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自控系统建设与方案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与方案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与方案

..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刘朋

目录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2)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2)

1.2控制方式 (3)

2.中控室 (3)

2.1运行监视 (3)

2.2运行控制 (3)

2.3数据管理 (3)

2.4报警处理 (4)

2.5报表及打印 (4)

2.6 Web数据服务 (4)

3.各子站控制 (4)

3.1 原水泵房控制站 (4)

3.2 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5)

3.3 翻板滤池控制站 (5)

3.4 加氯加药间控制站 (7)

3.5 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7)

3.6 送水泵房控制站 (8)

3.7 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8)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以太环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每个子站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与中控室进行通讯,即使网络中的一处光纤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中控室与主站之间的通讯。

徐圩水厂自控网络拓扑图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配置,全厂拥有一处中控室,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取水泵站、高效澄清池、加药加氯间、滤池、活性炭处理间、送水泵房和污泥脱水间分别设置有PLC控制站,PLC控制站组成光纤以太环网,各控制站负责处理各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

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在线实时显示各工艺环节的生产数据,并根据工艺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

的异常数据进行不同方式的显示及报警提示;

2)实时显示全厂生产过程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对异常情况

进行显示和报警提示;

3)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浊度和加药配比值来实现加药系统的自控控制;

4)采用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恒水位过滤。反冲洗根据滤池水位、滤层上下

差压和阀门开度实现运行、反冲洗到再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可实

现在操作画面上进行人工强制反冲洗;

5)系统可根据出水总管压力自动进行水泵的启停与调节。

1.2控制方式

徐圩水厂所有电动设备均设集中控制和现场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其中集中控制由运行人员在中控室上位机上进行,现场控制则在就地控制箱上操作完成,并且拥有两种优先级,集中控制为最低优先级,而现场操作为最高优先级。

中控室设置有自动/手动两种控制方式,其中手动控制由运行人员在中控室上位机上进行控制,自动控制可由PLC系统根据现场采集的信号经逻辑运算后自动进行调节。

现场控制设有远程/就地两种控制方式,其中远程方式由PLC控制站进行控制,就地方式由运行人员在现场的控制箱上进行手动操作。通常情况下,采用远程控制方式进行控制,在控制系统维护或者检修时,切换为就地方式进行操作,确保生产的连续进行。

2.中控室

中控室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集成了生产运行过程中所有实时数据,可以对整个厂区的全部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管理及控制。同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报警进行显示及报警提示,并对运行数据进行记录。

中控室通过光纤环网与各站PLC控制站进行通讯,中控室内有两台操作员站计算机用于监控厂区的运行,运行人员通过操作员站的上位画面监视生产过程,调整工艺参数,并控制现场设备。

2.1运行监视

运行人员通过操作员站上位机对厂区的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包括设备的状态、现场仪表数据、事故报警、历史数据等,用于实时、全面掌握厂区的生产过程。

2.2运行控制

运行人员通过操作员站上位机可根据需求以及调度指令调整厂内生产,根据监视设备状态和运行记录,优化生产方式。

2.3数据管理

操作员上位机记录有各厂房系统上传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历时数据库、生产报表。根据历史数据库,可分析生产质量、成本指标,并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管理。

2.4报警处理

当生产过程或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中控室发出报警提示及声音报警信号。

报警类型包括:

1)水泵故障;

2)压力、液位、流量异常;

3)螺杆泵、搅拌机等设备故障;

4)控制系统发现异常;

5)通讯故障。

2.5报表及打印

中控室上位机自动生成日报表,报表中有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并可通过打印机进行打印。

2.6 Web数据服务

系统可通过Web服务器将运行数据发布至网络,需求人员可通过网络进行查看。

3.各子站控制

3.1原水泵房控制站

原水泵房水泵的启停由调度人员根据清水池水位、送水泵房运转情况及外网需求变化决定。PLC控制系统可实现主要设备的信号监测,一步化启停和相应的故障处理。泵房水泵在备用状态下进水阀敞开,水泵启动时先开水泵,再将出水阀开到位,水泵停止的顺序为关出水阀门,关水泵。在信号的连续监测过程中,出现设备没能正常完成动作,或监测到的数据超标,即在现场触控屏和中控室上位机跳出报警提示,同时将正在执行的命令复位,由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解决设备故障,待设备故障清除后,可在现场触摸屏或中控室上位机上清除报警提示,

再行启动。原水泵房控制站的所有数据通过网络专线与徐圩水厂中控室进行数据交换。

1)原水泵站出水控制采用串级控制来控制出水总管压力。串级控制的主控

量为出水总管压力,副控量为原水泵站吸水井液位。把出水总管压力控

制在0.25~0.3MPa之间;

2)原水泵的互备联锁。4台水泵根据水厂及原水用户的运行负荷大小,互

备联锁模式分为一用两备,两用一备,并且可根据每台泵的运行累计时

间进行循环启动,实现水泵均匀磨损,避免某台水泵经常使用造成设备

疲劳或长时间不用造成锈蚀;

3)格栅机的自动控制。格栅机通过时间继电器进行控制,每一小时运行十

五分钟,当格栅机到达运行时间,启动格栅机,这样既能保证粗格栅每

次运行都能耙上一定量的垃圾,提高运行效率,又能防止由于垃圾过多

对格栅机造成损坏;

