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知识点整理

一、选择20

1.计算思维

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理解人类行为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本质:抽象和自动化

特征、三种思维:

理论思维:以推理和演绎为特征,以数学学科为代表

实验思维:以观察和总结自然规律为特征,以物理学科为代表

计算思维:以设计和构造为特征,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

2.诺依曼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①运算器。计算机中进行算

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主要部

件,是计算机的主体。在控

制器的控制下,运算器接收

待运算的数据,完成程序指

令指定的基于二进制数的算

术运算或逻辑运算。

②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控

制中心。控制器从存储器中

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指令,然后根据指令要求完成相应操作,产生一系列控制

命令,使计算机各部分自动、连续并协调动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程

序的输入、数据的输入以及运算并输出结果。

③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以及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

记忆装置。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分为部存储器(简称存或主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简称外存或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中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和运算数据,容量

较小,但存取速度快。外存容量大、成本低、存取速度慢,用于存放需要长期

保存的程序和数据。当存放在外存中的程序和数据需要处理时,必须先将它们

读到存中,才能进行处理。

④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用来完成输入功能的部件,即向计算机送入程序、数

据以及各种信息的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磁盘驱动器

和触摸屏等。

⑤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用来将计算机工作的中间结果及处理后的结果进行表

现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磁盘驱动器等。

3.存储系统

/主存储器(ROM、RAM、cache):ROM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的简称,是一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的固态半导体存储器。其特性是一旦储

存资料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通常用在不需经常变更资料的电子或电脑系

统中,并且资料不会因为电源关闭而消失。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又称作"随机存储器",是

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部存储器,也叫主存(存)。它可以随时读写,而且速度

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媒介。存储

单元的容可按需随意取出或存入,且存取的速度与存储单元的位置无关的存储

器。这种存储器在断电时将丢失其存储容,故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程序。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位于CPU与存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存更快的存储

器。当CPU向存中写入或读出数据时,这个数据也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

当CPU再次需要这些数据时,CPU就从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取数据,而不是访

问较慢的存,当然,如需要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CPU会再去读取存中的数

据。

外存储器:外储存器是指除计算机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

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

4.计算机应用领域

计算机已在工、农、商业、国防、教育等领域加以应用

5.CPU:中央处理器(控制器+运算器)

6.主机:

主机指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Mainframe)。通

常包括CPU、存、硬盘、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如USB

控制器、显卡、网卡、声卡等等。位于主机箱的通常称为设,而位于主机箱之

外的通常称为外设(如显示器、键盘、鼠标、外接硬盘、外接光驱等)。通常,

主机自身(装上软件后)已经是一台能够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有专

门用途的计算机通常只有主机,没有其他外设。

7.CPU与存、外存交换信息:CPU可以直接通过总线与存储器交换信息,但不能直接与

外存储器交换信息

8.微机的基本结构:芯片、主板、系统单元

芯片:微机里需要很多电路,这些电路大都做成了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

简称IC)。集成电路是用特殊工艺将大量诸如三极管、电阻、电容、连线等电

路器件做成微小的电路,并蚀刻在半导体晶片上制成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可以封装成一个芯片,芯片一般与邮票大小相同。微机中最重要的芯片就是

