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一、胎癥鉴别及癥病的治疗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胚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2)

1.妊娠:“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2.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下血者,后断三月胚也。”

3.癥病漏下的辨证要点

(1)素有癥病史,少腹胀满疼痛,或有癥块。

(2)经行异常,如闭经数月又出现漏下不止。

(3)有瘀血症,下血色暗有血块,舌质紫暗。

4.癥病漏下的治疗

病机:瘀血阻滞。

治疗:祛瘀化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

桂枝通利血脉,茯苓淡渗利水安正气,芍药和营养血,桃仁、丹皮消瘀化癥。

二、恶阻

1.恶阻轻证的证治

问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1)

提要:论述妊娠的诊断及恶阻轻者的证治。

平脉:平和无病之脉。

阴脉小弱:尺脉较关脉稍弱。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胎气未盛,阴血相对不足。

恶阻病机:胚胎初植胞宫,阴阳气血暂时失调,胎气上冲,胃失和降。

治疗:

轻者:无需治疗,饮食调养;

重者:调和阴阳,安中和胃,用桂枝汤。

2.恶阻重证的证治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6)

病机:脾胃虚寒,饮邪上逆。

主症:呕吐不止(吐清稀涎水)、不渴、头晕、心悸、舌淡苔白滑,脉弦滑等。

治疗:温中补虚、涤饮降逆。

方药: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补益中气

半夏、生姜——蠲饮降逆

三、腹痛

1.阳虚寒盛证治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3)

病机:阳虚寒盛。

治疗: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方药:附子汤

附子汤方未见,有认为是《伤寒论》附子汤

炮附子:温阳暖宫;人参:温补元阳

白术、茯苓:健脾除寒湿;芍药:和血通痹。

2.肝脾失调证治

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5)

病机:肝脾失调,气血郁滞。

主症:腹中痛,兼头昏,脘闷纳差,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

治疗:养血疏肝,健脾利湿。

方药:当归芍药散。

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柔肝缓急

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

痛:(jiao绞)痛,指急痛;(xiu朽)痛,指绵绵作痛。

四、胞阻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4)

胞阻:妊娠下血伴腹痛的病证。

病机:冲任虚寒,失于温摄。

治法:和血止血,暖宫调经。

方药:芎归胶艾汤

阿胶:养阴止血;艾叶:温经暖胞

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

甘草:调和诸药;清酒:行药力

三种下血:

经水淋漓不断的漏下:血虚冲任不固;

半产后持续下血:产后冲任虚寒、气血不固;

妊娠胞阻下血:妊娠胞中冲任虚寒,气血不和,胞脉受阻。

三种下血病因虽异,病机相同,总为冲任虚损,阴血不能内守。均可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养血。

五、小便难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7)

病机:血虚有热、气郁湿聚。

主症:小便短少,淋涩不畅,少腹不适,兼大便不爽等。

治疗:养血润燥,利湿解郁。

方药: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养血润燥;贝母:利气解郁;

苦参:清热利湿;男子加滑石。

六、水肿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8)

病机:胎气影响,气化受阻,水湿内停。

主症:身重(肿)、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治法:通窍利水。

方药:葵子茯苓散

冬葵子:滑利通窍;茯苓:淡渗利水

七、胎动不安

1.血虚湿热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9)

病机:肝血不足,湿热内阻。

主症:胎动不安,体瘦心烦、口干少食。

治疗:养血健脾,清化湿热。

方药:当归散

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柔肝;

黄芩:清热坚阴;白术:健脾燥湿。

2.脾虚寒湿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10)

病机:脾虚不运,寒湿中阻。

主症:腹痛胎动,神疲体胖,呕恶少食。

治疗:健脾温中,除湿安胎。

方药:白术散

白术:健脾燥湿;蜀椒:温中散寒;

川芎:理气舒肝;牡蛎:除湿利水。

女性妊娠期间,若出现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的症状,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称“胎动不安”,属于现代医学中先兆流产的范畴。

