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专业 ppt

合集下载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二、水分的测定
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的最基本的指 标。因为煤中水分含量越多,煤的无用成分 也越多,同时有大量水分存在,不仅煤的有 用成分减少,而且它在煤燃烧时要吸收大量 的热成为水蒸汽蒸发掉。所以煤的水分越低 越好。
(一)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二)煤中全水分(Mt)的测定
(三)分析煤样的水分测定
量。各国采样工具的尺寸都以煤的粒度的倍数 来确定,一般为粒度的2.0~3.0倍。 2.采样精密度 国家标准GB 475-1996《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中,根据煤炭品种和灰分来规定采样精密度, 具体数值如表3-1。
§3.1 煤样的采集
3.采样单元 4.子样数目和质量 5.煤流中采取商品煤样 6.火车顶部采取商品煤样 【例题3-1】 设一节车皮容量为50t,分别画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3.1 煤样的采集
一、采样基础知识 煤样的采集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采取
具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简称采样。 1. 采样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1)批 (2)采样单元 (3)子样 (4)总样 (5)分样
因为煤中灰分是有害物质,所以各种用途的煤, 灰分越低也就越好。虽然煤灰是煤中有害物, 但进行综合利用后,也会变废为宝,为国家创 造财富的。
1.仪器 灰皿
长方形灰皿
2.测定过程
称取分析煤样10.1g,于已经在81510℃灼烧恒 量的灰皿中,轻微振动,使样品分散为均匀的薄层, 置 温 度 低 于 100℃ 的 高 温 炉 中 。 在 炉 门 留 有 约 15mm左右的缝隙供自然通风,控制加热速度,使 炉温在30min左右缓慢升高至500℃并保持此温度 30min。然后,升高温度至81510℃,关闭炉门, 在此温度下继续灼烧1h。取出灰皿,于干燥器中 冷至室温(约20min)称量,然后进行检查性灼烧, 每 次 进 行 20min , 直 到 煤 样 的 质 量 变 化 小 于 0.001g 时 为 止%的样品,可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煤的工业分析国标PPT课件

煤的工业分析国标PPT课件

b、通氮干燥法: 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在 105~110ºC下,在干燥氮气流中加热到质量恒定,根据 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含量。
c、微波加热干燥法:煤样置于微波测水仪内,仪器内磁 控管发射非电离微波,使水分子超高速振动产生摩擦热而
迅速蒸发,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水分含量。.Leabharlann 72.3.2 测定步骤
(1)通氮干燥法
升温——干燥箱控温在(105 ~110)ºC;
通气——提前10 min通氮气, 流量为每小时换气
15次;
称样——分析煤样(1±0.10)g, 称准到0.0002g, 平摊在称量瓶中;
干燥——打开称量瓶盖,置于干燥箱中加热:
烟煤1.5h,褐煤、无烟煤2h;
冷却——从烘箱中取出,立即盖上盖,放入干
.
12
2.3.3 特点
A 、通氮干燥法:
▪ 需通氮气,仪器设备和测定步骤麻烦
▪ 能有效防止煤样氧化,适用于所有煤种(仲裁检验方法) B、空气干燥法:
▪ 方法简便,适用于例常分析; ▪ 煤样易氧化,使结果偏低,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C、微波干燥法:(附录A)
▪ 快速、简便,能防止煤样氧化; ▪ 适用于褐煤和烟煤。
▲灰分与其他特性,如发热量、含碳量 、结渣性、活性、可磨性等有程度不同 的依赖关系,可以通过它来研究上述特 性。
▲可用于推算煤中矿物质的含量;
▲评价煤炭采、制样的偏倚和精密度;
▲根据煤灰定级论价;
▲可用于指导煤炭产品的加工利用。
.
16
3.2灰分的定义和来源
3.2.1 定义
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得到的残留物质。 ▪ 不是煤中的固有物质 ▪ 是矿物质完全燃烧后的衍生物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PPT课件