CPU,同其他芯片一起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

主板:微机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称为主板(mainboard),也叫系统板

(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主板安装在机箱,CPU和存直接安装在

主机板上。除此之外,主板上还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主要有BIOS

芯片、处理输入/输出的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

件、扩充插槽、直流电源等。此外,主板上还有蚀刻的电路,为芯片之间传送

数据提供通道,主板作为其他硬件运行的平台,为电脑的运行发挥联通和纽带

的作用。所以说,主板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芯片组

(Chipset)是核心组成部分,可以比作CPU与周边设备沟通的桥梁。

系统单元:在微机硬件系统中,从系统的观点上,我们通常把主机箱看成是一

个独立的系统单元。为保护微机部件,通常将微机硬件系统中不属于独立设备

的各部件都装在一个金属或塑料箱子,由于主板、微处理器、存和芯片组都装

在这个箱子里,所以俗称为“主机箱”。值得说明的是:主机箱里并不只有主机

部件,还有电源、硬盘、风扇、以其他一些设备的驱动器等等。主机箱连同其

的各种部件统称为系统单元,其他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显示器、

打印机等,它们放置在系统单元之外,通过电缆和接口与系统单元相连。

9.总线的基本结构(DB、CB、AB):部总线、系统总线、外部总线

部总线:部总线:部总线是在CPU集成电路芯片部的总线,是CPU与部各组

件之间互联,所以也叫片总线。

系统总线:主要提供了CPU与

计算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信息通路,所以称为系统总线,它决定了微型机CPU

与主存、部与外部的联络方式。

外部总线:是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也称为扩展总线。

10.操作系统(定义、功能、特征、进程状态)

定义:操作系统(OS)是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是最底层的软件,它

控制所有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并管理整个计算机的资源,是计算机裸机与应用程

序及用户之间的桥梁。

功能:

文件系统(File system):用于保存和管理文件,包括程序和文档等数据。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提供人机交互接口,便于操控计算机并提交计算任

务。

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将不同用户、不同程序的数据资源从文件中

动态加载到存中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备CPU访问。

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管理大量程序的运行和调度,确保CPU

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

设备管理(Device management):提供外界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管理,

包括键盘输入以及显示器输出等输入输出功能。

网络通讯(Networking):提供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服务访问。

安全机制(Security):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特征:1. 并发性2. 共享性3. 异步性4. 虚拟性

进程状态:

(1)就绪(Ready)状态

当进程已分配到除CPU以外的所有必要资源后,只要再获得CPU,便可立即

执行,进程这时的状态称为就绪状态。在一个系统中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可能

有多个,通常将它们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就绪队列。

(2)执行状态

进程已获得CPU,其程序正在执行。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只有一个进程处于执

行状态;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则有多个进程处于执行状态。

(3)阻塞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发生某事件而暂时无法继续执行时,便放弃处理机而处于

暂停状态,亦即进程的执行受到阻塞,把这种暂停状态称为阻塞状态,有时也

称为等待状态或封锁状态。致使进程阻塞的典型事件有:请求I/O,申请缓冲

空间等。通常将这种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也排成一个队列。有的系统则根据阻

塞原因的不同而把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排成多个队列。

11.操作系统的实例:

Windows由微软公司开发,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他采用图形窗口界面,

用户对计算机的各种复杂操作只需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

UNIX: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

Linux:开源免费的类UNIX的OS

Mac OS X:苹果公司开发的基于UNIX的OS

IOS:苹果公司的移动操作系统

Android: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OS(移动设备)

Chrome OS 谷歌开发的基于Linux的开源PC操作系统

12.进制转换

1. 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按权展开

(256.12)10=2×102+5×101+6×100+1

×10–1+2×10–2

(101.01)2=1×22+0×21+1×20+0×

2–1+1×2–2

2. 十进制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数

整数部分:除以r倒取余数

小数部分:乘以r正取整数

例100.345(D)≈1100100. 01011(B)

3. 二-八-十六进制数间的转换

2-8:以小数点为界,分别向左、向右每三位一组进行分割,不足三位补0。写出

每三位对应的八进制数。

(11 101 010 011.101 11)

=(3523.56)8

2

(3740.562)8 =(11 111 100 000.101 110 01)2

2-16:四位一组分割

(1111 0101 0011.1011 1)2 =(F53.B8)16

(2AF.C5)16 = (10 1010 1111.1100 0101)2

13.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字符信息编码方案。ASCII 码

使用指定的7 位或8 位二进制数组合来表示128 或256 种可能的字符。标

准ASCII 码也叫基础ASCII码,使用7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所有的大写和小写

字母,数字0 到9、标点符号,以及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特殊控制字符。

14.原码、反码、补码,表示围

1.源码:定义:分别用0和1代替数的正号和负号,并置于最高有效位上,绝

对值部分置于右端,中间若有空位填上零。

原码的表示围:–(2n–1–1)~(2n–1–1)

当n=8时,原码的表示围-127~+127

[+0]原=0 0000000

[-0]原=1 0000000

不便于计算

2.反码:定义:正数的反码表示与其原码表示相同,负数的反码表示是把原码

除符号位以外的各位取反。

反码的表示围:–(2n–1–1)~(2n–1–1)

