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常用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

4、常用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
4、常用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

常用湿度采集传感器及湿度测量原理

湿度传感器,基本形式都为利用湿敏材料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或对水分子产生物理效应的方法测量湿度。有关湿度测量,早在16世纪就有记载。许多古老的测量方法,如干湿球温度计、毛发湿度计和露点计等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要求高精度、高可靠和连续地测量湿度,因而陆续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湿敏元件。

湿敏元件主要分为二大类: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和非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利用水分子有较大的偶极矩,易于附着并渗透入固体表面的特性制成的湿敏元件称为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例如,利用水分子附着或浸入某些物质后,其电气性能(电阻值、介电常数等)发生变化的特性可制成电阻式湿敏元件、电容式湿敏元件;利用水分子附着后引起材料长度变化,可制成尺寸变化式湿敏元件,如毛发湿度计。金属氧化物是离子型结合物质,有较强的吸水性能,不仅有物理吸附,而且有化学吸附,可制成金属氧化物湿敏元件。这类元件在应用时附着或浸入被测的水蒸气分子,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或一经浸入就有一部分残留在元件上而难以全部脱出,使重复使用时元件的特性不稳定,测量时有较大的滞后误差和较慢的反应速度。目前应用较多的均属于这类湿敏元件。另一类非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利用其与水分子接触产生的物理效应来测量湿度。例如,利用热力学方法测量的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利用水蒸气能吸收某波长段的红外线的特性制成的红外线吸收式湿度传感器等。

测量空气湿度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根据某种物质从其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间接地获得该物质的吸水量及周围空气的湿度。电容式、电阻式和湿涨式湿敏元件分别是根据其高分子材料吸收后的介电常量、电阻率和体积随之发生变化而进行湿度测量的。

湿度传感器是由湿敏元件和转换电路等组成,它是将环境湿度变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湿度传感器在工业、农业、气象、医疗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湿度的检测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制工作。通常,理想的湿度传感器的特性要求是,适合于在宽温、湿范围内使用,测量精度要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湿滞回差小,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线性好,温度系数小;制造工艺简单,易于

批量生产,转换电路简单,成本低;抗腐蚀,耐低温和高温特性等。

HS1101湿度传感器处理电路分析

HS1101基于其独特工艺设计的电容元件,这些相对湿度传感器可以大批量生产。可以应用于办公室自动化,车厢内空气质量控制,家电,工业控制系统等。在需要湿度补偿的场合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应用。

湿度测量电路

HS1101电容传感器,在电路构成中等效于一个电容器件,其电容量随着所测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涉及如何将电容的变化量准确地转变为计算机易于接受的信号时,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将HS1101置于运放与阻容组成的桥式振荡电路中,所产生的正弦波电压信号经整流、直流放大、再A/D转换为数字信号;另一种是将HS1101置于555振荡电路中,将电容值的变化转为与之呈反比的电压频率信号,可直接被计算机所采集。

NE555时基电路

NE555是一个能产生精确定时脉冲的高稳度控制器,其输出驱动电流可达200mA.。在多谐振荡器工作方式时,其输出的脉冲占空比由两个外接电阻和一个外接电容确定;在单稳态工作方式时,其延时时间由一个外接电阻和一个外接电容确定,它可以延时数微秒到数小时。其工作电压范围为:4.5V≤

V16V。

cc

NE555的框图如图2-3所示。

图2-3:NE555框图

基于555振荡电路的湿度测量电路设计

图2-4:测湿电路图

把HS1101和NE555同时接入电路中的电路设计原理图如图2-4所示。NE555电路功能的简单概括为:当6端和2端同时输入为“1”时,3端输出为“0”;当6端和2端同时输入为“0”时,3端输出为“1”。在此电路中,555定时器正是根据这一功能用作多稳态触发器输出频率信号的。

当电源接通时,由于6和2端的输入为“0”,则定时器3脚输出为“1”;

V通过R2 和R3 对C1充电,当C1 两端电压达到又由于C1 两端电压为0,故

cc

V/3 时,定时电路翻转,输出变为“0”。此时555定时器内部的放电BJT的基2

cc

极电压为“1”,放电BJT导通,从而使电容C1 通过R3 和内部放电BJT 进行放

电,当C1 两端电压降低到cc V /3 时,定时器又翻转,使输出变为“1”,内部放电BJT 截止,VCC 又开始通过R2 和R3 对C1 充电,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振荡。其工作循环中的充电时间为h T =0.7(R2+R3)C1;放电时间为1T = 0.7R3*C1; 输出脉冲占空比为q =(R2+R3)/(R2+2R3),为了使输出脉冲占空比接近50%,R2应远远小于R3。当外界湿度变化时,HS1101 两端电容值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定时电路的输出频率。因此只要测出555的输出频率,并根据湿度与输出频率的关系,即可求得环境的湿度。 HS1101特点

1、全互换性,在标准环境下不需校正;

2、长时间饱和下快速脱湿;

3、可以自动化焊接,包括波峰焊或水焊;

4、高可靠性与长时间稳定性;

5、专利的固态聚合物结构;

6、可用于线性电压或频率输出回炉;

7、快速反应时间。 HS1101最大参数 (Ta=25℃除非特别标定)

2.4.3 特征参数

(Ta=25℃,10KHz,除非特别标定)

多项式的反应方程式

C(pf)=C×55%×(1.25×10-7RH3-1.36×10-5RH2+2.19×10-3RH+9.0×10-1)

