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背知识(必修一)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背知识(必修一)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背知识(必修一)

1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背知识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近细胞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

1.1.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的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组成。

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当病毒侵人寄主细胞后,借助

细胞的一套生命系统进行复制,大量繁殖,表现出生命特征。

2.单细胞生物

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可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由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密切配合,共同

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等。

1.1.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相互关系

(1)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2.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遗传物

质分布的区域称拟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

核膜,核仁

细胞质有分散的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

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细胞分裂有无丝分裂能进行有丝分裂

转录与翻译出现在同一时期与地点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

内;转录在前,翻译在后

染色体一个细胞内只有一条DNA,与蛋白质不

联结在一起,无染色体

一个细胞有几条染色体,

DNA与蛋白质联结在一起

举例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相似点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有与遗传关系密切的DNA分子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2.3显微镜使用规律与技巧

(1)成镜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3)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4)低倍镜下成镜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第二单元组成细胞的分子

2.1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

2.1.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基本元素

2.1.2 细胞中的化合物

2.1.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的检测

2

2.1.4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2.1氨基酸的结构和种类

1.结构通式: 2.结构特点:

(1)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2) 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 于II 基的不同。 3.种类

(1)必需氨基酸(8种):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婴儿9种)。 (2)非必需氨基酸(12种):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2.2.2蛋白质的结构及多样性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2.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方面: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肽链方面: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4.蛋白质的功能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3.1核酸的分类及功能 1.分类

(1)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2)核糖核酸,简称RNA 。 2. 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 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3.2核酸的分子结构 1.脱氧核苷酸

盘曲、折叠

32.核糖核苷酸

3.核酸的构成:

2.3.3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1.原因:核苷酸数目不同和排列顺序多样性。

2.核酸中遗传信息的贮存

(1)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2)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如

HIV、SARA病毒、流感病毒等。

2.3.4DNA和RNA的比较

2.3.5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2.实验操作应注意事项

(1)制片:①用质量分数为0.9%的ClNa溶液而不是蒸馏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形态,在蒸馏水中细胞会吸水

胀破。②取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漱口:防止混杂食物碎屑。③牙签使用前要严格消毒。④载玻片烘干要在

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a.防止载玻片受热不均匀而破裂;b.烘干至细胞吸附住即可。

(2).水解:①盐酸的作用: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

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②要注意掌握水温(30)和时间(5min),才能达到水解的目的。

(3)冲洗:①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盐酸。②缓水流: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

(4)染色:①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的配制要用蒸馏水;②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是混合染色剂,要现用现配。

实验现象及结论

(1).绿色明显集中且接近细胞中央,说明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2).绿色周围的红色范围较广,说明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4.1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2.4.2组成细胞的脂质

2.4.3细胞内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单体构成与合成场所

2.5细胞中的无机物

4 2.5.1水的含量

1.含量最多,在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中,水一般占60-95%。 2。含量存在差异

(1)不同种类生物含水量有差异,如水生生物含水量高于陆生生物;(2)不同的 生长发育期,生物体内含水量差别很大,如未成熟个体含水量高于成熟个体;(3)同 一生物不同器官内水的含量不同。 2.5.2水的存在形式 1.自由水

(1)存在: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2)含量: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

(3)作用: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参与生物化学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结合水

(1)存在: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 (2)含量: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7。 (3)作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5.3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

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含量

约占细胞鲜重的1-1.5% 3.功能

(1)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是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第三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1.1 细胞膜的成分及作用

3.1.2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图解 如右图。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如内分泌细胞--激素

--血液--靶细胞膜上受体靶细胞。

3.1.3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选材

选取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胀破。 (2)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细胞膜。

(3)红细胞数量多,材料易得。

2. 实验原理

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由于吸水而胀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可得到细胞膜。 3.实验步骤

(1)选材: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2)制作装片:用滴管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由低倍到高倍)

