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思考

(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张宗浩 400050)

[摘要]:大学生网上行为失德、违法的普遍性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本文提出了在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中应当贯彻的四个原则,探讨了开展教育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法制道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

①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

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生作用,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导致网民在思想上形成了网络是个“无规则、无道德空间”的错觉,他们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网络是非观念混乱,现实生活循规蹈矩的人一上网就处于肆无忌惮的“规则任意”状态,引发了大量网络失范行为。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其网络失范行为不仅不比其他群体少,而且失范行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手段方法的技术性更强,违法犯罪的后果也更严重。

所谓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行为程度和性质从网络失德到网络违法直至犯罪。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诈骗;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或公开兜售、抄袭他人论文等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非法侵入、攻击或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等。这些现象在大学生网民中的普遍程度令人吃惊。②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学生对上述行为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认知和价值判断。比如在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后还到处宣扬,以为荣耀;有的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后还要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以炫耀自己的“才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电脑“黑客”充满崇拜并渴望自己能成为“黑客”。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少大学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大学生网民既可能是网络健康文化的主要创造力量,也可能是网络不良文化的制造者和受害者。

产生大学生行为网络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素质如是非辩别力还不强、自我控制和约束力较差等主观原因;也有各单位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管理措施不到位而给了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等客观原因。还有国家相关网络法律法规滞后、网络空间的许多行为无法可依等宏观原因等。但笔者认为,高校对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忽视是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得以发展、加剧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我们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严重滞后于对大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教育,正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二者之间的脱节使得这种网络空间“无规则、无道德”的认识长期得不到纠正。一些高校对新形势下网络环境中法制与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内容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有的教师对网络空间十分陌生,根本无法知道学生在干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因此对大学生网民中出现各种问题无法作出快速机敏的反应,教育内容、方法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更谈不上前瞻性。可以说大学生上网一直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这种教育的缺位,导致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缺失。

因此,如何搞好大学生网络法制和和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是新时期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

为学校的一项经常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正面教育仍是主要方式。他们不仅在网络技术课程中结合了行为规范教育,还单独开设了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如美国许多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

但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无论是网络法律规范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中忽视网络文化和规则的教育。目前我国大学开设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中,极少涉及网络道德与规范问题。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和规则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行为不仅应当受到道德规范的调整,同时还必须受到法律的控制,才能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网络行为也不例外。道德与法律都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也必须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入手。

(一)网络法制教育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民主法制传统、人民法律修养较差的国家如何建设法治社会?邓小平关于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的思想可谓高屋建瓴。邓小平早在1986年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1]他的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法制教育在建立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网络法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我国自1987年以来先后制定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虽然仍存在着立法滞后、笼统含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但在信息网络领域并非无法可依。《电子签名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的颁行,基本建立了我国的网络管理法体系。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第285条至第287条还分别就侵入计算机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和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2001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也对网络侵权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即将制定的计算机犯罪、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另外,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署等部委也分别就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有关事项制定了相应规定。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等。

然而,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53.7%的大学生对我国网络管理方面的法规不了解,另有37.6%的大学生听说过但不清楚细节。[2]许多大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并不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看作是一种犯罪,而仅是一种智力“游戏”或者技术上的挑战。一旦实施成功,犯罪者会得到自我满足,把自己看作“网络英雄”而以此为荣。其他同学也将他们视为“人才”,投以崇拜的目光。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要实现法治,法制教育是最根本的。现实社会规范如此,网络领域规范同样如此。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以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任何科技(包括网络技术)成果的运用都是有限制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法律。网络空间作为社会的重要领域,正在受到日益严密的法律调整,对网络世界的破坏就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要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网络法律规范是网上自我保护的重要武器,要帮助学生明辨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主体的匿名隐形而导致的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问题,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使学生掌握和正确运用基本的网络法律武器,以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道德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是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网络空间中道德的规范作

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不但是网络立法的基础,也是网络法律规范实施的思想保障。良法推行于世,首先要依靠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遵守,如果广大的网民和网络工作者都不遵守,再好的法律也只是徒增法治成本而已。如果在网络文化中有成熟的道德体系,在一致认同的规范和标准衡量下,一个群体或个人的网络行为会自觉地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从而将网络社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集成于新型的网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则网络失范行为的数量和程度都会大大地降低。大量事实表明,法律虽然在预防和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但一方面立法的速度赶不上网络发展的变化,许多领域无法及时得到法律调整,总有不少网络失范行为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的特点也使法律在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力度有限,存在着侦破难、取证难等客观困难。即使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不到10%,能定罪的则不到3%。故从道德层面上维护网络秩序是十分必要。

所以我们在进行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时,必须处理好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在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网德网风”教育,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发挥网络法制教育与伦理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中的作用。使伦理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深层依托。

