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可行性分析

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可行性分析
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可行性分析

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可行性分析

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可行性分析

摘要:能源作为社会发展的要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其环境污染、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于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重视。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新型能源,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在煤炭污染环境,不用又不行的两难境地中,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新型能源以其着火性能好、燃烧充分、污染小、节能效益明显而备受关注,如若能够推广,可谓一举多得。

一、农村废弃秸秆的利用概况

我国农村每年农作物秸秆的产量达60-80亿吨,其中玉米秸秆的面积、产量最大,利用潜力也最大。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秸秆很少再用于烧饭、施肥。用作饲料的数量不到5%,利用秸秆还田、副业加工少于5%,出现大量的秸秆积压闲置,大量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也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秸秆经机械加工粉碎后还田,虽说进度快,可以增加土地的有机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秸秆还田既不好平整土地,也易造成土地透气死苗,渗水量大,同时也容易滋生病虫害。长期秸秆机械还田还会造成土地养分失调。

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既符合我国国情,也顺应国家的大政方针。

二、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产业化分析

我国农村废弃秸秆资源巨大,在化石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农民家庭用于支出能源消费的比例增大的今天,农民期盼着低廉的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在农村推广,当新型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出现在农户面前时,农民对其会产生特殊的感情。

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这一能源转换技术的出现,对农村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废弃秸秆散状直接燃烧热效率不足20%,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则达40%以上,提高了热利用率节约了资源。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利用可以代替部分煤炭、液化气等化石能源,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局面;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显著特点是储存、运输方便,有利于产业化生产;再加上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环保功效,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对农村环境保护、乡村洁净工程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产业化发展到年产168万吨,可获得如下效益:

1.解决84万户一年的生活燃料问题、代替燃煤117.6-134.4万吨/年,节约了煤炭资源,同时,节省资金35280万元-40320万元/年,并相应减少煤炭运输带来的费用、燃油消耗及交通压力。

2.减少环境污染和化石燃料相比,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CO2排放量为0,SO2、NO和灰尘排放量也要小得多,节省了因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

3.可增加农民收入4268万元,其中秸秆原料收入825万元,燃料加工、销售利润2008万元、就业人员工资160万元、包装品收入175万元,有利于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4.农作物秸秆加工成固化成型燃料,可实现工厂化生产、商品化流通,为农村开辟就业新途径,提供不离村生产岗位,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5.可直接利用农作物秸秆约200万吨(约为840万亩产量),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6.热效率达50%以上,比传统式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热效率明显提高,节约效果显著。

7.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用途广泛,可用于一般炊事炉具和专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炉具和2吨以下锅炉、秸秆气化炉,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以很快被人们接受,便于推广使用。

因此,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产业化项目是利国利民、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生态效益一举多得的好项目。

三、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技术原理:

煤是秸秆、树枝、杂草等废弃秸秆堆积后埋在地下,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可以模拟天然煤的形成过程,将农作物秸秆等切碎或粉碎后,加入专业制剂,进行煤化反应,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具备天然煤一样的品质。

1、复合生物工程将各种秸秆纤维的特质完全破坏,并和添加的化学成份一起使燃料在高温高压下完成初步矿化,燃烧时再充分炭化而后稳定燃烧。

2、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密度大,使松散物料“致密无间”,从而限制了挥发物的逸出速度,延长了挥发物的燃烧时间,燃烧反应大部分只在成型燃料的表面进行。炉灶供给的空气充足够用,未燃烧挥发部分的损失很少,从而减少了黑烟的产生。

3、因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质地密实,挥发物逸出后剩余的炭结构也相对紧密,运动气流不能将其解体,炭的燃烧可充分利用。在燃烧过程中可清楚地观察到,蓝色火焰包裹着明亮的炭块,炉温大大提高,燃烧时间明显延长。

四、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特点:

1、清洁环保,绿色能源:经检测,其含硫量为0.16%-0.22%,远低于煤炭1%-3%的含硫量,是一种环保清洁能源,享有“绿煤”美誉;

2、成本低廉,附加值高:每吨成本160-200元(热值3500-5500大卡),成本非常低廉。燃烧后的灰烬,富含钙、镁、磷、钾、钠等元素,是上好的无机肥料。而且,通过对灰分进行处理,提取的纳米二氧化硅,有很高的附加值!