[+0]反=0 0000000

[-0]反=1 1111111

不便进行减法等运算

反码是中间过渡码,可用于通过反码求补码

3.补码:定义:正数的补码表示与其原码表示相同,负数的补码表示是把原码

除符号位以外的各位取反后,末位加1。

补码的表示围:–2n–1 ~ (2n–1–1)

补码计算,可以把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

0的补码表示唯一:00000000

很难直接看出它的真值

直接写出负数补码的方法:先写出负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从右端开始看

第一个1(不含)的左面数码按位变反。

原码除符号位外从高到低按位取反,直到最后一个1为止,最后一个1及其右

侧的0不变。

15.二进制加减法运算:[X±Y]补码=[X]补码±[Y]补码

求补码:除符号位按位求反加1

计算:连同符号一起运算

求真值:结果为负需求补得真值

16.子网划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17.数据库的3级模式、二级映射:

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模式

两级映射:外模式/模式映射、模式/模式

映射

18.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DB)简单来讲,就是用来存放数据的“仓库”。

这些数据可能是文字、可能是图片或者一段音频、视频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简单来讲,就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一种计算机软件,通过DBMS可以方便地

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DBMS位于用户(或

者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

件,通常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维护

数据库安全的功能。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简单来讲,数据库系统就

是前面介绍的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的综合体。通常数据库系统是包含了数据

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

硬件系统和用户等元素在的人机系统,其

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9.数据库管理员DBA: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是指对数据库系

统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和集中控制的人员。

20.数据库的关系运算:

传统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尔积

专门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21.ER模型:按照用户的观点对现实世界的事物及

其联系的表示,是客观事物(实体)及

其自然联系在人脑中形成的概念,与

具体的DBMS无关。常用“实体-联

系(Entity-Relationship)”方法来表

示,即E-R模型或称为E-R图。

“实体”——用矩形框图表示,框图

标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框图标

明属性名,并用实线将其与对应的实体联系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标明联系名,并用实线将其与对应的实体

联系起来。联系的类型可以为1:1、1:n,以及m:n

22.算法的基本特征: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在执行有限个操作步骤后终止

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的含义必须是确切的,不可出现任何二义性

有效性:算法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应该能有效执行,一个不可执行的操作是无

效的。例如,一个数被0除的操作就是无效的,应当避免这种操作

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这里的输入是指在算法开始之前所需要的初始数据。这

些输入的多少取决于特定的问题

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所谓输出是指与输入有某种特定关系的量,在一个完整

的算法中至少会有一个输出。

23.算法和数据结构

算法的表示方法:1、伪代码表示方法

2、流程图表示方法:sum=1+2+3+4+5……+(n-1)+n

数据结构:通常,一些常用的、成熟的方法整理成为若干固定的数据组织形

式,这就是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典型形式有数组、栈、队列、链表、树、

图、堆、散列表等类型。

数据的逻辑结构:基本类型和构造类型

整数类型。计算机所定义的、其值属于一定围的整数

实数类型。又称浮点数类型,计算机所定义的其值属于一定围的小数。

逻辑类型。取值为真和假,通常用非0整数和0表示,或表示为true和false。

字符类型。取值为计算机所采用的字符集的元素。

指针类型。取值为存中某存储单元地址,该单元存有某种类型的数据。

数据的存储结构:常见的存储映像方式如下:

顺序方式、方式、索引方式、散列方式。

上面4种方式可以混合使用,同一种数据在不同的算法和应用中也可以采用

不同的存储映像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数据结构。

24.互联网(IP地址、TCP/IP、WWW、HTTP、FTP、HTML、URL)

IP地址: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

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

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

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又译为网际

协议地址,缩写为IP地址(IP Address)。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

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

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TCP/IP:在Internet中包含的网络是形形色色的,它们的硬件组成不同,运行

的协议也不同。要将它们连接起来协调工作,就需要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就是这样的协议簇。它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实现美国本

土广域互联网APARNET而开发的通信传输协议。由于Internet的成功应用,

TCP/IP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事实上的网络标准。

:万维网(亦作“Web”、“WWW”、“'W3'”,英文全称为“World Wide Web”),

是一个由许多互相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在这个系统中,

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I)

