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斗式提升机安装施工工艺设计标准

垂直斗式提升机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1 适用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垂直输送粉状、颗粒状及小块状物料,且提升物料的高度小于50m,输送能力小于1600m3/h的垂直斗式提升机的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取得完整的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

2.1.2 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记录

2.1.3 勘察现场

2.1.4 编制施工方案并获得监理单位(或其它相应权力部门)的批准。

2.1.5 相关标准规说明书

2.1.5.1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70

2.1.5.2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GB50231

2.1.5.3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36

2.1.5.4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HGJ229

2.1.5.5 《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HG20201

2.1.5.6 《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规定》HG20237

2.1.5.7 《垂直式斗提机技术条件》JB3926.2

2.1.5.8 《垂直式斗提机产品质量分等》JB/ZQ8017

2.2 作业人员

2.2.1 开工前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装技能、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充分熟悉设备图及设备随机带的技术文件及有关规定。

2.2.2 安装钳工、电工、电焊工、起重工等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书,持证上岗。详见表2.2.2。

2.3 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2.3.1 设备的检查验收:设备进场时,需建设、施工、制造、监理等有关单位参加,并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位号、数量清单逐一检查验收,作好设备验收记录,若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不得进行安装。

2.3.2 设备的存放、保管: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设立场地进行存放,并加以保护,作好标识。

2.3.3 安装辅助材料的检查验收:对安装辅助材料如:垫铁、地脚螺栓、电焊条等按照相应的标准

规、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2.4 主要施工机具

2.4.1 施工机具的选择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结合本单位的技术装备现状及现有机械可能利用的情况,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和利用程度。

2.4.2 施工机具主要有:吊车、叉车、手动运输车、倒链、千斤顶。

2.4.3 吊车型号的选择应根据设备所处的位置高度、回转半径及设备重量确定。

2.5 测量及计量器具

连通管、水准仪、经纬仪、框式水平尺、直径为0.35-0.5钢丝线、线锤、钢卷尺、钢盘尺及钢板尺。

2.6 作业条件

2.6.1 图纸设计技术交底已完成,施工方案已报批,开工报告已批复。

2.6.2 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建立并已正常运行。

2.6.3 设备基础复测合格,周围障碍物清理,运输道路畅通,环境合乎要求。

2.6.4 设备用电能满足使用,施工人员具备持证上岗、机具已落实。

2.6.5 设备本身及转动部分复查合格。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带式斗提机安装工艺流程

3.1.2 链式斗提机安装工艺流程

3.1.2.1 链式斗提机的组成:链式斗提机由驱动装置、上链轮机构、中间导向链轮机构、下链轮机构、链轮、料斗、斗提机外壳、拉紧装置、外壳调整装置和逆止装置等组成。

3.1.2.2 工艺流程

3.2 工艺操作过程

3.2.1 带式斗提机安装工艺

3.2.1.1 基础复查

3.2.1.1.1 基础复查要求

(1)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的规定,并有设备基础验收记录和交接证书;

(2)按照斗提机安装基础图和设备基础交接证书要求对斗提机上部基础与斗提机下部基础进行复查,基础复查符合下表3.2.1.1。

表3.2.1.1 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

3.2.1.1.2 基础复查方法:按照图纸尺寸要求,根据设备楼层标高基准点,用连通管测量设备基础标高;若距离较远,可选择水平仪测量。斗提机上部基础与斗提机下部基础中心轴线偏差,选择经纬仪测量;测量设备基础坐标以楼层柱子中心轴线或楼层墙面为基准线,方法采用直径为0.35~0.5mm钢丝线、线锤、钢卷尺测量,将测量数据与设备基础交接清单核对,若相差较大,建议整改意见。

3.2.1.2 斗提机上部安装

3.2.1.2.1 斗提机上部的组成:斗提机上部由驱动装置(电动机、减速机及底座)、联轴器、上胶带轮和支架组成。

3.2.1.2.2 斗提机上部的安装工艺

(1)设备开箱验收合格后,将设备从设备堆放场用叉车或汽车运至设备所处建筑物附近地面,若设备位置是一层,则直接用叉车或汽车运至设备基础旁。若设备基础位置较高,则采用吊车吊装,吊车型号选择应参考设备所处位置的高度,吊装位置所处的回转半径,设备重量。若设备超重,位置超高,则另行编制吊装方案。