4)本控制站采集所有原水泵房各仪表、水质分析数据及相关泵阀设备启停

信号传送至现场触摸屏及徐圩水厂中控室。

3.2 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1)自动排泥控制

根据测得的澄清池出水浊度数据,通过对运行工况的分析,在保证澄清池出水浊度处于最佳范围的情况下,求得开始排泥的最佳浊度值和结束排泥时最合理的浊度值,作为自动排泥的上下限(此设定值可在线修改)。当浊度达到上限设定值,发出开始排泥预警并自动开启排泥电动阀,关闭回流电动阀,开始排泥;当浊度值降到下限设定值时,发出停止排泥的信号,开启回流阀,关闭排泥阀。

2)污泥回流控制

制水时根据来水量及污泥回流比自动控制污泥螺杆泵的启停和调节,同时打开污泥回流阀,关闭污泥排泥阀。

3)本控制站采集所有高效澄清池各仪表、水质分析数据及相关泵阀设备启

停信号传送至现场触摸屏及中控室。

3.3 翻板滤池控制站

1)恒水位滤水自动控制

滤池水位的变化受进水量的变化、滤层阻塞值、过滤周期、待滤水浊度因素影响。采用对滤池进行恒水位控制,使得滤池在生产周期全过程滤速根据生产情况自动调节,避免了滤池在生产周期初始阶段滤速过快,后期滤速过慢的问题,从而使滤后水浊度在生产周期内相对稳定。采用超声波液位计检测滤池液位变化作为过程变量(PV),然后与设定值(SP)进行比较,计算出过程变量的变化趋势,再输出控制信号(CV),调节出水阀来控制滤速,保持滤池液位恒定。

2)翻板滤池自动反冲洗自动控制

滤池反冲洗启动的控制条件是出水阀位超过高限、滤池差压值达到设定值、液位值超过高限和人工干预,当前三种条件同时满足,或后一种条件满足时,就启动自动反冲洗系统。系统的运行是由PLC的顺序控制系统逻辑控制的,其控制如下:

步骤1:启动条件预设(阀位高、差压高、液位高、人工);

步骤2:条件触发自动反冲洗;

步骤3:关闭滤池进水阀,待滤池液位降至设定高度,关闭滤池出水阀。

步骤4:开反冲洗风机放空阀,启动反冲洗风机,延时60s待风机运行稳定;

步骤5:打开反冲洗进气阀,关闭反冲洗放空阀;

步骤6:延时5min进行气冲;

步骤7:启动反冲洗水泵,延时10s待水泵运行稳定,打开反冲洗进水阀;

步骤8:液位上升至设定值,切换至下一滤池;

步骤9:液位下降至设定值,打开反冲洗进水阀;

步骤10:开反冲洗风机放空阀/关闭反冲洗进气阀。

步骤11:停止反冲洗风机运行;

步骤12:停止反冲洗给水泵运行;

步骤13:关闭反冲洗进水阀和反冲洗给水泵出口阀;

至此反冲洗周期结束,进入下一个过滤周期。滤池的反冲洗在不频繁启停反冲洗水泵的情况下,可通过同时冲洗两组或三组滤池,以其中一组滤池作为气冲

与水冲的过渡。

滤池的自动反冲洗系统控制将充分考虑现行实际生产运行情况修正控制参数,在上位机操作界面上将为运行人员预留相关控制参数的修改界面。

3)本控制站采集所有翻板滤池各仪表、水质分析数据及相关泵阀设备启停

信号传送至现场触摸屏及中控室。

3.4 加药加氯间控制站

1)加药投加自动控制

加药投加量主要根据澄清池、滤池出水浊度、原水流量和配比值来自动控制。前馈控制确定一个给出量,然后以高效澄清池、滤池出水浊度作为后馈信号来调节前馈给出量。由前馈给出量和后馈调节量就可获得最佳剂量。采用多因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来控制投药,在PLC上用程序来实现以待滤水浊度为控制目标的多因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2)加氯自动控制

前加氯自动控制

前加氯的主要目的是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或氧化有机物,对前加氯自动控制采用进厂水流量比例前馈自动控制,其运算公式为Y=A*K*Q,Y为前加氯的投加量(mg/L),A为给定值,K为单位原水投氯量(mg/L),且该值可根据原水水质分析数据进行动态补偿调整,Q为原水进水量(m3/L)。

后加氯补加氯自动控制

出水总管余氯值与其设定值进行比较,控制系统根据两者的偏差情况,采用动态调节,使出水余氯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前加、后加氯自动控制可迅速调整由于处理水量变化产生的氯需求变化,可对余氯偏差进行更准确的修正,调整特性简单,同时也保证了出水质量的稳定性。

3)本控制站采集所加氯加药间各仪表、水质分析数据及相关泵阀设备启停

信号传送至现场触摸屏及中控室。

3.5 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1)臭氧发生系统

臭氧系统通过以太网与主站进行数据通讯,实现在线监测臭氧发生系统的运行状态,主控系统依据进水水量实时发送臭氧投加量至臭氧发生系统。

2)活性炭系统

通过进水流量可监测到活性炭罐的进水情况,当流量降至设定值将提示进入反冲洗,打开反冲洗进水阀和出水阀,通过压力变送器监测反冲强度,反冲600s 后,停止反冲洗泵,关闭反冲洗进水阀和出水阀,打开滤水进水阀和出水阀,进入备用状态。(活性炭处理间手动阀已经联系施工单位查看过现场,正在准备采购阶段。)