煤的工业分析PPT课件
第9页/共59页
煤分析基础知识
(3)干燥基(Xd) — Md、Ad、Vd、Qgr,d
以假想的无水状态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4)干燥无灰基(Xdaf) — Mdaf、Adaf、Vdaf、Qgr,
daf
准。
以假想的无水无灰状态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
第10页/共59页
煤分析基础知识
四种基准之间的换算关系: 将相关的数据代入所列相应公式中,再乘以 用已知基表示的某一分析值,即可求得以所要 求的基表示的分析值(低位发热量的换算例外)。
100 100 Ad
煤分 换算举例:析基础知识
将空气干燥基(Xad)结果换算成干燥基(Xd)结果。
例 某一煤样的Aad=18.50%,Mad=1.50%。
计算煤样的Ad:X d
100 100 Mad
X
ad
Ad
100 100 M ad
Aad
100 18.50 18.78 1001.50
第13页/共59页
第8页/共59页
煤分析基础知识
3. 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及其换算 水泥用煤分析中常用的试样基准有四种。
(1)收到基(Xar) — Mar、Aar、Var、Qgr,ar 以收到状态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2)空气干燥基(Xad)— Mad、Aad、Vad、Qgr,ad 、 St,
ad
以煤中水分与空气中的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质分 析结果为基准。
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3.2 方法B(空气干燥法) 3.2.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105~110)℃干燥 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 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3.2.2仪器设备 1 鼓风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 110)℃范围内。 2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3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4分析天平:感量0.1mg。 。

工业分析《冶金工业分析》PPT

工业分析《冶金工业分析》PPT
(2)仪器装置 定硫仪的滴定部分装置
1.球形管 2.吸收杯 3.滴定管 (3)测定步骤
将炉温升至1200~1350C,检查装置是否正常, 于定硫吸收杯中加入淀粉吸收液(硫小于0.01%用 低硫吸收杯,加20mL吸收液;硫大于0.01%用高硫 吸收杯,加60mL吸收液),以600~1500mL/min的 流速通氧,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蓝色不 褪,作为终点色泽,关闭氧气。
第五章 冶金工业分析
§5.1 钢铁分析 §5.2 金属矿石分析 §5.3 有色金属及合金分析 §5.4 稀土元素分析
§5.1 钢铁分析
一、概述
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其化学成分中大多数元素是铁,还 含有碳、硅、锰、磷、硫等元素。
1、钢的生产过程
铁矿石
碳素钢
石灰石
配比
辅助材料
生铁
C控制在一定限度
高温燃烧
3、燃烧库仑法
试样在高频炉或电阻炉中通O2燃烧,生成的气体经过固定 pH值的 高氯酸钡溶液中。
Ba(ClO4)2 + CO2+H2O = BaCO3 ↓+ 2HClO4 由于以上反应,使溶液的pH值降低。将以上溶液电解,使 pH值回到原来的固定值。
2H++ 2e = H2↑(阴极反应) H2O- 2e = 2H++ 1/2O2(阳极反应)
(2) 工作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0.1g纯铁(磷含量<0.0005%)6份,溶解后分别加入
浓度为10μg/mL的磷标液0、0.50、1.00、1.50、2.00、2.50mL, 按以上步骤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
称取适量试样,置于瓷舟中,加入适量助熔剂,将瓷舟推至 高温处,预热0.5~1.5min,通氧,控制氧速为1500~ 2000mL/min,燃烧后的混合气体导入吸收杯中,使淀粉吸收液 蓝色开始消褪,立即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并使液面保持蓝色, 当吸收液褪色缓慢时,滴定速度也相应减馒,直至吸收液的色 泽与原来的终点色泽相同即为终点。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PPT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PPT

