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古代自然观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古代自然观

浅析中西方古代自然观

浅析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外古代颇具代表性的自然观,中国古代选取老庄的自然观思想,展现出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中朴素辩证法的因素;而西方自然观展现出科学的雏形,逐渐脱离了神话和宗教的范畴,寻求隐含的自然法则;同时指出中西方自然观的特点及意义。

关键词:古代自然观;老庄思想;古希腊朴素自然观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自然观也不尽相同。

中国老庄的自然观中国的自然思想的发端当推老庄,《老子》中最先出现“自然”一词,指的是自然而然,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界的具体概念不同,而是指“天地万物形成的自然本质以及天然形态”。

我们都曾好奇万物从何而来,对于宇宙万物的演变,老子给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道”这个概念也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无形确是万物之始,这个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并不是古希腊哲学家说的“水”“火”之类的元素,然后依据道经所说,“道”这个本原的概念,是通过“观其徼”得到的,是通过对于万物发生发展的细致观察中得出的,道也蕴含着万事万物的种种特性,相互联系以及发展规律。

老子的自然观中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老子意识到正如光影相伴一样,一切事物都存在正反两面的对立,同时对立面还可以互相转化,并且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即此即彼。

很经典的一个想法就是无是有,有也是无,万物生于有,而有又生于无,只是其中的“无”是表示混沌无绝对规律性,而“有”表示客观存在性。

老子没有直接描述“道”的形状,而是通过类比和寓言来描述“入道”的生命境界,例如经典的无用之用理论,“桂可食,故伐之。

椿树无所可用,所以不夭斤斧,无所困苦,生长不衰”,对于这句话,我翻开了不少解读,有的说人生价值没用才是最有用,感觉是将老子的话直译了,仍然玄而又玄。

后又看到另一种解释,“人死后,化为土壤,重回造化的大冶重新熔造,具有无限可能,有大用。

中外古代自然观浅谈

中外古代自然观浅谈

中外古代自然观浅谈111 张松电子学研究所生物电子学201228013726042 社么是自然观?这是一个从古自今人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自然观不但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影响着我们个人的生存和选择。

所以在这里,我们对中外自然观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并对二者进行一些对比,进行总结。

我们知道,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自然观讨论的问题主要有:自然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自然界的运动变化问题,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自然观的基本问题,任何自然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可逃避的必须回答着几个问题。

那么,我们了解古人自然观的作用是什么呢?古人距离我们很遥远了,他们的自然观有些很可能是错的,在这里我们要说我们研究探讨古人的自然观是为了:了解先民的科学和哲学成就,了解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古为今用和文化传承。

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大概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前泰勒斯时期:以超自然因素解释自然;如荷马、赫希俄德等,以奥林匹斯山的12位神作为掌管自然及人世间的一切。

比如:宙斯被描述为最伟大、最有权利的神等。

前苏格拉底时期:爱奥尼亚的实体论;初次以自然的因素解释自然,是“自然的发现者”雅典时期: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院;进入系统化、逻辑化探讨阶段而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

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有:阴阳五行说:阳字本是指日光,阴字本是指没有日光。

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两种宇宙势力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

阳代表阳性,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被动、冷、暗、湿、柔等等。

阴阳二道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

八卦说:早在殷周时期的著作《周易》之中的八卦说,《周易》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看作是宇宙的生产过程。

“太极”是宇宙的总根源,也就是指元气,古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中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具有相同旳特点:
第一,肯定世界旳物质性;
第二,具有朴素辨证法旳思想原因;
第三,力图从详细旳实物寻找世界旳本原;第四,具有直观 性旳特点和猜测旳成份。
LOGO
结论
早期不同旳自然条件,使得东方和西方 社会对自然界旳了解产生明显旳差别。将 东方老式自然观与西方老式自然观相比较 ,就能深刻认识两种自然观旳特殊性,为正 确了解自然观提供良好旳基础。
夜之女神赫卡忒(Hecate)发明地狱

大地女神该亚(Gaea) 发明了大地、海 洋和天空
话 水之神欧申纳斯(Oceanus) 生育了地 传 球上全部旳河流及三千海洋女仙
说 光之神海泼里恩(Hyperion) 太阳,月
亮和黎明之父。
秩序和正义女神忒弥斯(Themis) 命
运女神和四季之母。
LOGO
LOGO
西方古代自然观特点
西方老式自然观提倡张扬人旳个性。知性主体是以控制、 征服自然为目旳旳。它在实质上是把人类抬高到至高无 上旳地步,人类具有了控制自然、支配自然旳权力。近 代西方自然观对人与自然联络旳领略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客相分。觉得灵魂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 自然是截然不同旳两个范围, 由此引起出主体何如领略 客体, 人类怎样征服异自然旳题目。
▪ 中西方数学措施旳比较
1.在古代中国,数学基本上是一门实用性科学,学科旳发展随生 产力旳发展而变化,多为条块分割型旳,而且集中在代数领域 2.在古希腊,数学不但着重于向理论方向发展,遵照严密旳逻辑形 式,而且创建了一系列研究数学理论旳基本措施。
LOGO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相同点
总体上都以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旳;以为自然界是有规律 旳,统一旳;强调事物旳普遍联络;以为自然界是演化发展 旳,而且以为这种演化都是从某种混沌到秩序旳变化发展过 程。

