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摘要:自从1897年马可尼的实验证明了无线通信的可行性,人们对移动通信的探索和在发展中不断产生的需求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可置疑,移动通信越来越广泛地渗透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商用开始到如今,短短的十几年间经历了90年代初第二代、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从萌芽到完善的整个发展过程,直至今天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如火如茶的研究和开发,足以表明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势不可档。本文回顾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概况技术变革

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对人们的生活带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人对信息交流、传播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通信效率、品质的追求也更加强烈,这直接推动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更迭。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下述三个方面的技术进步:计算技术、集成技术和传输技术。

从单基站大功率系统到多基站小功率系统,从单一覆盖模式到蜂窝和微蜂窝覆盖模式,从小区域覆盖到大区域覆盖并实现了国内甚至国际漫游,从纯语音系统到包括低速数据传输的综合传输系统,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到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这些变化,使得移动通信技术在传输能力和传输质量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移动通信起源于无线通信,最早可追述到1901年马克尼从英格兰收到短波无线电信号,但直到1948年才出现第一台(无线)移动电话,而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迄今经历了第1代移动通信系统、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在广泛运用的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刚刚入门的4G系统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974年,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移动网的概念,同年其又研制出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并于1882年在美国正式运营同一时期,英国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和北欧的NMT(Nodic Mobile Telephone)等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技术,它们都是基于模拟信号的、实现全双工通信、频分多址的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的出现可以说是移动通信的一次革命。其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并增大系统容量,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越区转接和漫游功能,扩大了客户的服务范围,但上述模拟系统有四大缺点: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尤其是在欧洲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相互之间不能漫游,对客户造成很大的不便,现在己经被淘汰。有新的需求就会有新的发展,这些明显的缺点正是导致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这个容量瓶颈外,第一代系统还受制于不同的系统标准,因为这使得一个用户在不同国家的漫游变得不可能。比如在欧洲,由于大多数国家很小,又有几个标准同时存在,因而,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数愈来愈少。在中国,虽然实行统一的建设规划,同样存在多个系统标准共存的问题,使得网络管理很复杂。所有这些都在推动着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实现更高的容量和兼容的系统标准。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刚投放市场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在研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比较成熟的制式有泛欧GSM (Global System fior Mobile Communication)美国的ADC(D-AMPS)和日本的JDC(现在改名为PDC)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些数字系统中,GSM的发展最引人注目。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

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第二代系统标准的时候,到底是模拟好还是数字好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且存在着明显不同的意见,因为这涉及到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并且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决定。但基于数字技术本身的巨大进步和由强大计算能力导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的无规则化运动,一些世界性的标准委员会才最终选择了数字技术作为第二代蜂窝无线通信的基准。这些选择确保两个目标:第一是移动通信的升级能力,第二是移动通信和其它信息技术溶合的能力。

概括起来,数字技术具有下述方面的优点:增强的系统灵活性;高效的数字调制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有效容量;加强的信源和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灵活的带宽配置;增加新的服务项目;提高接人和切换的能力和效率。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源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己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F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F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

GS6l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

然而,随着宽带技术在有线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无线网络提供宽带业务的时代必然要出现。加上跨网络平台的1P的出现,研究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外围环境趋于成熟,各种因素在促使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3第二半代移动通信系统

在第三代移动系统向第三代的演化过程中,为Il保证平滑过渡,提出了2.5代系统的概念,以其典型代农GPRS为例,数据速率可达115Kb/s,显然仍然无法满足高速数据业务的要求。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码分多址,其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因此它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内重复使用,容量和质量之间可做权衡取舍等属性这些属性使CDMA比其它系统有很大的优势,比GSM更先进,故也称之为2.5G。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尽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拥有着诸多优点,它也为全球信息化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但也存在着问题。其带宽过低限制了告诉数据的应用,不能很好的实行多媒体业务,存在多种标准,无法实现全球漫游等。即便第2.5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不能满足用户对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为此,国际电信联盟(ITU)很早就提出发展1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经ITU认可的3G无线传输技术主要有三种标准,分别是W-CDMA,CDMA200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第一代向第二代的演进—从模拟到数字是自然而然的,并且关注的主要都是话音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则试图建立一个全球覆盖、全球无缝漫游的移动综合业务数字,提供与固定电信网的业务兼容、质量相当的多种语音和多种速率的非话业务,相对于前两代而言有着较高频谱利用率。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的演进并没有旨在建立一个新网络,而是被看作一个可以不断演进的平台,并将注惫力从话音转向移动多媒体,尽管实际与设想存在一定的差距。正如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不可避免地有着一定的不足。

