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青贮玉米种植栽培的各项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进行整株青贮的青贮玉米生产。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青贮玉米

经选育用于全株刈割青贮,饲喂牲畜的饲用型玉米品种,有别于生产籽粒或其它型玉米品种。

2.2 青贮玉米产量

栽培的青贮玉米在乳熟期至蜡熟期,将玉米的茎秆、玉米苞等全部地上部分齐地面刈割,以干物质计的干物质产量。

2.3 出苗

当玉米种子芽鞘到达地面时,第一片真叶从胚芽鞘孔伸出即为出苗。

2.4 拔节

当玉米植株生长到5叶~7叶展时,一株玉米的所有叶片和节间都已分化完成,茎顶端生长点开始转入进行雄穗分化,茎基部的地上节间开始伸长,从而把生长点顶出地面,玉米开始进入拔节期。

3 品种选择

3.1产量

腊熟期收刈,全株干物质产量15000kg/hm2以上。

3.2品质

青贮玉米要叶片宽大,茎叶夹角较小,适合密植栽种。在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7%~8.5%以上,粗纤维含量20%~35%。

3.3 抗性

抗病虫害,抗倒伏,适合种植的环境。

4 土地选择及整地

4.1 土地选择

交通方便、土地肥力中等、pH 5.3~7.8,排水良好的耕地。坡地坡度25度以下。

4.2 整地

4.2.1除杂: 清除杂草、石块、铁屑等杂物。

4.2.2 翻耕:耕翻深度为15cm~25cm,耕后耙平,要求土块细碎、地面平整。

4.2.3 免耕:在一些土壤水肥条件较好、土质较为松软的田地上,前茬收获后,对地面的残茬处理完后,可进行免耕播种。

4.2.4 基肥:在耕作前应施基肥。基肥多为人畜粪尿,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而定。施氮肥不能过多,以免造成徒长。

5 种子处理

5.1 晒种:在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晒坝上,连续曝晒2天~ 3天,并注意翻动,使种子晒均匀。可提高出苗率13%~28%。

5.2 浸种:在播种前用冷水浸种12小时或温水(水温55℃~57℃)浸种4小时~6小时,可缩短玉米吸胀时间,提早出苗;温水浸种还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5.3 种子包衣:有条件的地方,在播种前选用安全的玉米专用包衣剂,按包衣剂和种子比1:50进行包衣,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虫害。

6 播种

6.1 时间

常规播种当地温稳定在8~10℃后可以播种。还可以采用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四川盆地内与多花黑麦草轮作种植饲用玉米,在5月上旬播种或移栽,可延长多花黑麦草的利用时间,提高产草量。

6.2 种肥

一般每公顷种肥施用量为氮肥45kg~60kg、磷肥60 kg ~75 kg、钾肥60 kg ~7 5 kg,采取条施或穴施,最好与种子隔离,以防烧种缺苗。以复合肥作种肥时,可酌情增减。

6.3 播种方式

窝播或行播。

6.4 播种密度

蜡熟期刈割,其行距80cm,株距15cm,或行距60cm,株距40 cm,或根据收割成熟程度,保苗75000株~150000株/ hm2。

7 田间管理

7.1 间苗与定苗

7.1.1 间苗:当玉米叶片达到3片~4片叶时应该及时间苗。

7.1.2 定苗:在达到4片~6片可见叶时,应该及时定苗,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留壮、去小留齐,去病留健,去杂留纯。苗不足的要及时补苗。

7.2 中耕

在6片~7片叶时结合追肥,中耕除草和培土。一般定苗后进行2次~3次中耕除杂。

7.3 追肥

分为苗肥、拔节肥、穗肥。

7.3.1 苗肥:一般用人畜粪尿15000kg/ hm2~25000 kg/ hm2、尿素75~90 kg/ hm2混合施用。应做到小苗浅施,距苗5cm~6cm;大苗深施,距苗约17cm~20cm 处。

7.3.2 拔节肥:6片全展叶后开始拔节,用人畜粪尿15000 kg/ hm2 ~25000 kg / hm2,尿素200 kg/ hm2 ~300 kg/ hm2,距植株10cm~17cm处挖窝深施,同时浅中耕培土盖窝。

7.3.3 穗肥:在玉米雄穗抽出前,用人畜粪尿15000 kg/ hm2~25000 kg/ hm 2、尿素300 kg/ hm2混合施用。

7.4 灌溉

较干旱地区视墒情适时灌溉。

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监测。一旦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具体的病虫害防治办法参见有关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手册或请求当地有关技术部门解决。