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

用户,而后者通过点击来获得资源。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

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

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FTP:文件传输协议FTP [ File Transfer Protocol ]使得主机间可以共享文件。

FTP 使用TCP 生成一个虚拟连接用于控制信息,然后再生成一个单独的TCP

连接用于数据传输。控制连接使用类似TELNET协议在主机间交换命令和消

息。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FTP是在

TCP/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

层。FTP客户机可以给服务器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上传文件,创建或改变服

务器上的目录。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超文本”就

是指页面可以包含图片、,甚至音乐、程序等非文字元素。超文本标记语言

的结构包括“头”部分(英语:Head)、和“主体”部分(英语:Body),其

中“头”部提供关于网页的信息,“主体”部分提供网页的具体容。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是对可以从互联

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是互联网上标准资源

的地址。互联网上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唯一的URL,它包含的信息指出文件

的位置以及浏览器应该怎么处理它。

二、填空15

1.计算机语言处理系统

源程序、编译程序、汇编程序、连接程序、目标程序

2.二进制算术运算

见一12

3.补码与补码运算

见一14.15

4.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

完成一条指令的操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

取指令:根据程序计数器PC的容(指令地址)到主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放置

到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Register,简称IR)中。IR也是一个专用寄存器,用

来临时存放当前执行的指令代码,等待译码器来分析指令。当一条指令被取

出后,PC便自动加一,使之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地址,为取下一条指令

作好准备。

分析指令:控制器中的操作码译码器对IR中的操作码进行译码送往操作控制

器(OC),以识别不同的指令类别及各种获取操作数的方法,产生执行指令

的操作命令(也称微命令)发往计算机需要执行操作的各个部件。

执行指令:根据操作命

令取出操作数,完成指

令规定的操作。

5.算法的特征、算法的评价

见一22.23

6.算法的描述

见一23

7.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见一18

8.互联网协议

TCP/IP:在Internet中包含的网络是形形色色的,它们的硬件组成不同,运行

的协议也不同。要将它们连接起来协调工作,就需要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就是这样的协议簇。它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实现美国本

土广域互联网APARNET而开发的通信传输协议。由于Internet的成功应用,

TCP/IP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事实上的网络标准。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HTTP):是浏览器

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

9.多媒体信息数字化

图形图像信息数字化:图像信息数字化。图像数字化的目的是将模拟图像转

换为数字图像,以便计算机存储与处理。

图像数字化方法有两种:扫描仪等输入设备捕捉后产生影像,将其数字化后

以位图形式存储;对模拟图像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生成计算机可识别的二

进制的数字图像。

编码:把图像按行与列分割成m×n个网格,然后将每个网格的图像表示为该

网格的颜色平均值的一个像素,m与n称为图像的分辨率

声音信息数字化:采样是指在模拟音频的波形上每隔一定的间隔取一个幅度

值;量化是将采样得到的幅度值进行离散、分类并赋值的过程;编码是将量

化后的整数值用二进制来表示

颜色信息数字化:颜色是对光的视觉效应,光线是由波长围很窄的电磁波产

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红(Red)、绿(Green)、蓝(Blue)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 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X1X0 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 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

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 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 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P18 P18

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 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 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 +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 -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 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知识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复习大家可以参考网络学堂中的资料。 二、Windows 操作 1.创建文件、文件夹或程序快捷方式(如:在某某位置创建“XX.exe”的快捷方式) a)注意位置精准:桌面、考生文件夹(学号文件夹) b)记事本、画图、计算器的应用程序均在“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中,文件 名分别为:notepad.exe、mspaint.exe、calc.exe c)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程序的位置: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4,文件名分别为:WINWORD.EXE、EXCEL.EXE、POWERPNT.EXE 注意:b),c)中提供到到程序可以利用windows 搜索找到其位置。 2.在“开始”菜单中建立文件夹,最简单的方法是:单击“开始”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鼠标移到“所有程序”,右击,从快捷菜单中,单击“打开”,在打开的文件夹中,新建文件夹即可。 3.新建文件 a)建立.bmp文件,txt文件。其方法是在指定位置处,右键—>新建,从中选择对应 的文件类型。 b)建立.wav文件,其方法是:在“程序|附件|娱乐”中,打开录音机程序,直接保 存,注意保存位置和保存文件的名字,其类型只能是.wav。 4.重命名文件 注意:Windows修改文件名时,一定要将其扩展名显示出来,再按要求改名。 任一个Windows窗口选择“组织|文件夹和搜索选项”

