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概述】

膀胱造瘘引流是将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从耻骨联合上方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目的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保护肾脏功能,维持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和内环境的平衡。

【护理目标】

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护膀胱造瘘管的无菌、密闭、固定、通畅,观察引流的效果。

3.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

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结合患者病情,鼓励适当的液体摄入,保持成人尿量在

2000ml/d,并进行适当的活动。

2.正确连接造瘘管和引流袋,保持整个引流系统连接紧密和密闭,标识清楚。

3.妥善固定造瘘管及引流袋,防止管道脱落或意外拔管。引流袋应置于膀胱区下方,防止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注意保留足够的长度,方便患者翻身活动,避免因牵拉而脱出。搬动患者时暂时夹闭造瘘管,防止尿液逆流。

4.监测引流通畅程度,保持有效引流。防止造瘘管受压、扭曲、折叠;间断轻挤压引流管以促进沉淀物的排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和帮助患者勤翻身,防止尿沉淀出现,从而防止尿路感染和尿管堵塞。

5.监测尿液颜色、性状、尿量、透明度、气味、比重。正常患者尿液量为1000~2000ml/l,淡黄色或深黄色,透明。发现尿液浑浊、脓性、沉淀、血尿或有结晶时,多为泌尿系感染,应及时处理。

6.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每日用0.05%碘伏或0.1%新洁而灭消毒造瘘口2次,必要时外涂氧化锌软膏,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如有潮湿、漏尿应及时更换无菌纱布,防止尿液对皮肤的浸渍。

7.定期更换引流袋及造瘘管,根据尿管和尿袋的不同材质而决定更换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引流袋,每月更换造瘘管,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8.观察有无造瘘口漏尿。在排出造瘘管堵塞的情况下,造瘘口漏尿主要与造瘘口松弛、膀胱逼尿肌过渡活动、无抑制性逼尿肌收缩有关。可采取向导尿管气囊加注3~5ml灭菌注射用水、更换粗口径导尿管的方法,若无效,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以稳定膀胱的无抑制性收缩。

9.观察患者有无膀胱刺激征。因膀胱造瘘管可刺激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顶

部,引起尿道口及膀胱区疼痛或憋痛,可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情绪放松,勿用力或做排尿动作。症状明显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和尿道刺激症状。

10.拔管时机和拔管前护理。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后10d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畅2~3d后,才可拔出。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患者,可采取适时夹管、间歇引流方式,以训练膀胱排尿、储尿功能,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

11.做好拔管后护理。拔管后观察造瘘口有无渗尿,鼓励患者多喝水(>2000ml/d),观察患者自主排尿的情况,包括拔管后每次尿量及第一个24h尿量。若每次排尿<300ml或24h尿量<1000ml提示患者排尿不尽,应进行B超检查残余尿量,必要时进行一次性清洁导尿放出残余尿。有排尿困难要及时处理。

造瘘病人的护理常规

造瘘病人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造瘘病人的护理 造瘘术目前常见: 活瓣管式胃造瘘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回肠双口式造瘘术,回肠单口式造瘘术,盲肠造瘘术,横结肠造瘘术,肾盂造瘘术和肾造瘘术,胆囊造瘘术,空肠造瘘术。 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造口有无异常,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对造瘘知识的了解程度。 护理诊断: 1.焦虑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的恐惧、焦虑程度减轻。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造成机体消耗量增大、摄入量减少有关 预期目标:营养失调有所预防或改善,保持机体的代谢平衡 3.自我形象紊乱与形体突然改变有关 预期目标:能正确认识并接受形体改变的现实 4.知识缺乏与对造瘘知识缺少了解有关 预期目标:了解造瘘术后护理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5.潜在并发症:包括造口狭窄、造口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预期目标:及早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护理措施:

1.心里护理:造口术后患者常有抑郁、自卑、依赖等心里问题。医护 人员应在术后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患者支持、关心和安慰。同时鼓励患者尽早学会造口的护理方法,促进使其心理康复,勇敢地正视现实,振作起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胃肠功能恢复后,才能开始进食。初起应为流食、半流 质饮食,继而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软食。建议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成形,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自我形象紊乱护理:造瘘术前给患者解释造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术后训练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自信心。 4.知识缺乏护理:造瘘口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为了改善疾病 导致的通气功能障碍。向患者讲解一系列知识及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5.造瘘口的护理:①根据患者造口情况、个人喜好、经济状况选择不 同类型造口袋;②观察造口有无异常,造口开放前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坏死等现象;③保持造口清洁,用生理盐水、碘伏溶液等清洁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④造口扩张:造口开放后,即开始扩张,戴上手套缓慢插入造口2~3指,在造口内停留3~5分钟,开始时每日1次,7~10天后改为隔日1次;⑤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造口,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前能完全自我处理造口;⑥根据有无渗漏和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更换造口袋,一般4~7天一次,当袋内超过三分之一左右可倾倒。

尿管留置和膀胱造瘘的护理

大家好,我是外二科护士长边莲,今天很荣幸跟大家一起学习“留置尿管和膀胱造瘘的护理” 今天的内容大概分两个部分: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二、膀胱造瘘的护理 这两个内容是息息相关的。导尿术是通过尿道置管引流出尿液。 而膀胱造瘘术是腹壁造瘘人工置管引流出尿液。 说道留置尿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 那么什么情况需要留置导尿呢,也就是留置尿管的目的:总结三点: 减少痛苦、减少损伤、促进健康。 (1)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2)腹腔、泌尿道、妇科、子宫手术等手术前排空膀胱,防止术中误伤。 (3)为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膀胱内化疗。 (4)协助临床诊断。 (5)麻醉术后、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协助治疗。 (6)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 既然留置导尿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正确地进行留置导尿术。 首先, 评估:(1)病人的病情(具体是尿潴留还是手术检查需要)、心理反应(举例子说,由于前列腺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导尿困难,故导尿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患者多半经受了长期尿潴留的痛苦,对导尿术产生恐惧心理,操作者应介绍留置导尿的目的、重要性,操作过程和配合方法以及缓解不适的方法如张口呼吸、放松局部肌肉等,鼓励和安慰患者,以避免紧张情绪导致尿道括约肌收缩,引起插管困难)。评估合作程度。 (2)排尿状态、腹部触诊了解膀胱充盈度、观察尿道口解剖位置及会阴部皮肤粘膜情况。 (3)评估环境,关闭门窗,注意保暖,注意屏风遮挡。 用物准备:一次性导尿包。 1、选择合适的型号(对初次留置尿管者,不宜选择过粗或过细的尿管,老年人选择气囊导尿管以16~18F为宜。导尿管的型号与患者年龄的一般配置有一定出入:12F尿管(13~20岁),14F和16F(21~45岁),18F以上规格(46岁以上)。尿管型号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尿道情况及病情而定。但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弹性较差,尿道括约肌松弛,导尿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各种泌尿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它可影响患者手术成败和术后康复,而护理是其重要方面。因此护士应熟悉泌尿外科患者不同引流管的特征,掌握引流管的一般护理和某些引流管的特殊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报告如下: 一、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 1. 留置导尿管: 是指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尿管。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后留置导尿、尿潴留时引流尿液、测膀胱残余尿及膀胱尿道造影等。常用的留置导尿管有以下三种:①带气囊的二腔导尿管,标准结构包括排液腔对开排液孔(一对)、排液漏斗、注水腔、注水孔(一个)、注水漏斗、单向阀、气囊。②三腔导尿管:常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其标准结构包括注水腔、注药腔、排液腔、注水漏斗、单向阀、注药漏斗、排液漏斗、侧错开排液孔、侧开注药孔、气囊、注水孔、止流卡片,主要增加了侧开注药孔或称冲水孔,以便于持续膀胱冲洗,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③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且不宜手术、需终身带管以解除尿潴留者,其末端弯而细尖,且较硬挺,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给予留置导尿。 2. 膀胱造瘘管: 留置位置一般在耻骨上,常用蕈状导尿管以充分引流尿液,适用于有尿潴留但尿管不能从尿道口插入者或是经膀胱手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留置管道者,如尿道断裂的患者等。 3 .肾造瘘管: 根据B超检查提示的肾脏大小,肾积水程度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一般在腋后线与第12肋交叉点以下2 cm或稍偏内。行肾盂成型手术时需留置肾造瘘管,也适用于某些疾病需终身带肾造瘘管者,如无法纠正的泌尿系梗阻。 4. 肾周引流管: 为肾盂手术时放置在肾周围的引流管,引流术中残留在肾周围的积血积液,一般在术后5~7 d 拔除。 5 .输尿管支架管: 临床常用双J 管,一端通过输尿管置于肾盂内,一端在膀胱内,起到内支架作用。用于肾盂内引流,输尿管切开取石、输尿管成型、输尿管再植或同种异体肾移植等手术时放置的管道。能有效地预防切口尿瘘和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输尿管内支架管一般术后保留1 月左右拔除,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 尿道支架管: 指留置在尿道内用于支撑尿道的管道,适用于尿道断裂或尿道狭窄施行手术者,一般术后3周拔管。 二、引流管的一般护理 1. 心理准备: 术前向患着介绍术后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解释带管期间会有些不适,同时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 生活护理: 患者置管后活动受限,因此,护士应协助病员完成生活护理。另外指导患者适当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拍背,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做好基础护理。