进行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首先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走进网络,了解大学生上网情况,对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基本规律,再结合传统道德规范要求,提炼和总结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倡导“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文明自律”等网络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使大学生们认识到,任何借助网络进行的恶意破坏行为都是非道德的或违法的,网络活动中应当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遵守网络规范,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增强对网络毒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比如严守网络秩序,不抛信息垃圾,不传播黄色下流的图片,不利用网络搞恶作剧、放电子炸弹,网上聊天语言要文明等,共建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三、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一)选择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考虑到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特点,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当遵循如下几个教育原则:

其一,网络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逐步实现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教育方式,而是将其作为另一种教育手段和途径。只有使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化与学校其他多渠道教育形成相互借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立体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

其二,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网民是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高的特殊群体,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他们厌烦了内容陈旧、形式枯燥、盛气凌人式的道德说教,渴求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双向交流与对话。教育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创建一个能将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体自觉意识的宽松和谐、自由有序的教育环境,利用网络技术消除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中成人化标准、理论化形式、课堂化模式的弊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均未完全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必要的正面灌输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灌输教育中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由教师“单人独奏”为师生“合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三,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互联网极大地张扬了大学生的个性,也为更好地开展个性教育提供了可能。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往按统一的标准、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模式,正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共性指导下寻找多样化的个人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与完美。

其四,引导自律与实施他律相结合。一方面要大力倡导文明上网的伦理规范,通过教育引导上网者的自律。另一方面学校要依照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

(二)加强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网络行为规范的正面教育

高等学校要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总体规划,采取多种形式,使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取得实效。

1.调整高校法律与思品课的内容和结构,增加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

网络发展要求将网民行为规范教育纳入正规思想教育轨道。在高校,“两课”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对各种不良现象和诱惑的判断力、抵抗力和免疫力,用逐渐成熟的眼光看待社会,就必须将网络行为规范的教育纳入“两课”教育教学之中。要对现行的法律基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收集、利用大学生网络失范的典型案例,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合法性、道德性教育作为大学生法制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2.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网络规范意识的教育。

计算机及网络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给全人类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如果说计算机网络原理类课程是教学生如何制造或维修这个“工具”,那么电脑和网络应用类课程则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个“工具”的技术方法,但目前还没有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个“工具”的规则的课程内容。这就像只教人如何使用枪枝却不管其何时何地因何事把枪对准谁一样,如果不从人文的角度阐释、普及计算机网络文化,网络这个人类的工具终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在《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等相关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提出进行相关规范教育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如增设网络行为规范专章,或在技术教学通过相关案例进行网络法制、道德教育。这种融入专业技术课程中的法制与思想教育往往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设相关网络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课程供大学生选修。

目前,《网络伦理学》、《网络文化学》之类的课程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必修课。我国高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网络法》、《网络伦理》、《网络文化》之类的课程,一方面满足不同兴趣同学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对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进行深化和强化。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育手段网络化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利用网上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交流互动、时空无限、联系便捷等特点,准确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开辟高校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空间。

首先要从硬件上和技术上搞好校园网建设,吸引更多学生在校内上网。校园网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出口,高校应当将校园网建设当作一个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之所以选择校外网吧上网,除了其个人原因之外,校内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网速慢或限制多等是主要的原因。这给相关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学校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搞好校园网的建设,把校园网普及到学生宿舍和教师家庭,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相对应的虚拟校园。在提供良好技术服务的同时,组建专门的网上监督机构,注意技术把关,屏蔽过滤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同时,作为学校形象窗口和知识传播与思想教育的网上阵地,高校网站建设是一个高品位的文化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网络技术人员挂上几个网页而已。学校要认真组织人力物力,调动起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搞好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让学生喜爱自己的网上校园,赢得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以降低大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概率。

第三,建设和推广思教名牌和特色网站或个人主页。网络世界的竞争以注意力竞争为其显著特点。高校要发挥名师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鼓励思想教育工作者建设并推广自己的法制与思想教育

的网站,力争建设几个学生喜爱的思教品牌网站。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网络流行文化中,很少见到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身影响,相反,“木子美”、“流氓燕”、“芙蓉姐姐”却各领风骚,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已有少数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始走进网络,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或主页,用正面声音引导大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施索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学生在交大BBS 上推选的“最喜欢的五位老师”之一,她在网上开设了以自己的个人主页,一边接待处理学生的来信、咨询和求助,一边张贴“古代二十四孝”、大学生交往礼仪等小知识小故事,深受学生欢迎。

当然,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大学生喜闻乐见、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融资料性、交互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点击率高的思教网站,不是一个教师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广大思教工作者在实践中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例如网站中需要有大量的优秀的课程教学软件去充实,而把有关教育内容结合学校实际编制成寓教于乐的电子软件,吸引学生主动使用,就是高校思想教育网络化的一项艰巨任务。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投入,也需要学校有统一的扶持政策来鼓励高校师生自主开发这方面的软件。

第四,网站建设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复旦大学的思教工作者充分利用网页、BBS、聊天室、交互式界面、联网点播直播等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形成支撑网上正面教育的全方位体系。并在组织学生参与建设和维护学生宿舍局域网、建设网上舆论支持力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较好的网上正面教育氛围。[3]各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维护网上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网上“环保”、“扫毒”、“扫黄”等工作,通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大学生接受并能自觉维护网上法制观念与道德观念,提高判别能力和防护能力。