基于A2TPMI的高精度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基于A2TPMI的高精度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温度测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接触式测量,另一种是以红外测温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量。传统的温度测量不仅反应速度慢,而且必须与被测物体接触。红外测温以红外传感器为核心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特别适用于高温和危险场合的非接触测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基于SOC级微处理器的高精度红外测温系统,及其在电力温度检测、设备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 1.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 自然界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发出红外线。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能量大小及其波长分布同它的表面温度有密切关系,物体的辐射能量与温度的 4 次方成正比,其辐射能量密度与物体本身的温度关系符合普朗克定律。因此我们通过测量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的大小就能测定物体的表面温度。微小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明显的辐射能量变化,因此利用红外辐射测量温度的灵敏度很高。实际物体的辐射度除了依赖于温度和波长外,还与构成该物体的材料性质及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只要引入一个随材料性质及表面状态变化的辐射系数,则就可把黑体的基本定律应用于实际物体。这个辐射系数,就是发射率ε,或称之为比辐射率,其定义为实际物体与同温度黑体辐射性能之比,该系数表示实际物体的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的接近程度,其值在0和1的数值之间。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 (原文件名:图1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jpg) 引用图片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被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通过空气传送到红外测 温仪的物镜,物镜把红外线汇聚到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将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又通过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将信号放大、整形、滤波后,经过A/D转换电路处理后输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进行环境温度补偿,并对温度值进行校正后驱动显示电路显示温度值。同时,微处理器还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并且接受

温度常用测量方法及原理

温度常用测量方法及原理 (1)压力式测温系统是最早应用于生产过程温度测量方法之一,是就地显示、控制温度应用十分广泛的测量方法。带电接点的压力式测温系统常作为电路接点开关用于温度就地位式控制。 压力式测温系统适用于对铜或铜合金不起腐蚀作用场合,优点是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不怕振动;不需外部电源;价格低。缺点是测温范围有限制(-80~400℃);热损失大,响应时间较慢;仪表密封系统(温包,毛细管,弹簧管)损坏难以修理,必须更换;测量精度受环境温度及温包安置位置影响较大;毛细管传送距离有限制。 (2)热电阻热电阻测量精度高,可用作标准仪器,广泛用于生产过程各种介质的温度测量。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再现性好;与热电偶测量相比它不需要冷点温度补偿及补偿导线。缺点是需外接电源;热惯性大;不能使用在有机械振动场合。 铠装热电阻将温度检测元件、绝缘材料、导线三者封焊在一根金属管内,它的外径可以做得很小,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不怕振动。同时,它具有响应快,时间常数小的优点。铠装热电阻可制成缆状形式,具有可挠性,任意弯曲,适应各种复杂结构场合中的温度测量。 (3)双金属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也是用途十分广泛的就地温度计。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维护方便;比玻璃温度计坚固、耐振、耐冲击;示值连续。缺点是测量精度较低。 (4)热电偶热电偶在工业测温中占了很大比重。生产过程远距离测温大多使用热电偶。优点是体积小,安装方便;信号远传可作显示、控制用;与压力式温度计相比,响应速度快;测温范围宽;测量精度较高;再现性好;校验容易;价

低。缺点是热电势与温度之间是非线性关系;精度比电阻低;在同样条件下,热电偶接点易老化。 (5)光学高温计光学高温计结构简单、轻巧、使用方便,常用于金属冶炼、玻璃熔融、热处理等工艺过程中,实施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缺点是测量靠人眼比较,容易引入主观误差;价格较高。 (6)辐射高温计辐射高温计主要用于热电偶无法测量的超高温场合。优点是高温测量;响应速度快;非接触式测量;价格适中。缺点是非线性刻度;被测对象的辐射率、辐射通道中间介质的吸收率会对测量造成影响;结构复杂。(7)红外测温仪(便携式)特点是非接触测温;测温范围宽(600~1800℃ /900~2500℃);精度高示值的1%+1℃;性能稳定;响应时间快(0.7s);工作距离大于0.5m。

高精度红外线人体测温仪DT-8816H华盛昌 人体温度计

高精度红外线人体测温仪DT-8816H华盛昌(CEM)DT8816H无线传输 (上海同倍检测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b92543828.html,) CEM DT-8816H是一款专业测量人体额头温度的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根据吸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测量,对人体无辐射作用。 DT-8816H同时配对数据记录器,通过无线RF进行传输存储,最多可存6000组数据(含日期时间、温度值),特别适合幼儿园、海关机场、医疗卫生站等场所的群体型人体温度测量。该数据记录器自带LCD屏,可进行相关数据读取,也可与PC连接,通过配套软件把数据下载到电脑进行分析和报表生成。 DT-8816H特色 1.非接触式测量,有效减少病菌交叉感染 2.设有体内和体表两种测量模式: 体内:专门测量人体温度 体表:可以用来测环境、物体表面温度 3.快速测量,响应时间仅为0.5秒 4.具有记忆功能,可存储32个测量值 5.可设置报警功能,高于报警值时,蜂鸣报警 6.不可见红外光测量 7.RF无线传输功能 8.配原厂数据记录器,可存储6000组数据,带USB接口

测温仪结构和显示屏 1.LED指示灯 2.LCD显示屏 3.体内/体表模式 4.红外感应探头 5.向下键 6.向上键 7.MODE模式键 8.测量扳机 9.表面温度提示 10.人体温度提示 11.温度数值显示 12.存储位置 13.蜂鸣符号 14.℃/℉单位 15.低电提示 16.存储的温度值 记录器结构和显示屏 1.LCD显示屏 2.MAX/MIN最大最小值键 3.LED指示灯 4.Time/Date时间/日期键 https://www.360docs.net/doc/b92543828.html,B接口 6.表面温度模式 7.最大最小值 8.低电提示 9.内存容量指示 10.人体温度模式 11.时间/日期显示 12.℃/℉单位 13.温度数值显示 14.FULL内存存满提示