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永久性膀胱造瘘术,适用于老年前列腺炎、尿道肿瘤、良性前列腺增生全身情况差不适合手术治疗及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液 排空障碍所引起的尿潴留,随着医学进步及人口老龄化,此类疾病发病率升高,由于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操作简便,痛苦小,恢复快,且操作容易掌握,越来越多的老年病人出现无法恢复的尿潴留时,选择永久性膀胱造瘘术。但由于该手术后带管时间长,因此,进行全面的护理及指导,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病人认知能力下降、反应性降低、记忆力减退、任性、不安、猜疑等特点,膀胱造瘘术后病人将改变原有的排尿途径和生活习惯,病人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尊重体贴病人,耐心回答病人疑问,说明膀胱造瘘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需向病人讲解膀胱造瘘的必要性及安全性,让病人与已做过膀胱造瘘术、心态良好的病人交流,告知家属鼓励病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参加有益的健康活动。取得病人信任,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更好地配合治疗。 造瘘口的护理 保持造瘘口清洁干燥,及时清理造瘘口的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并清除分泌物,每日2次,消毒面积以造瘘口为圆心自内向外15 cm,观察造瘘口有无红肿,出现红肿时给予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涂抹,及时更换敷料。

造瘘管护理 保持造瘘管引流通畅,一般在术后6周~8周,当皮肤形成窦道后方可首次更换造瘘管,观察有无出血及弯曲,防止尿液引流不畅导致尿潴留。造瘘管一般6周~8周更换1次,过长造瘘管前端尿碱易形成结石,影响尿液引流,加重更换膀胱造瘘管困难,过短则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引流袋放置低于造瘘口10 cm左右,每周更换1次或2次,若被污染及时更换,更换时要排空引流袋。 引流袋固定方法 在临床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携带引流袋的病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低落、孤独感、易怒等心理问题,怕被人嫌弃,不愿出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流,尽量利用长风衣来掩饰带管外出的不便,遇上夏天,酷热难当,又“与众不同”,更易引起别人注意。加之尿袋外观透明,尿液暴露在众人眼中,周围人也不愿与之交往。引流袋固定在衣服外也容易污染,造成逆行感染,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妥善隐藏尿袋,成为病人回归社会、保持良好心态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针对长期置管病人,对引流袋固定方法做了改进。具体方法为:将裤子外侧缝(左右可取决于个人习惯)膝部以上到裤腰拆开,并加一粘扣(也可使用拉链或系带),在裤腰以下约40 cm处。将备好的布料缝制成高约30 cm,宽15 cm的(略大于引流袋)口袋,用于存放尿袋。置管后病人可穿着改制好的裤子,将膀胱造瘘管