注意: 此处还可以设置: ● 鼠标提示信息不显示 ● 显示隐藏文件 5. 计算器的使用,二进制—十进制的转换,二进制的加法等运算,二进制数字前面有0的可以忽略。 6. 删除、移动、复制 文件或文件夹 注意: Windows 操作中移动操作和复制操作的不同 7. Windows 区域选项(必考) 控制面板-区域和语言选项-其他设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资料

计算机考试重点 01、 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02、 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0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04、机器 0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0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0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0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0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位_12、 bit的意思是两部分。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RAM 13、 外设随机存储器简称14、精度高。大, 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 存储容量15、两类。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16、 合称为中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器17、 、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控制器18、 等单位来表示。或GB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19、 数。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20、 应用软件。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21输出设备。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光电_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 RAM。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低级的计算机语言。、汇编语言是一种25 _。,还常用十六进制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码表示。补码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27、将十进制数-35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8、中央处理器类。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 。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30、八进制数126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控制器_31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内,、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32。101110 _ 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33、 _进行的。字节34、 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总线宽度宽度。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磁道。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36、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软盘上的37鼠标。: 机械式和光电式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

大学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点 1、第一台计算机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辅助设计(); 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形式为二进制,它采用了冯。诺依曼的思想原理,即以0 和1两个数字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的基本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用的换算单位有:1 B 8; 11024B ;11024; 11024;11024;1个汉字2B; 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三位的权重等于八进进中的一位权重,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以四位为一组; 5、对于字符的编码,普遍采用的是码,中文含义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作用通用信息交换标准。 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断电内容丢失的是,外存主要有硬盘(),软盘(3。5寸,1。44),光盘(650左右),移动存储器优盘(),3()等; 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等)。 9、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指标有:

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显示器好坏的主要指标。常见的主要有尺寸有:640*480 800*600,1024*768 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 13、开机方式有:冷启动:加电,引导进入系统;热启动: + ,也可以用于结束任务;复位启动法:键; 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常死机,重启,不能正常启动;可执行文件大小变化及不明来源的隐藏文件出现; 16、计算机病毒清除:手工方式()杀毒软件(瑞星杀毒。3000,诺盾) 17、上网必须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即将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传输识别的模拟信号进行转化; 18、磁盘格式化命令(),可将磁盘重写,将信息丢失;是分区命令,可以改变磁盘逻辑; 19、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

四川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12修订版

第1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一、信息概述 1.几个概念 (1)数据:将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2)信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的特征是:不灭性,复制性和时效性。 (3)信息科学: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4)信息技术(IT):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的核心: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大支柱) 二、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第一台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EDSAC。冯?诺伊曼(现代计算机之父)提出用二进制存储数据的思想。 (3)第一台商品化的计算机:UNIVAC (4)计算机四代的发展: a)第一代:逻辑元件:电子管;软件方面: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 b)第二代:逻辑元件:晶体管;软件方面:出现程序设计语言 c)第三代:逻辑元件: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操作系统 d)第四代:逻辑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软件方面:数据库和网络2.计算机的用途和特点 e)用途 i.科学计算:计算机最基本的用途 ii.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计算机最广泛的用途 iii.实时控制(过程控制):生产自动化 iv.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v.人工智能 f)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动控制及存储程序) 3.计算机的分类 1)按信息表示方式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式计算机 2)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按规模分: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 4.计算机的新技术:芯片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蓝牙技术、嵌入技术、中间件技术等。 第2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1.指令和程序 (1)指令 a)定义:让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所发出的命令,是计算机硬件的最大功能,是程序设 计的最小单位,计算机工作的命令。 b)组成:操作码(规定计算机要执行的基本操作)和操作数(执行对象的存储地址)(2)程序: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组指令序列的组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360docs.net/doc/b97330736.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完整word版大学计算机知识点整理良心出品必属

