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文(三篇)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文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医生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对咳嗽的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以提供更好的临床实践指导。
咳嗽的诊疗方案通常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
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药物治疗则包括抗生素、止咳药、祛痰药等。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疾病期间的休息有助于促进机体的康复和免疫力的提高,减少病情的恶化。
此外,饮食调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病人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十分重要,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以减轻咳嗽的症状。
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上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注意准确的诊断,以免滥用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止咳药在镇咳作用上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干咳的症状。
因咳嗽而引起的疼痛可通过镇痛药缓解。
祛痰药可以帮助咳出痰液,缓解咳嗽的症状。
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现有的咳嗽诊疗方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首先,对于非药物治疗方面,虽然休息和饮食调理对于咳嗽的治疗非常重要,但目前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规范。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需要制定不同的休息以及饮食调理方案。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指导。
在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的滥用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咳嗽的原因多样化,只有在明确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时才能使用抗生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和培训。
此外,目前对于咳嗽的止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统一的指导。
不同类型的咳嗽对于止咳药和祛痰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指南。
为了优化现有的咳嗽诊疗方案,进一步提高咳嗽的治疗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对非药物治疗的指导和培训,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制定具体的休息和饮食调理方案,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导。
咳嗽病(感冒后咳嗽)临床路径总结优化

2019年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优势病种总结优化一、基本情况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9年1月,我科在开展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439例,占总临床路径的46.4%,平均住院日_6.11__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43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37.3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48.46%,特色疗法使用率9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64例(37.3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13例(48.46%),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5例(8%),针灸治疗7例(2.8%),内科基础治疗439例(100%),其他疗法408例(93%)。
三、应用情况分析随着我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病患者逐渐增加,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疗效不断显现。
从实际情况看,治疗难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咳嗽病患者多为中老龄甚至是高龄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合并身体其它系统疾病损害较普遍,心脑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影响,治疗难度大。
下一年度,科室将加大咳嗽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患者在缓解期康复锻炼及预防急性发作。
同时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疏肝益肾,心脑肾同治,攻补兼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强调远期疗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多数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
对口服中药汤剂、针灸等中医外治法较抵触。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
咳嗽西医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咳嗽西医病名: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有负面影响,需要规范诊治。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 ml)。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可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1,2,3]。
二、病因学分析(一)病因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国内以CVA最常见,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其次为UACS和EB,而GERC近年有增多趋势[4,5,6]。
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
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7]。
(二)病理生理机制咳嗽反射弧中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以及咳嗽中枢的任一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由于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也可引起慢性咳嗽。
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秋冬季节空气干冷,气候变化较大,因此秋冬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
其主要症状包括咽痛、咳嗽、发热、头痛等,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感冒。
感冒一词本属于中医对该类疾病的描述。
感染后咳嗽就是感染后遗留的咳嗽症状久延不愈,影响我们这的生活、学习、工作。
能够导致感冒的病原体相对比较多,以病毒为主,而由细菌所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占比例仅有20%-30%,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患者的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好转后,出现了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通常此类情况导致的咳嗽其症状持续时间会比较长,一般在3-8周左右,胸平片检查也不会发现异常情况,随时间推移症状开始自行缓解,这种情况多数就属于感染后咳嗽。
从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亚急性咳嗽患者中属于感染后咳嗽的患者占半数左右,这也说明感染后咳嗽是当前咳嗽患者的一个重要类型。
咳嗽对于患者的健康影响相对比较大,尤其是长时间的咳嗽,这会导致很多并发症。
因此我们应对感染后咳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将针对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感染后咳嗽的基本情况。
感染后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其在病原学研究过程中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感冒后短时间内包括鼻塞、咳嗽、咽痛等典型症状,会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临床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当急性期过后,其他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而咳嗽的症状却久久没有消失,这就需要从导致感冒的一些病原体具体情况上进行解释。
导致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这其中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类型,在这些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开始消灭病毒,随着病毒被消灭,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消失。
但是在感冒患者中有一些患者合并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而这些非典型性病原体在感染后所导致的咳嗽症状可能长时间存在,而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合并使用针对此类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慢性咳嗽的诊疗思路和治疗策略