膀胱造瘘的护理

永久性膀胱造瘘的护理 一定义 膀胱造瘘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膀胱作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分为暂时性或永久性解决病人的排尿困难。膀胱造瘘术后需要进行妥善周到的护理,方能使这类病人早日康复,防止产生各种并发症。 二适应症 1急性尿潴留患者,无法从尿道插入导尿管,又不适合作急诊前列腺切除术者。 2膀胱或前列腺出血严重者。 3严重的氮质血症患者。 4插入导尿管后,引起剧烈疼痛,使用解痉止痛药物无法缓解疼痛者。 6尿路有严重感染的患者。 三护理 1 观察经常观察引流出的尿液,如引流管内有絮状物出现,引流液浑浊且坏死脱落细胞较多,提示有膀胱炎或尿路感染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可做尿常规、尿培养。如发现血尿及脓尿等异常情况,也应立即通知医生。 2每日碘伏消毒造瘘口2次,消毒范围以造瘘口为圆心,自内向外15cm,同时,碘伏消毒引流管,方向自造瘘口向远端消毒10 cm。 3膀胱造瘘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 4普通集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康威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 5尿袋的位置不能高于膀胱区,防止尿液回流,引发尿路感染,引流袋达2|3满应及时倒尿。 6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做到勤翻身,防止尿沉淀形成,从而预防尿管堵塞和尿路感染。 7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500ml,保持充足尿量。 在我所负责的病人中有1例膀胱造瘘的患者:徐瑞,男,91岁,膀胱造瘘术后3年,糖尿病2级,痴呆的病人。患者入院时尿液为脓尿,内有大量絮状物,体温正常,给予0.9%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支行保留冲洗,每日两次,3日后尿液转清。患者长期卧床,所以每2小时给予翻身一次,避免压疮及尿液沉淀的形成。患者目前状况良好。

尿道损伤的护理常规

尿道损伤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尿道是泌尿系统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损伤多见于男性。男性尿道从尿生殖隔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前尿道包括球部和阴茎体部,后尿道包括前列腺部和膜部。前尿道损伤多发在球部如骑跨伤;后尿道损伤多发生在膜部,骨盆骨折时常合并后尿道损伤。 (二)临床表现 1、.休克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休克发生率高,约40%,单纯骑跨伤一般不发生休克。 2、尿道出血前尿道损伤有鲜血自尿道口滴出或溢出。 疼痛局部常有疼痛及压痛,有排尿痛并向阴茎头及会阴部放射。 4、排尿困难及尿潴留损伤严重者伤后即不能排尿,伤后时间稍长耻骨上区可触到膨胀的膀胱。 5、血肿及瘀斑骑跨伤局部皮下可见到瘀斑及血肿,并可延至会阴部,使阴囊,会阴部皮肤肿胀呈青紫色。 6.尿外渗尿道损伤后是否发生尿外渗及尿外渗的部位,取决于尿道损伤的程度及部位,尿道破裂或断裂且有频繁排尿者,多发生尿外渗,膀胱周围尿外渗可出现直肠刺激征及下腹部腹膜刺激征。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疼痛,与创伤及尿外渗有关。 2、排尿型态异常——与尿道损伤不能正常排尿有关。 3、组织灌注不足——与尿道损伤后骨盆骨折损伤血管引起大出血、血尿有关。 4、焦虑/恐惧——与患者受伤打击,担心预后有关。 5、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外伤、卧床有关。 (四)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尿液引流管:是否在位、通畅与否 3、伤口有无渗血