表面温度测量方法

表面温度测量方法 表面热电偶在结构上坚固得多,并且不受因安装材料或方法所引起的应变的影响。它们具有设计简单的固有特点,从而使成本较低。所有热电偶表面传感器都具有能够在与表面热电阻传感器相比高出很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以及响应更加快速的特定。但是,热电偶传感器生成的电压信号较低,可能需要进行附加放大,这在电气噪声很高的环境中是一个缺点。 与表面热电偶传感器不同,表面热电阻传感器不需要参考点、冰浴或温度补偿电路。这些传感器具有非常低的热质量,因此可提供真实的表面温度测量值以及快到50ms的响应时间。铂传感器被公认为是一种精密温度测量传感器,它可在-190℃~660℃温度范围来定义国际温标(ITS-90)。将铂温度计选择作为首要标准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电阻温度参数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表面热电阻的信号输出大小是热电偶输出的50~200倍。这意味着温度测量常常可使用标准仪表来进行。 TOBTO拓必拓TM-1300A微型测温笔主要用于物体表面温度的精确测量。 TOBTO拓必拓TM-1300A微型测温笔特点: 1、LCD4位数字液晶显示 2、采用集成电路稳定可靠 3、使用充电锂电池,使用周期长

TOBTO拓必拓TM-1300A微型测温笔技术指标: 1、分辨率:1℃;单位:℃ 2、精度:±(2%+1℃) 3、测量范围:TP─01-20℃──300℃ 比例系数:12:1; 4、测量环境:0℃──50℃相对湿度≤80%RH; 5、保存环境:-30℃──60℃相对湿度≤75%RH; 6、电池连续使用寿命720小时。 TOBTO拓必拓TM-1300A微型测温笔使用方法: 1、按开关键开机,红外对准要测量的设备,再按“M”执行键开始 测量,仪器显示采集到的数值后测量完成。 2、手动开/关机。

三线制的高精度热电阻测量电路

关于三线制的高精度热电阻测量电路 针对使用中出现的三线制平衡电桥温度测温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与测量导线电阻无关的恒压分压式三线制热电阻测温方法。在分析了三线制平衡电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量电路模型,描述了消除导线电阻的测量方法,分析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推导出了数字校准公式。使用通用运算放大器OP07与14位分辨率双积分型A/D转换器ICL7135设计了简洁的输入检测电路。经实验验证,该电路对于Pt100热电阻,导线电阻在0~20 Ω范围内,热电阻测量误差将优于±0.1%。 热电阻传感器是一种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温度传感器,其中用金属铂做成的热电阻因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测温范围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测量温度的热电阻测温仪主要由热电阻传感器、测量显示仪表及连接导线组成。由于热电阻传感器自身的温度灵敏度较低,连接导线所具有的线路电阻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热电阻测温仪广泛采用平衡电桥式三线制接法,这种方法使温度误差得到一定的补偿,但线路电阻的影响依然存在。提出基于恒压分压式三线制导线电阻补偿方法,电路简单,实现方便,可完全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相比于文献所提出的使用较多的硬件电路进行导线电阻补偿方法,该方法具有更加简洁的导线电阻补偿电路。 1 常用热电阻测量方法分析 对于Pt100铂热电阻,国际温标BS-90中给出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式(1)所示。 式中,Rt为热电阻在温度为t℃时的阻值,R0为热电阻在温度为0℃时的阻值,R0=100 Ω,A=3.968 47×10-3℃-1,B=-5.847x10-7℃-2,C=-4.22x10-12℃-3是与传感器自身相关的系数。 由式(1)可知,Pt100热电阻的灵敏度约为0.38 Ω/℃,为减小连接导线的线路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一般常用三线制电桥法进行测量。VR=1 V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Rt 为测温电阻,r为连接导线电阻,R1、R2、R3为固定桥臂,R1=R2=1 000 Ω,R3=100 Ω,VR为基准参考电压,G为测量仪表。在该电路中,3根导线分别连接传感器桥臂、电阻桥

NTC热敏电阻器在高精度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NTC热敏电阻器在高精度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于丽丽1,王剑华2,殳伟群2 (1.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上海200092;2.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介绍了用NT C热敏电阻器进行高精度温度测量的几点考虑。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主要的措施有:直流恒流源微安级电流;四线制测量电路;高分辨力(24位)ADC;数字滤波;仪器自校准等。实际测量表明:使用恰当的热敏电阻器在较窄的范围内(0~60℃)测量精度可达±0.001℃。 关键词:热敏电阻器;高精度温度测量;校准 中图分类号:TP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87(2004)12-0075-03 Application of NTC thermistor in high accura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Y U Li2li1,W ANGJian2hua2,SH U Wei2qun2 (1.Dept of E lct I nfo,Tongji U niversity,Sh angh ai200092,China; 2.Dept of China2G erm any,Tongji U niversity,Sh angh ai200092,China) Abstract:A few res olvents of the problems in high accurate tem perature measurement using NT C thermistors are intro2 duced.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ed measurement accuracy are analyzed,and a few res olvents are advanced.S ome mea2 sures are used:constant current s ource offering microam pere current,4wire tem perature measuring circuit,ADC with ex2 cellent res olution,digital filter,instrument recalibration itself,etc.I t is indicated that high accuracy of0.001℃in a nar2 row range of tem perature(0~60℃)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fit thermistors. K ey w ords:thermistor;high2accurate tem perature measurement;calibration 0 引 言 NT C热敏电阻器除具有体积小、响应快、耐振动等优点外,还有阻值高、温度特性曲线的斜率大等特点。由于阻值高,往往可以忽略引线电阻的影响,即允许采用二线制接法。由于阻值随温度变化大,相应输出较大,对二次仪表的要求相对较低。缺点是量程窄、互换性差。 针对本文涉及研制项目温度测量量程窄、测量精度要求高(22℃±0.01℃)等特点,选用了经反复老化、长期稳定性指标优于0.002℃/a的热敏电阻器。尽管其阻值很高,仍然采用四线制的接法,以消除很小一点的引线电阻影响。对单支传感器进行了量程范围内多个温度点的严格标定。将其与采用特殊结构的61 2 电阻测量仪表相配合,最后,得到了期待的精度[1]。 1 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1.1 数学模型 热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是严重非线性。为了对这种非线性进行尽可能准确的描述,采用了如下的S teinhart2Hart 方程 收稿日期:2004-06-27 R=exp(A+ B T +C T2 +D T3 ),(1)式中 T为绝对温度值,K;R为热敏电阻器在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Ω。A,B,C,D则为4个特定的参数。一般需要采用多个温度点(至少4点)的标定获得热敏电阻器在已知温度点的阻值,然后,经过拟合获得模型的参数。这是一个从T和R出发推算A,B,C,D的过程,即校准或建模的过程。而测量时,则是在已知A,B,C,D的前提下,根据测出的R和数学模型推算出T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个内插的过程。 1.2 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为了用热敏电阻器进行高精度的温度测量,必须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不考虑热敏电阻器的长期稳定性的前提下,尚有如下因素应当考虑: (1)热敏电阻器的标定:从第1.1节的表述可以看出:高精度的测量实际是一个高精度的内插问题。而要进行高精度的内插,需要事先进行高精度的建模。而高精度的建 57  2004年第23卷第12期 传感器技术(Journal of T ransducer T echnology)