焦渣是由固定炭和灰分构成的。
焦渣特征分为8类(判断煤的粘结性、熔融性和膨胀性):
① 粉状
② 粘着
③ 弱粘结 ④ 不熔融粘结
焦渣的序号越大,表明粘结性越强。
⑤ 不膨胀熔融粘结
⑥ 微膨胀熔融粘结
⑦ 膨胀熔融粘结
恒定。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结果计算: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煤的灰分是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 燃烧后的残留物,即煤中矿物质 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系列分解、 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用A(%)表示 。
灰分全部来自矿物质,但组成和 质量又不同于矿物质 。
加上煤的发热量和煤中全硫的测定 则称为全工业分析。
挥发分和固定炭则初步反映煤中有机质的数量与性质。
1.1 煤中的水分
1.1.1 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外在水分Mf
附着在煤颗粒表面及直径大于10-5cm的大毛细孔中的水分 。 室温下失去。仅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空气干燥煤。 内在水分Minh 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直径<10-5cm)中的水分 。 将空气干燥煤样加热至105~110℃时所失去的水分 。 化合水 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的水分。
(2)利用途径
①作为煤转化过程的催化剂 ②生产建筑材料 ③制成环保制剂或材料 ④回收稀有金属和其它有用成分 ⑤用作化肥和土壤改良剂
1.3.1 煤的挥发分(volatile matter)
煤在高温条件(900℃)下隔绝空气加热一定时间,煤的有机质受热分解 出部分气体和蒸气状态产物,称为挥发物;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挥 发分产率,简称为挥发分,用V表示。
当碳酸盐的CO2含量≥2%时,
Vad校正= Vad -(CO2)ad ,%

工业分析ppt课件

工业分析ppt课件

2.4 水分的测定方法
加热干燥法(空气干燥和通氮干法) 微波加热干燥法 2.4.1 基本原理 a、加热干燥法:1g分析煤样在105~110º C下,在 干燥氮气流或空气流中加热到质量恒定,根据 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含量。 b、微波加热干燥法:煤样置于微波测水仪内, 仪器内磁控管发射非电离微波,使水分子超高 速振动产生摩擦热而迅速蒸发,根据煤样的质 量损失计算水分含量。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特 别是作为燃料的质量,利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焦渣特征 可以大致判断煤的品种牌号。 根据工业分析的结果可以导出计算各种烟煤低位发热 量的经验公式。对于同一矿井的煤来说,这样的经验公式 具有相当好的精确度,从而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于使用 单一煤源的用户如电厂来说,这一点也很有意义。
煤中化合水的含量多少与煤中矿物质的含量 和组成有关,与煤的煤化程度无关。 化合水不能直接测得,而是根据煤中矿物质 的组成及其可能带有的结晶水来推算。 煤中的游离水:是指以附着或吸附等物理方 式与煤结合的水分,又分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两 部分。
内在水分:


存在于煤中毛细孔中的水; 实际测定中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保留下来 的那部分游离水。 特点:需要在高于水的正常沸点的温度下才能 除尽。
2.4.4 注意问题
a 煤的水分是部分游离水,通常称之为分析水。 b 水分与各实验室空气湿度直接相关 ——同一煤样的水分值随空气湿度发生变化 ——需用水分进行基的换算或校正时,需同时测定水分。 c 精密度中无再现性临界差。
2.4.5 方法精密度
Mad/% <5.00 5.00~10.00 >10.00 重复性限/% 0.20 0.30 0.40
2.4.3 测定步骤