3、热值可调,燃时可控:通过调整煤化剂配方,可将其热值调至3500至8000大卡,燃烧时间在1小时至4小时,可以控制。

4、密度变大,储运方便:密度在1.2以上,占地少,方便运输和贮存。可用袋装,农村及城镇居民可像采购大米一样购置存放,取用方便。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已超出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氢氧化物排放量的66.7%均来自燃煤。废弃秸秆能源来自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和作用时消耗的

二氧化碳与它燃烧时的排放量相当,所以被称为零排放能源。以废弃秸秆燃料替代煤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碳氢化物、氢氧化物等对大气的污染,减少酸雨现象的发生。将为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作出巨大的贡献。

五、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应用:

1、适合农村、城镇、单位和家庭生产,是取暖、洗浴、食堂做饭、烧锅炉以及发电厂的理想燃料;

2、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颗粒形状以个小质硬,便于摆放分布的特点,可应用于陶工烧制、砖瓦厂以及冶炼化工;

3、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燃烧后的灰烬中,富含钙、镁、钾、钠等元素,是上好的热性速效有机肥,而且经过对灰分进行处理,提取的纳米二氧化硅、三氧化铁,在市场上也十分走俏。

六、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与天然煤应用效果对比

4、用户使用比较

4.1总用料量:一户农家每年采购煤炭1.5吨,主要供应自家冬季取暖、烧炕、炊事用,改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每年需要2吨,也可以满足同样的要求。

4.2每日使用情况:农民做一顿饭只需3Kg生物质燃料块即可,烧一壶水只用10多分钟即可烧开,填5Kg燃料块即可保证一夜的取暖要求,完全可以取代煤炭。

4.3费用情况:按目前煤市场价800元/吨,每年需支出煤钱1200元,并且煤价还在年年上涨。改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价格比煤低,还可以用秸秆换取生物质燃料,从而节省了农户部分开支。

综上所述,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的去处问题,而且节能环保,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是开发新型能源的一条光明大路,必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最新【精品】范文

关于印发《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财建[2008]7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培育秸秆能源产品应用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

附件: 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料、棉花、薯类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 第三条补助资金实行公开、透明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方式 第四条支持对象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 对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属于并网发电的部分,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

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不再给予专项补助。 第五条补助资金主要采取综合性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收集秸秆、生产秸秆能源产品并向市场推广。 第三章支持条件 第六条申请补助资金的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 (二)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符合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三)企业年消耗秸秆量在1万吨以上(含1万吨)。 (四)企业秸秆能源产品已实现销售并拥有稳定的用户。 第四章补助标准 第七条对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根据企业每年实际销售秸秆能源产品的种类、数量折算消耗的秸秆种类和数量,中央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综合性补助。 第五章资金申报和下达 第八条企业在申报时,应按要求填报秸秆能源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及申请表(格式见附件),并提供以下材料:

生物质燃料生产项目策划书

生物质燃料生产策划书 市场调查 一当前我国能源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能源的需求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仍是以煤为主,而且这种结构在今后一个时期不可能有太大变化,这将对能源供应、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也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 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 二,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能源产业发展。 三,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 四,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影响了能源供给能力的提高。 五,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较大。 专家们希望通过实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保证我国到 2020年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能源消费实现如下理想目标:一次能源需求少于25亿吨标准煤,节能达到8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比例控制在60%左右,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5.25亿吨标准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1亿千瓦);石油进口依存度控制在6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率为45%-60%。

二生物质秸秆在我国的利用分析 一生物质秸秆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1)东北粮食主产区 主要包括、、三省和自治区的东四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豆类、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6左右。本区域重点开展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村镇级固化成型燃料试点示和秸秆集中供气站,到2015年建立示点250处,年产固化成型燃料100万吨,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300处,年产秸秆气1.1亿立方米。 (2)黄淮海粮食主产区 主要包括、、三省和、二省的淮河流域部分。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其次是玉米和稻谷,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3左右。本区域重点建设以小麦、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稻壳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村镇级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示点和秸秆集中供气站,配套开发炊事灶具和取暖设备,到2015年建立示点250处,年产固化成型燃料约95万吨,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300处,年产秸秆气1.1万立方米。

