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当前对法官的人身保障的现状

合集下载

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情况汇报

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情况汇报

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看到的是,法院法官作为司法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权益保障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保障了法官的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在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方面,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了法官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包括了法官职务、薪酬、福利、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其次,加强了对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法官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加大了对侵犯法官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法官的合法权益。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法院对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一些法官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一些法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遭受到各种形式的威胁和打压,这也是当前法官权益保障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此外,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细化和具体化的措施来保障法官的合法权益。

为了进一步加强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法官的权益保障意识和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和执行;三是加强对侵犯法官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维护法官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保障措施,提高法官权益保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法官权益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确保法官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为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某法院关于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

某法院关于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

某法院关于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某法院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情况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进一步了解某法院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现状,本次调研旨在梳理法官职业保障的政策、制度和实施情况,为改进和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1.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相关文件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

2.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某法院的法官进行调研,涵盖在职法官和退休法官两个群体。

三、调研内容与结果1. 法官职业保障政策a. 在职法官:根据调研结果,某法院针对在职法官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保障政策,包括薪资待遇、工作时间、工作保障等。

其中,薪资待遇普遍较高,与司法部门相当。

b. 退休法官:退休法官享受相对稳定的养老保障,包括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等,但也存在退休待遇不够高、调整幅度较小等问题。

2.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a. 福利保障:某法院为法官提供了岗位津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多重福利保障制度,以及节假日补贴、奖金、培训机会等激励措施。

b. 工作环境:调研显示,某法院注重改善法官的工作环境,为法官提供了良好的办公设施、办公条件和工作保障,助力法官履行职责。

c. 职业发展:某法院建立了完善的法官职业发展制度,包括评优评奖、晋升晋级等,并提供内部培训和外部进修机会,提升法官的专业能力。

3. 调研结果概括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a. 某法院在法官职业保障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为法官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职业保障。

b. 在职法官的薪资待遇相对较高,福利保障较全面,工作环境较好。

c. 退休法官的养老保障相对稳定,但仍存在待遇不够高、调整幅度较小等问题。

d. 某法院在法官职业发展方面注重培养和激励,为法官提供了职业晋升的机会和培训机会。

四、建议和改进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方向:1. 进一步增加退休法官的养老保障待遇,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 继续优化法官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法官权益保障情况汇报

法官权益保障情况汇报

法官权益保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法官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法官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
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下面就我国法官权益保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官权益保障制度。

法官职业身份的保障、
工作条件的改善、福利待遇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

例如,法官的职业身份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法院也会为法官提供相应的办公设施和工作条件,同时还有专门的法官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等。

其次,法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随着法院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信
息化建设的推进,法官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法院还加强了对法官的安全保障,确保法官在工作中的安全。

再次,法官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官的薪酬水平
和福利待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法院还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对优秀的法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法官权益保障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
些基层法院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

其次,法官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再次,一些法官在司法实践中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加强对法官权益的保护。

综上所述,我国法官权益保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们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加强对法官权益的保护,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官工作环境,为法官队伍建设和司法公正提供有力保障。

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官在为人民代言的同时,也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

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影响司法正常进行。

为切实保障广州法院法官的人身安全,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收集和梳理了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调查方法本报告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主要针对广州部分重点法院的法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315份有效问卷,并针对其中14份较为重要的问卷进行了深入访谈。

结果分析安全感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广州法院法官对于个人的安全感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其中,有近60%的法官表示自己的安全感是“较高”或“很高”,相对而言,仅有约10%的人认为自己的安全感较低。

安全威胁情况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广州法院法官普遍面临着诸如受到文化人员、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的人身攻击、公开场合被骚扰、甚至接到短信、电话等威胁信息的情况。

其中,有72.7%的法官表示曾经遭到过人身攻击或者骚扰,有13.7%的法官认为这类威胁情况较为严重,另有2.2%的法官认为自己曾经面临过生命安全的威胁。

安全保障措施针对广州法院法官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法院安保力量:根据问卷调查,广州法院安保力量情况较为充足。