虽然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不足之处以及在实际研发中政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对它的众多争议,褒贬不一,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极其活跃的研究热点,不仅引起世界各国研究机构的极大兴趣,也受到众多网络运营商以及设备开发商的日益关注。人们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92年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中规定2GHz附近的频率被指定给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并且于2000年在土耳其召开全会,对无线接口技术进行统一,确立一个能提供告诉数据接入的、单一的、通用的和全球的标准即IMT-2000(Tnternatio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

4.1 WCDMA

WCDMA就是Wideband CDMA,也就是宽带的码分多址技术该技术起源于日本和欧洲早期的第三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它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的状态,可提供384Kbps的传输速率,在低速或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高达2Mbps的传输速率而GS6l系统目前只能传送9. 6Kbps,固定线路Modem也只是56Kbps的速率,由此可见WCDMA是无线的宽带通讯。

5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3G时代尚未真正来临,其存在的问题就早己暴露,如:无线传输技术与核心网技术都是家族式的;多种标准存在难以实现全球漫游;最大传输速率达不到2Mbps,无法满足用户高带宽要求等。所以,就在3G通信技术正处于酝酿之中时,更高的技术应用己经在实验室进行研发。因此,在我们期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优质服务的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技术也在实验室悄然进行当中。那么到底什么是4G通信昵?

到目前为比人们还无法对4G通信进行精确的定义,一些学者认为4G通信的概念来自其他无线服务的技术,从无线应用协定、全球袖珍型无线服务到3G;一些学者认为4G通信是一个超越2010年以外的研究主题,4G通信是系统中的系统,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无线技术;但不管人们对4G通信进行怎样的定义,能够肯定的是4G通信将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它将能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将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目前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4G手机将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

施中的一个纽带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将比3G便宜另外,4G 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一一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如果说现在的3G能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

信将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然而,在通话品质方面,目前的移动电话消费者还是能接受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有移动电话网中手机的通话质量还在进一步提高。数据通信速度的高速化的确是一个很大优点,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达到惊人的100Mbit/s。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投资成本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目前的通信费用低。

与目前广泛应用的3G移动通信系统相比,4G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超高速传输、通信服务多元化、智能化程度更高以及兼容性良好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在大力发展4G通信技术,4G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世界通信制式混乱、4G通信系统自身的容量限制以及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更新等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4G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的4G研究并不是在TTU组织之下进行而是各国独立开展的。在将来4G 标准制订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多种方案并存的状况,如同现在的3G标准一样因此,5G, 6G乃至更多更新的标准出台也很有可能。

6展望

移动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从家庭到单位再到城区到国家乃至全球,都可以轻松实现高速的多功能的无障碍的自由通信。形成一个能为人们提供最佳体验为目标而存在的智能信息空间,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手机也将不再只是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工具了,通过手机,人们可以享受到像可视电话、浏览新闻、查询股价、收发邮件、观看电影等诸多综合服务。更快的速度、更强大的功能,随着通信技术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得精彩。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得人类的通信方式出现革命性的改变,从而使得人类生活发生深刻的变革。

其实,移动通信技术变化如此之快,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任何对4G的发展预测都难免有冒险之虞,所有的这些都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人而不断地被补充更新。

参考文献:

[1]移动通信和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_刘元安

[2]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展望_弓丞

[3]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_张洁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_关键技术及未来展望_颜永庆