新能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

()县新能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新能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 承担单位:民营个体 编写单位:民营个体 编写时间:2014年9月

目录 第一章结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4) 1.2建设规模 (4) 1.3总投资及效益分析 (4) 1.4资金筹措 (4) 1.5推荐方案及研究结论 (4)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3.1国内外秸秆的市场需求 3.2国外秸秆的市场情况 3.3国内秸秆的市场情况 3.4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5产品市场 3.6产品推广方法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 4.1区域概况 4.2秸秆收购价格预测 4.3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5.1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3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5.4土建工程 5.5公用工程 5.6排水工程 5.7供电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6.2对策和措施 第七章消防 7.1总图布置 7.2建筑物设计 7.3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器装置 第八章节约能源 8.1概述 8.2工艺生产上的节能措施 8.3其他工程节能措施 第九章 9.1职业安全 9.2职业卫生 9.3职业安全卫生机构人员配置

第十章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 10.1企业组织与工作制度 10.2劳动定员 10.3人员培训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新能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 1.1.2项目承担单位 民营个体(有实力注册公司)

关于编制秸秆固化成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秸秆固化成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b95276787.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秸秆固化成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秸秆固化成型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秸秆固化成型项目发展概况 (12)

生物质成型燃料简介

生物质成型燃料简介 (一)、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利用新技术及专用设备将各种农作物秸秆、木屑、锯末、果壳、玉米芯、稻草、麦秸、麦糠、树枝叶等低品位生物质,在不含任何添加剂和粘结剂的情况下,通过压缩成密度各异的生物质成型的清洁燃料,因为秸秆等物料中含有一定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其木质素是物料中的结构单体,是苯丙烷型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增强细胞壁、粘合纤维素的作用。木质素属非晶体,在常温下主要部分不溶于任何溶剂,没有熔点,但有软化点。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木质素软化粘结力增加,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使其纤维素分子团错位、变形、延展,内部相邻的生物质颗粒相互进行啮接,重新组合而压制成型,使松散的、能量密度低、热效率仅为10%左右、不易保存、不便运输与利用的生物质原料,经过加工变为致密的、能量密度高的、热效率可达45%左右、易保存和便于运输的高品位清洁能源产品。它具有燃烧特性好、燃烬率高、粉尘少、化学污染排放低的优势。 (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组成结构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由可燃质、无机物和水分组成,主要含有碳(C)、氢(H)、氧(O)及少量的氮(N)、硫(S)等元素,并含有灰分和水分。碳:生物质成型燃料含碳量少(约为40-45%),尤其固定碳的含量低,易于燃烧。氢:生物质成型燃料含氢量多(约为8-10%),挥发分高(约为75%)。生物质燃料中碳多数和氢结合成低分子的碳氢化合物,遇到一定的温度后热分解而析出挥发。硫:生物质成型燃料

中含硫量少于%,燃烧时不必设置烟气脱硫装置,降低了企业处理脱硫成本,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氮:生物质成型燃料中含氮量少于%,NOx排放完全达标。灰分:生物质成型燃料采用高品质的木质类生物质作为原料,灰分极低,只有3-5%左右。 (三)、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理化指标 生物质燃料成型后的主要技术参数: 密度:700—1300千克/立方米;灰分:3—20%;水分≤15%。热值:3500—4500大卡/千克;燃烧率≥96%热效率≥81%排烟黑度(林格曼级)<1排尘浓度≤80mg/m3 生物质成型燃料块的热值以原料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以玉米秸秆为例:热值约为煤的~倍,即的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块相当于1t煤的热值,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块在配套的下燃式生物质燃烧炉中燃烧,其燃烧效率是燃煤锅炉的~倍,因此1t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块的热量利用率与1t煤的热量利用率相当。 (四)、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BMF的特性 (1)生物质燃料可实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生态“零”排放,BMF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光合作用固定于植物上的太阳能,其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来自于其生长时对自然界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因此,BMF具有二氧化碳(CO2)生态零排放的特点。(2)生物质燃料属低碳能源:BMF的燃烧以挥发份为主,其固定炭含量仅为15%左右,因此是典型的低碳燃料。(3)减少二氧化硫(SO2)排放:BMF含硫量比柴油还低,仅为%,不需设置脱硫装置就可实现二氧化硫(SO2)减排。(4)粉尘排放达标:BMF灰份为%,是煤基燃料的1/10左右,设置