3)本控制站采集臭氧活性炭间各仪表数据及相关泵阀设备启停信号传送至

现场触摸屏及中控室。

3.6 送水泵房控制站

送水泵房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出厂水压力自动调节工频水泵的运行数量和变频水泵的运行频率,当管网负荷增大,变频水泵的频率控制达到高限时,自动增加一台工频水泵投入运行,当管网负荷减小,变频水泵的频率控制达到低限时,自动减少一台工频水泵运行,根据管网负荷变化实时对水泵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调整。PLC控制系统根据指令,一步化启停水泵。在信号的连续监测过程中,出现设备没能正常完成运行,或监测到的电流超限等异常情况,即在现场触控屏和中控室上位机跳出报警提示画面,同时将正在执行的命令切除,改为启动另一台水泵,由运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后再投入备用并清除报警。

本控制站采集送水泵房各仪表、水质分析数据及相关泵阀设备启停信号传送至现场触摸屏及中控室。

3.7 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通过调节池液位控制两台污泥泵,同时污泥浓缩机定时启动和停止。当启动离心机前,污泥浓缩机出口污泥泵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储池,液位达到设定值后,启动污泥脱水间螺杆泵、一体化加药机和离心机。

本控制站采集污泥脱水间各仪表、水质分析数据及相关泵阀设备启停信号传送至现场触摸屏及中控室。

水厂自控系统方案

系统方案介绍 1概述 本工程是神华乌海能源公司西来峰工业园区供水工程,系统由配水泵站、调节池、调节泵站、水旋池、澄清池、排泥泵站、投药间、加压泵站等主要设备及工艺系统组成。 1.1工程主要原始资料 1室外环境温度:多年平均气温9.6℃ 极端最高气温(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2℃ 极端最低气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32.6℃ 2海拔高度:1124.35m 3安装现场地震列度:VIII度 4 室内环境湿度:最高100%,最低10% 5污秽等级:III级(按Ⅳ设计) 2 规范和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但不仅限于下列标准的要求: NDGJ16-89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 CECS81:96 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 1998.09.30 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 GB 11920-98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4720-84 低压电器控设备 JB 616-84 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屏(台)通用技术条件

TEC 144 低压开关和控制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ANSI 488 可编程仪器的数字接口 ISA --55.2 过程运算的二进制逻辑图 ISA --55.3 过程操作的二进制逻辑图 ISA --55.4 仪表回路图 NEMA --ICS4 工业控制设备及系统的端子板 NEMA --ICS6 工业控制设备及系统的外壳 DL 5028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TCP/IP 网络通讯协议 IEEE802 局域网标准 05X101-2 地下通信线敷设 HG/T20509-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HG/T29507-2000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HG/T20513-2000 仪表系统接地 HG/T 20508-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 20700-2000 可编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GB5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定 HG/T20505-2000 过程测量和控制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DB32/191-1998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CECS/119-2000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面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刘朋

目录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1)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2) 1.2控制方式 (2) 2.中控室 (3) 2.1运行监视 (3) 2.2运行控制 (3) 2.3数据管理 (3) 2.4报警处理 (3) 2.5报表及打印 (4) 2.6 Web数据服务 (4) 3.各子站控制 (4) 3.1原水泵房控制站 (4) 3.2 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5) 3.3 翻板滤池控制站 (5) 3.4 加药加氯间控制站 (7) 3.5 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7) 3.6 送水泵房控制站 (8) 3.7 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8)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以太环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每个子站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与中控室进行通讯,即使网络中的一处光纤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中控室与主站之间的通讯。

徐圩水厂自控网络拓扑图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配置,全厂拥有一处中控室,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取水泵站、高效澄清池、加药加氯间、滤池、活性炭处理间、送水泵房和污泥脱水间分别设置有PLC控制站,PLC控制站组成光纤以太环网,各控制站负责处理各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 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在线实时显示各工艺环节的生产数据,并根据工艺的要求对生产 过程中的异常数据进行不同方式的显示及报警提示; 2)实时显示全厂生产过程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对异 常情况进行显示和报警提示; 3)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浊度和加药配比值来实现加药系统的自控控 制; 4)采用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恒水位过滤。反冲洗根据滤池水位、滤 层上下差压和阀门开度实现运行、反冲洗到再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 也可实现在操作画面上进行人工强制反冲洗; 5)系统可根据出水总管压力自动进行水泵的启停与调节。 1.2控制方式

自来水厂供电系统设计方案

自来水厂供电系统设计方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供电系统与电气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背景,供电系统与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供电系统与电气控制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供电系统设计问题,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和方法,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及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理解分析、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实验研究及系统调试能力,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原始资料 (1) 自来水厂用电设备一览表(附表2) (2) 自来水厂平面布置图(附图5) (3) 自来水厂机修车间平面布置图(附图6) (4) 该厂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 T max =8000小时 (5) 该厂一、二泵房为二级负荷,机修及办公室为三级负荷。 (6) 电源条件: 距该厂8公里处,有一地区变电所,地区变电所可分别从两段35kV 母线上各提供一回电源,这两段母线的短路容量皆为: MVA sd P 350)3( (7) 气象及其他有关资料 a) 要求车间变电所低压侧的功率因数为0.85。高压侧功率因数为0.95。 b) 年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年平均温度 最热月土壤平均温度 35℃ 18℃ 30℃