浅析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PPT文档共43页

浅析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PPT文档共43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浅析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Nhomakorabea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异

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异

邵春涛142200858 化学工程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异东西方人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

在漫长相对隔绝的历史时期里,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念。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崇尚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认为在人与自然相处中世界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循环往复。

概括来说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个蕴含古代先人哲学思想的命题。

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其中有“畏天”、“惧天”的含义,认为“天意”难违,“天”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表现,推崇“天”的权威,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知天命”。

因此,人们应“顺天”,不违背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始终抱有一种神秘感,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大多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内心主体的探索上。

通过弘扬主体内心的一种至上之气,圣人便认为可以实现与天地合而为一。

与天地形成统一的整体。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则恰恰相反。

可以说,在西方文明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

并习惯于把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人的思维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事物,注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认为人可以通过斗争与努力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人认识到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一旦为人类所认知,就能为人类所用。

西方人从屈服于自然转向了利用科学技术来征服自然、驾驭自然。

避雷针消解了雷电的作用,蒸汽船可以自由驰骋在海洋中。

久而久之,西方人产生了对机械、对科技的迷信,似乎依靠科技和机械就能使自然服从人类的意志,把大自然看成是被动的、被占有的、被征服的对象,这种自然观成为引发西方人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论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论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论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摘要:本方简述了中国在代自然观与西方古代自然观的意义以及其相同之外与不同之处。

一.自然观的概念1.自然观的定义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2.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有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八卦学说以及元气说、,讲究的是“天人合一”。

五行说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且五个物质元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阴阳学说用阴阳二气来解释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原因,把自然界有规则的变化称作“阴阳有序”,把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叫做“阴阳失调”。

一切事物都是在阴和阳的矛盾运动中的发展变化的。

八卦说把天、地雷、火、风、泽、山、水八种常见的实物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用八卦的错综配合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八种符号为乾、坤、震、巽xun、坎、离、艮、兑)。

元气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弥漫的“元气”所构成。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在元气之外,别无一个有意志的造物主,从而否定了神的存在。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是崇尚自然,反对对自然的干预,追求对自然本性的顺从。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认为人、地、天都统一于“道”,而“道”又是自然的, 人应当顺应自然, 不可有意作为。

老子反对人为, 所以菲薄智识技巧。

老子自然观的中心是“抱朴”, 返朴归真是他的理想境界。

庄子则将天人对举, 并赞叹自然之伟大, 悲悯人类之渺小。

《庄子·外篇》云:“有天道, 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

”天道为尊, 人道有累, 庄子主张“不以心捐道, 不以人助天”, 即不以人力改变自然, 这与欧洲近代自然观是迥然而异的。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初探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初探

序号:22号自然辩证法古代自然观初探姓名:马珍专业:自然地理学学号:2013020700古代自然观初探马珍1摘要:古代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中西方古代的自然观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统一的;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中西方古代自然观仍然存着一定的区别。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理解不同、中西传统文化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对自然认识的方式不同等。

关键字自然观中国西方古代朴素1、引言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的看法,它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结构、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1]。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李约瑟认为:“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到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2]。

”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往往用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关系,而西方文化由于主客二分,各走一端,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点,相对来说更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由此可见,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存在一定的异同点[1]。

2、中西方对自然观的理解2.1 中国对自然观的理解在古中国道家所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交合生成万物,在世界的生成的源头中存在着一个不为人所感、比“气”更本质的本原。

西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1马珍1990.12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地理学研究生邮箱:382738619@犹夫妇合气,子自生也。

”他还认为:“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

中西传统自然观比较

中西传统自然观比较

中西传统自然观比较哲学研究中西传统自然观比较张晓霞(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纵观中西文化,不难发现中西传统自然观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舍一的思想;而西方传统自然观认为大自然是由人类支配的,可以随意掠夺。

从这两种自然观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中宝贵的自然环保思想对今天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观;中西传统自然观;差异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自然观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即人与大自然是平等关系还是附属关系;其次则是人类对于大自然所呈现的美所采取的态度,是欣赏还是排斥。

在中西传统自然观中,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的传统自然观虽然也有为人服务的实用主义,但主要强调的则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

中国传统自然观将人置于大自然中,认为人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大自然是平等的。

儒家的。

天人合一”,道家的。

融入自然,复归自然”都是这种平等思想的体现。

《中庸》”o把“天、地、人”并称“三才”,说明人与自然是平等的。

孟子日“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札“。

董仲舒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

三者相为手足,不可一无也。

札叫这些中国古代儒家的代表人物都表达了“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

此外,董仲舒还提出天人相类相应说,“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化春秋冬夏之类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43这说明在儒家思想中,人不但与大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且人类是大自然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道家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上与儒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殊途同归。

他们主张崇尚自然。

顺从自然,追求对自然本性的回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