
关键词: ( 《 诗 学》 悲剧 六要素
对于 性格 的刻画要注 意 四点:首先 ,性格要好 ,这 一点最 整体 的一部分 。希腊悲剧 一般有开场 白、场 、退 场及合唱 重 要 。 悲 剧 是 对 高 尚 的 人 的 摹 仿 , 但 这 种 好 也 并 非 绝 对 几部 分,在开场 白的剧情 简介后 ,即有歌 队进场 歌 ,在演 完美 ,十 全 十美 的 人 陷入 逆境 并 不 能产 生优 秀 的 悲剧 效 出的过程 之 中也会 合理穿插歌 曲,根据 剧情需要 加入不 同 果 ,所 以要 让人物介 于完人 与普通 人之间 ;第 二 ,性 格要 抒情特色 的唱段 ,多种多样 的唱段有助 于吸 引观 众、解释 适宜 。 “ 适 宜 ”是 指 悲 剧 人 物 的性 格 要 符 合 他 的年 龄 、 性 情节、渲染气氛 、增加戏剧的艺术魅力 。 3 . 摹 仿 的方 式 要 素 别 、身份 、教 养 、气 质等诸 多因素 ,能够 自然 地统一 于人

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

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

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作者:王露露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11期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系统地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最早的以情节为中心的悲剧理论,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悲剧的定义。

他的创作对后世特别是西方悲劇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其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作了不同方面的阐述:悲剧的定义,悲剧的结构,悲剧的六要素,悲剧的人物设定等等。

这些构成了《诗学》对于悲剧的基本理论。

关键词:悲剧;亚里士多德;《诗学》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坚持和向往真理,对哲学思想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

他于两千多年前完成《诗学》,其内涵深刻,影响广泛,一直是世界文艺史上长谈不衰的著作。

《诗学》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关于悲剧的思想理论,为后世悲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论悲剧的性质“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的第六章中对悲剧所做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史诗,喜剧,悲剧,酒神颂,以及大部分竖琴等都是模仿,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我们人也最擅长模仿。

人具有模仿本能与欣赏能力,并能从模仿成果中得到快感。

其实,艺术模仿现实,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实的再现与反映。

当然要区别悲剧和其他文类,就要靠模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来加以辨别。

凭借叙述或者进入角色的文类是叙事类,就像荷马的著作,以本人的口吻讲述不改变身份的则是抒情类,而戏剧类就是通过扮演,表现行动和活动中的人物。

有的用色彩模仿,有的用音调,有的用语言,总之不同的艺术形式又不同的媒介,悲剧则是兼用各种媒介,出于模仿行动的需要,对行动中的人进行模仿。

悲剧和喜剧又有区别,悲剧模仿的人物一般都是英雄,贵族等超越普通人的伟大人物,例如《俄狄浦斯王》,而喜剧往往表现低劣的,比今天的人差的人物。

亚里士多德《诗学》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诗学》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诗学》主要内容
1. 《诗学》讲了悲剧呢!你看像《哈姆雷特》就是个悲剧的经典例子呀,它那跌宕起伏的剧情,人物的悲惨命运,不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悲剧的典型嘛!
2. 《诗学》对史诗也有深入探讨哦!比如说《荷马史诗》,那宏大的叙事场面,不就很好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史诗的特点嘛!难道不是吗?
3. 《诗学》提到了情节的重要性呀!就好像一部好电影,情节引人入胜才能吸引人,像《盗梦空间》那样让人看得欲罢不能,这就是情节的魅力呢,对吧!
4. 模仿在《诗学》里也很关键呢!想想那些模仿明星的人,他们不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了亚里士多德说的模仿嘛,多有意思啊!
5. 《诗学》还强调了人物性格呢!像孙悟空那样鲜明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这不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嘛,哈哈!
6. 还有啊,《诗学》说的净化作用!看一场感人的悲剧,让人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净化,就像大哭一场后心里会舒服很多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呀!
7. 亚里士多德对诗的种类的分析也很精彩呢!诗歌有那么多种类,每种都有独特的魅力,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各有各的好呢!
8. 诗的语言在《诗学》里也有讲究哦!优美的语言能让诗更动人,就像动听的歌声让人陶醉一样呀!我觉得《诗学》真的是很有深度和价值的著作呢,它对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亚里士多德理想悲剧人物的设定——读《诗学》有感

亚里士多德理想悲剧人物的设定——读《诗学》有感
计 ,也要 注重人 物 的设 定 ,理 想的 悲剧 人物 的设定 ,将使 悲剧 更具 感染 力。
【 关键词】诗 学;亚里士多德 ;理想悲剧人物