(4)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 (5)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6)结果: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 4.实验注意事项

(1)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 ①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2)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3)如果该实验过程不是在载玻片上操作,而是在试管中进行,那要想获得较 纯净的细胞膜,红细胞破裂后,还必须经过离心、过滤。 3.2细胞器—细胞内的分工合作 3.2.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3.2.2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1.核糖体:(1)功能: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2)分布: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2.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3.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3.2.3溶酶体、液泡、中心体

1.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 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液泡: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 物细胞保持坚挺。 3.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2.4细胞质的组成

1.组成: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2.细胞质基质

存在状态:胶质状态。

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功能:是多种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

3.2.5生物膜系统

1 .组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

2.特点: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3.功能:(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3)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2. 6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 .实验材料的选取

观察叶绿体时,常选用藓类叶片,这是因为藓类叶片很薄,仅有一两层叶肉细胞。若选用菠菜叶作为材料,要撕取带少许叶肉的下表皮,因为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易撕取,且所含叶绿体数目少,但个体大,便于观察。

2.实验流程图示

〈1

〉观察叶绿体

(2)观察线粒体

3.实验注意事项

〈1〉临时装片应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的活性。

〈2〉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3〉必须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显微镜。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3.3.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3.2

染色质与染色体:

3.3.3

常见的原核生物及与之易混淆的真核生物3.3.4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5

6

3.3.5判断动、植物细胞的方法

(1)有细胞壁、无中心体的为高等植物细胞。

(2)有细胞壁、有中心体的为低等植物细胞。

(3)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的为动物细胞。

(4)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无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5)有叶绿体的一定是植物细胞,无叶绿体的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

(6))无中心体的一定是高等植物细胞,但有中心体的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3.3.6 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

第四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1.1 渗透作用

1.渗透系统的组成

如图所示,作为一个渗透系统,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具有半透膜

种类: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也可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特性:允许水分子及小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等大分子通过

(2)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浓度差。

实验链接:影响渗透作用的因素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相对含量高的地方向相对含量低的地方扩散,影响

其扩散速率的因素有:①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②温度,因为温庋影响分子的运动。

2.渗透作用的发生

(1)若S1浓度>S2浓度,单位时间内由S1 -->S2的水分子数少于S2-->S1,外观上表现为孔液面上升。

(2)若S1浓度〈S2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义液面下降。

(3)△h达一定高度时,由半透膜进出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渗透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液面不再变化。

4.1.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

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4 1.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1〉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甚至破裂;(2)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细胞失水皱缩;〈3〉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4.1.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3)动物细胞能够发生渗透作用,但是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失水后细胞萎缩,吸水后,细胞膨胀甚

至破裂。

4.1.5 物质运输的实例及结论

4.1.6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7

2.实验结论

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2.1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略)

4.2.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组成成分及其在膜中的分布

2.结构特点:流动性

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细胞膜流动性的实例

①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伸缩;②白细胞吞噬细菌;③胞饮与分泌;④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⑤

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⑥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⑦红细胞通过狭窄毛细血管时的变形;⑧

精细胞形成精子的变形;⑨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中长出芽体;⑩人---鼠细胞的杂交实验; ?变形虫的切割实

验;○1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4.2.3细胞膜组成成分的设计思路

(1)用溶脂剂处理细胞膜,膜被破坏,说明细胞膜含有脂质成分。

(2)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膜被破坏,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4.2.4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的探究思路

大量的同种生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在一起,发现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

能结合。

4.2

.5细胞膜结构特点及实验验证

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荧光标记的小鼠

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即证明了这一点,如图:

4.2.6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及实验验证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最常用的细胞膜功能特性的验证实验是利用红墨水处理正常玉米种

子和煮沸的玉米种子。加热煮沸的玉米种子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中的色素大分子

物质就可以大量进入胚细胞,而使胚细胞呈红色,相反正常玉米种子胚细胞则不会呈红色。

4.3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4.3.1 小分子或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