当归散和白术散分别代表了一寒一热的安胎代表方。仲景还提出养胎学说,认为白术散、当归散可以“服之勿置”、“常服”。

妇人三篇原文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1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癓不去故也。当下其癓,桂枝茯苓丸主之。2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3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4 妇人怀娠,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5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6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7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8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9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10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11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1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2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宜大承气汤主之。3 产后腹中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4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5 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6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更倍发热,日晡所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7 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8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9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10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11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之妇人病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腹痛 1.妇人妊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 2.也,当以附子汤(阳虚失煦,寒盛腹痛,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温其脏。 3.妇人妊娠,腹中疒亏痛,当归芍药散(肝脾不和所致腹痛,养血舒肝,健脾利湿)主之。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泄 4.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 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癥病证治,消瘀化癥)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等分 5.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者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 为胞阴,胶艾汤(冲任虚寒下血,调补冲经,固经养血)主之。 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 6.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血虚湿热,脾失健运,胎证不安,养血健脾,清化湿热)主 之 当归黄芩川芎白术 7.妊娠养胎,白术散(脾虚寒湿所致胎动不安,健脾除湿,温中安胎)主之 白术川芎蜀椒牡蛎 妇人病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产后腹中疒亏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里寒腹痛,补虚养血,散寒止痛)主之; 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产后气血郁滞成实腹痛,行气和血止痛)主之 枳实芍药 3.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 汤(产后瘀血内结肢,破血逐瘀)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大黄桃仁庶虫虫 4.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银,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量 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产后表虚中风,调和营卫,解表和里)。 5.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中风兼阳虚,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 之、 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 6.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产后热利伤阴,清热解表,凉血止利, 养血缓中)主之 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黄柏 妇人杂病脉证并汉第二十二 总论 1.妇人之病,因虚,积准予,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 络凝坚。 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木然。 2.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咽中痰凝气滞,开结化痰,顺气降逆)主之。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 3.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脏躁补君心脾,宁心安 神)主之。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 《金匮要略》妇人篇是研究和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专著,对妇人病的病因、病机、脉证和辨证论治都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所列方剂至今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和参考价值。 基本内容 《金匮要略》第20至22篇都是论述妇人病的,包括胎、产、经、带各种妇人疾病。 第20篇主要讨论妇人受孕期的正常征象,以及一般常见病证和治法。内容包括妊娠诊断、癥和胎的鉴别、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水气、妊娠小便难、养胎与保胎等。全篇共11节,论述比较具体,给后世医家对于妇人妊娠诊断以及产前诸病的治疗以很大的启发。 第21篇主要是论述产后比较常见的疾病,全篇共11节,重点讨论了产后三病及产后腹痛等,对中风、下痢、呕吐等病也有论述。产后病的治疗,固然要照顾到体质因素,但也必须从病情实际出发,即正虚要扶正,若邪实还要驱邪,这是该篇的基本精神。 第22篇论述妇人杂病的脉证和治法,涉及的范围较广。全篇共22节,论述了月经病、带下、崩漏、腹痛、脏躁、热入血室等。有几条条文把杂病与胎产病结合起来论述,反映了杂病与胎产病的关系。 这三篇有些条文又疑尚有残缺,有些方剂有方无药,但其基本内容还是可以窥得的,因而后世医家仍把它作为诊治妇女病的典范。 辨证特点 突出主证 妇人篇对每一个病证的主证记述精简,重点突出。如《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第八节: “产后风,持续数日不解,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乾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产后中风至

数十日之久,而头痛寒热等证仍在,说明表尚未解,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本为太阳中风夹热而设。此风久而热续在,故亦可用此方,所谓有是证用是方,只要审证明确,不受日数所拘。 审证求因 仲景病因学说以客气邪风为主,以邪从经络脏腑为内所因;邪在四肢九窍皮肤滞流血脉为外所因,若房事、金刃、虫兽所伤,则非客气邪风中人,与经络脏腑无涉,为不内外因。 这与后世的“三因”学说虽有所不同,但后世“瘀”学说实际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审证求因,从因论治则是《金匮要略》的主要特点。 识辨病机 仲景对妇人杂病的成因大致概括为虚、冷、结气三个方面。从病机相似点来认识疾病的特点。如产后之病病机都是新产血虚,但由于外因不同,故发病情况也异。如感受风邪,入里化燥伤津,筋脉失养,则为痉病;邪不外达,则为郁冒;或虽无外邪侵犯,而内部津液枯燥,胃肠不濡,则为大便难。 鉴别诊断 仲景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如《妇人妊娠病脉证》中第二节: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指出癥病与胎的鉴别。 治疗原则 论治精辟,立法严谨,用药精专是妇人篇又一突出特点。 xx与祛邪 仲景在运用扶正祛邪法时,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相互消长盛衰的情况,根据正邪在矛盾中所占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 扶正仲景处方用药处处不忘扶正。例妊娠漏下用胶艾汤,方中以阿胶、艾叶二药安胎,川芎、当归、白芍、生地养血,使血能循经养胎。仲景对妇人病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产后病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产后病 一、A1 1、调经散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的病证为 A、肝经郁热证 B、气血虚弱证 C、肝郁气结证 D、心脾两虚证 E、瘀血内阻证 2、产后小便淋痛湿热蕴结证的治法为 A、疏肝清热通淋 B、清热解毒利湿 C、清热利湿通淋 D、清热利湿止痛 E、以上皆非 3、治疗产后小便淋痛肝经郁热证,应首选的方剂为 A、五淋散 B、沉香散 C、丹栀逍遥散 D、知柏地黄丸 E、五味消毒饮 4、产后身痛风寒证的最佳选方是

