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测试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测试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测试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

、选择题

1.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A.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D ?生长作用

2.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蒸发作用

3.植物生活离不开水,其原因不包括

A.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的越好

B.干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

D. 土壤中的无机盐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4.枣庄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

B.降低蒸腾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

D.阻止光合作用

5.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T茎T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6.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是()

A.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7.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A.气孔、根毛

B. 根毛、导管

C. 根毛、气孔

D. 生长点、叶肉

8?“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B. 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

C.治山要治水

D. 根的特性

9.移苗时,根部带土是为了()

A.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B. 避免伤害生长点

C.避免伤害根冠

D. 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

1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冋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11. 右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

图, 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 法错误的是

A. 图中c 点表示a 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 图中a 到b 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

有光照时,蒸腾速率

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

黑暗时吸水速率总

是大于蒸腾速率

D.

有光照时,蒸腾速率

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

黑暗时吸水速率总

是小于蒸腾速率

12. 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3. 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 二、非选择题

14.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

0 6 12 18 24 tfh A

0 6 12 18 24?/h 0 6 12 18 24 t/h

P

图中两曲线表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

生物圈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___________ 。

3实验结果说明了_________ 。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______ 。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15.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的知识回答:

a

入+水蹩臺 i 蠹----------------- A+水+能量

叶绿休?------------- ---------------

b

(1)a、b 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 a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

______________ 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

(4)b作用的意义是释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 _________ 。

16.下图是某同学没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光Q、光厂

;'-T_____ q ■1. ■? i 戸

*

_ ■—

1 ■

■h m

■千

--_1

___ - —1

-4 *

—■ ■■ 1

11 ■

-金鱼藻f

- 」 2 甲乙丙

(])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 ___________________ , 共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

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 ②通过A 装置鼓入适 量的空气;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请分析回答:

fiUU 钠落港

蛊清石庚水 空闭跛摩睾

潘漕石SE 水

A

B <' 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A 可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 可

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本

探究活动成功的主要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

(4) 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一下“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

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认真做“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没有?请结合图

2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填空。

(1)

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

是 ____________。

(2 )请你在右下框中画出一对保卫细胞张开状态的示意简图。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技术资料 [项目名称] 系统测试报告 1测试内容及方法 1.1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严格按照《软件系统测试计划》进行,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接受度测试等内容。 1.2测试方法 正确性测试策略、健壮性测试策略、接口测试策略、错误处理测试策略、安全性测试策略、界面测试策略 1.3测试工作环境 1.3.1硬件环境 服务端 数据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应用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客户端 处理器:Inter(R) Core?2 Quad CPU Q6600 @2.4GHz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2G 硬盘空间:200G 1.3.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客户端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0/7.0 GIS软件:ArcGIS Server 9.3 WEB服务:IIS6.0 2缺陷及处理约定 2.1缺陷及其处理 2.1.1缺陷严重级别分类 严重程度修改紧急 程度 评定准则实例 高必须立即 修改 系统崩溃、不稳定、 重要功能未实现 1、造成系统崩溃、死机并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实现功能; 2、系统不稳定,常规操作造成程序非法退出、死循环、通讯中断或异 常,数据破坏丢失或数据库异常、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实现功能。 3、用户需求中的重要功能未实现,包括:业务流程、主要功能、安全 认证等。 中必须修改系统运行基本正 常,次要功能未实 现 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不一致)。 2、数据状态变化时,页面未及时刷新。 3、添加数据后,页面中的内容显示不正确或不完整。 4、修改信息后,数据保存失败。 5、删除信息时,系统未给出提示信息。 6、查询信息出错或未按照查询条件显示相应信息。 7、由于未对非法字符、非法操作做限制,导致系统报错等,如:文本 框输入长度未做限制;查询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未做约束等。 8、兼容性差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如:使用不同浏览器导致系统部分 功能异常;使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异常。 低可延期修 改 界面友好性、易用 性、交互性等不够 良好 1、界面风格不统一。 2、界面上存在文字错误。 3、辅助说明、提示信息等描述不清楚。 4、需要长时间处理的任务,没有及时反馈给用户任务的处理状态。 5、建议类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中考复习_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一、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下列四种成分: ⑴生产者。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⑵消费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是消费者。 包括肉食性动物和草食性动物。 ⑶分解者。细菌、真菌、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出物和残落物等 含有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归还到土壤中,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指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与社会上日程生活中的生产者(指制造出社会生活需要的物品的人)是两个不同形态中的概念,不能混淆。 ⑷生物成分外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空气、水分、矿物质、阳光、热能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和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表示方法:如草鼠蛇。从生产者(植物)指向消费者,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 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分解者分解生物的遗体,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故分解者不写入食物链中。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而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复杂,食物链就越多,生物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复杂。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一般植物的数量最多,草食动物其次,肉食动物最少),最终动植物的数量达到一定的平衡。如果雨量减少、气候干燥 使植物数量减少,就只能维持较少动物生存,这时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平衡就打破了。生态系统通过动物的死亡、出生和种群迁移加以调整,直到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的数量达 到新的平衡。可见,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发生自然灾害、有毒物质排放或人为消灭某种生物等达到一定限度,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时,就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危机。生态系统如同弹簧,能承受一定压力,也能恢复原 来状态;若外来压力超过它的承受量,就会受到破坏。 2.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它生态系统相互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非生物因素、地域关系和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等方方面面。 比方说非生物因素中的空气、水及水蒸气不分地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流动;各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足迹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往返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如鱼类的洄游,鸟的迁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模块突破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地域(某范围内)捕食关系 生态系统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