一、选择 20 1. 计算思维 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理解人类行为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本质:抽象和自动化 特征、三种思维: 理论思维:以推理和演绎为特征,以数学学科为代表 实验思维:以观察和总结自然规律为特征,以物理学科为代表 计算思维:以设计和构造为特征,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 2. 冯诺依曼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①运算器。计算机中进行算 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主要部 件,是计算机的主体。在控 制器的控制下,运算器接收 待运算的数据,完成程序指 令指定的基于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 ②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控制中心。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指令,然后根据指令要求完成相应操作,产生一系列控制命令,1 使计算机各部分自动、连续并协调动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

程序的输入、数据的输入以及运算并输出结果。 ③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以及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记忆装置。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分为内部存储器 (简称内存或主存储器和外部存 储器 (简称外存或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中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和运算数据, 容量较小,但存取速度快。外存容量大、成本低、存取速度慢,用于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当存放在外存中的程序和数据需要处理时,必须先将它们读到内存中,才能进行处理。 ④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用来完成输入功能的部件,即向计算机送入程序、数据以及各种信息的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磁盘驱动器和触摸屏等。 2 ⑤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用来将计算机工作的中间结果及处理后的结果进行表现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磁盘驱动器等。 3. 存储系统 内 /主存储器 (ROM 、 RAM 、 cache :ROM 是只读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的简称,是一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的固态半导体存储器。其特性是一旦储存资料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通常用在不需经常变更资料的电子或电脑系统中,并且资料不会因为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知识点(完整版)

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的有: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等。 21、裸机指的是仅有硬件组成,没有软件的计算机。 第三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2、中国国家标准汉字信息交换编码是GB 2312-80,字符用ASCII码来表示。ASCII码是8位二进制编码,最高位恒置为0。五笔字型属于字型码,对于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利用键盘输入汉字时所使用的编码是汉字输入码,任何汉字或字符在计算机内用唯一的机内码来表示,汉字点阵中的一个点是1bit。一个汉字在计算机内占两个字节(16bit)。 为了避免混淆,二进制数的单位用B来表示,八进制数的单位用O来表示,十进制数用D来表示,十六进制数的单位用H来表示。 23、存储容量的单位: bit(存储容量的最小的单位) Byte(字节),1 Byte=8bit KB ,1KB=210B=1024B MB ,1MB=210KB=1024KB GB,1GB=210MB=1024MB TB,1TB=210GB=1024GB 24、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形式是二进制。要求掌握不同进制数相互转换的方法(要求能够写出不同进制之间转换的过程)。十进制数向非十进制数转换方法:整数部分(除基逆向取余);小数部分(乘基正向取整)。非十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转换的方法是写出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具体方法是:先找小数点,然后分别向左向右编号,向左的编号从0开始、向右的编号从-1开始,然后写出对应的多项式之和) 注:考试时的计算题主要是考察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只考整数部分的转换)。请大家务必掌握! 25、ASCII码的规律: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DEL键除外);同一序列的ASCII码值按顺序依次增大。 26、一张标准3寸高密双面软盘的存储容量为1.44MB。软盘的磁道是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磁道从外向内编号,扇区是存储的最小单位,1个扇区的标准容量是512字节。 27、磁盘容量的计算: (1)已知某牌号的硬盘有20个盘面,1024个柱面,每个磁道上有128个扇区数,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的数据,则该硬盘的容量为。 20×1024×128×512=1342177280B (2)一个双面软盘,每个面有4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8扇区,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则该软盘的容量为2*40*8*512B=327680B