A、参苏饮 B、附子理中汤 C、独活寄生汤 D、身痛逐瘀汤 E、人参败毒散 5、肾虚型产后身痛的最佳选方是 A、归肾丸 B、金匮肾气丸 C、右归丸 D、养荣壮肾汤 E、左归丸 6、产后身痛血瘀证的最佳选方是 A、膈下逐瘀汤 B、血府逐瘀汤 C、生化汤加味 D、少腹逐瘀汤 E、身痛逐瘀汤 7、产后身痛血虚型的最佳选方是 A、八珍汤 B、十全大补汤 C、人参养荣汤 D、当归补血汤

E、黄芪桂枝五物汤 8、感染邪毒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其中热入营血不会出现的症状为 A、高热不退 B、斑疹隐隐 C、神昏谵语 D、脉弦细数 E、舌红绛,苔黄燥 9、血虚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八珍汤 B、补中益气汤 C、加减一阴煎 D、举元煎 E、人参养荣汤 10、外感证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小柴胡汤 B、桑菊饮 C、银翘散 D、清暑益气汤 E、荆穗四物汤加味 11、下列哪项不符合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 A、产后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相争

B、产后元气受损,正气较虚,易感外邪 C、败血停滞,营卫不通 D、阴血骤虚,阳无所附,阳气浮散 E、经脉不通,营卫不和 12、血瘀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桃红四物汤 B、桂枝茯苓丸 C、桃核承气汤 D、血府逐瘀汤 E、生化汤加味 13、血瘀产后发热的主要证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寒热时作 B、恶露不下 C、恶露量少,色紫黯 D、小腹隐痛,喜按 E、舌质紫黯,脉弦涩 14、感染邪毒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大黄牡丹皮汤 B、四妙勇安汤 C、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味 D、桃红消瘀汤 E、保阴煎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31】【132】【133】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31】【132】 【133】 展开全文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一。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

药法。 陈修园:今试言结胸之因,并详其状而及其治。病发于太阳,太阳主外,宜从汗解,而反下之,则热邪乘虚而入,结语胸膈有形之间,因作结胸;病发于少阴,少阴主里,当救其里,而反下之,邪若结于下,则为脏结矣。今不结于脏,而结于心下,因而作痞。痞证发于阴,原无法下,不以下之迟早论也,其证治另详于后。而阳证之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试再由其因而更详其状。太阳之脉上循头项。今结胸者,气结于内,遂不外行于经脉,以致经输不利,其项亦拘紧而强,犹如柔痓反张之状。下之,令内之结气一通,则外之经输自和,宜大陷胸丸方。 张钱塘云:此言结胸、结脏之所因,而欲脏结之中,复又推言痞结,以见痞之同发于阴,而不与脏结同者,脏结结于下,而痞结结于上也。结于下者,感下焦阴寒之气;结于上者,感上焦君火化也。 黄元御:承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来。(在太阳首篇)。 病发于阳,风伤卫也。风伤卫气,遏逼营血,而生内热,藏阴衰者,先作,以阳盛于上也。热未入腑,下之若早,中气受伤,升降倒置。胃土上逆,胆木不得下行,君相合邪,刑克肺金,肺热愈隆。而皮毛不泄,经络之热,遂内入胸膈。经腑之气,两相拒格,硬满作痛,是为结胸。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