引 言
是 对 一个严 肃 、完 整 、有 一定 长度 的行 动 的摹仿 ,
亚里 士多德 ( 公元 前 3 8 4年 ~ 公元 前 3 2 2 它 的媒 介 是 经过 ‘ 装 饰 ’的语 言 .以不 同的 形 式
祸 ”的说法 ,悲剧感 自然 萌发 。
( 一 )理 想 的悲剧人 物 需要 非凡 的品质 带来 美感
莎 士 比亚 的四 大悲 剧 的 主角 。哈姆 雷 特 、奥
赛 罗 、李 尔 王和 麦 克 白 ,全 部都 是 位 高权 重 的 风
作 为 一种 艺术 形式 ,悲 剧 的创 作 与人 们 的 审 云人 物 。哈姆 雷特一 心 复仇 ,最终 虽然 大仇 得报 。 美 习惯 密切 相关 。而在谈 到 审美 时人 们 又总 会提 但 是爱 人 、亲人 和 自己都 死 了— — 他是 一位 王子 ;
史 诗 、悲剧 、喜剧 等 。现 存 的 《 诗 学 》共 二 十 的是 净 化怜 悯 和 恐惧 两 种 情 绪 ,使 人 感 到 舒 畅 的 六 章 ,可大 体 分 为三 部 分 :第 1 ~ 5章 ,谈 艺 术 松 弛 ,得 到无 害 的快 感 。多 年 来 ,人 们 已经 对 其 的分 类原 则 ,分析 各 种 艺 术所 摹 仿 的对 象 以及 关 于 悲剧 的成 分 、风 格 、效 果 等 方 面 的 论 述 进 行 摹 仿所采 用 的媒介 和方 式 ;第 6 ~ 2 2章 。谈他 的 过 很 多探 讨 ,但 对理 想 的 悲 剧 人 物 的设 定 还 缺 乏 悲 剧 论 ,论 述 悲剧 的特 征 和构 成 要 素 ,讨 论 了 更 多 解 读 。悲 剧 的各 要 素 ( 情 节 、性 格 、 言 词 、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诗学》是郑板桥的一部大作,横跨关于宋朝、道家、唐宋等的六个篇章,讲述了一
个天才韵士父与其孝子的悲剧故事。

《诗学》中的主人公是杨弥维,他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韵士,他曾获得六朝诗学家称号,担任了宋朝文化的重要角色,但是他最终在反抗朝廷命令时失败了,死在宋朝的围困之中。

注:《六朝诗学家》是指宋朝的唐宋六朝、秦汉、五代十国。

杨弥维的孝子是杨宇嗣,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韵士,却因为抗拒朝廷,而将生命献
给了唐朝政府,受到朝廷的惩罚。

这两个杨家的青年充满了政治斗争和道德纠缠,想要建
立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最终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但却也因此给后代留下了崇高的思想。

杨宇嗣临终之前,给孩子作了长久的诗篇,把自己家族命运不幸的经历,写成了感人
肺腑的悲剧。

该悲剧中,两个杨家青年人分别代表宋朝和唐朝之间政治斗争不断的待遇,
他们因此失去生命,但也使得宋朝和唐朝之间政治斗争的调和与互谅得以实现。

《诗学》揭示了道家的理论对宋朝文化发展的影响,它强调佛法与道学的重要性,主
张追求自然、务实的哲学。

郑板桥把道家的思考用在《诗学》中,用他才华横溢的文笔表
达了无穷的思维活动和理88性,使之成为一部道家艺术的典范之作。

另外,《诗学》还表达了崇尚传统文化、抵制新事物、拒绝江湖荒诞和坚守传统价值
观念等思想。

宋朝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杨宇嗣和他的父亲的命运,为宋朝的崩溃行为勾勒
出一幅悲剧性的经典图景,从而为宋朝文化的民族文化发展。

亚里士多德_诗学_中的悲剧理论综述_李恒

亚里士多德_诗学_中的悲剧理论综述_李恒

2016 年第 4 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5 No.4第 15 卷(总第 85 期) JOURNALOFSHANGQI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ug.2016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综述李 恒(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形成自己的美学理论 。

在其 《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花费了众多章节论述其悲剧理论,对悲剧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并阐述了模仿说、净化说、过失说、情节论等理论。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及悲剧理论进行论述。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I06A1671-8127201604-0080-0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欧洲美学思 学、历史学等观点和方法应用于其文艺理论之中。

想的奠基人。

师从柏拉图的20年学习生活为亚里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现存为数不多的文学理论著 士多德后来的思想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并非 作,他和柏拉图一样将诗歌定义为模仿,准确地说 盲目地崇拜柏拉图,而是对其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 是“行为的模仿”。

式的继承。

作为学者,亚里士多德用科学的观点对《诗学》原名为“”,译为“论诗的PoietikeTekhne前人思想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其美学思想,并 艺术”。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 …创制‟ 集中体现于其美学著作《诗学》中。

《诗学》是西方 的含义。

诗即艺术创造。

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 最早的一部具有系统美学理论的著作,对西方文艺 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 批评理论发展历史有着极深的影响。