8

4.3.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4.3.3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1)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2)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载体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①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②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度不再

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2)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第五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1. 2酶的分类

1.根据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可分为:胞外酶(如各种消化酶)、胞内酶(如呼吸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根据酶作用的反应物和产生器官分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肠麦芽糖酶、

胰脂肪酶、肠脂肪酶等。

3.根据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性质分为:水解酶、氧化酶、转录酶、逆转录酶、合成酶等。

5.1.3酶的作用机理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仅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并不为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

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5.1.4酶的特性

1.高效性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专一性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9

5.1.5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1.对照实验设计

1.实验现象分析

(1)与1号试管相比,2、3、4号试管明显有气泡产生,说明水浴加热、Fe3+、过氧化氢酶都可以促进过氧

化氢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明显比3号试管快,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髙得多。

5.1.6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5.1.7探究州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5.1.8酶的特性及曲线分析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这说明酶具有髙效性的特点。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酶

的专一性解释常用“锁和钥匙学说”,如图,图中A表示酶,B 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

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3.温和性: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破坏(除肽键以外的其

他化学键的断裂),从而引起蛋白质分子变性,使酶永久失活,但低温只是使酶活性下降,适宜的温度下,

酶活性可以恢复。

10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2.1ATP 的结构

1.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

3.符号含义:A :腺苷(核糖+腺嘌呤);P :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 4.结构特点:

(1)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2)ATP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出大量能量。 5.2.2 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是不可逆反应

由表可以看出,ATP 的合成和ATP 的水解在所需的酶、能量来源、能量去路和反应场所方面不尽相同,因此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并不是可逆反应。在转变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而能量是不可逆的。 5.2.3 ATP 的生理功能

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绝大多数是由细胞内的ATP 直接提供的。ATP 是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特别提醒:在ATP 中,A 代表腺苷,在碱基中A 代表腺嘌呤。ATP 是直接的供能物质,但并不是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

5.2.4 ATP 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1)ATP 的结构特点保证了细胞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供应库。ATP 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和形成,可保证ATP 数量的相对稳定和能量的持续供应。

(2) ATP 在供能中处于核心地位,许多能源物质需转化为ATP 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在生命活动中,ATP 中的能量可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能。 5.3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3.1 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注意各原子的去向和来源)

(1)有氧呼吸利用的呼吸底物主要是葡萄糖,其他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等也 可以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2)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真核生物中主要是线粒体,原核生物细胞内由于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和细胞膜。 5.3.2 无氧呼吸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列表比较如下)

5.3.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酵母菌的呼吸特点及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常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 2的检测:CO 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 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CO 2的产生情况。 (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11 2.方法步骤

3.实验现象及分析

(1)现象:甲、乙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浑浊,装置甲浑浊快且程度高。2号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2)分析:①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 2 ;②酵母菌在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多且快;③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3)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 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5.3.4呼吸方式的判断

1.依据O 2吸收量和CO 2释放量判断

(1)不消耗O 2,释放 只进行无氧呼吸; (2)O 2吸收量=CO 2释放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 〈3 O 2吸收量〈CO 2释放量 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来自无氧呼吸。

2.依据酒精和生成量判断

(1)酒精量=CO 2 量 只进行无氧呼吸;

(2)酒精量〈=CO 2量 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 2来自有氧呼吸。 5.3.5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 1.温度

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强度,与温度影响酶的催化效率的曲线特征一致。(如图1)

2.O 2浓度

(1)对有氧呼吸:O 2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O 2浓度增加, 有氧呼吸强度也增加,但O 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有氧呼吸强度将不再随O 2浓度增加而增加(如图2)。

(2)对无氧呼吸:随O 2浓度增加而受抑制,O 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O 2浓度达一定值时,被完全抑制(如图3)。