其中,超过80%的法官觉得法院的安保力量合适,只有不到10%的法官认为力量不足。

2.安保设施:多数广州法院都配置了监控系统、安检系统等安保设施。

其中,91.4%的法官表示法院内部设施比较齐全,能够保障其人身安全。

3.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措施:针对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措施,近一半的法官表示自己会提前制定风险评估、制定避险计划等方案,以避免安全威胁发生。

此外,还有大约20%的法官表示会选择使用特定的通信设备以保障信息安全。

4.个人安保:个人安保也是广州法院法官重点关注的方面。

据问卷调查结果,超过60%的法官表示自己会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锻炼、安排专车接送等,来提升自己的人身安全。

我国法官职业保障体制的问题及完善-安全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

我国法官职业保障体制的问题及完善-安全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

我国法官职业保障体制的问题及完善-安全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建立健全法官职业保障体系对于提高法官职业地位,确保法官公正行使审判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年《法官法》以专章形式规定了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内容。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在退休年龄、法官员额管理、福利待遇、考评体系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有关规定。

关键词:职业保障; 法官员额; 审判团队; 法官考评;一、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提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法官职业保障制度。

中央办公厅、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系列以法官职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文件,对法官职业保障的具体措施和落实进行了明确。

但这些文件毕竟不是法律,在实践中的落实也并不尽如人意。

2019年《法官法》吸纳了前期司法改革成果,从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的设立、职务保障、职业尊严和人身安全、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救济权等方面对法官职业保障制度进行了专门规定,第一次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该制度,体现了对法官职业保障的重视。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再次明确提出要确保法院人员职业保障到位,构建中国特色职业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司法履职保障机制。

法官职业只有真正得到切实保障,才可以排除法官的各种顾虑,使法够真正公正地裁判案件,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

二、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法官退休年龄规定不符合职业特点1995年《法官法》规定由国家另行规定法官退休制度。

2019年《法官法》第62条保留了原条款的内容。

在这20多年里有关立法并没有出台,一直沿用了公务员法中有关退休的规定。

法官的专业性非常强,只有经过严格的长期的岗前培训才可以胜任,而且担任法官有较高的学历方面的要求,强制的、过早的退休是法律人才巨大浪费。

当前法官退休年龄不符合法官职业特点。

(二)法院案多人少,法官工作压力较大为实现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目标,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就开始提出要进行法官员额定编。

司法职业保障

司法职业保障

司法职业保障
一、法官职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1、职业安全缺乏保障
法院处在矛盾纠纷的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就被卷入矛盾纠纷中,成为指责、怪罪和宣泄对象。

与法官的较高的职业风险不相适应的是法官的职业保障,目前法官的职业安全、待遇、权力和地位均缺乏保障。

同时,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法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负荷和压力。

2、法官待遇缺乏保障
但即便如此辛苦,法官的经济待遇并不比同级别的其他公务员高,职级晋升却差得多。

法官审判压力大、责任重、级别低、待遇差,已经成为许多法官提前离职离岗或离开法官队伍的重要原因。

目前依然存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官不能按期领到足额工资和津贴,不能实际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定期增资政策等情况。

3、法官职业权利缺乏保障
法官法规定法官享有依法审判案件的权利,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由于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受到外界干涉、干预或干扰的现象屡有发生。

同时,由于对法官的免职、降职、辞退、处分事由规定不详,程序不明,实践中操作的随意性太大,使一些依法办案的法官由于没有按照各级领导意图办案而被调离审判岗位、调离法院。

二、法官职业保障方面的设想及建议
1、扩充法院编制,缓解法官的案件压力。

2、提高法官待遇,以稳定法官队伍、增强法官对各种利益诱惑的抵御力。

3、保障法官职业安全,明确法官除非违法犯罪和违反法官职业操守,不得因为其他原因而被移调、撤职、免职,并加大对暴力抗法事件的惩罚力度。

4、立法是解决法官职业保障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建议修改法官法,将关于法官权利的有关条文都予以一定程度地具体化,便于实践中具体操作。

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虽然法官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角色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权益却常常得不到充分保障。

这种局面不仅会对法官本人的安全、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他们的司法独立和公正性,甚至会对整个司法体系造成损害。