(四)教育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化

思想教育必须与适当的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高校应当在法律规定和一般性道德倡导之外,制订更明确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把对学生的伦理劝戒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国内外高校都有了许多有益的尝试。③通过制定、完善并执行如《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制度化道德规范,将网络伦理道德指标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既有利于明确用户职责和权利,也有利于查证和追究用户责任,对减少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是非常有益的。

同时,对于已经发现的网络失范行为,要认真进行处理网络违规行为本来就难于发现,如果发现了不处理,或由于无处理依据,也将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加深网络行为失范“无所谓”的错误思想。所以对于大学生中已发生的较严重的越轨行为,不能将其视学生私人事情,应当及时地做出处理,以在学生中形成震慑力。

总之,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涉及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从多角度加以研究解决。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网络教育意识,掌握网络教育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尚德守法的网上健康力量。

think about the university develop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network behavior standard [Abstract]: the catholicit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Wrongdoing and illegal behavior request university deve lop the university student network education of the law and the morals. This article proposed must impleme nt four principle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network behavior standards education,Has discussed developme nt education several ways and the method.

Keyword:University student network behavior standards legal system moral education

注释

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月发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至2004年12月31日止,中国内地网民已达9400万,其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达3045万,占到了32.4%。从年龄结构看学生中又以大学生为主,因为18岁以下的网民只占16.4%,而18-24岁的网民达35.3%,

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25-30岁的有17.7%。而另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平均上网率达到92%,其中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②1999年初,北京联合大学对五所高校的学生使用因特网“是否有违规、违法行为”的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12.5%的人承认曾经“获取他人的邮件”,有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有86%的人曾经非法“获得机密或他人的信息”,还有54%的人“曾经发布不健康的信息”。

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了六类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美国华盛顿布鲁克林计算机伦理协会更是制定了十条戒律。中国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网管会也制订了自己的行为规范;中国科大也先后制定并实行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BBS用户身份认证办法》等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163

[2]王栾生,李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王宏舡,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复旦教育,2001(4)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优秀工作案例】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建设案例分析

以青春的名义 ——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建设案例分析 王长恒 简介: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指导下的“青春在线”网站成立于2001年12月,十六年来,网站秉承“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理工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经过10次改版和前沿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站已经成为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吸引4万3千余人关注。截至2016年底,网站首页点击量已突破3880万次,日最高点击量达62024次。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十年贡献奖”、连续六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全国唯一)等荣誉称号。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2001年12月9日,在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的指导下,一个学生工作的新载体——“青春在线”网站诞生了。十六年来,网站秉承“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理工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学生工作部(处)为网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建立之初就做到“四有”:有专项经费支持,有专用办公场地,有固定工作队伍,有

明确工作目标。学校每年拿出10余万专项经费用于网站60个学生勤工助学岗位支出,配备电脑、无人机、数码相机、录像机等专业办公设备。学校为网站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从网站建设规划、日常管理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放手去干,靠一届届学生的传帮带,经过10次改版和前沿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站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当初单一的网站功能,已经成为集网站、微信、微博、小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主要成效 1.网站发展成绩斐然,平台建设与时俱进 16年来,“青春在线”网站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吸引4万3千余人关注,能够独立开展各类大型线上、线下活动的综合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截至2016年底,网站首页点击量已突破3880万次,日最高点击量达62024次。2004年5月,网站成为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的深度共建单位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校园服务网站”、“十佳高校共建网站”和山东省“优秀网站”等荣誉称号。2014年7月又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十年贡献奖”,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届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荣誉称号的高校网站。2015年5月4日,第10次改版的网站投入使用,手机版同步上线,在省内高校学生工作网站中走在前列。2015年9月,“青春在线”微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现分为“学生服务”、“树洞”、“青春文苑”三个部分,可以实现校园一卡通查询,图书馆查询,考试时间查询,普通话、四六级成绩查询,学生兼职信息,校历查询等服务,累计推送图文信息近千篇,在“南方周末”推出的中国高校微信排行榜中稳定在前50强,在2017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影

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标准

校园文明习惯规 人生因什么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 确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校园因什么而文明?校园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们的校园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环境氛围和文明行为,就不会有校园的文明,文明文明校园既包含物质的校园,更包括精神的校园,精神的校园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长期的努力。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而想要投身社会的我们已经不仅单一的只拥有知识,要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才是一个接班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山水自见山水,但社会早已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提高文明素质,更见在校大学生应该做到而且做好事情。 行为规: 一、思想品德篇;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帮助大学生塑造和培育美好的品德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二、诚信守纪篇; 诚信守纪、自律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应该恪守这一道德底线。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法纪,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妄图走捷径,不投机取巧,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和高尚人格魅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1本色做人,以诚待人,言出必果,知行统一。 2为人正直,不损害他人权益,选择正常渠道和合理方式