(3)绝大多数植物非绿色部位或酵母菌受O 2浓度影响两种呼吸及总呼吸程度 的变化曲线(如图4)。 3.CO 2浓度

作为呼吸产物,据化学平衡原理,CO 2浓度高会抑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 2浓度增髙,会降低细胞内PH 值,

使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同理,低浓度CO 2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呼吸。 4.水分

水是原料,也是产物,细胞呼吸过程必须在细胞内的水环境中才能完成。在一定范围内随水含量的增加细胞呼吸加强。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5.4.1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分布: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嫩茎的表皮细胞。 2.结构及特点:

(1)叶绿体的基质和基粒类囊体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捕获光能的色素。 (3)叶绿体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 和RNA 。 (4)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3.功能:吸收光能,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 拓展深化

①原核生物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②原核生物

蓝藻虽然没有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原因是其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5.4.2色素的种类和功能

5.4.3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2

5.4.4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

5.4.5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速率,再通过[H]及ATP的量影响暗反应。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限度后,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2)应用:增加光照强度,不同植物的间作套种,林带树种的合理

配置,都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2.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晌

(1)光合作用速率与浓度的关系: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影响

暗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

加而增强,但C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

增强。

(2)应用:适当提高CO2浓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大CO2浓度,

提高光能利用率,

3.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影响原因

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所需酶的活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

大。温度低时,植物酶促反应速率下降,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温度高时,叶绿体和细胞质中的酶发生钝化,限制光合作用的进

行。

(2)最适温度

一般植物可在10~35℃下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其中以25?30℃

最适宜,在35℃以上时,光合作用就开始下降,40?50℃时几乎完全停止。

(3)应用

①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

②适当增加昼夜温差,可以提高产量。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髙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③阴雨天气,白天也要适当降低温度,并保持昼夜温差。

5.4.6 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

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2.实例

(1)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2)除了硝化细胞外,常见的还有硫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所进行的反应式如下:

5.4.7 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13

5.4.8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原理

(1)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分子可以在滤纸上扩散而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3)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程序2.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3.色素分离

制滤纸条

①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

②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滤液划线

①用毛细吸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②干燥后再重复划2?3次

纸上层析

①倒人烧杯3ml层析液(以层析液高度不超过滤液细线为准)

②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③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

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色素带

4.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6.1细胞的增殖

6.1.1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细胞分裂方式归纳

6.1.2 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各时期特征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时期,分裂期又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2.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为细胞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核糖体:合成细胞分裂过程中组成染色体、纺锤体的蛋白质和分裂所需的蛋白质。

中心粒:动物细胞分裂的间期复制,前期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在分裂过程中牵引染色体运动。

高尔基体:髙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合成纤维素,在细胞中央平面形成细胞板,进而扩展为细胞壁。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及原因

6.1.3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 。实验原理

(1)酚酞遇NaOH呈紫红色。

(2)琼脂块大小模拟细胞大小。

(3)物质扩散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2.实验过程

制备琼脂块:3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含酚酞正方体

浸泡: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10mm

切割:捞取、干燥、平分两半

测量—记录—计算

3.结果讨论

(1)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可知扩散到多远。

(2)在相同时间内,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3)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4.实验结论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越小,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6.1.4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体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个过程,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染色,便于观察。

2.方法步骤及结果分析

14

15

显微镜下细胞分裂期的识别

由于有丝分裂过程最主要的变化是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因此要识别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主要就是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来判别。染色体散乱分布——前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末期。

特别提醒 ①取材时,剪取根尖应为2?3mm ,过长会包括伸长区,无细胞分裂;②解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根尖易烂;③漂洗时洗去细胞内部的盐酸,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否则染色时细胞质也会被染成深色;④压片时要掌握好力度,过轻, 细胞分散不开;过重,会压坏玻片;⑤换高倍镜后,若物像不清晰,要转动细准焦 螺旋,千万不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否则很难再看到物像。 6.2 细胞的分化