(2)设备基础复查合格后,用两个手动运输车或卷扬机加滚杠将斗提机的驱动装置(电动机、减速机及底座)、联轴器、上胶带轮和支架平移至设备基础旁,然后用导链提升就位。

(3)驱动装置及上胶带轮支架就位找正:按照基础上的十字中心线分别对驱动装置和上胶带轮支架进行找正,驱动装置的找正点为:驱动装置底座上表面、电动机与减速机之间的联轴节(或电动机的输出轴头)和减速机的输出轴头;上胶带轮支架的找正点为:上胶带轮支架底座上表面和支架两胶带轮轴承座端面。找法用框式水平仪测量,采用斜垫铁调整,垫铁放置符合下图1-1要求,两组垫铁之间间距L应小于500mm,且垫铁放置应对称。垫铁规格和尺寸应满足GB502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

A B

图3.2.1.2.2(3)垫铁位置图

(4)驱动装置及上胶带轮支架灌浆:一次找正合格后用细石混凝土进行一次灌浆,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时,可进行二次灌浆。注意以下事项:

①地脚螺栓孔尺寸符合要求;

②地脚螺栓孔应干净,无杂物;

③地脚螺栓应垂直,地脚螺栓伸出螺母2-3螺距。

3.2.1.3 斗提机下部安装

3.2.1.3.1 斗提机下部的组成:斗提机下部由下胶带轮和下部底座组成。

3.2.1.3.2 斗提机下部的安装工艺:其安装工艺参照第3.2.1.2.2条。

3.2.1.4 中间导向轮安装

3.2.1.

4.1 按照斗提机中间导向轮安装图进行安装,用吊线方法测量中间导向轮中心轴线的偏差。

3.2.1.

4.2 安装中间导向轮应注意以下事项:

(1)所有中间导向轮的中心轴线应相互平行且与斗提机上下胶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铅垂面上,允许偏差为±2mm。

(2)所有中间导向轮的外轮廓线应在同一铅垂面上,允许偏差为±2mm。

3.2.1.5 斗提机外壳安装

3.2.1.5.1 结构组成:斗提机外壳是由许多段长方体用法兰螺栓连接、中间加密封垫片而成。

3.2.1.5.2 安装工序

(1)斗提机上下胶带轮安装后,根据斗提机胶带具体特点,分段组装斗提机外壳。为了便于安装胶带和料斗,一般预留靠近斗提机下部胶带轮的一段斗提机外壳、斗提机中部的一段外壳和斗提机上部卸料口顶盖。用吊线方法测量斗提机外壳的不直度。

(2)提机外壳的中间支撑装置的安装:由于斗提机外壳较长并有一定的自重,安装时必须有一些中间支撑装置支撑斗提机外壳。根据中间支撑装置安装图及安装要求进行安装。

(3)斗提机外壳注意事项:

斗提机外壳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处应有垫片进行密封,不能强行连接。

斗提机外壳不直度应≤H/1000,且≤6mm。

3.2.1.6 胶带及料斗的安装

3.2.1.6.1 胶带的连接:胶带的连接方法有螺栓连接法和胶合法,其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橡胶布带的两端应按相应的帘子布层切削成阶梯形状,接头长度宜为宽度的1-2倍;

(2)胶合剂的材质与胶带的材质应具有相同的弹性;

(3)接头应牢固,接头处增加的厚度,不应超过胶带厚度的5%;

(4)胶带胶合剂的硫化温度和硫化时间及常温胶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及胶合剂的要求;

(5)胶带采用螺栓或胶合接头时,应顺着胶带运转方向搭接;

(6)胶带需要预拉,预拉力宜为工作拉力的1.5-2倍,预拉持续时间为24小时;

(7)胶带连接方法参见GB50270-98《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附录二。

3.2.1.6.2 料斗的安装:按照斗提机生产厂家安装图及其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料斗。安装料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按照斗提机生产厂家安装图及其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不得随意更改料斗的位置和数量;

(2)接头处的料斗安装:搭接长度应跨3个料斗,其连接螺栓轴线与胶带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3.2.1.7 附件的安装

(1)附件的设置:胶带斗提机附件有拉紧装置、带式逆止装置和外壳体调整装置,拉紧装置是控制胶带斗提机上下胶带轮之间的距离,防止胶带松弛;带式逆止装置是防止胶带反转;外壳体调整