[5]4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_仪明海

1选题、观念

10分2 结构、逻辑关

15分

3 综合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15分

4 创新意识、语

言文字表达能力

10分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及趋势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趋势 学号: 144402103 姓名:徐乐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从19世纪90年代末出现,发展至如今,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20年代,大概分为4个阶段。 1、第一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初步进行了一些传播特性的测试,并且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了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工作方式为单工或半双工方式。 2、第二阶段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公用移动通 信业务开始问世。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网过渡,接 续方式为人工,网络的容量较小。 3、第三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 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采用 450MHz 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 4、第四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此期间,由于蜂窝理论的应用,频 率复用的概念得以实用化。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 限,它通过分割小区,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 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 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同时,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 信网络技术以及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在交换、信令网 络体质和无线调制编码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移动通信蓬 勃发展的时期,其特点是通信容量迅速增加,新业务不断出现,通信 性能不断完善,技术的发展呈加快趋势。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 AX 责料黒it : ft 息产业昨旭恒崎死 用仁移动谨牯发展姐势兩 移戢性 199S )99? 20 (X) 洌3 时间- HSPPA USTFA U£V-DQ LTE j ME l^EV DV E3G - h B3GMG 高 -2G ? 3G^ -,c + 中 A5 IPS 1ACS WCDMA 02.16-^ iMAX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 摘要科技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在不断进步,现在的社会是科技型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信息化需要的是计算机,需要的是互联网,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方便中国信息事业的发展,移动通讯也在一代一代的更新,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新型的通信手段将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将根据移动通讯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并且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移动通讯将来的发展提供探索新趋势。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数据;信息时代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经过四代的变革更新,处在第五代的热潮之中。人们的工作、出行、购物,都要依靠移动通信来完成,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经过调查统计,我国移动用户的使用者已经突破了十亿,目前的使用量还在不断增加,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潮。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乐观,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信息发展。 1 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背景 移动通信系统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直到现在,它一共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预计到2020年将经过第五代的發展历程。 第一代通信技术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完成的,它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数据,因此传输的速度十分的慢,而且质量相对来说也较差,并且无法加密,安全系数也很低,业务量也很小,所以很快就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淘汰了。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这次它引入了较为密集的技术结构,并且还引用了智能技术,虽然比起第一代的通信技术好了很多,但依然有多的不足之处,传输的速率依然很慢,安全稳定系数依然不够高。 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更加的智能化,前两代无法解决的宽带服务,由于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到来也有了相应的提供。它具有Internet的能力,还可以实现全球漫游,传送质量较高的图像等。 第四代通信技术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4G网络,上网的速度更加的快,并且有了移动宽带和WIFI。我国现已经进入了4G生活时代,4G具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和高清的电视,是前三代无法达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更加进一步的研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我国的信息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1]。

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

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 势 (1)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为运营商配备充足的频谱资源,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从市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0 引言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无线通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表现在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