一、存在的问题1. 安全风险高在一些涉及敏感、危险的案件中,法官常常会面临安全风险,比如被告或其支持者的报复、恐吓等。

即便是普通案件,法官也可能因为判决结果而招来“仇家”,面临安全威胁。

这种安全风险不仅使得法官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也会对其司法独立和公正性产生负面影响。

2. 工作强度大法官的工作强度大,审理案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一些短时间内要处理大量案件的法官,往往需要熬夜加班,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出现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3. 收入福利低相较于其他职业,法官的收入福利并不高。

尤其是一些低级别的法官,经济上很难独立自主,房屋、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难以承担,加之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容易疲劳和出现疾病。

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影响,甚至可能损害其司法独立和公正性。

二、建议1. 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针对法官面临的安全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确保法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在关键岗位设置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比如配备专职的安保人员等,提高司法机关的整体安全防范能力。

同时,配合公安机关,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针对法官安全的恐吓、报复等行为进行有效处罚,确保法官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2. 加强管理与督导加强管理与督导,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对于关键岗位的法官进行定期的职业鉴定、安全评估和心理辅导等工作,以改善法官的工作状态,保证司法独立和公正性。

3. 改善福利待遇加强对法官的福利待遇,比如提高收入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以提高法官的工作积极性和承担能力,确保法官的生活和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

此外,为了减轻法官的工作压力,应当适度增加法官队伍的数量,提高法官的工作效率。

完善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议研究

完善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议研究

完善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议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官作为司法机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

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完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建议,以进一步确保法官的权益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一、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法官政治地位、经济待遇、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方面。

在政治地位上,法官作为司法机关中的行政人员,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和地位。

在经济待遇方面,法官的工资待遇较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职业发展方面,法官的晋升机制相对较为完善,但在一些基层法院和基层法官中还存在晋升机会较少的情况。

在权益保障方面,法官的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官的权益保障还存在不足之处。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法官的经济待遇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基层法院和基层法官中,经济待遇不足以满足其工作及生活的需求。

法官的职业发展机会不够公平,部分基层法官工作压力大,工作机会少,导致职业发展受限。

法官的权益保障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基层法官在处理一些复杂案件时,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威胁,法官的安全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法官的职业形象亟待提高,一些法官在工作中存在不公正行为,严重影响了法官职业形象和司法公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完善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需要从政治地位、经济待遇、职业发展、权益保障和职业形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政治地位:建立健全法官的政治地位保障机制,明确法官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加强对法官的政治教育和培训,提高法官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

2. 经济待遇:进一步提高法官的经济待遇,特别是在基层法院和基层法官中,应根据当地物价水平和工作压力适当提高法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3. 职业发展:建立公平的法官晋升机制,加强对基层法院和基层法官的支持与培养,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平台,激励基层法官积极工作和奉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议当前对法官的人身保障的现状
法官被誉为公平正义的“保护神”,是社会矛盾纠纷的裁判者,承担着定纷止争的社会职责,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格局在重新组合分配,各种思想意识激荡碰撞,纠纷的表现形式日新月异,而法官这个解决纠纷的群体,则不可避免的处于了社会矛盾的中心点上,然而这个解决纠纷的群体的社会地位如何呢,其是否能承担起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呢?事实证明情况十分不尽人意。

; 一、当代中国法官的境遇及其负面影响
; (一)中国法官的人身安全缺乏必要的保障。

;
; 审判是一种“黑白分明”的结果,一方胜诉,一方败诉,这是一种客观规律,如果当事人能够理性地对待判决结果就不会有上述法官受侵害的行为,但往往有些性格偏执的当事人不能接受判决,输了官司便迁怒于法官,赢过官司执行不到位还要怪罪于法官,而一旦出现伤害法官的事件时,又缺乏对法官的人身保障措施,在我国的法律体制中,对危害法官的行为的制裁仅局限于经济与行政上的处罚,刑法保护力度不够,在刑事制裁范畴内,只在《刑法》第309条规定了“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殴打司法工作人员的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才定罪,并且针对的只是对扰乱法庭秩序,并且还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而非针对法官个人人身安全被侵害的情况,故在当事人与法官缠闹时,法官一般只能采取消极躲避的方式,没有相应的必要的自我防卫手段,
法院内部对法官受当事人伤害时如何处理又缺少相应的应急机制和处置措施,对施暴者,法律制裁手段又欠缺,一般仅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司法拘留,可以说,这样的惩罚措施对少数不法分子的威慑力并不大,从以往的情况看因加害法官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少之又少,而作为执法者的法官又大多息事宁人,很少有起诉民事赔偿的,故当代中国的法官已与刑警一样成为了“高危人群”。