Pt100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一Pt100 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1.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温度的检测和控制直接和安 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温度检测类仪表作为温度测量工具,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传统的温度测量仪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 展的现代化工业。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单片机为主的嵌入式系统 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新型的电子测温仪器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精度比传统仪器有很大提高。目前在工业生产现场使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和热电阻,例如铂热电阻 Pt100就是使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 2. Pt100 的特性 铂电阻是用很细的铂丝(Ф0.03~0.07mm)绕在云母支架上制成,是国际公认的高精度测 温标准传感器。因为铂电阻在氧化性介质中,甚至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因此它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的特点。因此铂电阻在中温(-200~650℃)范围内得到 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用金属铂制作成的标准测温热电阻,如Pt100、Pt500、Pt1000等。 它的电阻—温度关系的线性度非常好,如图1所示是其电阻—温度关系曲线,在-200~650℃温度范围内线性度已经非常接近直线。 铂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近似用下式表示: 在0~650℃范围内: Rt =R0 (1+At+Bt2) 在-190~0℃范围内: Rt =R0 (1+At+Bt2+C(t-100)t3) 式中A、B、C 为常数, A=3.96847×10-3; B=-5.847×10-7; C=-4.22×10-12; 图1 Pt100 的电阻—温度关系曲线 Rt 为温度为t 时的电阻值;R0 为温度为0℃时的电阻值,以Pt100 为例,这种型号的铂 热电阻,R0 就等于100Ω,即环境温度等于0 度的时候,Pt100 的阻值就是100Ω。当温度变化的时候,Pt100 的电阻也随之变化,通过以上电阻-温度表达式便可以计算出相对应的 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单片机来进行温度的计算,由于该表达式比较复杂,用单片机处理

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总结

第一章风速测量1.1风速测量 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1.2 风杯风速计 风杯风速计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速计。转杯式风速计最早由英国鲁宾孙发明,当时是四杯,后来改用三杯。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 图1.1 风杯风速计 1.3 叶轮风速仪 风速计的叶轮式探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把转动转换成电信号,先经过一个临近感应开头,对叶轮的转动进行“计数” 并产生一个脉冲系列,再经检测仪转换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法国KIKO叶轮风速仪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叶轮的轴杆启动内含八个电磁极的原型磁铁,置于磁铁旁的双霍尔传感器感测到侧场中电磁极的转变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电子频率且和风速成正比,并感测旋转方向。 图1.2 KIMO原理 1.4 热线风速计 一根被电流加热的金属丝,流动的空气使它散热,利用散热速率和风速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再通过电子线路线性化(以便于刻度和读数),即可制成热线风速计。

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常用的丝直径为5μm,长为2 mm;最小的探头直径仅1μm,长为0.2 mm。根据不同的用途,热线探头还做成双丝、三丝、斜丝及V形、X形等。为了增加强度,有时用金属膜代替金属丝,通常在一热绝缘的基体上喷镀一层薄金属膜,称为热膜探头。热线探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静态校准是在专门的标准风洞里进行的,测量流速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并画成标准曲线;动态校准是在已知的脉动流场中进行的,或在风速仪加热电路中加上一脉动电信号,校验热线风速仪的频率响应,若频率响应不佳可用相应的补偿线路加以改善。 0至100m/s的流速测量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区段:低速:0至5m/s;中速:5至40m/s;高速:40至100m/s。热线风速计用于0至5m/s的精确测量,使用温度约为±70℃。 当在湍流中使用热线风速计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气流同时冲击热元件,从而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湍流中测量时,热敏式风速仪流速传感器的示值往往高于转轮式风速计。因此,风速仪测量过程应尽量在通道的直线部分进行。直线部分的起点应至少在测量点前10×D(D=管道直径,单位为CM)外;终点至少在测量点后4×D处。流体截面应不得有遮挡(棱角,重悬,物等)。 图1.3 热线风速计 1.4.1 恒流式热线风速计 通过热线的电流保持不变,温度变化时,热线电阻改变,因而两端电压变化,由此测量流速。利用风速探头进行测量。风速探头为一敏感部件。当有一恒定电流通过其加热线圈时,探头内的温度升高并于静止空气中达到一定值。此时,其内测量元件热电偶产生相应的热电势,并被传送到测量指示系统,此热电势与电路中产生的基准反电势相互抵消,使输出信号为零,风速仪指针也能相应指于零点或显示零值。若风速探头端部的热敏感部件暴露于外部空气流中时,由于进行热交换,此时将引起热电偶热电势变化,并与基准反电势比较后产生微弱差值信号,此信号被测量仪表系统放大并推动电表指针 变化从而指示当前风速或经过单片机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风速数值。 1.4.2 恒温式热线风速计 风速仪热线的温度保持不变,给风速敏感元件电流可调,在不同风速下使处于不同热平衡状态的风速敏感元件的工作温度基本维持不便,即阻值基本恒定,该敏感元件所消耗的功率为风速的函数。 恒温风速仪则是利用反馈电路使风速敏感元件的温度和电阻保持恒定。当风速变化时热敏感元件温度发生变化,电阻也随之变化,从而造成热敏感元件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此时反馈电路发挥作用,使流过热敏感元件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使系统恢复平衡。