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

浅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浅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同时,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的趋势是:网络业务的数据化、移动互联性和分组化;以及网络设备的小型化和智能化等。这些趋势正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本文介绍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网络架构。讨论了未来移动通信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网络结构。最后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4G;网络结构;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 1 绪论 所谓的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用户之间或者是移动和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的历史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这种通信技术主要指的是蜂窝式模拟移动技术,其频率利用率不高、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且不兼容等局限促使人们开发出第二代移动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指的是蜂窝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使得蜂窝的数据传输变成数字化,具有了数字化信号传输的所有特点。但还是存在着业务单一、通话和低速数据通信以及无法全球漫游等缺憾。于是结合Internet 和高度移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克服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所有缺点,并提供了很高质量的多媒体综合业务。有了第三代移动通信,人们除通话以外,可以方便地进行WWW浏览,收发E- mail,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业务,进行电子商务如购物、交易、金融业务等。目前,因3G系统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人们已经开始对4G 技术进行研究。这种4G技术会比3G技术的更加完善。 2 4G 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宣布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根据工信部的公告,我国发放4G牌照,三家运营商将同步获得首批4G 牌照,为TD-LTE制式。对于为何向三家运营企业只发放TD-LTE牌照,工信部发布了相关解读,并称“工信部收到三家运营企业申请TD-LTE牌照的相关材料,并且三家运营企业均已开展TD-LTE规模网络试验,TD-LTE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这样的解释只是解释了为什么发TD-LTE牌照,而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发FD-LTE牌照。按照上述解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套读“工 信部收到两家运营企业申请FD-LTE牌照的相关材料,并且国外运营企业均已开展FD-LTE规模网络运行,FD-LTE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实际上,FD-LTE和TD-LTE技术都趋于完善,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也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但为什么只是中国移动一家作好了规 模商用的准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均未准备就绪呢?这就必需从LTE的前世到今身详细说起。 ●从标准的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移动通信已经发展了3代。 ●一、1G移动通信标准 ●第一代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 ●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而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 式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 使用模拟蜂窝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 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 ●(1)频谱利用率低 ●(2)业务种类有限 ●(3)无高速数据业务 ●(4)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设备成本高 ●(6)体积大,重量大。 ●第一代移动通信最大特点是语音终端移动化。 ●二、2G移动通信标准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通过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以GSM和IS-95为 代表,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订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数字移动通网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1)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 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2)DAMPS(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 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柴远波, 戚建平, CHAI Yuan-bo, QI Jian-ping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9,28(6) 参考文献(10条) 1.BRUNNER M RFC3726,Requirements for signaling protocols 2009 2.YEUNG C K A;LOVE D J On the performance of random vector quantization limited feedback beamforming in a MISO system 2007(02) 3.CHEN Y F;BEAULIEU N C Interference analysis of UWB system for IEEE channel models using first-and second-order moments 2009(03) 4.BEAULIEU N C;SHAO H;FIORINA J P-order metric UWB receiver structures with superior performance 2008(10) 5.FRANK H P Cognitive wireless networks 2007 6.PARKVALL S;ENGLUND E;LUNDEVALL M Evolving 3G mobile systems:Broadband and broadcast services in WCDMA 2006(02) 7.柴远波;郭云飞3G高速数据无线传输技术 2009 8.TEERAPABKAJORNDET W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probabilistic rate control on a reverse link in CDMA2000-1x-EV-DO systems 2006 9.3GPP2.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cs0024-A Version 2.0) 2009 10.DAHLMAN E;EKSTRM H;FURUSKR A The 3G long-term evolution-radio interface concep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93643572.html,/Periodical_sdkjdxxb200906011.aspx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摘要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今天,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需求愈发强烈,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对网络通信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产业需求无疑是推动5G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依然是探索性阶段,本文将针对性阐述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展望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以期促进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关键技术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大众的生活,大众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動通信技术在保证自身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也要满足用户日益复杂、多样的需求。5G技术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并且具备高功能性和高效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应用体验。有科学家指出,5G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在未来的几年里,4G还将保持移动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并依旧在持续高速发展。但5G 移动通信技术很有可能在2020 年正式进入市场,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和认可。本文将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探究与5G 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比于4G技术,5G将是移动通信技术革命性的转变。5G技术专为互联网而生,且相比于4G技术,它将拥有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多的设备支持,更短的时间消耗,更低的功耗要求[1]。从用户体验来看,在5G技术支持下,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换言之,5G的出现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的优质服务。该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通信设备和智能物联网设备等移动设备终端实现更广泛的连续覆盖。相比于4G技术只能满足智能手机的技术需求的局限,5G移动通信技术将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提供超大的带宽,它的容量将会是目前广泛应用的4G技术的1000倍,真正实现“万物皆可联”的梦想,这为智能家居生活,智能办公需求等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2 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性技术应用 5G移动通信正朝着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将从前“人与人”的沟通,转变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将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感知信息、参与信息制造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飞跃。5G技术的研发不会孤立进行,开发过程中也将吸收4G的优秀技术特性,如wifi局域网和蜂窝网,将会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广泛的网络新体系。随着各种智能新产品