三、设计要求容: (1) 计算自来水厂、机修车间的总计算负荷。并确定为提高功率因数所需的补 偿容量。 (2) 选择该自来水厂总降压变电所、机修车间变电所的变压器台数及额定容 量。 (3) 选择和确定自来水厂高压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电压,总降压变电所一次接 线图,场高压电力网接线)。 (4) 选择高压电力网导线型号及截面。 (5) 选择和校验总降压变电所的一次电气设备。 (6) 拟定机修车间供电系统一次接线图(包括车间变电所一次接线及车间低压 电力网接线)。 (7) 选择机修车间的低压电力网的导线型号及截面。 (8) 选择和校验机修车间供电系统的一次电气设备(包括各支线上的开关及 熔丝)。 四、负荷计算 地区变点所 U p =35KV 总降压变电所 U e =10KV 去自来 水厂 自来 图二 课题(2)电力系统结构图

污水厂自控方案(含详细设备及PLC配置)

自动化控制系统目录 1概述 (3) 1.1 设计原则 (3) 1.2 自动化系统功能综述 (3) 1.3 系统配置 (5) 1.3.1 网络结构 (5) 1.3.2 具体配置(详细配置见附图一) (6) 2控制流程图及各部分功能详述 (6) 2.1 生产过程监测系统(中控室) (6) 2.2 生产过程的监测(现场)与自动控制系统 (9) 2.2.1 1#PLC预处理控制站 (9) 2.2.2 2#PLC BAF生物滤池处理子站 (14) 2.2.3 3#PLC污泥脱水系统处理子站 (18) 2.2.4 4#PLC中央控制室处理子站 (21) 2.3 生产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 (22) 2.4 全厂CCTV电视监视系统 (23) 3系统设计制作、调试及技术服务 (24) 3.1环境条件 (24) 3.2 控制箱柜设计 (25) 3.3产品制造、运输、保管 (26) 3.4控制系统集成 (27) 3.5检验及调试 (30) 4质量保障能力 (32) 4.1设计、设备制造能力和条件 (32) 4.2售后服务体系及质量保障能力 (37) 5自控系统施工组织及安装 (41) 5.1 项目进度计划安排 (41) 5.2 施工组织 (41) 5.3仪表安装及测试 (48) 5.4电缆 (52) 5.5 管线敷设及电缆桥架 (53) 5.6电缆托架 (59) 5.7防雷和接地 (60) 5.8 施工验收 (61) 6自动化控制系统I/O表 (62) 6自动化控制系统I/O表 (72)

1 概述 根据XXX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对污水量的预测,并结合城市发展前景,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设计规模2万m3/d。根据污水量和投资状况,我方在进行系统组态时,将全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可方便地扩展或升级。系统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其技术先进、结构开放,能够长期提供技术支持、备品备件有保障。同时,还充分考虑经济适用性、节省投资和与远期工程的衔接,与远期公用的控制子站,控制点数一次考虑,远期独立的部分另设控制子站或远程控制单元。 本污水厂自控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数据共享”的分层、分布式的拓扑结构,符合当前工业自动化监测系统发展趋势,能够实现全厂工艺参数及设备集中监测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系统包括:满足要求的控制系统硬件设备、监控和编程软件、辅助装置以及操作台、控制箱柜等。 1.1 设计原则 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数据共享; 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扩充性、可扩展性; 易于操作使用、可修改; 所有标志性、提示性、警告性、显示性的部分采用中文简体。 自控仪表系统必须在充分考虑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特性的基础上,按照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进行设计。设计方案中,既要考虑操作、管理水平的先进性,同时也考虑到高新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在保证生产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投资,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能保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 1.2 自动化系统功能综述 根据XX污水厂2×104m3/d的设计规模和BAF工艺的特点,本着技术先进,性价比高,实用可靠的原则进行设计。依据集中监测为主,分散控制为辅的基本原则,本工程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的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在中央控制室利用PC(工业级PC)机对厂内各工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有信号报警和联锁等设施以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生产的过程自动控制采用独立控制,即设备控制层PLC各个子站与上位监控计算机相互独立,可以不依靠上位机独立运行,保证了生产过程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水厂设计方案

地表水处理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规范与标准 四、设计原则 五、编制范围 六、设计参数 七、地表水处理工艺流程 八、工艺说明 九、中央控制系统说明 十、设备参数 十一、人员配备 十二、工程投资估算 附件: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X市要求将地表水(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进行处理,出水要求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二、编制依据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3.业主提供得资料 三、规范与标准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2、《建筑给水设计规范》 GBJ15-88 3、《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 JB/T2932-1999 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 四、设计原则 1、优化工艺设计,使系统设备经济、合理、可靠。 2、选用新型优质材料与配件,单体设备结构先进、合理。 3、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方便,减少劳动强度。 4、设备布局合理、美观。 5、采用合理工艺与流程降低运行费用。 五、编制范围 地表水处理机房内得水处理设备均由本设计方案考虑,机房内得基础条件也可由我公司负责提出,但由业主建设。机房内得所有土建项目与配套得机房建设,供水管网由业主考虑。 业主并将电源、水源接至机房。 六、设计参数 1、原水性质: A: 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 B: 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质