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犬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系书名。金匮为藏放古代帝王的圣训和实录之处;要略指节略本。表明本书内容精要,应当慎重保藏之意。 上工:指高明的医生。 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实脾:即调补脾脏之意。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能够令人治病的不正常的气候。 疢难:即疾病。 喑喑然:形容声音低微而不清澈。 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症。 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 所得:指适合病人的饮食居处。 暍病:病证名,即伤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证的病证。 痉病:病证名,以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病症。但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本篇是因外感风寒之邪,内有津液不足,而筋脉失养所致。 湿痹:病证名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将息:养息、调养的意思,指服药后的护理之法。 卧不着席:手足向后伸仰,卧是腰背不能着席,亦即角弓反张的意思。 下有陈寒:指病人下焦有寒已久。 虫行皮下:服药后病人皮肤出现痒如有虫爬一样的感觉。 冒状:瞑眩、头昏眼花。 百合病:病证名,是一种以精神恍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的病证,多见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热伤阴所致。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 百脉一宗: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百脉皆得所养,若心肺一病,则百脉皆病。所以“宗”实指心肺。 狐病:病证名,由于湿热虫毒侵蚀所致的病证,症状以咽喉、前后二阴溃疡为特征,并伴有默默欲眠,卧起不安,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状。侵蚀咽喉者为病,蚀于下部二阴者为狐病。 声暍:“暍”读作“yˋe",指说话声音嘶哑,为湿热虫毒蚀于咽喉,伤及声门的症状。 阴阳毒:病证名,因感染疫疠邪毒所致的病证。疫疠邪毒伤人阳分,症见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为阳毒证;伤人阴分而见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为阴毒证。 中病:是指治疗切合病情,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 淅然:形容怕风,寒栗之状。 疟病:是一种感受疟邪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休作有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疟母:是指疟病日久不解,正气渐衰,疟邪深入血络,假血依痰,居于胁下形成癥瘕者。 瘅疟:瘅,热也。瘅疟是由于阴亏阳盛,内外热炽所致的,以但热不寒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温疟:是由于里热内盛,外感寒邪所致的,以热多寒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牝疟:是由于痰饮内停,疟邪潜留阴分,阻遏阳气所致的,以寒多热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风发:风,泛指邪气。风发,是指感受风邪而发热。 烦冤:症状名。指难以言状心中烦闷不舒的感觉。 消铄脱肉:指肌肉消损。 癥瘕:是腹中积聚块的统称。形坚不变的名癥,或聚或散的名瘕。 饮食消息:指适当的饮食调理。 僻不遂:指口眼 斜,不能随意运动。 重不胜:指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风引:即风间掣引之侯。 头风:是发作性头眩、头啊之类的疾患。 身体魁羸:是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 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 四属断绝:指四肢得不到气血的荣养。 脚气冲心:是指脚气病而见心悸、气喘、呕吐诸症者。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四)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10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妇科杂病范畴的是 A.不孕症 B.乳汁自出 C.盆腔炎 D.阴挺 E.脏躁....................................................................................答案:101.B 102.《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治之以 A.胶艾汤 B.当归芍药散 C.小建中汤 D.当归生姜羊肉汤 E.附子汤....................................................................................答案:102.A 103.《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妊娠病,腹痛绵绵,饮食不思,急躁易怒,足跗浮肿,小便不利,治用 A.葵子茯苓散 B.当归散 C.白术散 D.当归贝母苦参丸 E.当归芍药散....................................................................................答案:103.E 104.《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病人转胞不得溺,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治选 A.五苓散 B.猪苓汤 C.当归贝母苦参丸 D.肾气丸 E.栝蒌瞿麦丸....................................................................................答案:104.D 105.《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7、8天,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辨证为: A,热入阳明 B.邪入少阳 C.邪入少阳,兼阳明腑实 D.热实结胸 E.热入血室....................................................................................答案:105.E 106.《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转胞的特点是: A.妊娠饮食如故,小便难 B.妊娠下血腹中痛 C.妇人饮食如故,烦热倚息,不得平卧,不得溺 D.妇人漏下色黑不解 E.妊娠恶寒,小便不利,水肿身重....................................................................................答案:106.C A2型题 1.某女,月经50天一行,量少色淡,无块,头晕眼花,心悸少寐,舌淡脉细。应首选 A.大补元煎 B.归脾汤 C.八珍汤 D.参芪四物汤 E.柴胡疏肝散....................................................................................答案:1.A