9 刈割

9.1 刈割时期

适宜刈割时期确定为蜡熟期。乳熟期也可青贮,乳熟期刈割的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稍高些。

9.2 刈割方式

全株刈割,即将玉米的秆、玉米苞(籽粒)等地上部分齐地面整株刈割,全株进行切碎青贮。刈割时注意留茬高度,不能将地面泥土带到饲料中。

青贮玉米地面堆贮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全株玉米进行地面堆贮的原料准备、设施准备、场地准备、堆贮技术、取用、品质评价等的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全株玉米和秸秆青贮玉米。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青贮玉米

经过选育用于全株刈割青贮,饲喂牲畜的青贮型品种,有别于生产籽粒或其它型玉米品种。

2.2 地面堆贮

在不透气的平地上(泥地或水泥地),堆放加工切碎后的青贮料,压紧、覆盖薄膜,四周密封,经过乳酸菌发酵,用于长期保存作饲料用途的青贮玉米。

3 原料准备

3.1刈割时期

在蜡熟期整株含水量为65%~68%时刈割为宜。青贮玉米也可乳熟期刈割,但此时干物质产量较低。

3.2 蜡熟期判定

3.2.1玉米籽粒:用手按玉米棒籽粒无乳汁流出,此时已达到生理成熟期,这时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养分含量消化率较高。

3.2.2水分指标:含水量以60%~70%为宜,65%~68%为最佳含水量。

4 设施准备

4.1 加工机具

宜采用青贮联合收割机或青饲料揉切机,或滚筒式铡草机、圆盘式切碎机等机具。

4.2 薄膜

4.3.1应采用无毒的农用聚乙烯薄膜、醋酸乙脂薄膜等,厚度应大于12丝,长于拟进行青贮的青贮堆边长2m。

4.2.2 颜色:通常两色(外黑内白)薄膜,当用白色薄膜时,应采取遮光措施。

4.3 压实物

在堆的四周采用适宜压紧的材料,如河沙、沙袋、石块或废旧轮胎等。

5 场地准备

5.1 选址

一般要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排水方便、无积水、土质坚实、制作和取用青贮料方便的地方。

5.2 地面堆贮的地坪

5.2.1 水泥地坪:有条件的,可以修建水泥地坪,地坪高出地面10cm~20cm,用混凝土制作(200号混凝土),混凝土厚15cm~20cm,地面有一些坡度以便于排水,面上抹平,并经防水处理。四周挖排水沟,保证排水良好。

5.2.2 泥土地坪:将泥土地面平整压紧,四周挖排水沟,防鼠打洞,其规格同水泥地坪。

6 堆贮技术要点

6.1 揉切

按机械操作要求进行青贮玉米的收割、切碎,保证切碎质量。揉切规格要求全株玉米揉切成1cm~2cm长的片状物,将玉米棒的玉米切破。

6.2 堆压成形

堆贮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进行,切碎后应及时逐层装填、堆压,每一堆加工、装填、堆压的时间不超过2天,装填完后将青贮堆整理成形,整平表面,进行一次整堆性镇压,在装填、整理过程中应注意在青贮玉米堆的四周边缘留1m左右的地坪做密封压实区。

6.3 青贮堆的大小

6.3.1 大型:高2m~3m、长30m~40m、宽2m~10m,容量800 m3~1400m3。宽度视饲养牲畜数量而确定。牲畜数多则宽度较大。

6.3.2 小型:堆积容量在100m3以下。

6.4 密封

将准备的整块薄膜覆盖在压紧、整平的青贮玉米堆上,并且在青贮玉米堆四周留1m左右的薄膜,使薄膜直接接触地面,用30cm~40cm宽,10cm~15cm厚的河沙压紧,达到密封。

6.5 压实

在塑料薄膜的外层用彩条布覆盖,其上用沙袋、石块、废旧轮胎等盖压,防止鸟食、鼠害。

6.6 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检查薄膜有无破洞,如有破洞及时用不干胶带封补。

7 取用

7.1 青贮时间

一般应青贮30天,才可开封取用。

7.2 取用要求

开封时,从一边打开薄膜,按打开处横截面逐层取用。若表层有霉烂,应清除霉烂部分。

7.3 封闭要求

每次取后应及时拉回薄膜密封取用部分,减少空气透入和雨淋日晒,同时,一旦开封取用后的青贮堆,应坚持每天连续取用,直至取用完整堆料。防止二次霉烂,减少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