2、处理水量: A:Q=100t/h; 3、出水水质: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七、地表水处理工艺流程 1、工艺确定 A:Q=2400t/d 由于原水为符合地表水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而出水要求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所以工艺主要考虑采用微絮凝与过滤技术来达到要求,为了加强对有机污染物得去除效果,系统将设置活性炭过滤,最后在出水口投加二氧化氯消毒以确保细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本工艺中多介质过滤与活性炭过滤均为自动运行,根据压差到达设定值时自动反洗,水源在洪水期间水中得悬浮物将最高达500mg/l, 过滤器到达设定得压差得时间将大大缩短,即过滤器将缩短工作周期自动反洗来应付高浊度原水,系统出水仍然达到设计要求。 本工艺中机械过滤均为自动运行,根据压差到达设定值时自动反洗,水源在洪水期间水中得悬浮物将最高达500mg/l, 过滤器到达设定得压差得时间将大大缩短,即过滤器将缩短工作周期自动反洗来应付高浊度原水,系统出水仍然达到设计要求。 3、工艺流程图 根据原水水质与出水要求,本设计建议采用以下处理工艺: A:Q=2400t/d 混凝剂二氧化氯 ↓↓原水→原水泵(反洗泵) →管道混合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清水池→供水管网 B:Q=5000t/d 混凝剂二氧化氯 ↓↓

供水厂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水厂自控系统 技 术 方 案 设计单位: 二零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3) 1.1 工程概况 (3) 1.2 系统设计原则 (3) 1.3 系统组成 (3) 二、系统功能 (4) 中控室功能 (4) 通讯层功能 (7) PLC控制站功能 (7) 测压终端 (8) 视频监控系统 (8) 清丰供水厂自控及视频监控系统框图 (11) 三、我公司设计及施工遵循以下标准: (12) 四、售后服务 (13) 附:清丰县第二供水厂增加自控设备清单 (14)

一、系统概述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水厂自控系统改造工程,该工程改造后并入第三水厂自控系统,可有效地加强对整个供水系统的管理,直观及时地监控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增强安全供水保障措施,如实地显示和记录各种数据。 在改造过程中,既借鉴了国内先进水厂的成功经验,又充分考虑了本水厂的特殊情况,并将水厂运行管理经验融合于自控系统改造设计中,力求使系统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1.2 系统设计原则 结合第二水厂供水系统特点,本系统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选择成熟和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供水过程中实现信息集中管理和科学操作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的可靠性,现场各种数据通过PLC采集,并通过工业以太网传送到中央控制室,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中央控制室可以通过以太网来下发指令对现场的PLC进行控制和管理。 ?现场PLC具有逻辑功能,控制现场测控仪表,完成现场、电气数据的采集和电气设备的控制,同时向中控室传送采集数据,报告运行状况,执行中控室的指令。 ?设计上以中控为主,现场以手控/自动控制为辅的原则,系统以水厂为监控中心,将底层的设备和控制权分散到现场的PLC中,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选择成熟和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供水过程中实现信息集中管理和科学操作; ?设计视频监控系统; ?系统本着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的原则进行设计。 1.3 系统组成

当代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现代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第1 章绪论 水厂自控系统简介 水厂制水工艺流程 各个水厂根据实际情况,其工艺流程千差万别,设备有增有减,但基本的流程相似,如图所示。 图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工艺过程: (1)取水:通过多台大型离心泵将江、河、地表等处的水抽入净水厂。 (2)药剂的制备与投加:按工艺要求制备合适的混凝剂,并投入混凝剂及氯气,达到混凝和消毒的目的。 (3)混凝:包括混合与絮凝,即源水投入混凝剂后进行反应,并排出反应后沉淀的污泥。 (4)平流沉淀:与混凝剂反应后的水低速流过平流沉淀池,以便悬浮颗粒沉淀,并排出沉淀的污泥。 (5)过滤沉淀:水通过颗粒介质(石英砂)以去除其中悬浮杂质使水澄清,并定时反冲洗石英砂。 (6)送水:多台大型离心泵将自来水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送入供水管网。 水厂自控系统组成 自来水厂的工艺特点是各工艺单元既相对独立,同时各单元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正因为各工艺单元相对独立,因此通常将整个工艺按控制单元划分,主要包括:取水泵房自动控制系统、送水泵房自动控制系统、加矾自动控制系统、加氯自动控制系统、格栅配水池控制系统、反应沉淀池控制系统、滤池气水反冲洗控制系统、配电控制系统、水厂中央控制室自动化调度系统,这些工艺单元内设备相对集中。根据这些特点,自控系统较多采用PLC+IPC的集散控制系统(DCS)模式。 采用PLC+IPC 系统的水厂自动化控制设计一般采用多主站加多从站结构,能够较好的满足国内水厂自动化的监控、保护要求。控制点分布在水厂内不同的位置,采用就近控制原则,在设备集中区分别设置不同的PLC 站对该区域设备进行监控,再通过通讯网络,各PLC 站之间进行数据通讯,实现整个水厂的自动化控制。在控制单元内,PLC 站实现对该单元内设备的自动控制。这样的优点是使控制系统更加可靠,当某一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不会严重影响其它单元的自动运行,同时由于单元内控制设备、检测仪表就近相连,减少了布线成本。 一般根据土建设计,将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按设备位置情况及功能进行组织,分为如下一些控制站点。 (1)中央控制室站点: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和调度,同时留有四遥(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系统接口,与上层管理系统进行通讯。 (2)配电室控制站点:对高压及低压配电系统进行监控。 (3)取水泵房控制站点:取水泵、真空泵、潜污泵及轴流风机等进行监控。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专业资料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刘朋