九年级生物教案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_0672文档

2020 九年级生物教案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_0672文档 EDUCATION WORD

九年级生物教案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_0672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

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捕食链)的讨论,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的后果,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2021年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济南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济南版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组成》,下面就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及简要的教学过程。 一、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这节课,是《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一章《生态系统》的第一节课。本节课中的内容与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内容密切相关,可以说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是学好下节课的基础。另外,整个第六单元都要求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这节课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基础课。 二、学情分析 参与这节课学习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了近一年半时间的生物学习,再加上农村学生平时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应该说对于这节课内容的学习相对容易些。但由于部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不太好,对于像“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等知识点可能会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因此需要适时点拨,加强前后所学知识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重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重点)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重点、难点)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教学方法 处理教材中,采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五、实施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预习(该环节是按照上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完成) 在这一环节上,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注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记录有疑问之处,然后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尽量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疑点,这些都是下面课堂上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内容。 同时,我在备课的同时也做了预习作业,以便于和学生交流。 (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

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看一看,想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

物链、食物网。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的讨论,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的后果,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各种系统的挂图,生态平衡破坏后对环境影响的录像。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分小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尽自己所能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并记录它们的生

单元测试报告模板

软件测试系列 密 级:普通  文件编号:NO.4  文件类别:测试管理体系文件  发 放 号:1004      应用软件  ×××单元测试报告

目录 1.编写目的 (3) 2.软件单元描述 (3) 3.单元结构 (3) 4.单元控制/时序流图 (3) 5.测试过程 (3) 6.测试结果 (3) 6.1代码审查结果 (3) 6.2测试用例统计 (4) 6.3测试单元产品 (4) 7.质量评估 (5) 9.总结 (5)

1.编写目的 编写本单元测试报告的目的在于: (1)对单元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正式的测试文档; (2)为软件单元的评审验收提供依据; (3)纳入软件产品配置管理库。 2.软件单元描述 简单描述被测试单元或与之相关单元的产品项目名称、所属子系统、单元要完成的功能、需求和设计要求等。 3.单元结构 画出本单元的组织结构,包括本单元包括的属性、方法、输入/输出等。4.单元控制/时序流图 根据本单元的控制结构或操作时序,画出其大概过程。 5.测试过程 简要的描述在本单元的测试过程。 6.测试结果 6.1代码审查结果  在表格中列出代码审查中查出的问题:

代码审查结果表 Bug ID 审查人员审查日期问题描述 6.2测试用例统计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统计表 测试项测试用例号测试特性用例描述测试结论对应bug ID 填表说明: 测试项、测试用例号:描述单元再细分的功能点简单描述,每一个功能点已经在设计中进行了编号,例如:DH-AST-GF-01, 其中DH-AST-GF是项目管理员给出的编号,后面的01是单元测试设计人员对该项目的细分编号,再细分的功能点为测试用例编号,例如,DSH-AST-GF-01-01,DH-AST-GF-01-02等,其它测试特性统一编号,例如性能测试、容错性等。中间统一使用中划线分隔。测试用例号是测试用例的统一而且唯一编号。测试用例号在测试用例源文件中进行注释说明。 测试特性:指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余量测试、容错性等需要对该子功能进行测试的特性分类。 用例描述:是对该测试用例测试该子功能点的简单描述。例如:测试打印预览时向下翻页的功能是否实现。 测试结论:说明测试是否通过,只需填写“通过”或“不通过”。 对应bug ID:在测试不通过时,填写对应的bug清单中指定的ID号。 6.3测试单元产品  对于每个测试单元需要提在PC Linux平台和2个XScale平台(2个PXA25X平台或2种IXP425平台)下的以下文档:    1、提交驱动模块、桩模块和测试用例对应的源代码、注释,要与测试用例中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精练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精练新版济南 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使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不容易被破坏。 4.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生态危机。 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下列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D )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2.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是(D ) A.封山育林 B.禁止捕猎 C.保护野生动物 D.平湖改良田 3.农民拔除稻田里的稗草,不断清除鱼塘中食肉的“黑鱼”,这样做是为了(C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C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越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越不易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5.长江流域曾发生特大洪灾,其中原因之一是(B ) A.长江口热带风暴

单元测试报告

单元测试报告 (Unit Test Report) 1 引言 本文档为e乐园项目的单元测试活动给出一个总结报告,该报告用于评估单元测试活动的质量以及决定是否可以结束单元测试阶段。 2测试时间、地点和人员 测试时间:2011年6月3日-2011年6月16日 测试地点:宿舍 测试人员: 3测试环境描述 4测试数据度量 4.1测试用例执行度量 经过“执行测试用例-发现缺陷-修复缺陷-回归测试”步骤,最后测试用例执行度 注:作为测试用例执行的结果,一般使用4种表示:OK表示通过,POK表示部分通过,NG表示没有通过,NT表示没有测试。与系统测试不同,在单元测试阶段,所有的用例必须全部通过。而对于系统测试的某个版本来说,允许其有没有通过用例。 4.2测试进度和工作量度量 1 进度度量

进度度量参考表3。 4.3缺陷数据度量 缺陷数据度量参考表5,详见附录8.3 4.4覆盖率数据度量

覆盖率数据度量如4.4.1-4.4.8小节所示,详见附录8.2。 4.5综合数据分析 计划进度偏差=(实际执行天数-计划执行天数)/计划执行天数×100% =(24-13)/13×100%=84.6% 测试用例执行效率=测试用例执行总数/执行总工作量×100% =A1(个/人时) 测试用例密度=测试用例总数/代码行数×100 =A2(个/百行代码) 缺陷密度=缺陷总数/代码行数×1000 =A3(个/kLOC) 用例质量=缺陷总数/用例总数×100 =A4(个/百用例) 缺陷严重程度分布如图1所示。 缺陷类型分布图如图2所示。 (图略) 图1 缺陷严重程度分布图 3 4 (图略) 图2 缺陷类型分布图 5测试评估 5.1测试任务评估 本次测试活动,用例执行充分,测试数据记录完整,测试工作量投入饱满、测试回归分析完整。 在测试进度上比计划推迟了84.6%,这是因为发现了设计的缺陷和接口的缺陷,这些缺陷的修改使得测试进度后延了。 评估结论:本次测试执行准备充足,完成了既定目标。 5.2测试对象评估 所有的测试对象都通过了所有的测试用例,且没有遗留问题,缺陷密度符合基线要求。 评估结论:测试对象符合单元测试阶段质量要求,可以进入到集成测试执行阶段。6遗留缺陷分析 单元测试经过“执行测试用例-发现缺陷-修复缺陷-回归测试”步骤后,所有的用例全部通过,没有遗留缺陷。 测试脚本参考附录《单元测试脚本》