温度测量方法

材料物理专业杨洁学号:0743011033 温度测量方法材料物理专业一班杨洁学号:0743011033 我们大家都知道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而测量温度的标尺是温度计,其按照测量方式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通常来说的接触式测量仪表比较简单,可靠,测量精度高,但是因为测温元件与被测介质需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所以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 所以,存在测温延迟现象,同时受耐高温和耐低温材料的限制,不能应用于这些极端的温度测量.非接触式仪表测温仪是通过热辐射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测温元件不需要与被测介质接触,测温范围广,不受测温上限的限制,也不会破坏被测物体的温度场,反应速度一般也比较快;但受到物体发射率,测量距离,烟尘和水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测量误差较大.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温度计: 1,气体温度计:利用一定质量的气体作为工作物质的温度计.用气体温度计来体现理想气体温标为标准温标. 用气体温度计所测得的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相吻合.气体温度计是在容器里装有氢或氮气(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故它的测温范围很广) ,它们的性质可外推到理想气体.这种温度计有两种类型:定容气体温度计和定压气体温度计.定容气体温度计是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压强随温度改变.定压气体温度计是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体积随温度改变. 2,电阻温度计:根据导体电阻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最常用的电阻温度计都采用金属丝绕制成的感温元件, 主要有铂电阻温度计和铜电阻温度计,在低温下还有碳,锗和铑铁电阻温度计.精密的铂电阻温度计是目前最精确的温度计,温度覆盖范围约为14~903K,其误差可低到万分之一摄氏度,它是能复现国际实用温标的基准温度计.我国还用一等和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来传递温标,用它作标准来检定水银温度计和其他类型的温度计.分为金属电阻温度计和半导体电阻温度计,都是根据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这一特性制成的.金属温度计主要有用铂,金,铜,镍等纯金属的及铑铁,磷青铜合金的;半导体温度计主要用碳,锗等.电阻温度计使用方便可靠,已广泛应用.它的测量范围为-260℃至600℃左右. 3,温差电偶温度计:利用温差电偶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将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一端加热,另一端冷却,则两个接触点之间由于温度不同,将产生电动势,导体中会有电流发生.因为这种温差电动势是两个接触点温度差的函数,所以利用这一特性制成温度计.若在温差电偶的回路里再接入一种或几种不同金属的导线, 所接入的导线与接触点的温度都是均匀的,对原电动势并无影响,通过测量温差电动势来求被测的温度,这样就构成了温差电偶温度计.这种温度计测温范围很大.例如,铜和康铜构成的温差电偶的测温范围在200~400℃之间;铁和康铜则被使用在200~1000℃之间;由铂和铂铑合金(铑10%)构成的温差电偶测温可达千摄氏度以上;铱和铱铑(铑50%)可用在2300℃;若用钨和钼(钼25%)则可高达2600℃. 4,高温温度计:是指专门用来测量500℃以上的温度的温度计,有光测温度计,比色温度计和辐射温度计.高温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都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讨论.其测量范围为500℃至3000℃以上,不适用于测量低温. 2010-3-25 1 材料物理专业杨洁学号:0743011033 5,指针式温度计:是形如仪表盘的温度计,也称寒暑表,用来测室温,是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 双金属片通常是用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且铜片在左,铁片在右.由于铜的热胀冷缩效果要比铁明显的多,因此当温度升高时,铜片牵拉铁片向右弯曲,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右偏转(指向高温) ;反之,温度变低,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左偏转(指向低温) . 6,玻璃管温度计:玻璃管液体温度计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温度计,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准确度高,价格低廉.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工业,标准和实验室用三种.标准玻璃温度计是成套供应的,可以作为检定其他温度计用,准确度可达0.05 ~ 0.1 摄氏度;工业用玻璃温度计为了避免使用是被碰碎,在玻璃管外通常由金属保护套管,仅露出标尺部分,供操作人员读数.实验室用的玻璃管温度计的形式和标准的相仿,准确度也较高. 7,压力式温度计:新一代液体压力式温度计以及由此开发的系列化测温仪表,克服了原仪表性能单一,可靠性差以及温包积大的缺点,并将测温元件体积缩小到原