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 理暂行办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财建[2008]7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培育秸秆能源产品应用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 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料、棉花、薯类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 第三条补助资金实行公开、透明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方式 第四条支持对象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 对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属于并网发电的部分,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不再给予专项补助。 第五条补助资金主要采取综合性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收集秸秆、生产秸秆能源产品并向市场推广。 第三章支持条件 第六条申请补助资金的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 (二)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符合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三)企业年消耗秸秆量在1万吨以上(含1万吨)。 (四)企业秸秆能源产品已实现销售并拥有稳定的用户。 第四章补助标准

年产xxx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申请参考)

年产xxx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参考模板,仅供参考

摘要 该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计划总投资6534.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27.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94%;流动资金1507.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06%。 达产年营业收入10378.00万元,总成本费用7845.42万元,税金 及附加115.96万元,利润总额2532.58万元,利税总额2997.86万元,税后净利润1899.4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98.42万元;达产年投 资利润率38.76%,投资利税率45.88%,投资回报率29.07%,全部投资回收期4.94年,提供就业职位159个。 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项目承办单位能够提供的资本金等情况,提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编制建设投资估算筹措表和分年度资金 使用计划表。 本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 益预评估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 会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

年产xxx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绪论 第二章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建设规模分析 第四章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五章总图布置 第六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七章风险防范措施 第八章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九章实施安排方案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章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企业 (一)项目名称 年产xxx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科技公司 二、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选址及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一)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建设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xxx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二)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8509.25平方米(折合约27.75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三)用地控制指标及土建工程

秸秆能源化利用2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摘要: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解决环境污染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秸秆固化、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液化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部分技术中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最后展望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秸秆; 能源化利用; 技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能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1]。目前秸秆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有固化成型技术、直燃及气化发电技术、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热裂解液化技术、秸秆沼气发酵技术以及制取燃料乙醇技术等[3]。本文从应用层面对秸秆能源化利用各类技术原理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秸秆能源化利用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秸秆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作为生物质能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作物秸秆与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来源丰富、清洁环保、可再生、分布分散等特点,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含量为40%~55%、半纤维素含量为10%~25%、木质素含量为20%~30%[5]。木质素除自身难以分解外,还常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相互缠绕,形成致密的空间结构进而阻碍纤维素的降解。因此,秸秆转化利用的关键是将其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进行有目的地转化利用。如何通过物理、化学、热解以及生物学方法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已成为生物能源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2 秸秆能源利用技术

生物质成型燃料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与应用分析 摘要:生物质成成型燃料对改善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经对生物质致密成型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在成型燃料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原料难以持续供应、各类原材料特性不同、成型差异大、成型设备能耗高、磨损快、对原料适应性差、成型燃料结渣严重和不同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性能差异大等。为此,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入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 引言 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一直是人类消耗的主要能源,并为人类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但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有限的,正面临着逐渐枯竭的危险,因此它们不是人类所能长久依赖的理想资源。再者目前地球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直接或间接的与矿物燃料的加工和使用有关,这些矿物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CO2、SO2、NO,被认为是形成大气环境污染、产生酸雨以及温室气体等地区性环境问题的根源。 生物质能作为自然界的第4大能源,资源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全球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每年约有7×108t 的农作物秸秆,另外还有大量的林业采伐和林木制品加工厂产生的废弃物,如枝丫、小径木、板片和木屑等,总量近1×108t。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生产固体燃料是把农林废弃物加工再利用、解决生物质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是除生物质气化和液化之外的又一种生物质能源转换方式。但由于原料、工艺和设备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和利用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就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更好地开发生物质能源的途径。

国家财政部有关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

国家财政部有关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 颁发单位:财政部 发字文号:财建[2008]735号 颁发时间:2008-10-3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培育秸秆能源产品应用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

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料、棉花、薯类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 第三条补助资金实行公开、透明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方式 第四条支持对象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 对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属于并网发电的部分,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不再给予专项补助。 第五条补助资金主要采取综合性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收集秸秆、生产秸秆能源产品并向市场推广。 第三章支持条件