目录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2)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2) 1.2控制方式 (3) 2.中控室 (3) 2.1运行监视 (3) 2.2运行控制 (3) 2.3数据管理 (4) 2.4报警处理 (4) 2.5报表及打印 (4) 2.6 Web数据服务 (4) 3.各子站控制 (4) 3.1原水泵房控制站 (4) 3.2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5) 3.3翻板滤池控制站 (6) 3.4加氯加药间控制站 (7) 3.5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8) 3.6送水泵房控制站 (8) 3.7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9)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以太环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 下,每个子站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与中控室进行通讯,即使网络中的一处光纤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中控室与主站之间的通讯。 徐圩水厂自控网络拓扑图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配置,全厂拥有一处中控室,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取水泵站、高效澄清池、加药加氯间、滤池、活性炭处理间、送水泵房和污泥脱水间分别设置有PLC控制站,PLC控制站组成光纤以太环网,各控制站负责处理各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 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在线实时显示各工艺环节的生产数据,并根据工艺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数据进行不同方式的显示及报警提示; 2)实时显示全厂生产过程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显示和报警提示; 3)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浊度和加药配比值来实现加药系统的自控控制; 4)采用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恒水位过滤。反冲洗根据滤池水位、滤层上下差压和阀门开度实现运行、反冲洗到再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可实 现在操作画面上进行人工强制反冲洗;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 .. . .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刘朋

目录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2)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2) 1.2控制方式 (3) 2.中控室 (3) 2.1运行监视 (3) 2.2运行控制 (3) 2.3数据管理 (4) 2.4报警处理 (4) 2.5报表及打印 (4) 2.6 Web数据服务 (4) 3.各子站控制 (4) 3.1 原水泵房控制站 (4) 3.2 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5) 3.3 翻板滤池控制站 (6) 3.4 加氯加药间控制站 (7) 3.5 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8) 3.6 送水泵房控制站 (8) 3.7 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8)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以太环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每个子站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与中控室进行通讯,即使网络中的一处光纤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中控室与主站之间的通讯。 徐圩水厂自控网络拓扑图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配置,全厂拥有一处中控室,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取水泵站、高效澄清池、加药加氯间、滤池、活性炭处理间、送水泵房和污泥脱水间分别设置有PLC控制站,PLC控制站组成光纤以太环网,各控制站负责处理各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 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在线实时显示各工艺环节的生产数据,并根据工艺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 的异常数据进行不同方式的显示及报警提示; 2)实时显示全厂生产过程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对异常情况 进行显示和报警提示; 3)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浊度和加药配比值来实现加药系统的自控控制; 4)采用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恒水位过滤。反冲洗根据滤池水位、滤层上下 差压和阀门开度实现运行、反冲洗到再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可实 现在操作画面上进行人工强制反冲洗;

水厂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

水处理厂污水装置HSE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公司HSE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试点推进”工作要求,围绕“制度规程合规、人员行为规范、设备设施完好、现场目视化清晰”四个方面,建立HSE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和工作标准,将HSE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管理方法和实用管理工具应用贯穿于生产操作、检维修以及日常作业活动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员工工作执行力,确保生产装置安全平稳生产。 二、工作目标 以水处理厂污水单元为龙头,逐步推进完成HSE标准化建设,实现2016年6月份污水单元验收合格,年底完成其它单元HSE标准化建设并积累经验、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三、组织机构 成立水处理厂安全标准化建设小组 组长:夏洪波、张宇凌 副组长:王伟科 成员: 生产工艺:宋跃武、周琳峰、李松岩、韩敬伟、张啸、 崔凯 安全环保:何志立、张信鑫

机动设备:赵恩来、李营、孙磊 人事培训:赵金华、赵昕 视频图片:齐小毅、孙荣亮、李凌宇 四、实施步骤原则 1、分兵把守、齐头并进; 污水试点标准化建设水厂各专工分工负责,各专业按分工对标共同改进。 2、污水为主、其它为辅; 先期以污水标准化建设为主,其它单元辅助配合。 3、主线贯通、分支汇总; 各专业主线鲜明贯通,分专业汇总实施。 4、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能对标的按标准执行,没有标准的制作标准后实施。 5、目标分解、按步实施; 确立目标对标分解,按时间节点步步确认,分步实施。 6、同步递进、分步验收; 各专业同步实施按步骤改进,与对标部室分步沟通整改验收。 7、重点扶持、协同发展; 污水试点建设先期完成,其它单元共性问题共同改进。 8、倒推正走、如期实现。 按时间节点所有工作倒推,按时间节点如期完成。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徐圩 xx 目录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2)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2) 1.2控制方式 (3) 2.中控室 (3) 2.1运行监视 (4) 2.2运行控制 (4) 2.3数据管理 (4) 2.4报警处理 (4) 2.5报表及打印 (4) 2.6 Web数据服务 (4) 3.各子站控制 (5) 3.1原水泵房控制站 (5) 3.2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5) 3.3翻板滤池控制站 (6) 3.4加氯加药间控制站 (7) 3.5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8) 3.6送水泵房控制站 (8) 3.7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9)