装置是调整外壳体直线度,防止外壳体磨檫料斗而影响斗提机正常工作。

(2)按照各附件装置安装图及安装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3.2.1.8 斗提机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轴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1000。

(2)胶带斗提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图3.2.1.8(1))应符合表3.2.1.8(1)的规定:表3.2.1.8(1)胶带斗提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测量部位

H≤20m 20m∠H≤40m |A1-A2| 4 6

|B1-B2| 6 9

1-上轴 2-下轴 n-测量铅垂线

图3.2.1.8(1)胶带斗提机上下轴安装

(3)机壳铅垂度的允许偏差(图3.2.1.8(2))应符合表3.2.1.8(2)的规定:

1-机壳 n-测量铅垂线

图3.2.1.8(2) 机壳组装

表3.2.1.8(2)机壳铅垂度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测量部位

H∠12m 12m≤H≤24m 24m∠H≤40m

|A1-A2| 5 7 8

|B1-B2| 5 7 8 (4)机壳上部区段、中部区段、下部区段和检视门均应密封良好。

(5)料斗中心线与牵引胶带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5mm;料斗与牵引胶带的连接螺栓应切实锁紧。

(6)拉紧装置的调整应灵活;牵引件安装调整好后,未被利用的行程不应小于全行程的50%。

(7)斗提机的上部、中部区段应设置牢固的支架;机壳不得偏斜,但不应限制机壳在铅垂方向的自由伸缩。

3.2.1.9 试运转

3.2.1.9.1 斗提机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按照斗提机安装说明书要求对斗提机转动部件加润滑油。

3.2.1.9.2 用手盘车,应无异常现象。

3.2.1.9.3 脱开联轴节,点试,观测电动机及减速机输出轴的转向是否与设计转向要求一致。

3.2.1.9.4 电动机单试,运转时间为2小时,轴承温升≤40℃,应无异常噪音现象。

3.2.1.9.5 连接联轴节,进行空负荷试运转,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运转时间不少于2小时;

(2)牵引件运转应正常,且应无卡壳、打滑和偏移现象;

(3)连续运转2小时后,其轴承温升不得大于40℃。

3.2.1.9.6 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输送量允许偏差为额定输送量的±10%;

(2)卸料应正常,并应无显著回料现象;

(3)满载运转时牵引件不应打滑,电动机不应超载;

(4)逆止器应可靠,当停止运转时,应无明显的反向运转。

3.2.2 链式斗提机工艺操作过程

3.2.2.1链式斗提机安装工艺与带式斗提机安装工艺基本相同,见标准第3条的规定,只是上下链轮机构与中间导向链轮的安装和胶带轮的安装不同而已。

3.2.2.2 链式斗提机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轮宽中央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其偏移不应大于1mm。

(2)两轴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5/1000。

(3)偏移和平行度的检查,应以轮的边缘为基础。

(4)主轴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1000。

(5)机壳上部区段、中部区段、下部区段和检视门均应密封良好。

(6)料斗中心线与牵引胶带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5mm;料斗与牵引胶带的连接螺栓应切实锁紧。

(7)拉紧装置的调整应灵活;牵引件安装调整好后,未被利用的行程不应小于全行程的50%。

(8)斗提机的上部、中部区段应设置牢固的支架;机壳不得偏斜,但不应限制机壳在铅垂方向的自由伸缩。

(9)单链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图3.2.2.2(9))应符合表3.2.2.2(9)的规定:

1-上轴; 2-下轴; n-测量铅垂线

图3.2.2.2(9)单链斗提机上、下轴安装

表3.2.2.2(9)单链斗提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测量部位

H≤20m 20m∠H≤40m |A1-A2| 4 6

|B1-B2| 6 9

(10)双链斗提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图3.2.2.2(10))应符合表3.2.2.2(10)的规定:

1-上链轮轴 2-下链轮轴 n-测量铅垂线

图3.2.2.2(10)双链斗提机上下轴安装

表3.2.2.2(10)双链斗提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测量部位

H≤20m 20m∠H≤40m B1 3 5

(11)机壳铅垂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2.2(11)的规定:

表3.2.2.2(11)机壳铅垂度的允许偏差

3.2.2.3 链轮与链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前应清洗洁净。

(2)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两轮中心距的2/1000。

(3)链条工作边拉紧时,非工作边的驰垂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且链条与水平线夹角小于600时,可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4.5%调整。。,