浅谈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刘远石 (通信工程 1312402-1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通信技术方面的技术变革,更是站在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变革行列的前茅。4G移动网络是我国当前正大力推广的移动通信技术,现已发展的十分成熟,而5G移动网络则是面向2020年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很多国家自2013年起就开始研究5G移动网络,目前我国5G移动网络正处于探索阶段。文章根据我国5G移动网络应用现状,对5G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1、5G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有突飞猛进饿进步和发展。从2G到3G,再到当前的4G,短短几年移动通信技术有质的飞跃。不同类型的通信技术具有各自的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接下来的通信技术朝什么方向发展,有什么创新技术,这些都是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期望和关注点。5G通信技术是接下来发展的趋向,也将成为新一代的的移动通信系统。每一代网络的出现与应用都是对移动网络技术进步的充分肯定与证明。为进一步促进移动网络技术发展,加快新一代5G移动网络的来临,有需要对5G移动网络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关注与分析。5G是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在2020年以后将成为第五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根据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规律分析,5G应具有着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及利用能效,在传输速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将比现今的4G技术有一个高度和质的提升,在其无线信号的覆盖性能、传输时效、通信安全及用户体验方面也将会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1]5G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无线移动技术有着深入的联系和结合,形成了新一代的全面性的通信网络。满足未来十年互联网移动通信网速的1000倍要求。未来5G移动通信还须很强的灵活性,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调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5G移动通信提供了动力基础。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各种技术的基础性平台。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技术将成为5G通信系统的基础,但有着更高的通信传输质量和系统效率的要求。未来5G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在三个方面得到提升:(1)无线传输效率;(2)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和系统吞吐率;(3)无线通信频率资源。当前科学信息技术处于新的发展和变革时期,5G技术的发展将有这样的特点:一,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提高和改善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吞吐效率及3D等下能力,将成为5G性能的重要指标;二,完善和健全网络,实现多点、多面、多用户多无线,提高系统性能;三,5G技术将实现无处不在的无线信号覆盖,优化系统的设计目标;四,充分利用高频段频谱资源,实现5G的普遍广泛应用;五,可灵活化的配置5G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相关通信运营商科根据实时的流量动态调整网络资源,降低成本和消耗。 5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全球性研究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5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会得以明确,在未来几年,该技术会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即标准化的研究与制定阶段。同时,5G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也会大大提升,其途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变革网络结构、开发并利用新的频谱资源等。2013年初,欧盟等国家的第7框架计划中启动了关于5G的研发项目,共有29个参加方,我国的华为公司也参与其中。随着该项目的启动,各种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组织应运而生,如韩国成立的5G技术论坛,中国成立的IMT-2020(5G)推进组等。目前,世界各个国家正积极的就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需求、关键技术指标、使能技术、候选频段、发展愿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研讨,以期在2015年召开世界无线电大会时达成共识,在2016年后积极启动关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行业标准进程。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推动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各种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目前现有的固定互联网络的各种服务业务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后台服务及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势必会对5G移动通信技术系统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系统容量要求与传输质量要求上。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主要定位在要密切衔接其他各种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上,为快速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提供全方位和基础性的业务服务。就世界各国的初步估计,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在内的无线移动网络,其在网络业务能力上的提升势必会在三个维度上同步进行:第一,引进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之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将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至少10倍以上;[2]第二,新的体系结构(如高密集型的小区结构等)的引入,智能化能力在深度上的扩展,有望推进整个无线网络系统的吞吐率提升大概25倍左右;第三,深入挖掘更为先进的频率资源,比如可见光、毫米波、高频段等,使得未来的无线移动通信资源较4G时代扩展4倍左右。为了提升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业务支撑能力,其在网络技术方面和无线传输技术方面势必会有新的突破。在网络技术方面,将采用更智能、更灵活的组网结构和网络架构,比如采用控制与转发相互分离的软件来定义网络架构、异构超密集的部署等。在无线传输技术方面,将会着重于提升频谱资源利用效率和挖掘频谱资源使用潜能,比如多天线技术、编码调制技术、多址接入技术等等。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的竞争热潮,加快5G技术的研发应用,力求在5G通信领域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各国信息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5G移动通信技术,必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并给社会的进步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M.G.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 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83年,AMPS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1985年,已经扩展到47个地区。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各自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 汽车移动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阪等地投入商用,成为全球首个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前联邦德国于1984年完成C 网,频段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球接入通信系统(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ACS),频段900MHz。法国开发出450系统。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obile Telephone System,MTS)。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Nordic Mobile Telephone, NMT)移动通信网,频段450MHz。这些系统都是双工的基于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浅析