反映意见和要求。 3遵纪守法,不做侵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不参加非法组织和活动,敢于并善于同各种违纪行为作斗争。 4、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恪守一日生活制度,自觉维护学习生活秩序。 5、提倡诚信考场文化,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按照相关要求参加考试,考试不作弊。 6、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恪守一日生活制度,自觉维护学习生活秩序。 7、提倡诚信考场文化,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按照相关要求参加考试,考试不作弊。 三、感恩与责任篇;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和他人的关心、关怀、帮助。从一出生,我们每个人都因为父母、家庭和社会的万千呵护宠爱,而背负了一种巨?反哺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感恩和责任是我们生存的理由和动力,要对社会负责,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学会关爱父母,珍惜生命。 1.对他人与人为善,关爱、宽容,常怀恻隐之心;对自然以邻为友,仁心、慈爱,常怀敬畏之心,与人与物和谐相处。 1.尽己所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平时多参加义务活动,争当社会活动的志愿者,在公共场所,自觉维护学校形象。 四、学涯规划篇;故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大学生要确立长远理想,明确学习目标,及早规划学业生涯。学涯规划的制定要注意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的结合。自身实际与专业学习大纲要求的结合,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的结合,及时调节心理应对状态,有条不紊地把规划容落到实处。 1、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制定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阶

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

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 实用写作模拟试卷一 2009年 试卷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实用写作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为社会、为国家的起了很大的作用。 2、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由规定的。 3、批复针对请示表态或发表意见,对下级的工作有指导和作用,下级不能违背上级的批复。 4、是指编者根据简报的内容所作的说明和评论。 5、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6、指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依法提出的刑事案件的上诉或者抗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所做的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依照第二审程序重新进行审理,所做出的改判的书面结论。 7、的任务常常是纠正错误、宣传科学。 8、按规定,在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9、消息的也叫肩题、眉题,标在正题前面作为前奏,起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说明原因、提示消息内含精神实质的作用。 10、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送往宾客的仪式上或会议、活动结束时,对宾客、会议代表、活动参与者的离去表示热情欢送的讲话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工作研究、述职报告、提案、领导讲话稿、演讲词、解说词、典型材料等属于()实用文体。 A) 公文类 B) 机关日常事务类 C) 规章类 D) 礼仪文书类 12、既有个性特点,又有共性规律,能代表某类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方向,具有说服力的材料是()。

网络思政教育自我教育的启发

网络思政教育自我教育的启发作者:董伟杨露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人类正迈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变化。但变化的核心是网络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作为教育主体,在自我意识支配下,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中介,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主动学习社会要求、自我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网络素养的教育活动。任何事物总是历史的具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直接特性在于,它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中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形态。讨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特点,就要从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三个维度出发,才能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关键特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点 (一)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空前增强任何自我教育都是一种主客体合一、张扬自主性的教育,但是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虚拟性、共享性、交互性、丰富性等特性使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在现实中得到空前增强。“网络存在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扩展,赋予了受教育者在

教育活动中自主权与主导权,表现为教育参与者的自由权、信息选择的自觉权、价值认同的自主权、信息反馈的主动权等”[1]。传统的自我教育者,也能自主地选择教育信息,但是自我教育者选择的内容和条件要受到主客观条件极大的制约,而网络上的自我教育者在网络中主动地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大大减少了受到的限制。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空前增强主要表现在:其一,自我教育者选择信息的自主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选择什么网站、点击浏览什么信息、关注什么信息、发表与不发表言论等等的权利掌握在个体的手中。其二,自我教育者能掌握极大的信息资源。网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信息资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信息权威地位不复存在,自我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掌握更多的国内国际信息,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其三,自我教育者的个性得到了更大的张扬。在现实的社会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利益需求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目标,网络虚拟空间为满足不同的个人发展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博客、微博等等个性化的网络载体可以让个人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追求个性成了网络时代的潮流。 (二)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自我教育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深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决定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一元指导思想,实现正确的思想理论导向、理想信念导向、行为方式导向、制度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等导向功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注重进行灌输教

浅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2418586.html, 浅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作者:邓璨 来源:《商情》2016年第18期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基地,其教育质量决定着人才的质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正面的表达情感,解决他们的负面情绪和烦恼,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们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未来如何正确引导开展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晒”文化网络思政教育问题引导 1、大学生网络“晒”文化的形成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最新的资讯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介迅速传播,网民关注网络的热情也十分高涨,特别是对于网上的热点话题和事件,通过网民的评论和转发,其影响范围便会得到扩大。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网络获取必要资讯的同时,也愿意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晒”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这样的行为在大学生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晒”的文化,其中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负面消极的一面。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晒”出正能量显得十分的重要。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全面认识。不少高校的思政工作者都认为网络思政教育不实际,他们更偏重于现实中思政教育面对面交流的模式。但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离开网络再来谈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非常片面的。所以,针对现在95 后的大学生,必须要努力的学习与网络相关的知识,正确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思政教育,主动与大学生接触,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他们的网络行为,认真分析其背后的思想动态与原因,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法。 其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类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能更加便捷的接触网络,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和行为都深深受到网络资源和舆论的影响,这就使得思政教育者不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面对大学生对于网络资讯错误认知或网络行为有失规范的情况,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往往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采取传统的批评教育、说服说教的方式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大多数都是针对紧急事件采取的应急之举,没有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其教育往往不太理想。

