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合所有制经济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作者:欧涉远来源:《金田》2011年第12期摘要:无论在哪个国家,国企改革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仅会引来国资贱卖的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
由于国资流失等原因,中国的国企改革也具有不少的阴暗面,但当今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竞争,如果不能进行制度改革,后发优势就可能变成后发劣势,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资流失;改革无论在哪个国家,国企改革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仅会引来国资贱卖的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
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由撒切尔夫人主导的国企改革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工会与政府对峙长达数年,罢工浪潮绵延不断,可是撒氏绝不在根本问题上作出让步。
20世纪90年代两德合并后,德国对原东德国企进行改革,也引起了严重失业、贫富差距骤然拉大、犯罪增加等严重问题,而且政府不但没有将国资卖出多少钱,反而贴进去很多钱。
俄罗斯自不必说了,已经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毋庸讳言,中国的国企改革也有不少阴暗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资贱卖,即国资流失;第二,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第三,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新的控制人通过企业改制来套取银行资金和进行金融诈骗;第四,新的控制人由于战略、能力、资金或管理方式、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而把原来不错的国有企业给整跨了。
郎咸平先生关于国企改革的最著名的论断就是:产权改革是不做研究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造成了很大祸患,所以应该停止国企的产权改革。
但恰恰相反,国企产权改革并不是某些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全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后确定的基本方针。
这些在吴敬琏教授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一书中有清楚的描述,即使在学术界,也有不少优秀经济学家对国企产权问题作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
因此,中国国企改革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高度结合的产物,是党和政府集中集体智慧的结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党中央就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当时对国企改革的方向是看不清楚的。
浅谈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方案的具体实施路径

浅谈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方案的具体实施路径作者:潘梦蝶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12期摘要:“双百行动”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春风,将有利于国企改革全面落地。
本文从“双百行动”的重要意义,“双百行动”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给出建议。
关键词: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方案;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048-02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企改革,着力打造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高竞争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行深刻阐述,为我们做好国企改革指明方向。
下面,笔者就如何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提高“双百行动”效果以及“双百行动”的意义、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方面谈一点想法。
一、充分认识“双百行动”的重大意义(一)充分认识“双百行动”是落实国企改革的具体行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国资委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改革工作”,是从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各100户选取若干企业进行推进。
“双百行动”,是国有企业落实改革任务,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的一项重点工作,力争在体制机制改革、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其他国有企业要学习借鉴试点企业改革经验,积极主动推进企业内部改革,搞活体制机制,实现新发展。
(二)充分认识“双百行动”是落实国企改革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决策部署,国企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1+N”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十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本次组织开展“双百行动”,不是单项试点,而是专项行动,是具体落地。
把“双百企业”打造成改革尖兵,不意味着其他企业停滞不前,而是应该对标借鉴,主动作为,只是推进时间、节奏上有所差异。
(三)充分认识“双百行动”是破解国企改革难题的利剑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全面深化,但还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
有的企业“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国有企业之间改革进展不统一,基层企业改革政策吃不透,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仍有不足。
股份制改造

浅谈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与发展姓名:***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学号:摘要:当前我国以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国企改革发展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改造,不仅是企业走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人本型经济发展之路、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需要;还有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劳动者股份所有制、股份合作制、虚拟股份制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与支柱,因历史原因曾经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运转,缺乏独立自主权和自我积累,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企业不堪重负,举步维艰。
帮助这些企业卸下历史包袱,不仅是这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振兴与发展之所需。
改革开放以来,在每年出台的改革文件或法规中,一半以上与国企改革相关,可以说每年都是国企改革年。
国企改革的主题也在逐步探索中不断置换,从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到“承包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1、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及政策综述从国外经验来看,当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时,通常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种办法是消极的办法,即通过资本市场变卖企业资产,或诉诸法律,破产清算,以抵偿债务,企业从此宣告结束。
另一种办法是积极的办法,即通过企业改组、股份制改造等,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
当前深化国企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和治理结构规范化,混合所有制是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公有制。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加强子公司监管

浅谈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中加强子公司监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以下简称:意见)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执行两年以来,对各级政府、企业深化改革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意义。
《意见》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绝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事项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当前而言,部分企业因产业发展迅速带来的子公司层级较多、管理链条长、总公司管控力度薄弱、法人治理不清晰、子公司依赖总公司决策等问题依然存在。