6万吨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可研报告

6万吨/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可研报告 1、总论 1.1基本概况 1.1.1项目名称 6万吨/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海林市山市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鲍丰臣。 1.1.3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黑龙江省海林市山市镇镇址东。 1.2概述 《6万吨/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是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林市节能减排,替代煤炭能源消耗,降低SO2和CO2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海林区域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改善秋季农村及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从市场角度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根本途径,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增加当地农村及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示范项目。 为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山市镇党委、政府对黑龙江省凯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了秸秆压缩成型燃料生产设备和锅炉替代燃煤燃烧技术,摸清了地方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生产收割处置规律,拟投资980万元分两期建设6万吨/年的秸秆块状燃料生产示范项目,结合海林市节能减排和锅炉限期治理,开展生物质燃料替代锅炉燃煤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实现“三提高一创新”。即,完善提高秸秆收贮技术,提高秸秆成型燃料生产装备水平,提高块状燃料锅炉燃烧技术,创新秸秆燃料收储、加工、利用的产供销市场化

运转机制,实现农民、企业和政府的职责和利益的合理分配,提高农民秸秆收储积极性和收入,保障加工利用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化可持续运转,引导农民摒弃焚烧恶习,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通过本项目实施后替代近4万吨/年矿石原煤的消耗量(地方价格900元/吨),秸秆燃料按照等效热值计销售价格500元/吨),可以实现3000万元的经济收入,综合利用6.6万吨/年秸秆,解决20万亩秸秆的最终处置问题,同时通过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减排SO21000吨/年,减排温室气体CO22800吨/年,使当地农民每亩收入提高80元。项目试点成功后可以在全市推广示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1.2.1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产品方案: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 生产规模: 一期工程块状燃料2万吨/年 二期工程块状燃料4万吨/年,二期工程建成后,总产量达到6万吨/年。 1.2.2厂址概述 工程建设场地选在山市镇镇址东 厂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电力燃料及水资源丰富,对建设项目十分有利。 1.2.3主要原料及动力供应 a、电源保障:本项目年用电量为0.18×105kwh,项目建设地点靠近三项动力、380伏高压电,供电正常,电源有保障,停电有规律; b、原材料来源充足:秸秆来自于山市镇、山市农场及周边乡镇,来源充足; c、水源: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建设自备井以获取水源。 1.2.4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外排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其所在地相关环境标准的要求。 1.2.5工作制度、工作日、企业用工

生物质固化技术

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目前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生物质能是唯一的一种既可再生,又可储存与运输的能源。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总量达9亿多吨,但存在能量密度低、生产具有季节性、资源分散、运输难、储运损耗大等缺点,成为制约我国生物质规模化利用的主要瓶颈。生物质固化技术是指具有一定粒度的农林废弃物干燥后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可连续挤压制成棒状、粒状、块状等各种成型燃料的加工工艺,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燃料的品质,便于储存和运输。 生物质压缩成型原理植物细胞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量的木质素。其中具有一定含水率的纤维素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一定的形状,而木质素具有胶黏作用。当温度达到70~100℃时,木质素开始软化,并有一定的黏度,当达到200~300℃时,呈熔融状,黏度变高,此时若施加一定的外力,可使它与因受热分子团变形的纤维素紧密粘结,并与相邻颗粒互相胶接,使体积变小,密度增大,取消外力后,由于非弹性或粘弹性的纤维分子间的相互缠绕和绞合,其仍能保持给定形状,冷却后强度进一步增加,成为成型燃料。