计算机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知识点整理 一、 word高级应用 1、Microsoft公司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应用软件 2、制作使用文档的一般过程(简答) 文本录入、文本编辑、格式排版、文档修饰、图文处理、文档保存、 步骤一文本录入中,对于一些非常特殊的字符,可选择插入菜单中的符 号命令来输入 步骤3格式排版中,格式中的“字体”和“段落” 3、长文档制作的准备工作(简答) ●构思文档内容,准备所需的各种素材; ●草拟文档大纲,设置各级标题的文本内容及编号样式; ●在各级标题下添加具体正文内容、图形、表格、注释等内容; ●统一设置文档格式,设施页面、插入目录、编制页码、设置页眉 页脚、文档输出等。 4、页面视图其编辑排版、察看效果较好;各种特殊版式只有在页面视图 下才有效;大纲视图更适用于对标题结构的制作、组织及查看整体结 构;大纲视图中可进行书稿各标题级别的升降级处理、顺序结构的调 整。 5、关于插图的编号和交叉引用题注 引用说明文字和图片是相互对应的,称为“交叉引用” 右键单击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题注”命令,打开“题注” 对话框 将一个文档的所有图片采用“题注”命令进行编号后,可使用“交叉 引用”命令为插图设置引用说明。 F9键可使word自动更新域 6、目录的作用: 方便读者可以快速的检阅或定位到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比较容易了解文章的纲目结构 (在制作时,按ctrl+enter键可插入一个分页) 7、邮件合并 ①邮件合并的概念(简答):在邮件文档的固定内容中,合并与发送 信息相关的一组通信资料,批量生成需要的邮件文档,从而大大提高 工作效率。 ②邮件合并的特性中,文档内容分为固定不变部分和变化部分,其变 化的部分有数据表中含有标题行的数据记录表来表示 ③邮件合并的基本过程(简答):建立主文档、准备数据源、将数据 源合并到主文档中 ④邮件合并工具栏上的插入word域选择下一记录,目的是实现一页 中可输出多个记录 二、excel高级应用 1、excel提供了许多分析数据、制作报表、数据运算工程规划、财政运

计算机知识点总结(大学计算机第四版蒋加伏)

大学计算机基本知识点 主机:CPU 系统、主板系统、内存系统、 外存系统、显示系统、音频系统、 网络系统、BIOS 系统、常用外设 输出设备:打印机、刻录机、投影仪、 硬件系统 音响、显示器 外设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 触摸屏、数码相机 其他设备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 )等 网络服务、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处理语言 软件系统 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WPS )等 多媒体软件:(Photoshop 、flash )等 应用软件 辅助设计软件:(CAD )等 网络应用软件:(QQ 、迅雷)等 安全防护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 等等其他软件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 1、 早期的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3个阶段。 2、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3、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发明人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1月杂志广告,“牛郎星”计算机。 4、 1981年8月12日,IBM 公司退出了第一台16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 5、 1985年,长城0520微机研制成功,这是我国大陆第一台自行研制的PC 兼容微机。

6、2010年11月我国“天河1号”集群计算机排名世界500强计算机第一名。 7、计算机类型:超级计算机、微机、嵌入式系统。 8、大型计算机主要作为服务器,微机主要用于客户机。 9、人们将装有微处理器芯片的机器称为“微机”。 10、嵌入式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11、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于1946年提出来的。 12、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有5大基本部件:输入器、输出器、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 13、其中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CPU。 14、存储器是指内存单元。 15、CPU性能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高低。 16、存储程序是冯·诺依曼设计的核心思想。指令设计及调试过程称为“程序设计”。存储 程序意味着先将编制好的程序(包含指令和数据)存入计算机储存器(内存)中,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就能自动的、连续的从存储器中依次取出指令并执行。 17、指令的数量与类型由CPU决定。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18、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19、任意程序的执行都主要由“取指令”、“指令译码”、“指令执行”、“结果写回”4中基本 操作构成。 20、早期的微机系统结构:总线系统结构的优点是设计简单,缺点是所有设备都使用同一条 总线,容易产生系统瓶颈。 21、目前的微机系统结构:控制中心结构:可用“1-3-5-7”规则简要说明。 ①一个CPU(核心) ②三大芯片:北桥芯片(MCH)、南桥芯片(ICH)和BIOS芯片(FWH)。 1)对主板而言,北桥芯片的好坏,决定了主板性能的高低。 2)南桥芯片连接着多种低速外部设备,它提供的接口越多,微机的功能扩展性越 强(主板功能的多少)。 3)BIOS芯片关系到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兼容性(主板兼容性的好坏)。 ③5大接口 ④七大总线 22、戈登·摩尔:“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 2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24、硬件系统可以从系统结构和系统组成两方面进行描述。 25、软件系统是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各类程序和文档的总称。通常包括操作系统、网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 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稿 2011/10/5) 1、计算机发展简史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我国计算机发展 我国电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起步于1956年 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DSJ-1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 (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 (2)主频 (3)运行速度 (4)内存储容量 5、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只能 (6)网络应用 (7)多媒体应用 6、计算机的分类 (1)从计算机规模来分,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从信息表现形式和被处理的信息来分,有数字计算机(数字量、离散的)、模拟计算机(模拟量、连续的)、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按照用途来分,有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4)按采用操作系统来分,可分为单用户机系统、多用户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实时计算机系统。 (5)从字长来分,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计算机。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模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既为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大学计算机考试知识点