单元测试分析报告

单元测试分析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对天津农合行稽核监督及操作风险监控系统的单元测试进行分析总结,读者主要面向参与本项目的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另外还有天津农合行相关领导和专家。 1.2背景 ◆项目来源 传统上,银行的风险指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操作风险管理上较为落后。当前对操作风险的预防主要放在监督中心,现有的监督软件只能做到通过分散地挑选一部分凭证来对流水进行核实,对于没有凭证的业务不能进行监控。对整个业务的综合分析,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凭业务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简单判断,若要对需复杂计算、大数据量分析后才能得到的风险信息,就需要运用计算机手段来实现。原先由人工进行监督,只能对凭证进行全面监督,无法根据业务重要性区分监督重点。 近年来银行内部人作案层出不穷,由于这些人熟悉银行制度、系统的漏洞,作案手段有很强的连续性和隐蔽性,通常一般监督难以发现。 现阶段,部分银行还存在以下问题: ●凭证保存不便,查阅困难。凭证经过事后监督后送回网点,由网点分散保管,占据了行内存放凭证 的空间,查阅凭证费时费力,要递送凭证纸张,浪费时间,并且由于经常查阅导致凭证损坏。 ●整个事后监督操作比较分散,不适应前台业务整合和核算一体化的管理要求。 ●人工审票重点不突出。一般由事后监督人员手工翻阅部分传票,无法选择高风险业务进行重点监督。 ●人工审票需要具有较高素质、较多经验的监督人员,这样对监督人员要求高,人员培训也要花费很 大的开销。 ●不能实现基于历史交易统计和关联交易分析。目前各家银行在风险的防范上均采取了各种措施,包 括主业务系统内部实现的基于交易的控制,以及基于当天业务数据的简易的分析,但是随着目前高智商犯罪的增加,做案分子专门找制度的漏洞,使得每一笔业务本身都是正确的,而只有基于大量业务的统计和关联交易进行分析时才发现。 ●对风险缺乏制度化的整套管理制度。风险模型的提出和建立、风险的生成和查询、风险的处理、风 险的打印、风险的核销和落实没有制度化的方法来保证,效率低下。 风险的响应不及时。一般地,70%的风险案件需要查找到原始凭证或者凭证的图像,但是目前的银行凭证的管理和风险的分析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使得即使发现了风险,等到落实查找时已经过去了许多天,不能及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有效地管理和方便地调阅庞大的交易流水信息和凭证影像信息,高效监督并及时发现操作方面的风险日益受到银行各级领导的重视,为了适应行内前台业务整合和核算一体化的管理要求,达到减员增效和提高监督质量的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自动化程度高、扩展性强的集流水勾对、帐务处理、稽核和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的全新的监督系统已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银行面临的以上问题,信雅达公司提供的综合事后监督系统引入了OCR光学识别技术,集凭证录入、图像处理、智能识别、数据核对、海量存储、精确查询、重点监督于一体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生态系统 第25章生态系统 1. 生物与环境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共生、竞争、捕食,等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结合具体的实例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影响和适应)。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干旱的适应(2)生物对寒冷的适应(3)生物对风的适应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使土壤疏松(2)生物能防风固沙(3)生物能净化空气(4)生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2.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组成: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是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分解者是微生物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e、土壤等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 者――真菌、细菌 4.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如营养性食物链:草→兔→狐、草→蝗虫→青蛙→蛇→鹰。腐生性食物链:动植物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寄生性食物链:牧草――黄鼠――跳蚤――鼠疫杆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食物链可以自我调节。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被称为食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物与环境经典试题汇编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态系统经典试题汇编 1.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地震后,灾区随时可能爆发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疫情,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_______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⑵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___ ;此外还应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___ 。 ⑶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_ 。从免疫角度讲,注射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叫(“抗原”或“抗体”)的特殊蛋白质,从而使机体获得性免疫。 三.生态系统 1.右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泊中的剑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剑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该生态系统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属于生产 者。剑水蚤、小鱼则属于者。 ⑵在湖泊中还存在着许多腐生和真菌,属于 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 对生态系统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能量在沿食 物链传递过程中。 ⑷如向湖泊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大鱼以小鱼为食。 则小虾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下图的[ ]。