一种高精度的温控电路

一种高精度的温控电路 阅览次数:423 作者:陈天平单位: 【摘要】本文重点讲述一种利用电阻电桥实现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电路,采用不间断电 流方式,可以将温度控制在±0.1℃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动态的温度平衡。 【关键字】电阻电桥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铂电阻开关电源 现在的军事、工业、商业中,温度控制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应用。但是在控温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大多末级采用继电器来控制,靠继电器的吸合来实现的,其控制精度大约在±10℃范围之内。即使随着单片机的发展出现的PID调节,也只是对前一部分放大部分作一些处理,而末级仍旧采用继电器实现的,但控温精度有所提高,一般在±0.1℃~±5℃范围之内,这在某些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方面是很难实现的。当然,也有利用可控硅和电磁阀等来控制的,其精度稍高。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对许多高端产品的调试环境都有进一步的要求,其环境温度变化很小,有±1℃、±0.5℃、±0.3℃、±0.2℃、±0.1℃等,有的甚至要求更高。例如,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调试环境要求55±0.1℃,捷联惯组的调试温度要求70±0.1℃。显然,靠继电器来实现温度控制是远不能满足要求的。于是经过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并通过多方面的试验,我设计出一种利用大进大出原理(即可以实现频繁的热交换)实现的一种不间断电流的温度控制系统。此种设计思想可以保证被加热体的内外保持良好的热交换,从而起到更好的控温效果。 整体系统框图如下: 由图可知,由加热器和控温铂电阻构成的热-电微型电路构成了闭环控制回路。控制过程

可以通过调整控温电阻的大小来设定控制的温度点。测温铂电阻用来测量被加热环境的温度。其中的微调是用来做微小的调整用的,在加温过程中可能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控制温度点的偏差,此时可以通过调整微调来实现控温的准确性,此时若不做微调能会使温度控制在非设定的温度点,但控温精度不会改变,只是控温点有所变化。 在电路图中Vcc0是一个要求有高的稳定性的电源,它在某一时期的稳定性应要求比较高。Vcc1是T1、T2工作所需用的工作电压。电路由R2、R3、Rc、Rt构成电阻电桥,其中Rc为控制控温点的电阻,Rt为控温铂电阻,T3是大功率调整管。其中R2、R3、R6、R7、R8应选用精度较高的金膜电阻,其精度要求0.1~0.01%,在调试中定。T1、T2应选则放大倍数匹配的晶体管以便构成功率符合管。控制部分电路图 控温原理:其中 当调试环境温度与设置的温度点相差较大时(一般时由低温到高温的升温),Uab输出的就较大,此时通过运放放大后输出的Ue较大,然后在通过由T1和T2组成的复合功率

一种利用 Pt100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一种利用 Pt100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铂热电阻 Pt100的特性和采用 Pt100测量温度的一般原理,重点论述了提高Pt100测量精度的 3种方法: 1.导线电阻补偿; 2.数字滤波减少随机误差; 3.插值算法校正传感器的非线性。本方案分利用了单片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 -200-650℃范围内温度的高精度测量。 1.引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温度的检测和 控制直接和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 联系,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温度检测类仪 表作为温度测量工具,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传统的温度测量仪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下,已经不 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单片机为主的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新型的电子测温仪器不仅 操作简单,而且精度比传统仪器有很大提高。目前在工业生产现场使用最广泛 的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和热电阻,例如铂热电阻 Pt100就是使用最广泛的 传感器之一。 2. Pt100的特性 铂电阻是用很细的铂丝 (Ф0.03~0.07mm)绕在云母支架上制成,是国际公认的高精度测温标准传感器。因为铂电阻在氧化性介质中,甚至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因此它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的特点。因此铂电阻在中温 (-200~650℃)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用金属铂制作成的标准测温热电阻,如 Pt100、Pt500、Pt1000等。它的电阻—温度关系的线性度非常好,如图 1所示是其电阻—温度关系曲线,在 -200~650℃温度范围内线性度已经非常接近直线。 铂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近似用下式表示[1]: 在 0~650℃范围内: Rt =R0 (1+At+Bt2) 在-190~0℃范围内: Rt =R0 (1+At+Bt2+C(t-100)t3) 式中 A、B、C为常数, A=3.96847×10-3; B=-5.847×10-7; C=-4.22×10-12;

PT100高精度温度测量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智能温湿度测量记录仪 研究报告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3级3班科技创新小组

1.研究意义 现在的精密测量和精密加工中,环境因素是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温度、湿度是环境的两项主要指标。当前,已经开发了很多温湿度测量系统,一些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可到±0.01℃,然而价格非常昂贵,一般只作为高分辨力的精度测量和用作测温仪器的标准。而对于生产应用中的较低精度温湿度测量系统,现有的系统多采用了与计算机直接结合的工作模式,增加了系统的成本。鉴于目前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价格低廉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以多个温度、湿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构成了低成本的智能温湿度测量系统。在该系统中,根据测量空间或设备的实际需要,由多路温度、湿度传感器对关键温度点进行测量,由安装于仪器内的单片机对各路数据进行循环检测、存储,实现温、湿度的智能测量。经初步预算,该系统的成本仅为数百元人民币,价格低廉。另外,该系统具有与计算机的通讯功能,在长时间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将数据在传送到计算机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因此,该系统即具有现有的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测量功能,又节省硬件成本。另外,我们所设计的智能温湿度测量系统外形尺寸小,即可用于实验室环境温度的测量,又可用于仪器、大型设备等的内部环境测量。 其功能如下: 1.测量空间多点的温度和湿度:根据测量空间或设备的实际需要,由多路温度、湿度传感器对关键温、湿度敏感点进行测量,由安装于仪器内的单片机对各路数据进行循环检测、数据处理、存储,实现温湿度的智能、多空间点的测量。 2.长时间测量数据记录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数据存入数据存储器。 3.通讯功能:与计算机通讯功能,采用RS232串行通讯方式最远传输距离为20米。采用此通讯方式成本低。将采集的数据传入计算机,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对温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空间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分布情况。 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 测温范围: -20℃~ 100℃ 测温精度:±0.1℃ 测湿范围: 0~100%RH 测湿精度:±3.5%RH 测量仪特点: 1.长周期数据自动记录 2.空间温度场、湿度场测量 3. 精度较高 4. 价格低廉 2. 研究内容 2.1 总体方案设计 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温湿度测量,通信技术,误差修正等关键技术,以温湿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构成智能温湿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分为温度信号调理电路,湿度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及滤波电路,数据存储及显示电路。选用的主要器件有:温度传感器