生物质压缩成型工艺一般流程为:生物质收集、粉碎、脱水、预压、压缩、加热、保型、切割、包装、储存运输。(1)生物质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工序。在工厂加工的条件下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加工厂的服务半径;二是农户供给加工厂原料的形式是整体式还是初加工包装式;三是原料的枯萎度,也就是原料在田间经风吹、日晒,自然状态的脱水程度。(2)粉碎一般高压设备的颗粒可以适当大些,10mm 左右为好;中、低压应小些,但螺旋式设备不能小于2mm,否则要影响密度和生产率。(3)脱水成型中水分含量很重要,国内外使用的都是经验数据,不是理论计算数据。水分含量超过经验上线值时,加工过程中,温度升高,体积突然膨胀,易产生爆炸,造成事故;若水分含量过低,会使成型成为问题。因此生物质原料粉碎后,要一个脱水程序。(4)预压预压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即在推进器“进刀”前把松散的物质预压一下,然后退到成型模前,被主推进器推到“模子”中压缩成型。预压多采用螺旋推进器、液压推进器。(5)压缩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是螺旋挤压式成型。螺旋挤压式成型机利用螺杆挤压生物质,靠外部加热,维持成型温度为150~300℃使木质素、纤维素等软化,挤压成生物质压块。(6)保型该程序是在生物成型后的一般套筒内进行的,其内径略大于压缩成型的最小部位直径,以便使已成型的生物质消除部分应力,随着温度的降低,使形状固定下来。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现状与前景分析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现状与前景分析 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陶雷戚锁红 【字体:大中小】【关闭】 1 秸秆固化技术现状 我国生物质秸秆成型技术研究开发始与20世纪80年代,国外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研究始与20世纪30年代,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相继研究了稻草、甘蔗渣、棉杆等秸秆燃料。从1980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召开过三次利用农业剩余物秸秆生产人造燃料的会议。 农作物秸秆原料在宏观构造方面与木材有所区别。木材通常有较大的茎级和长度,树干和数枝包裹有一层较厚的树皮。无论是在同一株树还是在不同树中,它们的材性都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此外木材具有天然的花纹和色泽,但也有一些天然的缺陷(例如节子、斜纹等)。相比之下,农作物秸秆原料一般外形较小,相对匀称,且多为中空结构,外表层有的较坚硬或分布一层蜡质。通常,同一种类的农作物原料性能变异性较小,但不同种原料的差异性很大。由此可见,木材和农作物秸秆原料由于宏观构造上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在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的不同。 我国对秸秆固化成型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辽宁能源所、河南省科学院能源所、河南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大连鑫宝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河北富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都研制出了不同的固化成型技术及设备。设备向小型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固化成型颗粒燃料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应用。清华大学研发的生物质常温固化成型技术,通过独创的纤维碾切搭接技术,在常温下把粉碎后的生物质材料压缩成高密度成型燃料。由于不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生产,能耗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50%,成型设备体积减少70%,综合生 产成本降低60%以上。 2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成本低、效益高 秸秆固化成型,体积缩小了6~15倍,降低了运输费用,提高了热值和燃烧性能。据测算,燃煤比秸秆固化燃料成本高130~200元/吨;一台小型成型机一天可以生产固化燃料6吨,可以解决一个村庄的秸秆问题。通过试验,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在中小型锅炉中燃烧,一天清理一次炉渣省工省事,烧煤每半小时清理一次大概有一小拉车。1.38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相当于1吨煤热值。等量的秸秆固化燃料与煤燃烧比较:供暖360户3700㎡的办公楼,室温保持在17~19℃,从10℃升高到60℃,煤需要120分钟;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从10℃升高到60℃只需75分钟,之后每2分钟升温1℃,直到70℃标限,室温达到18~20℃。 秸秆燃料的特点:成型后的颗粒燃料,比重大、体积小、耐燃烧、便于储存和运输,热值可达3200-6000大卡,是高挥发酚的固体燃料。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但我国秸秆利用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传统处理方式有:乱扔乱放、直接还田、焚烧、加工粗饲料等,但这些处理方式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例如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许多途径,包括还田技术、制作粗饲料的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不仅可以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 引言: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在收货果实后的剩余部位。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资源,秸秆的比例能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逐年上升。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约7亿t[1]。传统的利用方式里,秸秆被农户作为燃料使用、直接还田作肥料、作饲料喂给牲畜,只有少量用于造纸等工业原料。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都用上了液化气等方便的能源导致用秸秆作燃料锐减,许多农民为赶农时、图省事,越来越多的地区就开始出现田间直接焚烧秸秆的现象,并越来越严重[2,3] ,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各种秸秆资源来源广、数量大,但历年来中国秸秆利用数量、利用方式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却较为落后。秸秆作为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其利用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因此,研究并综合利用秸秆这一可再生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由污染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有重要意义。 秸秆利用途径; 1秸秆还田利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