煤的工业分析国标44页PPT

煤的工业分析国标44页PPT
煤的工业分析国标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课件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课件
工业应用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不仅用于煤炭分类和评价,还将用于指导煤炭燃 烧、气化和液化的工艺过程。
标准制定
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标准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表
01
02
03
04
05
[1] 张三, 李四. 煤的工业 分析[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18.
采样
选择有代表性的煤样,避免混 入其他物质,保持自然状态。
干燥
将煤样干燥至恒重,以消除水 分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灼烧
将灰化后的煤样在高温下灼烧 ,测定矿物质含量。
煤的工业分析的实验结果与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表格或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 包括各种矿物质含量、灰分、挥发分 等。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 平均值、标准差等。
分析仪器与试剂
讲解了在进行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时 所需的仪器和试剂,以及其规格和作用。
分析结果及其应用
详细说明了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结 果及其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在煤炭 分类、燃烧、气化和液化等方面的应用。
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将更加准确、快速和自动化。新型的分析仪器和技术将不断涌现,提高分 析的效率和精度。
煤的工业分析意义
通过煤的工业分析,可以了解煤的组成和性质,为煤炭的合 理使用和加工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工业分析也是煤炭贸易 中重要的质量依据,可以保障煤炭买卖双方的利益。
煤的元素分析定义及意义
煤的元素分析
是指对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包括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分析 。这些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煤的燃烧性能和加工利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1998年,目前已招生14届,有10届学生毕 业。现有本科学生120名。目前具有分析化 学和环境工程二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
5
二、工业分析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1)、 学科基础课程:4门 (必修)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工业分析专业方向简介
Industrial Analysis Specialty
-
1
内容摘要
专业简介 专业科研情况 专业教学情况 师资力量
大型分析仪器
2
一、工业分析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 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分析化学理论与现代测试技 术专长、具有选择、拟定、改进分析方法的能力、同时具有 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良好的外语及信息获取能力,能在化 工、环保、质检、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刑侦、 军工部门及科研院所从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新 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5
喻德忠简介
万其进
喻德忠: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 从事环境污染物控制研究,作为项目 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 企业横向课题4项,先后在国内外发 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 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 版教材一部。
16
冉国芳简介
万其进
18
余军霞简介
33岁,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农作废弃物的改性及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研 究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一区杂 志两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王志杰
博士
万其进 教授,博导
喻德忠 副教授,硕导 冉国芳 副教授,硕导
张越非 副教授,硕导
余军霞 副教授,硕导
骆永莉 讲师,硕士
陈伟 刘东
讲师,博士 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生物电分析、毛细管电泳 分离与富集 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中药提取与分离及结构鉴定 分离与富集
色谱分离 手性分离
14
万其进简介
万其进
万其进: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生物电分析和毛细管电泳的研究,作为项目 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企 业横向课题10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 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教材一部,指导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5 篇,指导硕士生30余名,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
8
(5).实践环节(必修) (1)各门课程的独立实验 (2)毕业论文 (3)认识实习与毕业实习
9
三.专业科研情况
3 ➢ 本专业的专业教师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近 年有50余篇
论文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被SCI、EI检索的近
20篇,并被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其中IF为3.0以上的约
6 有 学术论文篇。
杨年俊主要致力于纳米材料、分析电化学、扫描探针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 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通过纳米材料构筑生物传感器领域颇有建树,特别 是利用金刚石纳米线构筑的DNA生物传感器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几 年已经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了SCI收录的论文近50篇。主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冉国芳:副教授,硕导。主要从 事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研究,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10余项,先后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其中被SCI检索论文2篇,申请国 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教材一部。
17
张越非简介
张越非: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纯化工作,作为项目 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 划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9篇, 其中被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有机化学
6
(2).其它专业基础课程:15门(必修)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读写、大学英语听说、大学 计算机、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 育等
(3). 专业主干课程:7门 (必修)
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分析化学、有机波谱 分析、工业分析、专业外语等
7
❖(4). 专业方向课程:7门 (选修)
生物化学、环境监测、分析科学前沿、食品 分析、药品检测、现代分离技术、生化分析
教师 队伍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正高职
副高职
中级
≤35 周岁
36-45 周岁
46-55 周岁
博士
硕士
学士
人数
3
4
53
9
2
83
1
在12名教师中,66%的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工业分 析专业承担的全院的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和《仪器 分析实验》,这两门课程均为校级精品课程。
12
教师一览表
姓名
职称
杨年俊 教授,博导
3
目前,分析化学学科在各大小理工类院校都有相关 的专业.国内比较著名的学校分析化学专业有如下19 所:
(19所分析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 排名不分先后
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吉林大学 西南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兰州大学
南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电分析
13
教学任务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电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前沿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
有机波谱分析 专业英语、药品检测、食品分
析 生物化学 环境监测、现代测试技术
杨年俊简介
1976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日本福井大学,获 工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先后在美国新墨 西哥洲立大学和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金刚石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 12月至今受聘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 究所任研究员从事科研工作,并担任生物传感 器研究组负责人。
6 ➢ 承担了国家级项目 项、
➢ 省级各类科研项目6项,
2 ➢ 获得省级科研奖励 项。
10
2.专业教学情况
➢ 专业教师12人,
➢ 1人获得湖北省“百人计划”资助
➢ 1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 1人获得湖北省教学名师 ➢ 1人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1
3.专任教师数量及梯队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