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明月池导游解说词

五台山圣迹

路线:乘火车可以到石家庄,石家庄汽车北站(在火车北站旁)到五台山每天有三班汽车,分别是7点、9点、14点,车程4.5小时。也可以到太原站下,太原汽车东站(距离3.5公里)每小时有一班去五台山的车, 14:30以后车少,车程4小时。五台山的汽车站很好找,从塔院寺出去,到台怀镇中心的主干道,乘坐免费环保车,一站路就到了。车站上明码标价,去五个台的价格从40到80不等。非车站的车可能到不了台顶。三天基本上可以把五台山主要寺庙都转完,比如:

d1黛螺顶、圆照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集福寺d2清凉寺、金阁寺、龙泉寺、南山寺、南台顶、镇海寺d3东台顶、西台、碧山寺。

d1 塔院寺东台那罗延洞

d2:佛母洞、白云寺、明月池、佑国寺、南山寺、镇海寺、观音洞

d3:黛螺顶、上善财洞、下善财洞、金刚窟、五郎庙、碧山寺、七佛寺

d4:西台、中台、狮子窝、吉祥寺、南台、清凉寺、金阁寺、龙泉寺

d5:菩萨顶、罗睺寺、三塔寺、金刚窟、明月池、观音寺、文殊洞、显通寺、绕大白塔21圈

d6:北台、圣洗浴池寺、八功德水、西来寺

d7:殊像寺、塔院寺绕塔

d1 北台、八功德水、西来寺

d2:东台那罗延洞

d3:西台、中台、狮子窝、吉祥寺、南台、清凉寺

d4:菩萨顶、罗睺寺、三塔寺、金刚窟、明月池、观音寺、文殊洞、显通寺、殊像寺、塔院寺

d5:普庵寺、白云寺、明月池、佑国寺、南山寺、镇海寺、观音洞

大白塔:

佛陀的真身舍利,此塔是二千多年前由信仰佛教的古印度国王阿育王始建,自汉迄今,又代有崇建,为五台第一圣境。古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了84000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国有19座,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1987年法王在五台山传法,主要在塔院寺。法王传讲佛法时就坐在这上边的台阶上。大白塔数度放光。

大白塔上方南面有一个佛的脚印。佛准备圆寂时留下一个脚印,脚跟上有千幅说法的吉祥图案,帮助将来朝拜的人清净业障往生净土。唐朝时名显(译音)的高僧将印度的脚印图描给皇帝供奉朝拜,明朝大德明启(译音)化缘后刻于石头上供奉于白塔。

文殊发塔

这座文殊发塔是五台山塔院寺(注:五台山的寺院修藏传佛教的非常多,尤其是格鲁派修法传承,塔院寺已圆寂的住持寂度法师,是能海上师的弟子)中的又一圣境。相传在北魏年间,文殊菩萨为宣示众生平等,化作一贫女来到寺庙乞食,并留下一缕头发。僧人们遂于此处建一佛塔供养。至明万历年间,由方广道人重修,并现见菩萨头发,发色若金。到了近年,又由当时住于五台山的汉地高僧寂度大和尚重新整修。

菩萨顶

菩萨顶寺庙依山势而建,因此山形酷似印度的灵鹫山,古亦被称为灵鹫峰。位于寺庙一侧的大殿,此殿中供奉的是藏传佛教前译宁玛派大圆满祖师布玛莫札和藏传佛教中最具神威的智慧护法神格萨尔王。此间佛殿的对面佛殿中,供奉着藏传佛教的祖师莲花生大士师。这些佛像都是法王在87年来五台山时做的。在菩萨顶前院的西配殿里,还有一尊泥塑文殊菩萨像,过去,这尊文殊菩萨像的右肩上还带着一支箭,据说还是皇帝射的。如今肩上的箭没有了,但乾隆皇帝给它的封号“带箭文殊”依然流传至今。

后院正房内存有四口大铜锅。这些锅是过去菩萨顶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四月、六月、十月和腊月举办佛事活动时煮粥用的。其中最小的一口锅,直径即近二米。据说,有一个冬天,小和尚去刷洗铜锅爬不出来,最后还是搭上木梯才把他拽出来的。菩萨顶山门外的两座石狮中有一头没有舌头。这是少有的石雕作品。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重修菩萨顶时,早上的粥总是不够吃,火头僧发现,锅内的粥被石狮偷吃了,于是便在粥锅内放上一把利刀,待石狮偷粥吃时,刀把舌头割下来了。这样,这头石狮就没有了舌头。

善财洞

为当年法王亲见文殊菩萨的圣地,上善财洞乃文殊菩萨与善财童子见面的地方,具有大加持。法王如意宝传记中明确记载“本来上师到五台山后一直住在菩萨顶上,一天,为成千上万的人传法,到了下午时分,毫无准备地搬到了善财洞。到后不久,突然不知从何处来了七个孩童。他们在上师前恭敬聆听了佛法,之后忽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大家对此甚感奇妙??