传入神经(迷走、舌咽、三叉)
炎症性 瘀血 物理性 物质 化学性 过敏性
感受器
耳、鼻、咽、 喉、气道、 胸膜等
延髓 咳嗽中枢
传出神经 (喉下、膈、脊)
效应器 咽肌、声门、膈、其他呼 吸肌收缩
咳嗽
咳嗽反射旳解剖学
感受器 喉及支气管、 横膈、 胸膜、 食管、快反应适应牵张感受器、 无
髓鞘C纤维
传入神经 支气管粘膜下层腺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剧烈干咳者可合适应用 镇咳剂,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袪痰药。若 有细菌感染,如咳脓性痰或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 可根据感染旳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成果选择抗 菌药物。在未得到病原菌阳性成果之前,可选用 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口服抗菌药物。伴支 气管痉挛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
治疗或根据现病史提供旳线索选择有关检验 注意咳嗽性质、音色、节律和咳嗽时间、及诱发
或加重原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
咳嗽旳诊疗-病史和体格检验
了解咳痰液旳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疗具有主要旳 价值
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选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查体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时,提醒支气管喘旳诊疗,如闻及
同侧迷走神经 舌咽, 横膈
“咳嗽中枢” 传入神经纤维在脊髓整合,并传入咳嗽中枢
传出神经
横膈 & 脊髓神经 喉反神经 支气管树迷走神经
肌肉效应器 呼气肌、 横膈、喉、支气管SM
咳嗽旳分类与常见病因
咳嗽一般按时间分为3类:
急性咳嗽<3周 亚急性咳嗽3~8周 慢性咳嗽≥8周。
咳嗽旳分类和原因--急性咳嗽
咳嗽旳诊疗治疗-急性咳嗽
一般感冒旳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 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治疗感冒后咳嗽有妙方

治疗感冒后咳嗽有妙方一年前,陈女士在患感冒后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便自行服用急支糖浆和头孢拉定胶囊进行治疗,但毫无效果。
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又使用复方甘草合剂、蛇胆川贝枇杷膏进行治疗,但依然无效。
此后,她到多家医院进行诊治,做过化验、胸片、CT、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在此期间,陈女士曾使用抗生素(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化痰止咳药、镇咳药、抗过敏药等10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前后治疗了1年多,花了1万余元的医药费,但咳嗽却经常复发。
现在,陈女士身心疲惫,痛苦不堪,已经放弃了治疗。
4个月前,卢女士在感冒后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复方甘草合剂、半夏露和阿莫西林治疗了3天,但毫无效果。
去医院进行检查后,医生认为她患的是感冒后咳嗽,让她服用阿奇霉素、沐舒坦和复方甘草合剂进行治疗。
卢女士在服用这些药物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咳嗽的症状有所减轻。
为了增强疗效,卢女士又自行服用冬虫夏草和自制的“川贝鸭梨冰糖汁”进行治疗,结果病情不但没有痊愈,反而越来越重了。
卢女士为此担忧不已。
在此后3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先后前往多家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但病情始终未能痊愈。
在生活中,像陈女士和卢女士这样在感冒后出现长期咳嗽症状的患者十分常见。
感冒后咳嗽也叫感染后咳嗽,是最常见的一种亚急性咳嗽。
在呼吸专科门诊,以咳嗽为主诉的就诊者约占80%。
在这些咳嗽患者中,因感冒咳嗽或感冒后咳嗽而就诊的病人最为常见。
据统计,有11%~35%的感冒患者会发生咳嗽。
有些感冒患者的咳嗽症状可迁延数月甚至年余不愈,其生活和工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陈女士在发生感冒后咳嗽以后,经历了从不重视到紧张焦虑、从四处求医用药到放弃治疗的过程,其咳嗽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是用药不当和过度用药。
卢女士咳嗽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则是过度用药。
她在进行正规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后改用自选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反而使咳嗽迁延难愈。
她服用的冬虫夏草可治疗包括慢阻肺在内的多种慢性咳嗽和哮喘,但对感冒后咳嗽无效,而且会加重此类咳嗽,使之久治不愈。
咳嗽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咳嗽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定义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流行与发病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1.病因病机《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
(2)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2.分类《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
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6)《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本病咳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