《诗学》大部 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

而 分的章节都在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学说体 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1]16。

系,包括悲剧的定义、性质、功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秀梅
内容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全面阐释了他的悲剧观,从悲剧的本质、模仿的媒介、对
象、方式到悲剧的成分、性质、分类,再到有关悲剧的评价标准问题。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诗学》 悲剧 模仿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十分全面、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悲剧观。
《诗学》谈到了悲剧的本质、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和悲剧的成分、性质、分类,并且较
全面地探讨了有关悲剧的评价标准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就是模仿,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目
的是引起人的恐惧或怜悯,净化人的思想。
实际上,“悲剧”之“悲”在希腊语中是“严肃”的意思,与“喜剧”的诙谐、滑稽相对。
“摹仿”说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其悲剧观的理论基础。
“完整”和“有一定长度”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他认为美应具有整一性,既不
单一也不多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美的事物应有一定体积,体积又有一定的大小。所
以,悲剧,作为一种能给人带来“特殊的快感和愉悦”即美的享受的文学样式,也应该是完
整的,有一定体积的。这“一定体积”表现在悲剧上就是“一定长度”(“一定”指易于记忆
为限,一般是太阳运行一周,即一天,一个白天,7-15个小时)。这里所谓的“完整”就是
指事件要有头、有尾、有身。这里“有头”的“头”指的是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
起他事发生者;“有尾”的“尾”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
后;所谓“有身”的“身”,指悲剧之承前启后者。
“摹仿”要再现生活,离不开媒介。悲剧从史诗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每出现一个新的成分,
诗人们就加以促进,经过许多演变,悲剧才具有了它自身的性质”,因此,悲剧还有许多史诗
没有的独特东西。这媒介包括“节奏”、“歌曲”和“韵文”。“节奏”主要指“六音步长短短
格(即扬抑抑格,又名英雄格)”,“节奏”和“韵文”合称“言词”——已然是悲剧成分之一
了。
悲剧模仿对象不似史诗那样是“已发生的”、“个别的事”,而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虚构出来
的“可能发生的”、“带有普遍性”的事。更进一步,亚里士多德还说:“如果是意外的发生而
彼此间又有因果关系”、“这样的事件比自然发生,即偶然发生的事件,更为惊人”。亚里士多
德顺道承认了文学的虚构性,还夸荷马把谎话说得圆,并推荐似是而非的判断法则,这些说
法跟后来人的“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提法类似。
摹仿的主要人物要“既不太好,也不太坏”,——太好的人有好结局和太坏的人罪有应得同样
会引起人们的快感;太好的人进入逆境和太坏的人获得好结局一样令人厌恶,所以“悲剧的
主角乃是一个有很值得重视的地位和高尚性格的人,偶然遭受某种失误而不得为他的行动承
担无奈何的后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个悲剧艺术的成分有六个——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具体来说,“性格”和“思想”使人物具有某种道德品质,道德决定人物的行动,行动决定人
物事业的成败;“情节”指主要情节,也称“布局”,有简单、复杂之分,简单即按照规定的
限度连续进行,整一不变,复杂指通过“发现”或“突转”来抵达结局。
六个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
生活、幸福„„幸与不幸,则取决于他们的行动,他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
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因此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所以,情节乃“悲剧的
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性格、思想、言词、歌曲和形象依次位居其下。
很显然,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情节的作用,这一点和他的形而上的哲学观点不无关系,形式
的地位竟高于内容。但他对“形象”的理解是很单薄的;“形象”在他眼中只是一些面具和服
饰,而非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行动的人!
不仅如此,为了突出悲剧的戏剧效果,他还对取材范围做了规定——“最好的悲剧都取材于
为数不多的家族的故事”,因为那些家族的不幸最足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而这正是
悲剧的目的)。具体来说,“只有当亲戚之间发生苦难事件时才行。例如弟兄对弟兄、儿子对
父亲、母亲对儿子或儿子对母亲施行杀害或者企图杀害,或作这类的事”,这些行动才是可怕
的或可怜的。可怕是因“遭到厄运的人是一些和我们相似的人”,可怜是因为看到别人遭受了
厄运。
关于情节,亚里士多德还谈了很多。他认为:每出悲剧应分“结”与“解”两部分;所谓“结”,
指故事的开头至情势转入顺境(或逆境)之前的最后一幕之间的部分;所谓“解”指转变的
开头至剧尾之间的部分。结与解的技巧可作评判悲剧优劣的重要标准。根据情节的特点,悲
剧可分为四种:即复杂剧(完全靠“突转”与“发现”构成)、苦难剧、“性格”剧和简单剧
等。
最后,亚里士多德就悲剧的“疑难和反驳”谈到,悲剧的错误有两种:艺术本身的错误和偶
然的错误。
尽管悲剧理论和悲剧创作已走得很远,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虽不完美,但仍被尊为“欧
洲美学思想的法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