6.2.1 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区别联系

6.2.2 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及相互比较

6.2.3 干细胞的研究 1.概念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2.各类

(1)根据干细胞的分化能力

全能干细胞(可发育成完整个体,如胚胎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可发育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如造血干细胞) 专能干细胞(可发育成专门的组织和器官,如神经干细胞) (2)根据干细胞的来源 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6.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6.3.1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也就是个体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体细胞总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6.3.2细胞衰老的特征

6.3.3 细胞凋亡

1.概念

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实例

(1)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后来尾部细胞自动死亡,尾才消失。

(2)蝌蚪尾和鳃的消失,也是通过细胞自动死亡实现的。

(3)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手指间的细胞自动死亡。

3.细胞凋亡的原因

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不同的细胞寿命不同,凋亡的速率不同,比如:小肠上皮细胞的寿命只有1?2天,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寿命很长,白细胞的寿命是5~7天。

4.七细胞凋亡的意义

细胞凋亡有利于清除以下细胞:(1)无用细胞,如蝌蚪变成青蛙时,尾细胞的退化;(2)发育不正常的细胞;(3)有害细胞,如病毒感染的细胞;(4)衰老的细胞,如人的成熟红细胞120天后自然死亡综上可以看出,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利于个体生存的过程,细胞坏死是一个被动的、对于个体生存有害的过程。

6.4 细胞的癌变

6.4.1 癌细胞的概念

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类细胞就是癌细胞。

6.4.2 癌细胞的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6.4.3 致癌因子

16

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东营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共60分,1~30小题每题1分,31~50小题每题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区别在于()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壁 3.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4.关于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二者的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 C.组成二者的糖都是五碳糖只存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5.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 B.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 C.谷物中含量最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 D.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最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6.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供给氮源()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胰岛素 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 8.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A.纤维素和叶绿素B.脂肪和磷脂 C.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D.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9.右图表示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构成IgG的基本元素有C、H、O、N B.连接IgG基本单位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NH-CO- C.该IgG分子中至少含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 D.与IgG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10.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A.8 B.7 C.5 D.4 / 11.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 ..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DNAD的观察: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线粒体观察: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观察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 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 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 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 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 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 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必修)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 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2葡萄糖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N、S、O、Mg B.H、O、K、B C.P、N、C、Mo D.Ca、C、O、Mn 3.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4.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 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5.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具有双层膜;③产生氧气; 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6.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 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PI鉴别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 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最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A.选择透过性 B.内吞和胞吐 C.保护作用 D.主动运输 9. 某蛋白质分子中有M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N条肽链,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几个氧原子?( ) A、2M B、M-N C、M D、M+N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称为拟器官或亚结构.其中质体与液泡在光镜下即可分辨,其他细胞器一般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1)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内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2)功能:进行的主要场所 2叶绿体 (1)结构:其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基质中含有酶,基粒中了有酶还有色素 (2)功能:进行的场所 (3)存在:绿色植物的和幼茎皮层细胞 (二)无膜结构 3中心体 (1)存在:动物和低等中 (2)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核糖体 分类(1)游离型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血红蛋白,与有关的酶) (2)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 单层膜 5内质网

分为(1):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及运输 (2)光面内质网:合成糖类脂质等有机物 6高尔基体 (1)中:进一步对分泌蛋白加工,分类和运输 (2)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液泡 (1)存在:中 (2)功能:调节细胞内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 (1)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2)功能: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2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所观察到的数百 个细胞无一处在分裂期。这是因为( ) A.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一般很难观察到其分裂期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分裂 C.洋葱表皮细胞原本就是死细胞,不会分裂 D.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会分裂 2.最能说明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例是 A.人类甲状腺细胞内碘离子的浓度比血液高20~30倍 B.人鼠细胞融合 C.氧气进入人体肌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3.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T 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 b到T 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4.下列有关细胞内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脂质 B. 豌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有8种 C. 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即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 D. 含量越多的物质具有的生理功能越多 5.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 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 6.(2015秋?南昌校级月考)根据下列概念图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丙图可表示糖类(a)和糖原(b)的关系 B. 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物质(b)的关系 C.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内质网(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 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酵母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一