根据企业自身功能定位,一级企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中,就如何加强下级子公司监管、同时促进其发展活力将是一项长期性工程。
一、加强总(母)公司顶层设计,重塑总部职能当前,各监管企业所属子公司产业繁多,虽基本建立了子公司管理制度,但仍然存在着决策审批集中在总公司、子公司依赖总公司决策把关、子公司自主研究决策魄力不足等问题,该问题的泛化,可能导致子公司不能发挥自主创造力,法人主体责任不能有效凸显。
从总公司管理层级出发,需进一步加强总公司总部职能的重塑,将总公司管控重心转移至战略管控、产业布局、培育、资本、资源整合方面。
一是明晰总部管理职责定位,理清责权。
首先明确总公司作为子公司股东,履行股东责、权、利;其次作为国有企业履行对下级公司的监管职责。
通过总公司明确定位,明晰总公司与子公司的权责边界,属于经营管理职能的、属于独立法人应履行的职责的,管理不越位,坚决督促子公司进行落实,坚决杜绝子公司决策依赖。
二是提升总公司各职能部门效能及管控能力。
浅谈国企改革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讲话提到“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
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
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可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社会稳定、发展民生、履行责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30 年的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实力和国有企业整体效率,可见,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
不断进行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必将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贡献力量,是引导非国有经济稳步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奏响了号角。
国企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
浅谈国有资本管理模式

即便是国有独资企业 , 只要其资产负债 率不等于零( 因为有
商业信用存在 , 这种情况实际上永远不可能出现) , 也不能说
企业资产完全 归国家所有。 这里说 的“ 国有 资本” 就是通 常说 的“ 国有经营 性 资
产 ”因 为用 “ , 国有 资 本 ” 词 比 用 “ 一 国有 经 营性 资 产 ” 为科 更
经逐 步意 识到 , 国家 已 经不 能对 企 业 的 资产 进 行 直 接 的 管 理和控制, 国家 拥 有 的是 企 业 的所 有 者 权 益 , 国家 投 入 的 资 金 已经 转 化 为 资 本 , 时 再 以 国有 资产 来 称 谓 国家 投 入 国 这
能“ 掺沙子” “ 。政府专司国有资产管理 的机构” 是政府职能部 门, 当然不能“ 公私合营”就是运用国有资本在资本市场上 ,
况 的 报 告 ” 以 接受 监 督 。 , 2 国有 资 本不 是 国 有企 业 。 有资 本 就是 国有 资本 , . 国 不
是 国有资产 。 国在 改革开放过程 中设立 的国有资产管理 我 部 门, 试图强调对国有企业 的资产管理 , 被称之为“ 国有资 产管理” 由于没有区分“ , 资产” 资本” 和“ 概念, 这种 国有资产 的管理一直 摇摆在 对企业的资产管理 、 产权管理 甚至对国 有企业及其 经营者 的管理 , 但是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 ,两 “ 权分离” 理论 的提 出和国有企业资本金制度的建立 , 我们已
此 , 业 资 产 的 终极 所 有权 应 归 出资 人 和 债 权 人 两 方 面 所 是 直 线 上 升 的 , 时 也 带 有 明显 的 阶 段 性 。 着 科 学 的进 企 有 随 有 , 据 主题 理 论 , 旦投 资 人将 资 产 投 入 企 业 , 产 就 成 步 , 术的发展 , 根 一 资 技 生产 力水平 的提高 , 国内、 国际经济 、 政治 为企 业 的 资产 , 不再 是 投 资 人 的资产 , 资 人 不能 指 认 出 而 投 环境的变化 , 继续实行原有的管理体 系, 已经不能适应我国 那 一项 资产 是 属于 他 所 有 的 , 能 直 接 对 某 一 项 资 产 实 行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不 因此 , 出现 了国有资本经济效益滑坡 , 控制 , 也不 能 要 求 索 回某 一 项 资产 , 出资 人 所 有 的份 额 只 亏 损 面 逐 年 增 大 的 趋 势 。 归 是 “ 有者 权 益 ”也 即 “ 资产 ” 所 , 净 —— “ 资本 ” 及其 增 值 部 分 。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思路浅谈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思路浅谈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deas of pilot work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of renewable resource industrial parks至2015年,共批复确定了六批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那期间,环保部先后批准确定了21个进口再生资源“圈区管理”园区和3个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这样,经中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已实施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接近200个。
另据中再生协会调研估算,部分省、市、县自行规划建设的大大小小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区,至少在100个以上。
“十一五”至今,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与区域回收网络相衔接,使每年回收的数以亿吨计的废旧资源得到了加工暨资源循环利用。
与原生资源利用相比,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国内的300多个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型。
原料聚集型园区,进入园区的废旧物资分选后进行初加工的产业;产业拉动型园区,由于地方产业发展对原料的大量需求而形成与地方工业紧密衔接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园区;政策监管型园区,基于政府政策的引导所形成的以政策监管为主导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技术推动型园区,以关键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专业化园区,由少数几个再生资源品种的加工利用产业链条为核心行程的专业化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产业园区[4]。
1.2 园区的共性问题与转型发展途径产业园区作为区域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
因而,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的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因为静脉产业之再生资源园区的运营与发展需要原料、劳动力、技术、资金等各种要素支撑,所以必须与区域动脉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联动关系,才能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原料供应基地。
浅谈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护 国有企 业的合法权 益 ,确 立 国有企业作 为经营者 的合法 地位 , 产结 构不合理 ,同时企 业 的采购 、资产 清查 处置等制 度不健全 ,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使得 资产账实 不符 、资产 闲置 、废弃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 ,流
2.有 利 于 建立 健 全 现代 企 业制 度
OperationManagement经 营 ’—————■●———一 管理
浅谈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 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褚 平 长 沙经 济技术 开 发 区星沙 产业 基地 开发 有 限公 司
【摘 要 】国有企业不 同于一般企业 ,肩 负着政治责任 、社会责任 和经济责任 ,承担 着实现企业价值 、员工价值和社会 效益三者综 合效应最大化的历 史任务。改革开放 以来 ,国有企业取得 了很多突出成就,但在 国有 资产管理 方面依 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 针对这些 问题进行分析并提 出相应解决对策。
目前我 国经济 正处 在转型升 级 的新 常态和 国际竞争 愈演愈 烈 的 模式 ,既侵 害其他 出资人 的合法权益 ,又使 国有产权管理的责任
高 压态势 下 ,国有企业 正面 临前所 未有 的危 机和机 遇。 国有 企 制难 以有效落实 ,容易造成国有资产产权监管缺位。
47 China business update
发挥 了 国有 资产 的经济效 益和社 会效 益。但近 年来 ,由于体制 能力 、盈 利能力 。
机 制不 完善 ,现代企 业制度 发展 的滞后 ,管理 意识 的弱 化 ,导
二、国有资产 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致 国有 资产 流失 、资 产效 益低下 、经济基 础被侵蚀 等 问题 相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关于混合所有制的分析与探讨
姓名:徐文俊 学号:20142992 班级:金工三班
【摘要】: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基础层面和核心地位的改革。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支撑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程度增长的所有制结构基本形成,其
中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使所有制改革有了重大而深远的突破。本文首先解释混合所有制的
内涵以及一般理论,然后对混合所有制的形式、特征以及作用作进一步的阐释。混合所有制
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我
国存在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有三大类型:(一)公有制和私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二)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三)公有制内部国有企业与集体