高校新生思政教育

大一新生刚刚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既有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又有突然来到陌生环境的不适,他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突然来到了为之奋斗很长时间的大学后,会突然松懈下来,在此期间,会产生种种消极的心态,例如迷茫、困惑、自卑等。针对大一新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对处在人生转折点的大一新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制定切合实际的、正确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至关重要。一、大一新生入校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对所选专业不满意很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都面临着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敢兴趣的困惑,造成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往往凭借对专业的直观印象,觉得自己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就选择这个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当发现此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时,就会对所学专业不满意,造成逆反心理。2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受家庭、亲友影响较大。家长以及亲友往往会告诉考生哪一个专业毕业之后好找工作,哪一个专业工作之后工资高,学生在对所有专业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往往会参考其它人的意见,但是工资高以及好就业与兴趣并不一样,这也是造成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原因。3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为了进入好的大学而选择分数低的专业。二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大一新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中学不曾遇到的新状况,中学阶段由于区域所限,同学之间有着相同的语言和相似的习俗,人际关系比较单纯,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交友范围狭窄,社会接触少。三对自己大学生活缺乏良好规划,目标不明确根据对大学生的一些调查,

一般的学生进入大学,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巨大压力,许多学生有一种解压后的过度放松,面对比高中生活更复杂的大学生活,在思想、心理方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及时树立新的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很多学生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上网、玩网络游戏等方面,耽误甚至荒废了学业,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大一新生在一开始就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对大学生活做一个好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大部分的大学新生由于刚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由于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不太一样,高中的学习是每天固定在一定的教师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课程,而且有班主任监督,每天的课程很紧凑和充实,以至于每天都有事可做,非常充实,但是升入大学以后,由于大学的课程设置与高中不太一样,较高中相比课程较少,而且上课方式不太一样,强调自主学习,而且是学生自己去找教室,学生上完课后,就是自由时间,完全受自己支配,所以大部分大一新生不太适应没有人监督的学习,往往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二、如何进行大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加强学风建设教育由于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太适应,再加之没有人监管,所以大一新生的学风往往不浓,所以要多开展一些学风建设方面的教育,告诉他们在大学应该怎样学习,可以以讲座的形式统一讲授,也可以请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告诉他们如何学习,还要通过辅导员的监督,来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二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由于大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和道德要求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和道德要求 摘要: 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科学分析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引言: 1.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存在以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条件。信息是网络生活的基础和核心,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和行为也是以信息为轴心的,因此,我们可以对信息的使用方式为标准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作如下划分。 1.1信息采集 许多大学生上网,目的就是搜索于己有益的信息。互联网向大学生提供了浩瀚的信息,互联网是一个巨大信息库,几乎容纳了所有现实社会中所能掌握的信息,因此,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搜索平台。在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调查中,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者占55.3%,从事学习者占5.4%,从事学术研究者占1.3%.简易、快捷、方便、低廉等特征使得查询、下载信息成为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行为和活动,信息采集也正是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1.2 收发邮件 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信箱的普及,Email作为一种迅速、费用低廉的通讯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书信而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因此,每天开邮箱收发邮件已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 1.3 网上聊天 "白天带书上课,晚上带钱上网".在网络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在网上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2006年3月,江苏省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经常上网的人数达80%,而其中只有15%是为了学习,60%是上网聊天,25%则是上网玩游戏。 聊天、交友、网友见面成了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有些大学生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论文辅导老师Q/微信:993383282,不能自拔。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仅武汉大学生上网率已高达80%,其中仅以网上聊天为重要目的者占84%1.4 网络游戏与游戏机或游戏光盘相比,网络游戏因其具有交互性,更加显得魅力难挡,因此,游戏阿站也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有的大学生在游戏网站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甚至逃课,严重影响了其学业。至于如何把网络与自身的专业学习、人生发展、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很多大学生则是一片茫然。 1.5 BBS BBS即电子公告牌。BBS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功能,它可提供多个用户同时登录、浏览、发布、回复信息,它集信息发布、信息讨论、聊天为一体,也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平台之一。BBS有2大功能:一是公告栏功能,适用于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布学校动态信息、通知、公告、规章制度等信息;二是讨论区,可根据讨论的内容,不同的院系、专业、班级等分成不同的分讨论区,便于集中学生的智慧推进学校工作。学生也可利用这个平台反映一些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1.6 网上论坛 基于万维网而面向全社会的网上论坛,已经为大学生接受和喜爱。网上论坛虽然发端于BBS,在本质上与BBS并无区别,但它具有良好的图文界面,在界面和直观程度上要高于BBS.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考点设置和管理办法(试行)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考点设置和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考点设置是开展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统考”)工作的基础。为确保统考考务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考点的设置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考点的设置与管理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负责考点审查、检查与评估工作。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网考办”)负责考点的审批和抽查评估。 第二章考点设置要求 第三条考点必须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一般应设置在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校本部。 第四条考点应设置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配备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并严格执行统考的各项管理规定。 第五条考点必须具备良好的考试环境和安全保障条件,有满足考试需要的相关技术设施,并有数量足够的考务工作人员。考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和标准考场、机(网)考考场及保密室等设置标准应符合《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考点设置标准》(见附录)的要求。 第六条考点应加强对考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保证考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三章考点设置程序 第七条考点申报单位向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提出申请。 第八条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根据考点设置原则、标准及要求组织审查,并将初审合格的考点名单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审核。网考办负责考点审批。