1.多肽与肽链: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CO—NH —)的化合物叫多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 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 ①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只在细胞工程中使用此概念。 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用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中。 3.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①生物膜: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膜等,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②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生物膜系统。 4.与染色体有关的一组概念 ①染色体和染色质: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DNA分子的结构相同,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一样,其分离发生在有

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切不能将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认为是同源染色体。 ④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组数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基因型进行判断。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反映了细胞增殖速度。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有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 6.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相同的,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7.癌细胞: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能正常地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2. 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 3.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 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 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4. 谷氨酸的R 基为GHQ, 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 CHO N 原子数 依次是 ( ) A. 5、9、4、1 B . 4、8、5、1 C . 5、8、4、1 D . 4、9、4、1 5.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②具有双层膜; ③产生氧气; 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 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酶 A. ①②④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6. 科 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 .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 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 .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 结构 7、水溶性染色剂(Pl )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浸 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 PI 鉴别死活的基 A.N S 、O Mg B.H 、O K 、B C.P 、N 、C Mo D. Ca 、C O Mn B.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4834)

高一生物必修( 1)知识点整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 RNA ;(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 RNA )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4.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两者均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且细胞膜结构相同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 ... 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DNA 分 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 ),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放线菌、支原体等 真核生物: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植物(衣藻)、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等。 5.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 细胞是有机体,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 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 .... 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 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 ......... 的含量明显不同 ....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 多种:不同生物所含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大量元素: C、O、 H、 N、 S、 P、 Ca、 Mg、 K 等; 微量元素: Fe、 Mn 、 B、 Zn、 Cu、 Mo ; 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 4 种元素: C、 O、H、 N④主要元素;C、 O、H、N 、S、 P 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鲜重,85% -90 %) 无机物无机盐 8..组成细胞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7%-10%) ... 的化合物元素 C、H、O、N ( 有的含 P、S) 脂质:元素C、H、O ( 有的含 N、P) 有机物糖类:元素C、 H、O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重要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重要知识点 【一】 1、抗生素: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的目的。 (1)抗生素多是一些带有环状碳链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给药途径,主要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2)抗生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很快就到达身体的各种器官组织,但是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抗生素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其中只有游离形式的抗生素才能发挥其药效;结合形式的抗生素可作为储备力量,当血清中游离抗生素浓度下降时再逐渐释放。 (3)孕妇血清中的抗生素可以顺利地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为防止抗生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抗生素产品说明书中都有“孕妇慎用”的提示。 3、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有好转现象时停止用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对症下药不盲目;适时用药抓战机;集中药量打歼灭;切勿滥用抗生素。 4、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耐药菌株的增多,使得抗生素效果下降,不宜用抗生素做预防性使用;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如果使用抗生素,会掩盖临床表现,延误对疾病的诊治;不要只看广告吃药,服用抗生素药要遵照医嘱。切勿滥用。 5、怎样使用抗生素才能治病,又能尽量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避免破坏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呢?首先,生病时应经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清洁用品。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出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第三,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 【二】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③切割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牲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 ④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通常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催化对象:两个具有相同末端的DNA片段。 ②催化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切口。 ③催化结果:形成重组DNA。 (3)常用的载体——质粒 【三】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含义和分类$lesson$ 1.含义。器官移植指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摘取一个身体中有活力的器官,并把它置于自身或者通常是另一个个体体内的某一位置,去替代那些因为损伤、病变而失去功能、也无法医治的脏器,以达到拯救生命的一种现代治疗方法。 其中,捐出器官的一方称为供体;接受器官的一方成为受体。 2.分类。依据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分为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 2010-10-25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的各种物质,在植物叶片中的含量不会按表中数据变化的是 叶片存在天数24815255080120200250280300 物质相对量 A.叶绿素含量B.铁元素含量C.自由水含量D.淀粉含量 2.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 x H y O p N q 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 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q+1 B.p-1 C.q-2 D.p+1 3.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经高温煮沸冷却后的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蛋清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 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丙.丁 B.乙.丙.丁C.甲.乙.丙 D.甲.丁 4.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中物质甲表示蛋白质,物质乙表示磷脂 B.丙的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能形成ATP的场所是①、②且都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完成③、④、⑤功能的结构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C H O N N、P 甲 乙 丙 ①(光合作用) ②(动力工厂) ③(蛋白质运输通道) ④(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⑤(植物渗透吸水) ⑥(酶仓库)