中医妇科学试卷二

二、填空 (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文字、得数、编号或图形) 6.子门即__________。 7.明代,妇产科有较大的发展,其特点是__________的理论研究得以深化。 8.不锈钢金属节育器可放置时限是__________年。 9.产后发热常见的证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__________,类似西医学中的产褥感染,是产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危急重症。 10.难产的病因归纳起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月经初潮是__________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12.治疗肾虚型经行泄泻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 13.经断复来,查明原因,首辨良恶,良性当以__________为大法。 14.经行口糜常见的证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5.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很多,但致病机理与产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特殊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三、单5选1 (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 16.关于慢性盆腔炎,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 多由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而来 B. 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反复不愈 C. 既往有急性盆腔炎等病史 D. 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等症 E. 多为邪热余毒残留,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17.患者月经提前十日而至,经量少,色黯淡,质清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纳少便 溏,四肢不温;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弱。最佳治法是 A. 补脾益肾,固冲调经 B. 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C.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D. 补气摄血,固冲止血 E. 补肾养血,固冲调经 18.孕妇童某某,末次月经:2001年7月6日,推算其预产期为 A. 2002年4月13日 B. 2002年4月17日 C. 2002年4月20日 D. 2002年4月24日 E. 2002年5月6日 19.关于癥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七癥八瘕是古人的一种辨证分类方法 B. 病程日久者正气虚弱,气血痰湿互相影响 C. 盆腔内可触及子宫或卵巢肿瘤、炎症肿块、陈旧性宫外孕血肿。 D. 临证新病多实,治宜攻补兼施,以攻为主 E. 盆腔结核性包块可参考癥瘕辨证治疗 20.气血虚弱型难产,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阵痛剧烈,腹痛不已 B. 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 C. 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D. 阴道下血量多,色淡 E. 舌淡苔薄,脉沉细而弱 21.寿胎丸出自于 A. 《金匮要略》 B.《经效产宝》 C.《妇人规》 D.《傅青主女科》 E.《医学衷中参西录》 22.产后三冲出自于 A. 《傅青主女科》 B. 《妇人大全良方》 C. 《景岳全书·妇人规》 D. 《张氏医通·妇人门》 E.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23.患者经量素少,色黯淡,质稀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小腹冷,舌淡,脉 沉迟,最佳治法是 A. 益气补血调经 B.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C. 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D. 益气健脾,养血调经 E. 补中益气固冲调经 24.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 清热利湿止带 B. 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C.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精讲一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精讲一     概述 同学们,我们现在上课,《妇科三篇》可以说在中国医学史上,是比较早的篇章,比方在它之先,有《五十二病方》,或者说有一些方书,包括《内经》,也有一个治疗妇科病活血化瘀的方子,但是,作为象仲景把有关妇人特殊的,生理、病理情况,按照经、带、胎、产分为三篇,有方有论,可以说脉、因、证、治全备的篇章,是较早的。首先,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它涉及到了妊娠的诊断,对早孕的情况描述得非常切合实际,而且,对于出现的恶阻有治法,它还对于妊娠与癥病的鉴别,特别是所提出来的桂枝茯苓丸,已经超过了它原文的本义,这要结合目前临床和科研,比较成熟的成果,介绍给大家,比方说,在妊娠期间容易发生的疾病,涉及到的是腹痛下血,有胞[bao]阻,而且,它要和其他类型的下血,也进行鉴别,提出了有效方剂胶艾汤,这是一个情况,再一个,就是比方说,他为什么对于妊娠期的腹痛下血,非常重视呢?到目前来看,就是对于先兆流产,包括习惯性流产,即滑胎的情况,本方是很有意义的。再有就是,在妊娠期的阶段,容易出现有胎动不安,也是容易诱发流产的一个因素,所以,他提出了养胎、安胎的方药,再就是妊娠末期,或者中末期的时候,

出现的小便难,水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方药,所以我觉得,它不仅在分科上有科学性,而且在所描述的疾病的选择上,抓主病,抓常见病,到目前妇产科的临床上仍然是这样,所以,他给提供了很好的科研资料,或者是临床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首先,来看第1条,妊娠诊断与调治的范围,它实际上讲到了早期怎么鉴别妊娠,然后再说和癥病的鉴别,先来看第1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二类)首先说,这个“平脉”是什么脉?应该说,在妇人,正常的脉,就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来去缓和,有神气,有胃气,有根,这样平和无病的脉。那么,现在得是什么脉呢?“阴脉小弱”,阴脉是指的尺脉,尺脉小弱,为什么说是妊娠早期的脉象呢?大概大家都记住了,“阴阳相搏”,那脉得怎么样才会是得子啊?滑数的脉,是妊娠的典型脉象。现在,他首先说“阴脉小弱”,就是因为作为怀胎的早期,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胎气未盛的时候,阴血相对不足,所以,表现在尺脉的小弱,这是正常生理表现,尺主肾与命门,在妇女来说,她以血为本,和肝、脾相关,作为本篇的内容,它侧重点放在脾、肾上,因为肝藏血,脾统血,肝和脾为重,同时涉及到肾,那么,肝和脾从藏血和统血的角度看,当胎元初结的时候,经血归于胞宫养胎,胎气未盛的时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妇科学-产后病题库