4、术后排便情况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尿道损伤伴休克时迅速输液、交叉配血、止痛,纠正休克;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应卧硬板床,并做好防压疮护理。 (2)持续心电监护及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神志、生命体征。 (3)解除急性尿潴留:观察排尿障碍的程度,根据症状对症处理。对尿道损伤者应先试插尿管排尿,并保留尿管4周;如无法插入尿管应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 (4)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和两的变化。 (5)维持电解质平衡及有效的血容量,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观察抗生素、止血、止痛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7)有手术指征者,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各项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饮食: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近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饮食要注意营养丰富;嘱多饮水,保持尿量24小时>2000ml,达到内冲洗的作用。(2)预防感染:定时观察体温,了解血、尿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留置尿管者,每日尿道口护理二次,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加强损伤局部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3)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敷料及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尿管及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4)心理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介绍目前治疗的意义及如何医护人员以尽快康复。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1)耐心的安慰,开导病人,消除羞涩心理,尽早接受和配合治疗。 (2)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是起尿道支撑作用,防止尿道狭窄,尿失禁等情况,应克服暂时的痛苦,予以配合。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摘要:引流管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各种泌尿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它可影响 患者手术成败和术后康复,而护理是其重要方面。因此护士应熟悉泌尿外科患者不同引流管的特征,掌握引流管的一般护理和某些引流管的特殊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报告如下: 一、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 1.留置导尿管:是指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尿管。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后留置导尿、尿潴留时引流尿液、测膀胱残余尿及膀胱尿道造影等。常用的留置导尿管有以下三种:①带气囊的二腔导尿管,标准结构包括排液腔对开排液孔(一对)、排液漏斗、注水腔、注水孔(一个)、注水漏斗、单向阀、气囊。②三腔导尿管:常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其标准结构包括注水腔、注药腔、排液腔、注水漏斗、单向阀、注药漏斗、排液漏斗、侧错开排液孔、侧开注药孔、气囊、注水孔、止流卡片,主要增加了侧开注药孔或称冲水孔,以便于持续膀胱冲洗,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③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且不宜手术、需终身带管以解除尿潴留者,其末端弯而细尖,且较硬挺,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给予留置导尿。 2.膀胱造瘘管:留置位置一般在耻骨上,常用蕈状导尿管以充分引流尿液, 适用于有尿潴留但尿管不能从尿道口插入者或是经膀胱手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留置管道者,如尿道断裂的患者等。 3.肾造瘘管:根据B超检查提示的肾脏大小,肾积水程度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一般在腋后线与第12肋交叉点以下2cm或稍偏内。行肾盂成型手术时需留置肾造瘘管,也适用于某些疾病需终身带肾造瘘管者,如无法纠正的泌尿系梗阻。 4.肾周引流管:为肾盂手术时放置在肾周围的引流管,引流术中残留在肾周围的积血积液, 一般在术后5-7d拔除。 5.输尿管支架管:临床常用双 J管,一端通过输尿管置于肾盂内,一端在膀胱内,起到内支架作用。用于肾盂内引流,输尿管切开取石、输尿管成型、输尿管再植或同种异体肾移植等手术时放置的管道。能有效地预防切口尿瘘和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输尿管内支架管一般术后保留1月左右拔除,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尿道支架管:指留置在尿道内用于支撑尿道的管道,适用于尿道断裂或尿道狭窄施行手术者,一般术后3周拔管。 二、引流管的一般护理 1.心理准备:术前向患着介绍术后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解释带管期间会有些不适,同时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1] 2.生活护理:患者置管后活动受限,因此,护士应协助病员完成生活护理。另外指导患者适当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拍背,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做好基础护理。 3.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根据手术名称及各种引流管特征正确辨认各种引流管, 并注明名称和日期,引流管较多而有疑问时应及时请教手术医师。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脱落,引流管的高度应适当,防止引流不畅或引流液返流诱发上行性感染。同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通畅,保证有效引流。 4.病情观察和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表情、面色、出汗及心理状态,及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对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严格记录尿量及24h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5.预防感染:随着各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延长,引流管逆行感染的机会增加,尤其是在尿路留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 执行住院护理常规。 2. 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3. 围手术期护理:①根据医嘱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 ②术日晨准备:测生命体征,按入手术室流程执行 ③术后回室护理:按患者术后返房流程执行 4. 病情观察:根据疾病护理常规观察病情。 5. 安全护理:评估患者状况,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等) 6. 饮食: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7. 饮水指导:无肾功能不全、无尿、水肿、心肺功能异常等情况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24h 饮水量2000ml以上。 8.落实基础护理:①床单元整洁(病室、床位、床头柜) ②病人舒适(三短六洁、卧位舒适、符合治疗要求) ③管道护理(固定、通畅、按时更换) 9. 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病种予以相应健康教育 二、泌尿外科专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1. 尿石症 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排尿情况。 (2)穿刺部位或伤口渗血、渗液 (3)引流管(通畅,性质、颜色、量) 护理措施 术前