第九条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根据批准结果与考点签订协议。 第四章考点的管理与评估 第十条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在网考委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下,负责考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对考点的业务管理;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要对考点的组考工作进行领导和协调,各考点按照统考的有关规定和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具体要求以及协议规定的职责开展考务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对相关考点的考务工作负有领导和监督责任。 第十一条网考办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对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考点设置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定期对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组考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网考办对考点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告网考委,对不符合设置条件和工作要求的考点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理。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在考务组织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大面积考点出现混乱或严重作弊现象,网考办按照有关规定和协议有关条款对其进行经济和行政上的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网考委。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一、网络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网络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负面的影响,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规范形成强烈的冲击。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当前国内对网络的监管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缺乏实效性的监督管理机制,间接的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庇护。这种虚拟性大大增加了网络的新奇性与刺激性,也深深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同学们。在网络中人们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性别以及身份等。因此,也就造成很多的大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及行为不加以约束,长期形成一种不服责任感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当前的网络犯罪现象已经露出了苗头。就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黑客”是青少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网络很容易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产生动摇。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网络信息量又相当的庞大。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而我们又无法对它们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控制。由于网络技术起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在网络领域中起主导地位。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不同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大学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接触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政治观点。然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时期正处于一个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面对一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刻意传播的反社会主义信息时,如果不能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进行判断分析,容易造成其思想混乱、对本土文化的抛弃与排斥,动摇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三)网络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网络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有导致其行为主体冷漠的倾向。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对方的言行举止都是主体自身虚拟出来的,而这种人们又很容易被这种陌生的、神秘的感觉所吸引,这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容易导致友情淡漠、疏远。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容易使学生远离人群,不愿面对现实世界,使人产生孤独、压抑、焦虑,甚至消沉、自暴自弃、精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已逐渐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教育进行转变,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网站栏目设计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交互性和服务性不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文章提出了加强思政教育网经费投入、创新思政教育网管理模式、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等措施,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宣传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2012年联合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文件,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中强调一级、二级评价体系。主要从是否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是否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否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是否有校园网站登记和备案制度四个层面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考核。高校为了拓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已逐步开始尝试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式教育进行转变,利用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五位一体的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①。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思维吸引、行为感染和精神凝聚的集中映射,是将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由以往教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单向学习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式互动学习的集中转变,是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宣传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渗透性好等网络宣传优势的集中体现②。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研究,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学工在线”的思政教育网站为例,分别从网站内容、栏目设置、内容时效性、内容服务性、网络互动性、网络吸引力、网站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调研,探析辽宁科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访问学校思政教育网的习惯。在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却很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思政教育网站仅是发布通知、电子公告和电子文件的网站,与自身关系不大。另外,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反映,大学生上网对所浏览网站的整体设计、颜色布局、栏目设置等形式建设较为看重,但学校网络却没有及时更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工在线”思政教育网存在上述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在网站管理和网页更新方面,由于该网站是以学校团委、学工部、宣传部等行政部门为依托开展工作,而相关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网站代码编写、栏

思政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文献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研究,熊建生在江汉论坛上发表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在文章开头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刘先进则在兰州学刊发表的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它由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组成。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依据,熊建生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受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依据阶级社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时代条件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借鉴和结构要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周湘莲在理论与改革发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依据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情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于健则在辽宁教育研究发表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科学化刍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加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体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性;第二,切实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第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第四,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王希环在武警工程学院学报发表题为思维过程、思维定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的影响中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依据的研究中,也出现一些独特的视角,如有学者认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还要着眼于人的思维过程、思维定理的要求。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张耀灿,郑永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著作中提出要素说,而陈万柏,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则提出板块说,许悦联则在黑龙江社会科学中发表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换规律提出三观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否稳定、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少学者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结构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内容确立依据以及内容构成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近年来,学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上有两种主要代表观点:一是信息论,一是”意 识形态体系论",”信息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意识形态体系论"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