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浅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产业合作向纵深层次拓展,市场秩序和竞争不断规范,移动通信不仅推动了电信行业的整体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做简要分析。 一、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发展概况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由模拟系统发展到今天的数字系统,gsm网(时分多址技术)成为世界第一大网,而is-95(码分多址技术)也将大规模建设。其迅猛发展的原因,首先是由于90年代初移动gsm标准制定完整、系统可靠,有900mhz 频段可用;同时中国采取了竞争的机制,刺激了运营者的扩展市场的努力。其次是通过国家对通信的一些优惠政策,中国固定通信网在这期间得到了改造与发展,特别是交换系统已逐步数字化、传输系统也由模拟系统逐步发展为数字系统。从技术上来讲,当时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确定是经过广泛的业内专家论证,比较了gsm与is—95在当时这两种技术的成熟性和标准化程度,而确定首先采用gsm。在发展初期我国的部分城市已发展了模拟系统tacs与amps。选择发展gsm的战略是切合实际的,时机选择也不错,同时又考虑到整个产业化的发展。从长期持续发展着眼,国家在“八五“期间立了gsm系统研发项目作为国家重点项目,为今天国家设备的生产,在人才、技术等领域奠定了一定基础。is-95的码分多址(cdma)同时在“八五”期间开始调研专题研究,而至“九五”,开始了系统开发,如今gdma也开始大规模建设,我国移动通信网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网,同时中国向itut提出了td—scdma标准。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态势依然良好,虽然用户年绝对增量开始减少,但移动通话量仍快速增长,移动通信收入比例上升,而且移动增值业务种类不断丰富、收入贡献日益增加,移动通信大有代替固定通信之势。不过,近几年移动用户总体增长有所放慢,主要是由于在经历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城市地区的普及率已较高,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增长有限;另外,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竞争趋于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用户发展。从移动用户的构成看,GSM用户依然占居移动用户的主体,市场份额高达91.3%,CDMA也有一定发展,在新增用户中,有约81%的来自预付费用户,从而使预付费用户在用户总数中的比例由2004年的59.3%上升到2005年的62.7%。移动通信市场低端用户涌现,预付费用户大幅增加。 二、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当前虽有了一些基础,但无论从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拥有的专利的数量还是资金等方面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然而移动运营业的发展造就了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家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能吃苦创业的管理、研发队伍,且已有部分产品问世,今后主要是解决科研、生产、经营三结合的道路,加速走下去,使之紧密结合;只有联合,才能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热点分析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起步虽晚,但是发展极其迅速。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对移动通信的需求量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我国也不例外,而且这种需求量还将持续下去。如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快速推进,现有的移动网络已经很难满足移动业务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发展,对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改进就越来越迫切,一方面要求尽可能丰富的移动业务满足移动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要求通过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系统的容量,以支持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数量,移动通信技术正是在这两种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发展的。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和一只拖船之间用无线电进行了消息传输,成为了移动通信的开端。至今,移动通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从1978年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网电网系统的诞生到第二代全数字蜂窝网电话系统的问世,现如今第三代个人通信系统的方案和实验均已开始逐步完善。 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AT&T公司通过使用电话技术和蜂窝无线电技术研制了第一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取名为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即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系统。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在于它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一次能够在移动的状态下拨打电话。这一代主要有3种窄带模拟系统标准,即北美蜂窝系统AMPS,北欧移动电话系统NMT和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我国采用的主要是TACS制式,即频段为890~915MHz与935~960MHz。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各种蜂窝网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大差异,它们只能提供基本的语音会话业务,不能提供非语音业务,并且保密性差,容易并机盗打,它们之间还互不兼容,显然移动用户无法在各种系统之间实现漫游。 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解决由于采用不同模拟蜂窝系统造成互不兼容无法漫游服务的问题,1982年北欧四国向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Conference Europe of Post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