⑸一段时间后,湖泊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恢复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2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 食物链。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有机物总量,结果如 图。请据图回答:(9分) (1)甲、乙、丙之间通过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据能量流动 逐级的特点分析,生产者为生物,这条食物链 为。 (2)使用农家肥可提高农田生态效益,因农田中的者可将农 家肥所含有机物转化为,供生产者再利用。 (3)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的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人们的活动使丙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导致乙的数量,从而破坏这种稳定状态,这表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3.右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8分) ⑴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 统称为。 ⑵图中A是者,B是者,它们之间通过 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 ⑶C是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和。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 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4.下图示我国南方一种新型的“桑-蚕-气-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8分)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者之间通过 的关系形成的。“桑-蚕-气-鱼”是不是一 条食物链?。 (2)右图中的生产者是,它通过作用固 定光能,合成有机物;而分解者是腐生的,它对生态系统的起着重要作用。 (3)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 5.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停车场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停车场管理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08软件工程(2) 20081344082 张伟东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私家车越来越多,而车位却十分紧张。在市区内有很多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车辆是停在路边或者简易停车场,缺乏管理,这样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街道的拥堵。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现代化大规模的停车场会被投入使用,但管理方面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2项目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停车场管理系统 项目开发者:某软件开发小组 用户单位:某公司 大体框架: 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 智能通道管理系统 闭路监视系统(CCTV) 消防安全系统(FA)和保安系统(SA) 1.3定义 一级错误:不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基本功能未完全实现 二级错误: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且没有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三级错误: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但存在合理的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四级错误: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但它不影响执行工作功能或重要功能。 五级错误:其他错误。 回测:产生测试错误或缺陷的测试项由软件开发人员进行修改调试正确后,由软件测试人员再次进行的针对该测试项及其相关项的测试。 1.4参考资料 钱乐秋等,《软件工程》,青还大学出版社;

张害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王珊等,《数据库原理及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2.1项目名称 项目中文简称:停车场管理系统 2.2测试项目 2.3测试方案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整个过程采用自底向上,逐个集成的办法,一次进行单元测试,组装测试,测试用例的设计应包括合理的何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2.4测试结果 3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八年级生物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思维导航 在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当你来到海底世界时,可以看到好多五彩缤纷的珊瑚以及各种鱼类;当你来到沙漠戈壁时,看到的只是孤零零的几株植物;当你来到大草原时,一片片绿草映入眼帘,牛羊在悠闲地吃草……为什么不同环境里的生物也不一样呢? 每个生态系统都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呢? 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随堂反馈 1.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2.水域生态系统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分为、、等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和岩石圈的(主要是土壤层)。 4.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同类型的的总和。生物圈内部不断进行着和。 5.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 和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流动和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 6.生态平衡是一种和稳定状态。 7.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能力。 8.生态农业是在总结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根据原理,建立起来的 。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 1.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2.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无法确定

3.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A.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4.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 A.荒漠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5.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人类就不能正常地生存。这是因为生物生存需要() A.空气 B.阳光 C.适宜的温度 D.一定的空间 6.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保持平衡不变 B.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内保持平衡不变 C.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长时间内保持极为稳定的平衡 7.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应该有() A.营养物质、淡水、适宜的温度 B.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C.淡水、营养物质、空气(氧) D.空气(氧)、阳光、营养物质 8.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9.从前的黄土高原上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人类滥砍乱伐造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所致 D.地壳变迁造成的 10.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中考生物复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中考生物复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 统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一、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下列四种成分: ⑴生产者。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⑵消费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是消费者。包括肉食性动物和草食性动物。 ⑶分解者。细菌、真菌、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出物和残落物等含有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归还到土壤中,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指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与社会上日程生活中的生产者(指制造出社会生活需要的物品的人)是两个不同形态中的概念,不能混淆。

⑷生物成分外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空气、水分、矿物质、阳光、热能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和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表示方法:如草鼠蛇。从生产者(植物)指向消费者,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分解者分解生物的遗体,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故分解者不写入食物链中。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而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复杂,食物链就越多,生物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复杂。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一般植物的数量最多,草食动物其次,肉食动物最少),最终动植物的数量达到一定的平衡。如果雨量减少、气候干燥使植物数量减少,就只能维持

单元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黄集九年制学校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孙秀芳 一、试题分析 1.本次测试试题都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依据。题量 及难易程度适中,区分度不太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2.从试卷来看,本次测试试卷内容涵盖了第一、二单元的知识,试题 灵活,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卷从“填空、判断、计算、解决问题” 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检测。 二、成绩分析 四1有41人,参考人数41人,从测试的整体情况来看,均分85点多.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 方法、基本数学思想掌握较好。少数学生还需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 2.少数学生不注意答题的格式,卷面不工整、清洁,以后将对学生数 学格式作出更严格的要求。 四、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粗心大意,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导致有些简单的问 题也会出错。 2.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解决问题。 3.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导致答题是错 漏的比较多。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