测量温度的方法

测量温度的方法简介 温度就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温度测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1、温度测量方法分类 温度测量方法有很多,也有多种分类,由于测量原理的多样性,很难找到一种完全理想的分类方法。 图1 给出一种从测量原理上进行分类的方法,基本包含了目前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几乎所有的温度测量技术都就是在这些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接触式测温方法原理及特点 接触式测温方法包括膨胀式测温、电量式测温与接触式光电、热色测温等几大类。接触

测温法在测量时需要与被测物体或介质充分接触, 一般测量的就是被测对象与传感器的平衡温度,在测量时会对被测温度有一定干扰。 2、1膨胀式测温方法 膨胀式测温就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它主要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即根据物体体积或几何形变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温度测量。膨胀式温度计包括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膨胀式温度计与压力式温度计等。膨胀式温度计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直接读数,使用方便,并且由于就是非电量测量方式,适用于防爆场合。但准确度比较低,不易实现自动化,而且容易 损坏。 2、2 电量式测温方法 电量式测温方法主要利用材料的电势、电阻或其它电性能与温度的单值关系进行温度测量,包括热电偶温度测量、热电阻与热敏电阻温度测量、集成芯片温度测量等。热电偶的原理就是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焊接在一起,当参考端与测量端有温差时,就会产生热电势, 根据该热电势与温度的单值关系就可以测量温度。热电偶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适宜远距离测量与自动控制的特点, 应用比较广泛。

大气探测学复习 第四章 温度

温度: 从宏观上讲,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从微观上讲,温度是描述大量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一个物理量,也就是说它反映了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表测温原理 达到热平衡的不同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 温标: 衡量温度的尺度。 换算:t=5/9(τ-32) T=273.16+t 热平衡 当两个冷热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发生热传导现象,较热的物体总是将热量传送到较冷的物体,直到这两个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同为止。 地温测量内容 地表温度,地表最高最低温,5,10,15,20厘米地温(曲管地温表),40,80,160,320厘米地温(直管地温表) 气温测量内容 地面气温,高空气温 试述玻璃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并比较水银与酒精温度表的优缺点。 玻璃液体温度表是利用装在玻璃容器中的测温液体随温度改变引起的体积膨胀,从液柱位置的变化来测定温度的 优缺点:水银不沾湿玻璃,不易变质,易得到纯度高的,酒精容易沾湿玻璃,易变质,不易制取纯度高的 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与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当温度升高,感应部分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中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当温度下降,酒精柱相应下降,酒精柱顶端张力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位置,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热滞现象

由于温度表在与被测介质建立热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温度表反映出介质的温度变化,总是落后于实际变化的,温度表的这种性质称为热惯性或热滞现象,由此引起的误差称为热惯性误差或热滞误差. 热滞系数值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和温度表在时间dτ内吸收(或损失)的热量,热交换系数,实现热量交换作用的温度表的表面积,温度,介质温度有关。 金属电阻温度表原理 金属或合金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双金属片测温原理是什么?试从测温公式讨论如何提高双金属片的测温灵敏度? 双金属片是将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焊接在一起。如果膨胀系数大的金属片在下面,膨胀系数小的金属片在上面,当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将成凹形,温度降低时成凸形,随着温度的变化,双金属片的曲率也就随之变化,这样就可利用双金属片曲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测温原理 将两个不同的金属导体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若两端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就会产生温差电动势,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接触点的温差越大,回路中电动势也就越大,这种现象叫热电现象。 测温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一种是测定热电偶回路中温差电动势的电位计法;另一种是测定热电偶回路中电流的检流计法 金属电阻温度表与热敏电阻温度表的测温特性有何不同? 金属电阻温度表:金属导体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电阻和温度的这种关系,只要测定金属电阻的阻值,就可知导体所处环境的温度。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它具有负温度系数,根据电阻和温度的这种关系,只要测定电阻的阻值,就可知半导体所处环境的温度。 常用的金属电阻温度表使用的金属是哪一种,为什么? 铂,铂电阻的性能稳定,电阻率大,易于提纯,而且电阻与温度的线性关系较好,工艺性能也好,可以加工成极细的铂丝,常用来制作标准温度表。 温度表在介质温度保持不变、呈线性变化或周期性变化时,其热滞误差各有何特点? 不变:(t-θ)/(t0-θ)=e-τ/λτ一定时,λ愈小,t愈趋近于θλ一定时,τ愈长,t愈趋近于θτ=λ时,t-θ= (t0-θ)e-1 线性:介质温度呈线性变化时:θ=θ0+βτ式中β=dθ/dτ是介质温度的变化率,是一个常数,设初始条件τ=0时,t=t0 =θ0 ,则