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问题与发展方向

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问题与发展方向 摘要: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秸秆能源化利用率不高。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秸秆能源化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同时展望了今后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秸秆;能源化;利用 Abstract: China’s straw is rich in resources, but the straw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ajor issues of China straw energy facing, including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nd prospects of straw in the future energy utilization of the main directions. Key words: straw; energy;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农作物秸秆7亿t以上[1]。2008年财政部表示,在保障适度还田和满足饲料需求前提下,能源化利用应作为我国剩余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今后国家将通过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引导农民收集剩余秸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清洁能源,变废为宝[2]。同时生物质利用过程中SO2、NOX的排放较少,造成的空气污染和酸雨现象会明显降低。每利用1万吨秸秆替代煤炭,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t,二氧化硫排放40t,烟尘排放100t[3]。因此,秸秆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秸秆对转变能源结构及环境保护都有巨大的现实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概况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有7亿t左右,除部分作为造纸原料、炊事燃料、饲料肥料和秸秆还田之外,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约4亿t,折合1.8亿t标准煤,可以转化为1亿t燃料酒精或5000万t生物柴油。到2010年秸秆总量将达7.26亿t,相当于5亿t标准煤[4]。然而秸秆每年利用率不足10%。因此,我国农业秸秆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 用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具有丰富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燃料结构改变,作物秸秆逐渐变为农产品废弃物,秸秆焚烧成为春秋两季农忙时节的标志性现象,同时因其所引发的强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自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1 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 年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行《中国秸秆产业蓝皮书》、至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著作相继对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界定,阐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技术措施,并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分解为20 余项小类技术,这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各科研院校针对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01寒地玉米秸秆还田东北农业大学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根据东北寒地垄作特点,将秸秆粉碎的细一些,春季秸秆绝大部分留在垄沟中,对垄顶(作物播种带)的土壤温度影响较小的原理,构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沿原垄深松、灭茬→沿深松灭茬带播种玉米或大豆→播后化学封闭除草→苗期垄沟深松→苗期化学除草→中耕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并粉碎秸秆。以玉米秸秆还田现场为例,如下图所示: 玉米秸秆还田现场图02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南京农业大学以稻草、麦秸、玉米秸、大豆秸、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利用工厂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菌糠,经过粉碎、补料、发酵等流程,二次利用秸秆原料,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秸秆循环的链条,促进了秸秆物质的进一步循环利用。该项技术成果已形成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可年产万吨秸秆菌渣生物有机肥。现今该项成果已在某市成功示范了30 个鸡腿菇大棚,生物学转化率达到了120%,合计示范区应用面值800 余亩。 03高效生物质腐熟肥料中国农业科学院以麦秸、玉米秸、稻秸、油菜秆、甜高粱秆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收下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配套喷洒机具

秸秆能源化利用

秸秆能源化利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秸秆能源化对于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目前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几种主要技术 关键词:秸秆,能源,生物质能转化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达6亿多吨,占世界总秸秆产量的30%,占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一半。折合标准煤约3亿多吨。然而秸秆能源的浪费量却也十分惊人。据调查我国的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约0.28亿吨用于造纸,1.13亿吨用作饲料,1.08亿吨还田,3.5亿吨做燃料或就地烧荒。如何将昔日农业副产品的秸杆变“废”为宝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前,秸秆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大体可以分为直接燃烧技术,液化技术,气化技术,固化技术。 一.直接燃烧技术 在现阶段,秸秆作燃料仍以传统的能量转化方式直接燃烧为主,这种方式既不卫生对农村生态环境有较强的破坏性,利用率又低仅为13%,更为严重的是露天燃烧秸秆会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和水分蒸发且对土壤微生物有很大的杀灭作用。二.秸秆液化技术 秸秆液化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使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转化为醇类,可燃性油或其他化工原料,方法主要包括:生物质水解发酵制燃料乙醇技术,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和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 以秸秆作原料制造生物质燃料乙醇不但是可再生能源,而且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作为汽油的替代能源。但目前纤维素酶的成本过高成为制约此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 生物质直接液化(又称高压液化)是将生物,一定的溶剂和催化剂放入高压釜中.通过氢气或惰性气体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生物质直接液化的技术. 生物质裂解液化是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切断生物质大分子链,使之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最终得到是生物柴油等生物质油及其他化工原料. 三.秸秆固化技术 秸秆固化是以农作物秸秆,稻壳,树枝,杂草等各种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通常是在200℃~300℃下软化将其粉碎后添加适量的粘结剂和水混合,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固化成型,即得到棒状或颗粒状”秸秆炭”,若再利用炭化炉可将其加工处理成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生物煤”.经固化后秸秆成型燃料容重为1.2g~1.4g,热值为14~18mg/kg,具有近似中质烟煤的燃烧特性。且硫含量低,灰分小,利用率达40%左右,秸秆固化后储存,运输,使用方便,干净卫生污染小,在农村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四.秸秆气化技术 秸秆气化又分为秸秆生物气化及秸秆热解气化 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又称为秸秆沼气技术,是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产生可燃气体。沼气技术即能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又能生产有机肥料,该技术按处理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发酵两类,其工艺基本处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好氧预处理升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料。按规模可分为户用和工程化两类。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残余物为有机肥料。每立方米沼气的热值为23MJ左右,相当于1kg原煤热量。