第十单元产后病 一、A1 1、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因是 A、气虚、血热、血瘀 B、气虚、血虚、血瘀 C、气虚、血虚、血热 D、气虚、血虚、寒湿 E、以上都不是 2、治疗“血瘀”所致的“产后恶露不绝”的代表方是 A、少腹逐瘀汤 B、生化汤 C、膈下逐瘀汤 D、失笑散 E、逍遥散 3、产后腹痛气血两虚型的首选方是 A、肠宁汤 B、八珍汤 C、当归建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人参养荣汤 4、产后腹痛瘀滞子宫最佳选方是 A、少腹逐瘀汤 B、身痛逐瘀汤 C、生化汤加味 D、趁痛散加味 E、血府逐瘀汤 5、治疗产后小便不通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理冲汤 B、加味五淋散 C、加味四物汤 D、少腹逐瘀汤 E、益肾调经汤 6、产后小便不通气虚证的治法为 A、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B、补气活血,行气利水 C、益气健脾,行气利水 D、补气升清,化气行水 E、以上皆非

7、产后血晕与产后子痫的鉴别要点是 A、是否发生在产后24小时之内 B、是否意识清楚 C、是否四肢抽搐 D、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 E、是否有角弓反张 8、产后三急是指 A、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腹痛 B、产后病痉、产后大便难、产后郁冒 C、产后小便不通、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小便淋痛 D、产后呕吐、泄泻、盗汗 E、产后冲心、冲肺、冲胃 9、“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语出 A、《诸病源候论》 B、《景岳全书》 C、《经效产宝》 D、《金匮要略》 E、《妇人大全良方》 10、产后三冲出自于 A、《傅青主女科》 B、《妇人大全良方》 C、《景岳全书·妇人规》 D、《张氏医通·妇人门》 E、《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11、感染邪毒,产后发热的特点是 A、高热寒战 B、恶寒发热 C、寒热时作 D、低热不退 E、午后潮热 12、感染邪毒产后发热的主要证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热寒战,热势不退 B、小腹疼痛拒按 C、恶露量少,色紫黯,气秽臭 D、心烦口渴,尿黄,便结 E、舌红,脉细数无力 13、感染邪毒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大黄牡丹皮汤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一、概述 二、原文分析 1.新产三病 第1条:产后三病病因病机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多汗出——气随血耗,营卫俱虚,腠理不固 亡血复汗,即血耗津伤(内因、为本)→阴虚阳气偏盛 寒多,即外寒较重(外因、为标)→表气闭郁 故阳气上逆→郁冒 亡津液,即血虚津亏液耗→胃燥,即胃肠失于濡润→大便难 第2条:郁冒证治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第3条:郁冒解有里实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见痉病中。) 2.产后腹痛 第4条:血虚里寒 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中)。 补虚养血,散寒止痛。 第5条:气血郁滞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x枳实芍药散方\x 枳实(烧令黑,勿大过)芍药(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行气散结,和血止痛。 第6条:瘀血内阻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x下瘀血方\x

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土鳖)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破血逐瘀。 第7条:瘀兼里实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 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越,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见痉病中)。 泄热通便(再逐瘀) 3.产后中风 第8条:太阳中风 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 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解表疏风,调和营卫。 第9条:阳虚中风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x竹叶汤方\x 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4.产后虚烦呕逆 第10条:产后虚烦呕逆证治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x竹皮大丸方\x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清热降逆,安中益气。 引《神农本草经》:“柏仁,主惊悸,安五脏,而且益气。” 5.产后热利伤阴 第11条: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x 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

中医妇科学期末重点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1、春秋战国时期: 《左传》是关于难产的最早记载,这是诊断过期妊娠和双胎妊娠的最早记载。 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素问·腹中论》——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用以治疗妇女血枯经闭。 2、秦汉时期 《难经》创立了左肾右命门学说,首论命门功能。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该书紫石英条下首见“子宫”之名,禹余粮条下首见“癥瘕”之名。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设有“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妇人杂病脉并治”三篇,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产科专篇的医著。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汉书·赵皇后传》中首次记载了药物堕胎的情况:“饮药伤堕者无数。” 3、三国时期 近代王叔和撰《脉经》,第九卷中首先提出“月经”之名。首先提出了根据脉象变化推断崩漏的预后。 女性生殖整理 4、女性生殖器官 内生殖器官:阴道、胞宫 外生殖器的别称:毛际(阴阜)、阴户(四边)、玉门(廷孔、阴道口) 5、月经 初潮: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 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一年以上,称为绝经。年龄一般在45~55岁。 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女子发育成熟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肾藏精,主生殖,是指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泻精气的作用,发挥其化生月经、主生殖的功能 肾为天癸之源,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天癸竭,月经断竭。 肾为冲任之本,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任虚冲衰则经血断绝 6、妊娠生理 羊水功能: 妇科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产后病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产后病 一、A1 1、调经散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的病证为 A、肝经郁热证 B、气血虚弱证 C、肝郁气结证 D、心脾两虚证 E、瘀血内阻证 2、产后小便淋痛湿热蕴结证的治法为 A、疏肝清热通淋 B、清热解毒利湿 C、清热利湿通淋 D、清热利湿止痛 E、以上皆非 3、治疗产后小便淋痛肝经郁热证,应首选的方剂为 A、五淋散 B、沉香散 C、丹栀逍遥散 D、知柏地黄丸 E、五味消毒饮 4、产后身痛风寒证的最佳选方是