1.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以太环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每个子站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与中控室进行通讯,即使网络中的一处光纤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中控室与主站之间的通讯。 徐圩水厂自控网络拓扑图 1.1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配置,全厂拥有一处中控室,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取水泵站、高效澄清池、加药加氯间、滤池、活性炭处理间、送水泵房和污泥脱水间分别设置有PLC控制站,PLC控制站组成光纤以太环网,各控制站负责处理各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在线实时显示各工艺环节的生产数据,并根据工艺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 的异常数据进行不同方式的显示及报警提示; 2)实时显示全厂生产过程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对异常情况 进行显示和报警提示; 3)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浊度和加药配比值来实现加药系统的自控控制;4)采用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恒水位过滤。反冲洗根据滤池水位、滤层上下 差压和阀门开度实现运行、反冲洗到再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可实现在操作画面上进行人工强制反冲洗; 5)系统可根据出水总管压力自动进行水泵的启停与调节。 1.2控制方式 徐圩水厂所有电动设备均设集中控制和现场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其中集中控制由运行人员在中控室上位机上进行,现场控制则在就地控制箱上操作完成,并且拥有两种优先级,集中控制为最低优先级,而现场操作为最高优先级。

水厂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 一、工程简介 XX县江北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招标(第二次)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踏水桥村,交通便利,现有道路可直接进入现场,场临时道路开工前修整,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接至施工现场,以便施工单位接通使用,本工程场地宽敞,规划放线已完成,属有施工场地,建设地点属城区。 二、编制依据: (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说明及依据如下: 1、XX县江北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招标(第二次)建设项目定点批复,规划红线图。 2、XX县江北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招标(第二次)建设项目招标文件。 3、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 4、XX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村建筑工程的有关规定。 5、我单位的技术装备力量和承担过类似建筑工程施工经验。 6、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 (二)、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 三、施工技术规、规程、验收标准 本工程所依据的施工技术规、规程、验收标准如下: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屋面工程技术规》GB50207—2002 《住宅建筑规》GB50368—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57—2001 《屋面工程量验收规》GB5020—2002 《建设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2002 《住宅设计规》GB50096—1999 2003年版 《室管线安装》D301-1~2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GB50016—2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50140—2006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GBJ141—2008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验收通用规》GB50231—98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GBJ232-8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201-83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50203—2002

水厂自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cheng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建设方案 刘朋

目录 1.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2) 1.1 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2) 1.2 控制方式 (3) 2. 中控室 (3) 2.1 运行监视 (3) 2.2 运行控制 (3) 2.3 数据管理 (4) 2.4 报警处理 (4) 2.5 报表及打印 (4) 2.6 Web 数据服务 (4) 3. ........................................................................... 各子站控制4 3.1 原水泵房控制站 (4) 3.2 高效澄清池控制站 (5) 3.3 翻板滤池控制站 (6) 3.4 加氯加药间控制站 (7) 3.5 臭氧活性炭间控制站 (7) 3.6 送水泵房控制站 (8) 3.7 污泥脱水间控制站 (8)

1.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的构成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以太环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每个子站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与中控室进行通讯,即使网络中的一处光纤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中控室与主站之间的通讯。 徐圩水厂自控网络拓扑图 1.1 自控系统结构与目标 徐圩水厂自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配置,全厂拥有一处中控室,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取水泵站、高效澄清池、加药加氯间、滤池、活性炭处理间、送水泵房和污泥脱水间分别设置有PLC控制站,PLC控制站组成光纤以太环网,各控制站负责处理各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 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 在线实时显示各工艺环节的生产数据,并根据工艺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数 据进行不同方式的显示及报警提示; 2) 实时显示全厂生产过程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显示 和报警提示; 3) 根据进水流量、出水浊度和加药配比值来实现加药系统的自控控制; 4) 采用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恒水位过滤。反冲洗根据滤池水位、滤层上下差压和阀 门开度实现运行、反冲洗到再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可实 现在操作画面上进行人工强制反冲洗;