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

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

1、企业基本情况 1.1企业概况 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座落于宽甸镇城南高科技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6997平方米,建筑面积3895.35平方米。生产经营地还有下属的25座生物质气化站所在地,企业注册资本金壹仟万元,由孙吉林和马凤荣两大股东构成,其中孙吉林控股70%,马凤荣控股30%,企业性质属私营企业,企业类型属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的审批是由某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备案,《某某市农村新型能源普及工程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总占地面积88500㎡,其中每座秸秆气化站占地面积3540㎡,主要建筑内容是在每座秸秆气化站分别建设设备机组房119㎡,材料库房210㎡,半地下湿式储气柜房153.86㎡。设备有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及气化机组1套,半地下湿式储气柜1座,秸秆粉碎机1台等设备。年产生物质燃气7305m3,年消耗秸秆等废弃物3.76万吨,年燃气销售收入2922万元,年净利润175.3万元。 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员工2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占职工总数的13.6%。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质及可燃生活垃圾气化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和制造与安装;生物质气化站的建设与施工;复合水凝快装式沼气发生器的制造与安装;无压锅炉制造与安装;集中供气与供暖。是一家集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已通过了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辽宁省工商管理局颁发的辽宁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质量、服务、信誉AAA企业”称号。公司奉行“质量第一、科技环保、服务社会、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真诚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某某市某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生物质制炭制气发生器、垃圾制气发生器及相关的气化设备;复合水凝快装式沼气发生器;无压热水取暖锅炉;燃生物质气热水取暖锅炉;半地下湿式储气柜等产品。其中生物质气化产品已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可行性分析

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可行性分析 摘要:能源作为社会发展的要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其环境污染、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于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重视。利用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新型能源,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在煤炭污染环境,不用又不行的两难境地中,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新型能源以其着火性能好、燃烧充分、污染小、节能效益明显而备受关注,如若能够推广,可谓一举多得。 一、农村废弃秸秆的利用概况 我国农村每年农作物秸秆的产量达60-80亿吨,其中玉米秸秆的面积、产量最大,利用潜力也最大。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秸秆很少再用于烧饭、施肥。用作饲料的数量不到5%,利用秸秆还田、副业加工少于5%,出现大量的秸秆积压闲置,大量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也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秸秆经机械加工粉碎后还田,虽说进度快,可以增加土地的有机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秸秆还田既不好平整土地,也易造成土地透气死苗,渗水量大,同时也容易滋生

病虫害。长期秸秆机械还田还会造成土地养分失调。 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既符合我国国情,也顺应国家的大政方针。 二、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产业化分析 我国农村废弃秸秆资源巨大,在化石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农民家庭用于支出能源消费的比例增大的今天,农民期盼着低廉的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在农村推广,当新型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出现在农户面前时,农民对其会产生特殊的感情。 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这一能源转换技术的出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废弃秸秆散状直接燃烧热效率不足20%,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则达40%以上,提高了热利用率节约了资源。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利用可以代替部分煤炭、液化气等化石能源,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局面;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显著特点是储存、运输方便,有利于产业化生产;再加上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环保功效,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对农村环境保护、乡村洁净工程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废弃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产业化发展到年产168万吨,可获得如下效益: 1.解决84万户一年的生活燃料问题、代替燃煤117.6-134.4万吨/年,节约了煤炭资源,同时,节省资金35280万元-40320万元/年,并相应减少煤炭运输带来的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