1.考试范围:第1、2、3章全部内容,第4章1、2节,第5章1、3节。 2.考试题型:单选(1分 40)、判断(1分 10)、双选(1分 10) 填空(1分 10)、简答(6分 5)。 3.简答题以理论知识为主,主要在第1、2、4、5章的理论内容中。 知识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获取、处理、传输、控制和利用信息等相关的技术的总称。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信息系统的功能: 2、什么是射频技术、什么是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举例说明RFID的应用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是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归根到底,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者数据采集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IC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而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 自动识别的分类 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针对物(“无生命”)的识别和针对人(“有生命”)的识别两类。而针对物的识别技术包括:条形码、智能卡(Smart Car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针对人的识别技术包括:声音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 3、什么是云计算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计算依赖资源的共享以达成规模经济,类似基础设施(如电力网)。服务提供者集成大量的资源供多个用户使用,用户可以轻易的请求(租借)更多资源,并随时调整使用量,将不需要的资源释放回整个架构,因此用户不需要因为短暂尖峰的需求就购买大量的资源,仅需提升租借量,需求降低时便退租。服务提供者得以将目前无人租用的资源重新租给其他用户,甚至依照整体的需求量调整租金。 介绍几家著名的云计算公司以及他们提供的云服务 什么是云存储 4、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把人与物、物和物连接起来,它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 列出物联网中使用到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 指标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 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 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 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 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位权:一个与数字位置有关的常数,位权=Rn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内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匀速缓冲存储器) 主机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硬件系统外存储器 1、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2、OSI参考模型: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达方式。 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对端服务。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 等功能。 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 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的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 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TCP/IP参考模型: 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专门为用户提高应用服务。 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端通信。 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 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4、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星状拓扑结构、环状拓扑结构、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和总线形拓扑结构。 5、IP地址分类: D类地址:用于组播。 E类地址:暂时保留。 6、计算机的发展史。 7、简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5大部分及其功能。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存储在运算存储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算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化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答:按通信范围和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LAN:最常见、应用最广。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DOC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1.比特(bit,binarydigit)即二进位,只有0和1两种取值,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用大写字母B 表示。换算关系:1B=8b,八个比特(八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字节。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出一个比特。中央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一组比特。 在内存储器中使用2的幂次作单位:1GB=1024MB=10242KB=10243B;在数据通信和计 高,极限工作频率就越高。 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及成都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进一步改善了防伪性能。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7.计算机应用模式的演变:集中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 根据前文所述的计算机划代标准,计算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一共可分为四代。 计算机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巨型和大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巨型计算机的CPU个数是大型计算机的成百上千倍。

计算机逻辑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称I/O设备)。它们通过总线相连。CPU、内存储器、总线等构成计算机的“主机”;I/O 设备和外存储器通常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外设”。 8.CPU的根本任务是执行指令。包括:寄存器组(暂时存放计算结果)、运算器(ALU,进 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组成。不同品牌的CPU大多数指令系统各不相同。 CPU性能指标:字长(能够同时进行运算的二进制位数即寄存器的宽度,32位或64位等)、主频(内部数据传输和操作速度快慢)、总线速度、高速缓存cache容量和结构、指令系统、逻辑结构、内核个数。 9.PC主机机箱组件 10.扫描仪:手持式、平板式、胶片专用、滚筒式。其中家用办公用途通常为平板式。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先将影像聚焦在成像芯片CCD或CMOS上,在经过A/D转换变成数字图像并经过一定的数据压缩和图像处理。 常见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 1.程序是软件的主体,软件指设计比较成熟、功能比较完善、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程序。 软件和程序本质上是相同的。 软件按功能和作用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如BIOS)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按开发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