A、参苏饮 B、附子理中汤 C、独活寄生汤 D、身痛逐瘀汤 E、人参败毒散 5、肾虚型产后身痛的最佳选方是 A、归肾丸 B、金匮肾气丸 C、右归丸 D、养荣壮肾汤 E、左归丸 6、产后身痛血瘀证的最佳选方是 A、膈下逐瘀汤 B、血府逐瘀汤 C、生化汤加味 D、少腹逐瘀汤 E、身痛逐瘀汤 7、产后身痛血虚型的最佳选方是 A、八珍汤 B、十全大补汤 C、人参养荣汤 D、当归补血汤

E、黄芪桂枝五物汤 8、感染邪毒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其中热入营血不会出现的症状为 A、高热不退 B、斑疹隐隐 C、神昏谵语 D、脉弦细数 E、舌红绛,苔黄燥 9、血虚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八珍汤 B、补中益气汤 C、加减一阴煎 D、举元煎 E、人参养荣汤 10、外感证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小柴胡汤 B、桑菊饮 C、银翘散 D、清暑益气汤 E、荆穗四物汤加味 11、下列哪项不符合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 A、产后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相争

B、产后元气受损,正气较虚,易感外邪 C、败血停滞,营卫不通 D、阴血骤虚,阳无所附,阳气浮散 E、经脉不通,营卫不和 12、血瘀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桃红四物汤 B、桂枝茯苓丸 C、桃核承气汤 D、血府逐瘀汤 E、生化汤加味 13、血瘀产后发热的主要证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寒热时作 B、恶露不下 C、恶露量少,色紫黯 D、小腹隐痛,喜按 E、舌质紫黯,脉弦涩 14、感染邪毒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大黄牡丹皮汤 B、四妙勇安汤 C、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味 D、桃红消瘀汤 E、保阴煎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高级教育)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2) 二二三:「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舆「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是阳明病最浅的第一方,如果病人不吐,代表病人没有少阳证,不下,大便没有,又心烦,胃里面难过,情绪不稳定,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可以给他「调胃承气汤」看看,大便可能堵在小肠,就是十二指肠下来,近小肠这一段。所以「调胃承气汤」就是堵在肠子,「调胃承气汤」里面有炙甘草、大黄、芒硝,芒硝攻坚破瘀,大黄去实,炙甘草让药停在肠胃里面,芒硝把它打散掉,大黄把它清出来。没有潮热、发汗、恶心、燥热,什么症状都没有,只是大便不下,就给「调胃承气汤」。 二二四:「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脉迟,就是病邪往里面跑了,代表肠胃寒冷掉了,虽汗出, 不恶寒,代表没有表证了,其身必重,脉迟、身重都是代表病邪往里面走了,病邪往里面走才会有脉迟的现象,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这就是要攻里以前,要先确定病人有没有外证,如果病人有汗出,可是不恶寒,桂枝汤是有汗但怕冷,阳明热也是有汗,麻黄汤无汗怕冷有喘,这喘和腹满而喘的喘不一样,这几项讲的就是病人没有表证,且病人有潮热;病人有一、潮热,二、不恶寒,三、燥渴,四、腹满,这腹满是大便堵到的腹满,这四项就是阳明证的主证,为确定腹满要做腹诊,如果是实则拒按,譬如在胃的地方,喜按就是虚的,这虚证的腹满是脾脏的关系,属于太阴证。 手足濈然而汗出,如果手脚汗已经出来了,就是胃的津液已经快完了,阳明证如果全身都有汗,就没有关系,但如果是胃的津液快没了的时候,剩一点点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脚上出汗,然后病人有潮热,又没有恶寒,肚子又胀满,张仲景说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大便已经干掉硬掉了,从这些症状可以判断出来,大肠里面被燥屎堵到了,这时候就是「大承气汤证」。 阳明证本来应该全身有汗,到后来只有手脚有汗,这时候胃已经燥化了,肠胃里面极燥,张仲景在用大承气汤的时候,一定是要等到肠胃里面的津液完全没了,造成大便干燥在里面,才会用到「大承气汤」,如果只是大便不通不会用到「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很峻很强,如果「大承气汤」吃了还不大便,就是得到大肠癌,除非是寒实,否则没有不下的。