(1)协助做好KUB+IVP和腹部平片(KUB)检查,输尿管结石病人术前拍摄定位片。 (2)观察有无急性尿闭的发生或有无结石排出。 (3)肾绞痛者,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治疗。 (4)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术)术前应检查手术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破溃。 (5) 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术后 (1)做好双J 管护理:避免做下蹲、剧烈咳嗽,以免双J 管移位。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出血:观察伤口情况及引流管的量、色、质变化。PCNL术后夹闭肾造瘘管,根据医嘱开放,并观察肾造瘘管引流液颜色。 ②感染:观察体温变化,指导患者多饮水;保持导尿管及造瘘管的通畅。 ③尿漏:肾、输尿管微创手术的病人注意观察腹部有无胀痛症状,警惕尿漏导致腹膜炎的发 生。若伤口渗液和引流液为淡黄色且逐渐增加并有尿味,提示有漏尿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 处理。 ④胸腔损伤:PCNL术后患者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紫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吸氧、胸 腔闭式引流等治疗。 健康教育 (1)大量饮水,成人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2)饮食指导:根据结石分析结果进行饮食指导。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尿液化验、X线、B超、检查观察有无复发,残余结石情况。若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及时就诊。 (4)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激烈运动,以防双J 管脱出,如尿道口异物感,应及时就诊。 8. 泌尿系损伤 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腰腹部症状、体征。 (3)排尿情况:尿液量、色、质变化。 护理措施 术前 病情观察:

永久性膀胱造瘘的护理总结

《永久性膀胱造瘘的护理》 一、定义: 膀胱造瘘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膀胱作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分为暂时性或永久性解决病人的排尿困难。膀胱造瘘术后需要进行妥善周到的护理,方能使这类病人早日康复,防止产生各种并发症。 二、适应症 1、急性尿潴留患者,无法从尿道插入导尿管,又不适合作急诊前列 腺切除术者。 2、膀胱或前列腺出血严重者。 3、严重的氮质血症患者。 4、插入导尿管后,引起剧烈疼痛,使用解痉止痛药物无法缓解疼痛 者。 5、尿路有严重感染的患者。 三、护理 1、观察经常观察引流出的尿液,如引流管内有絮状物出现,引 流液浑浊且坏死脱落细胞较多,提示有膀胱炎或尿路感染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可做尿常规、尿培养。如发现血尿及脓尿 等异常情况,也应立即通知医生。 2、每日碘伏消毒造瘘口2次,消毒范围以造瘘口为圆心,自内向 外15cm,同时,碘伏消毒引流管,方向自造瘘口向远端消毒 10 cm。 3、膀胱造瘘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 4、普通集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康威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 5、尿袋的位置不能高于膀胱区,防止尿液回流,引发尿路感染, 引流袋达2|3满应及时倒尿

6、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做到勤翻身,防止尿沉淀形成,从而 预防尿管堵塞和尿路感染。 7、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500ml,保持充足尿量。 在我所负责的病人中有1例膀胱造瘘的患者:徐瑞,男,91岁, 膀胱造瘘术后3年,糖尿病2级,痴呆的病人。患者入院时尿 液为脓尿,内有大量絮状物,体温正常,给予0.9%生理盐水+ 庆大霉素1支行保留冲洗,每日两次,3日后尿液转清。患者 长期卧床,所以每2小时给予翻身一次,避免压疮及尿液沉淀 的形成。患者目前状况良好。