5.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B.细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其主要成分不同 C.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不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D.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6.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DNA复制和染色体数加倍 B.赤道板的出现和细胞质的分裂 C.中心体的复制和纺锤体的形成 D.着丝点的分裂和和染色单体消失 7.下列叙述中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显著特点是 A.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8.右图中①②③三个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 A.①酶;②蛋白质;③激素 B.①DNA;②染色体;③核糖核苷酸 C.①胆固醇;②固醇;③维生素D D.①同化作用;②新陈代谢;③异化作用 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酶在不断地更新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D.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10.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生物高分子物质 B.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合成ATP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C.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 D.1摩尔ATP水解时,能释放出的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作者:————————————————————————————————日期: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 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 菌、霉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 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 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 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 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 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

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2019年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2019年高考生物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知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3.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5.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6.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视野亮)→移动视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7.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据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有Fe Mn Zn Cu B Mo等(谐音:猛铁碰新木桶)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 H O 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4.构成细胞的化合物P17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病毒的化学成分 病毒的化学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或RNA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

必修一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右图的曲 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2.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T 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 b到T 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3.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下列与图示反应类型相符的生理过程是 ( ) A.核糖体上多肽链的合成 B.叶绿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 C.线粒体内[H]的氧化 D.肝细胞内过氧化氢的分解 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B.线粒体内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质 C.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D.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基质→类囊体膜 5.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的飞人大战中,牙买加人博尔特在男子100米的决赛中跑出了9秒69的成绩,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请问博尔特在百米冲刺过程中其身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 A.[H]增加 B.贮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 D.胰岛素含量增加 6.(2010·北京卷,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统一性: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基本元素是: C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0.1g/ml NaOH 0.01g/mlCuSO4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成紫色反应。 脂肪: 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精3

2012年高中生物基础知识考前最后 梳理(4) 四、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拓展: ①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 (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 (5)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 (6)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 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7)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8)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五、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大多数病原体起到防御作用。 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3)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后天形成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行的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到防御作用。非特性免疫中依靠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 (4)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 B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为 T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 T 细胞。(5)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一般异物性和特异性的性质。抗原不一定是异物。(6)抗体是抗原刺激下产生,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拓展: ①抗体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合成的,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物 ②抗原:细菌、细菌外毒素、病毒、花粉、癌细胞 (7)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拓展: ①参与体液免疫感应阶段的细胞有有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 ②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感应阶段发挥作用 ③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和少量的记忆细胞。 ④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与初次相比,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8)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拓展: 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属于淋巴因子,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②上述物质由 T 细胞合成;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能够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9)当细菌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体液免疫。 (10)当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会发生细胞免疫。 (11)当病毒进入机体后,人体会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2)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 (13)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1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强,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5)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T 细胞。 (16)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拓展: 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 组成 ④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数量变化 (2)从组成种群的个体角度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斗争,每一个体均需占有一定的生存资源,包括对实物、空间和配偶的争夺,使得在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斗争加剧,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 (3)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J 型增长的关系式:N t=N0λt;(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