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一、胎癥鉴别及癥病的治疗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胚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2) 1.妊娠:“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2.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下血者,后断三月胚也。” 3.癥病漏下的辨证要点 (1)素有癥病史,少腹胀满疼痛,或有癥块。 (2)经行异常,如闭经数月又出现漏下不止。 (3)有瘀血症,下血色暗有血块,舌质紫暗。 4.癥病漏下的治疗 病机:瘀血阻滞。 治疗:祛瘀化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 桂枝通利血脉,茯苓淡渗利水安正气,芍药和营养血,桃仁、丹皮消瘀化癥。 二、恶阻 1.恶阻轻证的证治 问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1) 提要:论述妊娠的诊断及恶阻轻者的证治。 平脉:平和无病之脉。 阴脉小弱:尺脉较关脉稍弱。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胎气未盛,阴血相对不足。 恶阻病机:胚胎初植胞宫,阴阳气血暂时失调,胎气上冲,胃失和降。 治疗: 轻者:无需治疗,饮食调养; 重者:调和阴阳,安中和胃,用桂枝汤。 2.恶阻重证的证治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6) 病机:脾胃虚寒,饮邪上逆。 主症:呕吐不止(吐清稀涎水)、不渴、头晕、心悸、舌淡苔白滑,脉弦滑等。 治疗:温中补虚、涤饮降逆。 方药: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补益中气 半夏、生姜——蠲饮降逆 三、腹痛 1.阳虚寒盛证治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3) 病机:阳虚寒盛。 治疗: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这一段他说是妇人的那个产后啊,常常的同时发生这三种病。那么一个呢就是痉,痉咱们讲过了,就是抽啊;第二个呢就是这个郁冒,这个郁冒啊就是昏冒;第三个就是大便难,就是大便硬。那么这三种病不是说是一个一个发作,同时发作的,这个在产后啊,常有这种情况,这个郁冒和这个痉同时发作,那么就是我们拿现代话说近乎休克,人手脚也凉啦,人事不知,这在我们家乡的话就是,产后昏迷这个这种情况,当时也有些救急法子,给和小孩子尿的啊,这都是乡村那么搞法。那么这三种病他为什么同时发作,为什么产生这三种病,他故作一个问答里解释了。他说"新产血虚"啊,这个妇人新产之后啊,那么由于这个失血,所以她血虚。那么又由于这个虚而多汗啊,那个产妇是多汗,又多汗出,那么这个所谓阴阳俱虚啦,血也虚,津液也虚,那么这样子呢,所以容易遭受风邪,而喜中风。那么这个津液血液都虚,再遭受风邪,有一种邪热,刚才讲那个痉湿暍,讲过喽,这最容易发生痉病啊。咱们说这个柔痉,刚痉,也都在感冒的情况之下,尤其柔痉啊,由于这个津液虚他发生痉,这是解释这个痉,这个发生的道理。"亡血复汗,汗多,故令郁冒",这个昏冒是怎么发生的呢,本来

就亡血而又复汗出多,那么这就是所谓正虚啦,正虚者邪凑之,寒多,寒多就是饮往上冲逆,这个寒指的水说的。那么这个郁冒,比眩晕还甚啦,那么由于这个血液虚,这拿现代话说就是脑贫血啊,一时这个人身体液丧失太多,由于血液津液都丧失,那么这个时候里边再有些这个水气再冲逆的话,这两方面合起来最容易发生,所以这个贫血现象的一种郁冒,昏冒,那就现代西医说呢就是发作性的脑贫血,他这个一时的血虚也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这是这个郁冒的发生,这个道理在这个产后啊也容易发生的。"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他这个血液、津液,俱有所亡失,那么胃中的水分也少啊,所以胃中燥,大便就要难,他这个大便要干的。那么在这呢,他就解释这三种病在这个新产妇人啊,容易发生的一个道理。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那么这个讲的具体的证治啦,同时他解释这个,他这个本来三种病同时发作,那么最重一点还是在郁冒,那么当时抽啊,或者大便难啊,主要的还是这个郁冒,当时这个昏厥,也挺吓人的。其实这个病没有什么啊,如果护理好了不吃药也可以好的,他是个一时的现象。这产妇郁冒这个病,"其脉微弱"啊,微者,此无阳气则脉微,无阳气就是没津液,他古人把这个阴阳啊,尤其张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