(4)双链斗提机两牵引链条应适配,其长度应一致。

(5)上下链轮安装后,转动应轻便灵活。

3.2.3 试运转见3.2.1.9

3.3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垂直式斗提机基础复查时,驱动装置的基础尺寸、垂直式斗提机壳体外支撑和下部的基础尺寸应符合垂直式斗提机基础图和制造厂家提供的垂直式斗提机安装基础图要求。

(2)垂直式斗提机外壳体分段安装时,相邻壳体之间依次连接,注意连接处的密封性和垂直式斗提机壳体的不直度。

(3)垂直式斗提机胶带或链条连接时,应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规定要求进行连接。

(4)斗提机主轴安装水平度及上、下轴安装的偏差一定要符合规规定。

3.4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3.4.1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3.4.1.1 注意用电安全,雨季到来之前应对所有的施工用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输电线路的绝缘良好。

3.4.1.2 制定防洪措施,如在施工现场及道路两侧设排水明沟,使雨水及时排出场外,并保持水沟畅通,防止施工现场积水。

3.4.1.3 材料仓库要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

3.4.1.4 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不允许进行焊接作业。

3.4.2 防雷电、台风技术措施

3.4.2.1 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3.4.2.2 风力五级和五级以上时严禁进行吊装作业。

3.4.2.3 台风来临前要对施工临时设施、安装的设备等采取加固措施。

3.4.3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3.4.3.1 组织施工人员培训学习,掌握有关冬季施工方案、施工措施、质量标准及操作要点。

3.4.3.2 冬季施工必须做好防滑工作。对脚手架上斜道和场运输道路,要有可靠防滑措施,除应及时清扫霜雪外,尚可采用撒炉灰、锯末、砂子等方法进行防滑。

3.4.3.3 机具设备要采取防冻措施,避免损坏机具设备。车辆、机械均应根据冬季本地区气候条件更换润滑油及燃料。机械设备及车辆应根据使用要求加注防冻液。加注前应仔细检查系统的密封性,不同类型的防冻液不能混装。

3.4.3.4 加强冬季施工管理措施,明确冬季施工的工作容和职责。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每个工序按标准、规、规程和技术措施组织施工。

3.4.3.5 焊接作业应避风、雨、雪的影响,相对湿度不高于90%。

3.4.3.6 认真执行质量、安全检验制度,确保冬季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 质量检验

4.1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

4.2 质量控制点

4.3质量记录

4.3.1主要质量记录如下:

4.3.1.1 竣工图

4.3.1.2 设计变更和修改的有关文件

4.3.1.3 主要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4.3.1.4 钢结构工程验收记录及文件;主要焊接部位的焊接检查记录4.3.1.5 施工中使用的设备技术文件

4.3.1.6 隐蔽工程施工及验收记录

4.3.1.7 重要工序的施工记录及签证

4.3.1.8 附属机、电设备及管线安装施工及验收记录

4.3.1.9 试运转记录

4.3.1.10 重大技术问题及处理的文件

4.3.1.11 其它有关资料

4.3.2 办理验收签字和移交手续

5. 成果保护

5.1 垂直式斗提机水平运输及吊装时,应选择可靠的锚固点,以免损坏设备。

5.2 吊装用的设备应事先检查其性能,确保能正常工作,以防止制动失灵损坏设备。吊装用的钢丝绳及吊索应符合要求,避免因其断裂发生事故而损坏设备。

5.3 安装完成后,应用塑料薄膜进行遮盖垂直式斗提机的关键部位加以保护。

6.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6.1 职业健康、安全主要控制措施

表6.1 施工过程中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6.2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6.3 作业环境要求

6.3.1 现场通风

施工现场土建基本完工,现场垃圾清理完成,无粉尘等污染,通风良好,如需要可用抽风机强制通风。

6.3.2 现场照明

现场照明必须保证施工的需要,禁止使用移动式照明灯具、太阳灯,危险场所夜间应设安全警示红灯。手持式必须是安全电压光源。

6.3.3 现场安全设施

6.3.3.1 加强安装前安全设施搭设和检查,焊设安全桩,拉设安全绳,在必要部位拉设安全网。

6.3.3.2 加强对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帽等的教育,进行必要的奖惩,对洞口临边,做好醒目标识和严格的防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