随后严格地闭关二十一天。在四月二十九日,清净的境现中,清晰了然地现见了三世诸佛智慧的本体文殊菩萨。他身色金黄,头带五佛冠,一面二臂,左手执持书函,右手高举宝剑,双足金刚跏趺而座,圆满报身装束,寂静姿态而住。上师欢喜不已,信心备增,随即以金刚歌的形式写道:我就象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孩渴望见到母亲一样,以猛烈的信心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您的踪影,可是在此之前,即根本不知您身在何方,今日我与数以万计的弟众不远万里、不辞劳苦,从遥远的藏地来到此地,这完全是为了寻觅您?? 并且在文殊菩萨面前发下誓愿:生生世世度化沉溺于痛苦无边的轮回中的一切苦难众生,使他们摆脱业惑的枷锁,趋入究竟的法界,获得无上的安乐。在此期间,以从自然觉性中流露出的智慧,不吝笔墨撰著了开显殊胜窍诀的《忠言心智明点》等诸多论典。”

善财洞分上下两个,依黛螺顶山而建,法王闭关处在上善财洞。善财洞内供奉着善财菩萨,1987年法王就是在这里闭关并亲见文殊,若于此修法,祈祷文殊菩萨和法王必获极大加持。

上善财洞的文殊殿中登记供养的师父保管了一张木板,上有法王真迹:“此殿幻化文殊、五景印度者、宗喀巴大师、十八罗汉塑于公元1987年,由四川甘孜无比师宝剂美彭措永列及上万藏族朝圣而成”。

清凉尸林

从上善财洞右边那个小门出去就是清凉尸林,但小门一般不开。或者下去从下善财洞的后面,顺着路爬上来也能到。

是第三代大圆满祖师西日桑哈虹化成就的地方,在印、藏两地早已闻名遐迩,其加持力可与印度圣境的八大尸林相媲。于尸陀林中修行,可使修行者行诸禁行,迅速断除我执,生起对众生的无量悲心,速证佛果。

昔日曾有莲花生大士、大圆满祖师西日桑哈等于此地入甚深禅定,修持无上大圆满法,并获得虹身成就。而大圆满成就者布马莫扎尊者在藏地弘法十三年后,行至五台山,于此间发愿:在此贤劫千佛的教法未隐没前,常驻此地,其化身每一百年到藏地一次度化众生。

黛螺顶

当年,乾隆皇帝想朝五台,却被风雨所阻,政务繁忙,便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了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没有时间大朝台的香

客来黛螺顶小朝台,也算满了一次愿。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价。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坐缆车去黛螺顶,单程票价35元。

显通寺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最古的一座,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建的最早的寺院,前身大孚灵鹫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该寺历史悠久,珍贵文物很多,是佛教圣地中的一颗明珠。显通寺给我的感觉是很气派,寺院很大,很干净,不愧为当年的皇家寺院。显通寺的大文殊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显通寺大雄宝殿中的三世佛像,这些佛像高大庄严,非常令人震撼。显通寺内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就是千钵文殊铜像、铜殿和铜塔、无量殿、华严经字塔和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铜钟。

殊像寺

殊像寺殿内供奉着一尊高约十米的文殊驾狻猊(suān ní)像,佛像庄严,为世上现存最大的文殊菩萨像,令见者肃然。

据说,当年此佛像即将完成之时,因一皇帝要来五台山,僧人急中生智,用面粉做成菩萨的头像放好。待皇帝走后,当僧人欲取下面粉做的头像时,此佛像开口讲话,示意僧人无需重新再做,这是文殊菩萨的殊胜显现,此佛像与文殊菩萨无有任何区别。

五爷庙

五爷庙又称万佛阁,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据说五爷是一位文殊菩萨加持的龙王,属于世间护法,也有可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这里香火旺的原因应该是世间的俗人想求世间福报的较多,而五爷作为世间神又常常显灵满他们的愿,因此五爷庙常年香火不断。

罗睺寺

佛子罗睺罗随佛出家修道,得了罗汉果位;罗睺寺寺名由此而来。据说由於此处显过圣灯,所以名「落佛寺」。寺门之侧有座高三米多的喇嘛砖塔,塔上刻有文殊像,两旁的肩花上放著经书和智慧剑。据说,过去这里有一棵松树,十分高大,是文殊曾经显圣的地方。以後,人们把松树砍了,做了文殊菩萨像的塑柱。人们又把这棵树的树枝、木屑埋在地下,建塔供奉。於是,这座塔被称为文殊塔,又名松塔。罗睺寺最吸引人的还有开花现佛。这一由机关操纵的奇妙景象于1984年底修复。

金刚窟

到台怀镇中心大道乘坐环保车,只要说声去林彪别墅就行。在五台山诸多的灵迹当中,金刚窟可以说是名声显赫。唐朝时,北天竺僧人佛陀波利于此处现见文殊菩萨,并应文殊菩萨咐嘱,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迎请至汉地,大圆满祖师布马莫扎、班智达桑吉雄等也曾于此处的山洞中闭关修行??金刚窟是佛与佛子的密坛。迦叶佛时,罗萨王将金银写成的三藏显密经续以自己身上的宝贝装饰后伏藏于此。以后印度的持明大成就者佛护尊者(中观应成派初祖)在此虹化。

佛母洞

佛母洞灵迹为佛法应化世所罕有。石洞分为外洞和内洞,大洞套著小洞,外洞阔大,洞口敞开,高约三米,宽两米多,进深幽暗,由外而里渐渐收缩,在尽头的洞壁有一小口通入内洞。内洞的构造非常奇特,洞口距地面半米左右,扁圆狭窄,呈弯曲管状,斜向上延伸一米左右,即进入葫芦形状的洞腔。这个扁圆石孔刚好能容一人爬钻而入,洞腔里可容纳五六人。内洞有乳石和石笋,洞壁石色班驳。形状凸凹,犹如人体五脏六腑形样。特别是洞腔右侧乳白色条纹,和人体脊椎骨、肋骨一样形象逼真。正因为内洞天巧成,示现为人体腹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