[1]
; (二)当代中国的体制缺乏一套完善的保护法官不受权力侵害的职业保障制度。

虽然《宪法》与《法院组织法》均明文规定“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但在实际中这一条规定却缺乏操作性,中国法官在经济上、在组织关系上,甚至于人身安全方面都要受制于人,时刻要服从于地方行政长官,因为你进不进法院、出不出法院,人家有决定权,给你多少办案经费,给不给你办案津贴都在行政长官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中国法官想赢得职业上的尊敬和职业继续发展的资本不仅仅是你做得公正就能得到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法官又承载着广大民众对社会公正的渴望,特别是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想意识激荡碰撞,各种思想利益不断组合,社会矛盾呈多发性、多样性,中国法官作为纠纷的裁判者则不可避免的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承载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上述情况的复杂性所产生的这种权、责、利的极度不均衡状态使当代中国法官的境遇十分艰难。

;
; 二、法官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
;
;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适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作为纠纷解决裁判的法官缘何成了“高危人群”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
; (一)审判的客观性决定的。

;
; 审判是一种“是非分明”的活动,结果必然是一方胜诉、一方败诉,就如一个比喻所说被告是违法者,而原告是维护法律者,被告制造了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原告的利益造成了破坏,而原告则要求被告恢复原有的法律状态从而涉讼,法官作为裁判者将原、被告利益依照法律重新分配进行确定,在这个确定的过程中他主宰着双方的利益,也就是说被告制造新的权利义务状态首先其是认为合理的,而原告诉讼要求其恢复也是认为合理的,所以诉讼的双方都抱着自己有理,自己应胜诉的理念去参与诉讼,必将在案件的审理中均对法官怀有很高的期望,但审判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必然有一方被否定,甚至双方均被否定,有些时候,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一方就会产生很深的失望,甚至会对法官产生怨恨情绪,特别是法官在判决时可能由于当事人举证不力或其他原因使判决的结果与事实有出入时,或当事人理解的公正与法官理解的公正出现不一致时,当事人很少有从自身找不足的,而往往迁怒于法官,但客观的讲,事实不可能再现,法官是通过证据来
证实事实的,而当事人则只认可自己看到的和感知到的事实,这二者之间一旦出现矛盾,往往会导致个别当事人做出偏激的行为。

而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救济途径又将法官推到了最前沿,其承载着与其社会地位极不相付的社会责任。

[2]
;
; (二)法官自身存在的问题。

;
;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法官无论在政治素质上还是在业务素质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极少数法官政治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做到公正司法,文明执法,甚至有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待当事人、来访群众存在态度不友善,不够耐心的现象发生,更有甚者是有的法官接受当事人吃请、索贿受贿、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些行为直接影响法院的形象,损害司法的权威,丧失广大民众对法律的信仰,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当事人一旦觉得纠纷的裁判者法官在言行、态度乃至形象上存在不公正的倾向就会与法官产生对立情绪,利益一旦受到侵害,就容易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

;
; (三)法官人身安全保护的力度不足。

;
; 从我国现行的《法官法》和《法官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规定来看,当代中国法官的从业资格与从业道德在规定上可以说是居于世界
先进水平,但较之这方面的规定来看,关于中国法官人身权利的保护却少之又少,只有《法官法》第八条第(五)项规定了“人身、财产和安全受法律保护”,而这仅有的一条规定执行起来又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法院内部又缺乏有效的内部保护机制,故当事人与法官缠闹时,法官一般只能采取消极躲避的方式,不敢与伤害人发生正面冲突,自我防卫手段又相对欠缺,法官一旦遭受到当事人、案外人的伤害时,一般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也就是予以司法拘留等经济、行政手段来处罚,加害人伤害法官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极少,而法官为息事宁人,起诉民事赔偿的也就更少了,这些欠缺使法官成为了一个容易受到攻击又缺乏保护的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