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同时中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
制度,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运营的高效益;有利于推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有利于实
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最后得出结论:混合所有制是中国寻求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市场经济;改革;公有制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mixed ownership
Name: Xuwenjun Student number: 20142992 Class: Financial engineering 3
【Abstract】:The reform of ownership system is the basic level and the core
position in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ownership of our country,
support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maintained a certain degree of growth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The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the ownership reform has a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breakthrough .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and general theory of mixed ownership, and then explains the form,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the mixed ownership.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is the
2
economic form of the property right of the owner, and it can be described in two
aspects: macro and micro.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mixed ownership in our country:
(a) the mixed ownership of public ownership and private ownership. (b)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s of the ownership of public ownership and private ownership.
(c) The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the collective enterprise. At the same time China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a standardized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igh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which
are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o the conclusion is that mixed ownership is the only way for China to seek the
socialist.
【Key words】: Mixed ownership; Market economy; Reform; Public ownership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较明显的国进民退的现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之间的冲突也有所加剧,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方面强调国有经济的影响力与控制力,
另一方面强调市场经机制在调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这个看似矛盾的两个
方面最终在“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下得以统一。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
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 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
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
合作经济; 而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
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混合所有制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
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
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可以说,股份制既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也是非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目前在我国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有一下三种形式:(一)公有制和私有制联合
3
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
与外资联合而成的企业,如中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二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
济同国内私营经济联合组成的企业;(二)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
所有制企业。这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业职工持有部分股权的企业,
以及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中集体所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混合所有
制企业;(三)公有制内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
城市国有企业与农村乡镇企业或城市集体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这是公有制企业之
间的联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而这些不同的形式正反应出了混合所有制的不同特征。首先,混合所有制经
济实现了财产主体的多元化、运作社会化,实现了对生产资料实物形态的“共同
占有”和价值形态的“个人所有”相统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
会化占有和使用,真正实现了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实现了生产资料实物的
“共同占有”和价值形态的“个人占有”,既承认主体的利益又能使资本使用社
会化。然后,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很强的所有权兼容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就是承认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一样具
有合法性,那么保护和发展这种所有权对于所有者来说就是保护他们的利益,从
而更能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一种更宽广的范围内实现了私
有权和公有权的融合,实现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统一。再者,混合所有制经
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联系。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引进非公有
制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从而构建不同所有权主体、不同交换主体和不同的利益主
体,而多元利益主体的存在、众多市场参与者的存在是广泛的市场交易、市场竞
争、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前提。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这些多元化、良好兼容性以及联合性等特点奠定了该经济
制度的多方面作用,最主要的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
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了投资者和劳动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增加供应,
吸引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和投资人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促进国家实力增强。
对于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符合中国当下
的国情。总之,混合所有制既是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相互转化的一个中介,又是
4
公私产权的一种融合,体现了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两重属性的内在统一。
参考文献:
《政治经济学教程新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王华荣:论混合所有制经济[J] 经济问题;1998年09期
董辅初: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J];经济研究;197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