自来水厂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自来水厂项目初步设计方案5万吨/天

目录 一、总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项目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工艺选择的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设计概述及出水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供水工程规模.......................................................................................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水质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工艺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主要处理工艺方案选比.......................................................................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主要处理工艺备选方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混合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反应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沉淀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过滤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6、消毒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7、方案比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工艺流程示意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所选方案优势描述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涡街混凝沉淀给水工艺原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技术概述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涡街混凝沉淀给水工艺流程图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混合设备工艺原理及特点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絮凝设备工艺原理及特点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沉淀设备工艺原理及特点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涡街混凝沉淀给水工艺及产品的技术先进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X 水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水厂厂区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第一章 一、工程简介 XX县江北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招标(第二次)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踏水桥村,交通便利,现有道路可直接进入现场,场内临时道路开工前修整,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接至施工现场,以便施工单位接通使用,本工程场地宽敞,规划放线已完成,属有施工场地,建设地点属城区。 二、编制依据: (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说明及依据如下: 1、XX县江北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招标(第二次)建设项目定点批复,规划红线图。 2、XX县江北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施工招标(第二次)建设项目招标文件。 3、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4、XX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村建筑工程的有关规定。 5、我单位的技术装备力量和承担过类似建筑工程施工经验。 6、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 (二)、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 本工程所依据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如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0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57—2001 《屋面工程量验收规范》GB5020—2002 《建设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2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003年版 《室内管线安装》D301-1~2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2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6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2008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232-82

自来水厂供电设计方案

自来水厂供电系统设计报告书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实验班 学号 : 09 姓名:李鑫 指导老师:粟梅 完成日期:2014-2-20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3 二、原始资料-------------------------------------------------3 三、设计要求内容---------------------------------------------4 四、负荷计算------------------------------------------------4 五、主变压器的选择和无功功率补偿----------------------------10 六、一次侧主接线图的选择------------------------------------13 七、短路电流的计算 -----------------------------------------15 八、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18 九、保护器件的选择和校验------------------------------------21 十、年耗电量的计算------------------------------------------24 十一、设计总结----------------------------------------------25 参考文献 附图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供电系统与电气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背景,供电系统与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供电系统与电气控制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供电系统设计问题,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及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理解分析、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实验研究及系统调试能力,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原始资料 (1) 自来水厂用电设备一览表(附表2) (2) 自来水厂平面布置图(附图5) (3) 自来水厂机修车间平面布置图(附图6) (4) 该厂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 T max =8000小时 (5) 该厂一、二泵房为二级负荷,机修及办公室为三级负荷。 (6) 电源条件: 距该厂8公里处,有一地区变电所,地区变电所可分别从两段35kV 母线上各提供一回电源,这两段母线的短路容量皆为: MVA sd P 350)3(= (7) 气象及其他有关资料 a) 要求车间变电所低压侧的功率因数为0.85。高压侧功率因数为0.95。 b) 年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年平均温度 最热月土壤平均温度 35℃ 18℃ 30℃ 地区变点所 U p =35KV 总降压变电所 U e =10KV 去自来 水厂 自来 图二 课题(2)电力系统结构图

自来水厂设计方案

自来水厂设计方案目录 设计内容简介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 1.1项目概况 1.2设计原则 1.3主要规范及标准 1.4设计范围 1.5城市概况与自然条件 1.5.1杭州市自然情况 1.5.2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 1.5.3水源与水质要求 1.5.4城区供水现状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6.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7设计规模及水质水量 1.7.1设计规模 1.7.2出厂水质标准 出厂水压 第二章工艺及方案设计 2.1主要净水构筑物的形式选择 2.2方案的比较确定 第三章工艺流程计算 3.1配水井 3.2管式混合器 3.3隔板絮凝池 3.3.1设计要求 3.3.2 适用条件 3.3.3计算 3.4平流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3.4.1设计说明 3.4.2设计计算 3.5普通快滤池 3.5.1设计说明 3.5.2设计计算 3.6清水池 3.6.1调节容量的计算: 3.6.2储备容量的计算 3.6.3管道和其它 3.6.4设计计算 3.7液氯消毒工艺 3.7.1氯气的使用 3.7.2设计计算

3.7.3加氯间和氯库 3.8加药间 3.8.1溶液池设计 3.8.2溶解池设计 3.9二泵房 3.9.1设计要求 3.9.2设计计算 3.10消毒设施 3.10.1水厂设计流量 3.10.2设计计算 3.11管线的水头损失及流程标高计算 3.11.1水厂的高程布置 3.11.2流程标高计算 第四章水厂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信 附录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 1.1项目概况 名称:杭州西区水厂一期工程 设计规模:100000 。 净水厂处理工艺方案 采用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消毒工艺. 主要生产构筑物 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及变配电室,加氯加药间等 主要经济指标 方案比较是寻求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的必要手段,也是控制项目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工程寿命期内的费用,由建设期初期投资和经营期运行成本组成。建设期投资少,但运行成本高的方案,不一定寿命期内的总费用低;同样建设期投资多,但运行成本低的方案,也不一定是最经济的方案。经济比选按货币的时间价值采用动态比选,综合考虑方案初期投资和经营期运行成本,确定方案的经济可比性,从而选出费用最低的方案。 设计方案比选是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使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方案成为最后的人选方案。在给水工程项目设计(包括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各项主要经济和技术决策(如总体方案、厂站规模、近远期结合、管道输送方式、管道走向、工艺流程、厂址选择、厂区布置、主要设备选型以及资金筹措等)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方案进行动态的经济计算,结合其它因素详细论证比较、做出抉择。给水工程设计方案经济比选,不仅比较工程建设期投资、同时应考虑水厂投产后的长期运行费用,通过全面的分析,作出最经济的选择即选择费用(考虑初期投资和运行成本)最低的方案为实施方案。 1.2设计原则 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高效节能,在确保净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 选择国内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护维修简便的净水处理专用设备。 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提高净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