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评审结果-中国大学生在线

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结果名单 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的评审工作顺利结束,经专家通讯评审、会议评审共推选出:网络文章特等奖3篇、一等奖13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27篇;微作品特等奖8个、一等奖19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40个;工作案例特等奖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6个,详细信息如下: 一、网络文章组 序号作品名称作者报送学校 特等奖 1 【SU独家】章成之:你我,让中国更有力量章成之浙江大学 2 从塘沽爆炸事件看如何辨别网上谣言和寻找真相卢铮松天津大学 3 他们说“读书无用”,我忍不住笑了杨华华中科技大学 一等奖 1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正用意刘书林清华大学 2 科研好苗子彭真明电子科技大学 3 《新华网评:是谁带西藏人民走进了人间天堂》罗布西藏大学 4 Duang!汪涵帮你解开“学生干部”的纠结叶雷华中师范大学 5 大城市VS小地方,大学生就业该如何抉择?朱昱熹中国药科大学 6 《漫画滨医》于江越滨州医学院 7 领略风景的感怀凌晓明重庆大学 8 来,为咱的青春干杯杨松中南大学 9 “士兵突击”视角下的大学生活杨广顺吉林农业大学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张建设合肥工业大学 11 守正未文美善动人--文艺创作的境界与使命詹冬华江西师范大学 12 颜值时代,我们真正拼的是什么?吴琼瑶宿州学院 13 一位父亲学给新入学大学女儿的9条忠告吴辉江西财经大学 二等奖

1 德鲁周记之大学排名背后的思考王德鲁复旦大学 2 爱他,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刘娜、崔睿北京科技大学 3 轮椅上的清华学子:他的坚强是否打动了你?矣晓沅清华大学 4 北大人,不必跟风陈永利北京大学 5 从888:1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王渤洋南开大学 6 【随笔闲谈】匆匆这年江倩电子科技大学 7 放眼高远,立足当下--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是的考虑》王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 选你爱的爱你选的:毕业季寄语郝旭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9 唤醒向善的柔软心叶鑫鹏、吴森丹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10 被听讲座,谁之所悲?李恭园福建中医药大学 11 《麻辣烫也爱上了创时代》饶盛西南石油大学 12 从2到倒2的距离--第一次队列会操结束后写给小源 15的一些话 王梦倩中国矿业大学 13 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之路洪盛志中南民族大学 14 走进美国---一位高校访问学者眼中的美国百态陈志勇福建师范大学 15 我们能做什么?---作为普通高校教师谢玉进中央财经大学 16 孝文化家是最小的国孔新男大连理工大学 17 高职院校实施三生教育的思考史文工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18 做好辅导员的“严”与“实”黄成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三等奖 1 “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冯宗宪西安交通大学 2 《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吴家庆湖南师范大学 3 奥数三问张奠宙华东师范大学 4 财大学子向你们致敬,火光中的同龄人黄钰、张文雪天津财经大学 5 查课,不应是“猫”和“老鼠”的游戏孙明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6 当“80后”的辅导员遭遇“95后”的“朋友圈”钱元安徽理工大学 7 当我们谈论作弊,我们在谈论什么郑冬瑜广东财经大学 8 贩卖影子事件贾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 给学生的一封信:自由与责任鲍金勇华南农业大学 10 工资那点事赵凯武汉科技大学 11 扣好青春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新 习惯 权方英广西师范大学 12 李小云:中国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 13 什么才叫为学生的一辈子的幸福着想?祝鑫华中农业大学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一、前言 互联网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近几年在大学里日趋流行,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对他们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极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扭曲,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据专家分析,频繁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网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引发杀人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大学生们是怎样认识这个第四媒体的呢?为了探明目前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和针对这种现状所应采取何种措施, 我们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主体,进行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为课题的调研活动。 此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上网与 性别和所处年级有关,也和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上网以家里和宿舍为主,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性;目前网络信息的多而杂使很多大学生对其既爱又恨。 二、调研概述 1、调查目的 ①对网络行为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动态调查研究,对不同年级的人的上网年龄、时间、 地点、频率、常上的网站、所关注的内容、上网的体验进行调查。 ②调查大学生上网动机,文案调查包括网络学习,玩游线,网恋,娱乐等 ③最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排名,和网络分类信息重要程度的排名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里仁学院大学生为主体,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以大一的学生作为辅助调查对象。为了能全面反映在校大学生的上网状况,我们适当将部分大四学生加入调查样本中,以充实数据库,使其更加接近大学生群体上网现象的真实情况。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关于上网基本情形、偏好、上网影响及其它方面的具体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有了地球村的感觉,忽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眼前了,想找什么,想问什么都能从互联网上找到答案。 因特网因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特点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信息。 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前的大学生可是互联网领域里面的高手,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方式。 网络信息泛滥,网络成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但是网络信息泛滥,网络上面一个关键词能搜索出来成千上万的信息,里面包括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一而包括负面的、低俗的信息。 所以学会鉴别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信息泛滥,大部分人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差,因此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行骗,网络犯罪活动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把大量的西方国家的想带到了中国,有好多崇尚时髦的人开始盲目地追风,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西化日韩风等等这些词汇。 还有好多分裂国家的思想传播进来,因此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