1.继续认真、扎实地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激励学生创新思想 的形成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更加重视对学困生的激励和帮助,教学中要在时间与精力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3.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学中,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单元测试-测试报告

单元测试-测试报告 一、准备工作 1 打开Visual Studio。 2 在“文件”菜单上指向“新建”,然后单击“项目”。此时将出现“新建项目”对话框。 3 在“已安装的模板”下单击“Visual C#”。 4 在应用程序类型的列表中单击“类库”。 5 在“名称”框中键入Bank,然后单击“确定”。 说明:如果名称“Bank”已被使用,请为该项目选择其他名称。 6 将创建新的Bank项目并将其显示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而且将在代码编辑器中打开Class1.cs文件。 说明:如果代码编辑器中未打开Class1.cs文件,请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双击文件Class1.cs将其打开。 7 从上面“系统必备”中复制源代码。 8 用上面“系统必备”中的代码替换Class1.cs的原始内容。 9 在“生成”菜单上,单击“生成解决方案”。 现在您有一个名为“Bank”的项目。它包含要测试的源代码和用于对该源代码进行测试的工具。 Bank的命名空间“BankAccountNS”包含公共类“BankAccount”,在以下过程中将对该类的方法进行测试。 说明:系统必备中源代码为如下: using System; namespace BankAccountNS { ///

///Bank Account demo class./// public class BankAccount { private string m_customerName; private double m_balance; private bool m_frozen = false; private BankAccount() { } public BankAccount(string customerName, double balance) { m_customerName = customerName; m_balance = balance; } public string CustomerName { get { return m_customerName; } } public double Balance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一章《生态系统》

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汴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靠这棵朽木生活。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下列哪一项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A.一片农田 B.小河中所有的鱼 C.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的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的金鱼、水草和鱼虫 3.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的国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晶晶”就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大熊猫属于()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 A.绿色植物 B.肉食动物 C.腐生细菌、真菌 D.阳光、空气 5.下列有关生物能量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倒置 B.物质在金字塔中循环流动 C.能量在金字塔中循环递减流动 D.构成能量金字塔基层的是生产者 6.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定体内DDT 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7.消费者是指() A.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物 B.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C.能分解有机物的生物 D.生命活动中需要分解有机物的生物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各级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和生产者 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10.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 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12.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 A.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B.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简 单 C.动植物种类和营养结构单一 D.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复杂 13.在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将会()

系统单元测试用例测试报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单元测试报告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日]

1编写目的 1.1为了保证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可靠的实现,特编写了此测试计划,对所开发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和事例进行测试。 1.2学会使用简单的单元测试工具,对系统模块进行测试分析,并编写测试用例。 1.3为软件单元的评审验收提供依据. 2.单元模块概述 2.1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由系统用户管理、学生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课程设置和成绩管理几个模块组成。 2.1.1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它包括用户登录、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密码。 2.1.1.1 用户登录 用户的登录限于已注册的用户,只有已注册的用户才能登录系统。其实现过程: 输入:用户名(用于登录账号); 输入:密码。 点击:登录按钮。 处理:1)输入信息的合法性。 2)操作成功,登录系统。否则,给出出错提示。 输出:登录成功或者登录失败的提示。 2.1.1.2 添加用户信息 增加一个新的用户。其实现过程如下: 输入:用户名(用于登录帐号),姓名,密码,权限。 处理:1)数据有效性检验。 2)将用户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对应的数据表中 3)操作成功,给出成功提示,否则给出出错提示。 输出:操作结果。成功给予成功提示,失败给予失败提示,并且给出失败原因。 2.1.1.3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密码用于用户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 输入:旧密码,新密码,确认密码 处理:1)输入数据有效性的验证,密码长度为6-20。 2)判断新密码与确认密码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给出出错提示。 3)新密码与确认密码相同,判断旧密码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给出出错提示。 4)新密码与确认密码相同,旧密码正确,用新密码替换原来旧密码。操作成功,给出成功提示,否则给出出错信息。 输出:操作成功,系统提示密码修改成功,反之,系统提示密码修改错误,显示失败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