4、常用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

常用湿度采集传感器及湿度测量原理 湿度传感器,基本形式都为利用湿敏材料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或对水分子产生物理效应的方法测量湿度。有关湿度测量,早在16世纪就有记载。许多古老的测量方法,如干湿球温度计、毛发湿度计和露点计等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要求高精度、高可靠和连续地测量湿度,因而陆续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湿敏元件。 湿敏元件主要分为二大类: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和非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利用水分子有较大的偶极矩,易于附着并渗透入固体表面的特性制成的湿敏元件称为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例如,利用水分子附着或浸入某些物质后,其电气性能(电阻值、介电常数等)发生变化的特性可制成电阻式湿敏元件、电容式湿敏元件;利用水分子附着后引起材料长度变化,可制成尺寸变化式湿敏元件,如毛发湿度计。金属氧化物是离子型结合物质,有较强的吸水性能,不仅有物理吸附,而且有化学吸附,可制成金属氧化物湿敏元件。这类元件在应用时附着或浸入被测的水蒸气分子,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或一经浸入就有一部分残留在元件上而难以全部脱出,使重复使用时元件的特性不稳定,测量时有较大的滞后误差和较慢的反应速度。目前应用较多的均属于这类湿敏元件。另一类非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利用其与水分子接触产生的物理效应来测量湿度。例如,利用热力学方法测量的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利用水蒸气能吸收某波长段的红外线的特性制成的红外线吸收式湿度传感器等。 测量空气湿度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根据某种物质从其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间接地获得该物质的吸水量及周围空气的湿度。电容式、电阻式和湿涨式湿敏元件分别是根据其高分子材料吸收后的介电常量、电阻率和体积随之发生变化而进行湿度测量的。 湿度传感器是由湿敏元件和转换电路等组成,它是将环境湿度变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湿度传感器在工业、农业、气象、医疗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湿度的检测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制工作。通常,理想的湿度传感器的特性要求是,适合于在宽温、湿范围内使用,测量精度要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湿滞回差小,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线性好,温度系数小;制造工艺简单,易于

测量温度的方法

测量温度的方法简介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温度测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1、温度测量方法分类 温度测量方法有很多,也有多种分类,由于测量原理的多样性,很难找到一种完全理想的分类方法。 图1 给出一种从测量原理上进行分类的方法,基本包含了目前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几乎所有的温度测量技术都是在这些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接触式测温方法原理及特点 接触式测温方法包括膨胀式测温、电量式测温和接触式光电、热色测温等几大类。接触

测温法在测量时需要与被测物体或介质充分接触, 一般测量的是被测对象和传感器的平衡温度,在测量时会对被测温度有一定干扰。

2.1膨胀式测温方法 膨胀式测温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它主要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即根据物体体积或几何形变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温度测量。膨胀式温度计包括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膨胀式温度计和压力式温度计等。膨胀式温度计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直接读数,使用方便,并且由于是非电量测量方式,适用于防爆场合。但准确度比较低,不易实现自动化,而且容易损坏。 2.2 电量式测温方法 电量式测温方法主要利用材料的电势、电阻或其它电性能与温度的单值关系进行温度测量,包括热电偶温度测量、热电阻和热敏电阻温度测量、集成芯片温度测量等。热电偶的原理是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焊接在一起,当参考端和测量端有温差时,就会产生热电势, 根据该热电势与温度的单值关系就可以测量温度。热电偶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适宜远距离测量和自动控制的特点, 应用比较广泛。

如何设计高精度温度传感电路

如何设计高精度温度传感电路 在大多数的工业用测量控制监测体系中,温度测量传感电路的设计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很多特定的环境控制处理计算中。一些最常见的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绝对温度或者温度变化,例如是电阻式的温度检测检测器(RTD)、二极管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器以及热电偶传感器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使用这些传感器进行精密温度测量电路设计的要点。温度传感电路设计包括:正确选择合适的温度感应器以及必要的信号调节器和数字化器件产品,以便更有效地、更准确地测量温度数值。 在我们介绍温度测量系统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传统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计电路的优点及缺点。 传统热电偶传感器设计电路 热电偶传感器工作的原理是当温度不同时,两种不同成分的金属的接合点之间产生电压(或称为电动势)。一个热偶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端连接而成,相连的其中一端被称为热端。另一端则被称为冷端,共同连接到温度测试电路。热端与冷端之间由于温差的差异而导致产生电动势。这种电动势可以用测量电路测量得到。图1显示的是一个基本的热电偶传感器电路。 图1:基本的热电偶传感器设计电路 热电偶传感器产生的实际电压取决于相对温度之差以及被用于组成热电偶传感器的不同的金属类型。热电偶的灵敏度和温度测量范围同样与所使用的两种金属有很大关系。在市面上有许多类型的热电偶传感器出售,它们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不同金属冷热端来区分:例如,B 型(铂/铑)、J型(铁/镍铜合金)、和K型(镍铬合金/铝镍合金)。大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热电偶传感器器件。 热电偶传感器的主要优势是他们的鲁棒性(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恢复正常运转的特性)、宽温范围(零下270摄氏度到零上3000摄氏度)、响应快、封装种类多、成本较低。而它们的局限主要是精度较低和噪声较大。 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设计电路 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RTD)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每种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特定的和独特的电阻率特性,所以当温度变化时检测金属电阻的变化,从而得到温度测量数值。金属的电阻是和它自己的长度成正比、和截面积成反比的。这个比例数值取决于传感器本身金属材质的电阻率大小。 为了更精确的测量温度,RTD构造里金属材料的选择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考虑因素。用于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的金属主要有铂、镍以及铜。在这三种材料中,金属铂制成的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是最精确、最可靠的。它也具有不易被污染的环境等因素影响,可保证长期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这些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主要优点还有宽温范围(零下250摄氏度到零上900摄氏度)、高精度高精度、和线性等等。其局限性则包括成本较高和响应略慢等等。 热敏电阻传感器设计电路 和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RTD相类似,热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也是随温度的变化,电阻阻值相应变化。只是,一般的热敏电阻都拥有一个可计算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优势是它们的价格低并且精度可以接受。它们的缺点是温度范围非线性。然而,鉴于当今许多微控制器芯片上都有片上闪存,可以建立一个可查询纠错的数据表来减少非线性问题带来的精度影响范围。如果需要测量的温度范围在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300摄氏度之内,则热敏电阻传感器仍可以作为比较可靠的和比较精密的温度测量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