带来了难度。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进行研究,去主动接受这个挑战。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会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网络知识丰富,说明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丰富。 这就意味着网络上额度正面信息会越来越丰富,毕竟世界上还是坚持真理的人比较多。 其次,网络化会使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得到优化。 网络化让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人们的思维和理念也发生了改变。 思想是动力,思维观念的正确才能引导你把事情做成功做漂亮。 眼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才能促进事情的更新。 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这在客观上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三,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普及做得更深入高效提供了新手段。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信息迅速传播。 互联网必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手段。 我们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去作为传播思想睁着工作教育的载体。 让我们利用互联网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托于青年一代,未来世界的竞争其实就是青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思想政治教育担负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重任,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面向本专科生均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且安排了大量的学时,内容也相当丰富、全面。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不断探索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培养大批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做出了有益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极大挑战,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能不引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由闭塞走向开放,经济由迟滞走向蒸蒸日上,文化由沉闷走向繁盛,生活方式由单调走向多样,与此同时,新观念悄然而生,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出现贫富距离拉大、道德滑坡、社会矛盾突出等现象,这一切,不断折射到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上,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挑战。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信仰动摇 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随着国门洞开,各种思潮不断袭来,各种文化在神州大地上相互交流、交融、碰撞。多元文化为青年学生带来更为开阔的视野,但多元文化也必然带来多样的价值观

念。青年学生的思维尚显稚嫩,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并不明确,对世事万物的理解还很不充分,面对由多元文化带来的内容各异、表现纷繁的多样性选择,他们时常难以把握,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在西方“淡薄意识形态”思潮影响下,他们的信仰发生动摇,对未来充满迷茫,内心备受煎熬。 2.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革命化飞跃,使新媒体时代向我们扑面而来。当代大学生已普遍使用和接触手机博客、微信、QQ群、虚拟社区、人人网等,这些新型媒体工具在为青年学生提供即时的新闻资讯、便捷的通信联络手段的同时,也将各类或优或劣、混淆杂乱的东西带入校园学子的视野。大学生们的交流日益社会化,社会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在学生们的思想上得到即时反应。学生的控制力较弱,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很容易接受负面影响。 3.学生思想道德出现滑坡 过去30多年,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跟上,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校园早已不是一块净土,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也深受社会影响。不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淡化,其行为功利色彩浓厚;一些学生不讲诚信,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一些学生不尚俭朴,消费过度,甚至以奢侈为荣;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负责、不健康的内容,甚至涉嫌网络欺诈,不以为是反觉自鸣得意;有的学生效仿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热衷于搞小圈子,拉关系、走后门,对圈内人不讲原则,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优秀工作案例】广西师范学院打造文创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广西师范学院打造文创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龙妮娜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1.项目主题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重任。广西师范学院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特长,着力建设新媒体文创中心,搭建图文资讯、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和互动平台,通过创作文化创意周边产品与影视动画作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服务等各方面,以文化人,共筑师生精神家园,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2.项目思路 (1)兼容并包,体现开放性。中心致力于构建开放性校园文化、培植现代意识新文化,使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跟上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发展步伐。 (2)树立品牌,强化创新性。中心坚持特色与品牌发展理念,致力打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内容、方式等多角度创新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融研发、培训、孵化、制作、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链。 (3)协调联动,注重协同性。中心以协同育人为理念,逐渐形成了“宣传部+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的联动机制,营造师生集体参与教育、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4)以人为本,实现共享性。一方面是成果的“内向共享”,中心建设符合教育发展目标,建设成果将惠及全校师生。另一方面是成果的“外向共享”,借道网络传播,实现文化硕果和科研成果在校际、

校社之间的交互流动,做到“美美与共”。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遵循“开放、创新、协同、共享”的理念,中心由新媒体运营部、文创产品研发部、协同创新创业部、核心价值观教育展播厅四部分组成。 1.新媒体运营部。主要由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易班、网络电视台、校报、大学生记者团等组成,线上线下融合运营,产品形态涵盖图表新闻、画刊、H5、微电影、720全景、VR等全域业务。 2.文创产品研发部。联动校内广西青年联合创影社、森林工作室、24帧工作室、现代民谣创编与实训工作室等文创社团,加强文化资源梳理与共享,强化文化创意品牌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跨界融合。 3.协同创新创业部。吸纳学校获批立项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创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搭建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的沟通联系共享平台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扶持孵化,促进成果质与量的双提升。 4.核心价值观教育展播厅。依托丰富的媒体资源,搭建集展播、教育、研讨为一体的平台,成为党团支部、学生社团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阵地。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1.主要成效 (1)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文创队伍。中心建立了一支以校内党委宣传部及新闻传播学院、美术设计学院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为主,校外媒体、创意、文化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为辅的导师队伍,同时组建了一支广播电视新闻、影视动画、视觉传达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