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概述】 膀胱造瘘引流是将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从耻骨联合上方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目的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保护肾脏功能,维持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和内环境的平衡。 【护理目标】 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护膀胱造瘘管的无菌、密闭、固定、通畅,观察引流的效果。 3.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 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结合患者病情,鼓励适当的液体摄入,保持成人尿量在 2000ml/d,并进行适当的活动。 2.正确连接造瘘管和引流袋,保持整个引流系统连接紧密和密闭,标识清楚。 3.妥善固定造瘘管及引流袋,防止管道脱落或意外拔管。引流袋应置于膀胱区下方,防止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注意保留足够的长度,方便患者翻身活动,避免因牵拉而脱出。搬动患者时暂时夹闭造瘘管,防止尿液逆流。 4.监测引流通畅程度,保持有效引流。防止造瘘管受压、扭曲、折叠;间断轻挤压引流管以促进沉淀物的排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和帮助患者勤翻身,防止尿沉淀出现,从而防止尿路感染和尿管堵塞。 5.监测尿液颜色、性状、尿量、透明度、气味、比重。正常患者尿液量为1000~2000ml/l,淡黄色或深黄色,透明。发现尿液浑浊、脓性、沉淀、血尿或有结晶时,多为泌尿系感染,应及时处理。 6.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每日用0.05%碘伏或0.1%新洁而灭消毒造瘘口2次,必要时外涂氧化锌软膏,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如有潮湿、漏尿应及时更换无菌纱布,防止尿液对皮肤的浸渍。 7.定期更换引流袋及造瘘管,根据尿管和尿袋的不同材质而决定更换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引流袋,每月更换造瘘管,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8.观察有无造瘘口漏尿。在排出造瘘管堵塞的情况下,造瘘口漏尿主要与造瘘口松弛、膀胱逼尿肌过渡活动、无抑制性逼尿肌收缩有关。可采取向导尿管气囊加注3~5ml灭菌注射用水、更换粗口径导尿管的方法,若无效,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以稳定膀胱的无抑制性收缩。 9.观察患者有无膀胱刺激征。因膀胱造瘘管可刺激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顶

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永久性膀胱造瘘术,适用于老年前列腺炎、尿道肿瘤、良性前列腺增生全身情况差不适合手术治疗及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液排空障碍所引起的尿潴留,随着医学进步及人口老龄化,此类疾病发病率升高,由于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操作简便,痛苦小,恢复快,且操作容易掌握,越来越多的老年病人出现无法恢复的尿潴留时,选择永久性膀胱造瘘术。但由于该手术后带管时间长,因此,进行全面的护理及指导,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病人认知能力下降、反应性降低、记忆力减退、任性、不安、猜疑等特点,膀胱造瘘术后病人将改变原有的排尿途径和生活习惯,病人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尊重体贴病人,耐心回答病人疑问,说明膀胱造瘘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需向病人讲解膀胱造瘘的必要性及安全性,让病人与已做过膀胱造瘘术、心态良好的病人交流,告知家属鼓励病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参加有益的健康活动。取得病人信任,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更好地配合治疗。造瘘口的护理 保持造瘘口清洁干燥,及时清理造瘘口的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并清除分泌物,每日2次,消毒面积以造瘘口为圆心自内向外15 cm,观察造瘘口有无红肿,出现红肿时给予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涂抹,及时更换敷料。

造瘘管护理 保持造瘘管引流通畅,一般在术后6周~8周,当皮肤形成窦道后方可首次更换造瘘管,观察有无出血及弯曲,防止尿液引流不畅导致尿潴留。造瘘管一般6周~8周更换1次,过长造瘘管前端尿碱易形成结石,影响尿液引流,加重更换膀胱造瘘管困难,过短则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引流袋放置低于造瘘口10 cm左右,每周更换1次或2次,若被污染及时更换,更换时要排空引流袋。 引流袋固定方法 在临床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携带引流袋的病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低落、孤独感、易怒等心理问题,怕被人嫌弃,不愿出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流,尽量利用长风衣来掩饰带管外出的不便,遇上夏天,酷热难当,又“与众不同”,更易引起别人注意。加之尿袋外观透明,尿液暴露在众人眼中,周围人也不愿与之交往。引流袋固定在衣服外也容易污染,造成逆行感染,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妥善隐藏尿袋,成为病人回归社会、保持良好心态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针对长期置管病人,对引流袋固定方法做了改进。具体方法为:将裤子外侧缝(左右可取决于个人习惯)膝部以上到裤腰拆开,并加一粘扣(也可使用拉链或系带),在裤腰以下约40 cm处。将备好的布料缝制成高约30 cm,宽15 cm的(略大于引流袋)口袋,用于存放尿袋。置管后病人可穿着改制好的裤子,将膀胱造瘘管自然下行至侧缝粘扣处引出,合上粘扣,置尿袋于口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